我后悔我的迟钝。
他就这样向着另一个不可知的世界,启程远行了。如今,你已经走到了哪里?见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和周熠兄相识,已近三十个年头了。
我们虽然都姓周,却并不属一宗,也不居一地。我结婚后因妻居南阳城,才和在《南阳日报》社供职的他认识。因为我们都是寒门出身,对世事的看法颇多相似,加上又都爱着文学,有着共同的兴趣,所以交往就多了起来,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这人性格温和,对人不苛求,所以朋友很多。我在他那并不宽敞的家里,碰到过文坛、官场、商圈、新闻界和宗教领域的不少人物,大家或清茶一杯,或黄酒一碗,纵谈世事,倾吐块垒,褒贬人物,互传信息,十分快活。
他这人做事仗义,乐于助人,找他帮忙的人很多。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会看到他老家的村民,四面八方想发稿子的新闻写手,还有搞创作的业余作者以及企望在报纸上鸣不平的市井百姓进出,那些人多是带着一点忐忑进屋,再露着笑容离去。
他这人兴趣广泛,喜欢做的事情很多,且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他喜欢吟诗,出过几本诗集;喜欢写散文,是河南散文界的名人;喜欢写小说,出过影响很大的小说集;喜欢书法,能写出很不错的草书作品;喜欢拍照,能拍出漂亮的人物和风景照片;喜欢文物鉴赏,对汉罐、古玉和一些名人字画的艺术特点能说得头头是道。
他这人舐犊情深,对三个子女都怀着深切的爱,是一个标准的好父亲。他的收入不高,家境一般,可硬是把长女和儿子培养成了研究生,把次女培养成了本科生。在孩子们的工作安排和婚事上,我听他说过很多,也看过他怎样四处求人,知道他为他们操碎了心。
我们做朋友这么多年,每当我遇到难处,他都是立马伸手相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的家庭遭遇大灾难,他倾力相帮,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我和我的家人以很大支持。我记得很清,有一段时间南阳的煤气供应紧张,我家当时换煤气罐很难,他就找了南阳油田的一位朋友,想法子定期给我家送来煤气罐。我调京工作后,回邓州老家看父母的机会少了,他有时去邓州公干,总要特意去看看我的二老,还要留下钱。2004年我回南阳,到丹江水库沿岸体验生活,他当时已经患病,可仍执意陪我去了三个县,跑了很多地方。
大约从新世纪初,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这可能与他长期喜欢熬夜写作透支健康,加上未戒烟酒有关。最先是心脏供血不足,使得他动不动就心慌气短,连写作也很难坚持下去。没有办法,只好来京做心脏搭桥手术。那次是我在阜外医院为他找的医生,那位医生的手术水平很高,很顺利地为他的心脏搭了桥,解除了他的痛苦。他又可以重新坐在写字台前,写他爱写的东西,我和他当时都很高兴。未想到没过几年,他身体的其他脏器又出了毛病,他开始频繁出入医院,抵抗力也一点一点降低。今年春天,我去他家看他,他已经非常消瘦虚弱,失音的现象也没有好转,我们的谈话不时被他的叹息打断。我的心情很沉重。我那天劝他多听听音乐,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劝他多吃水果,把体质由酸性改为碱性;劝他找一个好中医,多吃点中药。他点头说好。临分别时他突然问我:人生为什么这样苦?我被他这一问弄得差点掉下泪来,我的人生何尝不苦,人活在世上为何如此艰难?造物主既然给了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为何不让他们快快活活地走完这段途程,而非要让他们尝遍酸甜苦辣才行?
周熠兄决定沿另一条路远行,有他的道理。当造物主分配人生痛苦过于不公,将太多的苦痛加于一人而他实难承受时,他当然可以另择路出行。
其实,人生之路究竟走多长为好,谁说得清?
周熠兄,好好走吧,那条路上已有许多文坛前辈和朋友先行,争取赶上他们,和他们结伴同走,愿你在那条路上看到新的风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