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名鼎鼎,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不过中国人知道芝加哥的原因却各有不同,很多老同志是因为五一劳动节而知道它——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几十万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故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国际妇女节都起源于这座具有工人运动光荣传统的城市;很多男人是因为公牛队而知道它——芝加哥公牛队绝对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NBA球队,连我这个体育不爱好者都知道有个著名球员迈克尔乔丹就是公牛队的。因为芝加哥的畜牧业很发达,所以他们的橄榄球队棒球队和篮球队都以公牛命名;还有很多人是因为电影知道它——比如《芝加哥》《我好朋友的婚礼》《二见钟情》《王牌对王牌》《义胆雄心》以及电视剧《越狱》。
我属于后者。我对芝加哥的印象完全来自电影,而且是那种街头黑帮打斗的电影,以及警察和歹徒拼死搏斗的电影,所以一想起芝加哥,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黑夜里的枪声警笛声以及汽车急刹声……
看到李燕夫妇那么轻描淡写地说要去芝加哥,心里便有一种忐忑的期待。一早从麦迪逊出发,一路顺畅,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芝加哥。蓝天白云,阳光耀眼,眼前的景象和我脑海里的芝加哥完全不搭!甚至连一点边儿都沾不上。
原来芝加哥如此明亮!
明亮的蓝天,明亮的密歇根湖。湖面上帆船点点。蓝天下高楼林立(美国最高的楼不在纽约在芝加哥)。人们慵懒地坐在草坪上听音乐,或者耐心地排队参观博物馆,没有半点儿的紧张刺激和黑暗。
当然,我在芝加哥的一天,仅仅是游走了这个城市很小一个角落,就像在成都只走到了天府广场和春熙路。一个局部显然不能概括一个城市。但至少,我看到了芝加哥的另一面。
李燕夫妇给我安排的主要项目是参观博物馆。就在我们停车的密歇根胡旁边,就有三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水族博物馆和艺术馆。
芝加哥有各种博物馆43座,还有200多家剧院。光看这个,我们与其的差距就不是一点点。比如同为大城市,上海的人口是2300万,拥有有23座博物馆,一百多家剧院(在国内已经很了不起了);芝加哥的人口是一千多万,却拥有博物馆43座,剧院200多家。人均拥有量均为上海的两倍。如果说这是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那么,我曾去过的莫斯科和彼得堡,也是以博物馆众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化底蕴吧。不是靠短期突击能跟上的。由此想到,我们要成为文化大国,任重,不是一点点,道远,也不是一点点。
因为是周末,参观的人很多。尤其水族馆,排队好长好长,估计是很多家长趁着周末带孩子来看的。我们便先去参观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非常大。一进门,大厅就盘踞着一副巨大的恐龙骨架。好像一说史,就绕不开这个庞然大物。里面分很多馆,非洲的,美洲的,亚洲的,大洋洲的。时间有限,我们主要看了非洲的。展品很丰富,我看到了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展品,尤其是埃及的,不愧为文明古国。
无法回避的是,博物馆里竟有一个西藏展区,和中国展区是分开的。我心里一下子有些不是滋味儿。这时我发现展区门口有个橱窗,里面订着很多小纸条,是游客的留言,有英文写的,有中文写的,多为抗议,质问为什么要把西藏从中国展馆独立出来。西藏是中国的。分裂可耻。等等。看来,不是滋味儿的,不止是我。OSU校园里,我也碰到这个问题,也曾与美国学生探讨过,还举办了一次讲座,《我所看到的西藏》。但让我不解的是,那些从未去过西藏的美国学生,对此却有着非常固执的看法,对我这个去过十几次的人所讲的依然持怀疑态度,只相信他们政府说的。虽然如此,在该校访问学者的登记表上,中国一项里,仍很明确地写着包括西藏。为什么这个博物馆要这样做呢?
走出展览馆,又看到了晴朗的天空。但与我初到时看到的天空,已经多了一层意味。
水族馆那边,依然排着长龙,起码有两里长。而艺术馆最近正在展出的,是抽象的现代艺术,我没什么兴趣。我们就去游览市区。我也想看看那些经常出现在电影里的街道。
市区广场有一巨大的喷泉,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喷泉。水柱环绕,层层叠叠,一共三层。大概也有三层楼那么高。喷泉旁边,有些青年男女踩着独轮在滑行。我没搞清楚他们是在游玩儿还是在工作。因为回国后我就在北京天安门看到了同样的独轮,只是踩在上面的是警察。这几年,我们国家在硬件上总是跟得很快,发达国家有什么我们也就有什么了。但软件的距离,却总是很难缩小。
街头,正在举办一场演唱会,肯定是属于免费欣赏的,一群黑人在演奏,一个胖胖的黑人阿姨在歌唱,扭动着她胖胖的腰肢,很陶醉的样子。台下的观众有席地而坐的,也有从车上搬下椅子坐着的,更多的人就站着。一些人还随着他们的音乐在跳舞。跳舞的人群中,有个穿白衣服的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很像中国人,他和几个老外一起,转着圈儿蹦蹦跳跳,很带劲儿。我心里赞了他一下。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是很拘谨。
迎面遇到一辆像装甲车一样的巡逻车,上面坐着四五个警察。这个,总算我看到过的芝加哥电影沾边儿了。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建筑,屋顶放佛是用刨花搭起来的,银白色的波浪在阳光下翻卷着。李燕告诉我那是个音乐厅。看来芝加哥人民不仅喜欢体育,也喜欢音乐。
走近,才看清,在中间那个黑乎乎的地方,一个乐团正在演出。是很正规地演出。但几乎没有观众,音乐厅的红椅子全部空着,人们都很随意地坐在音乐厅外面的草坪上,放佛那演奏的,只是个背景音乐。真替那些演奏者叫屈,如此,还不如放录音呢。
但一项,也许,这就是人家有文化的表现。
等我们从市区转了一圈儿回来时,忽然发现,水族馆门口没有人排队了。但一看时间,已经是傍晚6点了。还来得及参观吗?
我们走过去,几乎是不抱希望地问工作人员,现在还可以进去参观吗?哪知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们,当然可以,今天是免费参观(难怪那么多人排队),推迟到8点才关门。
我们大惊,大喜。赶快进去。
说实话,我真的很感慨。因为免费参观,就特意延长时间。让更多人的享受实惠。这,也是有文化的表现。
但对我来说,好事没能成双,我的相机没电了。
说到相机的电,我这次很后悔没带一块备用电池。虽然李老师教我一个办法,随时带着充电器,因为美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充电,你随时充就行了。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在饭厅里充,甚至厕所里也有插座。但毕竟一直在路上走,不可能随时停下来的。所以从美国回来,我立即上网订了一块备用电池。
在芝加哥市区浏览时,我拍得太多了,相机电池很快耗尽。进水族馆后我只好用手机拍,手机也很快没电了。弹尽粮绝之后,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美丽的水下精灵。有些是我从没见过的,非常奇妙。我们在水族馆待到天黑,差不多要关门了才出来。
在夜色中,我们离开芝加哥。车窗外灯火通明,依然明亮。
我想,芝加哥的明亮,不仅仅在于良好的天气和空气,还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虽然这氛围里,有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