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到哥伦布-亲爱的老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访美之前,为了办理各种手续,我跟OSU负责访问学者的一位女士通信往来了很长时间,她让我填写各种资料,回答各种问题,以办理相关手续,我一一照办,并不断请教。有些手续还很复杂,需要到学校的网站上去填写。于是从去年11月初开始,我和这位女士返通信了十几次,她的信每次都是这样开头:亲爱的山山。我便入乡随俗,也称她亲爱的某某。在这样的友好往来中,新年到了。我想我们已经亲爱了这么久了,就给她发了一封恭贺新年的邮件,附上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百花盛开的动漫贺卡。但这封情深意长的邮件她没有回复,如石沉大海。等她再一次给我来函时,仍是关于手续办理的,一句也没提我的那封恭贺新年的邮件,我这才知道我是自作多情了。也许在美国人那里,亲爱的相当于咱们喊同志。

    等我降落到大洋彼岸,置身于亲爱的老美中间,才发现他们和我们的差异竟那么大。不说长相了,那是明摆着的,说点儿习性吧。比如他们那么喜欢喝冰水,无论冬夏,也无论老少;比如他们那么愿意晒太阳,从不见打遮阳伞的人,实在没太阳了就去美容院烤那个紫外线,以求雪白的肤色变成小麦色;还比如他们那么懒,到路口信箱取个报纸都要开车(从车库倒车到路口)。下雪天,大雪把汽车埋了,早上出门时,他们仅在前后左右的车窗上掏四个小洞,供行驶时看路用,其他就不管了,一律等雪自己融化;还比如他们那么喜欢吃糖,天天吃顿顿吃。以至于到处都是那种胖到挪不开步子的人。就没人告诉他们此嗜好对身体不好吗?好几次我走进他们办公室,就闻到了浓烈的甜香的味道,仿佛在招摇他们的甜蜜生活。

    当然,有差异很正常,且不说我们隔着太平洋,就是同一个国同一个家的人都还有差异呢。

    在我眼里老美还是蛮可爱的。比如他们很爱笑,任何时候见到你,都会笑容满面,主动打招呼:good morning!hello!how are you!have a good day!有时我们散步,身边过去辆车,都会看到车里的在跟你挥手。于是我也很快养成了见人就招呼的习惯,当然俺英语臭,一律用最简单的hi,一hi到底,伴以真诚的笑容。

    老美还有个可爱之处,就是守规矩。行车也好,公共场合办事也好,都按规矩来,该让就让,该等就等,该排队就排队,绝没有人抢个先什么的。若狭路相逢,马上来一句Excuse me(打扰了),若无意中碰了一下,一句sorry脱口而出,客气得不行。

    除了客气,老美还乐于助人。我住谢老师家时,亲眼眼目睹了一次洋雷锋。谢老师的先生割草时,割草机机陷入了泥潭(连日下雨导致草坪泥泞),他打算等太阳晒干了地再说。哪知老美邻居看见后,主动开着自家的吉普带着牵引汽车的钢绳来了,帮他们把割草机拖了上来。真是让我很感动,连忙做现场新闻记者拍照。谢老师说,每年冬天下大雪,老美邻居都帮她家铲雪(她就以中国方式表达感谢,做点儿好菜或饺子送给他们)。

    陌生人也会主动帮忙的。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排在我后面的老美就主动让我用他的超市卡(因为凭那个卡可以打折),一下帮我省了好几美元。一旁收款的售货员笑眯眯地看着,毫无不快。

    其实售货员也会主动帮你,有一次我要买一瓶雅诗兰黛护肤品,她马上告诉我,你再晚十天来买就有赠品了。然后教我怎么才能拿到赠品。本来我对那赠品也是无所谓的,见她那么热心,不要都不好意思,于是把买好的东西存在她那儿,到有赠品的日子再请朋友去拿,果然就有一包东西。这样的热心我还真不习惯。不知她们的老板,对她们这样为顾客着想怎么看?

    我是个习惯喝热水的人,带了个茶杯,走哪儿都问有没有hot water(热水),在机场,在一些快餐店。但凡遇到老美,他们总是免费给我加上,反而是中餐店不乐意,一次回答我没有热水,一次要了我五毛钱,让我身在海外也感受到了中国特色。我猜想其原因是他们已经不胜其烦了,大多中国人都有这毛病,大多中国人都只在中餐馆要热水,所以我也能理解。

    但老美也有很多让我看不惯的地方(此文完全按中国方式写的,先表扬后批评)。和中国人差不多的毛病我就不写了,写写他们独有的。第一是浪费。像我这种从小被教育要勤俭的中国人,看到浪费现象会感觉很刺眼。比如浪费电,你随处都可以看到他们亮着灯,很多房屋的墙上都有长明灯,24小时亮着。这个尚可理解,也许是为了晚上好找到自己的家。但灯光球场大白天也亮着。我去学校的路上要路过两个球场,篮球场,棒球场,大白天都开着灯,很大的灯,一个球场六个灯柱,一个柱子上并排三盏,18盏大灯跟18个小太阳似的,从早亮到晚。也许不是故意的,是忘关了,但忘的频率也太高了吧。我只偶尔看到它们被关掉。去购物,商店外面的广场上也如此,耀眼的阳光下,十几盏雪亮的大灯与太阳争辉。

    比长明灯更厉害的是空调。老美的空调非常辛苦,四季不停。暖气关了马上开冷气。今年哥伦布天气偏寒,5月份还冷飕飕的,停不了暖气。到5月底总算暖和了,那天我高高兴兴地脱掉毛衣换上夏装去学校,一进到教学楼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原来他们马上就换制冷空调了,而且一开就开到18度,冻得我不得不披上一件毛衣。谢老师警告我,在这里你休想穿裙子,也不要穿半截裤,会得关节炎的。

    老美对电的浪费已经到了故意的份儿上,冬天时,他们会把房间温度调高到30度,然后穿着背心短裤在家里晃荡(难怪下雪天也会有穿短裤拖鞋的人在外面走);夏天时,他们会把温度调到18度,须穿牛仔裤和长袖衬衣才行。他们的室内温度总是和室外温度有着巨大的差距,不知这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老美在其他方面也很浪费,比如纸。家家户户每天每天都会收到的各种堆成山的广告,有些广告的纸张非常好,至少是70克以上的铜版纸(编辑职业病),也从来没见过回收的人;有时我出去散步,会看到很多美国人家门口扔在地上的没有打开的一卷卷的广告,风吹雨打,化作泥浆;学校里也一样,无论打印什么都不在乎数量,更不会用双面纸。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请人打印课程表时,如果是双面印的,那一定是中国老师打印的,如果是单面印的,那一定是美国老师打印的。走廊上的垃圾桶里,时常有一摞摞只用了一面的白纸扔在那里,我看着心疼,要不是那么远,我就拿回我们编辑部用来打印校对稿了。也不知最后这些白花花的纸去了哪里。

    老美还很粗心。开篇提到那位亲爱的办事员,就多次弄错我的信息,不是把名字的拼写错,就是把日期填错。到最后都用联邦快递给我把文件递到中国来了,还有两处错误没改。又重新递了一份。我离开美国时,一个机场工作人员给我查询下一个登机口时,竟然把航班搞错,给了我一个错误的登机口,以至于我差点儿延误了航班。

    如果要挑剔的话,我还想说老美很死板。比如我这样一个临时去工作的访问学者,发薪水时也要扣养老金,从N加N个角度来说,我也不可能在美国养老呀。貌似他们只有一个发薪水的软件,必须一起扣掉,然后过几个月你再申请退还。税也是,明文规定访问学者免税,但也要先扣掉,等第二年四月再申请退还。不但给我们造成不便,也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那。再有,吃个饭也有很多规定。有一次我作了一次讲座(无报酬),举办方请吃饭。由策划讲座的李老师陪同,我看到李老师的夫人也来听讲座了,就以为会一起去,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可李老师竟先开车把夫人送回家才去赴饭局。到了饭店我发现所谓饭局就我们三个人,举办方的头儿,李老师和我。后来李老师告诉我,在美国,公款吃饭,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参加。报账时要写清楚哪些人参加了,他们和此事什么关系。

    我大笑,这也太死板了。但我马上又大赞:真好!

    怎么写到最后,又写成优点了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