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绝色红颜的诗情与哀愁-守得云开见月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她们何其幸运,她们在有生之年,实现了每一个女人心灵深处的梦想-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

    只是,那幸福的彼岸,究竟要付出多少智慧和勇气,要克服多少情路上的坎坷与艰辛才可以抵达?而那份幸福,最后究竟有没有她们期望的那么圆满呢?或者,在她们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其实早已落下一颗不为人知的眼泪。无论如何,她们的故事让所有女人知道:有一种爱,与宽容有关。有一种幸福,与智慧相关。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若款步走进历史的画廊,去探寻前人留下的踪迹,被世人称为“秦淮八艳”的那八个才貌双绝的女子,恰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人触之便不可移目。在她们之间,有痴情可悯的马湘兰,有倾城倾国的陈圆圆,有兰心妙手的董小宛,有率真而神秘的寇白门……也有风骨嶒峻、才艺绝佳、胆识过人的她-柳如是。

    以才华而言,柳如是可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颇负名气;她的书法得虞世南、褚遂良笔法,备受后人赞赏,被称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她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等文采斐然,“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是清人对她诗文尺牍的评价。此外,她还精通音律,妙于歌舞。

    但真正叫后人记住她的名字、对她产生无限向往的,并不只是这些,而是她在明清易代之际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气节,以及她与明末清初着名文人钱谦益的一段爱情。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明·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残阳冷冷,寒风冷冷,在送别的萧萧南浦,伫立着寒柳孤独的身影。柳如是在词的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凄凉暗淡之境,尽写自己孤独无奈的心情。而不止今日如此,怅望旧日路,她亦如空中飞扬的柳絮,身世飘摇,飘荡无依,无从把握自己的命运,却还要强颜欢笑地活下去。

    柳如是借寒柳来抒发她对于人生的感叹,并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顾影自怜。她的前半生,的确如词中的寒柳一般,“一种凄凉,十分憔悴”。

    不知是由于家境贫寒,或家破无依,还是遇人不淑而被掠卖,她幼年时便坠入章台,成为青楼里的“瘦马”。“瘦马”是指那些身量尚小便被牙婆买去、调教之后供应到大户人家为婢为妾的黄毛丫头。

    公元1631年,十四岁的她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进府中为婢女,由于她聪慧伶俐,颇得周老夫人欢心。但她俏丽的容颜也为她招来了麻烦,周道登看中了她,强索为妾。

    在那为时一年的光阴里,她虽遭受其他妻妾的排挤,却也算深得周道登的宠爱。他借用苏东坡爱妾的名字给她取名“朝云”,希望她也能给罢官回乡、临近晚年的自己带来无限慰藉与欢乐。可不久,周道登就一命呜呼了,周府群妾立即开始对她实施报复,几乎将她害死,幸得周老夫人出面阻止,她才保住了小命。

    1632年,她被逐出周府,卖于娼家,流落松江一带。本姓杨的她这时为自己更名柳影怜。这名字大概取意于李商隐“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的诗句,形容自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那般,高洁却孤独,在浊世中只能自我怜惜。此后,她以影怜之名风靡吴越,常着儒服男装,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在与文人名士的交往中,她一直寻找着那个能与自己“深怜低语”的人。终于,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男子身上-文采出众、外形俊朗的宋辕文。

    他与她同岁,人品家境俱佳,且憨直得可爱。一次,他们相约去湖上泛舟,慵起迟至的她玩心忽起,叫丫鬟传话说:“郎君真要是有意,请跳到水里等我。”没想到实心眼的他真就跳了下去,令她既好气好笑又心疼感动,忙叫人将他救起,并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取暖。

    在这“寒潭试真心”之后,柳如是和宋辕文陷入了热恋。虽有周道登在前,但他才算她真正的初恋。第一次,她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美好,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可是,她的身份成了他们爱情的最大阻碍,他的父母极力反对他们在一起。恰在这时,当时的郡守大人要整顿风气,限期驱逐她出境。于是,她携带古琴和倭刀约他相见,让他做最后的定夺。只要他肯娶她,她就不用走。

    面对寒潭也无惧的他,面对家庭的反对却犹豫退缩了。他支吾着,劝她先离开暂避。斯时,她伤心恼怒至极,也对他的怯懦嗤之以鼻,她果断地用刀割断琴弦,了断了这份情缘。

    “谁能见幽隐,之子来何迟。一言违至道,谅为达士嗤”,柳如是人格高洁不容欺凌的气势,着实让人叫一声好。一朝恩断情意绝,从此萧郎是路人,她再也没有理会过这个懦弱的男子。反倒是他写下一首首怀念的诗,在她嫁人后还致信她的夫君表示不甘,颇令人失笑。

    与宋辕文分手后,柳如是恋上了宋的好友、比她大十几岁的陈子龙。这个倜傥多才的男子,在她失恋时陪她煮酒赏花、品茗吟诗,听她诉说心中烦忧,给予她无限慰藉。

    她以儒生打扮,亲自到松江拜访他,希望能与他缔结姻缘,又为他作《男洛神赋》,尽情直言心中爱恋。

    然而,无论她姓杨还是姓柳,无论是宋辕文还是陈子龙,她的身份注定了是她爱情上的致命伤。陈子龙的正妻张孺人精明能干却严厉非常,她不反对丈夫纳妾,不过只接受良家女子,柳如是和陈子龙的爱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是放弃还是等待?柳如是的心情是矛盾的。她去了嘉定,希望暂时的离开能帮助自己理清思绪。几番思量后,1635年春,她回来和他同居了。以她的心高气傲,会选择让自己屈居于这尴尬的外室身份,无非是因为,情到浓时,心不由己。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明·柳如是《杨柳》其二

    她的诗词,见证了她和他在一起恩爱相依的美好,无奈始终改写不了劳燕分飞的结局。快乐、幸福的时光,短暂得只有一个春天,张孺人就设法拆散了他们。这一年,她十八岁。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她在词中这样写道。事实上,她也是这样做的。敢爱敢恨的她,勇于冲破世俗传统对女性的束缚,追寻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但当爱情流失、爱人必须远走时,她也并不苦苦纠缠,对宋辕文对陈子龙,她都是如此。

    然而,历经两度爱情失意后,她很是心灰意冷。她取《金刚经》中“如是我闻”语,为自己更名“如是”,字“我闻居士”,大有削发出家、皈依佛门之意。

    可她毕竟不是寻常女子,不会将全副心思放在男女之情上,而年轻如她,艳帜飘扬如她,也很难做到心如止水、悉心向佛。五年的沉寂后,她的生活再次泛起了涟漪。

    由于受到嘉定谢三宾的骚扰,柳如是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向。为了找到保护伞,避开谢三宾的纠缠,她想起了谢三宾的老师、一个曾作诗赞赏自己才华的人,他就是年近六十的东林领袖钱谦益。

    她当众宣言“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并于1640年,乘一叶扁舟到杭州,儒冠儒服拜访钱谦益的半野堂。那一天,她以艳丽的容貌和敏捷的才思,使得他对她倾心不已。为了她,他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用十天时间建筑小楼,命名为“我闻室”。精美别致的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意作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绿窗还似木兰舟”,小楼是按她喜欢的画舫修建而成,他的一片深情让她感动不已。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比她大了足足36岁的他,给予她的那份情感比一般少年公子来得更为纯真、深刻。她回赠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一诗,借诗表明心迹: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是的,这时的她受他以上宾之礼相待,是极为快乐的,可想起曾经的“柳花如梦”“向来烟月”,也不由为曾经身为姬妾、妓女的生涯而满腹心酸。她庆幸自己遇上了他,这个男人是真正地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他的雍容大度和宽宏气量,令她心折。

    年龄的悬殊算什么呢?她很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身份的微贱又算什么呢?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心灵需要什么。

    翌年夏天,他不顾世俗舆论,在原配健在的情况下,以正妻之礼迎娶了她。婚后,他在杭州西湖湖畔为她筑壮观华丽的“绛云楼”,楼中藏书七十三柜,并于楼下设立床帐,双双栖居于此。

    钱学士迎娶妓女,他们的惊世骇俗之举惹得世人议论纷纷,缙绅者流更是惊呼:“亵甚矣!”可对她来说,传统的束缚、流言蜚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自己的幸福。寻寻觅觅多年,她终于告别了飘零的过去,找到独属于她的安稳静好。

    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清·远鬼斋主人《访秋水阁吊柳如是》

    她和他游山玩水、恩爱和谐的好日子只持续了三年,便被甲申之变的惊雷震破。1644年,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她支持他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可短短一年后,清军攻破南都,中国顿成满族天下,他作为旧朝遗臣、一方名士,不得不面对命运进行重新选择。

    是忠于旧主还是侍奉新朝?他有些举棋不定。而性情刚烈的她,眼见明朝灭亡的命运已无可改变,便提议两人同投西湖自尽,以死全节。

    那个夜晚,他们驾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深处,在朦胧的月光下,饮酒,道别,相约着来世再续情缘。她没有想到,就在她率先起身预备投湖的那一刻,他突然反悔了。“老夫体弱,不堪寒凉,不如我们改日再来吧?”他说。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她对他的犹豫退缩感到失望,无奈地作出退让,提出隐居世外。他唯唯诺诺地答应了,却又阳奉阴违,剃发梳辫,加入了清廷。

    作为清朝的官员,他要北上任职,气愤不已的她拒绝随行,独自留在南方。那段分离两地的时间,对她和他来说,都是不堪的回忆。他事与愿违,一来在清廷并未受到重用,二来心爱之人的指责和良心的不安也让他备受折磨,不到半年他便向朝廷托病辞官,意欲与她归隐。而她,在对他失望、国破君亡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一度与其他男子有染,借此对命运的无奈做苍白的抗争。

    他的儿子非常愤怒,去信告知他,并欲报官告她通奸。未想他回到家来不但没有责怪她,还怒斥其子说“士大夫尚不能全节,又何必追究女子能否守身呢”。

    此后,他们在西湖畔一边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边与尚在抵抗清廷的郑成功等人联系,尽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为此,他曾两次受到牵连而入狱,全赖她在病中设法贿赂营救。

    反清复明的宏大梦想破灭,他们真正过起了寻常人家的生活。十余年后,公元1664年,八十三岁的他病殁,她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族人为争夺家产与她纠缠不休。这次,四十七岁的她真正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希望,也真正看破了红尘,决定以死殉夫。她吮血立下遗嘱,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

    她死后,遵其遗嘱,悬棺而葬于拂水山庄秋水阁中,以遂其死后也不践踩清朝土地之志。

    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奇女子柳如是,一生追求平等的爱与自由,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再三从人,也敢于以身犯险报效故国,她为自己书写了一个精彩利落的人生,让世人不由得拍案而呼: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闲赏古书画卷中诸多红颜才女形象,常在感触万千中觉得心有憾焉,她们大多才貌兼具,即使人们不为其貌心生爱慕,也会为其才华叹赏不已。

    然而,其中才貌双绝、温婉可人者,却要么柔弱得逆来顺受,注定了要遭受他人欺凌;要么只知一味自怨自怜,在冷暖人世耗尽了生命;其中高洁大义者,又往往命运多舛,一生承受老天捉弄、颠沛流离,或为他人或为理想付出了青春、生命,独独苦了自己。

    幸而还有一个她,让人眼前一亮,不至于对爱情的圆满失却了希望。她和西汉着名才子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至今仍在人世间流传不歇。

    她的名字叫——卓文君。

    卓文君的个人资料史书上记载得并不详细,只知她是西汉蜀郡临邛人,父亲是当地的大富商卓王孙,她本人则容貌美丽,精通诗文,也善于弹琴。可以想见,这样一位大家闺秀,登门求亲者自然是几乎要踏破了门槛,而她的婚姻也应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促就,同时以她日后敢爱敢恨的性格表现推论,她自己也是同意这门亲事、满怀憧憬地步上花轿的。

    可惜,十七岁的她刚嫁了出去,仅仅半年就因为丈夫去世返回娘家了。

    新寡居家的卓文君是否为新婚丈夫的死亡感到悲痛,史书没有提及,但想来这段短暂的婚姻对卓文君多多少少总会存在影响,即使她对他没有感情,也会为他的薄命感叹,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感怀吧。

    所以,她丧夫后许多名流来向她求婚,她都一一拒绝了。这倒并不是因为她立志要做什么贞洁烈妇,而是她需要时间去适应生活的突然转变,也是因为那个能令她心动的人还没有出现。

    直至遇到司马相如,听到他弹唱的那曲《凤求凰》,她才再一次重启心扉。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汉·司马相如《凤求凰》

    历来才貌俱佳的女子,选择未来夫君时总是会有些挑剔的,能打动卓文君这样一个女子的芳心,令她一见倾心与他私奔,司马相如当然不是那种平凡的角色。

    他是蜀郡成都人,自幼便喜好读书击剑,可谓文武双全。不仅如此,按史书的说法,他还长得很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些口吃,但这对于才貌俱佳的他来说,也是瑕不掩瑜了。

    他曾担任汉景帝的骑兵侍卫,但因汉景帝不喜欢辞赋,善于写赋的他才华得不到施展,便称病免官,成为汉景帝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在此期间,他与志趣相投的邹阳、枚乘等人一同居住,一起创作,写下了着名的《子虚赋》,从此声名鹊起。但是不久后,梁孝王因病去世,其门客各奔东西,他也就回到了故乡,过着“家贫无以自业”的生活。

    不久,他应好友王吉之邀来到了临邛。王吉是临邛的县令,司马相如到来后,王吉将他安顿在县城的都亭里,并且每天都非常恭敬地去探望他。起初,司马相如还每天都接见王吉,过了一阵子,王吉来访,他便一律谢绝了。面对司马相如的谢绝,王吉依旧天天去,而且态度更加谦恭。

    史书记载的这一段着实引人玩味。司马相如在落魄时去投奔王吉,可见两人是莫逆之交。那么,为什么王吉要做出恭敬姿态,司马相如要一再谢绝呢?而这一切,自然在当时的临邛县引起了关注,人人都对县令王吉的这位贵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这正是王吉和司马相如所要的效果,所有的事情都是王吉为好友精心安排的,他们上演的这幕戏码都是为了一个人——卓文君。

    卓文君才貌双全、新寡居家,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临邛的富商,而至交好友司马相如事业不顺、初返故乡,这些消息都在王吉的掌握中,他想为才子佳人牵红线,为好友谋段好姻缘,自是情理之中。

    至于司马相如本就是为这去临邛的,还是到了临邛后才采纳王吉的提议,史书没有记载,其他人也无从得知了。

    不管怎样,司马相如是一介穷书生,直接上门提亲,家境富裕的卓王孙根本不可能答应,卓文君也曾拒绝过许多名流的提亲,是否会接纳司马相如尚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所以,两人故意造势去引起卓王孙的注意,创造一个好机会接近卓文君。

    果然,卓王孙对这位令王县令屡屡碰壁的贵宾好奇不已,便在家中备下酒席,宴请县令大人和他的贵宾朋友。

    到了宴会当天,为了自抬身价,司马相如继续着欲迎还拒的把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午时分,上百位宾客都已入席了,卓王孙这才派人恭敬地去邀请司马相如。没想到,司马相如竟然推说有病不能前去赴宴。这下,卓王孙的难堪可想而知,陪客已至主宾却不来,他这个主人还真不好下台。王吉当即亲自登门去邀请,司马相如方才“盛情难却,勉强前来”。长相俊朗又才华满腹,司马相如一出现,他的风采立刻震撼了满座宾客。觥筹交错间,宾主甚欢。

    直至酒酣饭饱之际,王吉又捧着一张绿绮琴来到司马相如面前,请其弹奏一曲助兴——这当然也是两人事先商量好的,司马相如善于弹琴,而卓文君素来也善弹琴,他以琴音向她传达爱意,最为恰当。

    司马相如再次假意推辞,王吉也假意一再相请。司马相如终于拗不过王吉,当众弹奏了流传千古的名曲《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他自比为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以凤求凰之喻来倾诉对她的爱慕,并暗示卓文君深夜相约私奔。

    绿绮传情,曲中情意大胆炽烈,满座宾客但听琴音淙淙,却并未想到他是借琴求爱。唯独帘后的她听懂了,心动了。

    她知道,父亲绝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可她已认准,这个略为口吃但才华洋溢的英俊男人,就是她此生的归属。

    那天夜里,她应约去见他,然后随他私奔到了他的家乡成都。

    此时的她,并不确定未来会怎样,她确定的是,既然爱情来了,如果她不去追求,便会与幸福擦肩而过。

    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

    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南宋·陆游《文君井》

    然而,爱情是风花雪夜琴棋书画,生活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她虽不介意他家徒四壁,但终日典衣沽酒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在成都逗留了几个月后,两人又回到了临邛,开了一家小酒馆谋生。

    这个主意是卓文君出的。她贸然私奔惹怒了父亲,卓王孙恨司马相如拐带女儿,又恨女儿不争气辱没了家门,自然是明知他们窘困也不肯周济的。因此聪慧的卓文君想了这么个妙招,在父亲眼皮底下卖酒,好面子的父亲肯定难以坐视不理。就算父亲真狠得下心,那么靠着临邛她的亲戚朋友照顾,酒馆的生意也不会差。

    昔日的豪门千金淡妆素抹当垆卖酒,县令的贵宾朋友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裤做跑堂,整个临邛县都轰动了。为了一睹这对才子佳人的风姿,人们皆慕名前来,一时间小酒馆前门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不出卓文君所料,父亲卓王孙确实被她这招逼得羞愧不已,连门都不敢出了。后来经由亲友和县令王吉的劝说,卓王孙迫不得已承认了这门婚事,分给他们奴仆百人,又赠送了一笔丰厚的钱财,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才关了酒馆,双双回到成都,开始过着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而夫妻俩这一段短暂的卖酒生涯,使得临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酿酒之乡,文君酒成为了历史名酒。传说当地至今还留有“文君井”和弹琴的琴台。

    之后,汉武帝即位,偶然中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后,赞赏不已,遂将他召回长安,拜他为郎官,后又拜为中郎将。

    司马相如衣锦荣归,卓王孙当然是喜笑颜开,但最开心的还是卓文君。尽管她不慕虚荣,心里到底是希望最亲的父亲和心爱的他能和睦相处的,而一向被父亲瞧不起的他终于能扬眉吐气,赢得父亲的喜爱,她心里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汉·卓文君《白头吟》

    这首诗写男子有了二心,女子表示若不能一心一意白头偕老,宁可决绝。它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类似于《江南可采莲》一类乐府古辞,属于汉代的街陌谣讴,因此也有人怀疑并非卓文君所作。诗歌语气决绝却又含有不舍之意,“凄凄重凄凄”四句,艺术手法巧妙,借出嫁妇人来写自己,蕴含着深沉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白头吟》是卓文君写于司马相如年逾知命的时候,官场得意的他久居京城,渐渐忘却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她,并产生了纳妾的念头,写下一封仅十三字的信给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信中数字单单缺了一个“亿”,聪明的她读后,领会了他的意思,独少了“忆”,禁不住泪流满面,回了一首《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后又作《白头吟》和凄怨悲痛的《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这几首诗包含横溢的才华和深挚的感情,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使得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从此不再提纳妾一事。

    后来,汉武帝误信谣传,罢免了司马相如的官职,司马相如再次回到成都,和卓文君安居林泉,携手终老。

    想来最后,她回顾自己的一生,会感到相当知足。她的一生,虽有起伏,却是安宁而幸福的。这份安宁幸福,是她用智慧争取而来。

    她勇敢、果断,认定了,便要了,无论后果如何都是自己的追逐,所以初次见他,她便敢于冲破一切跟他夜奔;她不恋钱财、不慕功名,身为富家女,甘愿嫁给家徒四壁的他,并且和他在一起时,无论哪种生活形态,她都过得有滋有味、享受其中;她还坚强而聪颖,面对心生二心的他,她没有哭天抹泪、泼妇骂街,也没有怨女自怜写下一大堆凄凄惨惨的诗文,而是冷静淡定地设法挽回他的心。

    当然,这个叫卓文君的女子还很幸运,命运没有为难她,她一见钟情选中的司马相如也没有叫她失望,所以她完成了众多女人心中的梦想: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怜她苏蕙子,慧绝璇玑手

    透过历史的烟尘,在才女的星空下徘徊,东晋时一个名叫苏蕙的女子,犹如一颗明亮耀眼的星子,在悠远的天幕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她与蔡文姬、谢道韫并称为魏晋三大才女,虽只有一幅绣制织锦《璇玑图》流芳于世,却是妙手天成,孤篇横绝。《璇玑图》绣在一块八寸见方的手帕上,以五色丝线织绣而成,全文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二十九列,呈井字形,纵横回旋,反复吟诵皆成诗文,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近万首。

    因着这《璇玑图》,她成为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她以后,历代文人学士也创作了许多回文诗词,但都不曾超越她的成就。就连一代女皇帝武则天也“感其绝妙”,特为之作序,说“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着名南宋女诗人朱淑贞也赞其“五采相宣,莹心眩目……亘古以来所未有也”。

    然而,让世人难以料想的是,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杰作,对作者本人来说,竟并非纯为艺术而创制。这流传千古、直至今日仍让学者惊叹的《璇玑图》,追根溯源,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妻子,为感动变心的丈夫、挽回濒临破碎的婚姻,呕心沥血、以千般柔情织就的爱情信物。

    流水去绝国,浮云辞故关。水或恋前浦,云犹归旧山。

    恨君流沙去,弃妾渔阳间。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

    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窥镜不自识,况乃狂夫还。

    -唐·李白《闺情》

    大约在公元357年,即秦王苻坚永兴元年,陈留武功县令苏道质喜得第三个女儿,他为她取名为蕙,小字若兰,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像空谷幽兰那样兰心蕙质、暗香怡人。

    苏若兰自幼便生得容颜秀丽,且天资聪慧。在父母的悉心栽培下,她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渐渐出落成为一个才华出众、气质独特的貌美少女,因而自及笄之年起,提亲之人便络绎不绝。

    不过,如同所有才貌双绝的出色女子般,苏若兰自然看不上那些庸碌之辈,父母也希望能为女儿觅得一如意郎君。经过千挑万选,直至她十六岁时,才选中了右将军窦真之孙、时任秦州刺史的窦滔。

    窦滔出生于将门之家,本人也是个“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的人物。苏若兰与他才子佳人相配,成亲后夫妻恩爱,感情甚笃。

    可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生活没过多久,窦滔就因为不服从军令惹怒了苻坚,被革职发配到流沙服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阿育王寺北城门外,面对分别,深爱的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时逢乱世,这分别对她和他来说,都是难言的折磨与考验。从此,她将独守空闺等他归来,度过一个个寂寞的夜晚,他也将在边关荒芜之地受苦受累。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窦滔走后,无数个漫漫长夜,苏若兰独对孤灯,一首首诗从她的心底涌出。可是,千障山,路迢迢,黄沙万里遥,离情只有托与鸿雁,聊慰相思。

    谁曾想,苏若兰在这边苦苦思念,窦滔却已在那边另结新欢,迷上了一个歌舞绝妙、风情妩媚、名叫赵阳台的女子。未经家人和妻子同意,窦滔擅自纳其为妾,并对其宠爱非常。

    数年后,公元378年,秦王苻坚率兵侵晋,并攻克东晋属地襄阳,不久将窦滔从流放地召回,派他镇守襄阳。在去襄阳前,窦滔带着赵阳台回到秦州,因自知理亏,不敢将其带回家,便另置别院居住。

    然而,心爱之人的变化,灵秀如苏若兰又怎会感觉不到?她终于知道了另一个“她”的存在,知道了自己这些年的苦苦思念有多可笑。分别经年,她日日期盼,饱受相思的煎熬,谁知却等来这样一个结果,满腔的相思霎时转为了郁愤。

    她气极怒极怨极恨极,可她又不可能将这些怨恨发泄到他的身上,只能激动地冲到赵阳台处,又打又骂,企图赶走她。

    “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苏若兰不是不知道男人三妻四妾乃寻常事,她会如此激动,一是因为她用情至深,不能容忍他这数年来的欺瞒;二是在她的爱情观里,根本容不下一粒沙子。少女时,她便一直梦想着能嫁给一个和自己真心相爱的人,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遇到他,她早已将一颗心毫无保留地交付出去,她又怎么可能和另外的人分享自己的丈夫、自己深爱的人呢?

    但她的激烈反应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反而惹怒了他,觉得她气量太小,渐渐对她疏远。

    很快,窦滔将前往襄阳,苏若兰心中怄气,不肯前去,窦滔无奈,只得舍正妻带小妾去赴任,而这当然正中赵阳台下怀。

    “流水去绝国,浮云辞故关。水或恋前浦,云犹归旧山。恨君流沙去,弃妾渔阳间。”许多年后,由唐代着名诗人李白为苏若兰代写的这几句闺情诗,着实句句写到她的心坎里去。流水、浮云尚且依恋前浦、怀想旧山,可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他,竟然狠心地丢下自己,一去无音讯,怎不叫人又痛又恨。

    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刚刚相逢,再度匆匆离别,又只剩她独自面对一个又一个寂寞、漫长的夜晚,独对空床,以泪洗面。满心相思,满腹幽怨,他一走了之,不闻不问,可她却是忘不了,放不下。

    渐渐冷静下来,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爱情出现了危机,但并非全无转圜之地。她毕竟是他的正妻,曾经和他一起拥有过美好的生活。这几年两地分离,他耐不住寂寞,才会心有别属。如果自己继续与之冷战怄气,只会将他越推越远,直至完全失去。

    她知道,这是两个女人的战争,而他的人最终会停留在哪里,就在于她俩,谁更能贴近他的心。

    她想给他写信,又不愿去冒那被另一个女人嗤笑的风险。思来想去,她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心曲:她要在一方八寸大小的丝帕上,将自己为他而写的所有诗歌,用五色丝线织绣成“璇玑图”。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窥镜不自识,况乃狂夫还。接下来的几个月,苏若兰日夜琢磨、耗尽心血,用一架织机、千滴眼泪、万般柔情织成了一幅千古流传的旷世诗锦。

    璇玑,原指天上的北斗星。《璇玑图》图如其名,图上的文字恰如天上星辰般玄妙有致,而图中蕴含的她对他的情意,亦如星辰般深邃永恒。这个由文字组成的奇妙方阵,纵横成诗,可以解读出上万首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作品,幽怨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令人微笑,真可谓奇思妙想,巧夺天工。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请君仔细反复看,横也思来竖也思。苏若兰的这方丝帕,不仅是满含思念、横竖是丝的丝帕,更是冠绝古今的绝妙艺术品。窦滔收到后,起初不解其意,直至宛转循环以读之,才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更被妻子的才华所折服。他毅然遣走赵阳台,并亲自备了车马,将苏若兰接到了襄阳。从此,两人和好如初,恩爱有加,直至白头。

    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

    怜她苏蕙子,枉嫁窦连波。

    -清·王士正《织锦巷》

    苏若兰以织锦璇玑图感化丈夫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夫妻乖离而又破镜重圆的佳话。尽管如清代诗人王士正等人,皆为苏若兰曾被窦滔遗弃之事而鸣不平,认为貌美才高如她嫁给窦滔是一种委屈,然而对她本人来说,旁人的说法又有何重要呢,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并用智慧化解了爱情里的危机,让心底“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梦想得以实现。

    爱情给苏若兰以考验,也成就了她的千古芳名。为了纪念她,后人将她居住过的小巷命名为“织锦巷”,修的台取名为“织锦台”,漂洗过丝线的渠池取名为“续坑”,在她送窦滔去流沙的法门寺北门外城墙上砖刻“西望续坑”等字,并在一方青石上刻“璇玑图回文”,嵌镶在北门照壁中间。

    至今秦川各县村寨,男女结婚,女子总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亲友,意在提示男子要爱情专一,不忘夫妇恩情。

    “机中织绵秦州女,碧纱如烟隔窗语”,时空渺渺,苏若兰的芳影已无从追寻,她的其他五千余首诗文亦已散佚,然则,璇玑图仍将在历史的星空千古闪耀,让无数心灵能聆听到,许多年前一个女子的隔窗低语。

    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罗敷嫁使君

    “昔年交会白门垂,亦有顾家女郎能修眉。江南秀气尽一室,至今秦淮之水异香澌。”明末才子张公亮曾写此诗盛赞秦淮河畔某女子的绝代风姿,而诗中的顾家女郎指的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别号横波夫人的顾媚。

    既名列于秦淮八艳,顾媚自是才色双绝的女子。“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肢轻亚”,关于她的美,《板桥杂记》里如是描述。她工诗善画,尤以画兰为人称绝,与同以画兰着称的马湘兰不相伯仲,当时被推为“南曲第一”,即卖艺不卖身的名妓中之第一人。她也精通音律,经常反串小生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等曲目。

    至于她的性情,则与柳如是相似,豪爽不羁,不拘小节,因而时人呼之为“眉兄”,柳如是自称为“弟”——这一点非常有趣,也许正是性格决定命运,在金陵城里这八个名动天下的女子之中,个性豁达开朗的顾媚和柳如是恰是过得最幸福的。

    没有马湘兰的痴恋苦恋,也不像董小宛那样红颜薄命,顾媚的一生可谓顺风顺水。生于1619年的她,在名倾江南之前的资料并不详尽,似乎并非为生计所迫才流落青楼,很可能与寇白门一样,原属娼妓世家。是以,她一出场便气派十足,不仅居住于隋炀帝时所建的别院眉楼,而且过着华丽奢侈的生活,常常广邀江南名士们赴宴,以精绝无双的美食款待。一时间,眉楼备受风流雅客的青睐,成为“眉楼客”俨然是一种风雅的标志,文人余怀将其喻为“迷楼”。

    身为“迷楼”的女主人,顾媚最最迷人之处,是她那楚楚含情的剪水双瞳。“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眉楼前日日车马盈门,长袖善舞的她周旋于宾客之间,艳若桃李,笑靥迎人,自然倾倒了不少才子名士。

    可是,看上去优裕从容的她,在明艳笑容的背后,仍不免隐藏着对未来的担忧。是啊,女子以色事人,色衰则爱弛,眼前的生活虽繁花似锦,却终有一日要面临美人迟暮,届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她又该如何自处?是这样的担忧促使她写下了一首《忆秦娥》,词作婉转凄恻,反映了她内心挥之不去的孤寂与寥落:

    花飘零,帘前暮雨风声声;

    风声声,不知侬恨,强要侬听。

    妆台独坐伤离情,愁容夜夜羞银灯;

    羞银灯,腰肢瘦损,影亦伶仃。

    看多了姐妹们的遭遇,冷静清醒的顾媚心知该及早为自己谋定后路。多年来她卖笑不卖身,亦从不轻易许人,就是为了等待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男子。那个他,不仅要给她爱情,更要给她幸福。

    然而,如今围绕着她的富贵公子风流名士们,又有谁对她是真心实意,值得她托付终身呢?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她,只得一边小心维持着那些真真假假随时可能幻灭的爱慕,将媚眼抛给每一个前来寻欢的客人,另一边则暗暗留意,细心挑选着、审度着。而最后,让二十三岁的她定下心思、离开眉楼嫁为人妻的,是一个叫龚鼎孳的男人。

    那是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的事,彼时的龚鼎孳年方二十七岁,年长她四岁。这个后来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的男子,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九岁便中了进士,任湖北蕲水知县。1639年他因政绩杰出被召入京,途径金陵时慕眉楼之名前来,从此爱上了她。

    那次相遇,他为她画了一幅小像,并在画下题诗:

    腰妒垂杨发妒云,断魂莺语夜深闻;

    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罗敷嫁使君。

    他在诗中流露出的求婚之意,聪颖的顾媚当然看得懂。她没有拒绝,也没有点头,只是继续微笑着,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向他传递着似有若无的情愫。

    那时的他自然已算是她从良嫁人的不错人选,有才有前途又有诚意,她不是不心动的。但事关终生,谨慎如她自然不可能当即答应。拖到第二年,她才在那副小像下续诗四句:“识尽飘零苦,而今始有家。灯媒知妾喜,特着两头花。”

    不过,她仍是虚应着,一直到1642年,在相识三年后,在她觉得时间已足够证明他的诚心后,她方点头应允,充任其金陵外室。

    这年中秋,她启程北上,欲入京与他团聚。然斯时中原遍地烽火,孤身上路的她行至河北沧州时因兵乱道路阻绝,被迫流寓淮河沿岸,一直到第二年中秋,才得以抵达京都。为了迎接全新的生活,她淡妆素服,洗尽铅华,又为自己更名为徐善持。自此,她和他再也不曾分开。

    弱羽填湖,愁鹃带血,凝望宫槐烟暮。并命鸳鸯,谁倩藕丝留住。搴杜药、正则怀湘,珥瑶碧、宓妃横浦。误承受,司命多情,一声唤转断肠路。

    人间兵甲满地,辛苦蛟龙,辛苦蛟龙外、前溪难渡。壮发三千,粘湿远山香妩。凭蝶梦、吹恨重生,间竹简,殉花何处。肯轻负,女史苌弘,止耽莺语句。

    -明·龚鼎孳《绮罗香》

    纯以爱情论,龚鼎孳确实让顾媚得偿所愿。他也许并不懂得她,可他对她疼爱有加,并且这种爱护持续了一生,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种境况都没有改变过。从他写给她的许多诗词里,都可以看出他对她深深的眷念与沉迷。

    然而,除了颇负文名外,龚鼎孳还是个政客,他在政治上的一些选择和表现却给两人的感情路平添了许多波折。

    1643年秋,顾媚刚刚入京月余,身为谏官的龚鼎孳在明廷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上了十七道奏疏,意气激昂地弹劾权臣、提出建议,结果触怒了崇祯而锒铛入狱,直至一年后才获释。

    龚鼎孳的这阙《绮罗香》,其题目是“同起自井中赋记”,写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后,他与顾媚躲于井底时的所思所想。“搴杜药、正则怀湘”,说他本欲同屈原一样沉湘报国,可是他的爱妾顾媚不许,“一声唤转断肠路”。

    也就是说,国家危难时,龚鼎孳选择的不是顾全民族大义以身殉国,而是和顾媚在井底躲了起来,并且对自己这种行为解释道:“吾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更有趣的是,这句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投降李自成时他这样说,投降清朝时他还这样说,当世人指责他的变节投降时,他这样说,当他的学生严正矩说他“公阖门投井,为居民救苏……寇胁从不屈,夹拷惨毒,胫骨俱折,未遂南归。”为他的变节遮掩时,他还是这样说。

    如此张扬地以私人感情为由来投降,龚鼎孳的“可恨”背后倒也透露出了些许性情中人的“可爱”。但他这种拒不辩解、绝不掩饰、坚决以“小人”面目示人的行径,引来了众多非议,不少人痛斥他的无耻,指责顾媚不知忠义气节、势利轻浮。直至顺治三年,还有言官孙昌龄在奏折上参他是“明朝罪人,流贼御史”,说他在江南千金置妓,“名顾眉生,恋恋难割,多为奇宝异珍,以悦其心”。以致父亲初亡的他不但没向朝廷申请到恤典,还被连降两级。

    面对如此种种,顾媚的表现着实可圈可点。倘若有人还怀疑她选择他只是为了他的钱财或有所依归,怀疑她是毫无大义贪生怯懦的女子,那么在她陪他度过这些风雨时,这些猜疑和谣言已不攻自破了。

    若非为了爱,她不会嫁给他。她在眉楼原本已过着相当优裕的生活,即使人老色衰,她的一幅兰花图也足够换来日常所用。

    若非为了爱,她不会千里迢迢入京寻他。当时兵荒马乱,明知路途险阻,她又何必孤身上路?

    若非为了爱,她不会在明知他上书弹劾可能招祸的情形下支持他,他写奏折时,她陪侍在旁,焚膏相助。他入狱的一年,他的正室童夫人几乎不曾去探望,她却不避嫌地守候在京。

    若非为了爱,她也不会在他的“辩词”为她招来非议指责时,仍同他一起尽情欢游,毫无嫌隙。

    他爱她,她也爱他。他对她的爱如果说还存着不问缘由地迷醉,她对他的爱则是建立在对他的了解、欣赏与认同上的。

    她清醒地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她爱的男子。当吴梅村为了家族名誉而辜负卞玉京、陈子龙迫于正室淫威而舍弃柳如是、爱慕自己的余怀碍于她青楼出身只能在她嫁后叹一句“书生薄幸,空写断肠句”时,是他明媒正娶接她入门,并不介意世人如何议论。

    她清醒地知道,那一句让天下贻笑大方的“吾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不是这个男子的懦弱或加罪于她,而是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俗眼光的他故意为之,也是爱她的他刻意让全世界和她都能看到,她在他心中的地位绝不受她身份的影响。

    “料地老天荒,比翼难别”,“虎噬都无避,蛾眉哪可捐”……他给她的情话是如此特别,如此掷地有声。“同善持君限韵”“谐善持君至山半西来精舍”……他的诗作文章里到处都是她的影子。岂止顾媚,任谁都不禁为这些生死相许的名句、情意绵绵的诗文感动不已。即使是那些攻击他的人们,也不能不佩服这个男人对这个女人的爱——

    国难当前,他要为一个曾为青楼名妓的小妾投降保命;这小妾“断送”了他的政治前程,他对她竟无丝毫迁怒,反而愈加怜惜疼爱,与之形影不离;父丧丁忧期间,他居然带着这小妾四处作乐,夜游西湖,还坦率无忌地写到文章里去: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

    ——想来那一夜,她的心,绝不仅仅为西湖夜景而触动,更要感叹自己何其幸运,让她眼前这个独一无二的男子“独为吾有”吧!

    顾媚的无限幸福除了她自己能感觉到,所有人也都能看到。因为他为她做的,远不止写一些情诗艳词,也不只局限于新婚那几年,而是一生的不离不弃。

    龚鼎孳的降级丁忧持续了五年,其间,他和顾媚游山玩水,几乎过着神仙眷属般的日子。直至顺治八年,他才被召还京,并很快升为一品大员。朝廷封赏时,其正室童氏言“我经两受明封,以后本朝恩典,让顾太太可也”,这句言不由衷的讥讽之语被龚鼎孳顺水推舟,将一品诰命夫人的封号让给了他的爱妾顾媚,这一举动几乎令天下哗然。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三,顾媚三十八岁生日时,他和她北上路过金陵,特意请来她的昔日姐妹相聚,陪她一叙旧情。

    康熙三年即公元1664年,四十五岁的顾媚病逝。两年后,他特向朝廷告假,扶灵回江南归葬。后来他又在北京长椿寺为她修建妙光阁,在每年她的生辰时去阁下礼佛诵经,直到他于康熙十二年逝世为止……

    从一个风尘女子到全天下关注的爱妾,从奏折上的红颜祸水再到一品诰命夫人,顾媚一生的传奇历程是凭借着龚鼎孳的爱而完成的。在那样的年代,男尊女卑,时局动乱,女人想要爱情想要幸福谈何容易。而顾媚能够拥有一个男人如此厚实而沉甸的爱,想来虽填补不了她膝下无子的缺憾,却也足以令她觉得此生幸福满满不应奢求了。

    尽管世人对于她和他在民族大义、世俗礼教前的种种表现存在非议,她和他毕竟是按照自己的准则生活着、甜甜蜜蜜地恩爱着、旁若无人地幸福着,而这一切对顾媚来说,才是最切实、最重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