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我走访了陕北、关中四个县。这其中有省级十强县,也有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和富裕的根由,我都想找到。
平时经常下乡,吃住在农家。会赶牲口,在牲口当中比较喜欢驴的品质,觉得它能忍耐和负重;会开拖拉机。在鲁院我们去陕北搞社会实践的时候,看见路上拉大粪的拖拉机就觉得亲切,手痒得不行。
感觉文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生活的全部都是文学。觉得现实是一种力量,不管是苦是疼,即便是最有理由的苦和疼,那就是我们的全部。
自己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个呆子,好像对文学也是这样。一开始写的时候,本来是想当一个土匪,不想迟疑,可是却时时感到迟疑。手里的钉子和锤子,总是不想钉到心脏上去。不想打得太重,因为生活已经反复捶打过一千遍一万遍了。又不能打得太轻,因为曾饱受过无数拷问。对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也曾在没人的地方,洒下过疼惜的泪水。大部分时间都只会呆呆地退后半步,站在历史和现实面前动都不能动,头上常常会冒出慌汗。不过内心永远持守着某种空位,等待认出自己。只是时常会遇到各种写作困境,这时候就会向过往求助,会偶尔回望。好多老师的讲课我都还没有听过,所以非常珍惜,每次听课都会准备三支水笔,大部分时间都会写完,记录得很详细。在写作最困难的时候,才会翻看这些学习笔记和下乡的采访本,让这些过往,慢慢牵引自己,确立自己世界观的问题,一个人在人民中间的站位问题,人心的基本性问题,世界的层级问题,一对一切的问题,现实指向和社会风俗的问题,当下变成历史的问题。那一切看不见的时光和回望,使自己一次次从迟疑中重新挨近文学……所以,我只能说,除开在作品中所说的以外,再次深切敬谢那些过往的时光,以及未来的时光,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全部。
怀有一切,走向文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