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当年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报的谜底-改造“土地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另外,姜成田对“土地电”的工作效能,也产生了一个质疑:地震都完事儿了,才记录出来,这有什么实用价值?一个新的灵感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在姜成田的心里划过:要能把地震前兆记录下来那该多好哇?

    馒头要一口一口吃。姜成田暗下决心,要对“土地电”进行技术创新——由人工记录改为自动记录。从那天起,只要一轮到他值班,他就把“土地电”拆了个七零八落,反复琢磨,反复试验。下了班,再恢复原样装好。可一次又一次的试验,都以失败而告终。

    姜成田不死心,去省内很多地震台求援求助,得到的回答都是一句话:“自动记录?想法挺好,根本办不到!”

    姜成田去辽宁省地震局地震仪器组。仪器组的技术人员对他的想法,也不热衷:“自从有了‘土地电’,都是人工记录。你想改成自动记录?呵呵……我们可不行,只能你自己想办法!”

    姜成田只好一个人继续拆装“土地电”。有的观测员发现了,就阻拦他,说是“破坏行为”,姜成田不听,继续我行我素。观测员就偷偷去了“战备办”打“小报告”。张明主任感到问题严重,特意去一趟玉皇山,狠狠批评了姜成田:“你……简直是胡闹!”

    姜成田是认准一条道跑到黑的主儿。当面答应得好好的,背地依然故我。工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多月以后的一天,“土地电”自动记录功能,真让他鼓捣成了——这玩意儿,有点像医院里“心电图”的工作原理——他给“土地电”增加了一个转动的滚筒,滚筒上覆盖着空白的记录纸。“土地电”工作时,微电流每时每刻的“波型”,都如实自动记录在记录纸上……

    “土地电”自动记录功能,给姜成田的地震预报探索之路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拐点。随后,姜成田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地区所发生的上百次“小震群”进行跟踪监测,从而总结出了地震的前兆规律。掌握了规律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他把自动记录下来的波型数据进行分析,不久,便拥有了一个惊人的创举:不但能作震前预报,还可以判断出地震时的4个重要数据,地震结构、时间、方位地点和震级大小。

    有一天,姜成田兴奋地对大家宣布,而且,词汇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从今往后,‘土地电’谁也不许再擅自改动,谁动了,谁就是……反革命特务,是在搞破坏!”

    同事们真没敢动。其实,他们心里挺高兴:不用手工记录了还不好哇?如果领导因此怪罪下来,自然由他一个人顶着!

    姜成田改进“土地电”,可不是因为懒惰。1974年12月20日,他发现:“土地电”自动记录下来的波型出现了异常现象。他的第一反应是:要发生地震了。当天,他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首次出现这样的高值!到早上7时,“土地电”记录到突跳信号了!可以发地震预报了!上午10时,我召开了震情会。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非常激烈,看法不同,说法不一,附近群众听到后都认为地震站干仗了,跑来看热闹。发现我们是在开会,又都笑着走开了。有的同志认为:“根本不会有地震发生。我们才做两年地震工作,就碰上地震?笑话!”

    “即使有震,咱们这些土仪器也测不出来。咱们文化水平低,又没有经验,还能报出地震?”

    “谁管他震不震的,干一天算一天!”

    “等临时工问题解决回家算了。真是蛤蟆吃天鹅肉,飞机上放炮响得高!”

    还有的人认为“报不准怕人家笑话”等等,最后,为人民的利益,我自己决定向省地震部门发预报。

    提出在我站东北方向100公里左右,今天中午将发生4~5级的地震。

    依据:①倾斜向东北方向报#(即这个“警”字的简便写法)。②地电突跳规律。③氡值增高,泉水断流。

    三条预测依据,是怎么得来的呢?根据姜成田对当时的回忆: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地区,是有名的温泉之乡。1974年12月上旬,根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最近几天,当地所有泉眼中的温泉水突然没有了。自从汤岗子有温泉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断流’的现象。”

    姜成田要眼见为实,还特意去了一次汤岗子。得到证实后,他却摇了摇头:仅有这一个条件,还不能说明什么。

    姜成田的前辈对地震预报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1974年12月19日,地震站的观测室内,“地倾斜”的报警器突然“哗哗”地响起来。

    姜成田的心情陡然紧张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