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当年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报的谜底-第一次预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姜成田知道:按照“地倾斜”的设计性能,4级以下的地震,是不会报警的,只有4级以上的地震,才会报警。随后,他又发现:站内的一个测水仪器中,经过化验,水中“氡”的成分增高了。他却沉得住气,心里谨慎地提醒自己:先别着急,“土地电”没有预报地震的任何迹象,预报的条件还不成熟!

    12月19日深夜,姜成田躺在家里的火炕上,翻过来,调过去,一夜也没合上眼睛:“土地电”为什么没有地震预报反应呢?难道自己改进的“自动记录”质量不行吗?

    12月20日天刚亮,姜成田脸没洗,饭没吃,穿好衣服,就急匆匆地向地震站跑去。进观测室后,他发现:“土地电”的自动记录,失去了“突跳”!他心里不由得陡然大喜:这是震前预报的一个重要信号啊!用专业术语作一个描述:“土地电”过去的突跳,自动记录大都是30多个峰值,现在却突然为零峰值了。他稳住急促的心跳,先朝坏处想:是不是仪器坏了?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设备没有任何故障。再仔细检查一遍,“土地电”仍然工作正常。他周身的热血沸腾了,激动地大叫一声:“有了!”

    值班的同事吓得一哆嗦:“有……有什么了?”

    姜成田激动地嚷:“今天中午12点有地震!在我们站的东北方向,约有100公里,地震4到5级……”

    同事忍不住笑起来:看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活像一个农村算命的老太太!

    上午8点,姜成田临时召开了一个会议。他话音刚落,大家就一致反对他的“地震预测说”。一个典型的反驳意见就是:“人家美国和日本先进不?有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我们国家有中国科学院,院里的地震科学家和专家也是一大堆……他们都不能准确地作出地震预报,我们这些人就能?可别让人家笑掉大牙啊!”

    争吵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是出于好心,一个意思:千万不能预报!这明摆着是丢人现眼的事儿!

    姜成田一看手表,快要到中午12点钟了,也就是说马上要到了他预测的地震时间了,脖子上便青筋暴起,来了倔劲儿,一把抓起电话筒:“我不跟你们争了,我马上向省地震局发预报!”他把电话直接打到辽宁省地震局。

    当时,辽宁省地震局主管业务的局长朱凤鸣与地震局一把手“军代表”——相当于辽宁省地震局正局长刘义民正在局长办公室内商谈工作。听到电话铃声,朱凤鸣抓起电话:“哪里?”

    姜成田说:“我是海城!”

    朱凤鸣:“啊,小姜啊!有事啊?”

    姜成田急切地说:“有事儿!向您发一个地震预报!”

    朱凤鸣“扑哧”一声笑了,先“哎呀”了一声,仿佛看了一段《天方夜谭》那么新奇,因为那时候,我国还根本就没有发送“地震预报”这一说!领导毕竟是领导,接着挺礼貌地说:“那好哇,你说吧!”

    姜成田把自己的预测结论作了汇报。朱凤鸣一看手表,忍住笑,还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是马上到了吗?以后再有这情况,早点告诉我!”

    两人放下电话不久,海城地震站里的地震仪器,突然“忙碌”起来,发出了一系列的地震数据反应,经过整理计算,得出结论:12点43分,辽宁省辽阳市深窝水库,发生了4.8级地震。经过省地震局打来电话通报,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姜成田的地震预测结论和实时发生的地震居然一模一样。

    站里的同事们都很惊奇,也很折服:“小姜,我们服了你了!这些土仪器还挺‘说’真话!以后我们就听你的,你说啥就是啥吧!”

    1974年12月25日,海城县成立了地震办公室,成为海城地震站的上级单位。而海城地震办公室隶属于鞍山地震办公室领导。不久,两个上级单位的主任对姜成田擅自改进“土地电”的做法,都表示不满意。先后找姜成田谈话,态度挺客气:“小姜呀,大地震之前,可不能胡来啊,赶紧改回来!”

    姜成田却坚决不从。他的理由是:从1974年3月至12月,他已经利用土地电,成功预报了13次3级以上的地震。两位领导根本不相信他的什么成功地震预报,心里十分不悦。

    海城大地震的前夜,气氛紧张而压抑。1974年底,辽宁省地震局发出通报,大意是:省内各地震台站的地震仪器均反应很明显,预计在金县、营口等地区,有可能发生四到五级地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震,还有待进一步观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