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十年”丛书-一个修鞋匠的文学路 盛常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62年出生于浙江奉化一个父盲母哑的贫困家庭。1979年初中毕业后因贫放弃学业,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81年开始尝试写作,2002年初第一篇文章发表。近十余年发表的作品共四百余篇,获奖十余项。现为宁波市奉化区作家协会会员。因患有肢残,丧失一定的劳动能力,仅以修鞋、做杂工维持生计。

    我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盲人,母亲是聋哑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书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的书写是从写信开始的。通过书信,我获得了亲情,也收获了友情、爱情。由写信,我爱上了写作,拥有了当作家的梦想,这个梦想给我苦难的人生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带领着我走向充满阳光的幸福殿堂。

    一

    我是十岁那年上学的。在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还没教过书信的写法,我却第一次写信给从未谋面的在上海生活的姑姑,可等了一个月才收到姑姑的回信。当时的邮政系统没有现在发达,省内的信件起码也得三天后到达,即使对方收信后马上回信寄出,也得三天后,这样要收到对方及时的回信,最起码要一星期。而寄往省外最快的速度是一星期到达,顺利的话等待半个月后可收到回信。如果对方有事耽搁,书信来回一个月是正常现象。这次姑姑回信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并且说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她。我接着写信说,上一年级时母亲用一条发白了的破裤,在油灯下为我缝制了一个书包,如今已补丁加补丁,很想有一个漂亮的书包。后来我收到了姑姑寄来的书包,里面还有一支闪闪发亮的我梦寐以求的钢笔!我激动万分地回信说一定好好读书,报答姑姑的一片苦心。遗憾的是,经过一年书信往来后,姑姑的回信很少了,后来寄去的信件也因地址无收件人被退回了。到如今四十多年过去,姑姑音讯全无,成为我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一个心结。其实姑姑也不知道我那时给她写信,要步行五里路到镇上的邮局买邮票粘贴后,踮起脚尖才能吃力地将信件塞进邮筒。

    读小学五年级时,因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均患残疾,再无力支撑我们的学业,我也就离开了学校,每天与大人们一起披星戴月劳动,十分辛苦。但我爱学校,想念老师和同学,于是就给他们写信,信件大多托住我家附近的同学带去,他们也叫人把信带给我。一年后的秋季开学时,老师带了一大群同学来我家,劝说父亲让我读书。当初父亲火冒三丈坚决不同意,同学们就给父亲念我写的数封信,且每封信都是用父亲丢弃的烟盒子写的。父亲流泪了,终于答应让我继续上学,由于我缺了两个学期的课,所以只能低一个年级就读。

    读初中时,“文革”已结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我是一个十六岁的高个子学生,我爱学校的任何东西,所以校内的许多活动我都积极参加。虽然我的家庭贫穷,但我却很乐观地发奋读书,经常在千名师生大会上受到称赞,也成为许多不爱读书者的榜样。我也经常收到校内一些女同学的来信,虽然这些信称不上情书,但也让我心神难宁,课余也给她们回复信件,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初中毕业,因家里实在贫困,父亲无法供我去读高中,我也就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二

    1980年,我在参加生产队一次劳动时,同样的劳动付出,作为一个新农民却只分配到其他人五分之一的钱,经多次向生产队长、大队干部诉求无果后,我写信给省报反映这个情况。信寄出后,我每天心急如焚,白天一看到下村的邮递员,就问有没有我的信,实在等不及了,就一大早去镇上的邮局问,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觉得我不可理喻。半个月后,终于等来了报社的来信,信中说非常重视我提出的问题。几天后,有两位公社干部来找我,经他们出面交涉,我的分配从二级提高到六级,并且在生产劳动时也如此计工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一下子成为村内的新闻人物。村里许多人都找我写信,向有关部门或报社反映遇到的难事。我看到了书信带来的另一种力量。

    1986年,我的生活经历在省外一杂志社刊登后,天天有全国来信。那时我们奉化已全面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由于分田到户,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田间地头花的时间也少了,相应地,我有许多时间读信、写信、寄信。那一年,我用一封又一封的书信劝慰一个伤残的山东姑娘、一个高考落榜的江西考生和一个失恋的江苏姑娘,使她们重新拾起勇气,笑对生活。那个山东姑娘竟然千里迢迢登门致谢。而我也是在这一年书信来往中获得了爱情,收获了幸福。

    写信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虽然身处奉化的一个小村落,我却能够通过书信与全国各地的青年交流,探讨人生的意义,相互鼓励,给彼此生活的勇气。由写信,我也爱上了写作。那时全国掀起了文学热,文学青年是最受人崇拜的,而我也向往成为一名文学青年,读着许多文学著作,竟然也拿起笔写文章,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经历记录下来。

    从二十岁那年爱上写作起,到四十岁的二十年间,我写下的稿件共三百多万字,却无一篇文章被报刊社刊登。因为家贫如洗,我用人们丢弃的水泥袋或工厂丢在垃圾堆里的报表纸作为稿纸,甚至将许多退稿信封和别人寄来的信封拆开装订成本,而我买方格稿纸的钱,都是拾破烂儿变卖,或者拖着残疾的双腿东倒西歪地上山砍柴卖钱得来。自从三十岁那年在村里的菜市场摆摊修鞋后,我有空时就伏在修鞋机上搭设的小木板上写作。2000年以后,因这样的书写镜头被省内多家报纸报道,我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成为身残志不残的励志人物。

    三

    记得第一次看到我的作品发表在报纸上,真的让我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是苦是甜说不清,就像一下子喝下五味汤那样。那是2002年初,因为贫穷,我从没有余钱去订阅一份报刊,便经常在村菜场内捡一些水果行丢弃的报纸,我最喜欢看文学副刊类。由于我的这一行为经常被一位下村的邮递员看见,一天,他送给我一张《奉化日报》,而这张报纸的副刊征集命题作文“渴望”,于是我用散文诗的形式写好邮寄过去。一星期后,那个好心的邮递员又将一份《奉化日报》放在我的修鞋机上,我展开一看竟然有我的《渴望温柔》一文,且用很显眼的黑体字放在头条。文中记述了无论做错了什么,我渴望得到安慰而不是责备。这一篇文章的发表,距离我爱上写作,走上文学道路,已有二十载,极大地鼓励了我继续追逐我的文学梦想。从此,我也有了信心,一有机会就向宁波报刊投稿,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见报,如《宁波广播电视报》上常常有我写的评论影视作品的文章。稿投得多了,编辑记者也特地来看望我,鼓励我。后来有些作品竟然发表在了省外的报刊上,如《好想出生在城里》发表在了河北著名的《杂文报》上。

    再后来,几乎所有的报刊上都很明显地写着尤其欢迎电子稿,几位常联系的编辑在电话中也说要电子邮件,否则编辑人力不足,而我也经常看到一些报刊社说要无纸化办公了,让我感觉到如今走文学道路难上加难。虽然我在多年前听说电脑写稿很方便,但我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所以一直没当回事。而如今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不会用电脑、不会上网简直就与时代脱节了。“学电脑,一定要在电脑上写作”几乎成了我的一个最迫切需要实现的梦。恰巧儿子因学习需要,家里不得不拿出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脑。我满以为自己利用修鞋的空隙时间跟儿子学,就很快能在电脑上写作,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那电脑只是对我直瞪眼,那右手握着的鼠标怎么也不听我的使唤,连箭头飞出屏幕外我也不知,却还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找。好不容易有些搞明白了,下一步就是打开Word写作。由于没有拼音基础,妻儿俩教了我数次拼音输入法我也摸不着头脑。儿子拿来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的键位图,可折腾来折腾去,半天时间只打出二十几个字。儿子只好买来了手写板,我像获得了大救星似的。尽管手写板有时候并不听从我的笔迹,须反复书写才能正确,但在电脑屏幕中显示的文字是印刷字体,我心中还是无比开心,想当初看到自己的文字被端端正正地印在报刊上,那是多么令人激动啊。当然,我文化基础比较差,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步入了中年,几年前学写手机短信也费了九虎二牛之力,何况如今面对的是高科技的产品,要想得心应手,真的难于上青天哪。有时好不容易写好的稿件,因鼠标点错位置而全文丢失,不得不重新写。记得有一次我想写一篇散文《雪美人》,已构思好,便直接坐在电脑桌前写起稿来,等摆弄着鼠标打算保存时,不知点到哪里了,显示屏上的文章突然踪影全无,这可比丢失了一百元钱还要心急如焚。我不断地点击回收站,但这篇文章无影无踪。没办法,只能凭记忆重写,但也不能原样重现了,反正读起来不如当初的好。经过了数月的反复操作后,我终于能坐在电脑桌前从容不迫地写稿发稿了。到后来我还能熟练地修改稿件。最近我不再用手写板写稿,而用电脑里“QQ输入法”中的手写输入,方便快捷。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双腿不便,却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电脑,我能浏览国内外的新闻。电脑还是知识的金钥匙,许多不懂的问题,上网查一下便知。尤其对我的写作有莫大的帮助,有些名言出自谁口,有些名家生平如何,还有全国各地文学类投稿电子邮箱等等,不用求助任何人,电脑会无私地全部告诉你。电脑也是观看影视的大平台,点点鼠标就能看到很多精彩故事。电脑还可用QQ聊天,通过打字或语音或视频,与一些亲朋好友聊聊可喜的事,彻底改变了过去邮寄信件的传统。我又学会了用微博,在新浪微博里写下了一条又一条人生感悟,与网友分享,也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如:“因贫困和病魔的折磨以及家庭的变故而受到心灵摧残时,我很想趴倒在地,写下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但我是一个人,只有顽强地站立,坚强地昂首挺胸,去搏击残酷的命运。我想这样去感染一些自暴自弃甚至无病呻吟的无志者,让他的灵魂中出现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有些话也被一些陌生的网友多次转发过,我也把这些励志语言放进收藏夹,心想等有了数万字后,找机会出本小册子,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更多的如我一样坎坷的人,不消沉,勇拼搏,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唱出自强不息的铿锵赞歌。

    在电脑里也可写信,写好的信件只不过打哈欠的工夫就传达到对方的邮箱里,比过去传统信件来往提速了成千上万倍。我多次参加书信大赛,我写给儿子的信《慈孝是家之本国之魂》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孝节“温暖生命的微家书”创作大赛优秀奖,写给已故的岳母的信《岳母大人,你的大爱如海》获第八届中华慈孝节十大“最美家书”奖项。自从在电脑上写作,我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其中有多篇夺得征文大奖,如描述交通变迁的亲身经历《乘轮船》,描述社会大爱无疆的故事《修鞋》,展现榜样的力量、弘扬时代正能量的《后竺村有个30后的雷锋群》,等等。

    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的人生将会黯淡许多,也许只能永远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或修鞋匠。如果没有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我的写作只是传统式的手写,那么我不可能获知那么多的信息,也无法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与编辑、笔友的联系就不会那么方便快捷,写作水平也不会提高那么多,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文章发表,获奖可能几乎为零,作家梦也就更难实现了。家乡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也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我的家庭因之受益。我曾被个体养殖户聘请去做管理,去游乐厅做收银工作,到福利企业搞管理,等等,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积蓄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不少人难以置信我能写出如此多的文章,简直写也写不完,我敢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我肯定还如同井底之蛙哩。几十年前的我,是一个上不起学的孩子,而如今,我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修修鞋、写写文章,把精彩的人生故事分享给世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