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间,姜老过是药都官阶最高、传奇最多的人物。其真名桂题,字翰卿,姜老过只是家乡人送的外号。因其身材魁伟,出身贫寒,地主当工钱给的一件旧棉袍,他穿在身上将过腚,将与姜同音,“姜过腚”就成了他的外号。后来,姜过腚从军混出了模样,乡人觉得应该尊敬,就把“腚”字去掉,加上“老”字,便有了“姜老过”一称。此为后话。
那一年,僧格林沁受慈禧之命来药都剿捻子王张乐行,姜老过只有十六岁。
兵荒马乱对于身高九尺、肚量极大的姜老过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天黄昏,三天没混到饭吃的姜老过决绝地叩别母亲,他要当兵吃粮去了。临行,娘把一双长二尺二寸的布鞋交给姜老过:“儿啊,当兵没个定窝,遇到山石路时穿上它!”
慌不择路的姜老过,手捧长鞋,艰难地抬动着那双被饿软的长腿,赤着的两片大脚,啪嗒、啪嗒地挪向城北十里的僧军大营。
僧军哨兵见姜一步步稳稳地向营门走来,且个高如柱,手捧异物,以为是捻军中的奇人,飞报大营。僧格林沁亲出大营,举镜远望,见后面并无随兵,遂命五百精兵出营生擒。僧兵把姜老过团团围住之后,姜几乎毫无反应,仍是啪嗒、啪嗒地向营门挪去。周围一下子寂然肃穆,五百僧兵便分列两侧,夹着他,一步一步挪向营门方向——
姜老过终于来到了僧格林沁的大帐前,两眼发直的僧正要问话,张着的嘴却没有合上。原来,姜把一双大鞋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上去。
“你,你要干什么?”僧格林沁食指直指姜老过。
“俺要当兵吃粮。”姜老过塌着眼皮,喘着粗气,声音憨憨的。“好!好!好坯子!快拿饭来!”僧格林沁击掌大笑。
姜老过吃饱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姜老过突然想起,自己投错了营,这是以“通捻罪”杀父的清兵。于是,起身要走。僧格林沁哪肯放人:“你不是为吃粮而来吗?我保你大米白面肥肉吃个够!你就是打旗的旗兵了!”
姜老过想了一夜,都定不了主意。可当第二天开饭,他见到一筐筐白面大馍,一盆盆肥肉片子时,心里却狠狠地骂了一句:“奶奶的,就在这里吃肥肉片子了!”
张乐行捻军两万在药都城南十里的黄寨,僧格林沁清兵三万在城北十里的雉集,中间隔着药都城,两军对垒,互不敢妄动。中秋节这天夜里,僧兵终于出动,向城南突袭。捻军发现后,借地熟之便亦出营反扑。扛着大旗,跑在僧兵最前面的姜老过,见捻军来势凶猛,遂掉头往回跑去。僧兵见大旗往回跑,也纷纷掉头往回跑,一口气又跑到城北关。后面,捻军追杀声震天。
此时,扛着旗的姜老过,突然发现别在腰间的那双新鞋没有了!这可是娘给他做的唯一一双鞋啊,一次都没试过脚!于是,就扛着大旗,转过身来,迈开长腿,向城南跑去。他要去前面找回娘给他做的那双新鞋。
僧兵一见大旗突然又向前冲去,就立即掉头向前追去。正向城北追杀的捻军,忽见僧兵又大队向这边追来,以为僧兵大部队在后面,也只得折身向城南自己的营地跑去。姜老过并不知道丢鞋的确切位置,只顾向前跑,捻军也只有向前跑,以致僧兵跑到捻军的大营。姜老过这时才知道已经过了丢鞋的地方,但僧兵却占了捻军的大营。
天亮,僧格林沁要赏后来领兵向回追的将领,却无人应。问来问去,都说是在扛旗兵姜老过的旗帜下向前追的。僧格林沁大喜,遂升姜为管带,统领他来投军那天第一次见面的五百精兵。
那双大鞋自然又找到了。
此后,姜老过因身高力巨,勇猛过人,在清军频立奇功,屡经升迁直至毅军军统,兼热河都统,授昭武上将军,管军府事务,擢陆军检阅使。
姜老过极重礼仪。民国十年十二月十九日,七十九岁的他,登车去总统府团拜之时,却突然晕倒而逝。
姜老过死后,哀荣备极。位于京中的翠花胡同祭棚高搭,京都卫戍司令王怀庆、宪威将军步军统领聂宪藩、总统府卫队统领王乃朴等八大将军分守灵侧,大总统徐世昌亲撰祭文并赴灵堂宣诵,逊位皇帝溥仪亦前往致祭,各政府、机关、团体、驻军前往祭尊者百日不绝,灵车回药都时数万人随大总统及众高官贤士送行出京,大总统并责成沿途各省长官隆重路祭。各国报人亦拍照撰文述其盛况。
因姜老过是剿捻起家,虽后来做过抗击日军、护四库全书从承德回北大、讨伐张勋复辟等好事,但史书记之甚少。
后,其墓被红卫兵开挖时,仍面目红润,须发黢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