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过缝隙的魂灵:60年代女作家小说印象-附录 其他“60年代女作家”创作简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赖妙宽1960年出生,福建漳州人,曾当过眼科医生、专业作家、杂志编辑,现任厦门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创联部主任。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小说集《天赐》《共同的故乡》、长篇小说《父王》、长篇报告文学《忠诚》等各类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电视剧剧本《百姓有约》获第十八届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天赐》获福建省第二届百花奖二等奖、福建省第九届优秀文学作品奖一等奖。小说《右肋下》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大优秀短篇小说之一。

    赖妙宽的小说创作多从城镇市民的普通日常生活细节入手,重在对平庸生存世相的揭示和批判,文笔细腻、幽默、犀利、深刻。

    代表作《右肋下》通过一位成功人士、企业家陈伯良一天一夜的情感经历,描摹出了不少人都曾有过的怀疑自己患上绝症的心理状态。小说所涉及的问题是人如何与自己的身体相处,人对自身的感觉,以及人不断向自身发出的暗示。作家敏锐地捕捉了此类的微妙感觉,显示出独特而罕见的新意。

    王曼玲1962年生于云南保山,祖籍山东广饶。1979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巴金文学院创作员、《西南军事文学》杂志社副主编。1991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现已出版长篇小说《正午告别》《这里的军人是女人》《谁抚摸了我》《潮湿》《丝绒》《天香百合》等,发表中篇小说十八部、短篇小说数十篇。中篇小说《幸福花儿开满地》《让我看看你》获全军文艺创作新作品一等奖;中篇小说《太阳升起》《漂亮女兵》获全军文艺创作新作品二等奖;中篇小说《如花似玉》获全军文艺创作新作品三等奖;长篇小说《这里的军人是女人》获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其他作品多次获得全军文艺创作奖、四川文艺创作奖。

    王曼玲的小说热情奔放且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又不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和赞美,充溢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在她笔下流淌着的是她对青春故事的思考和生活哲理与真谛的感悟。

    《正午告别》是一部充满感怀和诗性的作品,通过对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纯美表达,传达出作家对“革命文学”精神的传承与新的思考。《潮湿》叙述的是古旧而偏远的小镇上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事件和一段有悖伦理的复杂情感,显示了作家对人物命运绝处逢生的把握能力和对悲剧艺术的深刻理解。《天香百合》讲述了一个奇丽诡异的故事。着力表现的是那些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美好精神元素,有意识地塑造了合新颇具新意的男人形象。

    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1989年在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学习,1991年留学英国,现居伦敦。1981年开始诗歌创作,1988年开始小说创作。小说作品有《K》《一个流浪女的未来》《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阿难》《上海王》《上海之死》《绿袖子》等。作品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中国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新诗奖。长篇小说《K》《饥饿的女儿》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英、美、德、法、意等国出版。2002年被书界评为“2001文坛十女将”之首,有“脂粉阵里的英雄”之美誉。

    虹影的小说总是以其丰厚的内涵和对个人欲望的观照、对男女微妙关系的透视以及新奇独特的表现手法而与众不同。

    代表作《饥饿的女儿》讲述的是6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生活中最惨痛最难忘的经历。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下真实地再现了山城重庆一个船工聚居的平民街区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画卷。通过一位灾荒年出生的少女,在身体和心灵多重饥饿中长大、逃亡、寻找自我等一系列感人的动情故事,勾勒出女人隐藏于灵魂深处的生命之痛,描摹出了两代女人对生命底蕴的探究和对激情的渴望,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的悲剧给历史投下的阴影。虹影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和自觉的历史意识,为我们重塑了一部别样的、全新的女性历史,使我们得以穿越历史和文本的幕障,发现历史中那些被人们所忽略的、所遮蔽的、所扭曲的历史真相,并以一种新的历史视角去重新认识历史、认识女性。小说文字的冷静与故事的苦难之间构成一种压抑与冲动的张力,使她的叙述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李绵星1962年10月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在河北。出版中篇小说集《我不能总为你活着》《在阳光下想你》。长篇小说《爱入膏肓》等,另在报刊杂志累计发表作品百余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庶出》和长篇小说《爱入膏肓》。《庶出》在历经上下数十年、横竖千万里的时空中讲述了一个庶出的家庭中兄妹几人的悲剧人生。因为他们是“庶出”,所以他们的命运天生具有了悲剧性的传奇色彩。《爱入膏肓》是一部别致的描写当下生活中“婚外情”的小说。不同的是,作家更多地泼墨于小说人物之间的恩恩怨怨,而且注重于揭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婚外情所带来的心灵伤害。欲望极度膨胀的时代还需要我们信守婚姻吗?作家以客观平和的心态,深入人物内心做出了认真挖掘和理性思考。

    宣儿1963年出生于吉林,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出版有长篇小说《随风飘逝》《拷问鲜花》《城市记忆》;散文集《月桂树上的花冠》《别为我哭泣》《为梦想的天堂》《为艺术为爱情》《随风》等多部作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随风飘逝》讲述了一个让人忧伤的带有自传性的故事。宣儿曾被看做是小说女主人公英妮的化身。小说将两性的悲欢离合表露得催人泪下、哀婉凄美,直抵生命中无奈与孤独的本质。

    央珍藏族,1963年2月出生,西藏拉萨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4年以前在西藏从事文学工作,曾任《西藏文学》副主编,后调至北京,现供职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系中国作协会员。部分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藏族作家优秀作品集》《西藏新小说》《聆听西藏》等丛书,并译介到国外。其中短篇小说《万字的边缘》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年获“西藏十年文学成就奖”。

    代表作《无性别的神》是我国藏族女作家创作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曾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同时被改编为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拉萨往事》播出。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目光关注解放前夕的藏区生活,深层次地探索了封建农奴制衰败的内在原因。通过在德康贵族里受歧视的二小姐的生活经历,多层次地展现了本世纪初中叶西藏地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社会体制、政治事件和贵族庄园及寺院的生活,再现了西藏在历史巨变中的风貌,成为表现那一时期西藏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不追求惊险的故事情节,不塑造高大的人物形象,不描绘神秘的环境气氛而着力描写了贵族家庭的真实生活,认真刻画出人物的外表与内心,细致反映了几个庄园的人际活动,通过具体细节的阐释,揭示出贵族内幕、官场真情、家族兴衰、明争暗斗的秘密,表现了女性作家细心、多情、深邃的艺术品质。

    姜丰1964年出生,辽宁抚顺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西方美学硕士学位;1994年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组,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后担任《文化视点》栏目主持人、制片人。现居英国。198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温柔尘缘》《西部故事》《不舍的玫瑰》《玫瑰心》,小说集《爱情错觉》,长篇小说《1998年的爱情》《相爱到分手》,诗集《秋水伊人》,作品集《情人假日酒店》,电影《情人假日酒店》等,其中中篇小说《情人假日酒店》获1995年全国“新市民小说奖”。

    代表作《爱情错觉》叙述的是一种离开崇高与壮美而没有旗帜的爱情,它既不是悲剧、亦不是喜剧,仅仅是一段生命的体验。探讨20世纪90年代青年人独特的情爱生活是姜丰一贯坚持的艺术探索,她以新闻记者和文化节目主持人的心态及时捕捉和表现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是时代的生活气息和别样的新鲜感受。

    邵丽1964年生,祖籍河南周口,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有散文集《纸裙子》,中短篇小说集《腾空的屋子》,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等,作品被多家选刊、多种文集收录。2003年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拉力赛分站冠军、2003年获《中华文学选刊》、新浪网、华夏作家网杯小说大赛特等奖、2003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称号。

    代表作《我的生活质量》主要描写当下的现实“官场”生活,勾勒了主人公王祈隆从一个贫苦的农村孩子成为一个地级市市长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作家善于从女性的视角刻画人物在生活中的恍惚、迷离、失落、无奈,甚至绝望的体验,并对小说中的人物含有温暖的同情和宽厚的理解。

    张慧敏1964年出生,祖籍山东文登,童年随父母迁居山东临沂。16岁考入军校学医,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在陆军服役多年,后调入武警部队,现供职于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共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孤旅》,长篇纪实文学《大捷孟良崮》,长篇小说《美丽行旅》《叙述的森林》等。中篇小说《困马》获1992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我们手拉手》获1997年“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蓝蝴蝶》获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长篇小说《美丽行旅》获2001年武警文艺奖。

    长篇小说《叙述的森林》结构新颖、故事曲折,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小说以军人子弟叶书明被任命为云蒙森警大队大队长为起点,引领我们跟随这位新上任的大队长进行了一次别样的高山原始森林的探险。叶书明在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中经历了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与亮丽山姑之间富有野性气息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及在法理和责任、情理和人性中的艰难抉择。

    陈冰1964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大悟县。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位班。现任《武钢文艺》编辑,系武汉市文联签约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为你心动》《狂欢的森林》和中短篇小说集《红羽毛》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狂欢的森林》通过一个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男人付森林从乡村到城市的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付森林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在城市的诱惑与刺激、市场经济的诱发下实现的身份转变和精神蜕变,揭示出他从谨小慎微、自律自审到极度狂欢的精神状态。男人付森林和小说中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共同构成了生命狂欢的画面,完成了一个60年代人从乡村到城市的心路历程。时代转型的裂变与巨痛在生于60年代如今已是中年的一代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他们焦灼、困惑甚至迷茫。小说文本独特,作家以男性视角从哲理的层面解读人生苦难,重寻精神家园,充分表达了女性作家对男性情感世界的观照和体认。

    马枋1966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现居山东威海,从事自由写作。曾在《青年文学》《大家》《山花》等刊物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生为女人》《与男人无关》《婚之外》等。

    代表作《生为女人》是一部揭示当下时代女性心灵秘史的小说,塑造了报社记者、农村打工妹、画廊女老板三个女性形象。三个女人因为受过男人的种种歧视而彼此惺惺相惜,她们异想天开地试图合为一体,共同与异性的围追和占有搏斗,于是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家庭,尝试一种没有男人的独立生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感动、令人深思的故事。但是她们能够实现弱势群体的自我捍卫吗?她们的痛苦或经历究竟是一种宿命还是人物特有的生命形式?小说留给我们的只有人物怅然若失的告别。另外,《婚之外》中的三个女人过着相当不和谐的生活,她们的爱情没有转化为亲情而形成家庭的坚强支柱,于是将寻爱的目光投向了婚姻之外……马枋有着浓烈的爱情至上主义思想,小说中,爱情可以进入婚姻,而虚幻的爱情是女人心中永远的追求。

    梅卓藏族,1966年7月出生于青海,198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曾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百万余字被选入多种文学作品集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部落》《月亮营地》《藏地秘史》,小说集《麝香》,诗歌集《梅卓散文诗选》,文集《人在高处》等。作品曾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骏马奖”、北京市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文学评奖“诗歌佳作奖”、青海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学评奖“优秀奖”。

    代表作长篇小说《太阳部落》和《月亮营地》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背景和底色,涵盖了从民国初年到解放前四十多年中,在反动政府的多重压迫和欺凌下,藏族部落从最初的沉沦麻木到逐渐觉醒、从自相残杀到最终团结一致、保卫家园的艰难历程,揭示了那个时代藏族部落面临的内忧外患的生存困境,展现了绚丽多彩的青海藏区文化,曾被誉为藏民族雄浑的史诗。

    梅卓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敏锐的目光透视和剖析着藏族文化背景下普遍的人性存在,在展示其真实存在和原生本相的同时,还致力于人性的冲突和演变及其对民族历史的巨大影响,从而构建了极富民族性和历史感的社会人性指向。同时,小说中梅卓带着自觉和理性的目光正视着自己民族的内在痼疾,痛彻地反省了渗透在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历史惰性,对“漫漫岁月飘落下来的层层尘埃”中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自省。

    王芫1966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在天津度过中学时代。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多家外企公司打工,后到美国读书。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什么都有代价》、中篇小说集《口红》、散文集《你自己的真理》等。

    王芫的小说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围绕一些无名的小人物叙述那些穿梭在都市丛林中的现代人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寻求着出路的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常在白领阶层中展开。她的小说总有一种逼近肉身与心灵的当下感,容易让人感到真实与亲切,容易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

    代表作《什么都有代价》讲述了一个懒散的女孩与一个有大哥大和汽车的男子尹力的情感纠葛,描述了当代城市女性的精神状态,在王芫的叙述中,那些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掩饰下的当下现实生活中的青年男女无处皈依的虚无,得到了相应的批判和审视。

    丁丽英1966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曾在海南岛逗留过一段时间,后一直生活和工作在上海。丁丽英引起文坛关注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她的长篇小说《时钟里的女人》、小说集《孔雀羽的鱼漂》出版后颇受评论界好评。

    代表作《时钟里的女人》讲述了一个离异之后一直独身的女人,从一天早晨醒来后处于朦胧状态的感觉开始,到深夜重新入睡之前,十八个小时中一分一秒所经历的平平常常又琐琐碎碎的生活故事和心理感受,展示了年轻的离婚女子吕燕在上个世纪末的大上海一天中的精神历程。在浓密的时间里,作家通过对吕燕一天中的复杂经历——会友、相亲、与邂逅的男士谈情做爱以及探索一包珍贵文物的来龙去脉等活动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以令人惊讶的坦率和逼真描绘了都市日常生活中的婚姻、爱情、欲望、阴谋等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糟糕的婚姻、平庸的家庭环境、丑陋的人际关系、庸俗不堪的生活中浮沉的小人物、萦绕在主人公心头的昔日恋情、近乎变态的人物心理等等。这是一部坦率、逼真地面向真实的冷峻之作。

    白玛娜珍藏族,1967年1月出生于拉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新闻学院。先后从事舞蹈、记者、广播电视栏目编导、主持等工作,现在西藏作家协会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在心灵的天际》、散文集《生命的颜色》、长篇小说《拉萨红尘》。作品收入多种版本的合集——《藏族当代诗人诗选》《中国西部散文潮》等。曾获中国《散文》月刊和《散文百家》颁发的“中华精短散文优秀奖”及西藏十年文学成就奖。

    代表作长篇小说《拉萨红尘》是一部西藏的女儿讲述西藏的故事,是第一部触及当代藏族人的情感命运及生存状态的小说,也是一部探索当代西藏人寻找精神家园和心路历程的小说。通过讲述朗萨和雅玛两个拉萨女子在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中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当代藏族青年人的内心情感及人生观念。小说展现出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应该是那样的”田园牧歌、异城情调、一片净土的神话般的拉萨,而是将出乎许多没有来过西藏读者想象之外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充满喧嚣、充满杂乱无章、似曾熟悉又十分陌生、让人既感到亲切又产生离厌的红尘拉萨。在藏族文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当下生活中,白玛娜珍表达了她对藏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及对西藏深厚的爱。

    雪静本名高晶,满族,《青春》杂志社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梦屋》《红肚兜》《苍蝇粉》及《带警犬的女探长》等四部长篇小说,另有小说集两本,其长篇小说《梦屋》荣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入围奖。

    长篇小说《梦屋》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独到的观察,描写了三代女性在爱情、真情,在金钱、欲望、功利面前的赤裸心怀,是一部视角新颖的都市女性风情录。《红肚兜》叙写的是三代妓女:“外婆温婉”、“母亲温晴”和“温声”的故事,展现了三个不同年代女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世界。小说大胆把不少作家遮遮掩掩的“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妓女”——卖淫女的心底欲望,一丝不挂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北北原名林岚,现居福州,供职于某杂志社。北北最先以散文随笔闻名,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蔷薇前面》、中短篇小说集《咖啡色的故事》和《我的生活无可奉告》等十余部著作。作品入选《2002中国中篇小说年选》《名家推荐2003最具阅读价值中篇小说》、2003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等二十余种选本。有代表作中篇小说《王小二同学的爱情》《寻找妻子古菜花》等。曾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小说《表扬》被改编为由王志文主演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

    北北的小说创作执著于通过纷繁的社会历史生活的表象,对世态人心进行敏锐细微的体察和揭示,严峻深刻中又不乏戏谑和幽默。她总是试图通过故事来状写人的心灵之苦,并力图将其写到极致。

    代表作中篇小说《寻找妻子古菜花》通过发了财的李宝贵寻找妻子的故事,表现一种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冲突。奈月无望地生活在贫穷的山村,她的爱情,她的生活愿望,一再地受到打击,但她依然执著、坚韧、顽强的生活在生她养她的桃花村,她说,我活着在桃花村走路,死后埋进桃花村土里。在物欲被充分合理化和合法化的当代文化背景下,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公然蔑视物质、蔑视城市的人物,表明了作家内心激荡着一种精神性的焦虑和渴望。

    须一瓜原名徐苹,《厦门晚报》政法记者。从事过邮电机务、律师、广告策划等职。从1985年到1988年进行小说创作,1990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后停止创作近十年。2000年起,陆续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作家》《上海文学》《福建文学》《小说界》《江南》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家文摘》等选载。著有小说集《淡绿色月亮》及通讯小说集《徐苹VS须一瓜》。代表作有《淡绿色的月亮》《地瓜一样的大海》《蛇宫》《贵人不在服务区》《穿过欲望的洒水车》等。

    代表作《淡绿色的月亮》叙述的是在一个甜蜜的夜晚,芥子与丈夫钟桥北缱绻床榻突然遭遇闯入的劫匪充满危险和恐惧的故事。钟桥北在明哲保身的原则下对矮小瘦弱的歹徒进行了全面合作,甚至在芥子有可能遭受侮辱的情况下,也没有勇敢的举动。危机在有惊无险中化解了,芥子却对丈夫开始了不舍不弃的道德追问。随着话题的深入,隐藏在淡绿色的月亮下的人性的脆弱浮出了水面,丈夫昔日伟岸的身躯在妻子眼中慢慢萎缩。芥子接受不了丈夫在抢劫案件中没有丝毫反抗的事实。小说剥开了生活中某些不忍目睹的真相,揭示了人性的恶或者说是人性的脆弱和丑陋。

    九丹原名朱子屏,1968年出生于江苏,1990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一家报社做记者,后辞职来到北京,1995年留学新加坡,在异域学习和生活五年之后,于2000年回国,业余从事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爱殇》《漂泊女人》《乌鸦》《凤凰》《女人床》《你喜不喜欢我》《新加坡情人》等。

    代表作《乌鸦》描写了一群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女性为了钱和居留证,不惜抛弃尊严、互相倾轧、委身卖淫的遭遇,诉说了不为人知的中国新移民眼中新加坡的生活。《乌鸦》一经出版立即掀起了一场“乌鸦风波”。

    九丹的小说给人带来阅读的另类体验。其语言犀利,每个字句都包含着热情、冲刺、绝望、质疑的浓郁情感。她不是描写,而是暴露,用自己活生生的经验,暴晒赤裸裸的域外留学人生与当下浮躁的生活。在金钱、性、情感的纠葛中率真地袒露出人性的善与恶,揭示出生存的无奈和渴求。在九丹小说作品的背后,我们隐约看到的是一个带有几分迷惘、几分浪荡、几分神经、几分自恋,带着对物欲的渴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向往,焦虑地站在虹霓下幻想和等待的一个女人。当然,九丹本人的大胆直白和口无遮拦无形中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小说《乌鸦》的引起争议,九丹开始在口水中独舞,而意外的结果是:九丹在飞溅而来的口水中“茁壮成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