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掌控术:用强大的内心改变世界-培养洞察力——做一个看透本质的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也就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人的行为表现。洞察力需要培养,需要磨炼,需要从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细心观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一般指的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也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洞察力,让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当人们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避免抱怨情绪的恶性循环。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痛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当人们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与对方在思想上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就能够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遇事化干戈为玉帛,化消极为希望。

    在生活中,我们不论是与家人相处,还是与朋友相处,都需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同样,我们在与竞争对手打交道时,更需要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来看人想事,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当你对一个问题要下判断和决定的时候,不但考虑到对方的情况,而且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分析问题,首先得分析对方目前所处的环境,还有他以前做事的方式,假如你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会有怎样的想法及感受。如此推算下去,你就能大概知道对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了。

    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有助于我们“知彼”,更加有益于我们“知己”。这样处理问题也会顺利很多,相对于“知己”而言,“知彼”就更为重要。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了解对方,观察对方的行为以及思想习惯,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问题。失败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要知道,只有身临其境,深入体会到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委内瑞拉西部的一个小镇上,一个人喝醉了酒之后到处惹是生非。警察接到举报后便将正在发酒疯的人扭送到了法庭。醉汉预感到法官要惩罚他,于是急中生智地说道:“请允许我向法官大人提几个问题。”

    “可以,你问吧。”法官说。

    “假如我喜欢沙枣,会不会对他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没有什么不好。”法官回答。

    “假如我再喝些水,这样也有罪吗?”

    “当然没有罪。”

    “然后我躺在地上晒一会儿太阳,享受阳光的沐浴,这是不是犯法呢?”

    “不是。”法官说。

    “那为什么我喝了一点用枣加上水酿成的东西,然后在大街上晒会儿太阳,警察就把我抓起来,说我有罪呢?”那个人质问法官。法官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以同样的方式反问道:“先生,现在我想向你提几个问题,请你也认真回答我。”

    “你随便问吧。”那个人傲慢地答道。

    法官说:“如果我向你泼一点水,这么做会使你受伤吗?”

    “不会!”那人回答。

    “如果我往你头上再倒点黏土,会导致你残废吗?”

    “当然不可能!”

    “那么我把这些黏土掺些水做成砖头,再放在太阳下晒晒,然后用它打击你的头,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当然……当然会受伤,这样会打破我的头……”那人回答。

    “那很好。”法官说,“虽然水和黏土都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但用水和黏土做成的砖头却会砸破你的头;同样,虽然喝点水、吃点沙枣并不违犯法律,但用这种枣和水酿成的酒却能让你失去理智,使你闹事,结果触犯了法律。”

    那个人听后再也说不出话来,乖乖地等候法官发落。

    显然,这名法官是聪明的,他没有直接回答那人的问题,因为他知道讲道理对方一定不会听的,还不如站在对方的思维上思考问题,以对方特有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用最适合的比喻,恰当地回复了犯人的话,变被动为主动,让人心服口服。

    站在对方立场来看待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却不是不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首先得要学会善于倾听,能察言观色,善于抓住对方的潜在意识与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是洞察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也是一种善解人意的特殊能力。做一个看透他人本质的人,必须得培养这种洞察力。

    当然,洞察力的培养光靠换位思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身边的人、物、环境具备敏感的反应能力,不能错过一丝细节,要学会善于发现,并知道这些细节的变化,经过深入的研究与观察,让自己变得更加敏锐。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站在一个角度看是一种感觉,换一个角度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感觉。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过于片面地看待问题,尤其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应调整好自己的参照点和观察点,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观察,以便形成良好的感觉和积极的心态,得出更具体全面的结论,这样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智慧。

    从衣着打扮观察一个人

    服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穿着打扮不仅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职业,同时也反映其个性与心理。从衣着打扮上去观察一个人,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为进一步了解对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衣着打扮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学问,在人际交往中,穿衣打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特别是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对方就是从衣着来获取你内部信息的。

    大文豪郭沫若曾说:“衣服是文化的表征,衣服是思想的形象。”意思是说,人可以通过衣着打扮来向外界展示自己。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和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来洞察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其性格特征和其心理状况来采取相应的交际策略。

    穿着打扮,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却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一个人一贯的穿着风格,我们可以洞察其内心活动。

    有个助理同老板一起外出洽谈一项业务。这个助理一改平日里普通的正规西装,换上新买的七匹狼休闲服,想通过“包装”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跟客户见面时,客户看到助理的气派样,眼前为之一亮,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经理真是年轻有为啊!”

    助理的穿着不同凡响,客户把他误当作了“主人”,把一身旧衣服的老板当成了“随从”,晾在了一边。直到谈判快结束需要签字时,对方才知道穿旧衣服的才是主角。结果,业务没能谈成,对方给出的理由很充分,从穿衣风格可以看出老板气场不够,难以委托重任,后来老板在公司还被传为笑话。接下来,老板就对助理“另眼相待”了,有业务外出时再也不要他陪同了。

    身为一个下属,你的衣着很重要,如果太华丽就会喧宾夺主,被人认为是爱出风头,有强烈的虚荣心。而身为一个老板,如果穿衣过于朴素,就给人一种自卑的感觉,难以掌控大局,有的时候自己也会自惭形秽。这不是一个成大事者所为。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衣着不够得体,或者你不知道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话,你可以以老板的衣着风格来衡量自己的着装。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每天的穿着打扮总是非常华丽,他们总是穿着引人注目的鲜艳服饰。从性格和心理的角度来讲,这些人一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总想引人注目,在生活和工作之中也非常爱出风头。与这种人交往的有效策略就是“夸奖与赞美”,这样就能满足其超强的虚荣心,从而获得他的好感。

    与喜欢华丽服饰的人相比,生活中也常见到一些人喜欢朴素的着装风格。这些人总是穿一些非常简单的衣装,不爱华丽的服饰。从性格和心理的角度来看,这种人大多缺乏主体性格,对自己缺乏信心。这种人之所以不喜欢华丽的服饰,是因为他们希望对别人施予威严,想要弥补自己自卑的感觉。与这种人交往的策略就是顺着他的意思走,千万别和他发生任何争吵。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没有固定的穿衣风格,街上流行什么他们就穿什么,他们永远走在流行的最前沿。从性格和心理的角度来看,这种人的心理是非常孤独的,情绪也很容易波动。与这种人交往,言辞一定要非常注意,否则就很容易发生争吵和误会。

    与衣着时髦者相比,有一种人一点也不关心时尚,他们也没有固定的穿衣风格,他们非常随性,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从来不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影响。从性格和心理的角度来看,这种人都特别自我,主观意识很强,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与这种人交往,我们常常会感觉淡然无趣,但是也同样要注意交际策略,否则的话也很容易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和误会。

    整洁漂亮的衣着是你的一块敲门砖,但决不能把它当成摇钱树,外在的东西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聪明的头脑和熟练的业务成绩才是你成功的砝码。现在的上班族,男性以穿西装革履最为常见。西装、白衬衣、领带、皮鞋、公文包,这是典型的上班族服饰。虽然大同小异的男性服饰,掩盖内在的气场,但我们总能观察到一些细节的变化,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人的脖子上看出一些门道来。可以从领带的不同打法和色彩搭配上,看出男人的性格。人们常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能透过衣装看入腠理,才是真正观察入微的人,这种特性也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

    泄露内心的肢体语言

    当你和陌生人第一次打交道的时候,你一定会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心里进行默默的品评,而对方也会同样如此。在这段相互审视的时间里,表面上风平浪静,事实上内心正飞速般地运动着,稍不注意,便会因为一个小动作让人看透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上讲,人的行为是人在意识指导下的、主动自觉的行为。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与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我们也可以又快又准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一些常见的小动作,我们也可以洞察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

    A君在某单位人事部门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要找下属谈话,本想借此机会多了解下属目前的思想动态,可下属们好像都不愿意敞开心扉,每次谈话总是草草收场,而且平时下属也不太愿意和他交流。A君觉得很奇怪:其实我很注意和下属的交往,也非常平易近人,力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也很愿意和他们沟通思想,可是为什么大家对我还是有这么强烈的生疏感呢?

    正如A君自己所说的那样,对来谈工作的员工,无论职位高低,他都是热情接待,可是当开始交流的时候,他就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了。下属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很少把目光投向下属,虽然也在认真地听,可手边总是不闲着,一会儿批批文件,一会儿看看笔记本。有时下属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不停地摸下巴,或者揉耳朵。于是,下属的反应也是“言简意赅”地把事情说完,就匆匆离去。

    这些看似简单的身体语言,事实上正悄无声息地拉远上司与下级的距离。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会出卖你此时内心的想法,让周围的人觉得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如此下去,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所以,正确使用身体的语言也是一门学问。

    生活中常见一些人喜欢用双手或者单手托住自己的腮部思考问题,这种人做事都会事先制定好计划,按程序办事。这种人心机重,精神旺盛,讨厌错误的事情,工作时对松懈型的合作对象会很反感。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一般来讲是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喜欢拍打自己头部的人,一般心直口快,为人真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这类人的缺点是为人比较苛刻。

    有的人闲下来的时候,喜欢摆弄自己身上的小饰物,多为女性。这种人性格一般比较内向,不会轻易使感情外露。但是这种人做事认真踏实,是值得信赖之人。

    有的人闲下来的时候,喜欢把手指掰得“咯嗒咯嗒”响。这种人通常精力旺盛,非常健谈,人缘不错。但这种人的缺点是喜欢钻牛角尖,对事业、工作环境比较挑剔。

    有的人有事没事总喜欢抖动腿部或者脚部。这种人通常很自私,很少考虑别人,凡事从利己出发,对别人很吝啬,对自己却很知足。但这种人也有一定的优点,例如他们就很善于思考,经常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生活中常见有人做耸肩摊手这个小动作。这种动作是表示自己无所谓。这类人大都为人热情,而且诚恳,富有想象力,会创造生活,也会享受生活,他们追求的最大幸福是生活在和睦、舒畅的环境中。

    用手捂嘴巴或是鼻子这个动作就是潜意识怕一不小心说溜嘴的防卫姿势。喜欢手捂嘴巴或是鼻子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保留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时别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很难与之进行下一步的交谈。

    不管做什么事情,喜欢东张西望的人,通常是一个比较懒懒散散的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对于朋友的事也不会很热心。这种人什么时候都是心不在焉的,不值得信任。

    喜欢揉搓耳朵的人,是一个静不下来的人,喜欢讲话,不喜欢当听众。这种人很多时候虽然可以控制自己的声调和表情,但会无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在谈话之中,常常带有个人色彩。

    喜欢用手不停地抚摸下巴或者托着下巴的人是一个很喜欢思考的人,他们为人很正直,但有时候会钻牛角尖。在交际的过程中,这个动作用得过于频繁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

    生活中,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以暗藏影响人生变化的信息,一个无心的眼神交流可以交代出谋划已久的策略,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可以扭转濒临失败的格局。细微的身体语言蕴藏着无穷的魔力,无论你是政治家、思想家或是营销高手,在你不知不觉之间,就能泄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培养自己的洞察能力,使你能更加透彻地认识自我,彻底改变对他人的看法,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话语言谈背后的真实想法

    声音是了解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凭据。研究自己的发声习惯,或是听听四周亲友的声音,可洞察其内心的世界。所谓言由心生,声音通常能够准确而客观地反映出人们的内心活动,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仔细观察,多一些注意力,那么就可以掌握说话者所表达的除去语言内容以外的更多的内在信息。

    俗话说:“闻其声,识其人。”可见,声音是我们识人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实,说话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表达方式,它是把一个人的五官运用得最为充分的表达方式。在说话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五官以及身体里的很多器官都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在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在聆听一个人说话时,不能仅仅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说话者的语言内容上,同时也要仔细观察说话者的语气、音调、语速以及说话的动作姿态。通过仔细观察一个人说话时的语气、音调、语速以及说话时的动作姿态,我们也可以洞察其内心活动。

    要透过表面的东西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情趣,可以从他的话语言谈开始入手,注意他谈论自身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会发现他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就是说,人们的一些平日不为人所知的情绪会从某个话题中呈现出来。

    通过话语言谈探测到对方的深层心理,人们可以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也可以根据谈话的展开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如果要想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内心动态,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和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所以说,言谈话语,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

    明洪武初年,在浙江省嘉定区安亭镇有一个名为李易的人,他是前朝的遗民,在安亭一带堪称首富。一次,他的一位朋友从京城办事归来,李易便热心问他在京城的见闻。朋友说:“皇帝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李易一听马上脸色大变,他叹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原来他已经从中看出朱元璋要打击各地富人的信号。于是,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打理,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不到两年,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唯有李易得以逃脱。

    通过谈话,李易了解到江南富翁是皇帝心中的隐忧,于是立刻携带妻子离开家乡,从而躲过一劫。善于揣摩话语言谈背后的真实想法,可以提前预知自己想要的信息,通过分析、整理对方的话语,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知识和情报。

    曾经有人说过:上帝之所以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与一张嘴巴,恐怕就是希望我们多听少说。不管是不是这样,“多听少说”确实是人们在人际沟通时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修养。因为“多听少说”不但可以发掘事实的真相,而且还可以探索对方的动机、态度。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苏东坡非常具有语言天赋,雄辩无碍的他却十分注重别人的谈话。有时和朋友聚会,他总是会静下心来,听他们高谈阔论。一次聚会中,书法家米芾问苏东坡:“别人都说我很癫狂,你是怎么看的?”苏东坡诙谐地一笑:“我随大流。”众友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间出现不同的观点,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的态度对待。

    因此,从一个人所谈论的话题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由此听出对方的想法。

    生活中,有些人很喜欢探听对方的真实情况,这是有意找到对方的缺点所在,期待能进一步控制对方。而有些人对于别人的消息传闻特别感兴趣,这种人很难获得真正的友谊,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孤独的。

    还有很多人会愤愤不平地埋怨待遇低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工作不热心,才会将这种内心的动机转化在待遇低微的借口上。有些人不断谴责上司的过错和无能,事实上是表示自己想要出人头地的意思。

    有人借着开玩笑,常常破口大骂,或者指桑骂槐,这是有意将积压在内心的欲求或不满爆发出来。有人一直谈论会场的话题,而不喜欢别人来插话,这表示他讨厌自己屈居在别人的控制之下。有人把话题扯得很离谱,或者不断改变话题,这是表示他的思考不够集中,以及不懂得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人的言谈举止与其内心世界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多一些注意力,多几个心眼,我们便能通过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说话的小动作探寻说话者的心理活动,掌握说话者所表达的除去语言内容以外的更多的内在信息。

    观人喜好,通过兴趣爱好识人心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都各有差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爱好是体现一个人性格的一面镜子。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其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有的人喜欢体育运动,有的人喜欢钓鱼,有的人喜欢下棋,有的人喜欢搞收藏……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存在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可以从兴趣爱好上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获知其心理状态。

    李强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很不错的研究所做技术工,他本身性格比较内向,见到女孩子也特别腼腆,所以至今也没有女朋友。后来经人介绍,李强与一个叫刘好的女孩子在餐厅见了面,出于礼貌李强询问了对方的饮食爱好,听到刘好点的菜后,李强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对方点的全是辣食,而自己的口味却很清淡,偶尔还比较喜欢吃一点甜食。

    活泼开朗的刘好并没有注意到李强此时脸上那痛苦的表情,这一顿饭后,李强再也没有和刘好联系,因为他心里明白,通常喜欢吃辣椒的人脾气都比较暴躁,这类人在性格上属于“多血质”型。平时这类人热情开朗,活泼好动,但如果发起脾气来也很吓人,而自己则比较喜欢安静,所以对方并不适合自己。后来事实证明李强的分析是正确的,通过饮食爱好的观察,他最终也找到了那个适合自己的人。

    饮食与心理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了解与观察他人的饮食口味,就能够很快判断出对方的性格。例如:喜欢吃米饭的人,经常自我陶醉,孤芳自赏,对人对事处理得体,比较通融,但互助精神差;喜欢吃面食的人,能说会道,夸夸其谈,不考虑后果及影响,意志不坚定,做事容易丧失信心;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勇于冒险,常常有干一番事业的愿望,但一受到挫折,即灰心丧气;喜欢吃清淡食物的人注重交际和接近他人,希望广交朋友,不愿单枪匹马。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看来一种饮食爱好也造就一类人。要想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看来首先还得从“吃”上下点工夫。

    当然,除了吃以外,音乐爱好也与人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曾经有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音乐品位与个性之间存在联系,或者说一个人的音乐爱好反映了其内心想法。在一次测验中,志愿者将他们最喜欢的歌曲汇编成一张CD,陌生人会通过这些匿名编辑的歌曲对其性格特点进行判断,结果大多数人都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歌曲编者的性格是外向、喜欢冒险、聪慧或者忧郁等等。

    由此可见,喜欢某一类音乐的人多具有某一类性格。虽然说人们有很多方式对一个人的性格作出判断,例如通过长相、服饰、电影品位或者政治观点,但通过音乐品位证明却更具有可靠性。毕竟,音乐不会说谎。

    一叶知春秋,一书知性情。从一个人的阅读观上,也不难看出这个人的人生境界。

    张达毕业之前,曾在一家著名的外贸公司实习。与他同在一个部门实习的还有3个人,但是三个月的实习试用期后,最后只能有一个人能留下转正,从工作能力上来说,4个人都不错,所以公司也很为难,不知如何决定。最后公司将这个挑选人才的重任交付到了新外聘过来的女主管肩上,大家此时也都摩拳擦掌,纷纷用心去讨好这位女主管。

    细心的张达观察到女主管每天上班都会携带一本时尚杂志,午间休息时用来翻阅,他知道爱看时尚杂志类的人,一般都很注意自己的身份,也非常在意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问题。于是张达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对女主管的形象进行赞美,并真诚询问女主管的衣服在哪儿买的,自己也想为女友添置一套有品位的衣服。女主管非常开心,对张达也饶有兴趣地一一介绍起来,最后结果不言而喻,张达顺利赢得了那唯一的一个机会。

    通常爱看自传的人,好奇心也会特别强,做事谨慎,对问题作出决定之前,会反复权衡利弊并常常进行可行性论证。而爱看漫画的人,无拘无束,喜欢玩乐,他们反对把生命看得过分重要。爱看言情小说的人,其性格特别快乐、敏感,通常表现为情绪变化极快。爱看恐怖故事的人,平常生活单调沉闷,也许内心很空虚,渴望寻找刺激及冒险。爱看侦探故事的人,喜欢接受思想方面的挑战,善于解决问题,别人不敢碰的难事,他都愿意去应对。爱看科幻小说的人具有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爱看财经杂志的人极爱与别人竞争,争强好胜。爱看历史书的人,一般工作很富有责任感,不喜欢与人胡扯、闲聊,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爱看时尚杂志的人,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份,并会努力改善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爱看新闻报道的人一般是一个坚强的现实主义者,并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