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序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诗词产生于作者登高望远之际。诗人们或远上寒山,或伫立危楼,于登临送目之际,他们无不慷慨多思百感交怀,并因此振臂奋笔激扬文字。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荡气回肠、传诵千古的华章佳构。

    宋人韩元吉《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词云:“登临自古骚人事,”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欢登山临水、登高临远。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陶渊明归田后醉心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的生活;高适也曾自得于“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序》)的日子;白居易则说:“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龙门下作》)这种爱好所带来的结果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众多的登临佳作。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便有著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诗;陈子昂登临远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于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成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此外,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王安石《登飞来峰》、黄庭坚《登快阁》、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抒写登临感受的作品,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柳永《曲玉管》词云:“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辛弃疾曾感叹:“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山临水、登高临远,会“惹起”古人什么样的“心事”?古代登临作品所表达之“意”为何?作者的“心事”和作品之“意”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加以归纳,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为言志抒怀。白居易《登城东古台》诗云:“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可见高瞻远瞩可以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杜甫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虽然他还未登上泰山“绝顶”,就已神往着“小天下”的境界了。借登高抒发豪情壮志,是古代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手法。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阐述的是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朴素真理,同时表现出了一种不断追求、奋发向上的精神。王安石则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立志革新变法的坚定信念。李白诗云:“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不仅写出了“登高”之“壮观”,也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二为送别、怀乡、怀古。古人旅行,借助的只有水陆交通,送别时就免不了登山临水。因此,王维有“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临高台送黎拾遗》)的吟咏,孟浩然于“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感慨“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登高眺望,思念远方的故乡和亲友,这种描写方式在古代作品中屡见不鲜。作者由登临时所见景色而联想到自己的故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南朝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沈约《临高台》诗:“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至,何用解人忧!”中国好些地方都有望乡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正是这种登高远望怀乡思亲心理的体现。因为登临之处往往为历史名胜,“古迹使人感”(高适《同群公秋登琴台》),作者很容易产生古今盛衰、人世沧桑的感慨。王安石于金陵“登临送目”,想到在此建都的六朝因“竞逐繁华”而相继灭亡,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的词句(《桂枝香·金陵怀古》),明人高启也在此地写下了“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诗句。清人沈德潜说:“余于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古人先已言之。”(《唐诗别裁集》卷五)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以上所述的两类登临作品中,第一种抒发的是豪壮之情,第二种抒发的是悲愁之情。第二种是登临之作中最常见的感情。宋玉说:“登高远望,使人心瘁。”(《高唐赋》)李白说:“试登高而望远,咸痛骨而伤心。”(《愁阳春赋》)刘禹锡说:“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九日登高》)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的“少妇”本“不知愁”,但一上“翠楼”赏春,便触景生愁,悔之莫及。辛弃疾《丑奴儿》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古代登临作品通常是在睹物兴情时写成的,多属“为情而造文”,所以这些作品往往显得真实、亲切、感人。而登临时作者心中所涌起的时空感和历史感、生命意识,使作品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性,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共鸣。宋人方回编撰《瀛奎律髓》,首列“登览类”,并“以为诸诗之冠”。因此,众多的登临之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而被历代传诵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书的编选,以《诗经》中的登临诗为起点,延续至晚清的登临诗词。选录的过程中,本着兼顾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新颖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作品兼收并蓄的原则,对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诗人、经典的诗作做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宋代的登临诗词,作品达二百余首,占全书二分之一强。在唐宋诗人中,又重点选录了王维、李白、杜甫、苏轼、柳永、辛弃疾等人的经典诗作。入选的作品既有大家之作,也有无名氏乃至民间的创作,目的是尽量丰富地展现登临诗词的不同风貌。在编写体例上,本书采用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诗词间杂的形式,目的在于方便读者了解同一时代环境下诗人创作的风格差异。但是,由于时间和学力的限制,虽穷心竭力,但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正之。编写的过程中,诸多优秀的登临诗词选本及研究著作使我受益良多,在此深表感谢!

    萧少卿

    2014年2月2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