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无章节名: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a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长城关:又称“边防东关门”,位于花马池新城(今盐池县城)北门外六十步。关上建有关楼,高耸雄伟。上书“深沟高垒”、“朔方天堑”、“北门锁钥”、“防胡大堑”等字。登临远眺,朔方形胜,毕呈于下。

    b雉堞(zhìdié):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墙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是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c排空:凌空;耸向高空。斥堠:亦作“斥候”。古代的侦察兵,有侦察、候望的意思。

    d河南境:黄河以南的地方,指宁夏黄河平原。

    e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取得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成为细柳营。此句是说有了河东墙的深沟高垒和高耸雄伟的长城关,可以少养兵丁,节省开支,以逸待劳,强化边防。

    登庐山

    明·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a,骑驴来看香炉峰b。

    江上乌帽谁涉水c,岩际白衣人采松d。

    古句摩崖留岁月e,读之漫灭为修容。

    【题解】

    唐寅科场失意后,于弘治十三年(1500)开始了他的壮游,暮春时节,来到庐山,这首诗即作于此时。诗中表现了他那种为涤除心中郁闷,寄情山水的心情。

    【注释】

    a屏风叠:庐山九叠屏,在三叠泉东北。

    b香炉峰:在庐山双剑峰西南,顶部圆似香炉,云雾缭绕,故名。

    c乌帽:戴着黑帽子的人。

    d白衣:穿着白色衣服的人。

    e摩崖:在岩石上镌刻文字。

    登太白楼a

    明·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b,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c,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d,明月天门秋e。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f。

    【题解】

    此诗写登太白楼所见所感。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颇有李诗风味。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而潺湲流淌、尽阅古今的济水,又何尝不为此而叹息呢?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注释】

    a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

    b李供奉:即李白。

    c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d曙:黎明色。

    e天门,星名。此指天空。

    f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登盘山绝顶

    明·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a,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b,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c,未妨白发老边才d。

    勒名峰上吾谁与e,故李将军舞剑台f。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蓟门总理练兵事务时,登上盘山顶峰时写的,诗中表达了为消除战祸,不妨守边到老的决心。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诗人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

    【注释】

    a霜角:秋天吹起的号角。

    b朔风:北风。边酒:在戍边之地饮的酒。

    c雕戈:泛指兵器。销杀气:消除战争的祸根。

    d未妨:不妨。这句是表示不妨守边到老的意思。

    e勒名:在石头上刻下姓名。吾谁与:我赞成谁。

    f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舞剑台:代指唐将李靖。

    登缥缈峰

    明·吴伟业

    绝顶江湖放眼明a,飘然如欲御风行b。

    最高尚有鱼龙气c,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近远d,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e,枫叶芦花钓艇横f。

    【题解】

    缥缈峰,又名杳缈峰,在江苏苏州洞庭西山中部,为西山诸峰之最,也是太湖七十二峰之最。山间常有云雾环绕,故名缥缈峰。这首诗写登上缥缈峰顶的所见所感,末二句则隐约透露了作者对明代覆灭的感慨和故国之思。

    【注释】

    a“绝顶”句:说在缥缈峰山顶能清楚望见长江和太湖。江,指长江。湖,指太湖。

    b御风行:乘风而行。

    c“最高”句:指太湖水气之大,缥缈峰在太湖中,故云。

    d近远:一作“远近”。

    e“夫差”句:夫差是春秋时吴王,其父为越王勾践所伤而死,夫差嗣立,誓报父仇,大败越王,一度成为春秋霸主。后又为越王所败,亡国自杀。因太湖即在当年的吴地,故及之。

    f枫叶芦花: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芦花秋瑟瑟。”艇:小船。

    锦堂春·燕子矶a

    明·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b,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c?今古不胜情。

    【题解】

    词人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拓展词境,大处着眼,虚处着笔,突兀跌宕。上片“不尽六朝声”和下片结语“今古不胜情”是全词题旨所在,写古而蕴今,感慨不尽。词人平生尚奇,故而将如此深远的时间、如此宏阔的空间和如此深沉的内容纳入一首短短的小词中。

    【注释】

    a燕子矶:在江苏南京附近的观音山上。山上有石,俯瞰大江,形如飞燕,故名。

    b兼天涌:兼天,连天。形容波浪之高。

    c郦道元《水经注》:石燕山相传其石或大或小,及有雷风则石燕群飞。词意本此。

    卖花声·雨花台a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b,潮打城还c。小长干接大长干d。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题解】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览雨花台时写出来的,描写了清初战乱之后金陵破败荒凉的景象,以此来表达自己满腔的伤感之情,从南京的萧条景象,侧面反映出清兵南侵对这座名城的破坏。全词从头至尾都充斥着浓浓的悲凉与伤感,每一字每一句皆是如此。

    【注释】

    a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称雨花台。雨,降落。

    b白门:本建康(南京)台城的外门,后来用为建康的别称。

    c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d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晓登韬光绝顶a

    清·厉鹗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b。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c。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d。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e。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f。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g。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h。

    永怀白侍郎i,愿言脱尘鞅j。

    【题解】

    诗从游山写起,说入山已有三天,三日中饱览了山水的奇姿逸态,登临骋目,真正领略到了自然之美,满足了自己寻幽探胜的愿望。诗人对选字用词刻意求新,如诗中的“登顿”、“穿漏”、“灭众闻”、“同一响”、“跻颠”、“坐深”等词都是独造生新。全诗表现一种山间的幽寂之美,力求自辟蹊径,不做寻常铺叙,是诗人厉鹗的典型风格。

    【注释】

    a韬光:韬光寺,庙宇。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曾和高僧韬光为诗友。绝顶:顶峰。

    b登顿:登临。遂真赏:了却真心游赏的愿望。

    c霜磴:铺霜的石阶。践:踩、踏。阳崖:向阳的山崖。曦(xī):晨光。乍:正。晃:闪耀。

    d穿漏:穿通。冷翠:清冷的青翠色。孤往:独自前往。

    e冥搜:探寻幽深的区域。灭:消失。众闻:各种声响。百泉:众多的泉水。

    f蔽谷:被树林遮掩着的山谷。跻(jī)颠:登上山顶。瞩:注视。爽:清爽,明朗。

    g但:只。莽苍:迷茫混沌。

    h青霭:青色的烟气。

    i白侍郎:指白居易。

    j言:语助词。脱尘鞅(yāng):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带。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尘世束缚。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a

    清·朱孝臧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b。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c。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题解】

    这首词除“无语”二字略带情绪色彩外,其余全是写作者眼中景观。视线随足迹从幽森处引向明朗处,由密境导向疏境。可是心情却反之,愈到高远开阔处,愈忧郁,愈感苍茫下沉。景语乃是情语,以情写景的文字构成的则是浑成的整体景观。这首词于不动声色处见殷忧、见悲凉。

    【注释】

    a瞻园:张仲炘号,仲炘,字慕京,湖北江夏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瞻园词》。戒坛:寺名,在北京西郊门头沟马鞍山上。

    b双引:指携手同行。

    c桑乾: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登万里长城二首

    清·康有为

    其一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a,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其二

    汉时关塞重卢龙b,立马长城第一峰c。

    日暮长河盘大漠d,天晴外部数疆封e。

    清时堡堠传烽静f,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控弦嗟往事g,一鞭冷月踏居庸。

    【题解】

    这首诗先写景,赞美长城的雄伟壮丽,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后吊古伤今,兼带议论,表达对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关切,激励自己献身祖国,振兴中华。诗中景象宏伟,诗人自我的精神形象也异常高大。此诗的写作距康氏投身戊戌变法尚有多年,而以英雄自许、以历史创造者自命的豪气,已洋溢在这些诗行间了。

    【注释】

    a《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

    b卢龙:古塞名,在今河北省迁安县,为古代关防重地。曹操北征乌桓时,曾到过此地。

    c第一峰:指八达岭。

    d长河:黄河。盘:盘绕,弯曲。此句暗用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

    e外部:指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数:历历可数。疆封:边界。

    f堡堠:这里指烽火台。传烽: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即举烽火报警,一一相递,称传烽。传烽静:指没有战争。

    g百万:指古代百万英雄战士。控弦:开弓,代指手持武器的士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