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开-感受忧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幸福了吗?》,下面还有几行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和困惑,这个人,也是你。用一个普通人的亲身经历和一个新闻人的职业眼光,重温了过往岁月中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在代后记《明天开始信仰》中作者感慨道:在追求幸福的旅程中,“有人走了,有人来,更多的人依然在路上”,“从明天开始,让我们收获信仰、幸福和欢笑”。在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人生之路已经走了那么远,走过风雨,走过彩虹,是得好好想想:当初我们为了什么出发?

    很小的时候,当我还在用认真地写好作业考试得高分,争取到一个爱不释手的漂亮发夹时;当我跟着一群伙伴来回步行五六十里路,赶石人殿庙会,用妈妈给的两元钱吃了清汤、油条,买到了一个真正的飘着香味的苹果,晚上睡觉还握在手里时;当我天天用一个圆形铝饭盒到井里打水,把大水缸装满,减轻来照顾妈妈“月子”的小脚外婆的负担时;当我用爸妈奖励的零钱,买回了第一本心爱的、画着一个裙裾飘飘的古装美女回首遥望归途的小人书《蔡文姬》,知道了汉代才女蔡文姬的悲欢离合和她的《胡笳十八拍》时……那时,我们出发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盼望着快快长大!

    家住农村,在砍柴挑水、栽禾割稻、种豆收麦、采摘油茶、挖取红薯时,我们总是一出门就直奔田野山间。大自然给了我们最纯真的欢乐,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所以,当我看到蛮横的乡邻,强行地侵占田界、山界,随意拦截别人灌溉的水路时;当我在收获的季节里,尽自己所能地想多挑点稻谷、红薯、油茶,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时;当我在劳动中被蚂蟥、虫蛇等可怕的小东西,吓得哇哇大叫着跳脚板时,是不是有很多的经历相似的人,像我一样,朝着日益清晰而坚定的目标出发:努力读书,跳出农门,做一个领工资的公家人!

    等到终于考进了学校,安排了工作,迈出经济独立的第一步,向往一份美好的爱情,是不是这一个时期年轻人的共同心声?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世界只为我们存在。有人执手前行,成了知心爱人;有人梦碎现实,只能挥泪而别;更难的是,面临婚姻,有人要在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之间选择。爱情是一个不等式,全身心的付出也许只能落得伤痕累累;婚姻更像是一场人生豪赌,赢了,幸福一生,输了,满目疮痍!你赌赢了吗?恭喜你!万一输了,也不必太悲观,因为爱情和婚姻,从来就不是你一个人能把握的事!

    还好,我们还有职业,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职业也可以做成事业。我们像一颗性能良好的螺丝钉,参与并维护了本系统的良性运转和循环,在这里学会了团队的协作,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当有一天,你离开这个岗位时,才猛然间发现,职业就是职业,它可以是很多人共同的事业,而螺丝钉只有在铆上机器时,才是有用的,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出发了那么久,走了那么远,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朝着自己梦想中的幸福的方向,可是怎么反而越走越迷茫了呢?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漫步,看到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戏,红扑扑的脸庞上洒满了幸福的阳光。我一个人坐在休闲椅上,痴痴地看了好久,忽然心念一动: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像在阳光下玩一场快乐的游戏,参与过、付出过、体验过、感受过,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就在你真实的眼泪和欢笑中。

    年关又近,我们在准备欢度春节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必要回顾一下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及时调整已经偏离了方向的人生目标,放慢匆匆前行的茫然的脚步,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2011年1月20日

    ——发表于《三清媚》

    2010:那些生命中的忧伤和温暖

    看了张晓风的散文集《再生缘》,里面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不识》,让我们穿越岁月的风尘,只一心怜惜着那个跟着卖零食的担子,走到了另一个村庄去,还不想回头的小男孩。

    我爸每次提起早逝的奶奶,也总是无限的懊悔。十岁那年,三十岁的奶奶正怀着身孕。一天,奶奶正在大门口的水井边提上了一桶水,看见他出门去玩就叫他一起帮着把水抬进去。可他却一溜烟地往街上跑。到了街转角,才偷偷地回望一眼,只见奶奶挺着大肚子,正一手扶着搁在井沿上的木水桶,一手撑着提水用的圆木井钩(一根三四米长适合手握的细长木棍,下面钉上特制的铁钩),喃喃叹息:娘不死,儿不乖。不久,奶奶带着身孕上山讨猪草时,滑了一跤,大出血去世,形同孤儿的爸爸,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而那回头一望,成为爸爸今生永远的遗憾。

    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在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中,带着现实的无奈和忧伤,慢慢地长大的呢?让我们从2010年上饶新闻网的博文中,再细细地聆听和品味。

    江南木才的《那年,堂兄十岁》:下午出发前,堂兄眼馋别人吃牛奶冰棒,便央求大婶也买一根。大婶捏了捏干瘪的口袋,终于还是舍不得,便劝他不要吃。他只好悻悻地低着头,牵着牛跟在族人的后面。不过,这个小小的遗憾,随即成了我们整个家族心里无可磨灭的伤痛。在乡卫生院,我见到了他的最后一面,拉着他尚有余温的小手,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可是这一切都得默默接受,因为我们坚定地相信未来,期待着在快乐中长大。

    胡意飞翔的《不要欺负我妈妈》:争吵在不断地升级,突然另一个年轻人上来抓住我母亲的衣服,抬起手就想打。这时,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抱着一堆衣服冲上前,大声喊道:“不要欺负我妈妈!我要去派出所找警察叔叔!”我直直地站在母亲的前面。我感觉我的手心已经出汗,小腿也开始有些打抖,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母亲一个劲地夸我替她撑了腰。

    鄱阳小子的《过往的岁月不了的情》:那年冬月的某天,婶婶们跟他开玩笑,说你是别人送来的,你娘不要你了。他满村子找娘,最后在村东头的水库边找到了正在洗衣服的娘。他从后背抱住娘的腿,哭着说我不要走。所有洗衣的婶子们都笑了。母亲笑得泪花子都出来了:这是哪个要死的,把我儿吓成这样……

    还有一位记不清名字的博友,在母亲节期间写的关于母爱的文章,大意是:母亲永远都在忙着那做不完的事,对小小的他,没有亲吻,没有拥抱,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表达温情的话语,他一直以为母亲是不爱他的。直到有一天傍晚,刚劳作归来的母亲,又担起畚箕,叫他背上菜篮,一起去田里拎菜回来。母亲用终于空出的一只手,握住他的小手,没有言语,母子俩只是默默地走在满天的晚霞中。而这样一个场景,却让他感动不已,记忆终生。因为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是爱他的,一直都是爱着他的。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被这样的文字感动着,感动于那些成长过程中的忧伤和温暖。也许文字真的是个好东西,她可以让生命中的忧伤,通过文字得以淡化和释放,更能够让曾经温暖过你的情感,通过文字去温暖更多的人。

    鄱阳小子在《过往的岁月不了的情》里写道:“在那里,他把滞留在自我情绪里的震荡和细节表达出来,把每个经历过却没有总结过的人生阅历表达出来,用文字这种不朽的方式。”

    我想,这也是我热爱文字、热爱写博的初衷。谨以此感谢2010年所有关注鼓励我的朋友,感恩岁月馈赠给我的人生积累,感念所有留存在我生命中的忧伤和温暖。

    2010年12月27日

    ——发表于《上饶日报》

    敬畏生命

    吃过晚饭,儿子在家写作业,我出去散步,顺便拐进了新华书店。

    我在通道中间的新书推介前浏览了一下,随手拿起一本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中外散文经典,翻到加布里埃·罗依写的《献给尤兰达的玫瑰花》。这篇文章很久以前我就看过,但对其中所描写的与贫穷和死亡有关的细节,总是一眼带过,不忍细看。虽然这篇文章语句优美,那些蕴涵着孩子们爱和友谊的野玫瑰,不仅彰显着人性和大爱的光辉,甚至还能透过文字散发淡淡清香,让那个已经僵硬冰冷的孩子在人世间的最后时辰里不再寂寞孤单,但“贫穷、死亡”,这些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多次亲身经历体验过的词汇,总是紧紧地与恐惧相连,总是与永远看不见身边熟悉的某一张面孔有关。每当小小的我对生命的脆弱发生疑问时,爸爸总是这样安慰我:“人死如虎、虎死如鼠”,死亡是生命的过程之一,正因为有生命的东西都必然会死亡,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会珍惜和敬畏生命。

    第一次真实体验死亡的恐惧时,我还很小,也就四五岁。大姨住在我家隔壁,生了八个孩子,五女三男。其时,大姨夫正因食道癌卧病在床,因为癌症晚期的疼痛,也因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命的留恋,他一边追逼着家人四处借钱给他治病,一边需要家人轮流给他的疼痛处揉搓按摩。大姨的第七个孩子是个女儿,名叫桃桃,两三岁了,长得瘦瘦小小的,明显营养不良。平时都是四表姐水枝抱她照顾她,我天天跟在四表姐后面玩,有时也会抱抱她,感觉她很瘦很轻。她会叫人,很喜欢笑。冬天里,我们常常一起闲坐在门前屋角,坐在木火桶上晒太阳。

    那是春天还是秋天,已经记不清楚。桃桃已经拉了一个星期的肚子,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很久才会“哼”上一声。听大人说她得的是痢疾,大姨没钱也没打算带她看医生,只自己弄些草药喂了。一天早晨,听见大姨“桃桃”“桃桃”的哭喊声,我赶紧起床跑到大姨家时,大人已经按照地方习俗,把“桃桃”瘦小的身子摆进搁在凳子上的竹筛里,还有叔伯一辈的男人在天井边搓草绳,并整理准备包裹“桃桃”用的稻草。

    这时,我看见正在哭泣的四表姐猛冲上去,把“桃桃”从竹筛上抢到一边,紧紧地抱在怀里,一边轻轻地呼唤着“桃桃、桃桃”,一边安抚地轻拍着她的背,好像平时哄她睡觉一样。大人们被这个意外情况惊得愣了好久,大家都呆呆地站在原地傻看着,终于反应过来时,大概是生怕吓着了还不到十岁的四表姐,于是大家一哄而上,拖的拖,拉的拉,终于把“桃桃”从四表姐的怀里抢了回来。

    四表姐不顾大人的牵扯,还在哭泣着挣扎着,一心要往前扑,仿佛只要抢到“桃桃”,“桃桃”就能永远陪在她身边。男人们手脚麻利地把“桃桃”放在天井中摊开的稻草堆上,把稻草一卷,用刚搓好的稻草绳两头一扎,塞进一只畚箕里,再用锄头柄往畚箕半中间的交叉处一挑,扛到肩上出门去了。大姨追到大门口,伏在门廊的青石柱上,一边哭泣一边嘱咐:“拜托你把洞挖得深一些,土培得厚一些,别被野狗拖吃了啊!”

    在老家,对于夭折的孩子,大人们称之为“取债鬼”,意思是上辈子欠了他的,这辈子要伤心伤肝地偿还;诅咒别人不得成人时,则咒之为“畚箕背”,因为未成人的孩子夭亡了,都是用畚箕背上山的。小时候的农村,因病因贫因意外情况,小孩子夭折的情况时有所闻。而那个曾经会笑会叫有体温有呼吸的“桃桃”,一方面是因为大姨家里已经家徒四壁、负债累累,实在无钱医治造成的,另一方面,在重男轻女思想还比较严重的农村,在大人的潜意识里,会不会因为“桃桃”是个女孩,因而也有任其自生自灭的淡漠和忽视,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在我还是一个学龄前的蒙童时,“桃桃”就用她那包裹在稻草里的小小的身子,给我上了关于贫穷和死亡的第一课。

    2010年12月7日

    爱情的忧伤

    爱情,是缘起;结婚,是缘聚;离婚,是缘尽。还有一种结局,却是生命的终结,那是缘灭!

    殉情,你觉得值吗?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回家乡时,听到了一个凄美的殉情故事:

    男孩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吃商品粮,有正式工作,是一个顶父亲的职到村小学教书的老师,家里经济条件不错。

    女孩端庄秀丽,健康能干,吃农业粮,种田人家日子过得有点紧张。

    不知是怎样的一种缘分,他们两个人恋上了。

    那个时代,商品粮和农业粮、有工作和没工作,有着天上到地下那么远的差距。只有夫妻双方都吃商品粮,所生育的子女才能跟着吃上商品粮。吃商品粮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可以考招工,高中毕业就可以考招干,再不济的也能安排到一个小工厂里上班领固定工资。而吃农业粮的子女,只有读书高考考上大学中专这一条鲤鱼翻身的路,否则,即使高中毕了业也只能回家修理地球——种田。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麻雀生女钻瓦缝”。

    所以接下来男孩家人所做的事,虽然有点过分,但也在情理之中,在那个时代是可以理解的。

    两人恋爱后,先是男方父母坚决反对,但男孩态度坚决,非女孩不娶。见阻止不了自己的儿子,他们就针对女孩家里施压,父母姐妹经常跑到女孩家里滋扰闹事,恶言谩骂。本来支持他俩的女孩父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觉得自家女儿不缺胳膊不少腿的,犯不着受这样的委屈,于是也站了出来亮明态度,对他们的恋爱关系表示坚决反对。

    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男孩和女孩断断续续地谈了三年,终于在一个夜晚,在女孩房间,两人相约着,一起喝下一整瓶农药。女孩家人发现后,急忙在村里找了辆手扶拖拉机,把他俩一起送到七八里外的乡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全院只有一套抢救设备。情况危急,一套抢救设备只能救活一个人,医生催促女方家长:决定救谁?

    手扶拖拉机早已回去。离得最近的邻乡卫生院也有十五里。时间耽误太久,男孩女孩已经重度昏迷。总之,我相信女孩家人一定已经竭尽全力。

    女孩的母亲痛哭着对昏迷中的女儿说:“兰妮哎,这事发生在我们家里,如果他死了,我们无法向他家人交代,我们一家也就永远不得安宁。是你自己吃药寻的死,我们无力救你,你也不要怪爸妈,这是你自己的命啊!”

    男孩得救了,而女孩则带着她心中的爱情永远地离开了。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悲情故事,我对男孩的情况就一直特别关注。不满一年,男孩定了一门亲,女方是吃商品粮的。第二年,男孩结婚了,接着又添了一个儿子。当小孩蹒跚学步时,常看见他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在乡村的街道上散步,全都一脸的灿烂。

    每当这时,我总是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人应该学会忘掉过去,面对现实,快乐地生活,并为他终于找到了幸福而倍感欣慰;另一方面,我又常常想起那个女孩。假如她在天有灵,看到现在的一切,她会作何感想,她还会那么坚决而无悔吗?

    我只想问问她:殉情,你——觉——得——值——吗?

    梅的故事

    梅是我小学的同学。当我还在高中、中专一级一级地读书时,梅初中毕业得益于吃商品粮,安排了工作,在乡供销社做售货员。

    供销社就在车站边,是全乡最繁华的地段。我每个星期回家,都能看见梅时髦漂亮、开心快乐的身影。梅的美丽成了山乡的一道风景,到她家提亲的媒人,快踏破门槛了。

    可是传来一个让大家都吃惊的消息:梅和一个家徒四壁、一无所长、整天穿着笔挺的西装在车站一带游荡的男孩恋上了,并已表示非他不嫁。梅的父母气坏了,婉言规劝不听,就把梅关在房间里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劝,劝不了就动手打,发展到后来是剥光了梅的衣裤,用带刺的荆棘抽,终是无效。伤透了心的父母免去梅的工作,宣布断绝所有关系后,扔给梅一套衣衫,放她出了门。

    梅就这样走进了男孩的家,开始了她和这个男人的家庭生活。不久,生了女儿,日子也就越过越紧张。我想,梅进门时一定曾下定决心,要和男人一起白手起家,创一份家业,过好小日子的,可男人游手好闲惯了,哪里承担得起这样一份家庭的重任,照样整天在外面晃荡,只剩下梅砍柴挑水,种田种地,还要照顾着小小的女儿。更让梅伤心绝望的是,男人在外面又找了一个相好,农忙时节家里的事不管,却跑到相好家帮忙种田种地。

    其实父母还是疼女儿的。虽然从不踏进梅的家门,但梅每次回家,开口借点钱,要点东西,父母不直接给,却都通过梅的哥哥尽量满足她。只是娘家人从不主动给她提供帮助,也是让梅品尝苦果之意。

    这样过了四五年。有一天,梅一大早就进深山,捡了一担树枝丫柴,下午两三点回来的路上经过父母家门时,进去吃了一碗凉茶浇饭,又挑柴走了三五里路,回到自己的家,做了晚饭,吃过洗净,安排女儿睡下后,梅拿了根捆柴的棕绳,把自己挂上了横梁。

    男人先是吓得躲了起来,随后在邻居亲戚的劝说下,牵着三四岁的女儿到梅的父母家报丧,久久地跪在门口不敢起来。梅的父母坐在厅堂上,没落一滴泪,只是轻轻叹了一声:这是她的命!我们早就没有这个女儿了。终是不肯去看上一眼。

    有时候我会想:压垮梅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砍柴之后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家,还烧了晚饭,至少说明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那么是哪一个细节出了问题,让她如此绝望,甚至不再留恋女儿和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是砍柴时的一道陡坡吗?是闲人一个嘲讽的讥笑吗?是娘家人一个怜惜的眼神吗?还是透过街上敞开的大门,看见了一个平凡却幸福的女人?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细节,哪怕只有一根稻草的重量,都成了为爱情背水一战却输得一败涂地的梅,陷于迷茫困顿的生活中再也无法承受的压力,于是,她只能采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求得解脱,而忘记了抬头寻找新的出路……

    水英

    水英死的时候,正好35岁。

    她父亲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人称瞎子。母亲拐着一条腿,终年难得出一趟远门。据说她家祖辈上很有钱,有家传的武功,开了镖局专门给人做保镖。她太爷爷闹着要学武功时,太爷爷的父亲交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然后自己躺在家里杀猪用的木案板上,交代她太爷爷说:“你敢用斧头对着我脖子砍下来,我就教你武功。”她太爷爷真的就端起斧头,对着自己父亲的脖子,用力剁了下去。太爷爷的父亲一骨碌滚到了案板底下,爬起来一看,斧头砍进案板几寸深,就一边仰天长叹一边喃喃自语:“有武功无武德,教你武功只会害人害己。我家只有你这个独子,不学武功好歹还能留住一条性命。这个家要败了,要败了。”这个家真的在她太爷爷辈上败落。但还是给她父亲留下了一幢大房子,每年都有点房租贴补家用。

    水英从没读过书,但性格还算开朗。那时家家子女多,她家也兄妹5个。吃饭时,邻里们都喜欢端着碗围在我家门口的水井边,边说笑边挑着饭碗里的红薯米。因为口粮不够,红薯挖上来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薯剁成玉米粒大小,在开水里捞一下,晒干,每天做饭时加一点下去,叫做红薯米饭。饭里的红薯米早已没有了红薯应有的脆甜,干巴巴的很难吃,她饭碗里的红薯米总是最多。

    水英做事总是很发狠。砍柴要砍多,担不动了就叫歇。去时一群人,回来时就不能落下谁,她歇大家都歇,耽误大家回家吃饭。讨猪草时也是这样。女伴虽有怨言,但是都出于关心,劝她减轻重量,注意身体。

    十二三岁吧,她父亲因病死了。出葬时,她跪在父亲的棺木边哭诉,大人们都听得流下了眼泪。她母亲又招了一个后爸,生了一个小妹。日子流水一样过去。

    忽然一天,听说她要订婚了,男的就是那个常来吆喝“鸡毛鸭毛换洋碱(肥皂)”的年轻人,水英和他自由恋爱上了。邻居们笑骂男人,以后可别再换给我们一下水就化掉的假肥皂了。男人能说会道,高高大大的,样子还蛮帅,爱情的幸福让水英的脸上充满了光彩。

    水英出嫁了,嫁到了那个下车后要坐竹排的河岸边的小村庄。婆婆瘫痪在床,两个未成家的小叔子,一个哑巴,一个瞎子。哑巴做农活很勤快卖力,瞎子算命能赚回些钱给她家用,倒是她男人总在外面做贩卖小生意,却没钱拿回家。生了女儿后,男人很不高兴。女儿三岁时她又怀上了,到仙姑那里一问卦,是男孩,便决心偷生下来。东躲西藏了几个月后,还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只是双腿无法站立,三四岁时终于学会用双手撑着凳子移步。

    一天傍晚水英回到了娘家,随后她男人也来了。凶凶地逼她回家,在门口撕扯了起来,男人打她踢她,还把她浸到了门口的污水沟里。邻居们都赶来,开始还解劝拉架,看男人太过分,便纷纷厉声斥责。有刚从田里地里做事回来的邻里,手里还拿着刚从肩上搁下的锄头,看不过去了就用锄头狠狠敲着地面大骂男人:“你再过分,我们今天就做回娘家人,把你敲死了埋在这!”男人走了,第二天水英也回去了。

    又过了两年。一天水英的哥哥用平板车把她拉了回来,邻居们才知道她已是癌症晚期,躺在床上连碗热饭都吃不上。母亲不忍,把她接回娘家伺候,她的女儿也跟了过来。三个月后水英就死了,娘家人安葬了她。据说她临终时,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哀求:“你们一定要把我女儿留下,给她一口饭吃,送回去男人一定会把她卖了。儿子能为他家传宗接代,应该不会亏待了他。”

    水英的故事本来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后来又传来了与她有关的消息:那个男人把她6岁的儿子带到外地的一个火车站,然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回来了;当地火车站的公安民警,按照她儿子说的村庄名称,和村前有公路、路旁有河流的特征,通过公安网络查找到了地址,把他送回了家。

    不知道她的一儿一女现在的命运又会怎样……

    2006年10月17日

    人生的感悟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但看似简单平凡的生活里,却演绎着情感的浩瀚波澜,展示着人生的跌宕起伏,同时也带给我们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很多感悟……

    (一)感悟死亡

    第一次接受死亡概念,是在四五岁,看一部关于海员的露天电影:一个船员死了,被摆在船甲板上,送别仪式结束,由两个人缓缓抬起木板一端,一具尸体从船上飘然入海。这一个镜头吓坏了我,晚上,缩成一团躲进妈妈的大床,用被蒙着头,出了一身虚汗。

    严格说来,当时我害怕死亡,最怕的是死了后我没地方可去:到海里被鱼吞吃着会痛,到坟地里枯草凄凄的会怕,躺在地底下黑漆漆的会冷。于是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怕坟地,怕棺材,怕花圈,怕白布,怕看出殡下葬,甚至连别人家说用来做寿坊的木头也怕。怕与死亡有关的一切。

    慢慢长大了,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在为生活奔波中体味酸甜苦辣,在为事业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读书的同学,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身边的亲人,有的忽然遭遇死亡,不管他们年老或年轻,不管他们善良或邪恶,永远地从我们身边消逝了。

    时间永远不会回头,于是我们必须继续往前走,继续为生活、为家人、为责任去奔波。有时驻足回首,才感悟到曾经的爱情和理想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混迹于滚滚红尘,体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而曾经落榜的失意、情感的失落、事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哪一种不是遭遇死亡:意志的死亡、精神的死亡、情的死亡、爱的死亡。死亡后再无力振作的,便成了世上行尸走肉的僵尸,污染别人,腐蚀生活;战胜死亡获得新生的,就成为生活的强者,丰富和演绎精彩人生。

    太多的痛苦、磨难,使我明白: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肉体未死之前心已经死了;死亡是最终的结局,但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一生充实快乐的权利!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每个人都来珍视自己心中的爱,和唯一的一次生命吧!

    (二)结伴同行

    “你最喜爱的歌”节目主持人:

    我是一个刚从痛苦婚姻中挣脱出来的职业女性。今天偶尔打开收音机,传来了主持人温柔甜美的声音,那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及一段段委婉轻诉的心语,让我产生了一种感动和温情,有一首歌伴着曾有的梦想从心灵深处溢出……

    那是一个春日的中午,在我的母校——江西鹰潭农校的校园里,上午的课上完了,我正随着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学大楼,学校的广播里传来了轻快优美的旋律和这首活泼深情的歌曲。天好蓝,春天的空气里弥漫着大自然的芬芳,有轻风拂面而来,那一个个音符像无数生命的精灵,伴着春日温暖的阳光,在树叶、草尖上跳跃闪烁,组合成一曲生命的赞歌。伫立在红石铺就的小径上,静静的,我简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仿佛我也化作了音符,融进了这瞬间的美丽。那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结伴同行》:你何必这样说,我是属于你,我何必这样说,你是属于我……你不必为了我,塑造另一个你,我不必为了你,塑造另一个我……我们结伴同行,走一走人生之路,我们携手同游,渡一渡岁月之河……我们结伴同行,看一看绿绿的树,我们携手同游,尝一尝甜甜的果。主持人在解说:它包含了亲人之爱,友人之爱,情人之爱,人类之爱。而我在那第一次的倾听里,便认定了这是一首为普天下男女共唱的最美的情歌。

    走上社会后,我恋爱了。我曾经把这首歌的曲词,认真地填写在一张精美的明信片上,代表了我的期望和回答。而结婚以后,等待我的却是欺骗、责难、打骂、虐待,无理可讲,无情可诉。在女儿三岁时,我终于起诉离婚。

    我已经多年不敢唱这首歌,它连同那破碎的梦一起被尘封在心灵深处。而在多年多年以后的今天,它竟又从我的心底溢出,让我心痛,更让我相信,那一个春日的午时,我感应到了生命精灵的歌唱。

    是的,它蕴涵的不仅仅是情人之爱,更是亲人之爱、友人之爱、人类之爱、生命之爱。愿人世间少一些虚伪、残暴、自私和欺骗,愿人世间多一些真诚、尊重、宽容和理解。让我们《结伴同行》,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的尊严,携手走过严寒,走过雨季!

    (三)悠悠妈妈和你一起长大

    女儿乳名叫悠悠,今年4岁了。悠悠长牙的时候,我的牙床里也正在艰难地挤出最后的两颗牙,疼痛难忍,痛苦不堪,于是笑着对人说:“我和女儿一起长大!”

    过后还曾当做笑料对人谈起过。时至今日,再想起这句话,却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也许我本不该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当我面对婚后他那判若两人的言行。但既然已知有你,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妈妈始终用健康和乐观孕育着你。在几近昏迷的阵痛中,女医生的话远远飘来:“用力啊,时间太长会影响婴儿智力的。”让我用尽了身上最后的一丝力气。你终于“哇哇”哭着来到了这个真诚和虚伪同在,天堂与地狱共存的人世间。

    抚育的过程是烦琐疲惫而又快乐幸福的。你那么小,必须依赖母亲的哺育才能生存,于是幼小的你让我学会了细心、勤快,感受到了责任以及我们亲密相依时的幸福。你8个多月会叫妈妈,9个多月会叫爸爸。妈妈关注着你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丝进步,有意识地培养你的独立意识和自立精神,尽量帮助你去适应你将来的道路和生活。多少次黑夜里,妈妈拥着你握住你柔软的小手,悠悠,你是妈妈在这个家中唯一的牵系,爸爸妈妈感情上的问题,对你而言太复杂太难以理解,但当你长到一个青春的年龄,你就能理解妈妈的选择。每次看你,悠悠,你还太小,太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为你停留。

    离婚之后接你来玩,你仍是快快乐乐的。一日,你依在妈妈怀里忽然说:“爸爸妈妈离婚了,悠悠好可怜噢!”“谁说悠悠可怜?”你垂下头显出一丝落寞:“我自己说的!”妈妈知道在你的快乐后面,那份不应属于你这个年龄的早熟和懂事。但是悠悠,没有办法,现实真的就是这么残酷。仅靠妈妈忍辱负重维持下来的,也只是一个冰冷的家,而这样一个家将像坟墓一样,埋葬妈妈一生的青春和幸福。妈妈曾经像大多数的女人那样,渴望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并把它当成生活的最终目标和归宿,现实无情地击碎了它。清醒过来才发现,我已在怨郁愁闷中失去太多太多,只有你的存在才是我唯一的安慰。它让我明白:女人作为人的价值,不仅仅在妻子和母亲上,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在任何逆境之中稳定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也许,成长的过程总是充满着困惑和痛苦。当我们终于走出困惑,把痛苦升华,我们就一步步地成熟长大。

    悠悠,来,牵着妈妈的手,迎着生活的风风雨雨,妈妈和你一起长大。

    1996年1月6日

    生活哆芮咪

    生活,就像一首歌,有高音,有低音,还有各种音乐符号的修饰和点缀……

    (一)知音

    “啦啦哆咪咪芮哆芮咪芮芮哆啦啦……”

    我想让儿子学习一种乐器,先带儿子到琴行去看看。我们正在中山路一个琴行,由半地下室隔成的练琴房参观时,一阵不太流畅的古筝乐曲声传来,是那首优美动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这是一个寂寂的、有点慵懒的夏日午后,地下室的练琴房里却非常清凉。一路走过去,琴房都空着,钢琴、古筝、架子鼓等乐器都在安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转了一圈,我和儿子终于在这个传出声音的琴房门口停留。房门虚掩着,可以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马尾素裙,温婉清丽,低着头一遍又一遍地拨动着琴弦。我推门进去,歉意地解释:“打扰了!我们想坐在这里听一下,可以吗?”她一边拨弦一边面带笑容地回答:“没关系。你坐吧!”

    听了一会儿,我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开始和她闲聊,知道她不是本地人,大学毕业考进上饶市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朋友不多,对女同事们热衷的美容、购物、毛衣、麻将都没有兴趣,现在还没谈男朋友,业余时间比较空闲也有点无聊;一直对音乐感兴趣,没能真正学习一种乐器,现在有时间刚好可以完成自己的这个心愿;每星期上一节古筝课,每月交点钱随时可到这个琴行里来练习,觉得这是一种很美好的精神享受。

    她的话语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我想起了我自己。很多年前,我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节俭还购房的债,一边紧锁芳心,远离爱情和婚姻。终于有一天,在观看一场群众演出时,听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快乐兴奋地谈起她正在准备的电子琴独奏,要参加市老年大学组织的专场演出,我心里的音乐梦想开始萌芽了。在神秘五线谱的召唤下,我购置了一架仿钢琴的电子琴,学的是钢琴简谱,每星期一节课,学习了一年。在那些或寂寞或伤感的午后和黄昏,我在琴键上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音乐让我如痴如醉。虽然直到今天,我还只是那四本钢琴简谱的水平,对升4和降7也掌握得不太熟练,但我前后投资了半年的工资,找到了电子琴这个可以相伴一生的朋友,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

    在我转身离开琴房的时候,女孩又低头优雅认真地拨动着琴弦,沉浸到音乐的世界里。

    我一步一回头,为在这里邂逅了这样一个如水的女子,为音乐带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啦啦哆咪咪芮哆芮咪芮芮哆啦啦……”

    (二)意外的伤害

    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伤害,我就亲身经历过三次。这也许是别人永远都不可能碰到的事:

    金秋十月,步行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我和女友逛完街,正一边开心地说笑着,一边肩并肩大步往步行街出口走去,一不小心我的右手和她的左手碰到了一起,立即感到我的手背上传来一阵疼痛,抬起来一看,一道很长的血痕赫然在目。我大叫起来:“你划伤我的手了!”女友不知所措地看着我受伤的手,茫然无措地上下检查自己:包包是背在右手边,上面的搭襻不可能碰到我;衣裙上下都没有金属饰物;伸出手来,唯一的身外之物,就是无名指上的一个钻戒——这就是罪魁祸首。女友满心歉意、语无伦次地叨唠着:“真的对不起啊!我这钻戒从来没划伤过人,更没划伤过我自己。而且我也从来没听说过,钻戒还能把手划出血来,如果不是我今天亲眼所见……”

    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因为要办一件事,正行走在大街旁的人行道上,经过一个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门口后,在拥挤的人群中一边避让一边绕行。忽然我感到手背一阵剧痛,立即回转身站在我刚绕过的两个中年妇女面前:“你伤着我的手了!”她们两个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指着和我擦肩而过的那位大姐的手生气地责问:“你的手里到底拿了什么?”她下意识地举起了手,掌心摊开,一把缝纫专用的剪线头的剪刀——手柄很小很短,两片剪子很长很宽,顶端又很细很尖,方便挑起针脚线头。此刻,剪刀的尖头正冷冷地伸出在她的掌心之外。伤口有点长有点深,一个个鲜红的血珠晶莹地悬挂在手背上,感觉很痛。看她是一把新剪刀,没生锈,想来破伤风针就不用打了。大姐赶快把剪刀的尖头握在手心里,然后紧张地问:“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我叹了一口气,答:“唉!算我倒霉!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自己去买个创可贴吧!你以后千万要注意安全,别再伤着人了!”

    一个平常的午后,我正在办公室里看一本刚买来的新书。书不厚,里面只是平常书页印刷用的白纸。当我看完一页,接着翻看下一页时,右手掌心朝下用拇指随意地翻着书页,同时抬起头四周望望,放松一下眼睛和脖子。突然右手拇指指尖传来一丝疼痛,仔细一看,发现刚才我翻开书页后,手快速向上一提时,那薄薄的一页纸,竟然在我的拇指指肚上,斜斜地划开了一个口子。伤口处先是突然失血的苍白,慢慢变红,最后渗出了一道血痕。我简直不敢相信,一页那么薄薄的纸,借助于我提手时的速度和力量,也能集聚这么大的能量,造成流血的伤害。而那一页白纸,此刻依然平整、挺括、洁白,无辜地静静地等待着受伤者的惩罚。

    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事业成功或者失败了,爱情拥有或者消逝了,友人相聚然后分别了,爱人相知然后离散了……长夜静思,蓦然回首,分与合,聚与散,即使往事留下的伤口,还在流着鲜红的血液,也让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学会宽恕和原谅。

    也许,那也仅仅只是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一次意外伤害……

    (三)记忆中的那片海

    海有宽广的胸怀,海是博大的象征,关于大海,我有三个深刻的记忆:

    第一次,是在渤海湾的航船上。乌云压顶,风浪八至九级,海浪催开着大朵大朵泛白的水花,一浪高过一浪地向我们扑来。旅客接到通知全部集中在船舱,待在房间里。所有海员登上甲板,做好预防风浪的准备工作。我站在通道门口侧边,看海员们各就各位,上上下下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直至全部完成退回船舱关上舱门。大家严阵以待,寂静中更透出紧张和不安。我回到房间,特别想把自己刚才的感受,和远方的朋友交流一下。拿出手机,才发现船舶所处方位,已经进入了手机信号的盲区,大家的手机都成了摆设。我们是汪洋中的一条船,飘摇在风浪里,船上所有人的性命,都系于这艘船的安危。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同船共渡、生死相依。

    第二次,也是在渤海湾,在回航的轮船上。这次是夜航。漆黑的夜幕下,我惊喜地发现,大海上远远近近的闪着许多灯光,原来黑暗中的大海并不寂寞。我向船员询问,他告诉我:每一星灯光就是一艘船只,它们或是游轮,或是货船,或是渔船。看起来那灯光好像很近,真要到它的面前,也许要走上整整一天。我倚在船舷上,注视着远处的灯光,感慨人生就像这样的一次航行,当我们困在黑暗中,觉得疲惫、失落、孤独、迷茫时,那些远远近近的灯光,就是身边一直给予我们关注鼓励的亲人和朋友,让我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知道漫漫的人生旅程中,你我并不孤单。

    第三次,是在海南岛的天涯海角上。古往今来,“天涯海角”,承担起多少爱情的誓言。蓝天碧海,椰树沙滩,海水清澈见底,海沙细致圆润,海滩洁净如洗,海风轻柔浪漫,那真是一个能生长爱情的好地方。可拥着蔚蓝的大海,踏着迷人的海滩,却是“良辰美景虚设”:青春易逝,似水流年,天之涯海之角,而我还在岁月里流浪……那片美丽的南中国海,留下了我永远美丽的忧伤。

    大海,你用不同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生命的不同状态,给了我同样深刻的人生感悟:磨难如你,黑暗如你,却也温情如你,美丽如你!

    2010年3月17日

    那一夜,我迷了路

    也许我终于会忘记那一座城市,但我不会忘记那一座桥。

    也许我终于会忘记那一座桥,但我不会忘记那座桥下的环形通道。

    也许我终于会忘记那一个环行通道,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那里偶遇的一个贵人。

    生命中曾经有一个阶段,事事不顺,心情很糟糕。于是,我选择了一座陌生的城市,背上背包,坐上火车,独自去流浪。

    流浪,最合适的方式,就是一个人随意地走路看风景。

    五点半,热辣辣的太阳偏了西,躲到了城市的高楼背后。我从住宿的宾馆出发,沿着门前繁华的大街,慢慢地开始闲逛。

    这是一条六车道的交通要道,车来车往,来回奔忙。路的两边,是高高低低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我走在人行道的树荫下,过长长的冷清的单位围墙,过广告牌流行歌曲扑面而来的商铺超市,过豪华酒店门前的锦车玉食,过路口修鞋摆摊的个体小贩。城市里每天都在展示着真实动感的《清明上河图》。行人最多的一段,走近了才发现,里面是一个菜场,走进这里,人人都是普通的饮食男女。菜场门口小小的开阔地上,各种特色小吃正生意红火。我走进去转了一圈,挑了几种特色小吃,一边走一边就把晚餐解决了,而且,味道真的很不错呢!

    走了半个多小时,前面是一座巨大的立交桥,路到这里有了分岔。一路走来,我特意留心,记住了几处标志性建筑:一个很气派的酒店,门口打着招牌闪着七彩霓虹;对面的一座楼顶,亮着阿拉伯数字“×××医院”,我知道只有部队医院才用数字命名。

    立交桥上车来车往,穿梭不停,但那与我无关。我沿着人行道,来到了立交桥下。发现人行道到了这里,成了一个被许多车道和人行道分隔着的环形通道。

    我不知道这里的每一个路口都通往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往哪里去。于是,按照逆时针方向,以我所站之处为第一个路口,向第二个路口走去。

    走出立交桥,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另一条大街上。一样的繁华和喧闹,但又有自己的特色。跟着人流拐进一条小街,发现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商业圈,纵横交错的全是临屋搭着简易棚子的货摊,主要有书、饰品、生活用品等,顾客主要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估计附近有几所大学,这些商铺都是依靠大学生消费而产生的大学经济圈。

    在书店翻了几页书,看看在这条大街上已经呆了半个小时,我又原路返回,重新来到立交桥下,按着顺序,继续向下一个路口出发。

    逛完了四条大街,时间已经晚上九点多,该是回去的时候了。于是我信心满满地迈向了第五个路口。

    我边走边看,还哼起了熟悉的歌曲。一个晚上的探险之旅,让我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可是,走了很远,也没有看到那所部队医院和那个酒店的霓虹,而且,前面好像越来越冷清,根本不是我来时那一路的繁华。想看看路牌,偏偏前前后后都找不到。再往前走,路灯下,两排大树阴影笼罩着的人行道上,只偶尔走过几个行人。肯定是走错路了!可是我一直是按照顺序,沿着环行通道的路口走的,怎么会走错了呢?看看快十点钟了,我的心里有一点发毛,还是向路边店铺的老板请教吧!

    我拿出宾馆钥匙,连着的牌子上,有宾馆详细的地址。店老板看看牌子,说:“这条是××路,这里是××大学×区,再往前走就很偏僻了。你说的这条路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但你现在绝对是走错了!”

    走错了,只有回头!于是我又站到了立交桥下。夜晚的灯光有点朦胧,而环形的通道则像一个奇怪的舞台,偶尔会有几个行人,从一个路口出来,走马灯似的匆匆迈上几步,又从另一个路口消失。有那么一刻,我站在原地,望着迷宫一样的环形通道,感到了孤独和无助。

    终于还是决定问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男子,正从一个路口向我这边走来。中等个子,身材偏瘦,戴着眼镜,夹公文包,精明能干的样子,一看就是个机关职员。

    “请问这条路应该走哪一个路口?我好像迷路了!”我手里举了那个印有地址的钥匙牌子,一边给他看一边解释,“我从这条路上走来,走到这座立交桥下,然后按照逆时针方向,到与每个路口连接的大街上闲逛,之后又回到这里,再从下一个路口重新出发。现在我站的这个路口通往我走过的第五条大街,奇怪的是,它竟然不是我来时的路。所以我停在了这里,不敢再走了。我想我一定是迷路了。”我终于把想说的话说完了。

    年轻人望了望我,谨慎地回答:“出门在外,万一迷路了,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乘坐出租车。它会把你送到这个城市里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这个办法我知道!但这是最简单最保底的方法!”我执著地坚持道,“我就是不相信,我明明一直从这座立交桥出发,却竟然找不到回去的路,我只是不想在这座城市留下遗憾。”

    年轻人的表情忽然变得很明朗,笑意溢满了他的眼神和声音:“你知道吗?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五岔路口。你已经走过了五条大街,那么,下一个路口,就一定通往你回去的路!”

    “在人们的正常思维中,岔路就是丁字路或十字路,而十字路口就一定是四条路,所以你找不到回去的路,绝对不是你的错!”年轻人望着我,声音忽然变得非常的柔和:“你没有迷路!你只是不肯再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而已!”

    醍醐灌顶,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祝你好运!再见!”

    我呆呆地站着,连谢谢都忘了说。

    年轻人继续往前走,向一个路口转去。在他的身影消失之前,我醒悟过来,大声地对他喊了一声:“谢谢!再见!”他回过头,微笑着向我挥了挥手。

    沉沉的夜色,朦胧的灯光,立交桥下的环形通道旁,因为一个年轻人的一句话,让我对这座陌生的城市,有了一种温暖和依恋。

    是啊!我没有迷路!我只是不肯再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而已!

    2010年10月3日

    感恩朋友

    在我生命的旅程中,对朋友一词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解读,朋友是我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次的痛苦困惑,每一次的挣扎彷徨,都是朋友用她们的爱心扶携我走过。

    当我终于结束痛苦婚姻,披一身憔悴和沧桑,我又面对一个曾经很特殊的日子——第4个结婚纪念日。5年前,带着一个少女所有的纯情和梦想,做了我所选择的爱人的新娘,并成了女儿的妈妈。可遇人不贤,被暴力婚姻折磨得几乎崩溃。解脱出来后回望自己走过的坎坷情路,想想自己付出所有只落得身心俱伤,我痛悔不已,饮泣不止。在单位房间里,一位女同事也是最好的女朋友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知根知底的她,整整一个晚上,甚至都没有主动和我说一句话,只是每次醒来,就给哭肿了双眼还在哭的我,拧一把热毛巾递上,但那份知心和关切,给了我生命中最渴望的温暖。她叫徐秀红。

    离婚后八年的单身生活,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出了较好的业绩,在单位里担起了重任。可锁紧了心却锁不住灵魂的孤单。因工作需要,我常到县城办事,有时晚了赶不上回单位的班车,就找县城里要好的同学朋友家借宿。初冬的一个晚上,我到一个女朋友家已是八点多钟,她问候过给我倒了杯水,安顿我坐在客厅看电视后,就走进了房间。我隐约听见她打了个电话,然后又进到客房,和谁轻轻说话。隔了一会,就看见她扶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出来,往门外去。我马上站起来,问她们去哪里?女朋友回答:“我奶奶在我家玩,我打个的把她送到我妹妹家里去。”我知道她家只有一间客房,这在城北,她妹妹家住在城南,隔得蛮远,就赶快拦住她们,劝说:“奶奶难得在你家玩,你让奶奶住着。我去找另外的朋友家,或者也可以和奶奶一起睡。”女朋友反而拦着我:“这么晚了,来了就安心住下吧。一般人都不愿和老人家一起睡。被子是新的,等会我再给你换条床单。这是我自己的奶奶,虽然已经82岁,但身体很好。不要紧的,我妹妹家一会儿就到。”我呆呆地站在门口,看她和她的爱人把奶奶扶出门外,心里却是热潮翻涌。这就是我的朋友啊,总是用她最质朴的语言、最真诚的行动,温暖我脆弱孤单的灵魂。她叫郑爱华。

    2002年,我的事业遭遇重创,同时终于放弃一段多年的感情。趴在八楼的窗户上,看大街来往的行人如虫蚁般游走,我忽然有一种遗世的孤独,不知这芸芸众生因何而来,又为何前往,世界为什么如此寂寞,命运为什么如此无情,此刻,绝望和沮丧填满胸膛,仿佛就要把自己摧毁。这时,我听见旁边开着的收音机里,传来了我最喜爱的上饶电台主持人丁旭柔和温婉的嗓音,是每晚十点的《三清山夜话》节目开始了。我像落水者忽然捞到一根救命稻草,找到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倾诉对象,于是拿起电话拨通了热线。我在电话这头一边哽咽一边诉说着心中无限的委屈和失落,丁旭在电话那头耐心细心真心地倾听着,不时回应几句温暖的话语安慰鼓励我,最后她送给我一首歌。在收音机传导出的优美旋律中,我终于无法自制,失声痛哭。当太阳再次从东方升起,我又微笑着站在了天地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点困难挫折算得了什么,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肯定算得了什么,被小人算计利用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只要自己成就自己。如果被苦难击倒,苦难就永远只是苦难,它将永远堆积和压迫在你的头顶,让你再也看不见蓝天白云、明媚阳光。我要把所有的苦难咀嚼、吞咽、消化,再变成有机的营养吐出来,用它丰富滋润我的生活和生命。我没留心她送我的是什么歌,但我永远记住了丁旭和《三清山夜话》,并成了她的坚定支持者和忠实听众。

    有一句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很有幸我成了那个收受玫瑰的人。这饱含情意的爱心玫瑰,温暖着我,温暖着你,也必将温暖每一个诚挚善良的灵魂。

    2009年3月6日

    温情的夜晚温暖的倾听

    ——献给丁旭和《三清山夜话》

    你从丰城走来,你从江西师范大学的校园走来,你从新余走来,你从鹰潭走来,用你对广播事业的挚爱,用你多年主持广播的历练和积累,用你对听众的一片热心真心诚心,来到了上饶这一方天空,开始你长达六年的坚守。每晚十点,上饶电台93.4新闻综合频道《三清山夜话》节目开始了。当主持人丁旭温婉柔和的声音响起时,饶城夜晚的魅力才真正显现……

    “我不想死了,我要活着”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早早地钻进被窝,打开了收音机。十点整,最爱的《三清山夜话》节目开始了,主持人丁旭一段优美的开场白之后,接听第一个热线电话,细细倾听,又娓娓劝慰开导,直到这位听众非常满意地说过谢谢再见挂了线。

    丁旭接进了第二个热线电话,真诚问候:“你好!”

    良久,收音机里传来了一个气若游丝的微弱女声:“我和男朋友分手了。我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药。但我现在不想死了,我要活着,救救我……”

    丁旭和所有正在听节目的听众一起,心一下子全提了起来。丁旭焦急地询问:“好的,我们马上来救你!请告诉我你现在在哪里,你的详细地址?”

    回答丁旭的是越来越轻飘的声音:“我想睡觉,我好想睡觉……”

    丁旭再“喂喂”时已没有回音,只有电流通过的“沙沙沙”。

    丁旭很快地在电波里说:“请所有的听众帮忙寻找这位手机号码是×××的朋友,尽快联系她的家人,或者赶往她的住处,同时尽快给我们一个回音,我们的两部热线电话8218822、8218833全部留给你。”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收音机前多少听众,在收音机播放的舒缓音乐的陪伴下,静静地揪心地等候着佳音。

    在《三清山夜话》节目快结束时,收音机里终于传来了丁旭略显疲惫的声音:“女孩的家人和朋友,找到了已经昏迷的她,正在送往医院抢救。”

    揪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一直到很晚很晚,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女孩有一个很美的名字——雪!

    “有钱难道也是我的错吗?”

    又到夜晚十点,喧嚣的城市慢慢地安静下来。丁旭的问候又准时温婉地在收音机里响起。

    热线电话忙个不停。

    夜幕下,有太多的烦恼和忧伤困扰着本已疲惫的心灵,需要倾诉和倾听,渴望劝解和慰藉。

    “我想不通,我一定要找个人说说。”

    一个动听的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从收音机里传来,用很纯正的普通话开始了他的诉说:

    “我喜欢她,她喜欢《三清山夜话》,所以我知道有个上饶电台,电台里有个主持人叫丁旭。

    我从上海来,未婚,三十刚出头,在朋友圈里我也算得上是个帅哥。

    在上海,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等规模的公司。她是我招聘录用的秘书,文笔蛮好,身材不错,长相端正但也确实算不上漂亮。在工作接触中,我越来越喜欢她,工作时认真负责,性格上温柔纯净,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她就像兰花,看着她,我的心里就满是芬芳;她就像佛光,只要她在,我就沐浴着幸福的光芒。

    我鼓起勇气向她表白,可她拒绝了。如果是别的理由我还能接受,可她拒绝我的理由,竟然是我太有钱了!有钱的男人诱惑太多,容易变坏。她只想与一个平凡的男人,安宁平静地度过一生。

    我真的喜欢她,所以我不想轻易放弃。可她先是要求换岗到公司的另一个部门,不久就离开我的公司,到其他公司去了。

    去年年底她回上饶后,家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个公务员,年前订了婚,并准备今年“五一”结婚。我从她朋友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真是心如刀割啊!那么短短的时间,她竟然就要和那个公务员结婚。我一急之下,从上海来到上饶,找到她的家见到了她。问她到底是为什么?我那么爱她,我到底有什么不好?她回答怪她自己太普通、太平凡了,不敢承受我这样的一份爱情。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因为我太有钱了!

    我不可能放弃我的公司和我的资产。我觉得有钱是好事,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业,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诱惑太多,只要把握好自己就行。她为什么就盯住这一条不放呢?丁旭,你说说,有钱难道也是我的错吗?”

    长长的叙述终于结束了。

    丁旭说起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缘分的故事,然后劝慰他:“你就是那个路过时给她盖上一件衣服的人,你和她之间只有那一件衣服的情分。”

    男中音又响了起来:“我知道面前的这条大河叫信江。开始我一直坐在信江边的台阶上。天下雨了,现在我又坐到河边一家关着门的单位台阶上。看着各式各样的汽车亮着车灯在满街的雨水中奔跑,我从来没有这样无助过。挂掉这个电话,我就回上海去。再见,上饶!这座美丽而又伤感的城市。再见,丁旭!你给了我在这座城市里最后的温暖!谢谢你!”

    唉!爱情到底出了什么错,让人痛彻心扉,却又欲罢还休!

    “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三清山夜话》节目正在流畅进行中。

    守候在收音机前的人,或快乐或平静或忧伤。快乐和平静的人只是习惯性地聆听,热线电话留给满腹心事需要倾诉的人。

    丁旭又接听了一个热线,温婉地问候:“你好!”

    先是一阵抽泣,背景音有点嘈杂。

    然后一个女声响起:“我在酒店里洗菜,今天刚预支了400元工资,被我老公知道了,逼着我都给他。他平时什么也不干,整天就是赌博,家里没钱没米不管,儿子读小学的钱还是我去借的。我不给,他就打我。我现在躲进了房间里,他正在外面捶门大骂。”

    丁旭问:“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你找过他的父母兄弟劝诫,或者找居委会调解过吗?”

    “找过,都找过,没用!我说再这样下去,就离婚。他狠狠地打我,还说,敢离婚,就杀了我和儿子,还要杀了我全家。他这种人是真的会这样做的。我很喜欢你和你的节目,这种时候我只想到要给你打电话。丁旭,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啊?”

    丁旭还来不及说什么,就听见电话里急促的一句:“他踢破门进来了!”

    伴随着沉闷的巨响和一声尖叫,电话里只能听到混乱的杂音。

    丁旭焦急地“喂喂”着,只听“咔嚓”一声,那边的电话挂了,一切都归于沉寂。

    一场家庭暴力正在这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上演……

    女人!

    谁也不是救世主!

    一切全靠你自己了!

    今—夜—无—眠!

    2010年6月3日

    ——发表于《三清媚》

    妈妈的三句话

    我在乡镇工作十八年,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十二年,妈妈的三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每当困惑迷茫时,妈妈的三句话就会像春风一样荡漾在我耳边,抚慰我疲惫的心灵,帮我重新找到人生奋进的方向和勇气。

    刚当上副乡长时,分管文教卫生、协管计划生育,并兼任妇联主席,当时正是教育抓“两基”的关键年头,我负责了两个校建工程,其中一个是教学楼加层。当时有两个人竞争,一个是原建教学楼的老板,另一个是本乡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原建教学楼的老板说是他在楼顶上预留了加层的钢筋,所以这个工程应该他做,但他的报价偏高,而本乡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因为自己有工程建设的机械设备,成本更低,因而报价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我最后决定把工程承包给报价更低的建筑公司。事后,建筑公司负责人给我送来一条“阿诗玛”香烟,我让他拿回去,并告知加层项目将实行全程质量跟踪,严把质量关。回家时,我把这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后说:“人生在世,不过日食三餐,夜宿一床,浮财如水,人要活得正直。”

    第二年,领导班子调整分工,我又同时兼任党政办主任。身兼三职还包干了村,我白天忙办公,忙下乡,晚上忙材料,一年到头,就过年休息一天,正月初一又回到乡里,准备迎接挂钩单位省财政厅领导正月初三的走访和捐赠。有时实在累了,看有人玩得舒服,奖金福利一分不少,觉得自己何苦呢,还被人玩笑说一个人占着三个位子。于是也跑回家跟妈妈诉说一番,妈妈说:“不要怕做事,力气用了会来。多做事自己能学到本事,别人也总会看到的。”

    第三年年初,班子小调整。邻近四个乡镇有变动的科级干部集中在我所在的乡政府会议室内,由我一个个通知去组织部长所在的房间里谈话。一个个进去,又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出来。我已知道我所在乡镇其他的班子成员都提了职,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站在门口望着已经走空了的会议室发呆:我分管的教育“两基”工作名列全县前茅,党政办工作我尽职尽责确保快速高效运转,妇联工作年年全县综合考评第一名,并连续几年荣获市妇联授予的“优秀妇干”荣誉称号,包干村工作也始终位列全乡前三名。我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升职,只觉得应该努力把领导交派的工作做好,可那么辛辛苦苦地工作,大家都提职了而我却不能时,我的心态再也不能平衡。当晚我回到妈妈身边诉说我的困惑和不平,妈妈静静地听我说完,然后劝道:“既然你做事不是为升官,那么没升官又何必为做了事委屈,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也就问心无愧了。”

    妈妈现已年近花甲,她好强、勤劳、俭朴、能干,更可贵的是,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总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虽然小时候因家里穷,好争歹争在保证负责好家里砍柴挑水活的前提下,才读到小学三年级,但她却总能用最平实、最质朴的语言,教育引导子女成长。印象最深刻的这三句话,帮助我建立了做人、做事、做官的准则。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还遇到和将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和迷茫,但妈妈的三句话就像心灵的灯塔,让我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让我能在辛勤的工作中体味人生的快乐,让我始终乐观地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但有我,世界会更加美好!

    2006年1月6日

    本文获《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妇女报》、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家庭助廉”征文优秀奖,并收入《廉政清风进万家》一书。

    春蕾计划,失辍学女童的阳光雨露

    ——写在春蕾计划实施二十周年之际

    本人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乡镇工作十多年,从任乡妇联副主任、妇联主任,到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兼任妇女主任,一直是全国妇联倡导的“春蕾计划”的践行者,也一度是所在乡镇“春蕾计划”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我自己在农村成长的经历和对农村失辍学女童的深切同情和关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春蕾计划”,是党和政府通过妇联组织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对女童受教育权利的救助,是社会各界对女童和未来母亲的关爱,是失辍学女童求学路上的阳光雨露。

    有一个在我家常被妈妈提起的笑话:我读小学二年级的一天,家里办喜事来了好多客人,我做作业时有一个字读不来,看爸妈正忙,就拿着课本去问外婆。外婆笑着说,没读过书,不识字。小小的我睁着大大的眼睛,万分惊讶地问:“外婆这么老了,怎么还不认识字啊!”

    妈妈4岁时,因外公过世,外婆改嫁,好心的当小学教师的舅公收养了她,但因家庭负担重,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老小七八个,所以直到十岁,在保证包下全家砍柴挑水活的前提下,才迈进校门,勉强读到小学三年级。和爸爸结婚后,妈妈有很多次参加工作的机会,最后都因文化太少而错过。一提起这些事,妈妈就满心痛惜:当年老师舍不得她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三次上门做工作,可弟弟妹妹们也要读书,家里真的再也交不起这两块八毛钱的学费了。

    我读初二时,妈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床,浑身没力气,连门槛都跨不过去。现在回头去看,好像是严重缺钾的症状。爸爸是个教师,要上课,还要忙田间地头的力气活,一岁多的小弟没人带,洗衣做饭喂猪的家务活没人料理。妈妈把我叫到床前,跟我商量让我停学一年,我懂事地答应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饭,料理弟妹上学,给小弟穿衣喂饱,喂好猪,洗刷好碗筷,然后提了一篮子衣服去河里洗。正是学校的广播体操时间,听着熟悉的旋律,远远看着山坡学校操场上整齐的队形,我终于控制不住,泪流满面。就这样哭了三天,妈妈说,不想这样耽误我读书,书要照读,事要照做,问我能做到吗?我响亮地回答:能!

    于是每天一早,煮好稀饭,喂好小弟喂好猪,便背着小弟走两三里路赶七点二十的早自习。学校在一个山包上,记忆中,学校门前的那条坡真陡真长啊!常常是刚到坡下早自习的铃声就响了,以最短的时间爬上这个坡,就能赶在值周老师点人数之前到达。可这时还背着小弟的我早已精疲力竭,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力爬啊,不要又害班里因我迟到而扣分!就这样,我顺利地读完初中时,小弟长大了些,不用再带着上学,妈妈的身体也恢复了,不用我再做家务。后来我离家求学去读高中,又考进一所中专。但辍学三天以及其后那一年多艰难的求学经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人生体验。

    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妇联工作后,对妇女运动发展史有了更全面更详尽的了解,对农村妇女特别是女童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家庭条件许可,一般可保证女孩上完小学,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完成初中以上学业。一旦家庭遭遇变故,如父母一方重病、死伤或离异,第一个失辍学的一定是女童。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是尽量协调,采取学校减免一点,村里年终的困难补助照顾一点,找老师或亲戚朋友担保学费欠一点,多方支援帮助女童入学。也碰到过爸爸死了妈妈改嫁后,跟在爷爷奶奶后面,到乡里村里要书读的。有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乡里财政紧张,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村干部几年拿不到工资的也很普遍。有时实在看不过去,乡村干部就当场自己掏钱给她凑点。所以,每年给我们乡里很少的一点“春蕾计划”帮扶资金,我总是第一时间送到最需要救助的女童家里。“春蕾计划”,我们在参与。

    最让我感动的是1998年,江西省财政厅挂点帮扶我所在的上饶县郑坊乡第三年,在前两年帮扶郑坊乡完成校舍、配套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这一年全厅副处级以上领导每人结对帮扶一个困难家庭女童。正月初三全厅副处级以上领导来到我乡,除了捐赠彩电、VCD、书籍、体育器材、学习用品外,还与结对帮扶的女童代表交流、合影。乡党委书记扬林也当场决定,乡党政班子成员每人结对帮扶一个贫困女童,中层干部自愿结对帮扶一个,同时每个干部捐书三本以上,在全乡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春蕾计划”,我们正行动。

    规模最大的捐资助学行动是教育“两基”验收年。为了确保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全县干部职工按一定的标准捐资,同时接受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所得资金由县里统筹管理,统一发放,确保所有适龄女童入学,女童入学率高达98%以上。“春蕾计划”,全社会来支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村首先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女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但“春蕾计划”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还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女童因客观原因无法安心学习,无法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她们还非常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需要“春蕾计划”送来的雨露阳光。

    我一直在想:“春蕾计划”是全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接力。也许“春蕾计划”对每一个救助对象的帮扶是微小的、短暂的,也许我们只是帮助某一个女童多认了几个字,多识了几个数,多接受了几年教育,但它的意义却是深远而又长久的。“春蕾计划”在培养农村女性人才、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以及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公益品牌。

    作为一名基层妇女干部,我常常以能为妇女儿童事业做些实事好事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对妇女发展事业爱得如此深沉。

    2009年8月16日

    “我保证”

    到一个乡镇工作后,和女同胞们聊天时,听说了一个真实的笑话:

    新婚之夜,激情过后,身为上海知青的新娘,也许是感慨飘零的人生终于有了归宿,也许是少女献出童贞之后,对托付终身爱人的亲密爱恋,新娘看着英俊帅气正闭眼欲睡的新郎,情不自禁地抬起手腕,轻轻抚摸新郎的脸庞。谁知新郎翻身而起,一个巴掌落在新娘的脸上,责骂道:“老古话,男人的头,女人的腰,那是随便能碰的吗?”过后别人再问起这件事,这位新郎还是一脸严肃地回答:“这是原则问题!”

    不久,我就认识了她,一个四十不到的上海女人,在信用社上班,性格热情开朗,早已经是两个男孩的母亲,一个读小学,一个读中学。上海知青落实返城政策时,她把返城指标让给初中刚毕业的大儿子,户口迁到上海后就立即安排了工作。那位曾经的新郎,她现在的丈夫,是本地人,和她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具体做信贷业务。

    一天傍晚,她用自己的右手托着左手,左手肿着,贴着膏药,脸上带着青紫的淤痕,边哭边走进我的房间。我惊讶地询问她的手怎么了?她哭诉起来:“都是我那个天不休的老公,一点事没顺到他的意,就动手打人。哎哟呦,我这只手都不能动了,可能要废了!”

    夫妻之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打人就是不对的,更何况打得这么严重,还是有工作单位的人。我答应第二天先找他们的主任沟通一下,再去找她老公做做工作。

    主任也是新调来的。我去时主任说听到这件事后,已经批评过她老公了,同时马上派人把她老公叫了上来。她老公站在门口,不好意思地笑着,态度很是谦和,不等我们开口就主动认错。为了让我们相信他,还向主任要了信纸,当场写下了保证书。知错能改就好,我们的目的也是希望他们夫妻幸福家庭和睦。所以我先肯定了他认错的态度,再批评了他几句,最后告诫他今后坚决不能再打老婆。“不打了!再也不打了!我保证!”他一边点头一边退出了门外。

    又一天傍晚,我有事往信用社门口经过时,看见她一个人坐在大门口伤心地哭泣。我赶紧走过去,询问原因。她边哭边诉:“还不是我那个天不休的老公,我刚泡了一杯茶要喝,他坐在电视机前也说要喝茶,我马上把只喝了一小口的茶杯端给他先喝,他接过杯子对着我的脸就泼过来,好在我躲得快,没烫着。怪我把喝过的茶给他喝,不尊重他,就狠狠地打骂我。你看,这里,这里,这里,都是他打的。唉唉——,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看着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淤痕,我感觉很心疼也很生气:“他上一次写过保证书,保证再也不打你的,怎么说话不算数!”“保证书?你等等!”她进去,一会儿拿出一叠大小不一的纸片给我:“你看看,这些都是他写下的保证书。可保证书有什么用啊!”

    我瞪着手上这一大叠纸片直发愣:大张的是信纸、白纸、某一种空白单据的背面,小的是便笺、中学生的作文本、小学生的数学本上撕下的单页,最小的一张是撕开“牡丹牌”红色香烟壳后整理出雪白的反面。每张纸最上面一律写着三个字:保证书。正文部分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格式都是一样的,第一段是“因为……原因打了人,这是不对的”,第二段是“我保证从今以后再也不打老婆……”落款时间跨越了好几个“五年计划”,我和主任看着他写下的那张保证书也夹杂在里面,林林总总的一共有二三十张,有些纸上的字写得认真整洁,看得出当时态度端正,有些写得浮皮潦草,明显马虎应付了事。难以想象在这一叠保证书后面,她承受了多少拳打脚踢,忍吞了多少女人的无奈和辛酸。

    “当年上海知青落实政策,你不是可以回上海的吗?怎么没有回去呢?”

    “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回去又有什么意思?上海虽然还有亲人,但那座城市对我来说已经陌生,落户上海的机会让给儿子更有意义。我在这里有孩子有工作有家庭,再怎么折腾,家庭最终还是女人的归宿。”

    日子还是一样地过去。工作调动,人事变迁,许多的人和事只在记忆中留下一个片段。生命就像一次旅行,在这个站台上我们有幸相遇相伴,同行一程,下一个站台,也许我们就各奔前程,独闯天涯。

    终于又看见她时,她的一家早搬进了县城。她说马上要退休了,在家帮着老二带孙子,也就是烧饭洗衣服;上海的那个孙子很大了,不用她管。她还是那么热情开朗,邀我有空上她家坐坐。

    也在街上碰到过她的老公,还是眯眯笑着,很谦和地打着招呼。不知道他现在还要不要写保证书,或许他早已经按照保证做好了吧!?

    2010年12月13日

    你在他乡还好吗?

    很多年前,我在一个镇里负责妇联工作。

    一天傍晚,我正准备下楼去食堂吃饭,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来到我的门前。只见她头发散乱、鼻青脸肿、嘴角残留着已经干涸的血痕,衣裤也明显在地上滚打过。

    问发生了什么事?回答老公打她。吃过饭没有?没吃,也吃不下!我把她带到食堂,给她盛了碗饭,夹了点菜,放在她面前。她没吃,也没说什么,只让我先吃饭。

    回到房间,才跟我讲起事情原委:

    因为老公经常打她,几年前,她实在无法忍受,一个人出门打工,做保姆养活自己。过几年就六十岁了,她想女人终归还是要回家的,而且她还有三个儿子,回家才是最后的归宿。可是刚回来,老公不仅不让她进家门,还抓住她的头发毒打,这些伤都是他打的。

    出门前的那次打架,也是因为不让她回家,她在邻居家里住了三天,最后要求分回自己的水田、口粮和棉被而被毒打才出走的。平时吵架打架最多的原因是,他只顾自己舒服享受,不管家庭大事、家人死活,而她却坚持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家庭的富裕发展。

    “就比如说建新楼房的事,是我坚持着建起来的。我有三个儿子要有房成家啊!家里建房能不叫他做些事吗?可他说建房害他受累了,手上没钱花!为这事不知打了我多少次。两个儿媳妇是我四处筹钱娶进门的,我还得把把握握存点钱替老三娶媳妇,谁知她们只顾自己的小家,全不管老三的事!还和着有力气会帮他们干点农活的我老公一路,一起骂我。”她一边说一边抹着眼泪。

    我给村支书打电话了解情况,村支书说:“她家的事,村里、镇里干部起码上门调解过十多次,根本没用,去你那之前,她来找过我,我去调解过,她老公坚决不让她回家,说敢回来就要打死她。她老公除了懒点,其他事也没什么特别不好,就打老婆这事,谁也劝不到,她自己比较能干,一心想给家里办点大事业,希望老公能多出力干活,但碰到这种懒的老公你就没办法,实在办不成事那就别办算了,她的脾气也是倔了些。”

    “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呢?”我问坐在对面的她。“让我回家!保证不要再打我!”“可是这两点目前看来都很难啊!要不我和派出所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制止他打人。因为法律有规定,对严重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报警的,公安部门应该予以受理。”

    所长很负责地安排两名干警,具体接待我们,详细了解情况。她要求:“最好就是叫他保证以后不要再打我!”干警答应第二天晚上和我们一起去一趟她家,做做工作。

    第二天下午,一名干警告诉我,今天在街上值勤时,看到她家二儿子,叫他回家转告他爸爸,不能再打老婆了,打老婆也是犯法的,打得严重了,公安是可以干预的。于是,我劝她晚上先回家看看情况再说。

    第三天一大早,她一身血淋淋地来了。“你看!”她一边指给我看,一边哭着说:“我昨天回去,他一看到我,先是抓住我的头发往墙上撞,把我的头撞出了血,头皮扯掉了一块,接着又端出一把柴刀,对着我就砍,肩膀这里就是他砍的。说我找到镇政府、派出所告状,害他丢了面子。好在几个儿子拉着,我才逃了出来。”

    我把她带到派出所。负责这事的干警说:“按照你现在的受伤情况,我们可以对他采取赔偿医疗费用、治安处罚和治安拘留的措施。可你们是夫妻,都是共同财产,医疗费用怎么赔?治安处罚,罚他的钱你也一定舍不得。如果你坚持,我们可以对他实行治安拘留,关他几天,教育一下他!”她沉默了许久,最后失望地说:“那,还是算了吧!”

    回到我的办公室,我和她大眼对小眼地瞪着。终于,我试探性地轻轻问了一句:“你,没有想过离婚吗?”

    “离婚?不,我不离的!他也没有提过离婚,因为离了婚,也没人会嫁他。只要我不离婚,我就永远是他家的人,可以名正言顺地登记在他家的族谱上,死了可以摆进他家的祠堂,葬在他家的祖坟山上。离了婚,我就真的成了野鬼了!”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那些东西对你还这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这不就是一个女人最后的去处吗?”

    “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好人多!也许,你会遇到一个真正对你好爱你疼你的人,重新开始生活!不过,这也要看各人的造化!”

    “随便找个老头过日子是不难的。在外这些年,还真有人给我提起过。但人家都是有儿有女的,就算有几块钱工资,儿女们也是盯得紧紧的。我死在他前面还好,他们总不会让我搁在床板上发臭。要是他死在我前面呢,我一个孤老太婆,怎么办?”

    “那是以后的事。问题是,现在,你怎么办?”

    “你不用担心。我三儿子还是蛮好的,知道我巴巴结结地辛苦都是为了帮他成家立业。他私下里跟我说过,等他以后成了家,等我在外面做不动了,他就接我到他的家里去。现在,他还指望着他爸爸和哥嫂们帮他娶媳妇,不敢明着得罪他们。我打算先到医院包扎一下,再到亲戚家住几天。等伤口好了,我还是出门做保姆去。”

    “出门的路费有吗?万一没有,别的帮不上,这个忙我还是可以帮的。”

    “不用不用,你自己领几个工资也不容易。不瞒你说,这几年做保姆,虽然工资不高,五六百一个月,但吃住全包,不太花钱,我已经存下了几千块。以后我还要多存点,保证自己做不动时的生活费和百年之后办白喜事的费用。到时回到老三的家里,就不会给他增加负担了!”

    她站起来要走,我把她送到镇政府的大门外,看她披散着头发,带着满身血痕,向医院的方向走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很想问候这个可怜的女人:你在他乡还好吗?或许,你早已回到三儿子的家,正如愿地安度着幸福的晚年……

    2010年12月9日

    爱或者不爱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晚饭后没事,到新华书店随意翻了几页书,看见上面这么一段话,像开导,似超脱,诉心语,蕴禅意。

    总是与某一个人的爱情有关的吧!而且是一种不被珍视、自生自灭的爱情,陪伴着的一定还有像野百合一样独自花开花谢的青春!

    可我却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几个与“爱或者不爱”有关的悲情故事。

    在食堂吃饭,一个同事感慨地讲起了一件事:前几天,在路上碰到一个十几年没见过面的同事,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打招呼时心想可能是他孙女吧,嘴里却问道:“这个小孩子是你什么人啊?”他同事却满脸哀戚地说:“是我领养的女儿。”弄得我这同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他家里明明有一个儿子,怎么能领养女儿呢?再听下去才知道,他儿子参加工作了,顺利结婚了,可儿媳妇正在怀孕时,儿子却车祸身亡。他和爱人在痛苦绝望之余,希望的目光落在了儿媳妇挺起的肚子上,只要生下一个血脉,那就是他们坚强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他和爱人再三恳求儿媳妇,无论如何要把孩子生下来,只要生下来了,他和爱人就全权负责,不给她添任何麻烦。儿媳妇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回去三天,就到医院做掉了。他同事也在一夜之间就白了头。

    有一次,我和一个女朋友单独吃饭聊天,女朋友说起几天前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礼。“他家很有钱,房子店面很多,自己有单位,人又长得帅,什么样的女孩子找不到,偏找了一个这样的,全家上下没一个同意,就他鬼迷心窍。”女朋友很有点为他的亲戚这么没眼光而生气,“那个新娘结过婚。正在怀孕时,老公车祸走了。她婆婆一个农村妇女,把唯一的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却遭到这种意外,所以当时在单位里当着同事们的面,就给她跪下了,求她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给她家留下一脉香火。可她坚决不答应,为了自己好嫁,过了几天就做掉了。这样狠心的女人,他也敢要!”我听了也很感伤,一边慨叹人生无常,一边安慰女朋友:“生与不生,只在她一念之间,作出怎样的选择她都没有错。孩子真的生下来了,除了好嫁不好嫁之外,一生下来就没有爸爸,也会有抚养、教育、心理健康等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的。”

    我也听说过另外一个故事:一场山火,夺走了几条前去救火的年轻生命。她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无法挽回地永远失去了爸爸。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到那个自己最爱的人,就这样在烈火中挣扎呼号着痛苦地离开,她几次都哭得昏了过去。可是三天后,她却勇敢地站起来了,一边流泪一边大口地咽着肉饼和排骨,对前去看望她的朋友们说:“他已经走了,我不能让肚子里的孩子再有半点闪失,我一定要把我们的孩子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地生下来,让他的生命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延续。”她没哭,可是在场的朋友和家人们全都哭了。

    听完这些故事,我知道你和我一样,早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本质区别——爱或者不爱!

    2011年8月19日

    爱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

    “爱情到底有没有?”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双节假期,到处其乐融融。可我身边好几个男女朋友,虽然身处欢乐的人群之中,却落寞孤单郁郁寡欢,把我当成可以信任的朋友,问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

    A君,男,市直机关国家公务员。个人各方面条件优秀,要求女方的条件也甚高,尤其强调一点要漂亮。如果只论现实条件,朋友同事帮忙按图索冀也不算太难。而漂亮女孩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可他还要找感觉。我也热心地帮他介绍过几个,结果是他看上的别人没看上他,别人看上他的他没看上,至今三十过六,他还在不断的相亲进行时中。偶尔电话联系,都听见这样的回答:今晚安排了相亲。

    B君,男,年刚三十,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家境殷实,但性格比较内向。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被老妈逼着闪婚,烦恼至极。又不是自己不想结婚,相了N多次的亲,自己想要的相不到,偶有几个还行的,对方还不满意自己。他喜欢用菜来形容婚姻对象:一开始,谁都想找到自己喜欢的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走得久了,挑得累了,实在饿得不行,不就随便找一家饭馆填饱肚子了事。据他自己坦言,每次去健身房玩都看到了中意的菜,但从不敢主动搭讪。看他天天忙着相亲也挺累的,问他到底准备和怎样的女孩结婚,回答:下一个。

    C君,女,事业单位工作。虽自身条件不错,但三十早已过,还在空蹉跎。家人朋友邻居同事大家都忙着给她介绍对象,也在相亲,但感觉却是越来越不满意。有女同事好心想给她介绍个条件不错但离过婚的对象,她干脆连这个女同事都不再搭理。女同事自讨没趣,倒也罢了,她却依然不愁不急,甩下一句话:找不到中意的,大不了单身一辈子。

    D君,女,事业单位工作。芳龄三十,谈婚论嫁正当时,可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人。父母四处托人物色,可皇帝不急太监急没用,联系好条件合适的相亲对象,她不去,只留下一句话:我的事不要你们管。

    社会关注,父母烦恼。“爱情到底算个什么东西。你年轻时,想要爱情,就让你自己挑去。到这个年龄了,还没找到,你就得面对现实,结婚成家。爸妈没谈过爱情,不是也照样生儿育女,过到现在了。”苦口婆心的父母甚至现身说法,以正视听。

    “爱情到底有没有?”对于他们的疑问,我坚定地回答:“有!”如果你曾无怨无悔地爱过一个人,那么请你相信有。如果你曾被一个人无怨无悔地爱过,那么也请你相信有。也许当时错位的爱并不被你或对方珍视,但是如果你足够幸运,你爱的那个人刚好也深爱着你时,你就不得不承认,美满的爱情确实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这一点也被我们身边很多美满幸福的爱情一再证明着。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么幸运,对于更多的红尘中人来说,爱情实在是一件奢侈品,有,更好;没有,也就认命了。爱情的有或者没有,并不会改变人们生活的节奏和人生的方向。因为,每一个生命,除了追求和享受爱情之外,还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人活在世界上,并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代社会,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好歹也得生下一个交差,父母辛苦养育你长大,除了希望你找到幸福之外,也很盼望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见自己的生命在第三代身上延续。现代家庭的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和梦想,就像把所有鸡蛋装在儿女这一个篮子里。而人生有太多的意外,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再怎么小心呵护,也难免有篮翻蛋碎的可能。现实生活中,我常常为那些痛失独生爱子或爱女的父母心痛无比,那种打击让他们一夜白头。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儿女的一丝血脉存在,哪怕只是一个腹中的胎儿,也会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让他们继续勇敢坚强地活下去,活在儿女生命延续的希望之中。

    看多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家庭的悲欢离合,感情的复杂多变,生命的旦夕祸福,心中总会多了一份悲天悯人的感伤。所以,每次碰到这样的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这样劝慰他们:爱情是人人向往的,但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没有遇上,也就认命吧。你得结婚成家,得对父母对社会有交代,得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爱情不是生活必需品,爱情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一件锦上添花的美事而已。没有爱情,人照样可以生儿育女,可以好好地活下去,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到那时,也许在共同的生活中日久生情,你渴望中的爱情就会悄然而至。

    2012年10月1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