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第123部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他来说,与其拿下铁门关之后躲在城墙内被动挨打,不出趁机挖个大陷阱,把敌方的援军也给装进来。

    围城打援,这是当年白马堡之中封常清讲解的常用战术之一。只是铁门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无法成为一个包围的诱饵。所以,干脆稍加变通,遮断铁门关与敌军主力的联系,让艾凯拉木一直以为铁门关没有陷落。然后……

    刀客出身的万俟玉薤没辜负他,顺利带领小队斥候,沿着猛兽出没的放羊小路绕到了关墙后方,及时遮断了战场。只在最后时刻,才按照计划中安排,放过了一个幸运儿。让他将告急的文书,送到大食东征军帅帐。

    马贼出身的沙千里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带领四千多弟兄,翻越了铁门关附近崇山峻岭,扮作援军,诈下了关门。

    随即,他便带领唐军和一众盟友插过铁门关,在敌方援军的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

    艾凯拉木则如同激怒了的野猪般一头扎进了陷阱。

    附近的地势为山区与平原的交界,由被向南形成一个巨大的缓坡,对联军来说非常有利。王洵却不忙着立刻发起进攻,而是压稳的阵脚,静静地等待对手调整队形。

    身边的大宛都督府兵马训练有素,见主帅屹立不动,也跟着停止了前进,双目俯视正前方混乱不堪的敌人。分列于左右两翼各部联军本来想冲上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见发现唐军不再移动,赶紧拉紧了马头,嘟嘟囔囔地低声抱怨。

    “铁锤王他老人家再等什么啊?!”

    “就是,这么好的机会不用,他老人家到底要干什么?”

    “谁知道他老人家怎么想的?!”

    很快,这些抱怨声就被诸侯们用鞭子强行掐断,“闭嘴。他老人家怎么想的,你等不需要知道。跟着做就行了,保准没亏吃!”

    “站稳,站稳。带住坐骑,看人家唐军怎么做的。你们这些吃货!”

    “嗯!嗯!哎呀!”被骂做“吃货”的部族武士们躲闪着,哭叫着,带着几分惭愧,重新整顿队形。

    一场又一场匪夷所思的大胜,已经给王洵身上打起了一圈神秘的光环。无论理解不理解其命令,诸侯们都情愿唯其马首是瞻。

    对面不远处的大食东征军,也在慌忙的列阵。刚刚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他们的精气神看起来比诸侯麾下的武士还不如。艾凯拉木同样猜不出王洵为什么要给自己列阵而战的机会,跨坐在马背上,皱着眉头向唐军这边仰望。秋日恰恰从二人头顶偏南位置照下来,给王洵的胸甲打上一层璀璨的金黄。

    忽然间,王洵的坐骑向前走了几步。艾凯拉木被吓了一跳,以为敌将要亲自带队冲锋,本能地就想命令弟兄们开弓放箭。谁料王洵的坐骑忽然间又停住了,导致艾凯拉木的手僵在半空,挥下也不是,继续举着也不是,木木然好生尴尬。

    “哈哈哈哈!”观战的诸侯可不会放过这个奚落敌人的机会,咧开嘴巴,放声大笑。其麾下的部族武士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满脸鄙夷。

    “吹角,挑战——”艾凯拉木恼羞成怒,不顾自家队伍还没整理完,主动向唐军发起决战邀请。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低沉的角声压抑而绵长,伴着萧瑟的秋风,吹透敌我双方的战甲。大宛都督府的号手听了,也毫不犹豫地以角声回应,“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一声声,烧得人热血沸腾。

    王洵不慌不忙地举了举手中长槊,制止了背后无谓的喧嚣。待对面的角声也渐渐停了下来,他笑了笑,左右顾盼,“对面带兵者好像是我的老相识,我想去跟他打个招呼,有谁愿意跟我一起去!”

    两军交战,主帅原本不应该轻易犯险。王洵身边的弟兄们却唯恐天下不乱,争先恐后地叫嚷道,“我去,我去!”

    “还是我跟你吧,咱们搭档惯了!”宇文至推开其他人,挎着张朱漆弓,笑容里充满了自傲。

    “我跟在你右首!”宋武也耸了耸肩,半步不肯落于人后。

    “好!”王洵轻轻点头,腾出只手来,指了指沙千里,命令亲兵将所有令箭都交给对方,“这里就交给你了。把握住战机!”

    “诺!”沙千里郑重点头,接过令箭,立马与帅旗之下。

    王洵又放心地点了点头,然后慢慢磕打马镫。接过全场指挥权的沙千里立刻扯开嗓子,高声发出邀请,“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在此恭候多时,艾凯拉木将军可有胆子出阵一叙!”

    “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在此恭候多时,艾凯拉木将军可有胆子出阵一叙!”亲兵们立刻齐声响应,将王洵的邀请传遍了全场。

    “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在此恭候多时,艾凯拉木将军可有胆子出阵一叙!”唯恐对面的大食兵不理解,第一遍喊声刚落,沙千里又以大食语再度重复。

    “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在此恭候多时,艾凯拉木将军可有胆子出阵一叙!”此刻唐军当中,有近一半是从当地所招,会说两句大食语的不在少数。见自家主帅如此豪气干云,也骄傲地用大食语将邀请一遍遍重复。

    “艾凯拉木将军可有胆子出阵一叙!”

    “艾凯拉木,出来跟我家都督单挑!”

    王洵当日击杀大食东征军第一好手的场景,艾凯拉木至今记忆犹新。犯傻才会用自己的性命去成就对手的威名。可几万双眼睛在这里盯着,他又不能承认自己没胆儿,反复权衡之下,硬气头皮叫了五十余名亲卫跟着,缓缓走出本阵。

    一方只有三个,另外一方的人数却是五十。是谁未战先怯,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当即,大食东征军当中,无数人连连摇头。对面的联军队伍里,却爆发出新一阵哄笑。

    “胆小鬼,呸!都吓成这样了还当统帅呢,滚回家吃奶去吧!”

    “没长卵子的家伙,真不嫌丢人!”

    哄笑声中,两支队伍慢慢靠近。艾凯拉木又羞又怒,抢先一步,大声怒喝,“年轻人,你擅自挑起战端,导致当世两个大国交恶,血流千里,就不怕遭到真主的惩罚么?”

    王洵语言能力一般,根本听不懂对方用大食语发出的质问。却也明白那绝不是什么恭维之词,笑了笑,礼貌将手搭在长槊中央,轻轻拱起,“艾凯拉木将军,王某这厢有礼了!”

    “噢,噢,噢!”联军的队伍里又爆发出一阵喧闹,显然,是对艾凯拉木的失礼十分不满。对面的大食东征军将士见了,愈发觉得自家主帅丢人。虽然也发出叫嚷声响应,气势却不如对面远甚。

    “有话快说!本帅没时间跟你纠缠!”艾凯拉木知道自己越逞口舌之利,对士气伤害越大,也按照大食礼节在马背上俯了俯身,怒气冲冲地用唐言喊道。

    “其实也没什么事情!”王洵微笑着回应,就像一只偷鸡得手的小狐狸,“晚辈就是想要知道,铁门关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您老人家为什么不多派点儿兵在里边驻守!”

    “这个,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艾凯拉木被问得老脸一红,然后迅速抵赖。

    “怎么说跟我没关系。如果您在关内再多放两千兵马,晚辈肯定没这般轻松将其拿下来!”王洵依旧不温不火,非常“礼貌”地向对方解释。

    “你!”艾凯拉木气得直哆嗦。铁门关守将易卜拉欣与他脾气不合,所以互相都敬而远之。艾凯拉木当然不会平白地去壮大对方的实力。可对面这小家伙在这时候提此事干什么?说是想挑拨离间吧,此刻他又用的是唐言,根本起不到挑拨离间的效果!?

    莫非他别有企图不成?吃过封常清的一次亏,艾凯拉木心里头警惕性非常的高。回头看看萎靡不振的自家队伍,再看看对方士气高昂的药刹水联军,心中忽然有所明悟。又是这招,上次封常清就用了这招,弄得自家弟兄久疲乍歇,提不起力气作战。当时所有大食将领都以为是唐人在附近的河水中下了毒,逃离生天之后仔细一琢磨,才明白对方是故意利用了人体的休整缺陷。

    太不地道,忒奸诈了。师父奸诈得像头老狐狸,教出来的徒弟也是一肚子坏水!

    “本帅没功夫跟你废话。你要战,便冲过来战个痛快!”看穿了王洵的不良居心,艾凯拉木再也按捺不住,举起刀来,冲着对手大声咆哮。

    “好,那就战个痛快!”王洵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对方的邀请,双腿一马镫,瞬间提速。人和坐骑就像一道闪电,直扑艾凯拉木。

    虽然事先有所戒备,故意跟王洵保持了近百步的距离。可艾凯拉木却没想到,看上去彬彬有礼的年轻人说翻脸就翻脸。想要招呼人上前护驾,已经来不及。只好大吼一声,拨转便走。

    他是受了对方偷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旁观者看来,却是主动邀请对方单挑在先,随后却又临场胆怯,逃之夭夭。唐军侧翼的部族武士们唯恐天下不乱,登时齐声大骂,数落艾凯拉木的无耻。大食军一侧,很多将士却是羞得把头扎进泥土中心思都有了,根本不敢直接还嘴。

    眼看着艾凯拉木就要被王洵追上,他身边的侍卫也都急红了眼睛。纷纷拔出弯刀,上前围殴。宇文至正愁找不到发作的理由,大叫一声“来得好!”,羽箭连珠般从弓臂上射出,将试图拦截王洵的武士逐一射落在地。

    早已戒备多时的宋武亦拔刀前冲,将靠近王洵背后的大食侍卫砍了个人仰马翻。

    此处地形是一个缓坡,北高南低。艾凯拉木拨转马头往自家大阵跑,王洵却是策马直追。一个慌里慌张,一个蓄势已久,很快就追了个马头衔马尾。到了生死关头,艾凯拉木什么都顾不得了,一边弯着腰躲闪背后随时可能刺过来的槊锋,一边扯开嗓子大声叫嚷,“保护我。过来保护我,冲锋。冲锋!”

    即便心里头对艾凯拉木再失望,大食东征军将士也没有眼睁睁看着自家主帅被敌将杀死于面前的道理!因此也顾不得什么阵型、秩序,呼啦啦一拥而上。先前对艾凯拉木志在必得的王洵却又迅速地带住了坐骑,目送着被吓得魂飞魄散的艾凯拉木疯狂地奔向其自家队伍,举起长槊,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前辈,你的胆子也太小了些!”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宇文至和宋武也冲上来,与王洵并肩而立。三个少年俯视千军,胸口处豪情万丈。

    背后,沙千里带领大唐将士,保持着整齐的阵型,迎头攻向了乱成一锅粥般大食东征军。左右两翼,则是鼻子翘了天上的诸侯联军。

    当年面对大食人,他们连拿起兵器抵抗的勇气都没有。而今天,对着同样的敌人,却是骄傲至极。

    那个叫铁锤王的唐人,再一度用事实证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食兵马,如今已经日薄西山。只要诸侯们鼓起勇气跟他们战斗,可以轻易地将他们踩在脚底下。

    那个叫做王洵的年轻人,是封常清的嫡传弟子,安西军的后起之秀。他的年龄才刚刚二十出头。他身边的朋友和兄弟,也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个个的如同初生的牛犊般,无所畏惧。

    在他们背后,还有同样年青的士兵,同样年青的队伍。在他们背后的背后,大唐帝国,也一样如日初升,光芒万丈。

    第一章

    笳鼓

    (七

    上)

    黄万山一马当先,冲在整个大军的最前方。

    在王洵将令旗都交给老搭档沙千里那一刻,他就预料到,自家都督大人又准备挖陷阱给对手跳了,便悄悄地知会本部弟兄蓄势以待。事实果然如此,老奸巨猾的艾凯拉木在不知不觉间便着了王洵的道,非但令大食东征军本来就不太高的士气弄得直落谷底,急于逃命之时,又将自家阵脚弄的一片大乱。

    这种足以一击致命的破绽,是个带兵者都不会放过。更何况沙千里与王洵之间早已形成了默契!当即,药刹水联军如洪流般从山坡上咆哮而下,而他们的敌人大食军,却如同一堆失去了方向的蚂蚁,被洪流冲得四分五裂。

    独立潮头,看红旗漫卷的滋味,令黄万山兴奋得大喊大叫。他不是第一次上阵的新丁,当年在高仙芝麾下也一样曾经胜得酣畅淋漓。但那支安西军与现在这支安西军,在风格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那种完全建立在绝对实力上的胜利,而现在这种捏着一把汗之后的释放,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后者更刺激,更过瘾,更让容易令人心情激荡。后者更年青,更进取,更充满活力。不知不觉,黄万山就喜欢将身边这支队伍与当年高仙芝麾下的安西军做比较。但每次比较的结果,都令人他对现在的队伍更满意一些,也深深地为之自豪。

    虽然王洵这个大宛都督,只是安西节度使麾下十几位都督中的一个。虽然王洵眼下在战略和战术方面的造诣还不能与当年的高仙芝比肩,距离封常清相去更远。但是,高仙芝已经彻底归隐,远离军界。封常清虽然颇受皇帝陛下青睐,圣眷和风头都一时无两,可他毕竟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一言一行中,都隐隐透出了暮气。而王洵却只有二十岁,峥嵘尽现的二十岁。想想吧,有朝一日,王洵真正继承了封常清的衣钵,成为新的一代安西节度使,那将是何等一般模样,对安西军,对于西域,对于大唐,又是怎样一个结果。

    想想吧,一个年青的统帅,带领着一群同样年青的,入主安西军,将给其注入怎样的活力。一个褪尽暮气,革除积弊,重新振作精神的安西军,将会怎样的令人神往。其必将如乳虎啸谷,群山低眉,如雏鹰展翼,百鸟俯首。如旭日,如春江,如东风,如熔岩,横扫一切阻挡,涤荡一切妖魔鬼怪。谁也不能当面硬撼他的锋樱,谁也不能停止他的脚步。

    想想自己身处在这样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当中,追随着这样一个几乎拥有无尽上升空间的主帅,黄万山如何不激动,如何不自豪?功名但在马上取!倘若没有跟对人的话,一样会老死了冯唐,等白了李广的胡须。只有跟对了人,身处与一个上升的队伍之中,才能得偿所愿,为自己,被子孙后代,博来挥霍不尽的荣华富贵。才能留名史册,让后人提起来你的功业来,都举首向往。

    冲着冲着,他便插进了大食东征军的深处。艾凯拉木此刻追悔莫及,用尽全身解数试图收拢自家队伍。可惜军心已乱,而他个人威望也已经降至了统兵以来的最低点,发出的命令,根本没多少人响应。偶尔几个遵从的,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被黄万山带领麾下弟兄策马抡刀一阵猛剁,立刻又给砍了个狼奔豚突。

    大食军的中央阵列,如同积雪遇到的阳光般,迅速瓦解。两翼的队伍情况不比中央好哪去,他们虽然面对的不是唐军,却同样伤亡惨重。只会打顺风仗的药刹水诸侯联军,见到对手战斗力如此之差,一个个兴奋得像见到猎物的野狼。

    “啊——啊——啊”,“嗷——嗷——嗷”,他们恶狼一样嚎叫着,在战鼓声的催促下努力向前。一波波攻入大食军队列,一波倒下,又奋不顾身地冲上另外一波。

    “啊——啊——啊”,“嗷——嗷——嗷”,他们像恶狼一样嚎叫着,与猎物撞在一起,刀对刀,矛对矛,胸口对着胸口。他们在唐军的激励下,忘记了恐惧,忘记了疼痛,忘记了自己和敌人的实力和训练程度差距。

    他们像唐军一样渴望着荣誉,渴望着胜利,渴望着胜利之后的骄傲与自豪。

    大食军的人数是唐军和药刹水诸侯军的两倍,声势却连对手的一半都不如。中军稍稍抵抗了一会,便迅速向内塌陷。两翼在诸侯军的冲击下,也土崩瓦解。几名身经百战的大食宿将,带领着各自的嫡系,妄图将两翼重新稳住,然后给唐军来个侧面包抄。却不料被打疯了的诸侯们连砍带拽,很快就掉落于马下,然后被马蹄扬起的烟尘一裹,顷刻便不见了踪影。

    “稳住,稳住阵脚,后退者,杀!”艾凯拉木急得满头是汗,挥舞着弯刀,冲着溃兵乱砍乱剁。鲜血和死亡使一些人瞬间清醒,他们在几个身穿锦袍的将领约束下,聚集成团,保护于艾凯拉木的周围,然后伸出弯刀,阻截其他逃命者。

    战团越聚越大,很多失去了主心骨的溃兵,也蜂拥过来,与大队人马挤在一起,共同抵抗唐军的冲击。他们如同洪流中的蚂蚁般,抱成紧紧的一团。用外围少数人的牺牲,来换取大部分人的生存。

    这个战术非常残酷,却行之有效。渐渐的,唐军的压力便不再像先前一般沉重了。大食军退后的脚步也渐渐放缓,甚至出现了原地停滞的现象。

    “冲过去,把他们驱散!”王洵及时地发现了战场中的变化,迅速做出决定。他不喜欢袖手旁观,干脆自己策动了坐骑。宇文至无奈地耸了耸肩,举着角弓迅速跟上。宋武像万俟玉薤等人挥了挥手,也纵马追到了王洵身侧。

    见到此景,沙千里果断地发出命令,借助号角声让附近的弟兄们向王洵靠拢,在其身后临时组成一条攻击阵列。几个领军冲杀在第一线的将领,如黄万山、方子陵和魏风等人,也默契地放缓了进攻速度,蓄势以待。

    威风了这么久,他们不光要调整自己和麾下弟兄的体力,也要顾全大局,把首功让给都督大人。虽然都督大人过后未必肯领这份人情,可大伙不能没有这份心思和眼力架儿。

    战场上突然发生的变化,让急于扭转局面的艾凯拉木长出了一口气。但是,很快他的声音就又变了调,“稳住,稳住,向我靠拢,向中军靠拢。吹角,赶紧吹角啊!”

    “向中军靠拢,向中军靠拢!”聚集在艾凯拉木附近的将士们,也发现了势头的不对。拼命地将号令喊出来,以期被战场上每一名六神无主的自己人都能听见。大伙谁都明白,今天的战斗,失败好像已经是必然的结局。但有秩序的撤离战场和争相逃命,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前者可以让东征军实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后者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未必保得住。

    惊惶的叫喊声,同时提醒了敌我双方。很多慌不泽择路的大食士卒,顺着喊声一头扎向了人堆儿。周围正在大过砍杀瘾的部族武士们,也呐喊着,从各个方向蜂拥而来。

    他们可不是唐军,不必听沙千里的调遣。有这么大一堆软柿子可以捏,岂肯平白放过。汇聚在艾凯拉木周围的人团,在外力的冲击下,骤然向内缩了缩,然后骤然又向外扩展。穿着不同衣衫,举着不同兵器,说着不同语言的士卒,搅在一起,血肉横飞,黄烟翻滚。

    已经冲到目标近前的王洵立刻被盟友绊住了脚步。不顾一切继续向前攻击,必然会有“自己人”,死于他的马蹄之下。而转身推开的话,又会让缩在战团深处的敌军,得到喘息时间。一旦让艾凯拉木恢复了清醒,重新整顿队伍,联军势必将付出更大的牺牲。

    正犹豫间,宇文至已经替他做出了决定。只见此人将手一搭,便是三支羽箭扣在了右手掌心中央。随后快速拉动弓弦,只听“嘣,嘣,嘣”连声脆响,三支羽箭头尾相继,呼啸着向敌阵正中央飞去。

    “保护大帅!”敌军当中,有人扯开嗓子示警。随即,艾凯拉木身体一歪,便被侍卫推下了坐骑。忠心的侍卫自己却躲闪不及,被三支羽箭陆续射中脖颈,肩膀和左胸,哼都没哼,仰面落马。

    “不想死的,距离艾凯拉木远点儿!”宇文至又是一声断喝,拉动弓弦,射落敌军的帅旗。他的呼喊用的是唐言,敌军当中,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听得懂。但羽箭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言语。

    随着帅旗的掉落,艾凯拉木身边的人群,立刻如冷水淋上了热油般,飞溅着四散奔逃。原本挤压一起,硕大的人团,从内向外,迅速解体。

    “杀!活捉艾凯拉木!”到了此刻,王洵已经无需犹豫。策马,提臂,将长槊端平,伸直,借着战马的速度冲向敌阵正中央。同一时间,宋武和万俟玉薤等人举起横刀,在王洵左右两侧,各自形成一个由刀锋组成的羽翼,所过之处,断臂残肢飞溅。

    轻骑兵的威力不在于敌军硬撼,而是沿着缺口扩大战果。锋利的刀锋,借助战马的冲击之势,在敌人身体上一蹭,便能蹭出条半尺长的大口子。皮甲、肌肤、筋络,全都在刀锋下裂为两段。

    第一章

    笳鼓

    (七

    下)

    “杀,杀,活捉艾凯拉木!”见铁锤王一马当先冲进了敌群,四周的部族武士们攻势愈发疯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