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向高效、低耗、联合作业方向发展。铁岭市实施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2004年起,中央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牵引机”和“助推器”,为铁岭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期。8年来铁岭市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1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6.1万台套。为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市、县农机部门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2008年3月,铁岭市争取省农机局在昌图县举行了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暨农机专业合作社启动仪式。2010年和2011年,铁岭市成功与省农委在东北物流城联合举办了两届农机装备展示会,各县(市)区农机补贴办公室入驻农机大市场办理补贴手续,引导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进驻农机大市场办公营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将全国农机生产商、经销商的目光聚焦于铁岭。
通过补贴资金的引导、农机专项资金的争取,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农机装备水平稳步上升,中小型机械得到快速发展,大型机械稳步增加,高新装备发展实现新突破。铁岭市的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完成了由功能单一、低效、高耗向联合作业、高效、低能耗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的换代。作业领域不断拓宽,机械化生产由粮食作物向经济、饲料作物拓展,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2011年,铁岭市拖拉机保有量发展到10.6万台,比2005年净增2.1万台;机引农具保有量达14万台套,是2005年的2.9倍;玉米、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大型先进农业机械发展到3300台。
耕、种、收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铁岭市农机部门抓住春秋两季重点作业时节,积极推动耕、种、收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目前,铁岭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5%,比2005年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基本机械化水平的较高阶段。全市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90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350台。2011年全市机械插秧35万亩,机插率达到36%;机械收获水稻81万亩,机收率达到85%。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5%,比2004年末提高了2倍。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1010台,玉米机械收获水平达到20%,成为铁岭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的有力增长点。在充分发挥自有机械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跨区机收作业,每年都引进外地作业机械1000多台次。其中,开原市庆云堡镇农机户王香芝购置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当年行程13个省市,作业6000多亩,纯收入30多万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跨区机收作业能手”,为铁岭市农业机械化争得了荣誉。
农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随着铁岭市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铁岭市农机推广、培训部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科技创新步伐。2005年9月,铁岭市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在昌图县四合镇西泉村,对未深松、当年深松、隔年深松、连续两年深松四种耕法随机取样进行了测量。从试验的结果上看,深松耕作耕深可达25—35厘米,可以有效打破连续多年旋耕形成的坚硬犁底层,使农作物根系向下延伸,吸收更多养分,更抗倒伏,平均亩增产18%—20%。铁岭市农机局在昌图县四合镇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形成了《昌图县四合镇土壤深松示范调查》,并得到了来铁岭市调研的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同志的高度肯定,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06年,深松整地工作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铁岭市实施深松作业103万亩,实现了2009年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内使铁岭市适宜深松土地全部深松一遍”的三年目标。到2011年,累计实施深松作业400多万亩,共增产玉米6亿斤,促进农民增收4亿多元。铁岭市还大力推广了水稻机插秧盘育苗、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花生大垄双行覆膜播种、水稻玉米机械收获、节水灌溉等先进农机技术。几年来,铁岭市累计推广农机新技术10项,应用3000多万亩,实现节本增效10亿多元。
农机专业合作社领跑农业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快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各级农机部门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建立农机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目前,铁岭市已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27个,并且涌现出一大批运行质量高、作业效益好、后发潜力大的“A”级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昌图县政府大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投入农业整合资金4000万元,争取省以上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农民自筹6000多万元,组建了13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并逐个落实了场地、库房,完善了相关制度,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都配备了耕、种、收等大型先进机械,机具保有量达到9000多台套。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地块情况,统筹安排农机生产,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仅玉米平均亩产可增加15%—20%,提高工效30—50倍,亩节约成本50元以上,亩增加收入100元以上,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双赢。通过合作社有效实施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遏制农田扬沙,防止耕地土壤水蚀和风蚀,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培养了地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一家一户农民进行机械耕、种、收,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或输出就业,有效增加农民非土地经营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真正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目前,铁岭市乡以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经营户发展到7.6万个,从业人员8.5万人,拥有的农机装备达到铁岭市总量的98%以上。
展望“十二五”,铁岭市将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取向,强化多元资金投入,着力调整装备结构,大力推进耕法改革,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质量,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依法加强农机监管,建设服务型管理队伍,努力推动粮食和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化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248万千瓦,年增长率为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年增长2.3个百分点,接近全面机械化水平。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走势,结合铁岭的实际,“十二五”期间铁岭将重点建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三大项目,新增现代农机装备5万台套,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面积累计750万亩,争取并完成省以上财政项目投资5亿元。一是争取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平均每年争取并完成省以上财政项目投资8000万元,新增现代农机装备1万台套,“十二五”期间共争取并完成省以上财政项目投资4亿元,新增现代农机装备5万台套。二是推广深松技术。平均每年推广作业面积100万亩,争取省以上财政项目资金1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共推广500万亩,争取资金5000万元。三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年推广作业面积50万亩,争取省以上财政项目资金1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共推广250万亩,争取资金5000万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