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步走过春天-警卫工作不允许做检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稍有差错,就是罪人

    警卫工作不允许做检查!警卫工作不允许做检查!警卫工作不允许做检查!连写三遍,再加上这个东西——!

    每接到等级警卫任务,每次政治处搞政治审查,都要求警卫官兵这样做。

    支队还明确规定,政审表的最后一栏,由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亲笔签名,严格执行。

    这就是使命。这就是光荣。

    深圳,环境特殊,地位特殊,来的人自然也特殊,警卫工作更特殊。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李鹏、朱镕基以及外国元首、重大活动等等,都是支队官兵的警卫对象。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园林艺术博览会等重大国内外会议,甲“A”联赛、明星演唱会等大型聚会,都是支队官兵担任现场警卫。

    仅2003年,支队就出动兵力2.4万人次,担负警卫任务。

    一位支队领导曾说:“支队的任务主要是两种,警卫最重要的客人和看押最危险的人。”

    在外人看来,警卫工作是神秘的。

    支队领导常对官兵们说:“警卫工作出了问题,没有地方做检查,没有人会替你做检查;警卫工作出了问题,哪怕是一丁点小问题,丢了乌纱帽事小,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对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责任大,那将是历史的罪人,国家的罪人!”

    在深圳市支队,警卫工作只有也只能有成功的经验,没有也不敢有失败的教训。

    在深圳市支队一份经验材料中,可以看到,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担负警卫任务的中队都是功勋卓著的部队。常年担负固定和临时警卫任务的六中队,多年被省武警总队评为“先进中队”,多年担负警卫任务的五中队和一中队,一个连续十四年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3次。一个是连续八年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4次。

    这些官兵是武警中的精英。

    这些官兵,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这些官兵,视警卫工作如生命。

    这些官兵,曾多次被中央首长接见,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2.给小平同志当警卫的滋味

    到如今,离小平第一次南巡整21年,离小平第二次南巡也近3年。当初警卫小平南巡的中队长曹树安后来提升为副支队长,25岁醛排长马安祥现在也坐在副支队长的位置上了,28岁的徐超银后来也于到了政治处副主任、挂中校警衔后转业,当年的副班长方寿余也在营房股股长的职务上干得来劲。

    沧海桑田,岁月流金。

    给小平同志当警卫的滋味,仍然在生命里程中向前不停地滑行,滑行。

    马安祥的滋味:惋惜痛失握手机会,但向小平致以特区军人“第一”,仍感荣耀一生——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992年1月19日。这一天,是我军营生涯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天。

    接到警卫命令时,我担任排长。我当时并不知道是给小平同志警卫。

    只知道肯定是位重要人物,因为警卫档次是最高的:一级加强,而且部队已经提前两天秘密进驻迎宾馆,支队领导还多次提到: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绝对安全。

    19日上午9时多,小平同志在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向桂园别墅走来时,我眼睛突然一亮:原来是小平同志!腰板下意识地就拔得更直,胸脯也挺得更高了。

    邓小平当时身穿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身体硬朗,双目炯炯有神,迈着矫健的步伐朝我走过来。两分,一分……五秒,一秒,当邓小平步行到正对我的哨位时,我立正,“啪”地敬了一个军礼。我想我是代表特区武警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致以了特区武警的第一个标准军礼。

    10分钟后,小平同志从屋里走出来散步,当时沉浸在无比幸福中的我,差点没有回过神来。小平同志再次经过了我的哨位,我看到已88岁的小平手上已经皱纹满布,但犀利的目光、坚毅的神色,依然一派睿智。这次,老人家对我慈祥地微笑着并向我点头致意。

    这时,我真切地看到,小平同志的右手微微抬了起来,像要跟我握手。

    可惜,就在这时,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邓榕)从屋子里出来喊他,小平同志顿了一下,转过身去一手最终没能握上。但是,对于宝贵的与小平同志亲近一刻,我已经感觉到这将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时刻。这种幸福感一直温暖着我的整个人生。

    1992年1月19日正好也是我25岁生日,能在为小平同志担任警卫任务的哨位上过生日,是我一生的荣耀。

    当天,还有战友徐超银也是在警卫小平同志的岗位上度过了28岁生日。

    方寿余的滋味:曾经离小平同志近在咫尺,却未能合影,但是全村依然因他自豪——

    那时,我刚当上副班长,就有幸在小平同志下榻的迎宾馆桂园门口站“礼宾哨”。

    按理说,应该比许多领导同志见到小平同志的机会还多,但我却始终没有看清楚老人家。

    因为,站“礼宾哨”有许多特定的纪律要求,必须目不斜视正视前方。

    所以,每次小平同志从桂园进出,我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追寻伟人的身影,而不能仔细打量小平同志,就是这样,我许多次和小平同志擦肩而过,却不能凝视。我和战友们就想:能和老人家照张相就好了。22日下午,队长通知说,小平同志要和官兵们合影。我激动得也和大伙儿一样穿戴整齐,早早的就等候在桂园外面。也许是来向小平汇报工作的人太多,一直等到下午2时,相还没有照成。然而,在这焦急的渴盼中,该我上岗的时间到了,我只能佩上枪,昂首走向自己的哨位。

    下午3时过了,小平在其他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走出桂园,走到了集合好的官兵们前面就座。此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就在摄影师即将按动快门时,和我同站一班岗的干事刘建彤甩下一句“你站在这里吧,兄弟!”就一个箭步闪进了合影的队伍里。

    随着快门的“咔嚓”声,我的“终身的遗憾”被定格在了迎宾馆桂园门口的大树底下。我,只能挺立在不到2米外的哨位上用眼角的余光分享着他们的幸福。

    几个月后,队长将两张放得老大的照片送给我,我将其中一张送回了浙江金华老家。父母得知儿子为小平同志站岗的消息,当即拿着照片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儿子的“出息”。整个村子的乡亲们都自豪起来,纷纷夸赞我“了不起”。大家就在照片上那些几乎一模一样的军人中寻找着方家老二。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张照片还挂在老家堂屋的正中,而我至今也没有告诉父母和乡亲们自己并没有在照片上这个“终身的遗憾”。因为我认为我是和小平同志在一起的,小平同志也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曹树安的滋味:

    两次南巡我站岗,副司令把我骂哭——

    我有幸两次为小平同志站岗。

    1984年1月,第一次参加小平同志警卫任务时,我还是一个人伍才一年的新兵。自己能被挑选上,真的是很幸运。因为差一点,我就与警卫小平擦肩而过:原来,当时按惯例入选的警卫人员一般是贫下中农的后代,我差点儿没被选上,幸亏当年的领导重新审查后才过了关。所以,我每一次站到哨位上,心情都十分激动,当时远远地看着小平同志,幸福得眼泪都差点掉了出来。当时我就想,这个兵没白当!1992年1月,时隔八年后,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到深圳时,我已经是有着被深圳人称为“深南路上好八连”五中队的中队长了。曾经为小平同志第一次南巡站过一次岗的战友,大都陆续转业、退伍,各奔东西了。只有我,又终于能够如愿第二次为小平同志站岗,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一次为小平同志执行警卫任务时我是在哨位上执勤,而第二次我则是在组织勤务,安排其他干部战士为小平同志站岗,也就有了更近距离地接触小平同志的机会。

    1月19日上午9时多,小平同志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桂园别墅后,只停了十来分钟,就走出来和有关领导一起边散步边谈工作。当时我想,老人家晚上坐长途火车,那么辛苦,怎么也不休息一下就开始工作啊。

    后来看报纸才知道,小平同志当时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这时,我才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

    警卫哨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检查人员与车辆的进出,防止未经允许的访客打扰小平同志的休息。有一天,有位未佩戴出入证件的省军区副司令员要强行进入别墅找小平同志,被我在门口挡住了。因为在小平同志南巡期间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需佩戴一种南巡的特殊标志,对警卫员来说,为了保障安全,不得不只认证不认人。

    尽管这位副司令非常生气地掏出自己的红本工作证,并狠狠地骂了挡路的我,我并未放弃原则,礼貌但坚决地阻拦副司令员的强行闯入。双方在门口僵持了好久,我被骂哭了,甚至被副司令员逼到了墙边。此时惊动了当时的保卫科科长陈养,陈养致电小平同志的秘书,秘书详细了解情况后,马上作出了处理。

    更多人的滋味:盼望第三次警卫小平同志,可是——

    1月22日15时30分,小平同志和杨尚昆主席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及省市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与警卫官兵合影留念。

    随后,警卫官兵深情地目送着小平同志离开迎宾馆,离开深圳。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小平同志健康长寿,并企盼着还能为小平同志站一次岗。

    因为小平同志说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要到香港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官兵们满怀希望地想,小平同志去香港时一定会来深圳看看特区的发展变化的。自己这辈子也一定能再次为小平同志执行警卫任务。

    可是,就在1997年初,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时,他老人家却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当年参与警卫的武警官兵,捧着与小平同志的合影,流下思念和伤心的泪水。

    在追悼会上,由于找遍了全深圳都没买上黑纱和白花,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悲痛之际,曹树安心中一动,叫战士取来洁白的纸巾,放在手上一叠一拉,自制出朵朵小白花。

    警卫南巡的哨兵们戴上自制的小白花,送别伟人邓小平。

    3.归途如虹

    1997,香港回归在即。武警总部电令:

    深圳市支队担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军队领导人及各代表团在深圳住地的警卫任务;

    担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向香港开进的路线警卫任务,护送驻港部队安全进港;担负香港回归期间,在深圳举行的各种重大庆典活动现场警卫任务;

    担负中央代表团停留在深圳专列的警卫任务;担负中央军委和武警总部赋予的其他任务。香港马上要回归了!

    这支离香港只有500米直线距离的武警部队,上下一片欢腾。我们已经等得太久,太久。

    1997年6月13日。深圳市支队庄严举行“迎接香港回归”安全保卫任务誓师大会。

    还是那句话:警卫工作不允许做检查!深圳市支队在警卫香港回归期间,展开的艰苦卓绝的工作,只能用汇报材料最后几句话来概括:周密部署,严密组织,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1996年底,深圳市支队受领任务后,支队分析认为,所担负的几项任务,共同特点就是站岗,站岗站岗,关键是一个“站”字。

    不但要站得稳如泰山,还要站得威如雄狮,美如青松。要站出中国武警的形象,站出中华民族的豪气。

    除了制定严密的警卫方案之外,练“站”成了深圳市支队重点军事训练科目。

    五中队中队长陈志杰,给战士们提出了“四不练”的要求:太阳不毒不练,雨势不大不练,蚊子不多不练,衣服不厚不练。这一练法,现在看来,近乎残酷。但是,要知道,7月的深圳是最热的时候,雨水最多的时候,而且站岗的地方多靠近花木,又是蚊蝇最多的地方。站岗时,必须穿戴整齐,着礼宾服。因此,要练好“站”,必须制定苛刻的与警卫现场相似的环境练,才能有效果。

    二中队为了练好站,发明了小板凳半脚站立法:训练时,练站者两脚前脚掌踏在小板凳上。这样,由于人只有两个前脚掌做支撑点,所以无法懈怠,人的身体时提,脖子必须是挺直的,人才能站得住。这个方法简单有效,很快传遍了全支队。

    整整四个多月。

    官兵们练军容、练气质、练举目、练礼节,为的是以一流的形象完成好任务。

    时任作训股长的成河,妻子被车撞伤,一直躺在医院,但是成河只能用电话给妻子送去问候,希望能得到妻子的支持和理解。

    指导员汪洪章妻子临产,可是为了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他一刻也没有离开中队。

    副中队长王永忠,家中液化气爆炸,父母双双受伤,他只是回家把事情安排好,又立即赶回岗位。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1

    6月30日下午6时30分。刚从迎宾馆撤哨下来的五中队官兵正在吃晚饭。大队长曹树安急匆匆地跑进来,对中队长陈志杰说:“让部队加快吃饭,吃完饭选10个人到皇岗口岸当礼兵!”

    正在吃饭的战士听了大队长的话,个个猛往嘴里大口大口地扒饭。能在世界瞩目的时刻,在驻香港部队离开大陆的最后担任礼兵,那是何等光荣啊!每一个人都渴望被选中,能拥有这份光荣。陈志杰点名了:李方定、胡普林、张庆锋、陈仲林、张宇锋、王文杰、许燕、金秋喜……被选中的十名战士穿上了笔挺的礼兵服,挂上了金灿灿的绶带,跟着曹树安迅速来到了皇岗口岸。站到了由数十万人组成的欢送驻港部队队伍的最前头,站在色彩缤纷的花海中,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驻港部队的车队开过来了!

    “敬礼!”曹树安一声口令,十名战士一起举起了右手,把这全球人注目的军礼献给了驻港部队的战友,献给了即将回归的香港同胞,献给了扬眉吐气繁荣昌盛的祖国。

    这时,天空下起了雨。

    十名战士,屹立在雨中,从傍晚7点,一直站到夜里2点,整整五个小时,纹丝不动!

    4.妈妈,您看见儿子眼角的泪水了吗

    有一个儿子,他的家乡远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小村庄里,没有一台电视机。小村庄,没有人看过电视。

    然而,当儿子的母亲得知百年香港要回归祖国了,儿子将在电视里护送解放军进驻香港时,母亲发起全村人集体凑钱,买来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

    母亲要让自己,让全村人看看自己的儿子是怎样在电视里出现的。

    这是一个儿子,写给妈妈的信!信里饱蘸孩子对祖国母亲、对生身母亲喷薄而出的赤子之情与无法掩饰的深爱!

    亲爱的妈妈:您好!

    6月30日晚上,您看到我了吗?

    在几十万人的送行队伍的尽头,在深圳的皇岗口岸,在那一列礼兵里,有您的儿子。您眼睛不好使,那您跟着世界的目光,跟着英勇威武的q-国人民解放军的步伐,向前搜寻吧!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军人的光荣,我们一丝不动地站了整整5个小时!

    驻港部队的车队在皇岗停下来,接受中央军委、广州军区领导和深圳人民的送行。我和他们一样激动、自豪、幸福。虽然我们一丝不动,但我却在心里高喊:世界啊,看看站起来的中国吧!看看威武的中国军队吧!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过如此强烈的幸福感!

    部队开始进入香港。4000多名官兵,10艘舰船,6架直升机,21辆装甲车,从海陆空同时进驻香港。那一刻,我们礼兵一齐举手敬礼!

    亲爱的妈妈,我同样也想告诉祖国,这个礼,儿子今生来世永远无法忘怀,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母亲最崇高的敬意!此时,天上下起了大雨,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军帽,打湿了我们的衣服。我脸上流下的雨水里,也有我自豪的泪水!

    这一刻,我才深深体会到一名军人的光荣与自豪!

    敬礼的手久久没有放下来,这个军礼,我也把它献给您,亲爱的妈妈。

    您看见了吗?此时此刻,您的儿子,眼角里挂满了泪水……

    5.总理给警卫战士点蚊香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基层官兵与国家领导人、普通战士与将军之间,产生了许多轶事。

    一次,支队担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警卫任务。由于总理的住地在郊外,花草树木茂盛,蚊子非常多。战士只要往哨位一站,蚊群马上就开始围攻、叮咬。一班哨下来,哨兵的手上、腿上都会有很多红肿的疙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哨兵的警姿。

    当中队正在研究怎样解决“蚊子”问题时,细心的总理在散步时也发现了蚊子叮咬哨兵的情况。随后,总理立即交代身边工作人员,买来许多强效蚊香,在哨位周围点了一圈,蚊子袭扰哨兵的问题很快解决了。当官兵们得知是总理送来的蚊香时,激动得泪水直在眼圈里打转。

    长期在深圳休养的习仲勋同志,有一条特别“规矩”,他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人,对警卫战士要像亲人一样的对待。每年老人过生日,他都要把警卫中队的官兵一起叫过去共进午餐。

    廖汉生将军,90多岁高龄了,每当他从哨兵面前经过时,老将军都要向哨兵还礼。这是将军的爱兵之举,是对警卫工作的尊重和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