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步走过春天-深圳,请记住他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血写的文明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496年到公元861年的3357年中,地球上共发生过3130次战争;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50年间,便爆发了160多场战争。

    因为军人总是和战争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有战争必然要流血,所以军人与那个“血”字永远脱不了干系。

    只要铸剑为犁的那一天没有真正降临,军人随时都要做好流血的准备。

    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被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代军人的鲜血浇灌过。黄埔军校曾唱出“以血浇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红军初创时期的军人的誓词是:“拿我们的头颅和热血,换来苏维埃新中国。”

    和平年代,没有机会感觉战争的年轻士兵,则更喜欢在训练场上呼喊: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爱国需要军人流血,爱民同样需要军人流血。在深圳市支队,很多官兵伸出胳膊,把针头一头扎进自己的血管,一头扎进陌生市民的血管。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深圳市支队官兵无偿献血30余万毫升。那一个个关于士兵与血的故事,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通过媒体的覆盖,时常不经意地温暖着特区人的内心……

    只有万人才见其一的罕见血型,才能拯救一名孕妇的生命。深圳市血液中心开始在数以万计的无偿献血者档案中寻找……

    2000年2月15日,深圳市支队二中队战士王文杰收到深圳市龙岗区一位孕妇的感谢信,引出一段感人的故事……

    1月29日下午5时55分,深圳市血液中心的一个紧急电话打到支队值班室。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一名已有6个月身孕的妇女,因患妊娠高血压症严重贫血。如在3个小时内得不到血液补给,孕妇及其腹中胎儿双双难保。而这名孕妇所需的A型RH阴性血在我国十分罕见,一万人中仅有1至2人属于此类血型,因此血液中心没有这类血液库存。人命关天!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紧急寻找血源,他们在全市数以万计的无偿献血公民的档案中细心查找。

    电脑,最大的优势是查找资料快捷、准确,当工作人员把需要查找的关键词输入电脑时,屏幕上很快闪现出一个令他们振奋的惊喜:“王文杰,武警深圳市支队战士,A型RH阴性血”。

    “就是他!王文杰!”工作人员欣喜若狂。

    求助电话在深圳市支队院内引起了强烈震动。支队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警务部门迅速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王文杰,尽最大的努力抢救生命垂危的孕妇!

    6时零5分,警务股报告:王文杰是二中队五班战士,目前在银湖单独执勤点站哨。

    为了争取时间,支队领导建议血液中心将车直开哨位,现场采血!“呜——呜——”救护车警报声挤开了特区下班时的高峰车流,风驰电掣般驶往王文杰所在的哨位。他们马不停蹄地给替换下哨的王文杰消毒、量血压,采血针眨眼间扎进了小王的血管。

    5分钟后,带着母子生命希望的400毫升A型RH阴性血,缓缓地流进血袋。

    7时30分,王文杰的鲜血流进了生命垂危的孕妇的血管,孕妇及胎儿安然无恙。

    据悉,这是王文杰入伍两年来第二次无偿献血。退伍的前一天,刘伟生在等待。

    刘伟生是深圳市支队警通中队战士。

    就在刘伟生已经卸掉了肩章、帽徽、领花,戴上光荣的大红花,爬上了运送退伍兵的大卡车时,他等来了深圳市献血办公室送来的“无偿献血金质奖章”。

    这是我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深圳市第一个获得此项金质奖章的人。

    此前,刘伟生已经获得过“无偿献血银质奖章”和“无偿献血铜质奖章”。

    这也许真是刘伟生入伍当兵以来最大的收获。金、银、铜3枚奖章,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刘伟生995年底从广东梅州市入伍。在他18岁那年,父亲患肝硬化住进了医院。没几天,刘伟生发现父亲病情恶化,医生说需要立即输血,但当时医院没有足够的血浆。无奈之下,只好采用了一位不法“血头”提供的血。由于血质差,父亲溘然长逝。从此,“为社会无偿献血,决不能让父亲的悲剧重演”这个念头,在悲痛欲绝的刘伟生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7年11月16日,刘伟生外出办事经过一家医院时,发现门口贴着一张紧急告示。一位民工受重伤被送进医院来抢救,急需输血,因血库无存血故张榜重金征集献血者。刘伟生不言不语,挽起袖子,献了300毫升。

    民工得救了,刘伟生悄悄地走了。

    这是刘伟生献血经历的开始。

    几年来,刘伟生在不影响执勤和训练的前提下,先后10多次主动到深圳市献血站献血,累计达5000毫升,救助重危患者40多人次。《献血法》颁布后,刘伟生在部队积极宣传,使身边战友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40多名官兵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

    每年,刘伟生都要收到很多陌生人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都写着: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有一段时间,有一首情歌,感动着每一位正在憧憬爱情的少男少女。

    这首歌也让曾经有过爱情的人广为传唱。这首歌是《我要找到你》。把它唱得最为动听的是陈明。

    2000年5月的某一个晚上,深圳有一位打工少女躺在病床上,把《我要找到你》唱得尤为感人。这位少女并不知道这首歌是情歌。她要把这首歌唱给一位她想要找到的兵哥哥。

    2000年5月的一天,这位打工妹的单位经理,在《深圳商报》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标题叫《我要找到你》,他也是在寻找那位兵哥哥。

    故事仍得从头说起。

    4月27日下午1时,深圳蛇园的女工刘秀兰和两位同事傅小丽、汤近辉从深圳市竹子林的鞋店补鞋子回来。

    为了省钱,三个女孩一起搭乘一辆摩托车,谁知这是一辆无牌无证非法营运的摩托车,又是严重超载,司机害怕被巡警查到,把车开得飞快。

    当摩托车开至建业二街的时候,突然,坐在最后的刘秀兰的脚被路边的一块大石头挂住。阿兰一声惨叫,头部朝下撞上水泥地。坐在车上的阿辉和阿丽连忙喊司机停车。然而,司机把她俩拉出近200米才停下来,然后逃之天天。

    当两位女孩赶到出事地点时,只见阿兰满脸是血,两眼紧闭,已经晕死过去。正当她们绝望之际,请假到竹子林邮电局帮战友取包裹回来的武警战士黄阿陕,刚好乘车路过这里。身材并不高大的他,见状冲了上去,救人要紧,他不顾阿兰满身是血,一把将其抱起,并问:“附近哪里有医院?”围观的一位青年说:“我知道,我给你带路。”

    黄阿快抱着这位鲜血淋漓的女孩跟着引路青年足足走了400多米,才发现是一家关了门的个体诊所。时间不等人,黄阿快顾不上疲劳,背起阿兰朝香蜜湖医院跑去。

    从出事地点到香蜜湖医院大约有500米路程,500米滴血的长路,500米生死时速的距离,一路小跑的黄阿快几次几乎摔倒,又几次差点喘不过气来,但他始终咬紧牙关,不停地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倒下……

    到医院后,阿兰马上被送往急救室进行抢救。当蛇园总经理温林方闻讯赶到医院时,黄阿快已悄然离去。归队后,这件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阿兰脑部受伤严重,脱离危险后,仍然神志不清。被战士的义举和高尚情操所深深感动的温林方总经理在请来专人照顾阿兰的同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四处打听救人武警的下落。

    多方寻找无果,他只好在报纸上刊登了“特别寻人启事”,恳请市民帮助寻找一名见义勇为、救人不留名的武警战士。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大队一中队根据“寻人启事”中“身高约1.6米,操福建口音”等特征,结合黄阿快当天请假外出回来时身上有大块血迹这一“线索”,终于“逼”他道出了实情。

    这只是官兵们救死扶伤动人旋律中的一个音符。黄阿快也只是无数见义勇为官兵中的一分子。

    据了解,深圳市支队近几年参与各类抢险救灾活动40余次,救助群众数百人次。

    2.善养吾浩然之气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日:见义不为,非勇也。

    孟子日: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国军人是一个见义勇为的群体。

    列车上,列车长常常把治安联防队员的红袖标戴在军人的胳膊上,聪明的列车长知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军人总是能冲锋陷阵。在2003年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举办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上,有6名军人获此殊荣。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基金会特意将军人的名额限制在6名以内,因为每次符合条件的军人太多了;在参评的地方人选中,不少人也有过当兵的经历。”

    深圳武警见义勇为的故事,写进了特区文明史。1999年6月11日,《深圳特区报》报道——

    6月9日,宝安区中队收到佛山市娱乐城总经理赖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详细讲述了该中队战士刘宏炳以一对六,勇斗歹徒,使自己上万元的钱物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

    “五一”节那天晚上,赖先生路过佛山市南海雷岗公园。突然6名歹徒手持匕首、铁棍上前将他围住,威逼他交出身上所有的钱物,赖先生自然不从,一歹徒不由分说,上前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赖先生被打得鼻口流血,躺在地上呻吟。

    “住手!”就在这时,一名武警战士大喝一声,把正要行凶的歹徒擒住。

    他就是回家探亲的深圳市支队宝安区中队战士刘宏炳。

    歹徒见武警孤身一人,挥舞着匕首喝道:“当兵的,少管闲事。”小刘机智地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娴熟地使出了擒拿格斗术,三下五除二,将3个歹徒打倒在地。

    其他几个歹徒不敢恋战,将抢到的钱物扔下就跑。小刘将来不及逃跑的一名歹徒扭送到当地派出所。

    赖先生赶到派出所感谢这位救命恩人时,刘宏炳已经离开。从派出所登记的证件上,他找到了这名武警战士的姓名和通信地址。

    1999年3月2日《深圳法制报》发表了题为《英雄无悔泪》通讯——

    3月1日,江苏扬州一位名叫丁恩明的群众给武警深圳市支队值班室打来电话,讲述了深圳市支队退伍战士孙延鹏的感人故事。

    孙延鹏,江苏仪征人,998年12月从武警深圳市支队退伍。月29日,孙延鹏随父亲到扬州找工作,父子俩一前一后分乘两辆中巴车往回赶路。

    车到香沟卫生院,一下子挤上来5名男青年,车厢内开始显得拥挤。

    片刻,有人惊呼:“车上有扒手!”

    见事已暴露,一扒手恼羞成怒持刀冲那名乘客逼来。坐在后排的孙延鹏大喝一声:“我是武警,住手!”扒手仗着人多,举刀向孙延鹏奔来。个头一米七八的孙延鹏,在部队锻炼了几年,凭着一身过硬的本领,与歹徒展开了肉搏战,5个歹徒没有占到便宜。

    车到香沟大桥停车时,众歹徒见势不妙,仓皇逃跑。

    孙延鹏毫不犹豫跳下车,单枪匹马地追了上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这帮害群之马逃之夭夭。歹徒人多势众,一歹徒顺势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乘孙延鹏不备,在其后脑勺连砸两下,孙延鹏顿时倒在血泊中。

    香沟派出所的警察及时赶到,将一歹徒当场抓获。

    孙延鹏被父亲送到医院抢救。经医院鉴定,孙延鹏左颅骨骨折,脑组织受到损伤,可能会丧失语言能力,落下终身残疾。在辗转数家医院的抢救中,孙家已经花掉了仅有的8000元钱。

    面对此境,孙延鹏没有后悔过。

    孙延鹏相信:倘若一个英雄没有死在歹徒手里,最后因无钱治疗死在了病床上,这不仅是英雄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3.弱者关怀生存

    强者关怀灵魂,弱者关怀生存。

    深圳,对弱者生存状况的关怀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政府行为。首届“深圳关爱行动”2003年12月启动,至2004年初在全市全面推进,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以“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理解人”为主题的首届“深圳关爱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500多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内容贴近生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基层群众,特别是社会困难群体。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深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建设和土会的重要内容,成为深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盐田区沙头角居委会有一个低保对象,在沙头角居委会路人皆知,因为他能吹一口绝妙的口琴。而且,人们都知道,这个低保对象一旦吹响口琴的话,就是他遇到了最开心的事,或者见到了最想见到的人。

    这个低保对象名叫李仕保,是一位87岁高龄的孤寡老人。

    李仕保每次一见沙头角中队的官兵来了,就会高兴地吹起口琴,一口气能吹十几首革命歌曲。李仕保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谢意。

    沙头角中队官兵自中队组建以来,就主动担负起了照顾李仕保的义务。

    中队官兵定期给李仕保送去粮、米、油和盐,定期为他体检,遇到身体有病主动送他到医院。每逢刮台风前,中队都要派人到李仕保家进行安全检查。在照顾李仕保的过程中,中队涌现出了省武警总队表彰的“优秀党员”童定国,受支队表彰的“优秀团员”孙成。虽然,这只是点滴小事。但正是这点滴小事,让特区武警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伟岸起来,挺拔起来。

    200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深圳特区报》与民政局、儿童福利会联合开展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圆孤儿一个梦想”,使他们充分感受爱的温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当北京、深圳的很多孩子看着美国进口大片,听着CD,吃着肯德基的时候,却有一群孤儿只能呆在社会福利中心,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庭。但他们有他们的许多期望和梦想。《深圳特区报》刊登的20位孤儿中,有的身患疾病,渴望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有的渴望找个爸爸妈妈,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有的渴望找位哥哥或姐姐,像好伙伴一样交往。

    这20位孤儿中,有一位叫深罗青的小女孩得到了沙头角中队官兵的关爱。

    沙头角中队官兵在报纸上看到深罗青的情况:深罗青,3岁,孤儿,喜欢音乐,喜欢游戏,求知欲强,学习能力也不差,自己会吃饭、穿衣服。

    但是深罗青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而且一出生就受到“血管瘤”的折磨。

    由于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经费有限,不能让每一位患病的孩子都做手术。

    如果不能及时手术,将可能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终生。得知深罗青的情况后,沙头角中队官兵为深罗青捐献了5000元手术费。

    2004年初,沙头角中队还与共建单位澳辰生物有限公司联系,订阅了00份《晶报》,赠送给盐田区00户弱势家庭。

    这样的故事,每个中队都有。

    支队党委还决定,每年对家庭极度困难,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遭受自然灾害的干部和战士,视情予以经济补助。这些故事,每天都在深圳市支队发生,因为它太小了,所以太容易被遗忘,因为它太平常,所以不容易被感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