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情商EQ与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情商EQ与人生

    情绪健康与成熟的标准

    青年期常见情绪困扰

    管理情绪提高情商

    “大概是从高三下开始,大概是从确立了以考名校为目标开始,不知不觉,我变了,变得计较于分数、排名,似乎什么都想争第一,似乎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放弃,关注的只是周围的同学念了多少书,做了多少练习,考了多少分。那时的情绪似乎很容易波动,总是无缘无故想哭。我压制着自己远离电脑、动画、漫画,远离我所感兴趣的一切学习之外的东西。尤其是考前一两个月,父亲的病发作了,整天在家里闹。有家不敢回,为了不影响学习,我每天在学校里念到很晚。那时校园里总是空荡荡、黑漆漆的,伴随着一种寂寞和失落。后来我才发现,这种精神状态并没有随着高考的结束而消失,而是被我带进了大学。同一宿舍,朝夕相处,看到每个人都是那么用功,于是只是想着要超过她们,要拼命念书。也许当时大家都有一种心态,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多念一分钟书。虽然觉得半夜三更念书实在没什么效率,并且一直告诉自己她们这样不过是为了一种心理安慰,但自己依然做着一样的事。每天所在意的还是周围的人念了多少书,做了多少练习,考了多少分。对同学怀有一种敌对的情绪,尽管每天笑脸以对,却觉得自己戴着面具。郁闷的情绪充斥着我的生活。好渴望被剥夺了的笑容重新回到我的脸上。”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温和,有时暴躁;有时平静,有时起伏;有时焦虑,有时轻松;有时痛苦,有时幸福;有时烦恼,有时快乐……情绪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状态。情绪就像大海的波涛,有起有伏,太平静就没有生气,太汹涌了就会冲垮堤坝。很多心理学研究显示:情绪成熟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占优势,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在生活中能做到情绪成熟真的很不容易,几乎每个人都曾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青年人更不例外。

    一提起“智商”(IQ),人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至于“情商”(EQ),近几年来,也已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

    其实,第一个使用EQ这个词的人是心理学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1988年编制了一份专门测验EQ的问卷(EQ-i)。根据他的定义,EQ指那些能对我们适应环境产生影响的情绪及社交能力,包含五大项:(1)自我EQ,(2)人际EQ,(3)适应力,(4)压力管理能力,(5)一般情绪状态(乐观度、快乐感)。

    1990年代初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P。Salover)和纽罕布什大学的约翰·迈耶(J。D。Mayeer)提出了情绪智能、情绪商数的概念。在他们看来,一个人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前者占20%,后者占80%。他们还列举不少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然而,真正让EQ一词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而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日常生活用语的心理学家是哈佛大学的戈尔曼(Daniel Goleman)教授。他在1995年出版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 ce)一书,登上了世界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热潮。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简单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即情商。情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觉察):认识情绪的本质是EQ的基石。这种随时认知感觉的能力对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反之,掌握感觉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面对婚姻或工作等人生大事较能知所抉择。(2)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控制力):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在自我安慰,摆脱焦虑、恐惧或不安方面能力较匮乏的人常须与低落的情绪交战,自控强的人则能很快走出情绪的低谷,重新开始。(3)自我激励能力(自我发展):无论是要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还是发挥创造力,将情绪专注于某一目标都是绝对必要的。成就任何事情都要有情感的自制力——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保持高度热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较高。(4)认知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能想他人所想,设身处地理解他人,这也是基本的人际技巧。具有同理心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觉察他人的需求,这种人特别适于从事医护、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5)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领导与影响力):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与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者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

    一个人在校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一生事业成功,也不能保证他攀升到企业领导地位或专业领域的巅峰。虽然我们并不否定在校的学习能力,但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这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中EQ的重要性绝不亚于IQ。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求得平衡,否则徒有智慧而心灵贫乏,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极易迷失方向。诸多证据显示,EQ较高的人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还是理解办公室政治中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此外,情感能力较佳的人通常对生活较满意,较能维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情感生活失控的人必须花加倍的心力与内心交战,从而削弱了他的实际理解力与清晰的思考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