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情绪健康与成熟的标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情绪的字面含义是指一种被激起的状态。古代汉语只用“情”字,到了南北朝以后,才出现“情绪”两个字连用。绪是丝端的意思,表示感情多端如丝有绪。“剪不断,理还乱”生动地表现了情绪的复杂性、难以辨清和难以控制的特点。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认知的水平和发展、对现实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影响着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情绪体验。“当我情绪高涨时,我就像一座喷发的火山,心花怒放,充满着豪情壮志,好像有使不完的力量和精力,我愿意将我的所有的热情和智慧,与我认识的所有人分享;而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又好像是一座冰山,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我会感到命运乃至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我是那样的沮丧与无奈,甚至想到过死……”

    (一)情绪及其表现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会过不同的情绪,如成功时会快乐、遇到不如意的事会忧愁。一般人说到情绪时都是就主观体验而言的,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但实际上,完整地理解情绪应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定义,即: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生理唤起(Physical a-rousal)、表情行为(emotional expression)。

    1.情绪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

    人的不同情绪状态必然会反应在人的知觉上,反应到人的意识中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通常可以用各种语词对人们的主观体验加以描述,如害怕、生气、快乐、悲伤等。如人在受到伤害时,会感到痛苦;在朋友聚会时,会感到由衷地快乐;当面临着极度危险境地时,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感;当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在遭到欺辱时,会感到愤怒;在失去亲人时,会感到悲伤。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因为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如两个大学生小王和小张的数学测验成绩都是85分,小王可能很高兴,原来总是70分左右的他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数学总是能考90分以上的小张就很不开心,因为他的期望值没有达到。

    2.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生理唤起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即情绪的生理成分,它包括所有的身体变化,如我们在日常语言中经常用“像有小兔子在心里扑腾”表示害怕、忐忑不安的情绪,用“犹如咽下一只苍蝇”表示厌恶的情绪,用“嗓子里像堵了一块东西”表示悲伤的情绪,用“我感觉好像飞上了云霄”表示快乐的情绪等等。由于情绪体验需要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参与,所以情绪活动常常伴随有内部脏器如心脏、胃的活动感受。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起状态,它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焦虑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愤怒时则会出现汗腺分泌旺盛、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这些变化都是受人的自主神经支配的,不由人的意识所控制。因此情绪状态下的这些变化,具有极大的不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例如,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情感挫折、学习上的压力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即使你再不愿意,努力去控制,情绪也会出现。

    3.情绪的表现形式是表情行为

    情绪不仅体现为生理上的反应和内心的体验,而且也会直接反映到人的行为中,主要是表情行为,可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眉头舒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最直接地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人们可通过一个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比如一个人双肩颤抖、满面流泪,表明他正处于极度的悲伤之中;而全身肌肉紧张、双目圆睁是害怕的表示;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愁容满面。

    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人在痛苦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摩拳擦掌等。而在考试过后,坐立不安、手舞足蹈和垂头丧气都可以反映出不同人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和面临的境地。

    语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人们在与人交流时声音的声调、音色和节奏快慢等方面的变化。如一个人悲伤时,会语调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断断续续;而兴奋时则会语调高昂、语速加快,声音抑扬顿挫、清晰有力。

    (二)情绪的分类

    人们的情绪是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其类型难以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方法。情绪的类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七情之分

    喜怒哀乐是人们最为普遍的情绪反应。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通常将情绪按其表现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人们称之为七情。喜,即喜悦,是人在其需求达到充分满足时而产生的一种满意、愉快和欢乐的情绪体验。喜悦会使人感到轻松、舒畅和满足。怒,即愤怒,往往是因为当事者的愿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是为此而进行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恼怒的情绪体验。愤怒的情绪会使人产生紧张、压抑甚至狂躁的感觉。哀,即悲哀,常起因于当事者的愿望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或是遭遇重大的丧失而引起的一种悲凉、哀叹的内心感受。悲哀的情绪会使人感到失落、无奈和痛苦。惧,即惧怕、恐惧,是当一个人面对危险境地或是巨大灾难时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的恐慌、畏惧感。恐惧的情绪会使人感到呼吸急促、紧张、心悸、全身颤栗,甚至使人本能地想逃离。

    除此之外,情绪还有喜爱、憎恶、渴望、害羞等表现,而且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多时候会表现为复合情绪反应,例如,一个人做了错事后,会有一种内疚感,它包含着自责、悔恨等方面的内心体验;当一个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学位,会有百感交集的情绪状态,它包含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情。

    2.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

    从情绪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可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基本情绪主要是指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人的恐惧、焦虑、满足、悲哀等等。人的基本情绪在人的幼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更带有先天遗传的因素。社会情绪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人的善恶感、责任感、羞耻感、内疚感、荣誉感、美感、幸福感等。人的社会情绪是后天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社会情绪是在基础情绪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基础情绪表现出来。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多地是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社会情绪的感受和体验。

    3.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有人从情绪的功效角度,将愉快、欢乐、舒畅、喜欢等视为正性情绪,而将痛苦、烦恼、气愤、悲伤等视为负性情绪。也有人将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等。

    所谓负性情绪,通常是指那些不愉快甚至引发人痛苦、愤怒的情绪体验。不少人对于愤怒、恐惧、焦虑、痛苦等负性情绪,都认为是不好的,不该出现。其实很多情绪,包括一些负性情绪,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必要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在爬山比赛时手臂后甩摔在岩石上,当时没感觉怎样,直到后来发现胳膊红肿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手臂骨折了,原来他患了一种骨髓炎症,痛感神经已坏死,丧失疼痛感,所以即使骨折也全然不知。可见,一个人一旦丧失了痛感,也是很危险的。

    每一种情绪都是有其功能的,比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时,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更快地脱离险境;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以获得休息;在人被侮辱、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而正性情绪则有助于增加生活的乐趣,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微笑的作用。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中,微笑可以带给你一方明净的天空;在蜿蜒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微笑可以带给你一阵无声的鼓点,帮你抛却倦怠与委靡,重新昂起不屈的头颅。酝酿情绪,给自己一个微笑吧。让心情舒展成风,你就打开了一扇心门;酝酿情绪,给别人一个微笑吧,让眉宇展露真诚,你就收获了一份友谊。

    人生如画,微笑是画卷中亮丽的色彩;人生如酒,微笑是醇香诱人的美酒;人生如歌,微笑是歌声里动人的旋律;人生如书,微笑是字里行间闪光的主题。用心去微笑吧,有什么会比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更富有呢?(吴溪)

    (三)什么影响情绪

    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有时轻松、有时焦虑,有时欢乐有时忧愁。那么,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情绪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1.情景影响情绪

    人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正如俗语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学业的成功、优美的环境都可让人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的冲突、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都会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事件会直接引起情绪变化外,人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反应也同样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例如,人在青春期阶段,由于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内分泌的紊乱,并由此造成情绪上的躁动。女生因为月经周期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也容易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2.需要影响情绪

    一名男青年在漂亮的异性同学面前常会感到紧张和羞怯,有时还会面红耳赤,为此,他感到自责和困扰。人的情绪为什么有时候难以自制?情绪产生与变化的背后,实际反映着我们的需要。例如当自己得到他人称赞时,满足了自尊和成就的需要,从而感到一种荣誉和喜悦感;相反,当自己受到他人冷落时,就会产生失落和孤独感,因为自己的被接纳和获得亲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追求和实现自身各种需要的过程。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如完成学业、培养能力、发展自我、追求爱情,还有娱乐、健康、实现兴趣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是多层次的,有些是眼前的需要,有些是长远的需要,需要之间还相互矛盾。实现和满足这些需要,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与制约,必然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3.认知影响情绪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要求被试者把每一天的一件最重要的事记录下来,然后下一个判断,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还是一件令人不高兴的事;每一周后,要回顾一下7天来所发生的事,然后为自己的心情打一个幸福感的分(如一点都没感到幸福、有点幸福……非常幸福)。如此下去,每天记一件重要的事,判断是否高兴,每周评价幸福感。进行了几个月后,他将这些被试者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被试者中对于幸福感的评价依据大相径庭:有的人是根据每周所发生的高兴的事是多还是少来评价幸福感;而另外的人则是以每周令人不高兴的事是少还是多来评价幸福感。请问,假如他们经历了同样的事,他们的幸福感分值会相同吗?谁的分值会更高一些?为什么呢?

    情绪虽然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相联系,但是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却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一门考试中,成绩都是刚刚及格的学生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庆幸,好歹及格了;有的人惋惜,怎么没考得更高一些;有的人会感到无地自容,因为他从小到大从没得过这么低的分。为什么会如此?这源于认知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作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关联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变化。

    烦恼实验。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们常常忧虑的“烦恼”问题,做了下面这个很有意思的实验:要求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七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过了三周之后,打开“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烦恼箱”。又过了三周之后,再打开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心理学家从对“烦恼”的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一般人所忧虑的“烦恼”,有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因此,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四)情绪的理解与表达

    理解情绪和情绪的恰当表达在人际沟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进你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与对方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只要自己不多说,任何不愉快都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逝。殊不知,只有你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别人才能了解你的立场、观点,你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且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自动消失,它只会在你心中郁积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突然爆发,可能产生更糟糕的结果。因而,学习有效地表达情绪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有效表达情绪的方法如下。

    1.要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

    常常有报道指出一些人会因一时情绪失控伤害他人,而情绪失控主要是因为当事人当时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感受,放纵情绪,随意发泄,从而导致了恶果。因而,任何情境下都保持清醒,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让别人也意识到你的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可能建立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是有效表达情绪的第一步。

    2.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出情绪

    了解自己的感受后,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也很重要。如果别人没有心情、没有时间关注你的情绪,而你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沟通也可能受阻,你的情绪可能仍然得不到理解或正确解读。

    3.正确、清楚、具体地表达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面对情绪并清楚地把它表达出来,因为让别人了解你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你的情绪、你的感受、你的需要、你的期待。有效的表达方式是平静地叙述出真实的情绪体验,而不是发泄。同样是表达出情绪,方式得当与否效果迥异。在表达情绪时要清楚地告诉对方你产生这一情绪的理由和当时特定的情境,这样别人才可能真正了解你的状况。如果你还没有更娴熟的表达技巧,不妨试用如下“公式”来表达情绪:“当……的时候(引发情绪的具体情境),我觉得……(你的感受),因为……(引发情绪的理由)。”

    此外,适时表达出你的积极情绪也可增进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时常会有一些好的感觉,不妨将它表达出来,因为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当然赞美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事实,是你的真实想法,并且是你愿意与对方分享的。如“谢谢你的帮助,这让我的效率高多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感到很愉快”……

    如何面对他人的情绪?将心比心,别人也会找我们来倾诉、来表达他的感受,那时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反应呢?要积极倾听,与对方保持眼神接触,保持轻松、自然、开放的姿势与表情,适当运用点头、蹙眉、微笑等身体语言,表达出你对他的接纳与尊重,专注地听他的言辞,仔细辨别他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更高的要求则是在交往中要有“同理心”,即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他的感受,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并告诉他。如果能做到这样,相信你的人缘一定会很不错。

    (五)情绪健康的标准

    健康的情绪,即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首先是情绪上的成熟,指一个人的情绪的发展、反应水平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对此的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所接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关于“自我实现者”的情绪特点中,曾经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即:(1)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2)有清醒的理智;(3)有适度的欲望;(4)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5)富于有哲理、善意的幽默感;(6)有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台湾黄坚厚教授认为,正常的情绪包括:(1)由适当的原因引起,情出有因;(2)情绪反应的强度与引起它的情景相称;(3)情绪作用的时间以客观情况为转移,不会漫无止境地持续。

    我们认为情绪健康的表现如下。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中包括保持好奇心,善于关注和发现生活、学习中积极的事物,并能够充分地享受愉快,主动创造能使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和事业。快乐不是等待和被赐予,而是一种发现和创造。

    (2)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不能也不必过分压抑。要能接受自己的情绪,使情绪获得适当的表现,不苛求自己,不过于追求完美,以平常心来面对自己情绪上的波动,尤其是当负面情绪出现时。

    (3)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其中包括能够保持正确、客观的理性认知,善于采用多种方式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遇到生活的挫折时能够积极地自我暗示,或使自己的情感升华。

    (4)宽容别人增加愉快体验。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并能够理解和宽容别人,尤其在对方有过失时,不去怨恨别人,更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好话一句三冬暖,怨恨是一把双刃剑,既会伤人,更会伤己。宽容别人首先是为了让自己释然。

    (5)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其中包括保持幽默的方法、自我认知的方法、行为调节的方法、自我积极暗示的方法、转移升华的方法和自我宣泄的方法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