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期情绪的特点
青年的情绪特点往往比较鲜明,表现如下:
(1)外向、活泼、充满激情。就青年整体水平而言,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
(2)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情绪的心境化指情绪往往受制于外界情境,随着情境的变化,情绪反应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3)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青年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及各种需要和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感细腻和深刻,且更加具有社会内容。
(4)波动性与两极性。青年正处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阶段,在情绪状态上反映着两种情绪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相对于少年期,情绪趋于稳定和成熟;而另一方面,与成年人相比,情绪带有明显的起伏和波动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时会表现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
(5)冲动性与爆发性。青年的情绪特点还表现在情绪体验上特别强烈和富有激情。对任何事都比较敏感,一旦情绪爆发,自己也难以控制,甚至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和冲动。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矛盾,对待学业生活中的挫折时,常常易走极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
(6)矛盾性与复杂性。青年期是面临着许多人生重大选择的时期,青年人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例如,希望自己独立和希望依赖于他人的需要同时存在,对自己既不满又不想承担责任、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关心等等复杂矛盾的心态。
(7)内隐与掩饰性。青年的情绪表现,虽然有时也会喜形于色,但已经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坦率直露。不少青年常会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和掩饰,体现为外在表现与内在体验并不一致。这也无形中给相互交流带来障碍,使一些学生出现孤独和苦闷的情感困惑。
(8)想象性。有时青年还会陶醉于以前的某一特定的愉快情绪状态,或是沉湎于某种负性的情绪状态之中,甚至会陷入某种想象出来的欢乐或是忧虑之中而不能自拔。例如,有的人一次运动会比赛失利,就感到无地自容,后来竟然泛化想象为周围人都在轻视自己,从此产生处处都不如人的不良心态。
(3)思考:你是否是敢于表达情绪的人?你愿表达的情绪多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什么原因使你有困难去表达情绪?你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你是否有需要向人表达情绪,包括负面情绪?
(二)青年期常见情绪适应不良
常见的情绪困扰又称为情绪适应不良。按其起因,它又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应过度、情绪反应不足、负性情绪泛化或持续时间过长以及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情绪等几个方面。
1.情绪反应过度造成的情绪困扰
张某,是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少言寡语,但周围的同学能从他冷漠和充满敌意的目光中,感到此人难以接近。一天,他因一点小事与外班一学生发生冲突,大打出手,还动用了凶器,使对方致残,被开除学籍。事后了解到,该生在中学期间曾受到过校园暴力的伤害,从那之后,他对任何人都抱有敌意,凡是他认为有意伤害他的人,他马上会产生企图报复的愤怒情绪,以致最终酿成恶果。
这类情绪困扰包括:
(1)愤怒。这是人的基本情绪反应,从程度上可分为不满、气恼、生气到愤怒、暴怒、狂怒等。上例中张某的行为表现已远远超出了引发愤怒的客观起因的强烈程度,面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无法自控,实际是过去经历中的被伤害记忆所遗留下来的仇恨和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也称为迁怒。结果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如何解决呢?曾经有过被伤害经历而常有愤怒情绪的人,应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解脱愤怒的阴影;情绪表达过激和方式不当者,应学会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
(2)焦虑过度。考试前的焦虑,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焦虑情绪本身并非是一种情绪困扰,这里所说的,是指自身的焦虑程度已经构成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影响或干扰。应该说,适度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如果一个人没有焦虑或是焦虑不足,就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所以,无论是听课还是课下自习,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焦虑。但是过度的焦虑,往往又会使人因过度紧张而造成注意力分散和工作力学习效率降低。
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情境性焦虑、情感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情境性焦虑又称为反应性焦虑,指由于面临考试、学习及当众演说等外界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情感性焦虑是指由对预期发生的事的担心、对自己过错的自责等引起的焦虑反应;神经性焦虑则是指由于情绪紊乱、恐慌、失眠、心悸等心理和生理原因引发的焦虑。克服焦虑的方法也是很多的,主要有放松训练方法、改变认知方法、角色训练方法等。
(3)过度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是指当事者在某种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在过度应激状态下,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例如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着失望、震惊、厌恶、恐惧、痛苦等情绪感受。
2.情绪反应不足造成的情绪困扰
在心理学课上,老师让每位学生写出近一周来自己每天的情绪状况,然后进行课堂小组的交流与讨论。讨论结束时,一名学生谈了自己通过此课的感受:“我这一周情绪都特别的不好,很郁闷;只有今天,我感到很轻松。”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他幽默地说道:“因为我听到了小组中很多同学都和我同样郁闷,所以我感到轻松了……”他的话还没讲完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笑和打趣。
这类情绪困扰包括:
(1)忧郁。这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情绪反应强度不足,如没有激情、忧心忡忡、长吁短叹、话语减少、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反应。忧郁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普遍。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面对学业中的竞争和压力,或是对于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而陷入忧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验到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等。严重者,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忧郁情绪与抑郁症(depression)彼此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一种不良情绪困扰,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后者则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冷漠。这同样是情绪反应强度不足,表现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处于冷漠情绪的大学生,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漠然置之、无精打采,对周围的同学冷漠无情、无动于衷,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教授形容此种情绪状态的学生是无欲望、无关心、无气力的“三无”学生。
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它本身虽然带有一定的心理防御的性质,但是会导致当事者委靡不振、退缩躲避和自我封闭,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克服冷漠情绪,首先要从建立责任意识入手,逐步建立起生活目标,同时应展开人际交往,积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3.负性情绪泛化或持续时间过长引发的情绪困扰
一位大学生一次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由于一时的紧张,出现了口误,引起班上同学的哄笑,并被老师批评。从这以后,每次上这位老师的课,他都感到极度的紧张、焦虑,而后发展到恐惧。为此,每次上课他都坐在最后一排,但他还是恐惧老师注视他的目光,并逐渐严重到不敢进教室听课,后又发展到恐惧进教室和恐惧所有上课教师的目光。
上述事例是将当初偶然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的体验,逐渐泛化到了所有相似的情境之中,造成了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前面我们曾经谈过,负性情绪并非一定是不良情绪,因为伴随着一定紧张状态的愤怒、憎恨、忧愁、恐惧、痛苦等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同样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一种必要的反应,可以激起人的内在潜能,使之改变或脱离造成这种不良心态的环境。但是,如果此种情绪反应泛化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严重影响到人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给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暴露治疗、认知改变等多种心理调节的方式。
4.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情绪引发的情绪困扰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有时还来自因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现状而产生的不适感。例如一名大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常为自己头脑中闪现一些毫无意义的杂念而烦恼不已,本想将其克服,但没想到尽管绞尽脑汁,杂念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这位学生的情绪困扰来自他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接受。前面我们曾经讲过,情绪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和本能的感受,无论是否愿意,也无论它是否为负性情绪感受,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我们对某一种情绪排斥和不接受时,实际却正在关注和强化它。
情绪实验。心理学家韦格纳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些大学生做被试,事先规定,要求他们在实验的5分钟时间内,谁也不得想到白熊,如果要是想到了,就必须按眼前的电铃按纽。结果在实验开始后的5分钟内,这些大学生被试者几乎都在不停地按电铃。因为这些大学生被试者们在排斥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正在关注和强化着这些观念和感受。(L。A。珀文)
这个实验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学生越是惧怕考试时紧张,结果考试过程中反倒越紧张;越是担心自己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出现畏惧情绪,与陌生人接触时就越会产生担心和恐惧感。这也是一些人感到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的原因所在。造成这种情绪困扰的内在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过于追求完满的不良心理定势、由于早年负性事件所造成的阴影、神经性焦虑等。对此类型的情绪困惑的解脱,一是要尝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状态;二是让自己学习不追求完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