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提高挫折承受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挫折承受力是指人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就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挫折耐受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挫折排解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挫折的耐受力和排解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共同组成挫折的承受力。耐受力是适应的前一阶段,是对挫折消极、被动地适应,表现为对挫折的负荷能力,为排解力提供基础;排解力是适应的后一阶段,是对挫折的主动适应,表现为对挫折情境的改造能力,是对耐受力的进一步发展。耐受力是接受现实,能够减轻挫折情绪反应的强度;排解力是改变现状,促使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提高挫折承受力,首先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正确地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地位,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时,或许有时还能作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要作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就难了。

    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虽然我们不欢迎挫折,不喜欢挫折,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人们更多的是注重成功而忘记挫折。过去,我们对挫折探求不多、理解不深。有时,挫折被排除在理性的视野之外,在离我们遥远的地方对人施加着影响,使我们无法摆脱它的干预和危害。因此,对挫折要有正确认识。它是普遍存在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战胜困难、化解挫折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

    困难和挫折对于人们来说,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挑战。因此,青年人应做好面对挫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不会惊慌失措、痛苦绝望,而能够正视现实,敢于面对挑战。同时,也应该看到,挫折也并不总是发生的,整个生活中还有很多快乐、幸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在遇到挫折时,不应只看到挫折带来的损失和痛苦,还应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已取得的成绩,不应始终停留在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之中,而应尽快从情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理智面对挫折。

    (二)订立恰当的个人目标

    挫折是人们在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产生的感受。目标对个人越重要,受挫后的反应就越强烈。如果目的恰当、方向准确、持之以恒,产生挫折感的机会就少,即使遇到挫折也能积极应对。如果目标不当,过高或者过低,与自己的条件不相适合,就应该及时调整。要检查主观的智力、能力、体力是否适应目标的达成,若目标过高,就要适当降低或改换目标,不要把远期目标当做近期目标。而如果目标方向错误,就像一个人终其一生奋力想爬到梯子顶端,最后他达到了,只是发现梯子搭错了墙。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南辕北辙的故事,也说明方向很重要。也有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标太多,昨天的目标是从军,今天的目标是从政,明天的目标是经商,后天的目标是著书;昨天认为绘画容易,便想当画家,今天认为唱歌赚钱,便立志于学唱,明天又认为大款气派,便又弃唱下海,后天又觉得海水苦涩,便又上岸。一天一个想法,一时一个主意。结果,虽然表面上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实际上却是碌碌无为、劳而无功。目标太多,但没有一个可以实现,没有一个被实现。原因在于,这些目标没有一个被坚韧不拔地追求过。

    人生没有放弃努力的借口。有一个人,一生遭受两次惨痛的意外事故,他就是米切尔,一位生活的强者,百万富翁、企业家、演说家。第一次不幸发生在46岁,由于飞机意外事故,他65%以上的皮肤烧坏,经过16次手术,脸变成彩色板,手指没了,双腿特别细,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然而6个月后他亲自驾驶飞机飞上蓝天。第二次不幸发生在50岁,驾驶的飞机起飞时突然摔在跑道上,他12块脊椎骨全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但他没有将灾难当作消沉的理由。他说:瘫痪之前我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只能做9000种,我还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能做的9000种事上。

    (三)培养积极思维

    挫折并不可怕。从积极思维的角度看,首先,挫折能增长人的才智。挫折之后的思考、总结、探索、创造的过程,也是人提高认识、增长才智的过程。其次,挫折可以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对于有志的人来说,挫折的发生会激起再努力、再加把劲的想法和勇气,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再次,挫折还能够磨砺人的意志。挫折对人是一种打击,给人增加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压力能够磨砺意志、造就人才。生活的强者会变挫折为动力,变失败为成功。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思维习惯趋向消极。诚然,我们都有积极或消极、乐观或悲观的倾向:成功者拥有正向思维——导向成功的思维模式;失败者拥有负向思维——消极的、封闭的、破坏性的、导向失败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人的奋斗目标的驱动作用、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会产生意义不同的重大影响。我们可以扭转负向思维,因为积极的思维方式是人人都可以学到的。

    快乐的城堡。一个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某个沙漠的陆军基地。丈夫奉命到沙漠里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不仅炎热难熬,而且没有人谈天——周围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的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但是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地上的泥土,一个人看到了星星。塞尔玛把这封信读了许多遍,感到非常惭愧,决心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人们对她非常地热情。她对当地的纺织品和陶器很感兴趣,当地人就把纺织品和陶器介绍给她。她又研究那些迷人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学习有关战鼠的知识,观看沙漠的日出日落,还动手找海螺壳,这些都是亿万年前沙漠还是海床时留下来的。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只有塞尔玛的念头和心态改变了。这“一念之差”使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原先的痛苦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她为自己的新发现而兴奋不已。两年之后,塞尔玛的《快乐的城堡》出版了,她从自己的“牢房”里望出来,终于看到了星星。

    积极思维是成功的支点。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耽于享受;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痛苦和磨难,不仅会把我们磨炼得更坚强,而且能扩大我们对生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自己更加成熟。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在于他们遇到挫折时根本没有消沉和软弱过,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自己的消沉与软弱,努力向积极方向转化。

    (四)积极投身实践磨练自己和积累经验

    挫折具有两面性,既有给人打击,使人痛苦的消极的一面,也有使人奋进、成熟,从中得到锻炼的积极的一面。挫折是前进中的暂时跌倒,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人总是需要不断前进的,在前进中,需要抗争,需要拼搏,需要用理性的利剑去披荆斩棘,才能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因此,青年人要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惧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应着重考虑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否恰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否正确、造成挫折的原因来自何处、转败为胜的办法在哪里。

    八倍的辛劳造就国务卿。2005年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我国。3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她。一个曾经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通过努力成为著名的女外交官,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变化。当被问及怎样获得成功时,赖斯说,我付出了八倍的辛劳。

    在赖斯小时候生活的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处处受到白人欺压。10岁时她请假到首都游览,却因为身份是黑人而不能进入白宫参观。赖斯备感羞辱,发誓总有一天要成为那房子的主人。父母赞赏她的志向,告诉她改变黑人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双倍的劲头往前冲,或许能赶上别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辛劳,就能与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辛劳,就一定能赶在白人前头。”从此,赖斯数十年如一日,发奋学习,除母语外,精通俄语、法语、西班牙语,考进名校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26岁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随后又出任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她谈钢琴曾获得全美青少年第一名,在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等方面也颇有造诣。天道酬勤,她终于脱颖而出。

    (五)建立支持系统与掌握调适方法

    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可以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有自我暗示法、放松调节法、想象脱敏法、想象调节法和呼吸调节法等。

    提高挫折的承受力,还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自己的情感社会支持系统。当人遇到挫折时,一般都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处于焦虑和痛苦之中,这时,如果有几个好朋友或者亲友能够给以安慰、关心、支持、鼓励和信任,将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降低情绪反应,从而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而应尽快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家人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六)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陷入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系统、专业的疏导和帮助。受挫者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校正主观认识,发挥内在潜力,消除心理障碍,明确前进方向,化解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成长,提高挫折承受力。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挫折就会惊惶失措、痛苦绝望;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做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撞到南墙也别回头。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这样总结:“我从来不关心输掉一场大赛会有什么后果,因为顾及后果时,总是会想到消极悲观的一面。有人在失败的恐惧前止步不前。我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艰险,孜孜以求。任何畏惧都是虚幻的,看起来荆棘丛丛,实际上都是纸老虎。即使结果未能尽如人意,我也不会思前想后,失败只不过让我下次加倍努力罢了。我的建议就是:乐观积极地思考,从失败中寻找动力。有时候,失败恰恰使你向成功迈近了一步,世界上的伟大发明都经历过成百上千的挫折和失误才获得成功。我认为畏惧有时来自缺乏专注。如果我站在罚篮线上,脑中却想着有1000万观众在注视着我,可能就会手足无措。所以我努力设想自己是在一个熟悉的地方,设想自己以前每次罚篮都未曾失手,这次也会发挥我训练有素的技术,不必担心结果如何,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失手。于是放松、投篮,一切就成定局。我对平时的训练和正式比赛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你不能期望训练中的马马虎虎会给以后的比赛带来好成绩。有很多人临阵磨枪,说到做不到,这正是他们失败的原因。要知道,成功的崎岖之路,困难和艰险对谁都是均等的、不留情面的。然而你不必因此踌躇不前。要是前面有一堵墙,不要折回头放弃努力,想办法爬过去,超越它,即使被撞到也不要回头!”(《讽刺与幽默》2005年12月23日第13版)

    1.〔美〕保罗·史托兹著、庄安祺译:《逆境商数》,台北:时报文化出版,1997年。

    2.〔美〕斯宾赛·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

    3.陈家辉:《如何提高你的AQ、CQ、EQ和IQ》,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4.冯江平:《挫折心理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5.〔美〕弗兰克·哈多克著、高潮译:《意志力训练手册》,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6.〔美〕拿破仑·希尔、N。V。皮尔著,刘津译:《积极心态的力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第六讲 培养良好的个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