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一般是指国家或集团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在军队编成内专门组建的遂行特殊任务的部队,具有编制灵活、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机动快速、训练有素以及战斗力强等特点。
真正的特种部队是不会曝光在大众面前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是以作为战场上的杀手锏而存在的。他们的任务隐蔽而且非常艰难,甚至是无法想象的恐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特种部队的世界,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特种部队吧!
绿色贝雷帽:美国特种部队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
“绿色贝雷帽”部队在美陆军中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也是最有名的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它由第1、3、5、7、10共五个特种作战大队组成,每个特种作战大队编制1400人,下辖三个营。
“绿色贝雷帽”的士兵第1特种作战大队驻刘易斯堡,负责亚太地区;第3特种作战大队驻布雷格堡,负责加勒比海与西非;第5特种作战大队驻坎贝尔堡,负责中东和北非;第7特种作战大队驻布雷格堡,负责中美洲和南美洲;第10特种作战大队驻卢森堡,负责欧洲。特种后备队有四个特种作战大队。此外,第7特种作战大队第3营驻巴拿马运河区,第10特种作战大队第1营驻德国斯图加特,第1特种作战大队第1营驻冲绳。
特种作战的最小行动单位是特种战斗小组,每组12人,组长为上尉衔,副组长为中尉衔,其他成员有担任作战任务的士官2人、担任维修和技术任务的士官2人、担任医疗任务的士官2人、配备重火器的士官和轻武器的士官各1人、担任通讯任务的士官2人。
“绿色贝雷帽”部队的绿色贝雷帽,是队员们勇敢地克服种种困难、执行艰巨任务的象征。但因绿色贝雷帽也是英国突击队戴用的军帽,美陆军的高级将领对这个不同一般的帽子并不中意,曾一度停用。然而,对特种部队表现出异常关心和全面支持的肯尼迪总统认为,这种帽子用于特种部队十分相称,并指示队员们要自豪地戴上它。因此,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又重新采用了贝雷帽,并成了美军特种部队的象征。与此同时,他们还继续延用1942年经国防部长批准使用的一支箭和短剑交叉在一起的徽章,把它佩戴在帽子上方。
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遭暗杀后,其遗体在华盛顿阿林顿公墓安葬时,“绿色贝雷帽”部队的代表作为仪仗队参加了葬礼。当安葬仪式快要结束时,弗朗希斯·拉迪上士满面悲痛地摘下自己的贝雷帽,放在美军最高司令官、已故总统肯尼迪的坟墓上。总统因热爱特种部队而把绿色贝雷帽授予特种部队,如今,特种部队的将士又将它献给了总统。这顶绿色贝雷帽至今仍同陆、海、空军军帽一起,静静地安放在阿林顿公墓肯尼迪总统的墓中。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设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20世纪90年代,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拥有作战部队近29万人,其中现役147万人,后备役143万人。它主要由绿色贝雷帽部队、蓝光突击队、别动团、“三角洲”部队、心理战部队和民事部队组成。
美国另外一支赫赫有名的陆军特种部队就是第75别动团。别动团又称“第75游击骑兵团”。该团主要担负在敌国领土作战的任务,袭击、破坏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及纵深战役的指挥通信设施等。该团由团部和直属连以及三个营组成,每营660人。第1营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第2营驻斯图尔特堡,第3营及团部驻佐治亚州贝宁堡。每营均包括三个步枪连及一个营部连,每个步枪连包括一个连部排、三个步枪排和一个武器排。三个营轮流担任别动队战备值班部队,能在18小时内出动。
第75别动团的标志包括他们的黑色贝雷帽与飘带状臂章。他们的队徽左上角是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徽章,右下角是一枚“缅甸之星”,旨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75别动团的前身5307混合支队与当时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在缅甸战区的作战经历。中央红色闪电象征游骑兵善于的突击作战。红白蓝绿四色代表5307四个数字。
1943年,盟国决定组建一支地面部队,作为在缅甸作战的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根据这一代号为“圆桌武士”的计划,美国组建了一支有2900人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由法兰克·麦瑞尔准将指挥,因而又被称作“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
第75别动团的徽章
麦支队在印度接受了两个月的游击战和丛林战训练后,于1943年3月进入缅北战区,任务是潜入日军后方,切断敌军的供应及交通线。由于要与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区联合作战,因此麦支队队徽上加上了当时中国军队的青天白日军徽。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麦支队参与了大小三十几次战役,遇到过不少险情,但大都在中国友军的支援下化险为夷。二战结束后,战功卓著的麦支队被改编为美军第75步兵团,成为美军的一支王牌部队。1973年,美军决定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危机。当时,美国陆军对各国的特种作战战例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结果发现,麦支队在二战时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战例最有典范性。因此,美陆军参谋长下令在第75步兵团基础上组建游骑兵部队,当年麦支队的青天白日徽章也一并保留下来,以纪念那段历史。美军游骑兵部队还将当年与中国军队联合作战中的经验作为座右铭: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先锋作用。
“三角洲部队”、蓝光突击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民事部队和心理战部队也都是美国陆军中的佼佼者。
海军和空军特种作战部队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海军基地。拥有现役部队4000人,后备役1500人,共计5500人。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任务主要是在敌国海域和内河进行特殊作战,破坏其沿岸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两栖破坏和水下爆破、为己方部队搜集情报,观测炮弹的弹着点等。偶尔,他们自己也对敌人阵地发起突然袭击。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别名是“海豹”部队。
战斗中的“海豹”队员海军特种部队编有两个现役特种作战大队,分属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第1海军特种作战大队驻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下辖第1、3、5“海豹”队和若干个特种舟艇中队和侦察运送组。第2海军特种作战大队驻弗吉尼亚州小克里克,下辖第2、4“海豹”队和第6行政控制分队,直接归大西洋司令部控制。每个“海豹”队拥有175人。当年入侵格林纳达时,“海豹”队用于侦察和渗透。除上述海豹队外,海军还有两个海豹特别舟艇分队和三个特种作战分队。
海豹队是一支水中突击队。队员在潜水服上安有水中呼吸器,或从水下到敌舰船停泊处进行侦察,或排除和爆破水中障碍物。有时,他们也登陆破坏敌方通讯站和电厂等。
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赫尔伯特空军基地。空军有现役特种作战部队6300人,后备役1800人,共计8100人。该作战部队主要由特种作战联队和特种作战大队组成,装备70架各型作战飞机和运输机,50架直升机。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敌后侦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向敌后方运送陆、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并向其提供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迅速夺取制空权,选择和准备登陆场、机降地区;完成敌后任务后负责供给和后送;搜索和营救在敌后失事的机组人员等。美国空军特种部队主要由特种作战联队、第1720特种作战大队和特种作战任务试验与鉴定中心。
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三个特种作战联队,即第1、39、353联队。第1特种作战联队驻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机场,下辖第8、9、16、20和55等五个特种作战中队。第39特种作战联队驻德国莱茵——美因空军基地,下辖第7、21、67等三个中队。第353特种作战联队原驻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下辖第1和第17两个中队。特种作战联队主要装备MC、HC和AC型130飞机及MH-53J、M-60G型飞机等。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对中央总部、大西洋总部和南方总部的特种作战提供空中支援以及向部署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特种作战联队提供增援部队。
第1720特种作战大队所属分队分别驻扎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空降区的空中行动以及特种作战的空中支援。
特种作战任务试验与鉴定中心则主要负责培训空军特种作战人员以及从事特种作战部队的作战理论研究。
此外,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拥有两个后备役大队,即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和第919特种作战大队,装备有EC-130E、AC-130A等飞机。
知识点击毙本·拉登的美国特种部队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隐居”了将近10年的“基地”组织大头目本·拉登最终没有逃过美军的追杀。2011年5月1日,这位藏身巴基斯坦北部城市的恐怖大亨被美军特种部队击毙。
美国官员披露,大约24名美军特种部队官兵(“海豹突击队”)在得到奥巴马总统下达的“击毙拉登”命令后,乘“黑鹰”直升机突袭后者藏身地,随即同拉登身边卫士发生枪战,约40分钟后,战斗结束,拉登因眼部中弹身亡,美军离开现场返回基地。整个过程中,没有官兵伤亡,但有一架直升机发生故障被自行炸毁。
哥曼德传奇:英国特种部队
硝烟中诞生的特种部队
英国特种部队的别称是“哥曼德”。为什么要叫这个名称呢?原来在1899年到1902年非洲爆发的布尔战争期间,骁勇剽悍的哥曼德部落,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曾使25万大英帝国的正规部队顾此失彼,大伤脑筋。所以,英国在成立特种作战部队时,专门起用了“哥曼德”作为特种作战部队的名称。
“哥曼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6月6日,英军招架不住德军的猛烈进攻,被迫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撤回本土。回撤途中,溃不成军的英军虽然多数人活着回到英国本土,但几乎所有的装备被遗弃。曾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蒙受了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伤。为了挽回败局,鼓舞全国军民的抗德信心,英国战时内阁认识到,唯一能够重创敌人的方法就是以一连串的突袭行动,来偷袭挪威西海岸的纳尔维克至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一线的德军阵地。于是,他们想起了四十年前,在非洲大陆使他们饱尝苦头的“哥曼德”人。英国首先编成了十支“突袭部队”,取名为“哥曼德”。每支部队辖两个小队,每小队由3名军官、47名不同级别的士兵组成。
1940年6月23日深夜,由托德少校指挥的第11独立中队所属的120名队员,突然袭击了法国北部多佛尔海峡沿岸的布伦和贝尔克两个城市,打响了“哥曼德”成立后的首次战斗。接着,“哥曼德”部队于同年7月14日又打响了第二次战斗,袭击了位于法国瑟堡以西、英吉利海峡内的格思济岛。在此以后,“哥曼德”部队转战意大利、法国,在敌人后方设立了据点。他们还在比利时、荷兰,神出鬼没、出其不意地对敌发起进攻,立下了无数战功。
“哥曼德”部队在二战最后几年里,从西西里到缅甸,从诺曼底登陆到横渡莱茵河作战,他们几乎无所不在。他们那种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的作战方式和战斗精神,不仅在当时赢得了世人的敬佩,也成为战后世界各国精锐部队,尤其是特种部队效仿的楷模。
“哥曼德”队员在训练拆装枪械
在同一时期,英国于1941年7月在埃及成立了名叫特别航空勤务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当时由苏格兰近卫团的斯大里格中校等6名年轻精干的军官和60名士兵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游击战,干扰纳粹德国的后方。他们在北非、地中海一带,仅以少数兵力对德军的港口、机场、物资弹药仓库和交通运输线展开了频繁的、不间断的袭击,使德军终日惶惶不安。1942年10月,英军成立了第1特种空勤团,1944年1月又成立了特种空勤旅,辖五个特种空勤团。
他们携带轻装备从空中悄悄地降落在敌人后方,在没有坦克和重火器支援的情况下,与占有优势的敌人作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显赫战果,成功地炸毁了德国空军的250架飞机和数十个弹药仓库。从而,他们以“红色恶魔”的称号威震四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还组建了其他一些特种部队,如“沙漠鼠”特种部队、“亲迪队”、“空降哥曼德”部队等。其中,“沙漠鼠”部队在非洲沙漠上神出鬼没地活动达三年之久。由于沙漠上缺乏水源,他们终年不刮胡子,满脸的胡须成了其队员的特征。“亲迪队”成立于1943年。当时,温盖特准将把第77步兵旅分成七个队,每队编400名官兵,配100头骡马,并仿效传说中的宝塔的守护者——狮子和大猩猩的名字,取名为“亲迪队”。这一年,“亲迪队”在缅北对日军发起了两次进攻。他们长期活跃在森林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使日军大伤脑筋。
千锤百炼、威震四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特种部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部队合并到正规部队或被解散。但是,“哥曼德”头上的绿色贝雷帽代表着英军的高效率与勇猛剽悍,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冷酷的寒光。而且重视特种作战的思想,已深深地扎根于英军之中。战后不久,英军特种部队建设就走上了正轨,1950年成立了第21特别空勤团。随后1951年又成立了第22特别空勤团。为了围剿隐蔽在热带丛林里的8000名马来西亚游击队员,这两支部队在马来西亚进行了十二年作战。他们在莽莽林海,在深山峡谷与马来西亚游击队周旋,屡建奇功,出尽了风头。
“哥曼德”特别空勤团队员
英特种空勤团结束在马来西亚的作战后,被派到阿拉伯的阿曼作战。他们一到阿曼,迅速采取行动,将反英起义的部队镇压了下去。此后,英特种部队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北也门、阿曼的卢巴托等地作过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于“哥曼德”声名远扬,世界许多国家都曾要求帮助他们训练特种部队或协助消灭恐怖分子。从1983年开始,英特种部队为阿曼训练了由当地1000名士兵组成的特种部队;1977年德国一家航空公司客机被劫,德国边防军第9纵队就是在两名英国“哥曼德”突击队员的协助下成功地解救出被劫持的人质;1982年在英国伦敦大使馆人质事件中,英空勤团突击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窗而入,击毙了暴徒,救出了人质;在同年的马岛战争中,特别空勤团和特别舟艇队参与了作战的全过程,为英军大获全胜立下了赫赫战功。
英国特种部队威震四方,广为人知,其重要原因是他们研制了最新的武器,有十分过硬的技术和本领。新式武器如“特殊爆炸装置”,能从外面炸开飞机机舱的门;“特殊闪光手榴弹”,能发出刺眼的闪光和震耳的轰鸣,使恐怖分子在6秒钟内丧失作战能力等等。
“哥曼德”队员都是从英军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然后接受异常艰苦的训练。一名特种部队队员通过各种训练,并全部合格后,才被授予特种部队象征的贝雷帽和徽章。因此,每一名英国特种部队队员都能掌握爆破、开锁、敌后破袭、徒手格斗、攀山越野、滑雪、潜水、无线电通讯和跳伞等技能,能在建筑物及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解救人质,能完成各种条件下的作战。
目前,英国特种部队中比较著名的有:陆军特别空勤团部队、海军特种突击旅及旅直特种巡逻队、“哥曼奇”分队。
陆军特别空勤团部队由第21、22和23三个团构成,每个团600人至700人不等。其中第21和第23团属国防义勇军。这支部队是英国最有名的特种部队,他们主要担负对付反政府活动以及从事谍报活动等任务,其基地设在伦敦西面的赫里福德。为对付恐怖分子,英国将其部分部队部署在伦敦的希斯鲁机场。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5岁左右。他们士气高昂,徽章上有“勇者必胜”的字样。
英国海军陆战队有三个“哥曼德”特种突击旅,分别为第40、42和45突击旅。在马岛战争中,专门派出的特别舟艇队就来自海军特种突击旅。为了提高突击旅的作战(侦察)能力,英军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旅直特种巡逻队。
英军组建旅直特种巡逻队的想法始于1982年的英国与阿根廷马岛战争,正式确定组建是在1991年英国参加伊拉克北部军事行动之后。那时,英国海军陆战队根据战区情况需要创建了一支远距离侦察先遣队,前往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地区侦察伊军阵地并为英空军的“美洲虎”攻击机提供激光指示目标,这样旅直特种巡逻队便应运而生了。
新组建的旅直特种巡逻队由四个分队组成,每个分队有6名士官和2名军官。旅直特种巡逻队的职能与已有的海军陆战队海上特勤队并不重叠,海上特勤队主要执行战略性任务,主要活动于海上,而旅直特种巡逻队主要执行战术性特种侦察任务。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哥曼奇”分队是一支高度保密的特种作战部队,直到1991年5月才在苏格兰首次露面。
“哥曼奇”分队主要负责保护英国核武库。它组建于1980年,成员350人,由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哥曼德”第40、42和45特种突击旅中精心挑选而来。但“哥曼奇”分队并不是“哥曼德”的下属部队。
“哥曼奇”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英国海军的“北极星”级和“三叉戟”级核潜艇及其携带的核弹道导弹。同时,它还负责看管皇家空军的核武器和陆军的“长矛”核导弹弹头以及155毫米M109核炮弹。
“哥曼奇”分队训练十分严格,是目前皇家海军陆战队中仅有的一支二十四小时处于戒备状态的部队。
知识点美洲虎战机
美洲虎是英、法两国合作研制的双发超音速攻击/歼击教练机。印度进口并于1978年开始获准生产。“美洲虎”战斗机是印度最可靠的核武器运载工具。“美洲虎”将用作实施报复性核打击的投放系统。
从外形上看,“美洲虎”颇有特点——它在机翼上部装备有导弹挂架,迎面一看,仿佛在肩膀上扛了两枚导弹。该机最大飞行马赫数为15,最大作战半径1300千米,机上装有两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各种空对地武器,最大载弹量约45吨。
反恐利剑:俄罗斯特种部队
“隐身”的特种部队
俄罗斯陆、海军均编有特种作战部队。陆军各军区有一个特种作战旅,每个合成集团军或坦克集团军都编有一个特种作战连。海军舰队也各自编有特种作战部队。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隐藏在俄陆军空降部队中。他们身着同空降兵一样的制服,乍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但与空降兵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任务虽与空降突击部队有些相似,但他们是从飞机上伞降到敌后去活动的。同时,与普通的空降兵也不同,他们没有重型装备,行动则更为隐蔽。特种作战部队主要用来在敌后进行侦察,暗杀军政要员,摧毁敌人的司令部、指挥所、交通枢纽和核武器等。
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进行野外训练俄罗斯陆军特种部队又有特种作战连和特种作战旅之分。每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或坦克集团军都有一个特种作战连,编制115人,其中军官9人,准尉11人,士兵95人。这种连一般在敌后100~500千米之间的地域内活动;它由一个连部,三个伞兵排、一个通讯排和一个支援排组成。在敌后实施破坏活动时,既可以连为单位,亦可化整为零,最多可以编成十五个特种作战小组。特种连通信排可以在1000千米的距离内与所有的小组建立和保持通信联络。
特种作战连一般是在集团军开始推进的前夜,在敌人的防空部队和其他部队受到最大压力的时候,进行空投的。随后他们在该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之前采取行动。
俄陆军每个方面军均有一个特种作战旅,下辖一个旅部直属连、三至四个伞兵营、一个通信连和一个支援队,编制1000~1300人。此外,每个方面军所属各个集团军的特种作战连,平时合为一个特种作战营,战时编入特种作战旅内,因此,特种作战旅平时实际上有四至五个特种作战营。在战时,这个营仍将分为连,回到各自的集团军里面去。
特种作战旅与前述的特种作战连完全一样,在敌后500~1000千米的地域内活动。旅在执行任务时通常化整为零,每个营最多可以编成45个特种作战小组,所以3个营最多可以编成135个小组,4个营最多可以编成180个小组。但在必要时,一个特种作战旅也可以全部出动对付同一个目标,例如核潜艇基地、军队司令部甚至一个国家的首都。
特种作战旅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它是俄对敌国的重要威胁集团。它使俄国能够灵活地在其本土周边及更远的地区进行各种各样的特种作战。早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期间,特战旅就在布拉格出尽了风头;1979年,他们在克格勃第8部的配合下,在喀布尔采取了行动;在1995年攻占车臣总统府的作战中,特战旅再建奇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种作战旅的旅部直属连。它既不同于特种作战营,也不同于一般的连,全由职业军人组成,约有70~80人。该连是特种作战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着最高战备状态。该连唯一任务是追踪和暗杀敌方军政领导人,因此,它是唯一接触谍报人员的连队。平时,这个连的成员大都隐藏在军区体工队里面,从事拳击、摔跤、空手道、射击、赛跑、滑雪和跳伞等项目的训练。作为体工队的人员,他们可以出国旅行,去访问那些将来需要他们去战斗的地方。
除此之外,每个战略司令部都有一个从事特种作战的远程侦察团。最精锐的一个团在莫斯科军区。特种团辖六七个破坏连,人员约700~800名。该团成员经常出国,打的则是俄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团的旗号。
特种作战部队在作战时,特种部队士兵都携带标准数量的武器:一支“卡拉什尼科夫”式冲锋枪,300发子弹,一支P6型无声手枪,一把匕首,6枚手榴弹或一具轻型榴弹发射器,以及食品和急救包。每个破坏小组装备一部带有加密和收发装置的R-350M电台。根据实际受领的任务,该小组可能装备SA-7“箭-2”型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定向地雷和炸药。特种部队未装备重武器,但在敌后作战时,破坏小组可能夺取敌坦克、装甲输送车或其他车辆,这时,他们甚至可能身穿敌军制服。
俄罗斯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的独立作战单位是特种作战旅。特战旅下辖一个微型潜艇大队,两至三个蛙人大队、一个特种作战大队(伞兵大队)、一个通信中队和一个支援队。它是一支完全能够独立作战的部队,是舰队下面的一个独立兵种。为了掩蔽身份,这个旅的成员有时穿海军陆战队的制服,有时又穿别种制服。伞兵穿海军航空兵制服,微型潜艇的艇员穿一般潜艇艇员的制服,其余的人则穿海勤人员、海岸炮兵等人员的制服。
海军的这些特种作战旅,和方面军的特种作战旅一样,也各有一个由专门人员组成的旅部直属连,其主要任务是暗杀敌方军政要员。这些连伪装成为海军体工队。“运动员”们除了擅长射击、拳击、摔跤、赛跑和空手道以外,还擅长划船、游泳和潜水。如原黑海舰队特种作战旅的瓦连京·叶里卡林上尉就曾在墨西哥城的奥运会上获得划船比赛的银牌,当时他并没有掩饰他是俄海军的一名军官,而且是军队中央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几年后,这个“运动员”以外交官的身份出现在伊斯坦布尔,被土耳其警察当局逮捕,因为他企图收买一个土耳其人为黑海舰队的特种作战旅效劳。
特种部队的应用
在战争中大规模投入特种部队之前,俄军通常先派特种作战小组渗入敌方领土。他们在进入某个国家时,装扮成旅游团、代表团和体育队,或者是海员、飞机乘客和卡车司机。此外,在战争爆发前,特种部队的骨干以技术人员、卫兵、园丁、司机等身份被派往俄驻各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开战前夕,特种部队以各种借口和掩护身份在中立国集结,战斗打响后渗入敌方领土。
特种部队最复杂的任务是搜索目标。事先已掌握精确位置的目标,将由导弹和飞机予以摧毁。特种部队则负责那些只知道大概位置的目标。在实施搜索时,若与敌遭遇,特种部队通常不与敌纠缠,而是疏散,然后到预定地点集合。一旦发现目标,即与集团军或方面军司令部进行通信联络,报告目标坐标,由导弹或飞机实施打击。尔后,各小组迅速撤离该地区,以免误伤。
在某些情况下,特种部队独自摧毁目标。这些情况包括:无法与指挥基地建立通信联络时;受领的任务是消灭某个目标、某个人或夺取文件时;敌导弹已准备发射时。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即使寡不敌众也要发起进攻,哪怕明知是以卵击石也在所不惜。突然袭击即使不成功,可以促使敌军取消或推迟发射,以便重新检查所有的系统和装备。发现导弹已作好发射准备后,一个或几个小组使用狙击枪或榴弹发射器在远处予以摧毁。如果不成功,将从不同方向发起强攻。通常一个小组从一个方向猛烈开火,从而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与此同时,其他小组悄悄地接近目标。
俄罗斯特种部队在与恐怖分子进行战斗特种部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在敌后时,破坏分队指挥员一般享有独立指挥权。特种部队空降到重要目标的地区后,便独立作战。集团军、方面军甚至更高一级司令部只有在发现了更重要的目标,或者必须让破坏分队撤出某一地区,比如在发起核打击之前,才插手指挥破坏分队的作战行动。
俄一直极力掩盖其特种部队的实力、编成、职能、部署乃至其存在。特种部队多数身穿空降兵制服,虽然他们与空降兵没有关系。空中突击部队也身穿同样的制服。因此,很难区分这三个兵种。而且,俄没有一支特种部队单独驻扎,他们通常与空降兵或空中突击部队同住一个营区。海军特种部队则与海军陆战队部署在一起。特种部队若驻在其他兵种附近,便穿该兵种的服装。特种部队谍报分队部署在导弹基地、劳改营以及核武器贮存设施周围。与其他部队同住一个营区时,特种部队有戒备森严的独立院落,禁止特种部队人员与其他部队的人员接触。
知识点克格勃
克格勃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克格勃是苏联的反间谍机构,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的所有领域。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克格勃的相关机构,但力量已经大为削弱。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逐渐恢复,为应对北约东扩、格鲁吉亚等传统势力范围的不断被蚕食和国内分裂势力抬头的新局面,俄罗斯的情报机构开始重新纳入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情报活动也重新活跃起来。
沙漠野小子:以色列特种部队
“野小子”部队
1994年5月21日,清晨。黎巴嫩,万籁俱寂。
突然,一阵轰鸣声撕破了黎巴嫩山区的寂静。一队从地中海风景名城比布鲁斯飞来的直升机越过黎巴嫩东部山区正向叙利亚前线飞去。在距离叙利亚前线10千米的纳巴堡村附近,40名突击队员迅速地从直升机里鱼贯而出。这些脸上涂着黑色迷彩,身着迷彩服,手持消声武器的“天兵”,在地面谍报人员的接应下,分乘数辆随机运来的四轮越野车,风驰电掣般地向一个穆斯林民兵控制的村庄急驶而去。在村外的树林里,突击队员悄无声息地下了车,敏捷地向穆斯塔法·迪拉尼的住所猛扑过去。此时,穆斯塔法·迪拉尼正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中。当他还没反应过来时,即已被抓获。
以色列“野小子”部队这仅是以色列特种部队众多突击作战中的一个片断。以色列采取这次突袭活动,是想用迪拉尼交换阿拉德上尉和其他6名被黎巴嫩游击队关押的以军士兵。原来,迪拉尼化名阿布·阿里,是黎巴嫩“真主党”的头目。以色列政府认为,是他将1986年被俘的以军飞行员罗息·阿拉德上尉交给了伊朗革命卫队,并换取了30万美元。
以色列一直将特种作战视为达到军事和政治目的的重要作战方式。其特种部队规模虽小,但编制精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队员均由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和青年军官组成,个个武艺超群。他们既有小分队作战的经验,又具备同海、空军协同进行大规模作战的能力。因此,特种部队是以色列国防军的精华。这支部队的信条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武力行动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利益。
同以军常规作战单位(旅)不同,以色列特种部队的最大独立战斗单位是大队。一般情况下,每个这样的大队由司令部、3个作战中队、若干技术小组(爆破小组、专用汽车小组、维修组、情报分析组、潜水小组)及通讯、训练、战勤保障和直升机中队组成。整个以军特种部队由上述若干突击大队组成。
实际上,以色列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侦察部队,编制上类似于美国陆军第75突击团,和平时期隶属于地区司令部,配属各营、旅级单位,部署在前线、敌后和占领地,实施对敌监视任务;战争时期隶属于师、旅一级作战部队,作为尖刀力量进行情报搜集、侦察,为师、旅部队指引目标,执行敌后突袭等。
二是正规特种作战部队,编制上类似于美国陆军“三角洲”特种作战部队、英国的“特别空勤团”或美海军的“海豹”小分队。主要任务是在总参谋部直接指挥下,在敌我情况不明地区执行侦察、边境观测和反恐怖行动。
三是地区司令部下辖的秘密部队,曾执行对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监视任务,协同北方司令部的山地部队对北部赫尔蒙山区战略要地进行巡逻。
以色列特种部队是世界最著名的特种部队之一,素有“野小子”的美称。
以色列海军第13突击队队员
“野小子”成员
目前,以色列的特种部队主要有梅特卡尔突击队、海军第13突击队、耶克伊达特·谢尔戴组织突击队。
参加前面所述突击行动的就是梅特卡尔突击队。梅特卡尔突击队,是以色列“沙漠闪电”特种部队中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隶属于以色列总参谋部,是以军总参谋部侦察部队。它组建于1957年,主要担负深入敌后进行情报搜集和反恐怖任务。它的内幕就像浩瀚的阿拉伯沙海一样神奇,一样难以窥测,鲜为人知。然而,它所创下的赫赫战绩却又闻名遐迩。历史跨入20世纪90年代后,“沙漠闪电”的一些秘密终于被西方记者揭开了——1968年,梅特卡尔突击队对贝鲁特国际机场实施报复行动,一举摧毁了13架中东民航飞机;1969年,在埃及后方军事基地,成功地缴获了当时绝密的苏制成套雷达系统;1976年7月,为了营救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质,和以军第35伞兵旅的侦察连乘飞机飞越数国领空,成功地突击了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救出了103名人质……
海军第13突击队,组建于1948年。组建后,曾多次参与重大的特种作战行动。如1973年2月21日,突袭了的黎波里和黎巴嫩的巴解游击队基地;1973年4月9日,突袭了位于贝鲁特城市中心的“黑九月”和“法塔赫”的司令部等等。
“耶玛姆组织突击队”,即“国家边境警察人质营救特别部队”,是以色列特别边境秘密警察部队,主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活动,类似于德国GSG9边境特种警察部队。
“耶克伊达特·谢尔戴组织突击队”是以色列空军特别行动飞行部队,类似于美第160特别行动飞行团。
尽管以色列的所有退伍军人,都可以在政府帮助下找到工作,但政府往往更优先保证特种部队的退役官兵有一个称心的职位。以色列特种部队深知这一点。它们严格执行军人服役年限,每年都有大批年轻力壮的志愿者进入这支部队,部队亦因此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
所向披靡的斗士:西班牙特种部队
陆军特种部队
近代特种作战起源于西班牙的说法绝非无稽之谈,英勇的伊比利亚半岛人民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非正规的特种作战手段,取得了反抗罗马人、阿拉伯人和德国人入侵的辉煌胜利,并积累和丰富了特种作战的经验。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又为西班牙这种古老的作战样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即充分利用和快速部署一支短小精悍的特种作战部队,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应付局部冲突和突发事件。
目前,西班牙三军都有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素质优良、技术精湛、武艺高强的特种作战部队,已成为西班牙国防力量中快速反应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西班牙陆军于1956年开始建立它的现代特种作战部队。首先建立了第71特种作战部队和第81特种作战部队。由于实践效果良好,陆军决定为每一个军团建立两个特种作战连,同时在巴利阿里群岛和加那利群岛各建立一个连。1979年,又在这些特种作战连的基础上,从中精选出三个连组成了第1特别行动队。其余的特种作战连又被重新组合,编为6个行动队和3个独立特种作战连。
除了第1特别行动队由3个作战连和1个直属连构成外,其他特别行动队均由两个作战连和一个直属连构成。与其他多数国家的特种部队不同的是,他们吸收应征入伍的士兵作为队员。
西班牙特种部队陆军特种部队的军官和士兵每批都必须在哈卡军事山地和特种作战学校进行特种作战指挥训练。训练时间为11个月,包括伞降、雪地滑行战斗、射击与爆破、徒手格斗、潜水泅渡和野外生存。毕业后或者成为一名特种部队的战士,或者成为一名教官。
陆军特种部队每年大约要进行120天的野外训练,训练科目包括:体能适应性训练、战术训练、徒手格斗、武器使用、照片判读、识图、爬山、水中搏斗、严寒气候下生存、爆破和通信。
陆军特种部队使用的特殊器材包括:滑雪和攀山设备、水下泳具等。武器装备主要有:“利亚马”M-82式手枪、“斯塔”Z-70B冲锋枪、各种类型的突击步枪、轻型和中型机枪,60毫米迫击炮和反坦克枪榴弹发射器。
这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主要用于执行以下特种作战任务:与当地游击队取得联系并协同作战、远距离攻击、搜索或巡逻、对敌战略目标实施秘密攻击、营救人质等。除了特种作战部队,西班牙陆军建制内还编有“空中探险者”特种队,该队成员均来自马德里附近的埃纳雷斯堡空降旅。
海军特种部队
西班牙海军特种力量是由海军陆战队的精英组成,其成员分别来自海军舰队和独立团。早在1968年,海军舰队就有了由大约170名志愿人员组成的特种作战部队。该部队军官一律经过哈卡军事山地学校的培训以及海军潜水学校水中搏斗训练和空军伞降学校的伞降训练。而且一般成员一经录用还必须经过两个月的基础训练,其中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海军特种部队的主要使命是搜集敌人海滩港口、海岸情报、排除敌水际滩头的障碍物和准备两栖登陆的运载设备,并能在运输机、直升机、水面舰艇或潜水艇中执行作战任务。其主要装备有:“绍尔”P230手枪、“斯特林”MK-5冲锋枪(带有消音器)、MG42机枪、AN/POS-4和AN/PVS-5A夜视仪、M16A1狙击步枪、M60机枪、先进的通信设备和EFA自动展开降落伞。
海军陆战队也有其特种安全别动队,受防御和安全部队领导,其使命是保护海上设施。南部、东部和北部三个团以及加那利、马德里独立团都编有一个应急连。这些连队的设立,使得海上联队的编外部队、警察和其他力量具有进行机动防御的核心,并随时准备在海上设施受到威胁或遭敌攻击时投入战斗。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也可成为海区指挥官动用的一支编外安全部队。
防御和安全部队成员都要经过8个月的特殊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武器使用、战术和地图判读、生存技巧和体能适应。这些训练都是同野外或城镇环境中进行的频繁演习结合起来的。其主要装备有:“毛瑟”66SP狙击步枪、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C-90C/CR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柏加索”BLR装甲车、“尼桑帕特”MC-4型越野车及安装在车上的M40A1无后坐力炮。
海军还有特种潜水作战部队。该部队自1967年起隶属于海军潜水学校,由指挥、应急和支援分队三部分组成。总人数在50人左右,大多数是职业化专业人员。特种潜水作战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沿海侦察和水下破坏时的协同、搜集情报、破坏敌沿岸设施以及抢险救灾等。此外,它还承担作战技巧、作战方法的实践和潜水作战部队特殊设备的试验任务。为执行这些任务,行动组成员要接受22周水中格斗和7周支援步兵作战的课程训练,频繁地与其他部队和外国部队联合演习,目标是把自己建成西班牙海军中一支拥有最新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部队,能适应航海、夜战、爆破、空袭、潜艇封锁和渗透等多种作战需要以及完成其他水下作战任务的需要。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
西班牙空军掌握有伞降工程和军事空运支援两支空中特种部队。伞降工程中队负责保障空军行动的先期地面作战。共有100人左右,其中大约半数为职业航空兵,另一半为自愿应征者。有些队员在西班牙或美国经过特种作战、扫雷排障、指示目标、空中支援和射击等多种科目训练,每年平均参加150天的演习,并随时准备在紧急情况下执行任务。
西班牙伞降工程兵演习伞降工程中队的主要使命是空中渗透,用以标示空投地区和指明突击目标,并担负空域侦察,有时也承担建立陆基观察站、摧毁敌设施和装备的任务。此外,它还负责对所有空军受训飞行员“生存和逃避”课程的教学。1988年以后,又增加了负责对其他西班牙军人进行“高空低开伞”和“高空高开伞”技巧的训练课程。该中队使用几种型号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其中最著名的是T-12空中战车,此机型配备有HALO/HAHO行动的特殊供氧设备。
西班牙特技跳伞队和军事空运支援中队都是由伞降工程中队派生而来。军事空运支援中队成立于1986年,由大约100名伞降工程兵组成,隶属于东部空军总部。所有成员都是职业志愿人员,经过伞降工程中队18个月严格训练之后,他们将在该中队服役18个月至8年。
军事空运支援中队负责派出5~6人的行动小组,分别使用于与空降行动相关的各个阶段。如早期,这些小组可能负责准备空袭或空中机动所要投放的货物。后期,他们可能在主力之前行动,标志伞降地区,充当游击队在敌后夺取占领要地。
这个中队成员的训练科目包括雪地作战演练、水下作战和两栖渗透等。另外,对于货物投放、高空跳伞以及如何使用特种服装和供氧设备等方面也要经过专门训练。伞降工程中队和军事空运支援中队主要装备有:“利亚马”M-82手枪,CETME556毫米冲锋枪、C-90C/CR反坦克枪榴弹发射器,“马尔特”-02型头盔和“凯夫勒”防弹背心。
海湾战争以后,西班牙政府认为,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将是应急作战,对危机做出政治和军事反应的时间将越来越短。因此,决定对特种部队进行改组,以建立一支规模中等的快速反应部队。建立一支包括一个空降旅、一个轻步兵团和来自外籍军团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可以对各种军事危机迅速作出反应。
亚太铁拳:泰国特种部队
特种女兵团
泰国是首先建立特种部队的亚太国家之一。泰国的特种部队称为特种战争部队,主要由泰国皇家陆军特种部队组成,是一支强悍、目的明确并且训练有素的部队。
泰国1992年1月正式建立了一个特种作战联合司令部,它负责制定特别作战和非正规作战计划。司令由曾经在陆军特战部队任职的上将级军官担任,副司令由海、陆、空或警察部队的中将级军官担任,参谋长由陆军的少将级军官担任。联合司令部下属有陆军的特战部队和义勇军部队、海军陆战队的几个特别行动队、空军航空工程部队的特别行动队和突击部队、边境巡逻警察部队和特别训练警察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拥有一支训练严格、手段“极其残酷”的第一旅女子步兵团。这是一支鲜为人知的特种“巾帼娘子军”。
特种女兵团的所有女兵都是志愿参加者,年龄为16~25岁。驻扎在泰老边界,专门用来对付恐怖分子及危险分子。女兵训练的地点和方式是绝对保密的,女兵挑选也十分严格,除了要有惊人的胆量和体魄外,还要学会各种杀敌技能。这些女兵并不是五大三粗,如果脱去一身戎装,穿上迷你裙,她们个个都是娇俏的美女。
特种女兵团十分英勇无畏,而这种英勇无畏来自于自己的献身精神和“残酷”的训练。首先,她们均属自愿参军,认定能当上女兵是本人荣幸,也是全家的光荣,连族里和村里人都会感到“脸上增光”。这种强烈的荣誉感使她们甘心情愿地接受部队的严格训练和一切挑战。
其次,泰国对她们的训练可能是世界上最严格乃至“残忍”的。第一,新加入的女兵要接受一次测试,通过为期一周的入伍生存“考验关”。让她们像原始人一样单独在丛林荒野中生活一周,内容包括捕捉蜥蜴,以毛毛虫、野生动植物为食物,并要赤手空拳对付野兽的袭击;睡草丛,席地幕天,行荆棘,跋山涉水……第二阶段是过“鬼门关”。训练及格后,每个女兵要单独在一个墓地与死去多时的死尸、骷髅骨共度一晚,所谓“昼同处,夜共眠”。由于泰国系佛教国家,人们最怕的就是鬼魂之说。因此这对于生长在佛教之国的绝大多数人是一大难关,对女子尤其如此。接下来是体能、技能训练。每天早上5点起床集合,接着是三个小时的长跑;然后是两个小时打靶;再是拳击训练、徒手格斗、散打、摔跤;还要学习如何用刀手刃敌人和自由搏击……总之,用她们的话说:“生命充满了危险,军营充满了艰辛,但我们充满信心和自豪。”
泰国特种女兵接受训练时,从头到脚配备各式各样的武器,面上涂上保护色。这支女兵队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狙击手。她们可以单独在森林里生存,能用最快及最有效的方式杀死敌人。同时她们也是使用手枪、利刃和手榴弹的专家。她们接受训练的第一课,就是要忘记什么叫做“害怕”。
她们要经常面对恐怖,随时有生命危险,是泰国皇家的最厉害的“武器”。但她们每日只有几元的低微薪金,在兵营时禁止与男子结婚。泰国规定,女兵“可以自由要求退役”,但令人惊奇的是,没有一个女兵愿当逃兵。
“当她们穿起迷你裙和高跟鞋时,看上去的确是美丽年轻的时髦女郎。但当她们拿起武器,把脸涂黑伪装时,她们则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甚至连美国的军队(包括男兵)在她们面前也会显得逊色。她们熟练地掌握各种枪械,她们的徒手格斗,她们的实战演习,都表现出她们训练有素,尤其是她们显示出的大无畏精神,令我们十分敬佩。”这就是美国军事专家安德鲁·巴歌逊对泰国特种女兵的评价。泰国国王则称她们是“无畏的泰国女战士”。
皇家陆军特种部队和心战营
泰国皇家陆军特种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当时,第1别动队空降营进行了改编,并将番号改为第1特种部队空降大队。之后,泰国皇家陆军特种部队扩大到4个大队。1982年7月,皇家陆军将所有的特种部队合并成一个新的部队——第1特种作战师。此外,4个特种部队大队均已扩为团。新组建的特种部队师归泰国皇家陆军威蒙·旺瓦尼少将指挥,师部设在华富里府的纳莱兵营。这支合并后的特种部队在作战和支援活动的效能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上述部队外,泰国的特种部队还包括一个心理战营、一个空降营、一个远程侦察巡逻连,以及泰国皇家陆军特种战争中心和特种战争学校。
泰国特种部队的任务与其他国家特种部队的任务相似,其中包括在泰国皇家陆军司令部的指挥下在敌后实施非常规战和心理战、城市行动泰国特种部队装备精良及其他特别行动。泰国特种部队按照特殊的要求编组,以便能与当地居民和少数民族合作,发展地方防御力量。在受到泰国反政府武装部队和少数民族叛乱运动的农村边界地区,特种部队的“A”组小分队负责乡村防御部队的组织和训练,并向他们发放武器装备,通过游击战来对付入侵之敌,支援泰国皇家陆军正规部队的反叛乱作战行动。
陆军特种部队的训练严格而全面。内容包括自救、空降、武器运用和渗透等。自救训练在瓦栖拉隆工兵营进行。在那里,教官训练、指导特种部队的士兵识别可以作为食物、饮用水和药物来源的各种植物,并熟悉它们的用途;讲授简便的野战炊事技术,其中包括利用当地的竹子做食物、燃料和锅盆。识别和对付泰国的各种蛇也是一项重要的自救训练技术。伞降渗透是一项必要的技术。在第1师师部的所在地艾拉湾兵营,第1气球施放连用一个巨大的氦气球作为跳伞台,从而避免因使用飞机(除非必要时)而付出的昂贵代价。只有雷雨天气或风速大于每小时20千米时才停止使用气球。
泰国特种部队士兵必须学会
识别丛林中各种各样的蛇泰国特种部队还进行使用各种武器的训练,从12毫米的滑膛枪到35英寸的火箭筒。他们还将手足视为有力的武器。对人员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泰国皇家陆军特种部队尤其擅长一种根据泰拳编成的军事拳术。为了显示其功能,第1特种部队团的一个“A”组小分队实施了一次空中突入和战术渗透演习。该小分队应用高空跳下高空开伞技术,用非常灵活的冲压空气伞悄悄地向目标地域降落,最终降落在一个很小的空投场上,每人着陆点之间的距离只有几米,然后进行重新编组。身着黑色特种服装的小分队队员们收好降落伞,并迅速无声地做好战斗准备。
渗透行动在一条布满各种陷阱的丛林小道上展开。陷阱不是模拟或假设的,它们完全可以伤害一个粗心大意的参演人员。渗透人员的任务是发现、识别并排除陷阱,为突击分队开辟通道。除了有竹签的陷阱外,在小分队前进的小道上还设有伪装巧妙的用绊网引发的粗大的尖竹签,另外还有埋有钉满铁钉的木桩的陷阱,以及可以发射单发子弹的陷阱。由于存在真正的危险,小分队认真仔细,井然有序地沿小道前进,探测和检查小路两旁的树叶。从用手势向其他队员指示陷阱的位置和种类,到排除或避开已被发现的陷阱,一切,均默默无声地进行。
泰国特种心战部队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泰国陆军为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于1963年效仿美军建立了一支专职心战部队。开始这支部队规模很小,在实践中,泰军认识到:“世界上任何地区爆发战争,如果仅以武器、实力取胜是十分困难的。采取心战分散敌方精力,涣散敌人士气,对于战胜对方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泰军逐步扩大心战部队编制,目前已编成特种心战营。
泰国心战部队的任务是:平时宣传军队、政府的主张、政策,联络军属和民众,以获取民心;战时则以5~6人的小组为基本单位,向各战区派遣多个心战小组,进入战区活动。通常采用鼓动民众、心战广播和播放音乐三个基本手段完成自己的心战任务。
泰国特种心战营隶属泰军统帅部,由驻华富里兵营的皇家特种作战中心具体指挥,现有120名经过特殊训练的心理战军人。该部队自建立之日起,泰军就不断从国外购进新式通信装备和广播器材,并挑选文化程度高、身体素质好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训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心战对象。自1968年开始,美军第9心战营每年都派人前往泰国,与该部队一起进行训练。泰军介绍当地民俗、地理情况,美军则教授心战方法和经验,并共同进行模拟实战演练。
知识点心理战
心理战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斗志或消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心理战通常分为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外交心理战和文化心理战等。常用的手段有声音、光线、形象、传媒、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利用间谍收买等方面。
对峙中诞生的朝鲜、韩国特种部队
朝鲜特种部队
朝鲜特种部队的英勇、顽强、凶狠是世界闻名的,他们在20世纪60~70年代经常潜入韩国进行暗杀、破坏和各种策反活动,搅得韩国不得安宁,取得了累累战果。
朝鲜特种部队的前身是“283军部队”,它是在朝鲜实施南进作战的指导思想下成立的,主要从事前线侦察、往韩国输送谍报人员和策反人员、搜集军事情报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支部队频繁地派出3~5人的游击小分队,到韩国去实施暗杀活动,最为有名的是被韩国称之为“松湫游乐场武装间谍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朝鲜4名游击队员被韩国警备队发现,造成两死两伤。
小股南进渗透特种作战未能取得重大战果,金日成指示建立更加强大的特种部队。于是,1967年成立了被称之为“恐怖的124军部队”。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渗透、袭击、潜伏攻击、破坏和暗杀等。因此,该部队成立后,首要目标就是暗杀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袭击青瓦台,开始了异常残酷的“死亡训练”。但由于种种原因,由精心挑选的31名特种队员组成的袭击队,在距青瓦台不到数百米的地方,被韩军发现,30名战死,1名被俘。然而,124军部队不甘失败,又精选了120多名特种队员,从海路登陆,潜入韩国东海岸的蔚珍三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暗杀活动,因遭到了韩军的合围,最后以失败告终。
训练中的朝鲜特种部队士兵
接连遭到几次重大的挫折后,朝鲜彻底解散了原来的283军部队、124军部队、集团军徒步侦察队、第17侦察旅等南进渗透特种部队,成立了新型特种部队——轻步兵部队。这支部队采用前方配置和后方配置方式,部署在前沿的每个军下辖两个特种旅,部署在后方的每个军下辖一个特种旅。另外还有一个特种军——第8特种军。部署在前沿的特种部队,主要在前沿或直接深入敌方进行游击活动和战地侦察作战;部署在内地的特种部队主要从陆路、海路和空路深入韩国进行游击破坏活动。
目前,朝鲜人民军有十多个特种作战旅,估计有6~7万人,人数堪称世界第一。其中第8特种军就有5个旅,约25万人。每个特种旅由7个特种营组成。
特种部队的主要武器有AK-47步枪、手枪、手榴弹和短刀等。他们的训练极为艰苦,主要训练内容有15个小时走120千米的急行军训练,每日3小时的射击训练,每天击打沙袋1500~2000次的臂力训练以及跨越障碍物、模拟袭击、野营等训练。特别是第8特种军,由于是专门的特种部队,他们训练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上述训练科目外,还有夜间攻击、伞降、攀登绝壁、破坏建筑物、抢夺绝密文件等。
韩国特种部队
韩国特种部队创建于1969年,是在朝鲜特种部队夜袭青瓦台、暗杀朴正熙总统事件的刺激下成立的。
1968年,由31名朝鲜特种队员组成的袭击队,奇袭了朴正熙总统官邸。尽管这次行动失败,全军覆没,但震惊了韩国朝野。为了对付朝鲜实施的南进特殊作战,以牙还牙地予以反击,韩军参考了美军在越南反游击战的作战经验,于1969年正式组建了特种部队。
当时,韩军以参加过越战且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士兵和下士官为主体,成立了两个游击作战旅,并投入了特种训练。不久,这支部队与朝鲜特种部队展开了以牙还牙的特殊作战。韩国军队的实力很强,尤其是越战中派遣的“猛虎师”,就像其名字一样,曾威震越南。因此,由军队的佼佼者组成的特种部队,其战斗力不亚于美国的特种部队。
韩国拥有的特种作战部队数量众多。到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已建立了7个特种旅。1982年后,又增加了2个,共9个特种旅。这些特种旅主要接受敌后作战训练。训练科目包括特种武器使用、爆破、跳伞及其他许多技能。所有成员均取得佩戴跆拳道黑带的资格,精通武术。韩国特种作战部队按照美国特种作战部队条令进行组织和训练,并与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保持着密切关系。他们在从事特种作战时,最小作战单位为9人特战小组,即2名军官,7名士兵。
平时,他们跟韩国的陆军一样,穿迷彩服,但头戴黑色贝雷帽,挂银色徽章,以作为特种部队的象征。他们使用的武器主要有美式M-16A1和M-60式机关枪、自产的KA-1卡宾枪、KA-2步枪等。在专事反恐怖作战的部队中,还装备了意大利造的M92F手枪。为了在雪地作战,也有全是白色的冬用装备。为了使用橡皮艇作战,还备有黑色简易潜水服。
韩国707特种部队韩国特种部队中从事反恐怖作战的特种部队主要是707特种任务营,组建于1982年,编制120人,分为6个小队,其中2个小队专门从事人质营救工作。在第24届奥运会期间,该营曾奉命出动,保证奥运会的安全。707特种任务营主要配备有考尔升自动步枪等。
707特种任务营曾接受过德国GSG9和美国“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的专门训练。全营官兵取得了特种部队考核合格证书,准确地完成了跳伞、凭借绳索上下悬崖峭壁、白刃战、枪械使用、实施爆破等项目的训练。然后再经筛选,进入人质营救小队的官兵,还将继续接受战斗射击、障碍排除、突击战术运用及其他营救人质所需的专项练习。707特种任务营比韩国其他特种部队更为勇猛。而且该营拥有一套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复杂的训练设施。
丛林杀手:越南特种部队
越南特种部队又名“特工部队”。越南特工部队形成于抗法战争时期。当时,为了有效打击法国侵略者,越军专门组织了一些精悍的特工小分队,出没于法军营地,频频袭击敌人指挥机关和其重要的军事设施,搅得法军惶恐不安。1964年,越军为了进一步发挥特工小分队的作用,将分散于各地的小分队集中起来,创建了第305特工师。接着,越南海军于1966年组建了第126水下特工团。1967年越军正式成立了特工司令部,并作为一个独立兵种部,负责特工部队的作战和训练。该司令部隶属于越军总部。
特工部队初建时期,力量小、水平低,但随着反帝人民战争的深入,特工部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美越战争中大约有15万名特工战斗在南方。特别是在西贡,任何有美国人出没的地方都有可能找到他们。他们的武器不十分精致,但他们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一次次打击对手,就像丛林中的眼镜蛇一般行动诡秘,被外国同行称为“眼镜蛇”特种部队。他们的使用范围和作战规模也越来越大,由只能秘密破坏仓库、基地,化装袭扰小股敌人,发展到能攻击较大据点、阵地,消灭以坚固工事为依托或机动行军中的敌连、营级部队;由只能摧毁目标,发展到能在必要时占领目标;由以独立作战为主,发展到能在战术、战役范围内进行合成兵种作战。如在1968年的新春攻势中,在攻占西贡、顺化等重要目标的作战中,特工部队攻占梅黑帝仓库、邦美蜀机场,为步兵、装甲兵部队的突袭、穿插创造了条件。总之,在10年的抗美战争中,越南特工部队给美伪军首脑机关、重要军事设施和后勤补给系统以沉重的打击,被称为“越南的B52”。
抗美战争结束后,越南不断扩大和强化特工部队,曾一度扩大到13个特工团和1个空降特工旅,总兵力达2万人以上。
越南著名的女子特工队目前越南特种部队有三个旅,即113、115和198旅。每个旅配有空降、两栖和越野侦察分队。特工部队分散在野战军的师、团、营、连中。
特工人员主要从陆军部队中挑选。选中的人员被送往位于河内地区的一所特工学校进行特殊训练。在校经过3~6个月的特工训练后,再分配到特工部队。抗美战争期间,由于特工人员伤亡大,特工学校每年可向部队输送100名干部,700~1000名士兵。
音乐之都的眼镜蛇:奥地利特种部队
奥地利“眼镜蛇”特种部队是一支同恐怖分子进行斗争的部队,组建于1978年。“眼镜蛇”部队共有80名成员,下设4个小队。其总部设在离首都40千米的新维也纳城,部队训练中心占地25公顷。总部大门上醒目地挂有象征该部队特色的标记——刻着一条眼镜蛇的利剑。该中心被几座2层高的小楼和通道围成马蹄形,内部是操场,马蹄口正中是总部办公楼,两侧则是宿舍、旅馆、体育馆和汽车库。楼群中一座鹤立鸡群的20米高的塔楼是用于训练的教学楼,四面楼墙各有特点,可以演练各种攻楼方案。参观过这里的英、美、法、俄等国专家都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中心。
奥地利“眼镜蛇”部队在演练特种部队队员除进行严格的特种作战训练外,还学习战术、心理学、游泳和英语等科目,每月举行一次军事技能比赛。1993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西方14国特种部队和警察的第6届国际比赛中,该部队的各种武器射击、体力、心理素质以及意外事件反应能力等,仅次于美国的“德尔塔”特种部队,名列第二。
奥地利“眼镜蛇”特种部队选拔队员非常严格。有资格参选的人必须是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宪兵队工作人员,身高168米以上,还要经过严格的心理、体力和智能等方面考核。录取者必须同政府签署两年半的服役合同。部队组建以来共选用过838名队员,参加过数次解救人质、阻止劫机的行动,队员无一伤亡。“眼镜蛇”特种部队还担负一些秘密任务。如在首都以外保护总统或其他国家领导人,保护来访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负责奥地利民航客机前往世界热点地区的安全等。
奥地利另外一支比较著名的特种部队是“艾多克”。为了对日益增多的有组织的刑事犯罪活动进行更加有效地打击,奥地利内政部于1992年新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即“艾多克”特种部队。“艾多克”是打击有组织的刑事犯罪部队的简称。这支部队直接归属奥地利刑事警察局领导,可随时到奥地利任何地区执行任务。目前,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有20名队员,他们都经过严格挑选,体魄强壮,训练有素。而且,这支部队已与国外的同类部队建立了直接联系。
知识点音乐之都:奥地利
奥地利意为“东方的国家”。音乐之都奥地利形状像一把“小提琴”,因为位于欧洲的正中位置,所以她又被称为欧洲的心脏和连接西东的十字路口。北靠德国、捷克,东与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相邻,南部与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接壤,西部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是中欧大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交通枢纽。奥地利面积83,858平方公里,西部和南部是山区(阿尔卑斯山脉),北部和东北是平原和丘陵地带,47%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奥地利共有维也纳、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蒂罗尔、福阿尔贝格、克恩顿、施泰尔马克、布尔根兰9个联邦州,首都是维也纳。
非洲神兵:南非特种部队
南非称特种作战部队为侦察突击队。这支部队成员由各军种部队中抽调组成,效率颇高。到目前为止,南非侦察突击队所取得的成就,已使它与美英等国的著名特种部队并驾齐驱,同享盛誉。
南非侦察突击队的任务是高度保密的,而且极端艰苦。虽然有明文规定,只有南非白人才有资格参加,但是已有许多来自英国、美国的优秀人才加盟南非的侦察突击队。目前,侦察突击队只有2个小队。其招收对象仅限于现役部队中的优秀士兵,而且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测试。在加入侦察突击队之前,每一名申请者都必须充分表现出其坚强的意志、钢铁一般的体质和处变不惊的精神。
南非侦察突击队的队员大多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们甚得其他部队官兵的敬畏。南非的士兵都认为能够成为一名突击队员是一个人的荣幸,因此,许多士兵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加入这支南非精锐部队,但绝大多数人都以失败而告终。曾有一次有700多名士兵参加突击队的选拔测试,只有45人合格。
南非侦察突击队作为核心专业突击队,专门负责潜入敌后搜集情报,然后由敌后返回基地。在他们的整个行动中最重要的是保证不被敌人发现。如果在执行任务时遇到敌人的威胁,他们要机智地运用平时所学的技能去解除这些威胁。如何运用机智,则要看每个人的素质而定。侦察突击队中有四分之三的队员是大学毕业生。
南非侦察突击队员,不仅要具有不凡的身手,而且还须是一个跳伞能手。此外,他们还要接受海上作战训练,包括潜水袭击敌人船只的训练。
他们还要懂得如何独自在旷野中或沙漠里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独自求生数月之久。还要学会以下的专业技术:处理炸药、无线电通信、航海、持械搏斗、徒手搏斗及熟练地运用各种枪械。
南非特种部队队员在执行任务南非侦察突击队在作战时,队员不仅要通力合作,而且知道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像他自己一样的可靠。他们不论面对怎样的敌人,也不论处于多么艰苦的作战环境中,每个人都坚守一个信念,这就是保证每一个人都能脱离险境。即使是有队员负伤或死亡,他们也会尽力将其带回基地,这已经成为南非侦察突击队的传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