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归记-牡丹庵三藏谈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牡丹庵三藏谈诗时值春日里的大好时光,冷暖相适,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路东行,天气不燥不凉,行程也加快了许多。忽见一条长岭挡住了去路,岭上密密匝匝长满各种树木,树与树间隙甚小,有的一人可过,有的侧身可过,有的人可过但马匹行李不可过。三藏为难地说:“这可如何是好?”八戒说:“不要紧,我用钉耙把树连根拔起,拔出一条通道来。”三藏说:“你的力气是不小,但是长此以往也经受不住。”悟空说:“不要慌,俺到空中看看。”说完将身一纵,到半空中看时,那森林郁郁葱葱绵延数百里。悟空看罢从云头下来,对师父说:“有几百里远,半个月也走不出去。”三藏吃惊地说:“恐怕会把我们困死在里边了。”

    八戒说:“师父,莫犯愁,看俺的。”只见八戒念动咒语,把脚跺了一跺,叫声“长”,身躯就长有三十丈高,把钉耙晃一晃,说:“变!”把柄就变了五十丈长。八戒迈开步,双手举耙,“嗨”的一声,就将大树连根拔起,一口气拔有百十余棵,然后高声叫道:“师父,跟俺走吧!”三藏见了满心欢喜,即令沙僧牵马紧随。悟空也上前用铁棒劈树开路。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三十多里。天将擦黑,来到一开阔处,见有一石碣,上有三个大字“万花岭”。八戒见了,笑道:“奇怪!明明满山树木,却叫‘万花’,俺看叫‘万树岭’得了!”三藏说:“不管什么‘万花’还是‘万树’,只是这地方也太叫人生厌,也累了徒弟们!我看不如在石碣前住过了今宵,待明日天亮再走。”八戒说:“师父,不住了吧,趁我还有兴致,连夜再走他三十里路!”悟空看了看周围说:“此地凶多吉少,不宜过夜。”沙僧说:“林子深深,却也风平浪静,又没见一个野兽妖怪,怕什么?”

    话没说完,忽见一阵阴风,平地里长出一个武士,浑身披甲,手持长戟,站立在师父面前说道:“是树无树,无花有花。今牡丹花王知圣僧到此,有请去牡丹庵用茶。”悟空在一旁观察已久,喝一声:“住嘴!这厮不是好人!什么用茶,假慈悲!看棍!”那武士见悟空打来,将身一转,化作一股阴风,“呼”的一声,把三藏携将而去,不知飞向何处。慌得那八戒、沙僧大惊失色,白马惊鸣,悟空左顾右盼。就在他们惊魂未定之时,就听见大树“嘣嘣”折断的声音和千百棵树“轰轰”倒下的声音,还未来得及躲闪,那千百棵倒下的大树就将八戒、沙僧、白龙马以及经书都压在了下面。只有悟空反应快,一个筋斗就跳到九霄云外。

    却说那武士鬼使神差,把三藏摄到一座紫烟缥缈、鲜花灼盛的石庵之前,轻轻落地,与他拱手作揖道:“圣僧休怪啊!我等不是歹人,乃万花岭上‘霜眉卫士’。因清风朗月之夜,应几位妹妹之雅兴,故请你来会友、用茶、谈诗,消遣良宵。请圣僧到小庵稍坐用茶。”

    三藏定睛向石庵观看,门上方有三个清秀篆字:“牡丹庵”。庵前彩石铺径,园中异卉生辉。夭桃迷翡翠,嫩柳荡纤腰,步觉幽青衣袖满,行沁清味上心多。芍药异香,杜鹃啜血,含笑吐娇,凤仙俏姿,中心一丛牡丹花,更是国色天香,卓而不俗。真是月下一方锦绣云,满园娇媚闪灼灼。

    三藏看得痴呆,禁不住自语道:“此乃神仙住所,仙境人家,修炼的好去处哇!”

    三藏还在看时,霜眉卫士做了个手势道:“请圣僧入庵。”

    三藏入得庵来,见有石桌石凳,珠帘垂窗,清雅怡人。早有三个仙女伫立含笑相迎。三藏抬头观看,乃是三个仙姑,前一个丰姿绰约,第二个清新可人,第三个修长苗条。各个相貌有异,衣着不同,都来与三藏施礼。三藏还了礼,说:“贫僧有何德行,敢劳诸位仙姑高请?”霜眉卫士说:“早已耳闻圣僧有道,等待多日,今日如愿。如不吝珠玉,还望与我几位妹妹宽坐叙怀,说禅谈诗。”随后又指着三位仙姑向三藏介绍道:“前一个丰姿绰约者,号寒风,称寒风姑;第二个清新可人者,号幽兰,称幽兰姑;第三个修长苗条者,号清韵,称清韵姑。你们几位仙姑和圣僧聊着,我既不懂禅,也不懂诗,一介武士,只好在门外侍卫。”说毕走了出去。

    寒风姑招呼大家按主宾落座。三藏见主座空着,没人敢坐,心下有些疑问,就想:必有暗妙,见机行事。三藏向几位仙姑问道:“敢问几位仙姑,芳龄几何?得道几年?”

    寒风姑吟道:

    “我岁历经千年深,唯念冰雪看乾坤。

    香枯郁郁向蓝天,梅花点点早报春。”

    幽兰姑笑道:

    “更古幽香是此兰,一岁一枯八百年。

    不喜高山喜幽谷,自有虚怀在人间。”

    清韵姑笑道:

    “修竿弄影五百载,唤醒秋风谁人裁?

    寒时不忆斑竹泪,自有清韵入神来。”

    清韵姑吟毕说道:“我下面还有一小妹,芳龄三百,号沁香,三天前到普陀寺拜佛求偈去了,圣僧可否代劳一首?”

    三藏说:“诸位仙姑才华横溢,诗兴喷涌,立意清新向上,贫僧尚不能敌。”

    这时有俩绿衣茶童,捧一个黄色丹盘,盘内有四个细瓷茶盅,提一把青花瓷的茶壶,壶内香茶扑鼻。斟了茶,捧瓷盅敬奉三藏,次奉三位仙姑,遂退去。

    寒风姑说:“请圣僧用茶。”

    三藏捧起茶盅,呷了一口,赞道:“好茶!贫僧借着茶香,也吟菊一首,以补沁香姑缺席之憾。”

    三仙姑说:“甚好!”

    三藏吟道:

    “风雨寒暑三百依,敢学陶令问东篱。

    也曾世间留沁香,别样花开为谁迟?”

    寒风姑说:“圣僧诗才果然高于吾女辈几筹,无人可比,寒风姑十分佩服!”幽兰姑和清韵姑也连声说:“佩服!佩服!”

    寒风姑说:“适才我们四人已为‘梅、兰、竹、菊’耐寒四君子各咏了诗。下面我提议:我三女辈咏三种花,每咏一花,圣僧跟和一首,如何?”

    三藏说:“众仙姑之诗,真个是珠落玉盘,琅琅有声,令人称羡不已。但夜色已晚,三个小徒尚不知在何处等我,吾意速归,望仙姑指路。”众仙姑笑道:“圣僧少安毋躁。我等也是千载奇遇,再宽坐几时,东方欲晓时自当远送过岭,再与高徒相别。”

    寒风姑说:“一咏一和有些耗费时间,不如咱们四人各咏一花吧?”

    三藏勉强地说:“也可。时间关系,仍作七绝吧。”

    寒风姑说:“那我当仁不让,先咏一首《芍药》:

    丛丛芍药张红绡,堆堆金蕊吐繁丝。

    百花潮中争烂漫,世地尽献婀娜姿。”

    幽兰姑说:“姐姐《芍药》诗中一句‘世地尽献婀娜姿’甚妙!妹妹斗胆献丑一首《凤仙花》:

    浅紫绛红正开时,少女巧将染上指。

    纤手顿时多可爱,能胜李白十首诗。”

    清韵姑说:“姐姐一句‘能胜李白十首诗’妙极!妹妹不才,难与两位姐姐相比,瞎凑一首《玫瑰花》:

    不拘一格种院旁,争奇斗艳闹春光。

    笑傲桃李早褪色,最是五月第一香。”

    三藏说:“三位仙姑好诗才!卓尔不群,诗风清影飘逸,多有震撼,末句皆为绝句,难以超越。贫僧也作一首《咏白莲》吧,班门弄斧了。

    最爱绿荷白菡萏,从今无意喜红芳。

    对日常疑云着色,迎风却闻雪生香。”

    三藏咏毕,众仙姑一起鼓起掌来,说:“末两句‘对日常疑云着色,迎风却闻雪生香’为极佳句,圣僧绝顶聪明,凡人难以为之。”

    这时突然从门外传来一洪亮女音:“我可否来作一首《牡丹》诗呢?”人未进门,已先声夺人;身未进门,一身华贵的红色衣裙已先入。随之四位青衣护着一位富态窈窕的仙姑掀帘入得门来,打眼望去,蛾眉凤眼,一张富贵国字脸,目不瞪自秀,嘴不张自威,俏过西施,美过杨贵妃。

    三位仙姑忙起身相迎:“请姐姐上主座。”

    唐僧也站起来疑惑地看着她,心里掂量着:“原来那主座当她莫属。来者不善,小心为之。”

    仙姑在主座上落座,早有仙童敬上茶来,又为各位续上茶。

    仙姑自恃清雅地品了一口茶,落落大方地说:“自我介绍一下,我名牡丹,号国色,称国色姑,得道一千五百年。早闻圣僧西天取经成功东归,路过此地,今日得见尊容,真是三生有幸!”她说到这里,对门外喊一声:“小的们,上茶点来!”立即有四位紫衣仙童抬上一个大果盘来,上有诸多各色小碟茶点和水果,并摆有五把钢叉。

    国色姑随手拈起一小碟茶点放到三藏跟前,笑着说:“听说圣僧要来,我亲手密制茉莉花茶点,请您品尝。”说完给自己拈一碟,给三位妹妹也各拈一碟。三藏疑有诈,不敢先吃。国色姑看出意思来,自己先用钢叉扎起茉莉花茶点,吃一口,三位妹妹也跟着各吃一口,三藏这才放心地吃了一块。

    寒风姑说:“姐姐忙于国事姗姗来迟,我们都吟了好几首咏花诗了。”

    国色姑说:“那我也来吟一首《牡丹》诗好不好?”

    众仙姑都说:“甚好!甚好!”

    国色姑微微一笑,道:“圣僧莫要见笑!”

    三藏微微颔首:“不敢。”

    国色姑道:

    “富贵风流似淑人,百花低眉向芳尘。

    雅称卉中为花魁,牡丹国里万年春。”

    另三位仙姑鼓掌称赞道:“姐姐诗上也占花魁,尽显风流,末句最为意味深长!”

    三藏也说:“此诗果然上乘,方显大气!”

    国色姑说:“谢圣僧夸奖!请圣僧和一首《牡丹》诗好吗?”

    三藏说:“盛情难却,我就献丑和《牡丹》一首:

    国色天香退芬芳,艳仙便是百花王。

    唯有牡丹最神威,此花开过无春光。”

    国色姑说:“圣僧果然诗才过人,我等望尘莫及。称为诗圣恰如其分。末两句‘唯有牡丹最神威,此花开过无春光’堪称旷世之作。”

    三藏连连摆手,说:“此话过也,我辈自叹不如!”

    国色姑呷了一口茶说:“吟诗到此为止吧?圣僧为大乘佛教一代宗师,机会难得,何不为我们说佛呢?请圣僧为我们讲讲何为佛法。”

    三藏也呷了一口茶说:“说佛道禅最为乐意。所谓佛法,归纳起来就是这十个词: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个词就是对佛法要义的总结,内容很多,时间关系,不能展开,展开了说一辈子也说不完。”

    国色姑说:“这十个词倒是简明扼要,也好记忆。”转而问其他几位仙姑,“你们还有提问吗?”

    寒风姑说:“请圣僧讲讲何谓佛性。”

    三藏说:“佛性即一切众生之本性,一切有情无情,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矿物皆有。有情叫‘佛性’,无情叫‘法性’,更是一切法之本体,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佛见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因为佛见到一切众生的真性。我们何时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同理,见一切众生皆善,自己才是纯善。一切佛都能不分别不执着,一切法都是本性所显,随指一法皆可显本性,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心想佛时,是心即佛。所以说‘佛是我心,我心即佛’。”

    国色姑说:“禅意甚深,授以天机,概莫能懂。”

    幽兰姑说:“我想请圣僧说说为什么要念佛。”

    三藏说:“莲宗四祖,亲见文殊菩萨,示以念佛,故之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止!愿急成佛者,无过念佛!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念佛,今得一切神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欲成佛,无不念佛。所以念佛决定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天经地义。念佛要远离一切妄念才能真正成佛。”

    清韵姑问道:“念佛成佛难吗?”

    三藏说:“说难:千百万人,难有一人成佛,只因念佛难以摆脱贪、嗔、痴,妄念不除难成佛。说易:念佛七天,全消妄念,即刻成佛。”

    寒风姑说:“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

    国色姑说:“经圣僧点拨佛教学说,也渐明一二。更深道理,也是似懂非懂。佛理深奥,难以攻读,不如自作主张,惬意生活,渐进理解。”说完国色姑品了一口茶,细观了一下三藏,继而抛去一个媚眼,接着说:“圣僧有所不知,我正在筹建牡丹王国,刚才晚来也正是忙于国事。本来我是自封国王的,后来知圣僧要来,便自愿与之结为伉俪,国色甘做王后,诚举圣僧做一国之王。吾甘愿扶持陛下左右,不知圣僧意下如何?”

    寒风姑说:“姐姐主意甚好!若与圣僧喜结良缘,乃是牡丹国之三生有幸!我与幽兰、清韵妹妹可做媒人,门外守卫有霜眉卫士可以保媒,成此姻缘,岂不是美事一桩!”

    三藏闻言,脸色突变,急起身说:“摄我来此,歹意尽显!汝等皆是妖仙阴邪,以美人计引诱僧人,罪恶!罪恶!……”

    四仙姑见三藏发怒,不敢多言,只是面面相觑。

    门外那霜眉卫士,大步冲将进来,吼声如雷道:“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国色妹妹,妖仙的气质,诗圣的文才,与你何等般配!若要明媒正娶,我与你们典礼主婚!如若不然,休怪我发起村野之性,把你打入后山水牢,叫你做不了和尚,看不到经书,回不得大唐!”

    国色姑、幽兰姑、清韵姑都凑到三藏跟前,好言相劝。那三藏铁石心肠,半句听不进,想到徒儿们不知在何处寻找自己,急得直流眼泪……

    那国色姑忙掏出绢儿给三藏拭泪,再劝道:“我的陛下啊!我的郎君呀!您与我喜结百年之好,就是龙凤呈祥啊!你不想管国中繁杂之事,可交由我来打理!你干你喜欢的事,把那西天取来的真经藏于牡丹庵,天天拜佛念经!”

    三藏猛然大叫一声:“徒儿啊!”急欲出门,被那些仙姑左拉右拽,纷纷攘攘,直到东方微明。

    忽听得不远处有八戒的叫声:“师父!师父!你在哪里叫喊啊?”原来昨晚悟空逃出九霄之外后,又急速转回事发地,搬开了大树,救起八戒、沙僧、白马和经书,穿树过林,云里雾里的,找寻师父来到了这里。八戒听到师父吆喝,也就喊了一声。三藏挣出门来,叫声:“悟空,我在这里呐,快来救我!”那四仙姑与霜眉卫士以及几个仙童,闪了闪,都没影儿了。

    盼了一夜,徒儿们终于出现在跟前。

    八戒说:“师父,你怎么在这儿?”

    三藏双手扯住悟空和八戒说:“徒弟啊,又累着你们了!昨日那个武士被你喝声要打,他就弄阴风把我摄到此方。后来知道这武士叫霜眉卫士。进得牡丹庵,观有寒风姑、幽兰姑、清韵姑,还有一个叫沁香姑的没来,到普陀寺拜佛求偈去了。她们极善吟诗,谈吐清雅,每每与我咏诗问禅,多有佳句。后来一气质女子叫国色姑,颇有女王风范,说意与我成婚,叫我做牡丹国国王,她为王后。众仙怂恿,我执意不从,被扯扯拽拽到天明。幸亏你们赶到,他们方作鸟兽散,不知去向。”

    悟空按师父的说辞,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便明白了,边指着景物让师父看,边说:“你看,牡丹庵旁一棵直插云天的柏树,便是‘霜眉卫士’,庵旁的‘梅、兰、竹、菊’便是那寒风、幽兰、清韵、沁香四仙姑。那边百花中间最茂盛的粗梗牡丹,便是国色仙姑,至于几个仙童,都是些闭花小草罢了。俺们徒仨把它们灭了吧。”三藏说:“他们尚未伤害于我,算了吧。”悟空说:“他们日后成了气候,必定万民遭殃。”那呆子早就跃跃欲试,听到悟空这句话,跑过去一顿钉耙,就将那“梅、兰、竹、菊”和那棵柏树连根刨起,果然鲜血淋漓;悟空跑到百花丛中,将那株牡丹连根拔起,竟然鲜血喷有丈余;沙僧把那些闲花野草一顿宝杖乱打,却也是一片血腥。妖仙尽除,三藏仔细查验了西天取回的经书,确认没有闪失,这才携徒儿们顺大路一起东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