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九十九条命-猫的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法国小说家维克多·雨果(Victorr Huge)曾经说过:“上帝创造出猫,是为了让人类体会到爱抚老虎的乐趣。”由于长期家养,猫的生活习性已改良许多,但它仍保留着不少野性。从天真无邪的小猫咪成长为人类亲密的伴侣,猫儿们在温暖的壁炉边愉快地生活着,可它们从不忘猎手的本性,时不时一展身手。

    恋爱中的猫

    猫会恋爱吗?大部分动物学家都会认为,该问题是把人类的想法强加到动物交配的行为上。不过,许多饲养正处于繁殖期的公猫、母猫的主人们却可作证,公猫与那些前来拜访它们的母猫之间确实存在着真实的情感。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也许会把这看成诱惑而绝非浪漫的行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猫儿们确实与同类相亲相爱——对人类也是一样——这似乎已经超出了利己之心。

    那些在人类安排之下进行交配的猫儿们,表面看来是实行着一夫一妻制。然而,如果一只仍处于发情期的母猫被迫与公猫分开,她继续交配的欲望将会很强烈,可能的话,她会另找对象。如果母猫可以随心所欲,那她或许会接受众多的求爱者。公猫们时常为赢得母猫的芳心而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就算得胜的公猫再趾高气扬,也还是母猫说了算。它也许会拒绝得胜者,如果可能的话,它还会跟一连串的公猫交配。

    平版画《屋顶上的聚会》(The Rooftop Ren-dezvous),是法国画家和印象派先驱爱多艾德·马奈(Edouarde Manet)为法国小说家尚弗勒里(Champfleury)的小说《猫》(Les Chats)所作,使人立刻回想起在小巷里叫春的猫儿。

    母猫通常会发出气味信号来告诉公猫它正值交配期,它也会用刺耳的叫声来召唤它们。有些宠物猫已经学会压抑这种叫声,起码在室内是如此,以防止主人把它们关起来,不准它们外出交配。公猫的叫声并不是求偶,而是与当地公猫竞争的一部分。没有对手的公猫或者获胜的公猫会小声地发出吱吱声向母猫求爱。母猫如果接受它的追求,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喉音,并在它面前顺从地打滚;但是如果公猫太急于求成,母猫就会发出呼呼的怒吼,并且猛打它。交配的过程通常很短,而且对母猫来说,交配结束时它会非常痛苦。它会大声尖叫,还可能与爱人反目成仇。

    右图:一只产自苏格兰威姆斯的陶瓷猫,制作于二十世纪初。

    猫以好色贪欲著称,而这其实是生理需要造成的。因为,与其他很多动物不同,母猫只会在实际交配过程中排卵,所以多次交配是为了确保怀孕。这也意味着一窝小猫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父亲,这也是造成同胞兄弟姐妹的斑点毛色不同的原因之一。

    这幅名为《三只猫》(Three Cats)的画是德国画家弗朗茨·马克(Franz,Marc)众多以猫为题材的画之一。较之人类,马克更喜爱以动物为题作画。他认为,动物身上呈现出更纯净更完美的美感。

    母猫与小猫

    正如法国艺术家雅克·莱曼(JacquessLehmann)的这幅画中所体现出的,母猫与小猫之间的亲情很浓。对小猫们来说,母猫是它们世界的中心。母猫每天的生活就是考虑如何让小猫过得舒适。

    母猫会无微不至地保护和喂养小猫,并教会它们一切所需的知识。在野外生存的话,小猫长到一个月大时,就可以吃母亲猎回的食物,它们会在母亲身边一直待到成年。新一窝小猫的出生会把母猫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就迫使成年的它们自谋生路。家养的小猫通常两个月大时会断奶,再过一个月后与母猫分开——它们无需自力更生,而是求助于宠爱它们的人类母亲。

    做妈妈是件很辛苦的事,特别是在有一大家子要养的情况下。一般说来,一窝小猫是四只,但在1970年的英国牛津郡,一只名叫塔拉武德·安提高尼的缅甸猫竟惊人地一窝产下了十九只小猫![29]不过目前产崽总量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博纳姆市的一只叫达斯提的猫,它于1952年生下了第四百二十只小猫,当时它已经十八岁了。

    如果小猫遇到危险,母猫会奋不顾身地竭力保护它们,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炮火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朴次茅斯市的一只母猫为救自己的孩子,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它们所在房子的唯一出口是卧室一扇开着的窗户,不过窗户离地面太高了,无论是带着小猫一起跳,还是把它们扔到安全的地方都不太可能。不仅如此,附近也没有树或是排水管道可供爬下去。万幸的是,窗边的墙壁上还有一根电话电缆。于是,它一次用嘴轻轻地叼一只小猫,把它的两只小猫都救了出来。它先从窗台跳到电缆上,然后沿着电缆爬到电话柱,顺电话柱而下,进到花棚里。不知道它是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空袭危险,还是未卜先知,反正它救了它们的命。因为在它们到达小棚后不久,一枚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摧毁了房屋,残骸夹着玻璃碎片四处飞溅。

    看过猫咪玩耍的人就会知道猫好奇的名声并非虚得。小猫们喜欢对那些看上去好玩的东西探个究竟,比如比利时画家查尔斯·范·德·艾肯(Charless vans dens Eycken)画中的这个篮子(该画约作于1895年)。

    另一只生活于战时的猫,费思[30],在伦敦遭到空袭时,带着小猫躲进了圣奥古斯丁和圣费思大教堂,可惜它并没有预料到教堂会被炸弹击中。爆炸中瓦砾横飞,虽然费思可以独自逃生,但它却留下来保护小猫。好在三天后,人们发现这两只猫还活着。

    猫与主人

    过去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抓老鼠,现在我们把猫当成宠物,放在家里从小养到大。不过俗话说得好:“养小猫咪的麻烦在于,它们会长成大猫。”人们很容易为一只柔弱无助的小动物而动心,但是养宠物猫意味着要承担照顾它一辈子的责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然而,如果人们适当认真对待,这段共同相处的经历将会使猫和主人都受益匪浅。

    右图:猫的忍耐力较强,大部分时候会忍受人们的摆弄,正如瑞士裔法国画家泰奥菲勒·斯坦伦(Theophilel Steinlen)这幅《小女孩与猫》(Young Girl with Cat)的画中所描绘的情景一样。

    在法国画家亨利·卢梭(HenrilRousseau)的画《一个女人的画像》(Portrait of a Woman)中,小猫正陪着女主人散步。

    可悲的是,一些好心的主人还是把他们的猫惯坏了。猫需要刺激和运动,而不是过度的喂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只虎斑猫希米,死于1986年。[31]它生前重达四十七磅,即二十一点三公斤,有可能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重的猫了。)在猫与主人所维持的平衡的关系中,猫过上了有保证的安全而健康的生活,主人们也获得了一个迷人可爱的猫科动物朋友兼伴侣,两者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

    猫生性狡猾,人们常说它们会剥削利用自己的主人。它们也许的确如此,不过它们的主人却心甘情愿被剥削。事实上,他们也得到了不少回报。有些人甚至做出惊人的举动,以表达他们对宠物的喜爱之情。英国歌剧演员凯瑟琳·托富茨(KatherinenTofts),1709年逝世时把财产遗赠给了二十只猫。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2]威廉·格瑞尔(WilliammGreer)给他的爱猫黑尔卡特和布朗尼留下了四十一点五万美金的遗产。1978年,也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只名叫查理·占的猫继承了一笔价值二十五万美元的地产,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猫之一。有时候情况正好相反,猫会帮助主人变得富有——例如,猫成了电视广告明星——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只猫遗赠给主人任何财产。

    作家的猫

    世上很少有像作家和他们的猫之间这样令双方都满意的关系,因为表面看来双方都没什么太多要求。正如英国作家阿尔道斯·赫胥黎(AldoussHuxley)以及苏格兰女作家穆雷尔·斯帕克(MurielsSpark)所言,也许猫对离群索居的作家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反过来,作家整日埋首工作,沉默寡言,对猫而言也是合适的好伴侣。不少人认为,有只猫蜷在桌上或自己的腿上,有助于营造出沉思冥想的氛围,激发想象力,而长时间的相处也使得猫与作家日渐亲密,彼此都有默契,能洞察对方的需要。

    爱猫的法国女作家科莱特(Colette)怀抱她宠爱的卡尔特猫,陷入沉思中。

    一只充当作家的缪斯角色的小猫开始可能还把钢笔或铅笔当成玩具,但它很快意识到自己是作家灵感的源泉,也是其困惑的温柔倾听者。有时候似乎缪斯猫们也激发了自身的灵感,例如法国剧作家特奥菲尔·戈蒂埃(ThéophilesGautier)的白猫堂·皮埃罗·德·纳瓦尔[33],它经常抓起钢笔,仿佛有股要写作的冲动。用不安分的脚爪去阻挠打字机的滑字架移动也是猫爱玩的游戏之一,不过因为会被夹得很痛,猫很快就会放弃这个游戏——今日四处可见的电脑似乎倒不像打字机那样令猫着迷。猫能成为很好的镇纸,虽然它们有一种古怪的习惯,那就是拼了命也要保护对它们来说最宝贵以及经常使用的物品。猫儿不喜欢别人来烦它,但它更讨厌完全被忽略。专心抚摸小猫能让作家不会过于劳累,还能减轻压力,也让缪斯猫老实呆在原处。

    正如亨利·卢梭为无名氏[也有考证称是法国小说家皮埃尔·罗蒂(PierreiLoti)]所作的这幅画中所体现出的:猫是作家完美的伴侣。

    猫不仅催生了文学作品,而且在许多作品中都可觅见作者宠猫的踪影。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lCapek)养了几十只猫,许多他都曾在作品中描写过。他还记录下来,恰恰是他哀悼死去的爱猫那天,一只流浪的母猫出现在他家门口。他收留了它,给它起名叫帕德兰卡。[34]它先后共生了二十六只小猫,其中一只叫帕德兰卡二世,后来也生了二十一只小猫。这个庞大家族的第三代中,有只猫叫帕德兰卡三世,也生了好多小猫,以至于恰佩克觉得它们可以“统治整个宇宙”——毫无疑问这些猫成了他的世界里一股很强大的力量。

    动物基金会的创立者克利夫兰·阿莫利(ClevelanddAmory)曾写过三本畅销书,都是有关他的猫“北极熊”,他在下雪的圣诞夜捡回来的一只受伤的流浪猫。[35]英国出版商迈克尔·约瑟夫曾写过他的猫查尔斯,以及他觉得很有个性的一只短毛玳瑁平纹猫,名叫米那·米那·莫布瑞。另一位把自己一生对猫的情感都倾注笔下的英国作家,是出生于津巴布韦的小说家多丽丝·莱辛(Dorisd Lessing),她充满爱意地描写过她在非洲和英国时养的猫儿们。

    许多法国作家都赞美过他们的猫朋友。除了特奥菲尔·戈蒂埃,还有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dDumas),他曾和好友、小说家莫泊桑(Guyd ded Maupassant)、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d France),以及爱猫成痴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一起组成了猫保护组织。小说家科莱特(Colette)写过一本书叫《七则动物对话》(Sept Dialogues de Bêtes),英译本名为《汪汪喵喵》(Barks and Purrs)。这本书描写的是女作家想象之中,发生在她的灰色安哥拉猫可可拉·多赛特和法国斗牛犬托比之间的对话。她的猫儿们还出现在其他几本著作里,例如她的小说《母猫》(La Chatte),讲述的是一只美丽的俄罗斯蓝猫,竟比新娘更能赢得一个青年的欢心。很明显该故事的灵感来自她自己的一只名叫“萨哈”的猫,[36]因为两只猫连名字都是一样的。

    爱猫的作家名录最早可追溯至八世纪时无名爱尔兰僧侣,他曾为自己的伴侣一只名为潘格·班的猫作过诗,再到当代的美国推理作家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lChandler)把自己的波斯猫塔基[37],比作“猫秘书”。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家,爱猫的作家都数不胜数。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姐妹有只宠爱的猫叫老虎,1844年它去世时全家人都哀伤不已。法国作家乔治·桑(GeorgegSands)和她的猫米诺[38]用同一个盘子共进早餐,爱伦·坡写作时,他的玳瑁猫,卡塔里娜,必定伏在他肩上。法国作家、画家兼电影制片人让·考克托(Jeanl Cocteau)把他的作品《滑稽的家务》(Dr觝le de Ménage)献给他的猫卡鲁恩,他宣称这只猫是猫中之王。考克托养的猫大多是暹罗猫,不过倒是一只灰色长毛猫激发了他的灵感,使他创作出了经典电影《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中野兽的形象。[39]

    图为美国小说家保罗·加利科(PaullGallico)与他的两只猫。他曾说过,猫把捉到的老鼠衔给主人看的那一刻起,主人的地位就永久改变了。因为猫“可以把你当擦鞋垫使用。事实上它确实会这么做”。

    狄更斯一开始不喜欢猫。他女儿玛米的猫威廉米娜在厨房生下小猫后,把小猫一只一只地衔进了狄更斯的书房,他非常不快。玛米把小猫们挪了出去,威廉米娜又重新把它们衔回去。再次被赶了出来之后,它把小猫放到了狄更斯的脚下,用哀怜的眼神乞求他的宽恕。于是狄更斯让玛米只能保留一只小猫,岂知这只小母猫后来成为他自己的宠物,他为它起名“主人的猫”[40]。

    “我赞同东方人的观点,他们认为狗是被臭虫污染了的肮脏的动物,但是他们敬畏猫,把它看成类似斯芬克司似的神物。”

    法国小说家皮埃尔·罗蒂

    (PierrerLoti)

    《狗和猫》

    (DOGSSANDSCATS)

    “不幸的是,猫经常被拿来与狗做比较,狗的忠诚、依恋和聪敏的品格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这种品格从广义看来,并非无可指摘。狗抛弃了自己的同类,成为人类听话的奴隶、阿谀的食客。但是看看猫可曾为讨人类欢心而放弃它的尊严……它拥有皇室血统,猫科家族的族长就是森林之王——狮子。正因为如此,才有这么一句谚语:‘猫也可以见国王。’”

    托马斯·布朗

    (ThomassBrown)

    《动物王国的奇闻轶事》

    (INTERESTINGsANECDOTESsOFFANIMALsKINGDOM)

    艺术家的猫

    猫是美丽的生物,由此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它们一定是艺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其实不然,起码在西方艺术中,它们直到近代才成为绘画的焦点题材之一。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中,它们有时仅象征性地出现。一直到十七世纪末荷兰及十八世纪法国流派里描绘家居生活场景的画作中,它们才开始大量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巨匠都曾雕刻或画过猫,包括达·芬奇(LeonardoddadVinci)——他认为:“再小的猫都是一件艺术品。”——以及意大利画家、雕塑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dBuonar-roti)、意大利画家帕欧洛·委罗纳塞(PaoloPVeronese)和荷兰画家皮特·布勒哲尔(PieterdBreughel),不过我们不清楚他们的模特是否就是自己的宠物猫。1526年,弗朗切斯科·翁贝提尼(FrancescoPUmbertini)绘制了一幅当时很罕见的肖像画,画中是一位年轻女性与一只猫,但他们的名字已不得而知。大约十六世纪中期,意大利画家巴萨诺(Bassano)以及他家族中其他画家成员以猫为题材画了不少作品,人们猜测,很有可能这都是同一只家养宠物猫,或者是几只相像的有亲缘关系的猫。

    猫在法国画家马蒂斯(HenriPMatisse)的画作中只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不过这只黑猫却是他忠实的伴侣,特别是在他染病卧床的那些年里。

    后来猫的形象开始在艺术作品中越来越广泛地出现。比如描绘猫儿打架或捕食场景的一些荷兰画作。尽管不少作品表现了猫与儿童或年轻女性在一起的情景,但是其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猫确实是画中主人公所养的宠物,例如现代艺术之父戈雅(Goya)为阿尔塔米拉伯爵之子,堂·曼纽尔,所作的肖像画,以及英国画家威廉·贺加斯(Williamm Hogarth)为格雷厄姆家孩子们所作的画。

    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的自画像,表现了他与猫的亲密关系。

    第一个把猫作为主要绘画对象的是十八世纪画家戈特弗里德·明德(GottfriedmMind),他出生于匈牙利,后来住在瑞士波恩。同时代的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画猫的拉斐尔”,但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他的绘画看上去颇为生硬不自然,无论是技巧还是表现力度,都很难与这个称号相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对猫非常痴迷。[41]明德最宠爱的猫名叫米内蒂,他会一边工作一边跟这只猫聊很长时间。1809年,波恩爆发狂犬病,当局下令捕杀城市里所有的猫,明德把它藏起来,使它幸免于难,遗憾的是其他的猫都不幸丧生,这令他伤心不已。

    这是英国艺术家、作家爱德华·利尔(Ed-ward Lear)为他的爱猫福斯作的画。利尔在福斯暮年的时候搬了次家,他特意为福斯建了一个与旧舍一模一样的小房子,好让它不会迷路。

    继明德之后,画猫的艺术家首推荷兰裔画家亨丽埃塔·罗那(HenriettaaRonner),她是维多利亚时代擅长动物题材的画家之一。在她的画笔下,大猫、小猫,还有猫狗对峙时的情景栩栩如生,明显反映了她对猫的偏爱。无独有偶,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移居巴黎的瑞士画家泰奥菲勒·斯坦伦(ThéophileaSteinlen),也创作过许多生动的素描、平版画及海报。他经常带着写生本去蒙马特尔高地,捕捉街上流浪猫的身影——那些在屋顶上徘徊的猫,还有翻垃圾箱的猫。当然他也为艺术家以及女裁缝的猫作画,背景相对正式一些。很快他爱猫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住所里养了很多猫,因此被称为“猫之角”。

    猫不仅在西方世界成为广受艺术家喜爱的绘画题材,十八世纪在地球的另一端,歌川国芳(UtagawaaKuniyoshi)的江户画室里也满是大猫小猫,它们经常出现在这位日本浮世绘大师的作品中。

    另一位擅长画猫的日本艺术家是藤田嗣治(TsugouharusFoujita),他于1913年开始在巴黎定居。他对画猫颇有研究,甚至在自画像中多次画入爱猫。藤田是毕加索的好朋友,后者的画中猫经常以野蛮的食肉动物形象出现。而其实毕加索养的宠物猫中,起码有一只是优雅的暹罗猫。英国画家格温·约翰(GwensJohn)也住在巴黎,她从不忍心舍弃任何一只猫。[42]有一次她带着宠物猫“老虎”去约会住在乡间的情人,在返回巴黎的途中,猫忽然在圣克卢跳下电车。她发狂般地四处寻找,整整六夜都没怎么合眼,可还是没找到,只好空手而归。当传来消息说有人见到“老虎”了,她立刻赶回去,在野外度过三个晚上后,终于找回了它。

    更出名的爱猫人是英国画家路易斯·韦恩(LouissWain),他的第一个猫模特就是他自己的爱猫皮特。但他对猫越来越着魔,以至于抛弃了油画画法,转而创作卡通形象的插画,比如穿着打扮酷似人类的猫,在人类的生活场景里活动。[43]今天,人们对他的作品毁誉参半,不过在二十世纪初,这些画无疑是风靡一时的。韦恩积极介入跟猫有关的社会活动,他还曾是国家猫咪俱乐部的主席。

    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GeorgegStubbs)以动物画著称,不过这是已知的他唯一一幅单独的猫画像,已查证是一位名为安妮·怀特小姐的宠物。

    猫与其他动物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都认为狗既忠诚又有爱心,称之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而猫最多只被看成捕鼠能手,最糟糕时甚至被当成巫婆的帮凶。事实上,狗和猫对人类的行为都受各自的生理构造所支配。狗总是对自己的“群队领袖”毕恭毕敬,而相对独立且冷漠的猫会坚持自己孤独的天性。正因为狗和猫个性截然相反,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它们在家养环境中是一对老冤家。尽管它们的不同会引起猫狗关系的紧张,但如果它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往往会成为莫逆之交,而且大多是猫领导着狗。

    这幅名为《冬青树旁》(Beyond the Ilex)的画是二十世纪美国画家德诺德·佩奇(Deroldd Page)的作品,画中是一只猫被它常捕食的动物包围着。不过猫可以学会与鸟类及其他动物和谐相处,有时甚至会收养其他动物的遗孤。

    英国著名作家沃尔特·司各特(WalterdScott)的家里有只猫叫欣斯,[44]它统率着整个家里的狗。不过有一天,一只年轻气盛的大猎犬受够了欺负,狠狠咬了欣斯一口,结束了它的统治。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在灰猫佩珀和它的朋友大丹狗泰迪身上。它们一同出演了很多卓别林的电影以及吉斯通电影公司拍摄的讽刺愚蠢而无能的警察的系列早期喜剧默片。[45]泰迪死后,佩珀一直郁郁寡欢。

    母猫经常抚养别的动物的孤儿,比如兔子、松鼠、老鼠——而这些动物本来是猫的捕食对象——有时甚至是小鸡、小鸭。这种现象反映了猫强烈的母性,不过用来解释一些很不寻常的猫的友谊就行不通了,比如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加尔文·柯律治(CalvinnCoolidge)的猫提米与它的金丝雀朋友。

    最让人想象不到的要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n Twain)在法国马赛动物园发现的大象与小猫的组合。[46]猫会顺着大象的腿爬到它的背上,整个下午都在象背上悠然自得地晒太阳。它俩成了铁哥们,猫只要一看到危险就向大象奔去,寻求大象的庇护。

    另一对奇特的组合在加利福尼亚的大猩猩基金会,是一只名叫可可的母猩猩与一只小猫,可惜小猫后来跑丢了。不久人们又送给可可一只很小的姜黄色曼岛猫。母猩猩非常高兴。母猩猩已经学会很多手势用来跟人进行交流,它告诉管理员,它已经给小猫起名叫口红,“我的猫很好。”它比划着。

    夜里的猫

    猫在夜间活动,最早也是从黄昏开始活动。也就是说,它们从日落后到破晓前最活跃。古人观察到这一点,把猫与月亮女神及黑夜联系起来,稍后基督教又把猫与巫婆及恶魔联系起来。猫也在白天捕食,它们不会整夜都在四处逡巡。白天睡饱了之后,黑夜是猫的天下。

    在爱尔兰诗人W.B.叶芝的诗《猫与月亮》(The Cat and The Moon)中,诗人写道,当猫儿明纳露舍蹑手蹑脚地爬到月光下,它是“月亮最亲近的亲戚”。不过在屋瓦上尖叫的猫,打破了夜的宁静,形象就不如诗里如此浪漫了。猫在夜里聚集起来“唱歌”的情景激发了德国诗人海涅(Heinrich.Heine)的灵感,他在诗作《小猫的诗乐俱乐部》(The Young Cats’Club for Poetry-Music)中写到:“啊嘶声咆哮的噪音!/啊喵喵叫个不停。”领唱的是只叫“桑塔格”的猫,“疲倦地尖叫着”。虽然大部分猫叫都是为了求爱,但海涅描述的这种聚会也是存在的。在拥有庞大数量家养猫的地区,公猫们在夜里聚集起来,一般是在屋顶上,或是不属于任何猫的一块空地上,互相清理皮毛,互相交谈,正如人们在派对上社交一样,不带任何攻击性质。这种现象甚至被称为夜晚“俱乐部聚会”。

    这幅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埃及纸草画,表现的是形象为猫的太阳神拉,与掌管黑夜的恶魔阿拨皮斯的头颅战斗,以使黎明重返人间。

    宠物猫的生活与其主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特别是那些不能随便出去闲逛的猫,都会改变它们原先的作息来适应主人的时间。它们晚上宁愿蜷成一团窝在床上,也不愿出去呆在屋瓦上。曾有一位年轻作家,在英国的寒冬里,住在一个没有供暖的冰冷屋子里,正是和他养的一只黑猫互相取暖,才避免了被冻伤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互相取暖是最正常不过了,不过是这只猫钻到床上,特意依偎在主人的脚旁。

    在英国画家提扎·拉维利乌斯(Tirzahh Ravilious)这幅题为《厄斯金在拂晓归来》(Erskine Returning at Dawn)的画中,猫在太阳升起时往家走去,白昼来临,捕食的最佳时段已过。

    食肉动物与食腐动物

    人们在家里养猫是为了其实用性,而非它们作为伴侣的潜质。绝大多数想养猫的人之前一定会问:“它会抓老鼠吗?”猫拥有高度的警觉,是天生的捕猎者,这一切使得老鼠闻风丧胆。

    野猫的主要食物是老鼠和野鼠,不过它们也会捕食小鸟、兔子、小爬虫、鼩鼱、蝴蝶、鱼,甚至蛇,这都要看它所处的生存环境。猫也吃草,当成粗粮食用,或者用做催吐剂,帮助它们吐出舔毛时不慎吞下的小毛球。

    家养的猫对许多蔬菜和谷类食物都很熟悉,人类还把不少味道奇怪而复杂的食物介绍给它们,比如奶酪和巧克力。不过,由于猫是食肉动物,它们必须吃肉,否则会因缺乏氨基酸而导致失明,而且它们也无法从蔬菜中合成脂肪酸,或是吸收维生素A。

    猫从来没有被彻底驯服过——它们一直保留着捕猎者的天性。这幅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镶嵌画展现的是猫成功捉住小鸟的情景。

    观察正在玩耍的小猫,就如同观赏一个新猎手的初步演习:包围,埋伏,然后突袭。当然,不是所有的猫都能成为捕鼠高手。任何一只猫想号称天下第一,都要先打破一只名叫陶瑟的苏格兰猫创下的记录[47]。它生前在苏格兰泰赛德区格伦塔里特酿酒厂服务。陶瑟出生在这家苏格兰最古老的手工酿酒厂,它平均每天可以捉三只老鼠。直到1987年殉职时,它共捉了两万八千八百九十九只老鼠。

    在十四世纪波斯诗人欧拜德·扎卡尼(Obaid-ee Zakani)所写的关于猫儿提巴德的故事中,扎卡尼生动地描绘了猫难改食肉动物的本性。提巴德吃了一只老鼠后,宣布要在死去老鼠的亲戚面前做忏悔。它们都轻信了,以为猫真的要悔改,就赶来领取补偿,结果全被残忍地吃了。两只幸存的老鼠逃出来后,向大家控诉了暴君的恶行。于是一队老鼠大军抓住了提巴德,对它进行审判。可是狡诈的提巴德还是骗过了它们,并在逃走时吞下了法官。

    法国画家皮埃尔·博纳尔(PierreeBonnard)的画作《格子花纹女衬衫》(The Checked Blouse)中,一只非常挑剔讲究的猫正从用餐者的盘中拣一小片食物,这真是被驯养的猎手啊!

    没有人为猫抓住老鼠而感到难受,不过抓的要是一只小鸟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实际上鸟类在猫的食物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虽然这可能是由于鸟经常能逃脱,而并非猫更偏爱别的食物!

    在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Pabloo Pi-casso)的这幅《嘴里叼着鸟的猫》(Cat with a Bird)中,猫食肉的本性表露无遗。

    从拜占庭时代的希腊诗人阿加塞阿斯(Agathias),到现代的英国女诗人史蒂夫·史密斯(StevievSmith),很多诗人都描写过鸟被猫吃掉的情景。十六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斯克尔顿(Johnv Skelton)就曾因为他的猫吉布[48]吃了他的麻雀菲利普而大发雷霆:“报复心使得我对上天大声呼告祈求/不论是野猫还是家猫/上帝把痛苦降临到它们身上吧!/特别是这只猫/残忍吞食了我可爱的小麻雀/那可是我在卡罗养大的啊!”当然,吉布只是按本能行事,不可能料到它的主人会如此愤怒。[49]主人对猫天性的宽恕也救了大仲马的宠物猫米索福。一天早上,有人发现它在鸟舍里把所有的鸟儿都吃了,不过它没有因此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幅插图出自十四世纪的《勒特雷尔圣诗集》(Luttrell Psalter),图中是一只顽皮的猫正在戏弄可怜的老鼠。

    但猫有时也会遭到报应。[50]比如说,特奥菲尔·戈蒂埃的猫,特奥菲尔夫人,有次正准备朝家里养的鹦鹉扑过去,忽然这只训练有素的鸟儿开口了:“吃早饭了吗?”鹦鹉模仿人类的声音如此逼真,把这位勇猛的猎手吓破了胆,立马窜到床下躲了起来。可怜的特奥菲尔夫人吓得一天都没敢出来。有时猫捉小鸟的行为也会被人所称颂。十六世纪被关押在伦敦塔的囚犯亨利·怀亚特爵士(SirrHenryrWyat)和一只猫结为好友的故事广为流传。这只猫经常出入他的地牢,蜷成一团为他取暖,时不时还捉来鸽子给他当晚餐。

    大部分猫都喜欢猎食过程中刺激的追逐,不过也有不少猫属于厚颜的机会主义者,不会拒绝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把一份好吃的零食落在某处而疏于看管,那么这些狡猾的动物决不会假装没看见,在这种情况下拿走食物似乎也不能说成是偷窃。在地中海地区的露天餐馆里,你可以经常看到当地的猫在打量游客,估摸哪些人会很慷慨地给它们食物,然后等到侍者一转身,它们就会冲过去向人们乞求食物,还不遗余力地表演自创的精彩节目。

    歌川国芳的这幅浮世绘(约1845年)中,一个女孩正在惩罚偷吃了肉的猫。

    捕鱼的猫

    有句中世纪拉丁谚语这样说道:“猫喜欢吃鱼,却又讨厌湿了爪子。”不过一些胆大的猫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猫并不是一看到水就讨厌,它只是不喜欢突然被弄湿。其实猫还是很喜欢把爪子放到液体里蘸一下,然后舔舔,比方说抹一下罐底的奶油。小猫咪玩耍的时候常常会用一种特别的技巧把东西扔入空中,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了猫捕鱼的能力。

    德国画家阿瑟·亨尔(ArthuruHeyer)的画作《观看金鱼的白猫》(White Cat Watching Goldfish)中,猫似乎因为与看得见又捉不着的猎物如此接近,而感到困惑。

    许多富有探险精神的猫克服了对水和寒冷的厌恶,只为了抓到鱼作为晚餐,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驻守在英格兰南部港口普利茅斯德弗尔斯角的海军炮兵连里,有一只猫每天都会跳入海里捕鱼,然后把它的猎物送给卫兵室的水手们。另一只口味挑剔的澳大利亚猫会在防波堤上端坐好几个小时,就为了等候它最爱吃的鲻鱼游入猎程。1829年,在英格兰北部杰斯蒙德市,人们惊奇地发现,穆迪先生家的猫成功教会了邻居家的猫如何抓鱼[51]。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也曾观察到猫跳入浅水抓鱼的过程。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iBorodin)有只叫雷巴洛夫(意为“捕鱼人”)[52]的虎斑猫,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掌握了冬季从冰窟窿里抓鱼的本领。在法国巴黎,甚至还有一条街名为“捕鱼猫之街”(theirueiduiChatiquiiPéche)。这条街是为了纪念一只十七世纪时的猫,它顺着泛滥的塞纳河水进到地窖里抓鱼。

    也有些技术不那么娴熟的猫,比如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cWalpole)的玳瑁虎斑猫塞利马,[53]它竟然掉进金鱼缸淹死了——可能是由于它筋疲力尽了吧。虽然猫天生会游泳,但它们需要有足够体力支撑到找着可以爬上去的地方。有一只猫倒是特别享受泡在水里的时光,那就是美国小说家、著名摄影师卡尔·范维克腾(CarlcvancVechten)的猫阿利尔,[54]它每天早上都要在主人的浴缸里游会儿泳。

    十八世纪后期英国画家斯蒂芬·爱尔默(StephennElmer)的画作《壁架上的猫与鲑鱼、河鲈及鲤鱼》(A Cat with Trout,Perch and Carp on aLedge)。这只猫运气很好,不劳而获就有了大发现,它明白看到上天所赐的鱼要赶快下嘴,而不是光看着的道理。

    “猫逮住了麻雀,正准备一口吞下,忽听麻雀说道:‘绅士吃东西前都要先洗脸。’猫听信了这话,放下麻雀,准备用脚爪洗脸,可麻雀一下飞走了。猫非常恼火,发誓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必定先吃再洗脸。’从那天起,所有的猫都是这样做的。”

    英国作家、艺术家查尔斯·亨利·罗斯

    (CharlessH.Ross)

    《猫之书:闲谈系列》

    (THE.BOOK.OF.CATS:ACHIT-CHATICHRONICLE)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