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习要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党和人民推进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寻找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懈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既不能隔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而是要坚持做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内心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要求。

    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

    一个国家的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的,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辛、不断探索,开创出来的一条特色鲜明的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和人民幸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坚持以实践为依据。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既体现社会主义共性又凸显“中国特色”个性的创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反映民意,适应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开辟的,因此这条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学习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又充分借鉴了世界各国成功经验,是在学习借鉴中不断创新、在比较中发挥自身优势的道路。

    第四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没有希望和前途;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会导致亡党乱国的后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基本理论是行动指南,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基本纲领是我们的目标和政策,基本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科学认识和重大方针。党的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既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时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思考题解答及拓展

    1.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坚定走自己道路的决心,是党和人民推进事业发展的立足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我们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定力,坚定道路自信,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这“五个基本”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立国兴国之基、治国强国之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牢牢把握和遵循。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了一场以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变革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新的产物,勇于变革、锐意创新,是不断开拓这条道路的动力。我们要不断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承接着历史选择,回应着时代要求,反映着人民愿望,也体现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和走向。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鲜明特色?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懈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由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的,是我们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坚持以实践为依据。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既没有机械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也没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而盲目实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性又凸显“中国特色”个性的创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紧跟时代潮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又保持独立自主,不做任何国家的附庸,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带来了中国的迅速崛起。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学习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角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努力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但始终坚持决不照抄照搬,而是在学习借鉴中不断创新,在竞争比较中积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在比较中发挥自身优势。

    延伸阅读

    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2年12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管的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在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同志共同参会。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以“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题发言。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转折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仅从这一点而言就决定了这次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经历了一场剧烈变化,在危机爆发之初,由于我国应对及时、措施有力,在危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迎来了国内外一片赞誉国际上有人大谈“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还有人提出了所谓中美共治的G2设想,国内也有很多人陶醉于风景这边独好。然而随着危机的持续发展,从2010年开始,国际舆论首先发生了急剧变化,抹黑中国、怀疑中国、唱衰中国的言论迅速上升,国内的各种不满声音也随之抬头,一些具体的事故和案件也被某些人渲染成道路和制度的失败。这使得中国原本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突然间似乎变得阴云密布。为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这使得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其实这一切的原因并不难理解。这是因为,随着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深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极大影响了中国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经意间,中国已不是昨日的中国世界也已不是原来的世界。

    人们看待中国与世界的眼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如何看待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看待三十多年来我们走过的这条道路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发展环境已经全面恶化,发展空间已经走到尽头,必须改弦更张,另觅道路;有些人认为,中国面临的内外矛盾无法解决,只有通过战争或内部动荡才能释放内外压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纷乱的各种思潮,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首先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对中国现实状况和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并响亮地回答了今后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第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世界发展大趋势作出了明确判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们要深刻理解报告对于国际形势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分析。首先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没有逆转。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受挫折,但作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世界范围内生产社会化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总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一趋势导致了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凸显了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的必要性,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形成。这些都表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会终结,而是在进一步深化。美国虽然竭力维持单极霸权,但已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借助他国力量来维持旧有世界格局。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渗透,又推动了世界多种文化间的相互激荡,使得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成为相互交易、相互推动、相互碰撞的世界大潮流,这增加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也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蕴藏了无尽的可能性。局部地区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但世界总体上仍可保持稳定。多极与单极的矛盾仍然是国际矛盾斗争的焦点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终究不可逆转。其次,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大变化意味着大挑战,也带来了大机遇。目前,我们面临的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化提出了空前挑战,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遇到了未曾见过的困难,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手段,成功与失败就在于危与机的转换之间。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发达国家的相对衰弱,增强了西方对我国的警觉,其再工业化的努力,也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新的压力,但其在国际公共治理方面,再融资和市场需求等方面,也更加有求于我,这就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会。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使我国在某些传统行业中面临着新的竞争,但也为进一步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创造了条件,并且为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潜在的新的市场。又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的突破,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新的压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形成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总之,从国际形势来看,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实现挑战到机遇的转换,关键在于提高我们自身应对挑战的能力。

    第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阶段作出了明确定位。既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改革和建设的成就,也尖锐指出了仍然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报告将我国现状概括为迈上“三个大台阶”和仍有“三个没有变”。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大台阶”与“三个没有变”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现状。对这三个方面变与不变的辩证分析显示出我们党对现阶段中国国情有着清醒的判断,对于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国家上了“三个大台阶”,表明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完全正确,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国家的“三个没有变”,则告诫我们要正视我们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冷静应对风险和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三个没有变”还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在面临的问题中也存在着发展的机遇。正是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仍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我国地域广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同时并进,经济社会转型难度大。这一切既是我国继续发展的难题,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仍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回旋余地,有着仍待释放的巨大发展需求和动力把问题转换成动力,关键在于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辩证分析所面临的苦难和压力,充分认识到这种困难和压力,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在飞速变化,正处于酝酿重大转折的前夕。就国际环境而言,我国正处于将强未强的成长期,中国力量的壮大引发了世界力量格局的重新调整,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必然加大。就国内环境而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必然集中爆发。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出现这些问题并非是我们道路选择的错误,而恰恰是我们成功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克服这些困难,没有退缩余地,也无捷径可走,只有咬紧牙关、顶住压力,毫不动摇,奋勇向前,才能冲破难关,闯出一片新天地。

    中国自身的发展又将反过来影响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发展环境为中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是建立在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之上的。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号召全党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就在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所谓不动摇,就要不为内外各种压力所屈服,不为“左”和右的各种错误思潮所干扰,坚定不移地按照我们选定的并且已经被以往实践证明的成功道路走下去。所谓不懈怠,就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不停滞、不倒退、不狐疑犹豫,不止步观望,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扎实解决各类问题。所谓不折腾,就要坚持我们既定的发展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随外界风向起舞,不因自身成就忘形,不为一时利益所诱惑,不受一事挑逗而冲动,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张宏志:《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网,2012年12月1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