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太阳神-金色协奏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泥泞的秋天。咆哮的秋天。凄惶的秋天。二十年代末的山东平原,被一团黑雾笼罩着。军阀混战的铁蹄把平原土地刨击得伤痕累累。然而,狂暴的洪水又在这灾难深重的土地上肆虐。山东某地的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村庄,几度袅袅升腾的人间烟火被大水吞噬卷走,留下了一片白骨和凄惨的废墟。天灾人祸,把穷人逼上了绝路。那些从死亡边缘上侥幸生存的幸存者,不顾一切地去寻觅生存的土地。于是,咆哮的洪水驱赶着背井离乡的饥民艰难地转动着独轮车向北方移动。在这批移民的大军里,有一户几口人之家,也来到了胥各庄小镇。这个小家庭的户主,就是锅炉附件厂供销科长刘双庭的祖先。那时,他的父亲才仅仅18岁。他们在小镇七街的土地上支起炉灶,安营扎寨了。尽管那时的小镇还很荒凉,但他们不准备再走了。从秋奔到冬,从冬逃到春,寒风追逐着逃荒人的脚步,岁月记载着受难者的痛苦,他们再也不愿流浪了,小镇就是他们的家。为了生存,刘双庭的父亲挑起一副担子,走街串巷修鞋。换来可怜的一点收入,来养家糊口,但仍然是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刘双庭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泡在盛满苦水的摇篮里,光着瘦弱的身子趴在破席片的炕沿上哇哇哭叫。野菜充不饱肌腹,粗糠在他的小肚里难以消化。直到解放后,他们的生活才稍有一些转机。

    刘双庭戴上红领巾上学了。他的父亲常给他讲过去的这段辛酸史。刘双庭从小就恨那洪水,恨那个灾难的秋天。在他幼小心灵里有一个幻影,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小社员,让每一个秋天都结满硕果。然而,社会主义的秋天也并不全是硕果累累的季节。

    1960年的秋天,刘双庭的初中再也上不下去了,他只好辍学。他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本来家庭就很困难,再赶上“瓜菜代”的艰难岁月,家里再也无力供他走进学校。16岁的刘双庭下地干活了。他一下地正赶上到地里砍高粱,尽管他拚命地砍,可怎么也砍不掉这逃荒人后代的穷根。他不怕吃苦,干活时用尽吃奶的力气,但每天的工值也仅仅有6分半,干到19岁时,才能拿到8分。然而,那时的工值不值一个鸡蛋钱,他多么盼望着上街的集体积累能壮大起来呀!然而,他天天挥汗如雨,工值却年年依旧。他与刘玉清是“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和一个共同的志向。不同的是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社会地位。刘双庭是穷人家的后代,根儿红苗壮而刘玉清的家庭出身呢,则是被改造的对象。然而,这些并不影响他们兄弟间的友谊。刘双庭常找刘玉清去玩儿,常找他去唠瞌。有人曾提醒刘双庭,说:“小六子是啥人?你整日跟他泡在一起,没个学好!”刘双庭反驳说,“小六子是啥人?他也是红旗下长大韵社员。他爸是他爸,他是他。我看他很有志气,很有正义感,对啥事儿也都有独到见解!他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咋啦?”他还说,“我就愿意跟嘎,小子在一起唠嗑,特别有意思!”那人昕后,直拿眼瞪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65年,他是队里的贫协委员,在生产从当指导员,1970年他当上了一小队队长,1975年他带队去根治海河,当上了连长。那年,刘玉清圆村当电工时,保险丝坏了,断了电,村里有人诬陷他为“破坏农业学大寨”的坏分子。可是刘玉清宁折不弯,据理力争。刘双庭根本不相信刘玉清会“破坏农业学大寨”,对村里那些故意整人的人恨之入骨。他在刘玉清最困难的时候,同情他,支持他。后来,刘玉清在七街无法立足了,去四王庄办户口又遇到了阻力,刘双庭就帮助他过了一道道关卡。刘玉清的婚礼,刘双庭也是操办者。他们常在一起谈社会,谈人生,谈七街的事业和前景。自1980年七街分地后,刘双庭脑子里就萌生了商品意识。他与街里的三个人搭伙做起了卖炸油饼、豆腐脑儿的小本生意,小摊子兴隆了一年。1981年,在芦台的刘双庭他大哥又叫他去芦台开饭店,刘双庭去了芦台。临走前,他到刘玉清电气焊加工厂看了看刘玉清,同他道了别,并给他留了地址。过了一段时间,刘玉清很想念刘双庭,就去芦台看他。兄弟俩相见非常亲切。刘玉清说:“双庭,这儿干还行吗?”

    刘双庭笑笑,说。

    “还可以,每天赚个七块八块的。”

    刘玉清在饭店里绕了绕,一本正经地说:“双庭,一个大男子汉开饭店伺候人,多没意思。回家跟我予吧!”

    刘双庭为难地摊开手,说:“玉清兄弟,说实在话,我也很想家,可现在饭店操持到这个份儿上,我是真离不开呀!”

    “饭店这生意,娘儿们都能干,没你照样行。”“不行,我眼下不能走!”刘玉清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末了说:“那,双庭二哥,你在这边接触的人多,方便时,留心给我揽点活儿吧!”刘双庭点点头。“这行。”

    刘双庭通过他大哥的关系,结识了芦台渤海冰箱厂厂长肖凤祥,义通过肖凤祥认识了搞锅炉附件的杨开武。刘双庭回家时,去看刘玉清,谈到了这些情况。刘玉清再次请他回,来干时,刘双庭说。“我是想回来啦。不过,我得为你们办,成点事儿,否则,我来了心里也过意不去。”刘玉清马上,说。“你不是跟芦台肖风祥挂上钩了吗?我们就在这个关系上下下功夫吧!”刘双庭说:“好,只要我从那里找到活儿,就一定回来!月儿还是故乡的明嘛!”刘玉清抓住他的手,“嘿嘿”地笑了。不久,刘双庭带刘玉清去见了肖风祥,又通过肖风祥见到了杨开武。他们从那里就搞到了锅炉附件的有关信息。刘双庭还从杨开武那里要来了图纸和两个加工煤斗的活计。从此,刘双庭又回到了小镇,成为利民电气焊加工门市部的一名供销员。他的主要工作是对外业务。跑原料,跑活计,跑销路。刘双庭的到来,使刘玉清如虎添翼。

    他们在门市部的后院又办了个纸绳厂。刘双庭不仅负责门市部的业务,而且还要管纸绳厂的业务。他人长得虽然憨实,但与外界的交往能力很强,干什么都任劳任怨。他不辞辛苦,整日忙得团团转。街里也是怕分散他们门市部的精力,后来还是让刘双庭专心致志地跑门市部的业务。他根据各地用户的反映,总是自觉地当好厂长的参谋,他曾建议刘玉清尽速建起自己的铸件炉。刘玉清在多种困境中,仍然采纳了刘双庭的建议,想方设法请来了建筑队,终于建成了自己的炉。炉建起后,他们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但刘双庭是一个不满足现状的人,他从业务交往中,又发现了一个销售方面的症结——生产上投有主动权。生产与销售本来是一个统一体,但他们却不能直接与用户打交道,接活儿和销售得由芦台的一个厂子负责操办。他们是隔着玻璃养花,没有培育浇灌并使之开花结果的主动权!刘双庭找到刘玉清,说。

    “刘厂长,芦台方面对我们是不错,但随着咱们厂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全指望人家。直到现在,他们从来没给过我们一个真正的价格标准,我们心里没底呀……”

    刘玉清沉默片刻,说: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们又不能伤了人家的感情。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我们不能因为人家拿了利就生出别的想法来。如果没有人家,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哪!”刘双庭马上解释说:

    “我没有别的意思,人家的恩是不能忘。可我们也不能一辈子光指着人家呀!‘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万一要是人家换了人,不给我们活儿了,我们不就得关门儿么!”刘玉清长长地舒了口气,讷讷道。“暖,你说的也有道理……”

    “我看,咱们应该自己闯闯门路啦!”“对,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才能有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刘玉清这才缕清思路。

    “对,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老拄着一根拐棍儿,人家一撤,咱不就瘫啦!”刘双庭说这番话时,眼睛里闪着希冀的光泽。

    刘玉清说,“好,那就闯一闯!”于是,刘玉清采纳了刘双庭的建议,把厂里有些交往能力的工人,分成四组,四组人又划分不同地区去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并没有明显效果。刘双庭与张营,傅春山分为一组,张营跑大小五金,刘双庭和傅春山跑外地。刘玉清给他与傅春山订的任务是,每人完成10万元的活儿!刘双庭一头就扎进了天津。他的设想是!守天津,攻北京,扩大全国。可是,真正闯起来,就难了。他在天津没有一个熟人,两眼一抹黑,瞎钻。他坐上公共汽车,两眼不住地向道路两旁的工厂窥探,不停地寻找着竖有大烟筒的工厂。他每发现一个高烟筒,就记在心里,然后在终点站下车,按有烟筒的门口挨着进。有多少次,他都是碰了一鼻子灰退回来。

    天津人面对着这位陌生来客,表示异常的冷漠。刘双庭却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泥腿子”劲头儿,不办成事,就是不回家。他在天津整整泡了一个月。自一天,他去闯天津毛纺:二厂。

    刘双庭拿着证明信,递给门卫。门卫看了看信,又瞧了瞧这位土里土气的大汉,把口封得很死:“不准进去!”

    “大爷,你老就帮帮我吧,我是来自地震灾区丰南的,出门办事不易呀!你老高抬贵手,就放我进去吧!”刘双庭扮出一副笑脸恳求地说。

    门卫老头儿的脸板得象块冰疙瘩!“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嘛!”刘双庭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望望高耸的烟筒,真不甘心就这么退回去。他泥塑木雕似地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又去“磨”老头儿。老头儿见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只好松了口儿。“你要去嘛科室?”

    刘双庭随口编了一个去处,“动力科。”

    “你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来人接你!”门卫老头儿冷冷地说。刘双庭哆哆嚷嚷地拨通了动力科的电话。动力科的回话说,他们不管这类业务,并提供了一个设备科,刘双庭又给设备科拨了电话。可是,设备科又一杆子把他支到了厂供应科。当他拨通了供应科电话后,却大失所望,又被支到了发电车间。刘双庭心里一沉,暗骂道。“天津卫可真不是个东西,你不管就不管吧,干啥还耍弄人?真是笑话,发电车间能管锅炉附件业务?”他心里正嘀咕着呢,门卫老头儿烦了,又叽哩咕噜地“损”了他几句。刘双庭只得强忍着,就当什么也没听见,抱着极小的一线希望,给发电车间拨了电话。没成想,刘双庭与对方通话后,还真的引起了发电车间的兴趣。对方在电话里迫不及待地问。“你是哪个厂家的?”刘双庭说。“我是丰南县锅炉附件厂的。”对方又问:“你那儿都有嘛件儿?”刘双庭不厌其烦地把厂里能生产的附件都唠扯了一遍。对方说。“好,你进来谈谈吧。”

    这时,刘双庭的心里不由一阵狂跳,他总算迈进了“商界”的大门。

    到了发电车间,那里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刘双庭。看对方的热情态度,他这才真正悟出“阎王爷好见,小鬼难挡”的道理。对方负责人问。“你带着产品目录本了吗?”刘双庭笑着掏出产品目录本,递给对方。负责人会意地笑了,说:“你来的正巧,我们也正想找一家锅炉附件厂协商,我们下月要给毛条二厂大修锅炉,我们负责包件,包工,包料,他们的产品正对我们的路几。”刘双庭激动万分,真没想到会“歪打正着”,就急忙说:

    “那可太好啦,我们合作吧!”对方负责人沉吟片刻,说:

    “我们合作可以,但我们还得跟毛条二厂的有关领导商量商量。”

    “啥时间能定下来呀?”

    “下午就能告诉你。”

    刘双庭点头。“那太好啦!”

    下午,刘双庭得到对方的答复,两厂的有关人员在月底去丰南锅炉附件厂去看看,然后再议订货的事。刘双庭疾速返回厂里,做迎接天津客人的准备。月底,天津客人来厂后,刘双庭和刘玉清商量要让利给对方,终于拉住了这个业务大户。他们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了订货任务,天津客人高兴得登门致谢。从此,他们不但成为永久性的用户,而且,刘双庭还通过天津这家用户,在整个天津打开了局面。

    刘双庭是说到哪几千到哪儿的一条汉子。他刚刚守住了天津,就又做好了“进攻”北京的准备。津京是他的发展业务的战略要地。这两个大城市,不但工厂多,而且与丰南近,交通方便。但是,进了天津,并不等于就打进了北京口如果象闯天津那样去闯北京,目标也太大了。刘双庭又变换了一个方法,他把眼光盯在了北京的外围,廊坊地区。经人介绍,他与廊坊大厂县锅炉附件厂挂上了钩。他去那里当了一次“情报间谍”。刘双庭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大汉,只知凭力气干活儿吃饭,肚里不装弯弯肠子。可自他闯入“商界”以后就被迫学会了一些做生意的“技巧”。他在大厂对厂家说:“你们给我带上个产品目录吧。因为你们厂大,产品齐全,我们厂小,产品少,有好多外地用户找到我们,都因产品不全而告吹!我讨了你们的底儿,我们搭对不了的用户,就给你们拉了来!”对方一听很高兴。他们见刘双庭态度诚挚,面目和善,也就相信了他,把产品目录给了他一份。实际上,他是暗地里在与对方争夺用户。因为他知道,对方产品的目录本上都附有自己的用户厂家。刘双庭拿到产品目录后,也就找到了用哪种附件的厂家。于是,他就又闯迸了北京。当然,刘双庭开始在北京同样地受到了与天津一样的冷遇。可他并不灰心。在北京的211厂,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闻过门卫这一关,进入工厂。他走了一个科室,义串了另一个科室,最后终于找到了负责进锅炉附件的设备科,但人家却回绝了他,并几次向他下逐客令。刘双庭不言不语,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他有自己的想法,因这厂的炉型与他们厂出的附件型号相符,只要搞好感情投资,一定会感动对方的。刘双庭见办公室的人没人搭理他,就主动去搭话,并为人家递烟、倒水和扫地。一天不行,第二天他还来。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对方。从此,北京的客户又被他攻下来了。下一步是闯关东了。东北三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那里的锅炉附件市场潜力很大。过去,小镇上就有“闯关东”之说。没等他去闯,沈阳劳改局就来了个订货人。由这位订货人穿针引线,比他大海捞针要好得多。于是,刘双庭与傅春山一起,同那个东北客人就下了关东。他们由那个人介绍,去了沈阳的新生化工厂。那里人对他们很客气,但人家的进货历来是由上海提供,一句“往后再说吧”,便给他们泼了瓢冷水。后来,他们不厌其烦地去了多次,才攻了下来。在沈阳中捷友谊厂门口,他俩看见有两名笔挺的荷枪实弹站在门口的军人,吓得腿肚子直打颤,倒退了好几步。

    后来,他们壮着胆子走了进去,弄到了一个“通行证”,又在动力处,碰到了一件与天津那样“歪打正着”的巧事。原来,这个厂子也正想大修一个炉。刘双庭把厂里的生产能力和产品介绍给对方对方也诚心实意地与他们探讨有关附件的价格,并拿出了图纸。刘双庭和傅春山带回图纸,与刘玉清和张璐商量之后,马上拍电报请来了东北客人。从此,东北也就打开了局面。

    刘双庭把创业过程讲得很简单,也很轻松,可谁曾知道,每一个用户关系的建立,都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呀!他与用户是真诚的交朋友,他的朋友可以说是遍天下。现在,刘双庭已是锅炉附件厂的供销科长了。他手下有九个走南闯北的业务员,也象他当年闯天下一样,继续在辛勤地奔波着。锅炉附件厂的每一次成功,每盈得一分利润,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奋斗。他们是小厂的“外交部”,是本企业的一个窗口。如今新建的津丰化工厂的供销任务,也落在了他们肩上。已年满45岁的刘双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他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他很象是一株高洁纯正的白杨树,又象是一头勤于耕耘的老黄牛,为小厂的发展壮大默默地劳作着。

    不知有多少次,一些关心他的亲戚、熟人,朋友劝他离开这个锅炉附件厂,自己独开一号,准能自由自在地挣大钱。

    刘双庭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拒绝了这样好心的劝慰和诱惑。他严肃地说:“我刘双庭有啥本事?我开一号咋就一定能赚钱呢?”

    来人说,“你是搞供销的,路子广嘛!”刘双庭马上沉下脸来,说!“对,我现在是搞供销的!可我不能忘记,如果不是玉清的邀请和挽留,我仍是一个开饭店的!要往远里说,如果不是七街父老收留我当年逃荒的父辈,我刘双庭说不定流浪何方呢!我现在的翅膀硬了,就要拍拍胸脯上的四两肉儿,想想我的翅膀是怎么硬起来的!”来人气恼地说。“咳,现在是谁能挣钱,谁好汉,你还想那么多干啥?真是头号大傻蛋!早做选择吧,趁现在的政策好,不然,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啦!”

    刘双庭一摆手:“别说啦。人各有志!我这人不爱说高远的话,就一条,我不能做对不起人的事!当初,我是冲玉清来的,是冲七街的父老才卖命干的!如果我拉走这里的用户去单干,全村父老还不指我脖梗骂呀!一句话,人得有良心!”劝说他的人,哑口无言了。刘双庭的生命和事业都已进入秋天。现在的秋天,不再是父辈手推独轮车逃荒的秋天了,也不是1960年那枯叶飘零的秋天了。现在的秋天,是不断地结出硕果的收获季节,是一首创造财富,繁衍幸福的金色协奏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