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经-酒计谋与酒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酒计谋

    ——晏子以酒谏景公——

    晏子,春秋时齐国人,名婴,字平仲,齐国名相,连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正卿。他执政50多年,政绩显著,人人称道。尤其他的足智多谋、能言巧辩,为诸侯各国所折服。

    关于晏子以酒谏景公的故事不少,都收录在《晏子春秋》里,现在仅举两例:

    有一天,景公饮酒饮得很欢畅,他对在座的大夫说:“今天我和各位大夫痛饮,不要讲究什么礼节。”晏子听了,脸色一变说:“国君的话讲错了!要是不讲礼节,人人会变成无理性的禽兽。力气大的可以胜过长辈,勇气多的可以杀害国君,强大的侵犯弱小的,这样得天天换主人,那么你国君将没有立足的地位。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有礼节约束。所以《诗经》里说:‘人不讲礼,何不快快去死。礼节不可没有。’”景公背对晏子,不听他的话。

    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不起立相送;景公进来,也不起立相迎。景公请酒时,自己不客气地先饮。于是景公大怒,放下酒杯,飞快地看了一下晏子说:“刚才夫子教诲我要讲究礼节,可是我出去进来,你都不起身送迎,请酒时又自己先饮,你的君臣礼节又在哪里呢?”晏子听了,立即离开坐席,向景公深深地一鞠躬,然后抱歉地说:“我怎么会忘记对国君说的话呢?我刚才的行为确实是不讲礼节。国君如果要想不讲礼节,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景公知道咎由自取,赶快说:“这是我的罪过。请夫子入席,我愿意听从你的话。”

    还有一次景公喝了七天七夜酒还不停止,他的大臣弦章就进行劝阻说:“国君连续饮了七天七夜的酒,这样于国于民于己都不利,我愿意同国君一起戒酒,如果国君不戒酒,就把我赐死。”这时晏子进来,景公就对他说:“弦章劝我戒酒,如果我不戒酒,就叫我把他赐死;如果听他的话戒酒,那么国君就受制于大臣。我既不愿受制于大臣,又不忍赐他死,你叫我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很侥幸啊!弦章遇到了国君。若遇到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恐怕早就死了。”景公听了,脸色很难看,以后就不再饮酒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虽然被他亲自率兵平定了,但所耗的人力物力颇大,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为此,他终日忧心忡忡。

    有一天,他单独找谋士商量此事。赵普说:“国家混乱,政权不稳,在于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接着他指出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所握兵权太大,又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了手下的将士,如有朝一日起来谋反,局面就难对付了。宋太祖听了,嘴上不说,心中却打定了主意。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中举行酒会,约请了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

    酒过几巡,宋太祖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说:“请各位干杯!”大将们都站起来,喝干了杯中的酒。宋太祖接着说:“不瞒各位,我做皇帝的,一年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主要原因是有人暗怀鬼胎,时时趁机纂夺皇位。”大家听了,都着了慌,一个个跪在地上说:“目前天下太平,国家安定,谁还敢对陛下心生歹意?”

    宋太祖严肃地说:“对你们几位,我自然放心。只怕你们的部下,为贪图富贵,硬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听了宋太祖的话,石守信等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恳求说:“请陛下可怜我们,指引一条出路。”宋太祖说:“人都愿意富贵,想多积点钱,置田买屋,饮酒欢乐。现在你们辞去军职,到地方上做个闲官,岂不达到了这个目的?况且又能消除君臣间的猜疑。”石守信等虽然内心极为不满,但口头上还是连连赞道:“陛下真是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上朝,参加酒会的大将,都递上一份辞呈,说自己年老多病,不能胜任现职,愿意回乡居闲。宋太祖一一照准,收回了他们的兵权,还假惺惺地赏给各人一份厚礼。

    过了几年,宋太祖又施同样的手段,用举杯痛饮的方式,罢免了王彦超等人的地方节度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由于宋太祖收回了地方将领的兵权,又从政治、财政等方面采取了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这可以说酒帮了他的大忙。

    ——刀光剑影鸿门宴——

    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首先起义的是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军,继之项羽、刘邦起义。陈胜、吴广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各率自己的军队,一面继续反秦,一面却相互勾心斗角。“鸿门宴”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当时,项羽拥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刘邦自知众寡不敌,采纳了张良的计策,亲至项羽的驻地鸿门谢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

    当时,沛公(刘邦)带了一百多随从人马,来拜会项王项羽。到了鸿门,他向项王谢罪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北面作战,我在黄河南面作战,我可没有想到会先进入关中,而且在这里再跟将军会见。可是现在却弄得将军对我发生误会,这完全是有坏人从中搬弄是非的缘故。”项王说:“那些话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然,我哪会这样呢?”

    当天项王就留沛公一起喝酒。席间,项王的谋臣范增几次对项王使眼色,要他下决心杀掉刘邦。可是项王总是默默地没有表示。于是,范增到外面,对项庄说:“大王心肠太软,不忍下手。现在你快进去,上前敬酒,然后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公刺死。不然,我们这些人将来都会落在他手里!”

    项庄听了,便进去敬酒,敬酒完毕,说道:“大王和公一起喝酒,在军营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来舞剑助兴。”项王说:“好的。”项庄就拔出剑,在席前挥舞起来。项伯猜到项庄的用意,也离席拔剑,跟项庄对舞,常用自己的身子遮蔽公,使项庄无法下手。

    这时候,刘邦的谋臣张良到外面找樊哙。樊哙一见,忙问:“现在的情况如何?”张良说:“危急得很!现在项庄拔剑起舞,用意是在对付公。”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让我进去,跟公同生死!

    他闯到里面,拉开帷幕,睁大两眼看着项王,恼怒得头发上竖,连眼眶子也都要裂开了。

    项王看见樊哙进来,忙按着宝剑,挺直上身问:“你是来干什么的?”张良回答:“他是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赏他一杯酒!”樊哙接过一大碗酒,一口气喝光。项王又说:“赏他一只猪肘!”

    樊哙把盾牌放在地上,再把一只生猪肘放在上面,用剑一块块地切下来吃。项王说:“真是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区区一杯酒算得了什么!我有几句话奉劝大王:秦王残暴得像虎狼一样,杀人惟恐不多,处罚人惟恐不重,因此天下人都反对他。怀王跟起义的将领们约定:‘谁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就做王。’现在公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城里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敢动,把宫室仓库封闭妥后,就退回灞上驻扎,等待大王到来,所以派将士守住函谷关,是为了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公这样劳苦功高,不但没有得到大王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这是继续走秦朝败亡的道路,我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啊!”项王听了,无话可说。

    ——荆轲酒怒刺秦王——

    荆轲,卫国人,卫人称他庆卿,燕人称他荆卿。他爱好喝酒、读书、击剑。

    在燕国,他每天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一起喝酒。喝到半醉之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按着节拍高歌,以相互取乐。不一会儿,两人又抱头大哭,好像身旁没有别人似的。荆轲虽整日与酒徒混在一起,然性格深沉,爱好读书。

    燕太子丹爱慕荆轲的为人,待他为上宾,后又封他为上卿,把车骑美女都奉献给他,任他随意使用。

    有一次,燕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兵南伐楚国,北逼赵国,赵国一破,就祸及到燕国。燕国弱小,即使倾全国兵力,也不能抵挡秦国。我私下认为,派一勇士到秦国,用丰厚的礼物打动秦王,秦王贪婪,一定会答应我们的条件;如果不答应,就刺杀他,这样会使秦国大乱,燕国可保。我想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荆轲开始不同意,经太子丹再三恳求,才答应下来。荆轲说:“樊於期将军是从秦国逃出来的,秦王以黄金千斤、封邑万家来购其人头;而燕之督亢,是块肥沃土地,如果带着将军的头和督亢地图谒见秦王,大事可成。”荆轲见太子丹犹豫不决,知道他不忍心下手。就自己跑到樊家,陈说利害。樊为报秦灭族之仇和感燕知遇之恩,遂自刎献出了人头。

    然后燕用百金向赵人徐夫人购得锋利匕首一把,用毒药淬之。荆轲带着副手秦舞阳去秦。

    临行那天,太子丹在易水边上大摆宴席,为荆轲饯行。群臣和宾客都头戴白帽,身穿白衣。酒过三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歌声哀怨而雄壮,众人听了,个个瞪大眼睛,怒发上指。歌罢荆轲登车而去,始终没有回过头来。

    荆轲等人来到咸阳,献上樊於期的头和督亢地图,秦王不疑。当荆轲奉上地图时,出其不意地露出匕首。“图穷匕首现”的典故,就出于此。荆轲迅速抓起匕首,一把拉住秦王的衣袖,企图威迫他答应将侵占之领土归还燕国。秦王见势不妙,就扯断衣袖,狼狈而逃。此时秦王的御医举起药罐投向荆轲,就在荆轲挥手挡开飞来的药罐时,秦王拔剑砍伤了荆轲的腿,荆轲举起匕首,奋力掷去,不料掷在铜柱上,没有刺中秦王。秦王又用剑刺伤了荆轲。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蹲坐在地上大骂:“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要活捉你,逼你归还燕国的领土,来回报太子。”于是左右上前把荆轲杀了。

    酒祸

    ——刘曜嗜酒丧命——

    刘曜,字水明,匈奴族,是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国君。

    刘渊建汉国,他历任要职。刘聪时,他镇守长安。刘粲即位,他任相国。靳准杀粲夺帝位,他率兵攻准,进军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即帝位,尽灭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光初十一年底(公元329)与石勒交战,兵败被俘杀。

    刘曜即帝位之后,镇压了氐、羌的反叛,降服了南安(今甘肃陇西)的杨韬、仇池(今甘肃成县)的杨难敌和陇右的陈安。并在政治上实施了“胡”、“汉”分治的改革措施,使前赵的统治勉强地稳定下来。

    刘曜的致命弱点是嗜酒成性。他从小就爱好喝酒,到了晚年,酒瘾更大,后来在与石勒的交战中,竟死在一个“酒”字上。

    当时,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势力强盛,完全控制了幽、冀、并、青等州。而刘曜只占据现在的陕西关中等地区。双方战事不断。公元328年,刘曜自长安出兵十万,攻破石勒军,包围了洛阳。石勒亲率大军来救。两军决战于洛阳城郊。

    据《晋书·刘曜载记》说,石勒军至,刘曜在临阵出战前,饮了五斗酒,后来又饮了一斗多酒。他平时骑的一匹赤马,突然生病,临时换乘了一匹小马。到了阵前,石勒部将石堪,见刘曜喝得醉醺醺的,毫无斗志,就趁机挥师进攻。此时昏醉的刘曜,无法指挥战斗,就大败溃逃。

    不巧,刘曜骑的小马又陷在石渠中,自己翻身下马,坠落在冰上,身披十余处伤,又被枪戮穿了三处,终于为石堪所俘,押送至石勒处。刘曜对石勒说:“你还记得重门的盟约吗?”石勒叫徐光对刘曜说:“今天的事情,完全是老天安排,你还要说什么呢?”于是把刘曜幽闭在河南丞的官署内。后又押至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要刘曜下令,叫长安的太子刘熙投降。刘曜不从,遂被害。他死后关中大乱,前赵终于灭亡。

    ——刘文静酒后失言——

    刘文静,唐初大臣,他是向唐高祖李渊建议起兵夺天下的功臣,后来又跟随李渊,李世民父子南征北战,功勋卓著。高祖即位后,令他任民部尚书,封鲁国公。当时的裴寂,也是开国元勋,因和高祖是旧交,故更得宠,任尚书左仆射,位在刘文静之上。刘大为不满,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发生牾,两人矛盾愈来愈深。有一次,刘和他的弟弟刘文起一起酣宴,酒醉后,失去控制,拔出刀来击打柱子说:“我一定要把裴寂杀了!”这原是酒醉后的胡话,不料,被他的一个失宠的姬妾听到了,就告诉了她的哥哥,她的哥哥把此事禀告皇上,说刘文静口出狂言,图谋造反。皇上感到事关重大,就下令叫萧、裴寂两人审理此案。刘文静被押到衙门,如实诉说,这原是酒后失言,不足为凭。当时的大臣李纲、萧以及皇太子李世民也极力为他说情,说他没有越轨行为,只是一句戏言而已。可是心存芥蒂的裴寂,必要置他死地而后快。就向皇上进谗言道:“此人才略超人,而性情又极为粗犷凶险,口出悖逆之言,必有叛逆行为,这是再清楚也没有了。何况天下未定,外有劲敌,内有隐患,如果赦免此人,必将带来严重后果。”皇上听了他一番话后,竟信以为真,将刘文静、刘文起兄弟一起推出午门斩首,而且抄没了他们的家产。一句酒后胡言,竟落得这样的下场!真是令人可悲。

    ——纣王沉湎酒色——

    汤灭桀后,建立商,商从盘庚开始传了12个王,最后一个王是纣。纣原是一个相当聪敏,并且勇力过人的君王。他早年曾亲自带兵,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

    但后期的纣和桀一样,只知个人享乐,不知百姓死活。自听信佞臣费仲、尤浑的谗言,纳冀州侯苏护之女妲己为妃之后,朝欢暮乐,荒淫酒色。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在摘星楼下挖了左右两个大池。左池以糟丘为山,山上插满树枝,树枝上挂满肉片,名曰“肉林”;右池注满醇酒,名曰“酒海”。他与脱光了衣服的男女,整日整夜地在里面追逐嬉戏,渴了喝酒;饿了吃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

    更有甚者,他听信妲己的谗言,造炮烙(将人缚在烧红的铜柱上活活烤死),设虿盆(将人投入藏有毒蛇的坑内喂蛇)。先后被他处死的有大夫梅伯、胶鬲、首相商容、亚相比干等。逼反的有武成王黄飞虎、冀州侯苏护等。

    纣王的荒淫残暴,激起了各诸侯国以及本朝文武和庶民百姓的愤慨,他们希望早日灭纣,以泄心中之怨愤。

    当时,处在西部的周部落,日渐强大起来,其国君周武王(名发,周文王之子)看到纣已处于众叛亲离的地步,讨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公元前1066年,命令姜太公率五万兵马,渡黄河,在盟津与八百诸侯会师,共同征讨纣。

    纣得知后,亲率70万商军与周军在牧野大战。不想这70万大军多半是奴隶和俘虏,他们平时恨透了纣,当周军猛烈进攻时,他们掉转矛头,反戈一击,商军顿时便土崩瓦解了。太公望指挥周军,直捣商都朝歌。

    在朝朝歌的纣王,异常凄惶,眼看爱妃被杀,大臣逃散,宫女走失,知道大势已去,无可挽救,就命令身旁的太监朱升说:“朕悔不听群臣之言,误被谗奸所惑。今兵连祸结,莫可救解,……朕思身为天子之尊,万一城破,为群小所获,辱莫甚焉。欲寻自尽,此身尚遗人间,……不若自焚,反为干净,……你可取柴薪堆积楼下,朕当与此楼同焚。……”朱升听罢,再三劝阻不听。

    纣王自穿衮服,手执碧圭,佩满身珠玉,端坐楼中,看楼下火起,烈焰冲天,不觉抚膺长叹曰:“悔不听跽谏之言,今日自焚,死故不足惜,有何面目见先王于泉壤也!”

    纣王落得这样自焚的下场!

    姜太公在声讨纣的十大罪状中,列举其中三条罪状是:沉湎酒色,自用酒池肉林,酗酒肆乐。可见纣亡国与“酒色”不无关系。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死,太子姬宫涅继位,是为幽王。

    幽王从小嗜酒成性,性情暴虐,喜怒无常,自母后去世后,更加肆无忌惮,每天饮酒作乐,耽于声色,不理朝政,忠臣规劝无效。他重用虢公、祭公和尹球三人,均是谄媚奉承之徒,凡幽王所欲,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百般逢迎,满足他的私欲。自此,幽王更加荒淫无道。有一大夫,名唤褒的,忠言进谏,幽王非但不听,反而将他囚入狱中。褒之子洪德,为救老父出狱,在乡下用重金买了一名女子,名曰褒姒。褒姒天生丽质,有天姿国色之美,洪德以此女进献幽王。以求赎得父亲罪行。幽王见了,果然龙颜大悦,纳为后宫,并立即降旨赦褒出狱,复其官爵。

    自幽王得了褒姒,天天沉溺于酒色之中。王后苦劝不听,只得暗自流泪,太子宜臼闻知,决心为母后出气。

    一天,他来到琼台,借口寻衅,将褒姒痛打了一顿。

    不料此事激怒了幽王,废去了王后、太子,册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文武百官虽怀不平,但知幽王不可谏,只好缄口不言。太史伯阳父叹曰:“周亡可立而待矣!”

    褒姒虽居正宫,专得幽王之宠爱,但从未开颜一笑。幽王想使她欢乐,召集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饮酒歌舞,可褒姒全无悦色。幽王问曰:“爱卿所好何事?”褒姒曰:“妾无好也,曾记昔日手裂彩缯,其声爽然可听。”幽王就命司库日进彩缯百匹,一面饮酒,一面令宫女撕裂,可依旧不见褒姒的笑容。幽王曰:“朕必欲卿一开笑口。”于是下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姒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骊山之下,置烟墩20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鸣起大鼓,催赶而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息。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游骊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幽王曰:“此计甚善!”乃同褒后并驾往骊山游玩,至晚摆酒设宴于骊宫,传令举烽火。

    顿时,鼓声如雷,火光冲天,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领兵点将,连夜赶至骊山,但闻楼阁管乐之音响彻云霄,又听来使告知:“幸无外寇,不劳跋涉。”诸侯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只好卷旗而归。

    此时褒姒在楼上,凭栏眺望,只见各路诸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功也!”遂以千金赏之。这就是“千金买笑”、“一笑倾城”的成语典故的出处。

    这时西周朝政混乱,人心涣散,再加连年灾荒,饿殍遍野,不到三年,申侯联合犬戎等部,于公元前771年,攻打镐京,幽王再举烽火,诸侯不但没有响应救急,反而纷纷举兵反抗,杀死幽王和伯服,结束了西周的统治。

    ——子反醉酒误戎机——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晋国不和,晋国因此派兵攻打郑国。郑国向结盟的楚国求救。于是,楚共王亲自率领大军去救援郑国。

    楚晋两军在鄢陵相遇,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楚军大败,楚共王的眼睛也受了伤。楚军主将司马子反败返营中,命令部下送茶解渴。在旁的竖谷阳却拿了酒给他喝。原来子反平时嗜酒成性,竖谷阳知道他的脾性,就以酒代茶。子反见是酒,不是茶,就对竖谷阳说:“这是酒,拿走它,我要的是茶。”竖谷阳欺骗说:“这是茶,不是酒。”于是子反一杯一杯地喝个痛快,结果喝得酩酊大醉,倒卧在床上。楚共王为筹划第二天的战事,派人来叫子反。子反因酒醉,推说自己的心脏病发了,没有赴约。楚共王不相信,亲自驾车到子反营中,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酒臭味,就怒气冲冲地回来了,他对人说:“今天一仗,我们吃了败仗,连我的眼睛也受伤了。明天的战争得全靠司马子反,可是他烂醉如泥,既不考虑国家的危亡,又不顾惜将士的性命,这个仗怎么打法?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撤兵回国。

    回到楚国后,楚共王立即把司马子反杀了。竖谷阳并非有仇于子反,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遗憾的是,反而害了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