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是唐代的才女,幼年随父赴任到四川。因父亲早死,家道衰落,遂沦为歌妓。薛涛善歌舞,工诗词,当时的一些名士,如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乐与之唱和。她的书法极佳,有所谓“写得薛涛萱草帖,西湖纸价可能高”的评价,可见声誉之高。她还精于工艺,所创制的深红小笺,尤为人们所珍重,称做“薛涛笺”。当时有一对联赞道:
沧海白,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已窗。
从此联可见,薛涛笺作为古今绝艺,极负盛名。
有一次酒宴,黎州刺史作《千字文》酒令,要用《千字文》一句,句中要含有鱼禽鸟兽,否则就要罚酒。
黎州剌史说:“有虞陶唐。”
这是以虞谐音鱼,用以应含鱼禽鸟兽之题。薛涛绝顶聪慧,熟读《千字文》,如何能难住她?
遂出新裁地说:“佐时阿衡。”
座中人都说:“这四个字中,没有鱼禽鸟兽在内,当罚酒。”薛涛辩解说:“衡字内不是有一条小鱼吗?鱼虽小一点,却是看得极为分明的,不像使君的‘有虞陶唐’,只闻其声,不见其鱼,仅能吊吊胃口而已。”说得大家都捧腹大笑。
薛涛妙语答将军
唐代西川节度使高骈,他出身世代禁军将领之门,自幼练得一身武功。相传他小的时候,看见天空有两只大雕盘旋,便引弓预言,如果能够射中,将来当富且贵。说完,利箭脱弦而出,竟一箭贯穿双雕,观者莫不惊呼,誉称他为落雕侍御。高骈不仅武功高超,而且还很有文才。他在成都时,常和才貌双全的薛涛在一起饮酒吟诗,有一次,他和薛涛饮酒行令,要以一字,取其象形,说一句话,且须押韵。
薛涛接着说:“川,有似三条椽。”
高骈听了薛涛的酒令,故意挑剔说:“椽子是直的,川字第一笔是弯的,不能算。”薛涛笑着说:“相公身为西川节度使,声势赫赫,日费斗金,尚且使用一只缺梁之斗,至于像我这样一个穷酒佐,哪里能像相公那样住琼楼华屋?管它直的弯的,能将就着用料,也就算是满不错的了。”
三字同音令
令狐楚曾为唐朝宰相,他听说进士顾非熊机思敏捷,滑稽风趣,就特地邀请他来做客。酒宴席间,令狐楚宣了一个十分巧妙的酒令,用以试探顾非熊的才学。这个酒令是:
“水里取一鼍,岸上取一驼,将者驼,来驮者鼍,是为驼驮鼍。”
鼍,就是扬子鳄。者,唐宋诗文多用作指示代词,此外意为“这”。“将者驼,来驮者鼍,”就是“将这个(骆)驼,来驮这个鼍”。驼、驮、鼍三字同音,巧妙地组成一句主谓宾结构的短句,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不难看出令狐楚分明是带有刁难之意了。
顾非熊一边思考,一边喝汤,正吃着汤里的蛤肉,忽听得一阵鸽哨的声音划空而过,灵机一动,脱口说出:
“屋头取一鸽,水里取一蛤,将者蛤,来合者鸽,是为蛤合鸽。”
合,作闭合解,即夹,动词。鹬蚌相争的寓言中的蚌合鹬中的合,就是这个意思。合在现代作量词使用时,等于十分之一升,读作(gě),作闭合解时读作(hé),但在唐代,据此酒令推断,当是读作(ge),与蛤、鸽同音。
渔舟遥望图
唐代卢肇曾任歙、宣、池、吉四州刺史,冶内有山有水,胜景不少。每当公务闲暇之余,卢肇优游啸傲其间,颇得乐趣。
有一次,卢肇特地邀请生性放荡、以诗酒闻名江左的姚岩杰赴宴。酒楼面江,轩外凉风阵阵袭来,沁人心脾。加之酒座歌妓,妙喉轻舒,格外令人陶醉。姚岩杰极目远眺,对卢肇说:“此情此景倒和大历十才子钱起当年在润州(今镇江市)酒楼上饮酒的故事相仿佛,那‘曲终人不见,唯见数峰青’真是神来之笔呵。你再看那出没风波里的渔舟,隐隐约约,小得竟像似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呢。如此良辰美景,我们不妨也以眼前之景行个酒令。曲终虽然人不见了,那绕梁的余音却至今袅袅不绝,不若尾句就嵌个乐器名吧。”卢肇首先行令说:
“远望渔舟,不过尺八。”
尺八,双关。远远望去,渔舟只有一尺八寸大小。尺八,亦即箫管,因为管长一尺八寸,所以也叫尺八管。
姚岩杰由于积食,又乘兴多喝了两盅,不觉肚子疼,扶着栏杆呕吐起来。他一边吐着,一边心里还挂念着酒令,忽然灵机一动,说道:“有了。”
“凭栏一吐,已觉空喉。”
凭栏一吐乃是取眼前之景,而“空喉”是乐器名“箜篌”的谐音。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得来竟是全不费功夫啊!
雪下纷纷
南唐的开国之君李升,小时是个孤儿,四处飘泊流浪,杨行密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便收为养子。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形成割据局面,这时的李升,羽翼渐丰,暗自培植势力,存有僭位自立之意。为了试探辅佐他的僚属宋齐丘和徐融的心意,便趁大雪聚宴的时机,以眼前雪景行令,取古人姓名敷衍文义,要词理贯通。李升首先举杯说:
“雪下纷纷,便是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大将,曾在长平一战,大破赵军,坑杀降卒四十万。令中白起一语双关,既以白起喻银装素裹的雪景,且更警告僚属要忠心不二,否则我李升会像白起坑杀降卒那样格杀勿论的。
宋齐丘平素研究纵横长短之说,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听李升之令,心中略加揣摩,自是早已心领神会,于是接着圆滑地说:
“着屐过街,必须雍齿。”
雍齿是汉人,跟随刘邦起兵有战功,中途一度动摇反叛过,但刘邦听取谋士张良的策略,非但对此不予追究,还一视同仁,像对待其他文臣武将一样,按其功,论其赏。刘邦这样做,既稳定了军心,又笼络了人才,许多谋臣将士私下都说:“像雍齿这样的人尚且论功封候,何况我等呢?”
雍齿,谐音“用齿”。雪天走路,须穿上用“屐”“齿”钉着的鞋底的鞋子,才能防止路滑跌倒。雍齿又谐音“拥此”,宋齐丘的言外之意是,我们僚属必须拥戴你李升,才能长安无虞啊。
徐融虽是李升的僚属,但忠于杨氏,不肯像宋齐丘那样阿谀奉承,冷冷地说:
“明朝日出,争奈萧何!”
萧何是汉朝的开国名相,但这里别解。意思是:等到明天早上太阳一出,这“大雪纷纷,便是白起”的景观,便会被融化得一片萧索,又其可奈何呢?李升听了大怒,当天夜晚就把徐融抓起来,投入江中。自此以后,出谋划策的,就只剩宋齐丘一人了。
孟尝门下三千客
苏东坡多才多艺,是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有一次,他和同僚们饮宴,席间行酒令,要用两个卦名来扣合一个历史典故。
一个同僚说:
“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
孟尝就是“战国四君”之一,齐国的孟尝君。他轻财好士,门下食客三千,即使鸡鸣狗盗之徒,亦待为上客,务使各尽其才。大有、同人,都是卦名,这儿别解,含有人才济济的意思。
又一个同僚说:
“光武兵渡滹沱河,既济未济。”
光武就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既济、未济,都是卦名,这是别解扣合刘秀兵渡滹沱河,渡到河中,还未到对岸的典故。
第三个同僚说:
“刘宽婢羹污朝衣,家人小过。”
刘宽是东汉灵帝时太尉,为人宽厚温和,下属有过失,他仅象征性地用蒲鞭示辱而已。有一次,他的夫人为了激刘宽发怒,特地等他穿好朝服准备上朝之际,暗嘱侍婢端来一碗肉汤,故作失手,将他的朝服泼污。谁知刘宽依然不失本色,毫无愠意,并不责怪这个婢女,却反过来和声细语,备极关心地问:“有没有烫到你的手?以后可要小心啊。”
以是,《汉书》本传称刘宽“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流家人、小过,都是卦名。家人,别解为奴婢。小过,别解为小过失。
苏东坡最后说:
“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斩小畜,后斩大畜。”
牛僧孺,唐代人,穆宗时曾任宰相,晚年因事被贬。他的儿子牛蔚,官至户部侍郎,亦被贬职、罢官。所谓牛僧孺父子犯罪,就是指的这个史实。小畜、大畜,都是卦名,这儿别解都是说牛僧孺父子。
黄莺儿扑蝴蝶
苏东坡和镇江金山寺的方丈佛印是很要好的朋友,留传至今的金山四宝,其一便是东坡送给佛印作为镇山宝物的东坡玉带。
话说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一起饮酒,苏东坡见山色晴岚,景物绝佳,眼见园圃中“穿花蝴蝶深深见”,耳听柳林间“上有黄鹂深树鸣”,不觉灵机一动,遂对佛印说:“长老,寡酒无味,今日我想和你行个新鲜的酒令,一、二两句需是曲牌名,末句需罗列二十八个星宿中的四个星宿名,还须前后贯串呼应,不知尊意如何?”
佛印说:“学士又要刁难老衲了,也罢,既入佛门,四大皆空,还有何顾忌?倒也助兴呢。”
于是苏东坡说:
“黄莺儿,扑蝴蝶不着,虚张尾翼。”
黄莺莺是曲牌名,这儿别解作鸟名。扑蝴蝶也是曲牌名,是一个专有名词,在此变作一个动宾结构的短句。虚、张、尾、翼,各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名。三句话,仅外加“不着”二字,就把六个专有名词有机地组合连贯起来,实为难得!试想,那黄莺儿张开尾翼而扑不着蝴蝶,岂不徒劳?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动态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
佛印是一个才思睿敏、极有才学的高僧,听后,略思考了一下,便说:
“二郎神,绕佛阁,想是鬼奎危娄。”
二郎神,曲牌名,别解为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名。绕佛阁,也是曲牌名,这里也变作动宾结构的短句。鬼、奎、危、娄,也分别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名。奎,俗写作魁。娄,又作土娄,是隆起的土堆。二郎神绕着佛阁巡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也许是怕鬼魁破坏地基,而使建造其上的佛阁倒坍吧?三句话,句句不离神、佛、鬼,切合身份。也只加用了“想是”二字,就把六个专有名词缀合得天衣无缝,真乃鬼斧神工,极为难得。
诗意比拟刑律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其诗文雄健清新,其词则和婉深挚,史学成就也很卓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官居参知政事,善于识拔人才,奖掖后进,苏东坡父子、包拯、王安石等都是他举荐的。欧阳修晚年以有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自诩自娱,因此自号为六一居士。
有一次,欧阳修与人吃酒行令,要求取诗两句,其内容要触犯法律,按量刑标准,应是能判徒刑以上罪的方行。所谓徒刑,即拘禁罚使劳作之刑,古代五刑之一,初制于隋代,沿用至清代。按从轻到重的量刑标准,分别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和死刑。”
一个客人说:
“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
另一客人说: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欧阳修说:
“酒沾衫袖重,花压帽檐偏。”
众人纷纷提出质问:“这不是饮酒过度的醉态吗?与犯法何干?”欧阳修期解释说:“诸位想想,醉到如此地步,理智失去控制,什么犯罪的事不能做得?”
众人细细体味,确是如此,深感饮酒万不可过量。
来日吃蒸饼
黄庭坚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能词善书,思维敏捷,据说苏东坡曾出一上联考他:“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听后略一思索,便随口对出:“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他在艺术上讲究修辞。用之深刻,开创了“江西诗派”,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和后来官居相位的刘挚,曾同在史馆修史,中午常在史馆用膳。每当厨师向他们预订第二天的膳食菜谱时,黄庭坚是南方人,讲究美食,常要点一些珍肴佳味。而刘挚是北方人,不太讲究吃喝,总是随口说一句:“来日吃蒸饼。”
有一次黄庭坚和刘挚等人吃酒行令,要以四字拼合成一字。
一客行令说:“戊丁成皿盛。”
“成”,小篆从“丁”从“戊”。戊、丁为成,成、皿为盛。
另一个客人行令说:“白王珀石碧。”
第三个客人行令说:“里予野土墅。”
黄庭坚行令说:“禾女委鬼魏。”
轮到刘挚行令了,黄庭坚不等刘挚开口,便抢着说:“您老兄的酒令还是下官代行吧。”
于是黄庭坚清了清嗓子,模仿刘挚的北方口音说:“来力敕正整。”
来力是敕的俗写,由于是用刘挚的家乡话读,听起来和“来日吃蒸饼”同声,一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蝴蝶纷纷过短墙
苏东坡在翰林院供职时,有一次宴请众翰林,文人相聚,自有一番雅趣,苏东坡说:“诸位赏光,不胜荣幸。今日行令,换个新颖别致的,每念四句,第一句须三个字,且首字和末字要意思相反,第二句引用一句诗对第一句进行解释。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回文,第四句再对第三句进行解释。诸位以为何如?”
众翰林喧嚷说:“往日你苏大胡子只吃人家的,怪道今日大方,原来你生着一副九曲回肠,想出馊点子来难为我们。不过,客随主便,既已赴宴,身不由己,只是苦也,谁叫我等好吃呢?”说着,众人哈哈一笑。
苏东坡首先说:
“闲似忙,蝴蝶纷纷过短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蝴蝶整天翩翩飞舞,看上去十分幽闲;而白鹭伫立浅滩时,看上去悠哉游哉,其实白鹭是寓忙于闲,是在静静地、极有耐心地等待着食物——小鱼虾的出现呢,真可谓体察入微!苏东坡刚一说完,诸翰林就禁不住齐声称妙叫绝。
接着一个翰林说: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众人评议尚可。
第三个翰林接着说:
“动似静,万顷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万顷碧潭看上去静静的平滑如镜,其实一刻也没有停止波动,仅仅是动似静而已。长桥是静止的,投射到水中的影子当然也是静止的,但由于叠加上拂动的酒旗的影子,长桥的影子也仿佛动起来了。对此,众翰林也颇欣赏。
又一个翰林说:
“难似易,百尺竿头呈巧艺。易似难,执手临歧话别间。”
在百尺竿头上表演各种巧妙的技艺,当然是很困难的,然而由于表演者的精湛技艺,驾轻就熟,看上去就好像是件很容易的事。歧路分别,好像是件易事,然而愁肠别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却是难以割舍,难怪唐代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特别提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以此共勉呢。
再一个翰林说: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嫁女这家日日啼。”
第六个翰林接着说:
“贫似富,梢水满船金玉渡。富似贫,石崇穿得蔽衣行。”
石崇是晋代的大富豪,居然穿起破衣服来,岂不是富似贫?
第七个翰林说:
“重似轻,万斛云帆一霎经。轻似重,柳絮纷纷铺画栋。”
最后一个翰林捱也捱不过了,想了想,说:
“有似无,富儿甜借假踌蹰。无似有,骗子装腔夸大口。”
诸翰林们一面饮酒行令,一面品评嘻笑,直吃得一个个兴阑方归。
王安石的禽言令
王安石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文学家。他虽居宰相之职,日理万机,政事繁忙,但业余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
有一次王安石和客人们在一起喝酒,花厅四围古树参天,各种鸟儿的叫声啾啾唧唧,十分好听。王安石忽然心血来潮,对客人们说:“百鸟和鸣,悦耳舒心,真天籁也。吾等何不以《四书》中成句作禽言令,以效口技之戏乎?”于是率先学燕语呢喃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于《论语·为政》。王安石在这里引用此句,纯粹是为了模拟燕子的叫声。此句若快速而较含混地读来,叽叽唧唧,却也非学神似呢。
座中史学家刘分攵,是个极诙谐、机敏、风趣的人物,他胸有成竹地问王安石:“寻章摘字可以吗?”王安石回答说:“可以。于是刘分攵不假思索,迅即学鹁鸪叫:
“觚不觚,觚;觚不觚,觚。”
客人们看着刘分攵将手圈成喇叭状,拖曳着腔调的精彩的口技表演,不觉都鼓起掌来,大笑不已。
“觚不觚,觚哉”,出自《论语·雍也》,觚,音(gū),是一种古代盛酒的器皿。刘分攵出于拟声的需要,摘出“觚哉”中的“觚”字。紫燕鸣音急促,鹁鸪叫声舒徐,王安石和刘分攵的禽言令异曲同工,别有情趣。
落地无声令
苏东坡偕同他的两个高足弟子秦观和晁补之游玩古刹金山寺,方丈佛印盛情款待,留饮般若汤(即酒)。席上行令,起首要举一落地无声之物,中间要用两个人名贯串,最后再以两句诗收尾。
东坡首先说:
“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如何爱养鹅?’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起为战国时秦国大将,廉颇即为战国时赵国的将领。白起由雪花引起,会意为“白”雪纷纷扬“起”,语带双关。颇与鹅押韵,采用兴的手法引出白鹅。
晁补之说:
“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如何爱种竹?’鲍叔曰:‘只需两之竿,清风自然足。’”
管仲,春秋时齐国上卿。鲍叔,即鲍叔牙,他幼时和管仲是好朋友,管仲家贫母老,他常给周济,故两人结成莫逆之交。鲍叔牙辅佐的小白被立为齐君后,欲拜他为上卿,他让贤,转荐管仲。管仲感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管鲍之交遂成为后世美谈。
笔花源一李白的传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笔的代称为管或管城子,由笔花引出管仲,仲谐音种,“管”不“种”花,笔上焉得生花?妙语双关。话又说回来,笔花本是莫须有之物,落地焉能有声?叔与竹押韵,以鲍叔起兴,引起种竹。
秦观说:
“蛀悄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如何爱种梅?’颜回曰:‘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
孔子,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蛀屑是东西被虫蛀后产生的细微尘屑,落地自然是无声的。又,孔子为双关语,别解作洞。既有蛀屑掉落,其原处必留有一凹穴,故言抬头见孔子。回与梅押韵,由回起兴,引出种梅。
佛印最后说:
“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维摩曰:‘对客头如敝龟,逢斋项似鹅。’”
宝光、维摩皆佛名,天花不是雪花。又,宝光为双关语。摩、鹅押韵,由维摩引出鹅。佛印借酒令打趣苏东坡等三人,请别人客时,表现得小气。到我这儿来吃斋饭,却像鹅一样,把颈项伸得老长,大吃大喝,饱啖一番。
且存方寸地
南宋末,权臣贾似道在花厅宴请右丞相马廷鸾和左丞相江万里。贾似道出令,要以一物引出一首曲名,继而引出两名古诗谚语。
贾似道得意洋洋,首先说:
“我有一局棋,寄与洞中仙。洞中仙不受,云: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洞中仙》,曲名。贾似道以洞中仙自比,充分表现出他的狂妄自大。贾似道自小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后来,他的姐姐受宠于宋理宗,因缘做了大官。贾似道掌权以后,排斥异己,结党营私,一时权势显赫。
右丞相马廷鸾接着说:
“我有一渔竿,寄与渔家傲。渔家傲不受,云:夜静水寒渔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渔家傲》,曲名,从“渔家傲不受”表达出马廷鸾洁身自好,不肯趋炎附势的品节。即“夜静水寒渔不饵”,又何能以利诱之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还是“满船空载月明归”吧。后来,马廷鸾终因贾似道的猜忌而被罢官,归乡后,自号玩芳病叟。
左丞相江万里说话心直口快,不留情面:
“我有一犁锄,寄与使牛子。使牛子不受,云: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使牛子》,曲名。民以食为天,当以农为本,岂可侵民良田,毁民衣食?江万里的这个酒令不仅是“我与人民鼓与呼”,且更是对贾似道等贪官污吏的指责。贾似道身居要位当国家处于异族侵略的危难之际,不思图强复国,却整日和群小斗蟋蟀、玩宝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荒淫生活之中。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武汉),朝廷派他率领军队救援,他却私下割地赔款,卖国求和。又利用权势,强行“公田法”,假公济私,用贱价搜括民田。“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不啻是刺向贾似道的一把匕首。
江万里曾为自家后花园的一个亭子题额,名“止水”。后来,元兵来了,他看到复国无望,遂投水死节。
字谜令
元朝的达鲁花赤八刺脱国公,为人爽直,谈吐风趣。有一次宴会,席间幺五喝六,划拳赌酒,十分热闹。达鲁花赤八刺脱国公站起来建议说:“今宵清风明月,桂子飘香,当静中觅趣才是,如任便喧闹,岂不有负此美景良辰?何若行猜谜令以助雅兴,诸位以为何如?”众人齐声喝好,于是达鲁花赤八刺脱国公说了两则字谜酒令:
“一字有四个口字,一个十字;一字有四个十字,一个口字。”
大家停下杯箸,想了许久,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出来,只好各自饮罚酒一盅。
最后,达鲁花赤八刺脱国公说出谜底就是“图、毕”二字,大家都赞叹这两个字谜又巧又绝,好在成双,有珠联壁合之妙。
添卜成卦
方逢时和卜大同都是明朝嘉靖进士,后来均有军功,方逢时任兵部尚书,卜大同则为福建巡海副使,著有《备倭记》。他俩早年曾有一件酒令趣事,卜大同闻方逢时很有口才,便与一个朋友商议,预先拟好一个酒令,邀方逢时赴宴,准备看他的洋相。席间,卜大同说:“今日行一令,不能从者,罚三巨觥。”接着,指着席上的汤菜,首先行令说:
“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即非盐酱之盐,如何添水便淡?”
卜大同的朋友接着说:
“两日为昌,此非娼妓之娼。即非娼妓之娼,如何开口便唱?”
轮到方逢时,方逢时似面露难色,卜大同以为他被难住了,再三催促,并端起酒杯就要罚酒。方逢时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令不难遵,只是冒犯主人,还是不说了吧。”卜大同以为这是方逢时的遁辞,忙说:“不妨,不妨。只是说不出,酒令如军令,可是要罚的哟。”
方逢时于是双手抱拳施礼说:“冒犯,冒犯。”
“两土为圭,此非乌龟之龟。即非乌龟之龟,如何添卜成卦?”
说得众人都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起来,深深佩服方逢时的机思谐谑,卜大同则强自干笑,心中很是没趣。
木员外的箍箍
袁宏道是明朝的文学家,16岁时就结社城南,并为盟主。他的诗文以风雅自命,反对摹古,以清新见长。时人将他与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因是湖北公安人,故文坛称做“公安派”,名噪一时。
万历中,袁宏道为吴县知县,处理政事果断,每有闲暇,常喜和一些文人好友在一起谈论诗文。有一天,袁宏道约请长洲县令江盈科和一江西孝廉一同乘舟,偕往游山。在船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行令。江西孝廉素知袁宏道著有《觞政》,应是精于酒令的,于是请袁宏道出令。袁宏道正好看见船头放着一个水桶,于是说:“既然诸位有兴,我就发令了。这个酒令要说一个物名,再贯串一句话,且须暗令一个官衔和一亲戚称谓。”接着便指着船头的水桶,首先说:
“此水桶,非水桶,乃是木员外的箍箍。”
员外为官衔。箍箍,吴语方言与哥哥谐音。江西孝廉的弟弟是员外郎,与袁宏道知交,则江西孝廉不正是(木)员外的哥哥吗?
继续行令,江西孝廉指着船旮旯里放着的一把竹笤帚说:
“此苕帚,非苕帚,用是竹编修的埽埽。”
编修,官衔。埽是古代治河工程中用以护岸和堵口的器材,多以柳七草三的比例捆扎而成。埽埽,谐音嫂嫂。这里是打趣袁宏道,因为袁宏道的哥哥和弟弟都任过编修。
江盈科正在凝思之间,忽然看见岸上有人在捆稻草,便说:
“此稻草,非稻草,乃是柴把总的束束。”
把总,明清时的低级军官。束束,谐音叔叔。江西孝廉原为武官出身,且仍有子侄辈在军中任把总,则江西孝廉正是(柴)把总的叔叔。
半夜生孩儿
这是见于《谈概》的一则酒令故事。
沈石田,文衡山,陈白阳、王雅宜四个人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在中秋节的晚上,到虎丘饮酒赏月。其时,阵阵桂子飘香,澄空如洗,但见一轮圆月高悬。四人坐在千人石上,把酒临风,开怀畅饮,好不快活!
触景生情,沈石田不禁行令说:
“山上有明光,不知是日光?月光?”
令中巧妙地将明字拆成日、月二字。
文衡山说:
“堂上挂珠帘,不知是王家?朱家?”
珠,拆成王、朱二字。
陈白阳接着说:
“有客到舍官(馆)驿,不知是舍人?官人?”
“舍官”上“馆”的异体字,拆成舍与官,宋元以来,世俗尊称贵显子弟为舍人。官人,一般则是对做官人的称呼。
王雅宜最后说:
“半夜生孩儿,不知是子时?亥时?”
孩,拆成子、亥。难得的是子时与亥时是相连的两个时辰。亥时是21至23时,子时是23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都是半夜时分,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赤脚上莲台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状元,但不重仕途,甘于淡泊。一次,他与两人朋友在道观吃酒,一个朋友指着塑像出酒令说:
“祖师买巾,价只要轻。以是买不成,披发到于今。”
另一个朋友说:
“玉皇买伞,价只要减。以是买不成,头顶一片板。”
这儿以一片板来形容玉皇所戴皇冠的形状。伞既未买成,那就权且“头顶一片板”来遮阳蔽雨吧。
罗洪先说:
“观音买鞋,价只要捱,以是买不成,赤脚上莲台。”
三人的酒令分别抓住三尊塑像的特点加以渲染,显得格外幽默和诙谐。
并头莲
冯梦龙是明末的通俗文学家,他才情跌宕,小说诗文、歌词曲赋、灯谜酒令,无不通晓。他是崇祯贡生,曾在镇江府学任教谕,著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大体上是在此期间搜集和整理的。后来调寿宁县任知县,有政绩,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有一次冯梦龙在酒店饮酒,邻座有几个纨夸子弟在吃酒行令,首句用花名,次句镶嵌“二八佳人”,并承接花名之意,第三句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并回文转接首句。冯梦龙对酒令颇感兴趣,但听一个纨夸子弟说:
“月月红,月月红,二八佳人经水通;经水通,月月红。”
冯梦龙听了啧啧嘴说:“此令殊不高雅,饮酒而行此令,岂不有煞风景乎?”
这些纨夸子弟不认识冯梦龙,因此鄙夷不屑地说:“好个不知羞的家伙,扁担大的一字也不知能认得几个,也配议论我等所行雅令!好,你既口出狂言,就请你行个雅的如何?否则别怪我等无礼。”冯梦龙淡然一笑说:“却之不恭,在下不才,勉力为之吧。”
“十姐妹,十姐妹,二八佳人多姐妹;多姐妹,十姐妹。”
纨夸子弟们原认为冯梦龙是绝对行不出此令的,谁知不但令行出来了,而且竟一点也挑剔不得。方在惊诧间,又听冯梦龙说:
“佛见笑,佛见笑,二八佳人开口笑;开口笑,佛见笑。”
冯梦龙望着面面相觑颇为尴尬的纨夸子弟,笑吟吟地接着又说:
“并头莲,并头莲,二八佳人共枕眠;共枕眠,并头莲。”
至此,纨夸子弟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乃至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冯梦龙时,都为当初的轻浮自大而羞愧满面。
虎落平阳被犬欺
《谈概》中有则酒令故事。四川人杜渭江在麻城做县官,秉公执法,从不徇私情,得罪了一些乡绅。为此,乡绅们乘赴宴之机,准备向杜渭江施加压力。酒席上,乡绅梅西野首先倡令,要取一个字,进行增损离合的变化,再贯串两名俗语。说完规定,首先行令说:
“单奚也是奚,加点也是溪,除却溪边点,加鸟却为鸡(鸡)。俗语云: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鸡。”
意思很明显,梅西野是借酒令影射杜渭江,别以为掌着县太爷的大印,就“得志猫儿雄似虎”似的,须知我们乡绅也不是好惹的,等到“败翎鹦鹉不如鸡”时再求我们,可就迟了。
听话听音,杜渭江委婉地表明心志说:
“单其也是其,加点也是淇,除却淇边点,加欠却为欺。俗语云: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杜渭江的酒令寓意也很明显,身为百姓父母官,自应为百姓办事,须知其字加欠就是一个欺字,欺天害理之事怎能做呢?至于遭虾戏、被犬欺的后果,早已置之度外了。
另一个乡绅毛石崖接着行令:
“单青也是青,加点也是清,除却清边点,加心却为情。俗语云:火烧纸马铺,落得做人情。”
毛石崖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多事情睁只眼闭只眼,抬抬手就过去了,顺水推舟,落得做个人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杜渭江听了又接着有所开导地说:
“单相也是相,加点也是湘,除却湘边点,加雨却为霜。俗语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杜渭江的意思是说,执法就是要铁面无私,倘为非作歹,可别怪我不顾情面,冷若冰霜!还是各自检点,莫违法犯法。
寒山手持一把扫帚
有一个镇守边境的都宪,治兵很严厉,和部下的关系很紧张。一次酒宴席上,都宪借行酒令,试图缓解矛盾,于是首先说:
“天上有天河,地上有萧何。萧何手里持一本律,口称:‘犯法之事莫做,发病之物莫吃。’”
萧何,西汉初大臣,曾辅佐刘邦夺取政权,建立西汉,他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还曾参照《秦律》,制订《汉律》。酒令的意思很明显,犯法之事,大家切莫去做,否则以身试法,是要严惩不贷的。
一个下级军官,自认都宪抓不到自己的把柄,振振有词地说:
“天上有太阳,地下有张良。张良手里持一把剑,口称:‘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其意为天上有太阳,天理昭昭,你都宪岂能因大权在握就滥施职权,挟嫌报复呢?
在座的太监见状,为之分解说:
“天上有雪山,地下有寒山。寒山手里持一把扫帚,口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寒山是唐代贞观时的一个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与国清寺僧拾得相友善。他布衣木屐,好吟词谒。每有诗作,他就乘兴随意镌刻在山石竹木之上。他写的诗,明白如话,很有灵气。这则酒令,太监借寒山手持扫帚打扫山门,引出谚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从而作和事老,劝大家息事宁人,莫要争吵伤了和气。
十姐妹嫁八哥儿
明代的陈继儒,工诗善文,短翰小词写得极有风致。他书法苏米,丹青亦所擅长,还喜灯谜酒令,著有《精辑时兴雅谜》,是个博学多才的才子。有一次在王荆石家,同座的一个老吏颇为势利,见到布衣葛服的陈继儒,潜露不屑之意,便私下询问王荆石:“请问石公,此是何人?”
“哦,你问的这位,他是我的好友,是位登山巅以啸傲,临清流而赋诗的山人。”
老吏听了,故意提高调门说:“既是山人,何不到山里去?”言语间含讥讽之意。陈继儒对老吏的轻狂鄙俗,一时未予理会。过了一会儿,大家入席,并行酒令。倡令者要求第一、二句须是两个鸟名,第三句须《四书》一句,末句须曲词一句。
老吏搔着满头白发,自以为才高八斗,首先说:
“十姐妹,嫁了八哥儿。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只是二女将谁靠?”
“十姐妹,嫁了八哥儿”别解作十个姐妹,嫁了八个哥儿。那么剩下两个姐妹尚无着落,将谁依靠呢?
其实陈继儒与王荆石只是朋友间的往来,但老吏却以势利的眼光视为投靠贵人门下,陈继儒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污辱,于是承接老吏酒令的意思说:
“画眉儿,嫁了白头翁。我老矣,不能用也,辜负了青春年少。”
画眉儿和白头翁都是鸟名。承接上句,没有依靠的两个姐妹——画眉儿,嫁给了白头翁,虽说有了依靠,然而岂不辜负了青春年少?这儿以白头翁隐喻老吏,言外之意是,我陈继儒是不屑和你交往的,即便是无处“投靠”,也决不会“投靠”你这种庸人。老吏听了,登时面红耳赤。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末清初,广东有一个才子李文固,他的一个叔父,本在明朝做官,明亡以后,又转而为清廷效劳。对于叔父的变节,李文固常借机冷潮热讽。在一次酒宴上,李文固倡议行一酒令,首句要说一物,次句要说一古人名,最后用《千家诗》一句作结。
首座的一个客人说:
“我有一张床,送与张子房。张子房不要,为么不要?春色恼人眠不得。”
张子房即张良,床、房押韵。“春色恼人眠不得”,是王安石《春夜》中的一句,此诗为《千家诗》收入。既然“春色恼人眠不得”,床不也就成了多余之物?还要它作甚?
次座的一个客人接着说:
“我有一把扇,送与曹子建。曹子建不要,为么不要?翦翦轻风阵阵凉。”
曹子建即曹植,建与扇押韵。“翦翦轻风阵阵凉”也是王安石《春夜》中的一句诗。凉风习习,还要扇子干什么呢?
接着,轮到李文固说:
“我有一绺缨,送与我叔亲。”
“你违令了,洒令规定要说一古人,你叔叔是今人,不是古人,应罚酒一盅。”
李文固辩解说:“我叔叔是明朝人,现已清朝,岂非古人?”
说得大家没有话讲,李文固于是接着说:
“我叔亲不要,为么不要?清明时节两纷纷。”
李文固的叔叔纠正说:“你说错了,应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不是‘清明时节两纷纷’。”
李文固却坚持说:“不,我说得不错,不是‘雨纷纷’,而是‘两纷纷’。”接着,李文固端起酒盅劝酒说:“叔叔,你该尽‘盅’啊!”
一番话,说得他叔叔羞惭不已。
原来李文固引用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并故意将“雨”字改成“两”字,是深有寓意的。经顿读,“清”、“明”别解为清朝和明朝,两纷纷则讽刺其叔父在两朝易代之际,变节求荣,何其纷纷而丧尽廉耻。尽“盅”,亦为双关语,隐喻尽忠。
蒲松龄令斥狼狐狗
蒲松龄是清代大文学家,他一生穷愁潦倒,以教书课读为业。闲暇则勤于著述,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都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该书以鬼狐影射现实,讽世喻时,入骨三分,麟虫草兽,皆著人情,具有强列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有一次,侍郎毕谊设宴款待他和王士祯等人。席间有人倡议行令,第一句要三字同头,第二句要三字同旁边,第三、四句要呼应一、二句,与之贯串成意。
毕谊是康熙进士,有文才,又是东道主,于是首先说:
“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士祯接着说:
“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边绸缎纱。若非当朝官宦家,哪能穿上绸缎纱?”
接着轮到蒲松龄,他想到了在官绅地主的重重压榨盘剥之下,百姓的呻吟和诅咒,于是说:
“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当道狼狐狗。”
蒲松龄不愧是百姓的代言人,一番话说得王士祯好生尴尬。
圣贤愁
传说,有个专好白食的人,方圆百里,不问谁家婚丧嫁娶,举办酒宴,他都不请自来,久而久之,大家把他的真名真姓倒都忘了,都唤他叫圣贤愁。为什么叫圣贤愁呢?原来古代嗜酒的人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这个浑名也就是取酒中圣贤见了他都发愁的意思。这事后来惊动了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他们两个相约,特地来到一家酒店,专等圣贤愁来,准备略施神通,将圣贤愁戏弄一番。
果不其然,圣贤愁闻香而至。
张果老说:“吾等饮酒,正嫌缺个伴儿,老兄大驾光临,老夫亦觉三生有幸,还请问尊姓大名?”
“岂敢,岂敢。在下专好结交酒友,只图席上吃个痛快。人说天上神仙见了我都畏惧三分,如是唤我圣贤愁,其实过奖。”
吕洞宾听后说:“好个圣贤愁,幸会,幸会。现在席上有酒无菜,不若就以尊号圣贤愁三字为令,各说一字,最后要取出自己身上一物作下酒小菜,否则没得吃。”吕洞宾略一停顿,首先行令说:
“圣(圣)是耳口王:耳口王,耳口王,圣人吃酒不颠狂。可惜盘中无小菜,割只耳朵尝一尝。”
说完,吕洞宾用刀将自己的耳朵刷地一下割下来放在盘中。
张果老又趁势接着说:
“贤(贤)是臣又贝:臣又贝,臣又贝,贤人吃酒多不醉。可惜盘中无小菜,割下鼻子尝尝味。”
说着,也用刀刷地一下割下自己的鼻子放在盘子里面。
这时,吕洞宾和张果老都在等着看圣贤愁的洋相。心想,我们二人是神仙,耳朵、鼻子割下来还可以复原,你圣贤愁不过是徒有虚名,凡人一个,究竟比不得我们神仙,看你这回有何能耐可以施展出来。
岂知圣贤愁究竟不愧为圣贤愁,竟毫不为难地脱口说:
“愁是禾火心,禾火心,禾火心,愁人吃酒抢先斟。可惜盘中无小菜,拨根汗毛赛山珍。”
吕洞宾,张果老听了生气地说:“我俩为了请您吃酒,连耳朵、鼻子都献出来了,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小气,只拔根汗毛呢。”
“哈,要不人们怎么称我圣贤愁呢?今天是遇见你们二位老兄如此慷慨大方,感动了我,要是换了别人,我还一毛不拔呢。”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前,有一个做官的退休回乡,一些势利的绅士,当面打哈哈,背后却常常有些侮慢的言行。有一天,在宴会上,这位退休的官员倡令,要用唐宋诗一句,引出一句俗语来,于是首先说:
“一枝红杏出墙来。见一半,不见一半。”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叶适《游园不值》中的名句。酒令借此来讥讽乡绅们人前一套,人后又是一套的两面派的势利嘴脸。
一乡绅听后,直言不讳地说:
“旋斫松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
“旋斫松柴带叶烧”,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意思是说,世态炎凉,天经地义。
一个邑大夫看着酒宴席上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忙和解说:
“杖藜扶我过桥东。我也要你,你也要我。”
“杖藜扶我过桥东”,出自唐僧志安《绝句》自古道,官官相护,何必争吵呢?官绅利益本无冲突,恰如“杖藜扶我过桥东”,谁也少不得谁,还是握手言和吧。
两个渔翁揪打
清代江苏某巡远,在镇江焦江观澜阁宴请将军、总督、藩司诸同僚,可谓一省之最高长官悉会于此。焦山屹立于烟波浩淼的扬子江心,远远望去,满目苍翠,向有浮玉之称。当时金秋,满山枫叶飘红,像镶上颗颗宝石,于万绿丛中更增添无限妖娆。重九登高,衮衮诸公聚宴于此,莫不心旷神怡。酒至半酣,总督倡议联句行令,于是首先说:
“举酒上危楼,”
观澜阁飞峙江上,楼下峭石壁立,浪涛滚涌撞击,卷起堆堆白雪,气势之险,益显危楼二字之传神。
巡抚变化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画意诗情,接着说:
“天高一色秋。”
江边的枫叶荻花,如火如荼,真乃一派绝好的金秋景致,藩司就此生发说:
“江边无限景,”
最后轮到将军联句了。这位将军本不通文墨,正因行不出酒令而急得满头大汗,偏巧江边渔船上两个渔夫不知为什么事在互相揪打,被他瞥见,于是拍案大呼道:
“两个渔翁揪打!”
藩司听了强忍住了笑,说:“诗限五字,老兄怎么多出一个字来了,不如删去最后一个‘打’字,变成‘两个渔翁揪’,而且这样还正好押韵呢。”
席散归府,将军俨然以雅士自居,不免将行令经过在幕僚面前添油加醋地吹嘘一番。有一个幕僚听了说:“该打,该打。”这个幕僚原意是说你将军在此饮酒取乐,闲杂人等应该回避肃静才是,居然有两个不识相的渔夫揪打,败坏大人雅兴,岂不该打?而将军听了误以为是幕僚欣赏自己的原句,不应删去最后一个“打”字,顿时掀髯大喜地自我表白说:“‘打’字原有,可惜被不通文墨之藩司删去矣!”
老子心疼得很
从前,有一老翁,有三个十分吝啬的女婿,专喜沾小便宜,平素他们有事无事总要到丈人家吃喝,丈人叫苦不迭。有一天,丈人过生日,三个女婿闻讯后欣喜若狂,认为是天赐白吃白喝的良机,便各自假模假样地准备了一点薄礼,齐来向丈人祝寿。一住就是五天,把丈人都吃怕了,又不好明说,于是在晚间共餐时,借行酒令来暗示。
丈人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接着又指指前面,指指后面,指指左面,指指右面。指完了,接着伸出三个手指,继而又伸出五个手指,最后用一个手指指自己的心。动作完毕,丈人要三个女婿行一酒令,猜出刚才动作的含意。
大女婿是个穷秀才,首先说:“丈人的心思我知道。”接着行令说:
“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前有《前汉书》,后有《后汉书》,左有《左传》,右有《幼学》,岳丈盼我攻读到三更鸡叫五更天明,一心为了高中。”
《幼学》,即《幼学琼林》,封建时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谐音“右”。
丈人听了摇摇头。二女婿是个风水先生,接着猜道:
“上有三十六天罡,下有七十二地煞,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三山五岳虽好,没有你老人家的心好。”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相应为南、北、东、西四方星宿名,古代军事家按之布置军阵,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丈人听了仍然摇摇头。三女婿是个郎中,看见丈人接连摇头,忙说:“你们二位都猜错了,只有我最了解丈人的心思。”于是颇为自信地行令说:
“上有天冬,下有地黄,前有前胡,后有厚朴,左有左转藤,右有幼竹茹,三根灯草,五根车前草,可以退心火。”
厚朴之“厚”,谐音“后”。幼竹茹之“幼”,谐音“右”。
丈人听了三个女婿的酒令没好气地挖苦说: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前天接济,后天援助,老子左也难,右也难,你三个畜牲白吃了我五天,老子心疼得很。”
趣改唐诗令
翰林院的几个翰林,因事来到风景秀丽,向有城市山林之称的镇江,聚宴于北固山巅的多景楼。多景楼又名相婿楼,相传三国时刘备招亲,曾在此被相婿。宋代书画家米芾又曾为此楼题额为“天下第一楼”,故历来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号为长江流域三大名楼。
这多景楼座于北固山后峰岩峭壁之上,飞临大江之滨,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极目云天,唯见长江莽莽阔阔,滚滚东流,浩无际涯。这些翰林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他们每宴必令,每令必新,这次聚宴于此自是又行新令,谓之趣改唐诗令,要求行令者取唐诗一句略作改动,再取另一句唐诗说明删改理由。诗句不得杜撰,说不出或不当者罚两杯,无趣者罚一杯。
倡令的翰林首先即景行令说:
“多景楼中吹玉笛。”
令官问:“明是黄鹤楼,为何说是多景楼?”
答:“只因‘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既已飞去,再称黄鹤楼,显然名不副实,而景物依旧,改名为多景楼倒是很确切的。“黄鹤楼中吹玉笛”,句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一去不复返”,句出崔颢《黄鹤楼》。
接着一个翰林行令说:
“畏谈巴山夜雨时。”
令官问:“明是却话,缘何改作畏谈?”
这个翰林戏指架上的鹦鹉回答说:“只因‘鹦鹉前头不敢言”,句出朱庆馀《宫词》。
又一翰林指着妙喉轻舒的酒妓说:“不敢言可是敢唱的哟。”于是行令:
“今朝歌管属檀娘。”
令官问:“明是檀郎,为何摇身一变竟成檀娘?”
答:“只因‘小姑居处本无郎’。”
“今朝歌管属檀郎”,句出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日近不去因寄》。“小姑居处本无郎”,句出李商隐《无题二首》。
再一个翰林复暗含机锋地行令说:
“少小离家老二回。”
令官问:“明是老大回,为何变成老二回了?”这个翰林答:
“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妇。’”
“少小离家老大回”,句出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老大嫁作商人妇”,句出白居易《琵琶行》。句中“老大”原指年龄之大,令中均别解作排行。该翰林行此令,实为影射座中一酒妓,其姐原亦为酒妓,只因“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故行此令,以博解颐。
接着一个翰林又即景行令说:
“一山半落青天外。”
令官问:“明日三山,为何说是一山?”这个翰林指着被江雾笼罩着的江心中的金、焦二山说:“只因‘两处茫茫皆不见。’”
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乃是驰誉中外的风景名胜,有镇江三山之誉称。这个翰林结合眼前之景,将诗中三山曲解得巧极妙透!“三山半落青天外”,句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处茫茫皆不见”,句出白居易《长恨歌》。
众翰林们一边飞觞行令,一边观赏着轻歌妙舞,恍如置身于瑶池仙境,这时一个抱持琵琶的酒妓,弹着《胡笳十八拍》,弹到伤心处,勾起自己的身世,不觉潸然泪下。一翰林见状,哪里会设身处地,想到酒妓们迫于生计强作欢颜的悲楚?却仍打趣地说:
“胡儿眼泪落单行。”
令官问:“明是双双落,为何变成落单行?”这个翰林指着弹琵琶的酒妓说:
“只因‘犹抱琵琶半遮面。’”
说得众翰林捧腹大笑。
“胡儿眼泪双双落”,句出李颀《古从军行》。“犹抱琵琶半遮面”,句出白居易《琵琶行》。
藕如船
有个吝啬的人作东请客,席上以瘦脊的藕梢子待客,却将肥嫩的大段留在厨中准备自家受用。客人们均感受辱,其中有一个秀才伺机发难,觑准机会移位于这位吝啬主人的上座,便说要行一诗分真假令,上家说真,下家说假。
于是一客行令说:
“葡萄美酒夜光杯,此是真酒。”
下家说:
“寒夜客来茶当酒,此是假酒。”
轮到这位秀才,这位秀才早成竹在胸,便有的放矢,诱其入彀地说:
“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是真船。”
吝啬的主人也颇背得几首诗,不知是计,顺理成章地说:
“花开十丈藕如船,此是假船。”
秀才忙说:“错了,应罚酒。”吝啬的主人辩解说:“天下哪里会真有十丈长的大藕,诗人夸张之笔罢了,这不明明是假船吗?”
“是真船,确有如许大藕。即以今晚筵席而论,涩嘴的藕梢在席上,而嫩甜爽口的大段藕头却还在厨房里,何啻十丈之长!这不明明是实有其事的真船吗?”
多年陈皮却挨不得半下
有个开中药店的老翁做寿,三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老翁为了考考三个女婿,便提出要行一令,先说一物名,颠倒读仍应成文,再贯串两味药名,组成一句话。
大女婿经营灯具,稍微读过两年书,首先说:
“龙灯,灯笼,糊了白芷(纸),就可以防风。”
白纸是中药白芷的谐音,防风,亦为药名,经巧妙组合,两味药名的语义俱为双关。
老翁听了点头微笑。二女婿是个烧饭的伙夫,说话三句不离本行,接着说:
“锅盖,盖锅,锅底通草,饭就成熟地(的)。”
通草,药名,但这儿别解,用如动词。熟地,药名,是“熟的”之谐音。
老翁听了,亦颌首称是。三女婿是个差人,在衙门里专司打板子,轮到他了,却说不上来,老翁连连催促,说要罚酒。三女婿急得下意识地直拍脑门,猛地却触动了灵感,忙说:“有了,只是务请老爹包涵才是。”“只要说的切当,还有什么不好包涵的。”老翁回答说。“果真?”三女婿疑问道。“我活了偌大一把年纪,几时见我说话不算数过?”老翁回答说。三女婿听了这话,立刻奔到门边拨下门闩,对着老翁的脑门就是一下,打得老翁眼冒金花,嗷嗷直叫:“好个忤逆不孝的孽障,看我不把你宰了。”三女婿忙辩说:“我这是行令,岳丈大人缘何反悔,责怪小婿?”老翁捂着头气凶凶地说:“好好好,你还要强词夺理,这是什么令?若说不上来,我可决不饶你这个小畜牲。”三女婿说:“岳丈大人信守诺言就好。”于是解释所行之令:
“门闩,闩门,多年一块陈皮,却竟挨不得半夏(下)。”
陈皮,中药名,这儿别解成老的面皮。药名半夏是“半下”的谐音,亦别解。
老翁听了,找不到茬儿,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