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食品安全震动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导读

    科技与经济缩短了地球村的物理距离,我们的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相关,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影响。在众多令人震撼的全球性事件中,食品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当人们将目光投向这个领域之时,问题已经存在了。当人们试图揭开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并尝试寻找应对之道之时才发现,问题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也要深刻得多,而拯救百姓餐桌则显得任重而道远。

    让世界闻而生畏的疯牛病

    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由英国医学家于1985年4月发现,1986年11月英国报刊首次将该病定名为BSE。此后的10年中,这种病迅速蔓延,仅英国每年就有成千上万头牛因患这种疯牛病导致神经错乱、痴呆,并很快死亡。此后,疯牛病经不同的渠道传播至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等国家。

    英国的医学专家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这种疯牛病牛的肉具有传染性,据说可以让吃了疯牛病牛肉、牛脊髓的人感染上克雅二氏病,简称CJD,这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海绵状脑病,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等。病人最终会因精神错乱而死亡。而令人担心的是,医学界对克雅氏症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定论,也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牛肉销量下降了70%。到2000年7月,英国有超过34000个牧场的17.6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最高发病时间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截至2002年,英国共屠宰并消毁病牛1100多万头,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英镑。

    更令人恐慌的则是英国政府海绵状脑病顾问委员会的一位科学家的警告,他说:因疯牛病死亡的人数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最终每年可造成成千上万人丧生。不过,令人心下稍安的是,据统计,到2003年底,累计只有137人死于新型克雅氏症,其中多数在英国,这个数字并不像科学家预言的那样可怕。此外,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5年到目前,全世界共有11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人感染事件,死亡率约95%。这11个受害区域中就有中国香港,据香港卫生署资料显示,在疯牛病流行期间,香港共有17宗人类感染疯牛病病例。而英国科学家统计,英国大约有4000人是疯牛病病毒的携带者,每年约有20人死于疯牛病毒感染。另外,老年痴呆症的病变蛋白与疯牛病病毒蛋白惊人地相似。可见,疯牛病至今仍未远离世界,人们仍需防范疯牛病卷土重来。

    疯牛病暴发后,欧盟殚精竭虑,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消除人们的“恐牛症”,阻止危机进一步发展,但收效甚微。欧盟养牛业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消费者对牛肉更加不敢问津,社会危机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消费者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在一些成员国已经导致政府部长引咎辞职,迫使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控制疯牛病;另一方面,牛农受到市场萎缩的打击,损失惨重,他们强烈要求欧盟和成员国政府保护其利益。此外,目前欧盟种田的农户也在提心吊胆,他们担心欧盟为应付疯牛病危机而减少对他们的贴补。欧盟农业部长会议曾做出结论: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疯牛病由此从餐桌危机演变成社会危机。

    而为了应付疯牛病危机,欧盟当年最终决定动用12亿欧元,用于收购被宰杀的牛,补贴牛农损失和检测疯牛病。但是,由于疯牛病持续蔓延,原定的预算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危机。欧盟委员会农业委员菲施勒表示,由于欧盟各国牛肉消费量锐减,出口严重受损,更由于疯牛病病例不断增加,必须销毁病牛和大量同栏饲养的牛才可能恢复消费者信心。他强调,欧盟一年至少需要30亿欧元才可能应付这场危机。

    而最可怕的是,危机当前,人们却不清楚这种疯牛病毒的传播机理,无法找到控制疫情的方法。

    疯牛病危害的不仅是牛,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并对疯牛病流行国家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害。更可怕的是疯牛病几乎可以无限制地传播。

    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暴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的牛患病并被宰杀,发生疯牛病国家的牛肉及牛肉制品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对尚未发生疯牛病的国家提出了警告,要求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护和预防措施。尽管欧洲各国纷纷采取预防措施,但是到了1989年,疯牛病还是攻破了英国的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法国1990年也各自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到1997年11月,葡萄牙、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也相继出现疯牛病。1998年疯牛病又跨出欧洲,来到了南美洲的厄瓜多尔。2000年后,西班牙、瑞典、捷克、希腊、斯洛伐克、芬兰、奥地利先后“陷落”。值得注意的是,远隔千山万水的日本在2001年也报告了亚洲首例疯牛病。2002年,以色列和波兰相继出现了国内首例疯牛病。2003年5月,加拿大发现一例疯牛病,这是近10年来北美大陆发现的首例疯牛病。2003年12月,美国发现首例疯牛病。至此,疯牛病才引起美国食品安全部门的重视。

    疯牛病登陆亚洲并在日本出现的消息传出,亚洲各国亦陷入恐慌之中,韩国率先决定暂停从日本进口畜产品,韩国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这一禁令自生效时起,直到韩国认为安全那一天为止。”该官员还声称,日本出口到韩国的羊肉和相关商品也会受到一些影响。紧接着新加坡政府也下令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新加坡农产品和兽医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一禁令是对日本发现疯牛病作出的反应。”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公告,暂停从日本进口畜产品。

    泰国卫生部也宣布,禁止从日本等国进口牛肉。泰国卫生部一位官员证实,自从日本发现疯牛病病毒以后,泰国卫生部随即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泰国宣布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以防止疯牛病在泰国蔓延。为了落实上述决定,泰国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地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严防带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进口。

    而日本农业官员为了安抚人心,则四处放言:疯牛病不会大规模爆发,公众可以放心食用日本牛肉及牛奶。与此同时,日本卫生部已决定禁售受感染农场的牛肉,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实施这项禁令。

    至此,疯牛病造成的风波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终于制出了可以有效预防疯牛病的疫苗,但能否用于人类预防和治疗克雅氏病还需深入研究。

    一场波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疯牛病狂潮终于告一段落,但疯牛病病毒并未彻底远离这个世界,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英国一位医疗专家曾警告说,与疯牛病属同一病症的人类克雅氏症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由此而言,对待疯牛病尚不能掉以轻心。

    值得思考的是,这场疯牛病造成的危害已不仅仅是危及百姓的餐桌,而是造成了一场世界性的食品危机、社会危机以及经济损害。也许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更能令世人警醒与意识到,当今的世界已不是一个彼此孤立的世界,食品安全更具有全球性效应,需要世界携手应对。

    阴魂不散、让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的二英

    什么是“二英”?“二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化学名称“二氧杂芑(qǐ)”,包括210种化合物,其性剧毒,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因此被媒体形容为“世纪之毒”。二英具有极强的致癌性,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并对孕妇及胎儿产生有害影响,导致畸形儿。二英微量摄入人体不会立即引起病变,但由于其稳定性极强,一旦随食物或其他方式摄入就无法排出。如长期食用含有二英的食物,这种剧毒成分就会在人体中蓄积下来,最终造成严重危害:

    《南都周刊》曾在2009年11月30日刊发了一篇题为《2009健康杀手:二英阴影》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二英的危害:

    垃圾焚烧后,90%的体积将转换成硫化颗粒、氮化颗粒、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最大的排放物是二英。二英乃世纪之毒,毒素是砒霜的100倍;二英更是一级致癌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等。此外,二英还易溶于脂肪,难以降解,属于持久性污染物,一旦进入人体,10年都难排出,累积到一定程度,可直接置人于死地。在反垃圾焚烧浪潮中,二英是反对的核心,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是无数人不愿也不敢近身的东西……

    11月10日晚,中国台湾地区高雄县大寮乡大约9000只鸭子被集体捕杀后,并没有如往常般被运往各个农贸市场。鸭子的死亡,是因为在它们体内检测出了含有超标的有毒化合物。它们直接被扔进焚烧炉了,最终变为灰烬。

    被检测出来的有毒化学物,是被称为“世纪之毒”的二英。10年前,在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一些被污染的禽畜肉及乳制品中,陆续发现含有二英。这个一直躺在实验室里的化学物质,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实际上,在越南战争中,二英的魔影就已经大规模侵入人类世界——为了防止北越士兵利用茂盛的树林作为掩护,美军曾在当地大量喷洒了一种被称为“橙剂”的高效除草剂。战争结束后,越南陆续出现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悲惨状况:缺胳膊少腿或者浑身溃烂的畸形儿开始频繁出现,还有大批越南儿童一出生就患上各种先天性疾病。

    美军士兵也并未因为撤离越南而逃离灾难,他们中不少人被发现患上了心脏病、帕金森氏病等伴随一生的疾病,他们的妻子自发性流产、所生子女的出生缺陷也增加了30%。美国医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导致这些惨状的正是“橙剂”,里面含有大量二英成分。

    现在,人人都对二英感到恐惧,但对它的性质却大多不甚了解。

    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英,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而如果长期接触该类物质,就会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受到损害。

    由于二英具有化学稳定性并易于被脂肪组织吸收,因此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长久积蓄在体内。而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自然环境中的二英也很难自然降解消除。故此,世界卫生组织将二英称为“持久性的危险化学物质”。

    由于二英的毒性如此之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在1998年将人体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的摄入量从10皮克减低到1~4皮克。皮克,这是个远远超出了人类想象能力的重量单位——一皮克相当于一万亿分之一克。

    除了火山爆发、森林火灾之类的自然环境事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二英,目前地球上的二英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据美国环保局的报告,90%以上的二英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例如,焚烧垃圾、钢铁冶炼、纸浆氯漂白以及某些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制造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二英排放。其中最难辞其咎的,就是在燃烧不充分情况下的垃圾焚烧。除此之外,含氯物质(尤其是被人们大量扔弃的塑料制品)以及在燃烧过程中有着催化剂作用的重金属,也会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英。这些二英会随着焚烧垃圾时产生的烟尘进入空中,并逐渐沉降至地面上。

    地形狭小的岛国日本曾经为二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不占用紧张的土地资源,该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大量使用简易焚烧方式处理垃圾。最多的时候,日本国内耸立着6000多座大大小小的垃圾焚烧厂。

    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国际教育协力研究中心的冈山朋子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日本政府发现国内空气和土壤中的二英含量超出了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十倍以上,而焚烧厂排放的二英已经对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这场二英危机,不仅令日本国民付出了沉重代价,日本政府也因此付出了巨额资金。

    正是因为这场危机,使得日本政府意识到投入重金建设更安全焚烧厂的必要性,并对二英、重金属等有毒排放物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排放标准。

    为了在源头上阻止焚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英,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垃圾分类管理措施。当地居民平日里只能在特定的日子扔特定种类的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塑料垃圾、玻璃类垃圾、废电池都有着固定的扔弃时间。这样的状况在日本已经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即便是香蕉皮,不到特定的时间,也不会扔出家门。

    绿色和平组织在提供给《南都周刊》的一份资料中称,要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减少二英的排放,必须阻止三类物质被送进焚烧炉:厨余等含水且会降低燃烧温度的垃圾;塑料制品;金属类、含汞温度计、电池等。该组织将“焚烧”视为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垃圾处理方式。而在中国,目前被送入焚烧厂的垃圾几乎都没有进行过严格分类。

    在广东省某市,一座当年地方政府宣称使用了日本先进设备的垃圾焚烧厂里,记者见识了垃圾在焚烧炉灰飞烟灭的整个过程。在经过一条长达100米充满腐臭味的坡道后,一座外观干净整洁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呈现在了记者眼前。它已经运行了数年之久,去年焚烧处理了当地超过30万吨的生活垃圾。在有五六层楼高的垃圾储存坑上,工作人员隔着密封玻璃遥控操作着像巨型章鱼触须一样的抓手,时不时抓起大堆的垃圾倒进焚烧炉。向下望去,上百吨的塑料袋、纸张、破布、木块、一次性饭盒和其他无法分辨的垃圾混杂堆放着。墙壁中部的一个倾倒口,不时有垃圾车将同样的垃圾像黑色的瀑布一样倾倒下去。

    垃圾焚烧厂工作人员张军说,这座焚烧厂大多数时候遵循着“来什么就烧什么”的原则。该厂的垃圾全部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提供,但其中混杂了不少建筑类垃圾,而这不仅会降低热值,还容易损坏焚烧炉。至于在焚烧后会产生大量二英的塑料类垃圾,“平时没人会去在意。”张军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少国内垃圾焚烧厂的共同特点,“我没听说过国内有哪家厂会在焚烧前对送来的垃圾进行分拣”。在充斥着浓烈臭味的焚烧间里,爬到焚烧炉观察孔的位置,就能看到里面熊熊燃烧着的垃圾。这些燃烧着的垃圾产生的高温,能让锅炉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并带动另一间房子里的发电机发出电能。这间偌大的焚烧间里空无一人,只有各种设备不停发出阵阵轰鸣。看得出,这里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

    在结束采访冲出厂房敞开着的大门时,记者手中的录音笔上已经布满粉尘。张军低头吐完几口唾沫后说:“工作人员平时都会戴防毒面具的。”大门外的一旁,一条细长的传送带24小时不停地运转着,燃烧产生的炉渣源源不断地流进位于其下的卡车车厢里,扬起阵阵粉尘。这些炉渣燃烧得并不彻底,甚至能看到一些还没有完全被分解的小块的塑料块、铁片之类的垃圾。

    为了完成发电量的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工作人员得时常让焚烧炉保持高温状态,而这需要不断加入新的垃圾作为燃料。结果是,一些垃圾的残渣还没有充分燃烧分解就被抽取出来。

    这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会找科研机构来对二英的排放做上几次检测,每次花费两三万元。这样的检测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

    张军不相信国内垃圾焚烧厂的二英、飞灰、重金属的排放能达到标准:“按照厂家现有的安全操作水平,能做到大多数时候的排放达标就不错了。”他认为那些认为垃圾焚烧安全可靠的人,“应该先到中国的焚烧厂里看看”。

    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江苏省吴江市政府最近叫停了一座即将投入试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此前,当地居民对这座投资3亿多元的焚烧厂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最有效的手段是,人们应该减少垃圾的产生,并且把那些能循环利用的垃圾利用起来,而不是一烧了之。”张军说。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物质中都被发现含有一定量的二英,但绝大多数物质所含二英的剂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尤其在植物、水、空气等媒介上。土壤、食品,尤其是乳制品、肉类、鱼类和贝壳类食品是二英最乐于聚积的场所,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关联。

    2004年,荷兰发现一批牛奶中二英含量增加,事后发现,一批动物饲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黏土存在二英附着问题;1999年,比利时的家禽和蛋类中发现了高含量的二英,事后发现是被PCB工业废油污染,而罪魁祸首则是巴西出口的动物饲料中含有被二英污染过的柑橘果泥球。

    这些关于二英危害健康的报道大多只涉及工业发达的国家,但这并不能证明在发展中国家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原因在于,工业发达国家大多都有着比较健全的食品污染监控体系、较强的危险品管理意识和完善的控制措施,能及时发现二英污染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称,二英污染问题在所有国家都可能发生。

    目前科学界一致认同的一个观点是:人类接触的二英,90%以上是通过食品,尤其是通过食用肉制品、乳制品、鱼类和贝类等进入人体。曾经有人对加拿大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大气中通过呼吸系统摄入的二英量不到总摄入量的3%;通过食品摄入量为总摄入量的95%,其中的26.9%来自牛奶和奶制品,54.4%来自肉制品,只有极少部分来自蔬菜。

    因此,剔除肉食中的脂肪和食用低脂肪类乳制品,可以有效降低人体对二英化合物的摄入量。此外,均衡的膳食结构(包括适量的水果、蔬菜和谷物)有助于避免单一食物来源导致的二英过量摄入。值得一提的是,纤维素有助于人体内二英的排出,因此,多吃些菠菜叶、萝卜叶等绿叶蔬菜对保持身体健康有很好效果。除此之外,喜爱染发的人士也要注意——染发用的香波中含有21.17~21.69微微克/升的二英,其中的一部分会在染发过程中渗入头皮。而在为这类客人洗发时,发廊的工作人员也可能受到侵袭,洗发时产生的废水中含有26~17微微克/升的二英,其中的一部分会顺着手指侵入到他们的体内。

    那些在大城市中因为工作紧张而常常以盒饭凑数的人也应该考虑一下其他选择——最为常见的软塑料盒、发泡餐盒大多由聚氯乙烯制成,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二英。例如,随处可见的发泡餐盒含有大量的二氯二氟(代)甲烷或氟氯烷,当温度超过65°C时,餐盒就会产生对人体极为有害的苯乙烯单体毒物;而一旦温度超过200°C,塑料餐盒就会产生出二英。如果不想在吃饭时摄入二英,就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吧,尤其是高油脂的食品。吸烟人士也要注意——日本科研人员发现,香烟烟雾中除了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外,也含有易致癌的二英类物质。(来源:《南都周刊》,2009年11月30日,作者:周鹏、王敏琳)

    文章以翔实的数据指出,二英进入人体的渠道百分之90%以上是通过食品,而食品产业也屡屡传出发现二英的报道。

    据报道,2011年1月,德国多家农场传出动物饲料遭二英污染的事件,导致德国当局关闭了将近5000家农场,销毁了约10万颗鸡蛋,这次污染事件发生在德国的下萨克森邦,被发现当作饲料添加物的脂肪部分遭到二英污染,对饲料厂样品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二英含量超过标准77倍多。卫生人员对这些农场生产的鸡蛋进行实验室检验发现,38次检验当中,有5次不合格。有消息称,德国大量鸡蛋疑似受到有毒化学原料二英的污染,并且这些鸡蛋已经出口至荷兰。

    2008年12月,葡萄牙卢萨通讯社就报道过有关二英事件,报道说,位于葡萄牙北部孔迪镇的科罗德-科斯塔·罗德里格斯公司2008年10月和11月从爱尔兰进口了30吨猪肉,经抽样检测,这批猪肉被二英污染。葡萄牙食品安全部门已回收这批猪肉中的21吨。有关负责人佩德罗·皮乔基说,这批进口猪肉可能无法全部回收,因其中一些已经售出。他告诫消费者购买猪肉时注意包装上标注的原产地。葡食品安全部门正在回收这批猪肉,并进一步调查这批猪肉的受污染情况。

    最为令人关注的是此前比利时的二英事件,1999年3月,在比利时突然出现肉鸡生长异常,蛋鸡少下蛋的现象。一些养鸡户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也觉得蹊跷,于是请了一家研究机构化验鸡肉样品,结果发现鸡脂肪中的二英超出最高允许量的140倍,而且鸡蛋中的二英含量也已严重超标,而且这一“毒鸡事件”还牵连了猪肉、牛肉、牛奶等数百种食品。据报道,当时,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重大污染,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同年,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数百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灌装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为此,四国政府下令将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下架。一时间,一场食品安全危机在全比利时拉开序幕,并引发了全球性二英风波,而这起事件的源头,就是鸡的饲料被二英严重污染。这次“二英鸡污染事件”也让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

    尽管比利时的二英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但是,二英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此后的2008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通报说,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被宰杀的生猪遭到二英污染,所含二英成分是欧盟安全标准上限的80~200倍,一些猪肉可能已出口到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此后,二英污染食品的案件连年不绝,成为压在公众心头一块沉重的巨石。

    而在二英为世界所关注的过程中,第一个受害者是乌克兰总统尤先科。2004年12月12日,尤先科因病抵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鲁道夫英内豪斯医院接受治疗,该院当天公布检查结果时说,尤先科的病是二英中毒所致,血液中二英的含量是正常值的1000倍。为此,尤先科不得不多次接受十分痛苦的手术,及至出院之时,已变得面目全非。

    事实上,从二英受到关注开始,食品行业就频频暴出污染事件。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极为严格的欧盟,这种事件发生率更高。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曾连续发生饲料受到二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二英含量过高现象。推究原因,许多专家都认为,这些事件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具体地说就是过度的工业化生产活动造成的,在这些工业发达国家,二英多来自化学品杂质、城市垃圾(尤其是塑料袋)焚烧、纸张漂白及汽车尾汽排放。

    而这些情况在世界各国都存在,所以,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此而言,灾祸、病毒并非与我们无关,或离我们很远,而是近在眼前。

    环保专家指出,二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杀虫剂生产等。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英,悬浮于空气中。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400℃时也容易产生二英。聚氯乙烯塑料、纸张、氯气以及某些农药的生产环节、钢铁冶炼、催化剂高温氯气活化等过程都可向环境中释放二英。此外,二英还作为杂质存在于一些农药产品中。这些释放二英的渠道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是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

    调查显示,垃圾焚烧从业人员血液中的二英含量为806pgTEQ/L,是正常人群水平的40倍左右。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二英可以吸附在颗粒物上,沉降到水体和土壤中,然后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人体。于是,食物就成了人体内二英的主要来源。

    二英之毒副作用,仅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克的二英就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二英除了具有致癌毒性以外,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并且二英之毒极难清除,一旦感染会潜伏在人体中很长时间并很难觉察。因此,二英污染是关系到人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来自权威部门的调查表明,因受污水、废气、垃圾和农药、化肥等物质的污染,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城市郊区及一些大中型工矿区的周围,生长的农作物已不再洁净,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广东省农业厅对广州市的农贸市场叶菜进行抽样检测,发现蔬菜的重金属如铅、汞含量远远超过标准,氟化物和硝酸盐也分别超标50%和95%。这就是说,如果不重视治理环境污染,可能有一天,我们会落到不敢吃肉、鸡、蛋、奶和蔬菜,不敢吃海产品,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的地步。垃圾潮困扰母亲河,白色污染遍及全国,含磷洗涤品使近海海域屡次发生赤潮,一次性筷子、餐具和塑料袋屡禁不止,后果已极为严重。

    曾有学者指出,这些问题说到底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问题,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人类已到了必须注重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使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良性发展,一切为了人类健康发展的关健时阶段。

    养育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宽厚、大度、仁慈的母亲,对于人类的小过错都予以宽容,至多提出几次警告。警告就是提醒,是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我们切不可再不听警告,麻木不仁,我行我素,愚顽不化,甚至“不见棺材不落泪”。一旦到了忍无可忍的大自然对我们进行愤怒的报复之时,那就代价惨重、追悔莫及了。

    目前,我国虽然缺乏有说服力的二英污染数据,但我国在人体血液、母乳和湖泊底泥中都检出了二英,尽管其浓度水平较低,但也说明了二英在我国环境中的存在。含氯农药、木材防腐剂和除草剂等的生产,特别是我国曾用来对付血吸虫病的灭钉螺药物(五氯酚钠)的生产都会有二英副产品生成,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会使二英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环境。五氯酚钠作为首选的灭钉螺化学药物在我国使用了几十年,每年的喷洒量约为6000吨,这必然造成二英在喷洒区的沉积。因此,我国具有二英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另外,在我国1998年1月4日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出的47类危险废物中,至少有13类与二英直接有关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二英。例如,H04农药废物、H05木材防腐剂废物、HW10含多氯联苯废物、HW18焚烧处理残渣、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和HW44含多氯苯并二英废物等。所以,开展二英污染调查和控制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空气中二英来源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焚烧设施的二英排放量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都在不断增加。各地纷纷建立或筹建集中焚烧设施。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状况的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329个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79348吨/日,大约占全国1.18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55%,仅有3.3%的垃圾在20座焚烧炉中得到焚烧处理。所抽取的垃圾焚烧厂烟气二英超标率为57.1%,有的落后垃圾焚烧设施二英超标99倍以上。超标的垃圾焚烧炉大都为炉型比较落后的小型焚烧炉。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垃圾焚烧率非常低,所以由垃圾焚烧造成的二英污染总量在现阶段不是很严重。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估算,我国因垃圾焚烧而排入空气的二英类约为72g TEQ/a,远远低于美日kg级的排放水平。当然,垃圾焚烧处理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控制二英产生的措施,比如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发展方针,为减少二英的排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后来这些地方却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平时不能贮存水分,雨季又使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如今,世界范围内类似于恩格斯列举的事实也不乏见,历史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种种事实时时提醒着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积极的心态努力改造与恢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打造一个有利的自然环境。

    人类当然不能走向自我毁灭之路,而二英问题的解决也正牵动着许多科学家的目光。

    据报道,高雄正修科技大学从污染土壤中检测出数百种细菌,并在近年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在土壤样本的数百种菌种中筛选出了一种以二英为食源的菌种,而且发现这个菌种“吃”二英“吃得很快”。正修科大超微量分析研究科技中心主任说,这种细菌是“二英的天然克星”,“只要移入受二英污染的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细菌增生到足够数量,即可‘吃’掉二英,不必移除土壤”,这为受二英污染的土壤恢复生机带来了希望。

    从二英的产生到治理,我们似乎可以明白,二英并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或者说,就算自然界存在这种天然物质,亦构不成对人类的大规模伤害。对人类造成伤害的二英本是来源于人类制造的种种产品,亦是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物。所以,根治二英的根本方式并非是找到某种细菌以消灭之,而在于从根本上恢复人类本源的生活方式,并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平衡。推究起来,世界发生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绝大部分与工业化有关。做一个比喻,这种情形恰如饮鸩止渴,而这种置人类健康于不顾的行为的动力则绝大部分来源于商业利益。所以,二英尽管比砒霜毒上一千倍,也不可怕,可怕的则是人们扭曲了的追逐商业利益的心理。

    令世界不安的沙门氏菌

    2006年,世界着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利公司的清洁设备中的污水污染了巧克力,致使42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中毒,公司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沙门氏菌由此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而沙门氏菌的发现则比其闻名世界要早得多。早在1885年,医学专家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由此沙门氏菌正式被医学界所知。沙门氏菌有许多种类型,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的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疾病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为首位。

    医学研究显示,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受威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据相关资料显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沙门氏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伤寒沙门氏菌,这种菌只感染人类,损害肝、脾和骨髓,每年大约导致1600万人生病,60万人死亡,并且,由于越来越多菌株具有抗药性,情况可能变得更糟。另一种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这种菌对生活环境不那么挑剔,几乎可感染一切地上走的或爬的活物,在人类身上造成的症状一般是食物中毒(爱吃生鸡蛋的人小心),听起来好像没有伤寒沙门氏菌那么可怕,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它的威胁更大,由此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际发生数目比报告数目可能多出30倍,每年有上亿人感染,死亡人数比伤寒沙门氏菌多出一倍,主要受害者是婴幼儿和老人。

    此外,沙门氏菌也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较为常见。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和呕吐等。在美国,曾发生过生吃西红柿中毒的可怕事件,这个事件涉及美国30个州的数百人,其罪魁祸首就是沙门氏菌。而在美国每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沙门氏菌为祸也常常位居榜首。

    据统计,沙门氏菌也是美国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对这种病菌一点都不陌生,每年全国大约有40000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报告。而专家称,实际的感染人数可能要达20倍以上,因为许多轻型病人可能未确诊。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人死于急性沙门氏菌感染,以前各州爆发的疫情几乎都与人们吃了染上沙门氏菌的肉类、蛋类、乳类有关。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有食品专家指出美国人吃鸡蛋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喜欢吃半熟的鸡蛋甚至是生鸡蛋,所以一旦鸡蛋里含有沙门氏菌,感染的几率就比较高。“在国内,生鸡蛋里含有沙门氏菌其实并不奇怪,只不过国人喜欢将鸡蛋煮熟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花生酱事件

    据新华社华盛顿2009年1月18日电,对美国的花生酱厂商来说,过去的10天坏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国王坚果公司召回受污染的花生酱,接着是着名食品生产商家乐氏公司召回可能受污染的花生酱饼干,最后监管部门也出面告诫消费者暂时不要食用花生酱。

    花生酱事件缘起美国明尼苏达州卫生和农业部门9日发表的通告。通告说,两部门在对销往一些学校和医院的花生酱进行检测时,发现由俄亥俄州国王坚果公司生产的5磅(2.27千克)重罐装花生酱中含有沙门氏菌。美国着名食品生产商家乐氏公司16日也卷入花生酱事件中。该公司当天宣布,召回16种存在遭沙门氏菌污染风险的花生酱饼干。美国花生酱主要供应商之一的美国花生公司也未能游离此事之外。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7日劝消费者避免购买含花生酱的饼干、蛋糕、冰激凌等食品,直到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沙门氏菌疫情的详情。

    花生酱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这种沙门氏菌可以导致人畜患病,其感染发病率居沙门氏菌感染的首位。患者染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美国各地近来不断出现沙门氏菌疫情,但污染源尚未彻底查清。有媒体认为,一系列花生酱污染事件或许可以成为突破口。

    随着花生酱事件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召回生产的花生酱或含花生酱的产品。实际上,在号称“食品安全高标准”的美国,“问题食品”也时有发生,这时,一套严格的召回制度就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人们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厂商之所以主动召回,主要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再补救,经济损失会非常严重,其一将被处以巨额的惩罚性赔偿,其二可能会面临旷日持久的消费者集体诉讼。其次,一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公布某种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并列入“召回名单”后,联邦政府以及各州监管人员会深入超市等销售终端,对架上产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召回产品”仍在架销售,厂商会被追加罚款。再次,如果厂商不及时召回“问题产品”,被曝光后,其信用度将大打折扣。若造成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该厂商所有产品的销售都将可能一落千丈。信用丧失,将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一套成熟的产品召回制度成为美国企业应对危机的法宝,不仅可将损失控制到最小,而且能赢得消费者信任。(来源:《山西日报》)

    事后统计,花生酱事件导致9人死亡。至此,令人紧张的莫名的花生酱事件广为人知。而沙门氏菌也令美国公众更加闻“沙”色变。在美国每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沙门氏菌也成了最主要的防治目标,但时迄今日,沙门氏菌仍未绝迹,仍旧为祸多端。

    花生酱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他批评FDA等机构对含有沙门氏菌的花生酱等问题食品监管不力,并表示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运作状况作全面评估。

    “坏蛋”事件

    2010年8月21日,沙门氏菌又生出新的事端。不过,这一次沙门氏菌选中的为祸对象不是花生酱,而是人们最常见或者说每天都离不开的鸡蛋。

    新华网洛杉矶8月20日电,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0日宣布,随着沙门氏菌疫情在美国多个州持续蔓延,染病人数已上升至1000多人。

    该管理局在疫情通报中说,从今年5月发现首个病例以来,本次疫情已经持续两个多月,并且已蔓延至全国,其持续时间之长和蔓延地区之广为多年罕见。

    通报说,目前全美各地已接到2000多个可疑病例报告,但目前只有约一半病例得到确诊,尚未接到死亡报告。随着疫情持续蔓延,染病人数有可能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艾奥瓦州“怀特县鸡蛋公司”宣布召回3.8亿个鸡蛋。初步调查显示,多数病人都是食用鸡蛋后染病,这些鸡蛋可能遭沙门氏菌污染。但通报没有表示这次疫情与上述公司的鸡蛋有直接关系。(来源:新华网,作者:高原)

    另有消息称,在这次事件中,美国有18个州发现了遭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有1000多人食用问题鸡蛋后染病,并在事发两周内召回了5.5亿只鸡蛋。就此而言,此事件当为史无前例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沙门氏菌则成了威胁美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杀手。

    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去年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进程,继《2009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后,又通过了几经修改的《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

    这次“坏蛋”事件发生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人再次呼吁美国国会通过《FDA食品安全修正法案》,以扩大该局在召回受污染食品和追踪源头方面的权力。美国消费者联盟也表示,美国需要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看来,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仍然任重道远。(来源:《都市快报》,作者:薛永军)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为此公布的研究报告称,沙门氏菌是造成美国食品污染的元凶。在过去15年里,因沙门氏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上升了10%,但由其他病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由O-157大肠杆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下降了一半,由空肠弯曲菌、李氏杆菌、弧菌和耶尔森氏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平均下降了23%。报告指出,除了对食品安全加大监管力度外,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餐桌安全。这些措施包括:切生肉和熟肉的砧板要分开;对肉类食品要煮熟煮透;洗净蔬菜和瓜果;不要进食未经消毒的牛奶、果汁或奶酪等。(来源:新华网,作者:高原)

    此后,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15票赞成、14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食品安全改革法案,旨在通过增加对食品设施的检查次数、对进口食品设立更加严格的标准,增加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强制召回授权、增强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维护食品安全的权力。如果该法案最终成为法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面临7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该法案名为《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此前已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总统奥巴马签署后,将正式成为法律。而奥巴马此前已表态支持这一法案。该法案的通过给予了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更大的职权,政府要求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能够更加细致地监督检查本国及进口的所有食用产品,避免沙门氏菌等污染食品流入市场。对于所有出口商来讲,必须提供食品安全证明,而本国加工商必须提交相关食品保护措施。一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每年每6个人中就会有1人因为食用污染食品而生病。类似沙门氏菌的污染病原不仅使食用者住进医院,甚至会导致死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000人因食品中毒而导致死亡。同时,每年美国政府都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多种疾病支出高达近1520亿美元的费用。而新法案将会给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更多的权力来控制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沙门氏菌在美国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分量,也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实非简单的食品安全,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会由于一项法规的颁布而得到全面改观,而在于全社会的努力和社会公众意识、环境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以及企业道德观念的普及。

    中日韩食品安全事件牵动贸易格局

    日本:雪印公司连环案

    2000年6月底以来,日本关西等地区发生特大食品中毒事件,1万多名消费者饮用了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低脂肪牛奶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等中毒症状,从而拉开了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序幕。这一事件使雪印集团遭到了致命打击。

    中毒事件最早发生在2000年6月27日,有消费者投诉说饮用雪印牌低脂肪牛奶几个小时后开始呕吐腹泻。类似投诉接连不断,很快惊动了新闻媒体和有关政府部门。6月28日,生产该牛奶的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被迫宣布收回近期生产的30万盒牛奶。7月2日,大阪府公共卫生研究所证实,从患者饮用剩余的雪印牛奶中检查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葡萄球菌导致A型肠毒素滋生,该毒素可造成饮用者腹泻、呕吐及全身不适。大阪市政府根据《食品卫生法》勒令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无限期停业,并派出有关人员实地调查牛奶被污染的原因。到7月9日为止,已有1.3万多名消费者投诉出现中毒症状。除了雪印牌低脂肪乳以外,“每日骨太”等乳制品也发现有中毒患者。

    牛奶被污染原因何在?大阪警方通过调查发现,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负责人玩忽职守、管理松懈是引发此次恶性中毒事件的根源。据调查,雪印乳业公司有严格的卫生制度,使用生产线要每天进行水洗、每周进行一次手洗杀菌处理。但大阪工厂职工在回答警方询问时表示,“这几年基本没有按规操作”。雪印公司西日本支社社长申辩说,没有按规定清洗“是为了满足需求”。雪印公司就此事件调查后承认,大阪工厂牛奶生产线管道内部确有污染。有报道说,雪印公司在东京的日野工厂也发现存在同样问题,有关部门已通知该工厂停止生产。

    后来,雪印乳业公司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回收大阪工厂生产的乳制饮料。日本几乎所有超市和食品店把多达五六十种的雪印牌食品撤下了柜台,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政府都下令公共部门不要购买雪印生产的食品。雪印乳业公司社长石川哲郎7月6日向新闻界表示,他对该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乳制品引起众多消费者中毒事件负有责任,将在9月底辞去社长职务。主管大阪工厂生产和销售的3名董事也同时提出了辞职。

    据报道,雪印乳业公司早在2000年6月27日上午就接到消费者中毒的投诉,但直到6月28日下午才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将回收被污染的乳制品。回收工作也进展缓慢,30万盒雪印牌低脂肪奶3天只回收了1万多盒。

    另外,2001年1月下旬,雪印食品公司的交易伙伴西宫冷藏公司负责雪印食品公司的肉食保管业务,该公司发现雪印食品公司给进口牛肉换上了国产牛肉的包装,打算利用国家制定的收购所有未经检查国产牛肉的制度非法牟利后,便召开记者会,将雪印食品公司的不法行径公布于众。当天,以雪印食品公司总经理吉田升三为首的公司干部便在东京紧急召开记者会,承认了该公司用国产牛肉的包装纸箱重新包装前一年秋季进口的澳大利亚牛肉的事实。并承认受疯牛病的影响,在牛肉需求大幅度减少,进口牛肉大量滞销的情况下,他们打算利用国家的收购制度非法牟利的动机。

    雪印乳业公司本是成立于1925年的一家老字号企业,也是日本最大的乳制品厂家,世界10强乳品企业之一。2000年6月其资信资格曾被日本证券评估公司评为A级。由于牛奶中毒事件,该公司声誉一落千丈,股价一路下滑。2000年6月27日,雪印乳业公司股票为每股619日元,至7月6日跌到405日元,跌幅达35%。雪印乳业公司除了要在目前困境下惨淡经营之外,为求得社会的谅解,还得一家一家上门探望中毒患者,拨出专款作为补偿,做好善后工作。

    统计显示,2001年度,雪印乳业公司单独销售额为3615亿日元,比上年度减少了33.5%,从世界乳业10强名单中退出。而明治乳业公司当年的销售额为5099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了5.1%,同时,明治乳业公司取代了雪印乳业公司的地位,时隔44年来首次跃居第一位,成为日本乳业界的“老大”。森永乳业公司销售额为4473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了3.4%,排名第二。

    因发生一连串背信事件而名誉扫地的日本着名牛奶公司雪印,为求转机,2002年初不得不摘下了老字号“雪印”商标,改统更张,和其他两家日本牛奶公司联营,推出新商标“惠奶”。一家经营了近百年的老字号品牌就这样消失了。

    雪印连环案以及频频发生的企业产品质量以及种种违规事件让日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事实上,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中国类似,也是一个舶来品。虽然日本企业管理中一直有着类似的责任思想和各种责任实践,但没有社会责任这种提法。社会责任源自西方,而责任理念和实践又不具有跨文化适用性,是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一种软性约束力,一系列事件让日本重新认识到发挥这种文化软性约束力的必要,并已经基本探索出一条如何将全球社会责任理念与东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相融合的道路。在雪印连环案结束之后,日本重点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将2003年确定为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元年”。

    在此之前,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主要集中在社会贡献和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尤以环境管理为主。2003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日本开始迅速普及,根据经济同友会的调查,当年就有100多家大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推进部门,建立社会责任部门的企业占到达到调查样本的1/3。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韩国:劣质速冻饺子案

    日本雪印公司连环案过后不到一年,韩国也曝出一起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2004年6月,据《朝鲜日报》等媒体披露,经韩国警察厅调查发现,几家不法食品原料企业将本应当垃圾扔掉、含有大量大肠杆菌等细菌的萝卜废料做成饺子馅,卖给生产速冻饺子和包子的食品企业,其中一家企业的饺子馅产量甚至占了70%的市场份额。据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公布,有18家企业制售劣质饺子,其中还包括一些着名的大型食品企业。着名的景象食品公司也涉足其中。在处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没收和销毁了制造劣质食品的设备,还采取了取消许可证、封闭工厂、通报给税务局等强硬措施。

    2004年6月13日,涉案公司景象食品公司总经理最终无法面对公众的斥责与声讨,写下遗书向国民谢罪,然后投江自杀。一时间,劣质速冻饺子案震动全国。事件曝光后,韩国《食品卫生法》随之修改,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另外,还附以高额罚款。韩国政府还决定,卫生监管人员今后在完成验收过程后要明确记录本人的姓名,一旦其所验收的食品发生安全问题就要追究责任。

    中国有句成语叫亡羊补牢,这句话用在食品安全方面再适用不过了。从日本和韩国的例子来看,事件发生后,除了处罚当事人之外,两国都相继完善了食品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加重了处罚力度,严格了监管机制。这中间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一定要让违法者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光是负赔偿责任。因为对很多违法者来说,相对于获取的暴利,一点罚款是无所谓的。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在哪个国家都是“重于泰山”。我们也应该从这些事件中认真汲取经验教训,该处罚的就处罚,该完善的就完善。

    中国:阜阳劣质奶粉案

    差不多与日本的雪印连环案、韩国的毒饺子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同,中国安徽阜阳也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

    2003年底,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政因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吃了伊鹿牌奶粉后生命垂危,愤而走上了维权之路。这是中国社会最厚道的农民发起的维权之举,他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注意。2004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的情况,新闻一经播出立刻震惊全国,并引起国务院相关领导的重视。在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案件很快查明:问题由不法厂家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奶粉引起,劣质奶粉共造成189名幼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后果十分严重。职能部门与执法部门相继介入,并引发了全国性奶业及奶产品质量大检查。最后,共有数十名被告人在这一事件中获刑。阜阳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16名大小官员被追究责任,全国有数以百计的官员受到处分,54家劣质奶粉企业被勒令停产。

    随后,我国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标签,要求必须标注“母乳最理想”等内容。此案发生后,全社会要求《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与之相应的是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一项调查,有82%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还发现,有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人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也有人担心过了保质期却还在销售的食品。这项调查是当年五六月份进行的,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另据权威部门透露:国内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均低于50%。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社会运行在极度不安的环境之中,公民时刻担心毒劣食品危及自身。而事实也在不断地向公众昭示,食品安全问题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在身边。

    2004年6月6日,在海南又曝出椰果加工方面的安全问题。公布的事实显示椰果加工使用违禁添加剂现象触目惊心。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卫生厅、省工商局及质量技术监督局,截至16日的10天时间内,会同有关部门共检查椰果加工厂41家,发现其中17家加工厂无卫生许可证,9家无营业执照,7家涉嫌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工原料加工椰果,查封椰果成品、半成品90余吨,椰果培养盘33万盘,查获工业用双氧水、氢氧化钠、硫酸镁、硫酸铵等工业原料一批,立案15宗,其中两家加工厂涉嫌利用有害人体的非食品原料生产椰果案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据了解,海南岛年产椰子2亿个,产量约占中国产量的99%。这部分椰果绝大部分流向内地消费市场。

    2004年6月1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再一次拉响食品安全预警警报,原因是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消费者“请勿生吃三文鱼”,以免李斯特病菌感染。北京市工商局同时还提醒“慎食干菜、干果、菌类食品”,此类食品中不合格品占87.1%,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同天,北京市工商局责令全市下架43种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7月21日北京市卫生、食品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向市民发布食物中毒预警通告:请勿食用织纹螺。因为7月13日银川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55人中毒,1人死亡。织纹螺本身无毒,但由于其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或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

    此外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2004年6月8日,北京雨昕阳光太阳能有限公司因扁豆未炒熟致使15名员工中毒,当天另一起事件为河南洛阳驻京联络处餐厅在制作香辣童子鸡时将约28克亚硝酸钠加入18千克白条鸡中,致使16人先后出现中毒症状。而之前的5月6日,湖南平江县思村乡大和村喜宴吃倒近百人,县卫生局怀疑鸡腿有问题,而确切原因至今未明。5月19日,长春大学一百多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吃蛋炒饭后发生食物中毒,中毒原因是摄入了亚硝酸盐。5月17日、18日,河南省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连续两天出现学生中毒,47名学生在医院治疗,中毒原因则是食物不洁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7月18日,在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太阳宫附近某公司上班的同事9人在公司旁边的关东独一品餐馆聚餐,点了该餐馆的特色菜熏肘子,随后9人陆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医院初步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令社会震惊,也令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近于恐惧的心理,往往一例食品安全事故曝光,则会引起许多心理恐慌。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哺乳期妇女在看到有毒劣质奶粉的通报后,一股脑儿将家中不同品牌的奶粉统统扔进了垃圾桶,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管它是否是毒劣产品,反正不想再用了,还是母乳安全。

    中日毒饺子事件

    许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人们或许还会记得轰动一时的中日“毒饺子”事件。

    2008年,日本媒体报道自2007年12月底至2008年1月22日,日本千叶、兵库两县3个家庭共有10人,在食用了中国河北省天洋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速冻水饺后,先后出现了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日本警方调查后确定饺子中混入了一种有毒农药甲胺磷。1月30日,日本厚生省就此事向中方通报。中国质检总局专家调查组紧急赶赴河北对相关企业进行现场调查。2月4日,日媒报道,日本警方发现毒饺子外包装上有直径3毫米的小孔,怀疑甲胺磷是人为混入。2月12日,日本共同社发布消息称,石家庄市公安局专案组认为该事件可能是不满厂方待遇的人蓄意作案。2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日本,与日方就毒饺子问题交换意见。2月22日,第八次中日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毒饺子事件成为两国战略磋商的议题之一。2月25日,日本警察厅次长安藤隆春到北京,同中国公安部负责人就毒饺子问题的调查结果举行会谈。2月28日,魏传忠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发生在日本的饺子中毒事件,不是一起因农药残留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是人为作案的个案。随着案情的进展,警方最终弄清了案件的原委,新华网于3月6日报道了此案。报道称,中国警方投入大量警力走访排查,克服了作案时间与案发时间相隔久、现场客观物证少等困难,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侦破工作。现已查明,犯罪嫌疑人吕月庭(男,36岁,河北省井陉县人,原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因对天洋食品厂工资待遇及个别职工不满,为报复泄愤在饺子中投毒。吕月庭对投毒作案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已提取到吕月庭作案用的注射器,并收集到大量的证人证言。中国警方已将犯罪嫌疑人吕月庭抓捕归案。

    客观地说,这起毒饺子事件本是一件偶然事件,但放在中日关系的大背景下,这个事件就变得异常敏感、异常严重了,甚至上升到了国家关系层面,连国务委员都出面周旋。而日本民众则对中国食品产生了极度戒心与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的确,受毒饺子事件影响,事件发生后中国对日出口的食品与蔬菜数量明显下降。特别是中国山东与江苏两地的食品蔬菜出口商感觉更为明显。事后,相关部门统计:受毒饺子事件影响,中国对日食品出口连续8个月下降。

    毒饺子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也采取了实质性的措施,日本厚生劳动省向日本各都道府县政府下达通知,公布了进口河北省天洋食品公司其他产品的19家公司的名称和产品名单,要求各地方政府勒令各公司停止销售这些产品,日本食品生产厂家、食品流通产业等也暂时停止使用中国进口的食品材料。此外,韩国也采取行动,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饺子进行清查。至此,可以说,毒饺子事件对中国出口食品形象造成重创。

    直到2010年,毒饺子事件的负面作用尚未完全消除。2010年2月,《朝日新闻》就日本民众是否愿意购买中国食品,对6436名日本民众进行了调查。大约76%的被调查者表示,尽量不买中国食品。但在这些人中,60%以上的人表示要是满足了一定条件也是愿意购买中国食品。

    日本媒体评论认为,虽然日本民众对中国产食品充满戒心,而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食品的态度开始变得宽松,中国食品在日本市场的地位已经出现恢复的征兆。

    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来说,毒饺子事件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并非仅仅是找到责任者或者平息这场风波,而是如何令日本公众恢复对中国食品的信心并维护正常食品贸易的重要问题。

    在中日贸易中,食品贸易约占中国对日贸易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有大量农业企业在以日本农产品市场为主。一旦毒饺子事件升级影响到中日农产品贸易层面,最先受损的将是中国农业企业。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生鲜农产品、加工食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出口格局上仍然是对日出口所占比重最大,约1/4是出口到了日本市场。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日本食品进口的16%来自于中国。日本餐桌上的大蒜、花生、蘑菇,90%来自于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就不断增加从国外进口食品的比例,以应对本国农产品自给率下降导致的食品供应不足。为建立稳定的食品货源基地和进口渠道,日本实施了农产品的输入开发战略,大批的日本贸易商社携带种子、技术和订单,到中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建立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并且将产品加工包装后返销到日本市场。在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形成了“农户生产-代理企业收购加工-外商出口”的外向型农业生产模式。在这种战略下,大量的农产品、加工食品源源不断从中国流向日本,不仅缓和了日本市场供求矛盾,也刺激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并对中国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化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农业关联企业的跨国公司加入输入开发行列,更是加快了中日两国之间跨国食物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结构开始调整。大量的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日本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开始逐渐提高进口门槛,随之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接连不断。2001年4月,日本对中国大葱等3种农产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中日之间出现了长达8个月的农产品贸易争端。2002年7月,日本在进口中国的速冻菠菜中检查出农药残留超标,掀起了一阵“有毒菠菜风波”。之后日本开始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予以重点关注。2005年日本修改了《食品卫生法》,2006年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农产品、食品贸易一直持有严格的质量管制措施。

    曾有专家坦言,日本进口中国农产品近于严苛的绿色标准,对中国农产品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以及管理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发展绿色食品,将对保护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和谐经济、增进人们健康有利,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成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此言之,中日食品贸易非但不能削弱,反而应当加强,而增进中日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互信,增强中日农产品贸易也必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