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福建省社科联于2011年4月至12月组织了以“管理创新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
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宣传,推出了一批学术含量高和应用价值大的优秀成果,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概况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由省社科联主办。本届学术年会设主题报告会和33个分论坛。
主题报告会由学术年会组委会负责筹办。2011年12月20日,以“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主题报告会在省委党校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潮华出席报告会。主题报告会由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孝荣主持,省社科联所属各学会(研究会、协会)会长、秘书长,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负责人,设区市和高校社科联主席、秘书长,有关高校、党校和社科研究单位科研处、社科处处长,社科界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单位的记者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主题报告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元浦教授作题为《高端融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报告。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决定”的方式,全面阐述了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第一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金教授用大量的事例和数据说明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解析文化创意产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困境以及解决的办法和思路。最后金教授就福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建议,认为福建创意产业要紧紧联系福建的特色,实现产业升级,从低端路径中解放出来,靠高科技引领,打破边界,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齐勇锋教授作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报告。齐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部署,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该报告为福建文化产业进行了战略定位,指出福建是两岸文化合作发展的战略前沿,是闽侨文化纽带的战略中心,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和积聚区,是中华特色文化发展的区域战略支点。因此福建要对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这几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进行挖掘利用、价值提升和创意升华。该报告还对福建高起点发展特色文化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分论坛由省社科联所属各学会(研究会、协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各设区市社科联,各高校社科联(科研处、社科处)等单位申报承办。据统计,本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有121个单位参与,收到申报方案57份,经专家评审有33项分论坛方案获取承办资格。各分论坛承办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执行文件要求,联合1~3家省社科联所属学会(研究会、协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共同承办学术年会分论坛。分论坛广泛发动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共提交论文、调研报告1300多篇,参加论坛的省部级领导11人次,厅局级领导130多人次,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近万人次。各分论坛紧紧围绕“管理创新与跨越发展”这一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加快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线,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海西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深入总结了福建省实施海西战略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两岸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学界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
二、特点
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作为福建省社科界学者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凝聚了学界力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知名品牌。本次第八届学术年会继续发挥社科界人才荟萃,学科密集的优势,坚持“凝聚学界智慧,服务海西发展”的基本思路,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气氛热烈,生动活泼,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省社科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预期的效果。
特点之一是领导重视,落实到位。省社科联领导高度重视本届学术年会,成立了学术年会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省社科联学会部,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孝荣兼任主任,省社科联各处室的有关同志为组委会成员。今年年会方案在总结去年成功举办33场分论坛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2011年省社科界学术年会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主题要求、主要内容和活动安排等。方案要求努力做到主题突出,不断创新,推出精品,做好宣传,要营造出浓厚的学术的气氛。
年会期间,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亲力亲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潮华深入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省海峡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严复思想与社会进步”和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等分论坛亲临现场指导,并作讲话。为使年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术年会组委会于6月29日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学术年会组委会副主任谢孝荣到会特别强调各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特色,高标准、高质量地筹办好学术年会分论坛。谢孝荣不仅具体落实各分论坛的组织情况,多次深入承办单位了解并指导分论坛的筹备工作,还参与了20多场分论坛,而且在分论坛的大会上都作讲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林兵武参加了由省林森研究会承办的“林森与辛亥革命”分论坛、由省国际法学会和省法学会联合承办的“国际法理论与海西实践”分论坛,并在大会上致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的重视和率先垂范,深受与会领导、专家、代表的好评。设区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省社科联所属各学会(研究会、协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以及各有关社科研究单位科研处的领导都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大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学术年会活动,各方面共同努力,确保了学术年会取得预期的成效。
11月11日省社科联组织所属学会80多人赴福建教育学院,观摩由福建教育学院、省教育学会、省陶行知研究会承办的“创新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分论坛。观摩会为所属学会学习、借鉴及交流办会经验提供了平台,促进所属学术社团能结合自身特色,深入思考,创新思路,进而推动了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分论坛多出成果,多创精品。精心的组织和周密的安排,为各分论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点之二是紧扣主题,重点突出。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各分论坛围绕“管理创新与跨越发展”这个总的主题,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科特点进一步拓展和细化、深化,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是围绕服务福建十二五开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论坛围绕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福建实际,分不同专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与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福建农业发展”、“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等等,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才智的目的,突出了社会科学服务党政决策、服务社会的作用。二是围绕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的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论坛工作。如“管理创新与跨越发展”、“创新城市管理,推动跨越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社会管理科学化与地方政府职责”、“公共伦理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科学管理、服务社会民众”、“海西写作教育的跨越发展”等等论坛的研讨交流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三是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开展研讨。如“建党90周年与党的干部教育创新”“回顾党史、创先争优、跨越发展”等论坛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回顾建党90年来,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变化,总结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党带领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海西发展规划纲要的对策。又如“林森与辛亥革命”、“闽籍侨胞与辛亥革命”、“黄乃裳与辛亥革命”等论坛,通过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重温当年林森先生、黄乃裳先生和广大闽籍侨胞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教育现代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驱“敢为天下先、敢为万民计”的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牢记历史使命,奋力开拓创新,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特点之三是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本届学术年会活动形式多样,有主题报告会、专题报告会、论坛观摩会、学会学术年会,参与年会活动的学会众多,各具特点和优势,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广泛,气氛活跃,呈现出团结和谐、民主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
一是促进学科建设和社科队伍建设。举办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通过年会活动的开展,整合了福建省的社会科学资源,促进了社科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福建省社科学术研究水平,推动了学科理论创新;通过年会活动的开展,对福建省实施海西战略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两岸交流等方面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顾总结,分析思考,研究概括,产生了一批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促进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很好地发挥了社科界的智库作用;通过年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开放创新、活泼民主的社会科学学术氛围。省社科联组织学会观摩的“创新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分论坛,从内容选择到形式设计都富有新意,主办方通过“主题演讲”引领与会者思考、“教育沙龙”激发全员兴趣、“梦山对话”鼓动辩论激情等三大板块的模式,大胆创新设计,力求使论辩结合,全员互动,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给与会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为大家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论坛。学界反映学术年会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展示最新学术成果的舞台,展现了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生气勃勃、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调动了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福建省社科队伍的建设。
二是有效整合了福建省社科资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扩大了社科界的影响。年会荟萃了福建社科界的优势资源,涵盖了众多学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既沟通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又广交了朋友,建立了友谊,为今后加强协作、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年会发挥“联”的优势,第一承办单位应联合1~3家省社科联所属学会、研究会及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共同举办分论坛,以扩大分论坛的影响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营造了良好学术环境和社会氛围。很多论坛省内专家与省外专家共同探讨,学术界与企业界代表互动交流,共同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理论与实践运用问题,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年会主题报告会、部分分论坛邀请了本学科代表性的、重量级的专家学者登台,发表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学术报告展现出了较高的学术素养和饱满的学术热情,体现了学者们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潜力,得到了与会嘉宾和听众的肯定。有的学会尝试用社会化运作模式办论坛,如省老子研究会承办的“武夷论道:炎黄两岸道德根,和谐发展大道行”学术年会分论坛,联系福建省长乐市人民政府、中共福建省武夷山市委宣传部、福建省老子道文化图书馆等为协办单位,邀请海南、广东、河南、安徽、四川、甘肃等老子文化研究会为支持单位,形成政府、社团、兄弟单位共同办会的格局。由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海峡生态城市发展(国际)论坛Ⅲ-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分论坛,邀请来自16个国家的外宾(由中国商务部国际官员研修基地帮助组织),用同声翻译的形式共同探讨“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问题”问题,效果良好。
三是社科工作一次机制创新、载体创新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是繁荣发展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品牌。通过以开展学术活动为载体,以平台搭建为机制,整合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源,既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又拓展了社科联的职能。年会所体现的几个特色,如选好主题、依托平台、提倡学术社团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办会的特点;精心筹办、内容丰富,表现高规格、高水平的特点;参与广泛,论述深刻,体现较高学术价值的特点等等。年会是奠定学术品牌地位的重要基础,而年会分论坛所涉及交流研究的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做细做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等等方面内容,必将有力地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提供思想文化支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