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体,现代科学已经掌握了太多信息,甚至于它的基因和细胞。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逐日递增。哈他瑜伽这一侧重于健身的体系在全世界范畴内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哈他瑜伽重视体式,也就是瑜伽的健身方法,我们在阿郎的故事结尾部分已经说明了它的存在。拜日式,瑜伽体位法里面最基本的动作可能也是瑜伽最早产生的动态训练。问题是瑜伽最早的产生,比起身体更在于对宇宙和自然的探索,是对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思维的深入洞察。
我们的生命就是身体吗?或者身体本身就是生命吗?
这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一样的拗口和复杂,所幸,在吠陀和吠檀多等瑜伽经典里已经为此作了注解。印度关于创世的神话可能也是要喻义身体和生命之间的细腻分别。
传说创造神梵天先用地、水、火、风、空这五大物质元素构成了物质世界。
梵天用地形成山川和田野,在低洼处用水形成海洋与湖泊,用火形成光明和白天,而让风吹动云朵以使水能变成雨滴从而调节海洋和空气。然后,梵天又想办法创造了鱼和鸟,想让鱼在水里游动,而鸟利用翅膀可以在风中翱翔,这样在水和风的元素里都有了生命的存在。
最后梵天又模仿自己的样子造了人,以便让他们在大地上耕种和生活,在水中可以游泳和捕鱼,在风中可以制造风车和风帆,利用火光取暖和烹制食物,形成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于是,自然能周而复始地循环,万物各自生长而又互相依寄。
可梵天造完人类和动物后发现它们如泥雕一样静穆,纹丝不动。梵天坐在莲花上冥思许久后恍然大悟,原来它们缺少原始的灵魂与创造的精神。于是梵天升到空中和风一样化作千丝万缕的灵魂,然后附到每一个他想赠予生命的动物身上。
这样大地才开始欣欣向荣,树木开始生长,鸟在枝头歌唱,动物在森林深处咆哮,鱼在河流和海洋间自由自在地穿梭。而人类开始像造物主一样思考和勤劳,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汲取智慧,创造新的文明,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生活和统领万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仅仅有身体还是不够的,那无非是物质的另一种聚合。用任何材质做成的人与动物的雕塑和玩具都是没有生命意识的,机器人和蜡人也没有。无论他们如何逼真甚至可以行走,如果切断了电源,它们都会显得冰冷而没有活力。
瑜伽认为我们这个拥有生命的身体分为三个层面:粗身、细身、因果身。
粗身由我们的五官和四肢及骨骼和肌肉组成,包括器官内的血液和水分。它来自物质世界的粗糙元素,它本身没有意识,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工具和载体。它和自然界里其他物质一样,要经历佛陀所说的生、住、异、灭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一点。粗身本身并不是我们生命的主人,而我们却常常受制于对它的错误识别。
细身来自于我们的呼吸和元气。瑜伽认为它比粗身更重要,人某些器官出现疾病或缺陷还可以生存,但没有了呼吸不可以。哈他瑜伽认为,是细身在控制着我们身体的行动,在我们身体内有个叫昆达比尼蛇的能量中心,唤醒它,就能感知宇宙开始和创造的源动力。
就像花蕾层层包裹着的是种子一样,粗身和细身层层叠加下的是我们的因果身,这是我们要发现自我之前的另外一个束缚。
瑜伽认为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错误解读。因果身就是我们对粗身和细身传达到意识思维里的无知概念,它往往以物质现象识别为基础,认为自己就是身体感觉的感知者,把一切粗身和细身传达的信息当作世界的真实表现。
因果身就是自己把自己等同于这个身体,就像水把自己等同于暂时变化的雪花或冰凌,电把自己等同于那个发亮的灯泡一样。我们常常把身体和感官当成生命的全部,并形成我的概念。
我的手、我的眼睛、我的脚、我的家、我的房子、我的妻子和孩子。
那谁让我们的手能够创造和工作的呢?谁让我们的眼睛去渴求光明的呢?谁让我们的脚能行走在大地之上的呢?谁让我们的爱能拥有真诚和善良的呢?
在我们的婴儿状态时会有我的概念吗?在我们熟睡时会有我的概念吗?在我们死亡后还会有我的存在吗?在我们梦醒之后还会记得梦中的那个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有多少差别吗?
在瑜伽和佛学看来,把自己等同于粗身、细身的就叫因果身,又可以称为命我、我执、我慢。把自己等同于只有一世的短暂存在物质,无知且固执地相信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受和虚妄表象,并形成以这个愚昧自我为中心的傲慢世界观。
我们常常以这个有着无数层假面的自我为一切,而无法认识到让我们身体和生命充满智慧和能动性的是来自于宇宙的精神,是它那伟大而充溢于整个虚空的宇宙灵魂附于每个生物体中。
身体仅仅是座庙宇,而灵魂才是其中的主人。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和拥有灵性,就是因为那其中蕴藏了和宇宙能量一样的创意。我们的生命应该是身心灵的完美结合,那才是大自然当中最难能可贵的创造。
2.心灵的奥秘
我们在上节表达的三重身体在瑜伽看来都是有其局限性的物质体现,生命的本质是心灵。我们也可以叫它精神、灵魂、灵性、自我。
就像哪怕是一滴水也来自浩瀚的海洋,一个小小的灯具发出的一丝光亮也是电流的能量一样,我们的身体再健壮,呼吸再顺畅,气血再充盈,它也是来自于宇宙汪洋的一滴生命之水,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偶然,它是伟大的宇宙精神和原初物质的一次撞击和展示,在它的粗身、细身和因果身里面就有宇宙的全部构造和元素。
在公元8世纪的瑜伽大师商羯罗看来,如果没有精神的展现,上面的三重身体无非是物质的粗糙元素,根本无法产生有智慧的高级生命。关于因果身及粗身、细身,还有一段瑜伽的神话可以作为借鉴,或许它更能揭示那个并不真实的自我有多么固执和坚硬。
据说天神之王天帝因陀罗有一天工作之余,在云端看到农舍里有一群小猪在快乐地嬉戏。他于是决定把自己的灵魂附到一头健康的小猪上,以便能忙里偷闲,体验一下无忧无虑的生命状态。
他就这样变成了一头健康的小猪,快乐地投入到那些拥挤的猪群中。他和所有的小猪一起在泥里打滚,争抢食物,吃饱了后依偎在干草堆上睡觉。在不知不觉中他忘了自己是天神因陀罗,夜晚也没有返回天庭。
从此以后他就混迹于猪的世界里,并且很快找了一头健壮的母猪成为伴侣,生下了很多小猪崽。在农夫的精心饲养下全家在猪舍里其乐融融,幸福自在。
俗话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众神在第二天的天庭例会上发现缺少了领袖,于是四处寻找,最后他们在人间一个村落里找到了已经变得肥胖和愚痴的那头大公猪。
无论他们如何规劝,如何演试,那头大公猪也无法把自己和天神因陀罗联系在一起。它发出愤怒的哼哼声,守护在母猪和小猪之前,拱起前嘴,露出牙齿,一副誓死捍卫猪的幸福生活的模样。
众神无法,只好花钱买下全部猪栏里的猪,然后把它们装车送往屠宰场。看到猪妈、猪儿子、猪孙子一个个被杀死,发出痛苦的号叫,天帝因陀罗也发出同样的号叫,流下眼泪,为猪和猪家庭的下场感到悲伤。
轮到大公猪被屠杀的时候,这头健硕的猪爸爸竭力挣脱,声嘶力竭地啼哭。当屠夫举起刀的刹那,众神一拥而上,把天帝因陀罗的灵魂从猪的躯体里抢救出来。
感到恍如做了一梦的天帝因陀罗坐在云端上望着变成各种猪制食品的猪家的结局,对着众神惭愧地笑了。
天帝因陀罗的神性灵魂有众神去解救,那么谁去救赎我们被贪婪、财色、名利等各种感官和身体欲望所迷惑下的神性灵魂呢?
瑜伽认为我们的生命绝对不是在宇宙当中的一次孤立的存在,它必有与宇宙神性的联结。我们如果屈从于身体与感官欲望的控制就无法找寻出宇宙的真实表象,当然也无法感知生命的真实本质。
作用于外的、被感官欲望所指引的心,叫心识。
作用于内的、寻找生命本真的心,叫心灵。
只有找到我们因果身里那最细微的灵魂,我们才能知道生命产生的原因,才能感知灵魂与宇宙。瑜伽称那个精神体叫阿特曼,佛教里面称之为真如、佛性或如来藏,指的也是与宇宙里面一致的精神属性,是智慧的理性与觉悟。
关于心的属性一直是瑜伽和禅学里面始终围绕和展开的关键,那就是心到底代表着什么,它如何运作和感知,我们应如何控制和驾驭心?
我曾经在一堂瑜伽课上和我的学生们作了一场关于心的分析。
我在白板上写的课题就是:什么是心?
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学生就发言说:“心,就是意识和思维。”
我又用白板笔画了一个简易的大脑,然后回答说:“这是我们意识上的心,我们可以管它叫意识的心,或思维的心。”
有的学生就说:“心是心脏。”我又画了一个简单的心脏图,说:“这是我们生理上的心,或者说是物理状的心。”
我问大家:“上面这两个是我们常常说或感觉的心吗?”
学生们就感到有些乱,困惑地望着我。
我又画了一桃形的心,问大家:“这是心吗?”
大家笑。
我在桃形心上又画了一个桃形心,并用一支箭把它们贯穿起来。
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我告诉大家:“这个是充满感情的心,我们应该管它叫感情心。”
接下来的讨论和发言就十分热烈了,主题就是,哪一个才是我们真正的心。如果意识和思维是受感官和身体控制和引导,那么烦恼和痛苦就不能归结于心。也就是说,我的心很烦和我的心不快乐,这种说法不成立。因为那是你的意识和思维不快乐,跟心没有关系。或许是你的身体和感官烦和不快乐,这跟心也没关系。
那你充满感情的心呢?我爱他或我不爱他就是心的真实表现吗?有偏激的观点说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病态,不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分辨一切,实际点的打个比方很有趣,我们会疯狂地爱到把自己生理上的心脏取出来,再找一支长箭穿一个洞吗?
这堂课讨论得非常充分,屡屡有新的思想火花迸发。我用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让大家认识到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往往是被感官和身体所控制的意识心和感情心。它更多的是生理和物质产生的现象,而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精神现象。
感情上的心、意识上的心、心脏跳动的心,都是瑜伽里细身、粗身、因果身的表现,它是受物质本性和生理属性所掌握的,所以叫心识——心的物理性识别系统。
那我们的生命里到底有没有精神的属性呢?
我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
我们的生命中应该有精神和灵魂的火种,否则它无法解答人类为何可以征服高山、改变河流、发明文字,拥有无私的爱和真诚、善良。
我又问学生:“生命是谁给予的?”
“父母。”
我又问:“精神呢?”
“父母。”
我说:“父母的精神呢,或者说父母的父母的精神呢?”
我们的生命不仅有物质的体现,也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它一直在宇宙和时光的长河里如星星点点的轨迹蜿蜒,但一定有一个开始和起点。
生命的起点,在瑜伽和其他印度哲学里称之为世界之父母。
如果我们的生命与精神来自于父母,父母的生命与精神同样来自于他们的父母,那么以此往上所推演,父母的父母之上必将有一个总的世界生命与精神的开始。
无论我们叫他为世界之父母,还是称之为宇宙的起点,或者是道亦或者是梵。宇宙当中存在着的巨大能量和精神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宇宙伟大的精神创造力产生了一切万物,梵天和因陀罗的神话传说只是它拟人化的一个注解。
我们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里蕴含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精神的分子。
我们可以说那就是生命里的精神和灵魂。瑜伽哲学称其为“小我”,或者叫做阿特曼。
我们更多的时候称它为心灵。作用于精神、灵魂,作用于自然、天地,倾听宇宙声音的心灵。
3.如凤凰般重生
我们在本书即将结束的时候还是要讲解瑜伽,我们用这么多的故事和传说来论述就是为了还原瑜伽的真正含义。
瑜伽这一词义首先出现在吠陀时代的《梨俱吠陀》里面,这也是四部吠陀里的首部和最重要的一部。在这本最早体现印度文化的书中,瑜伽是给牛马等牲畜套上用具的意思,也有的解译为驾驭牛马。后来根据这个本义,引申为联系、结合的意义。
但在这个时候它本身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词,没有后代所给予的种种神秘色彩。直到静坐与冥想成为所有哲学和信仰的修持手段时,这里的联系和结合才超越了平凡的定义,成为通过一系列对身心活动的练习,特别是对心理活动的制约与引导,以使练习者达到与宇宙本原的神秘联系或结合。
这就是印度哲学里的核心宇宙观和世界观——梵我一如。
在后来的奥义书和瑜伽经典《薄伽梵歌》里面对瑜伽的定义就是自我与宇宙神性本质的联系与结合。
在被称为中国瑜伽当代之母的张惠兰所著的瑜伽的书里就将这个定义写为:自我与原始动因的一致与结合。
自我是心灵、小我,我们生命里的那个灵魂的所在,瑜伽里称其为阿特曼。
宇宙神性的力量就是宇宙的精神和灵魂,叫做大我、原始动因、梵。
那是世界的来源与归宿,所有生命的起点与终点,所有一切的开始与结束。我们的生命里就有一颗它的种子,找到它,我们就会获知创造与生成、智性与光明的全部奥秘。
我常常愿意用海洋与水的联系与结合与学生们讨论这个问题。
水是不是海洋呢,或者海洋是不是水?
海洋每天都要在空气中释放它的能量,升到空中的水就变成了蒸气。气体凝结成云朵,云朵在风与气温的条件作用下开始变成雨与雪,那一滴滴的雨珠或一片片雪花降落在大地上,形成湖泊与河流,然后变成冰或者地下水和饮用水。
水从海洋的海面上升后就变换了各种形状,可能是雨,也可能是冰雹,或者是雪花,然后可能是冰,也可能重新变成水。水也有不同的称呼和性质,可能是湖水,也可能是河水,也可能是地下水或井水。
然后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变化,变成生命里的血液,食物里的佐料,醋或苏打水。
它们在不同的物质世界里不断地被分解和汇聚,不断地变换形态或生存空间,甚至有时它们都会忘记了自己是水。
冰是睡着了的水,雪是失去了记忆的水,那么它们还会记起自己是海洋吗?
那么海洋是水吗?
所有的湖泊河流都在奔向海洋,那阵阵的涛声和潮汐就是海洋的呼唤。
所有的水无论如何变化最终都要回归水的形态,回归河流,形成滚滚的浪花和奔流,如万马奔腾,急切而狂喜地重新奔向海洋。
那就是一条回家的路途。
我们终将回家,对水来讲那家就是海洋,对我们来讲,那海洋就是宽广的宇宙怀抱。
海洋是无数滴的水,水是一滴水的海洋。
在瑜伽的哲学里面,我们就是宇宙汪洋里的一滴水,但是我们蕴含着宇宙所有的神秘和本质。我们觉醒了的生命内心叫做灵魂和自我,而那个时时呼唤我们灵性与归去的宇宙海洋就叫做梵。
著名的瑜伽大师辨喜曾经用这样的故事来讲述我们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的相遇与相融的过程。
有一棵百年的大树枝繁叶茂。一只鸟在树根处快乐地找寻食物与玩闹。它偶尔向树冠的方向看去,看到一只美丽的大鸟停在树梢处静静地收拢着绚丽的羽毛。
这只鸟说:“啊,那必是传说中的凤凰吧,真漂亮,真好看。”
这只鸟又看看自己身上的羽毛说:“我可没有那么美丽,我也不会飞得那么高。”
随着时间的流逝,树根处已经没有了食物。鸟儿只能尽量地向上飞,在树的身上寻找食物,它忙忙碌碌地为了生存而每日操劳,已经很少会向树的尽头张望。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它也会再望一下上面,看到那只大鸟还停在那里,七彩的羽毛依然那么美丽。
鸟儿叹息:“那肯定就是凤凰。她那么好看,永远不会衰老和死亡。”
鸟儿哀叹:“不像我,得为填饱肚子活着,日子过得那么的难。”
又过了一段时间,鸟儿已经变得很羸弱,羽毛也开始掉落。它终于决定要飞到树的最高处,看一看自己心仪的凤凰。
它飞啊飞啊,用了很大的力气和时间,终于来到了树冠上最高的树顶,那只凤凰还停在那里。
鸟儿激动地一步步向自己一生的偶像走过去,离那只传说中的凤凰越来越近。
鸟儿终于见到了那只凤凰。
它惊声尖叫,愣住了。
没有凤凰,那树梢处是一面清晰的镜子。
镜子里的凤凰,就是那只鸟内在的影子。
灵魂的飞鸟,不放飞它就没有自由。它就只能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着你的身体徒劳地为活着而奔波,那凤凰就将没有时间和空间展开它那七彩的羽翼。
近代提出整体瑜伽概念的瑜伽大师奥罗宾多认为生命就是一场经历的过程。我们在少年的时候就应该用智慧瑜伽来学习宇宙知识和树立世界观。在青年的时候踏入社会,用克利亚瑜伽也就是行动瑜伽来实践和履行自己的责任,用巴克蒂瑜伽培养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勇气。外在以哈他瑜伽锻炼身体,内在以罗阇瑜伽寻找自由与力量,用坦多罗瑜伽去处理情感与激情。
很值得一提的是奥罗宾多自己的瑜伽修习与实践之道。
奥罗宾多本身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倡导人和发起人,并参与组建了就是现在也在印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国大党。据说他在一次被英国殖民当局关押时认识了一个瑜伽行者,并在狱中开始学习瑜伽冥想,出来以后投身到瑜伽的全社会和全世界范围的推广当中。
很多与他一起共过事的革命同志指责他是被英国殖民统治者吓破了胆。
奥罗宾多平静地回答:“正义是无法被吓阻或长时间掩盖的,印度的独立是迟早的事情。那是印度民族自身的独立与自由。而瑜伽应该是全世界的财富和宝库,是整个人类获得觉醒与超越的途径之一,是关于人生最圆满生活的一种实践方法。”
奥罗宾多认为:瑜伽就是与宇宙神性真理神圣的结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种追求当中获得圆满的过程,而瑜伽就是通往这一觉醒目标的重要桥梁。
让我们找出生命里的那只能够涅槃的凤凰吧,它将是灵魂里面最纯洁也最永恒的宇宙的一分能量,就像是海洋里面一滴清澈的水珠。
它晶莹透明,不会惹尘埃,是宇宙精神的火种和光明。是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高贵和高尚的精神,是让我们回家的呼唤与指引方向的航星。
我们生命的本质应该和宇宙的智性一样,我们如果能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与交流,就能明白创造的力量,同时也知道如何维系和平衡,从而超越衰老和死亡的迷茫。
找出我们生命中的那只凤凰,让我们活得更清楚明白,而不要被生活的表象所迷惑,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一次水回归海洋的旅程,那是一次不到百年的回家之旅,路上的风景或秀丽或贫瘠,身边的人带给我们欢笑或痛苦,我们都将驶入宇宙茫茫的终结点。
那是我们生命的终点和起点,也是产生这个宇宙的终点与起点。瑜伽称那个地方叫梵。
或许我们的生命并不完美,或许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或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完美和宁静,充满力量和智性,骄傲而无畏地迎接每一天的太阳。
回家的路上无需恐惧。每一个生命无所谓高低贵贱,在回家道路的尽头,母亲的怀抱对每个孩子同样温暖和包容。
让我们以瑜伽为生活方式像凤凰一样的涅槃吧,扑入生活的浴火中磨炼,痛并快乐地享受这难得的一次生命之旅。
庄子的《逍遥游》里是这样讲的:在天池里面有一种叫鲲的鱼,有一天它想到大海里,就变成了一种叫鹏的大鸟。它的脊背像宽厚的山峦,展开的羽翼像天边长长的云朵。这只叫鹏的鸟直飞可以冲破九万里的高空,能够穿过云层和气流,翱翔于九天之上。
让有智慧的生命胸怀鲲鹏之远大志向吧,不要被物质的生活束缚住遨游的翅膀,让它展开那能飞越九天之上的能量吧,飞向天空与太阳。
让我们的灵魂像重生的凤凰一样展开翅膀吧。那就是涅槃获得的新生与永恒!
人物与术语
湿婆
音译为希瓦,印度传说中的三大主神之一。代表着生殖之神和毁灭之神,也是舞蹈之神,管理万兽。是大瑜伽修行者、苦行之神和所有妖魔的降服者。
雪山神女
湿婆之妻,是喜马拉雅山之王的女儿。据说有不同的化身和名字,是后来瑜伽六大体系里面怛多罗瑜伽的主神。
鸟王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神话人物,是鸟族里的国王。后来瑜伽体式鸟王一式的由来之一。
罗摩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主人公,为了寻找爱妻悉多而打败了有十个头的魔王。是印度三大主神毗湿奴的化身之一。
毗湿奴
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是宇宙的保护神。据说有无数次化身,比较著名的就有十个。为救妻子打败十头王的罗摩,为了除掉邪恶国王降生于温达文的奎师那,都是他拯救世人的不同化身之一。
哈奴曼
印度诗《罗摩衍那》里的神话人物,是一个有着多种神通的神猴,是风神的儿子。据说是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后来哈他瑜伽里有一体式就叫“神猴哈奴曼”。
梵天
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是创造神,但地位远不及湿婆与毗湿奴。
佛陀
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简称佛,意思是“觉悟的人”。
阿郎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达罗毗荼人,戈达斯城年轻的大祭司。以他的故事揭示古印度修行瑜伽的背景。
想自杀的男人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有作者学习瑜伽经历中的一些痕迹。以现代人学习瑜伽身心灵的感悟为背景。
大强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雅利安人。代表着瑜伽里面崇尚暴力却失败的激情属性。
可爱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蒙古利亚人和侏儒人的混血儿。代表着爱和幻化的激情属性。
老酋长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达罗毗荼人,戈达斯城的前任首领,代表最早开悟并练习瑜伽的人。
老祭司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达罗毗荼人,阿郎的师傅,代表古印度早期练习瑜伽的人。
二祭司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达罗毗荼人。阿郎的手下,却阴谋篡夺戈达斯城的最高权力。代表着瑜伽三德里的愚昧属性。
求求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戈达斯城统治阶级的女奴,代表着善良的属性。
小酋长
本书虚拟人物之一,戈达斯城的新统治者,代表着贪婪和无知的愚昧属性。
英国人
十八世纪发现哈拉帕城遗址的英国人——詹姆斯·刘易斯。
达罗毗荼人
历史上印度最早的土著居民,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现尚有少数居住在孟加拉国。
雅利安人
历史上中欧一带的部族,一部分进入印度,创造了恒河文明。现为印度的主体民族。
侏儒人
传说中的种族,但是极少有史实记载和依据。
蒙古人
即蒙古利亚人种,也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世界三大人种之一。分布于亚洲大陆东半部、太平洋群岛以及南北美洲大陆。
戈达斯城
书中虚拟的城市,以印度河文明哈拉帕城为原型。
瑜伽
最早《梨俱吠陀》里指给牛马套上用具,后来引申为联系、结合。
在《薄伽梵歌》里泛指行动方式,其中也包括修炼身心的方法。
钵颠阇利在《瑜伽经》里把瑜伽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有结合、联系、连接之意。
冥想
指瑜伽实践过程中的静坐和静思方式,教人超脱物质欲念,是瑜伽中实现入定的途径。
西方称之为心灵的药方,中国指禅、静思、静虑。
梵
一个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最高本体和最高实在,万物的根本和始基,不具有任何形式和属性。
瑜伽认为梵代表着宇宙精神与宇宙物质,但梵主体为精神性,可谓原始动因,是一切物质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阿特曼
奥义书把人的本质概括为阿特曼,也就是“我”。“我”又分大我和小我,大我等同于梵,小我为个体灵魂,是大我之相。
摩耶
梵让世界生成与物质变化的源动力,摩耶翻译过来是幻化的意思。在瑜伽和印度哲学中,世界的一切展现都不是永恒的,因此也不是真实的所在,它在摩耶的幻化中不停地变化,生、住、异灭。
在瑜伽哲学看来,相对物质世界的这种变化,唯有梵才是永恒和不变的。
三德
摩耶搅动这世界产生幻化的三种无形的元素和属性。分别是答摩、罗阇、萨埵。
瑜伽认为,所有的物质和生命都受这三种元素左右。
萨埵
瑜伽里面的三德之一,又称喜悦、善良、纯质。代表着灵魂原有的纯净、爱与善良。
罗阇
瑜伽里面的三德之一,又称忧虑、激情、阴质。代表着受感官引导的欲望和反应。
答摩
瑜伽里面的三德之一,又称暗黑、愚昧、翦质。代表着物质的沉重、束缚和贪婪。
婆罗门
雅利安人创造恒河文明时的基础。婆罗门是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形成婆罗门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统一纲领。婆罗门后来又指专门从事祭祀的社会阶层,成为印度四大种姓之首。
六大瑜伽体系
指瑜伽的六种练习和修行体系。包括智慧瑜伽、行动瑜伽(克利亚)、巴克悌瑜伽(信·爱·诚)、王瑜伽(八支分法·罗阇)、怛多罗瑜伽、哈他瑜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