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史诗-还原瑜伽的前世今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旅程

    我们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和一个故事去解读印度的历史,是想说明瑜伽产生的背景和真正意义。我们说的瑜伽不是健身的一种方法那么简单,这个目标我们可能通过游泳、跑步,甚至于跳舞都可以达到。我们要表述的瑜伽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哲学,可以说是一种关于生活的智慧,它是身心灵的一种运动。

    对身体,它是一种训练和控制。对心灵,它是一种把握和审视。而对精神和灵魂,它是一种觉醒和升华。

    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有时过于沉重和苦痛。我们在物质的世界里挣扎和沉沦,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的一生只是需要分秒必争的动物性存在,我们忘了自己还有灵魂,那是上苍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那是我们可以称之为与上帝、佛、神、真主等偶像们一样的智慧和觉悟,我们可以唤醒这种自然与宇宙中最高级的感悟和灵性,从而掌握透视一切而无所畏惧的真知和方法。

    很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无法认识到这种永恒的存在,我们在出生或者有了意识以后就无法挣脱命运之神的摆布。瑜伽称之为摩耶,用汉字表述就是幻化的意思,我们在宇宙不断起伏波动的幻化中如波涛上的船一样没有方向感,我们越想把握自己以及外面的世界就越迷茫。因这个世界如此的巨大和辽阔,万物如此的丰富和无法捉摸,而我们的生命和身体却显得力不从心,渺小得如沧海里的一粟,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破译宇宙里那如大海一样蕴含丰富的密码。

    从我们开始创造物质和文明开始,我们也开始往自己的身体上添加包袱和增加束缚。人类短短的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战争和杀戮,我们的每一次进步实际都付出了代价,而死亡和疾病无时无刻不窥探着我们的生活和命运。

    两千多年前,佛陀释迦牟尼曾为当时古印度的一个国王胜光王讲述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有一个族人独自在旷野中跋涉,忽然前方传来野兽的咆哮声,一只老虎出现在他面前。旅人非常害怕,急忙躲避。他惊慌失措地逃到一口空井前,只见井口垂下一条树根。情急之下,他便沿着这条树根爬了下去,希望借此能够躲避恶虎的追逐。谁知才爬到一半井沿边就来了两只老鼠,一黑一白,开始啃噬他所抓的树根。旅人连忙环顾四周,希望找到新的依靠,却发现井壁上盘着四条毒蛇,吐着毒信在那里跃跃欲扑。

    这个人吓得瑟瑟发抖,慌忙往井下看,却见一条毒龙正张着血盆大口在井底等待着他跌落。正在旅人惊慌失措之际,忽然从树根上流下许多晶莹诱人的蜂蜜,旅人被眼前的美味所吸引,顿时忘掉了所处的困境,于是便舔食了五滴。顷刻之间,狂风大做,树摇树根震荡,所有的蜜蜂倾巢而出螯扑旅人,而且又有野火开始燃烧树根。那个可怜的旅人大声惊叫,眼睁睁地看着所有的厄运将自己活活吞食。

    胜光王奇怪地问佛:“这个人为什么身处险境,却还要贪图和不肯舍弃眼前那一点美味呢?”

    佛祖于是解释说:“旷野象征着我们生命里无尽迷茫的长夜,旅人就是众生,老虎象征无常和幻化的一切和我们要面临的苦痛和挫败。空井象征着生死的过程和空间,黑白二鼠表示着白天与黑夜时刻缩短着世人的生命,四条毒蛇即指的是我们的身体也是物质地水火风的构成,也要经历聚合与分解。五滴蜂蜜即指我们的五种欲望,财富、美色、饮食和名利及贪睡。蜜蜂象征着贪婪的无知想法,野火象征着衰老与疾病,毒龙象征着最终等待着无知者必须要面对的死亡终点。可见,生老病死原本都是痛苦的事情,世人应该早做打算,不要被五欲所迷惑。”

    岁月如梭,无常的猛虎时刻都在我们的身后追随,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然而世人终日却只见眼前五欲的蜂蜜,不知老病的野火已经开始焚烧身躯,死亡的毒龙早已张开了血盆大口。惧怕死亡或者蔑视死亡都不应成为我们对于死亡无知的借口,佛祖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为众生探索并开辟了那片超越生死和轮回的净土。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开启智慧与了悟宇宙的真理,渡过生命中的暗流,认认真真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面对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我们说的佛陀是历史真实存在的那个尼泊尔的王子,他叫乔达摩·悉达多,生活在公元前五六世纪之间,通过苦行与瑜伽创立了佛教体系,成为指导世人在迷茫中能找到方向的又一座灯塔。

    佛陀无疑是充满智慧的,他在生命的巅峰时刻就开始思索生命的终极意义。他放弃了财富、地位、家庭、情感,去寻找在宇宙中能够得到自由与永恒的方法。他认为如果我们无法获得生活的真理,那么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佛陀放弃这一切的时候不到三十岁,拥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富丽堂皇的宫殿、即将继承的王位、数不尽的珍宝,他是如何能放下的呢?

    我常常在想象两千多年前佛在离开家的那个夜晚,应该是天空中繁星点点,月光清朗。据说佛陀,那个俗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男子在掩上房门前久久地凝视床上的娇妻和爱子……怀抱里是所有世人都赞叹和渴望的,是温暖和温情,是所有男人都想达到的人生最高峰:名利、权势、爱情、财富。如何放得下,如何能舍弃?

    而前方的旅途,充满危机和孤独,是清苦与寂寥,是无法的预知和在路上无法把握的生死。如何能放下?如何舍得放下?

    我永远无法真实地了解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清秀的男子当时的思绪,它和瑜伽的产生一样充满着神秘和朦胧。但我知道,乔达摩·悉达多在那个夜晚,悄悄挥别了妻儿,离开了故土,远离了繁华,在城市的边缘,挥剑斩去长发,脱下了华丽的外衣,松开了千里挑一的骏马,毅然踏上了漫漫的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

    而在那个夜晚,能拥有世间所有荣华富贵的乔达摩·悉达多消失了。而一个顶天立地、大彻大悟、能引导众生的导师,即将永恒于宇宙之间,成为神和传诵至今的神话。

    佛这个梵文的原意,是智慧和觉悟。

    而在我们前面的故事里,谁是最终得到智慧和觉悟的开悟者?谁是故事里的那个阿郎呢?

    我们前面用一个叫阿郎的主人公去还原了瑜伽产生的大致年代,还有究竟为何要产生和产生的背景,这后面有其历史原型和要表述的瑜伽概念。

    而阿郎,就代表着我们的善良和怯懦,代表着我们缺少方向的迷茫。

    戈达斯城,代表着欲望和我们的感官之城,它就是近五千年前的那座叫哈拉帕的迷城。我们辛辛苦苦建造了城市和文明,为何又要在那里迷失和等待它的崩溃呢?

    几千年前的阿郎和我们今天的阿郎,都是那些在城市的丛林中迷路的孩子,在物质和感官的欲望中不知如何守住人性底线,在谎言和心机面前不知如何应对,在爱情和友情、亲情之间不知如何取舍、面对和放手的那些大自然的孩子。

    我曾经就是故事里的阿郎。我也是前文中那个想自杀的男人。

    当生命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生活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物质和感情都成为一种包裹和束缚,工作和责任已成为每一天的难以承受之重,我们除了逃避,还能拥有什么样的勇气和力量呢?

    而死亡,或许就是最好的一条逃亡路线。在我以为这才是放下一切苦恼的方法之时,命运之神打开了一扇门,而在那门后,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财富。生命是一场只有几十年的在宇宙里的匆匆之旅,在花团锦簇和苦痛挣扎的道路上行走并开悟,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中的修行与历练。只有洞彻了一切事物后面的运行规律和众生的本质,我们才能获得宇宙宽广的宁静与清澈。

    非自然的自杀性死亡是一种更为愚昧的懦弱,它不是勇气,而是无知者面对困境无法破解的一种悲观反应,只能是自取灭亡。所以在各种传说里,这些人获得的往往不是天堂的入场券,而常常是地狱里的通行证。

    而让我没有急急忙忙地赶往那个充溢着火与更多痛苦的地方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在命运的机缘下遇到了几千年前就存在了的瑜伽。

    而阿郎和我,都通过它拥有了宁静与平和。

    因为我们要寻找的是天堂,是只有智慧者和善良者才能通往的乐园和净土。

    2.欲望·激情

    历史距瑜伽产生的年代和哈拉帕文明过去了几千年,沧海变为桑田,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在我们欲望之城戈达斯城里面发生的那些故事、那些人和那些困惑,在我们的今天是否依旧在上演,问题到底解决了吗?

    几千年前的欲望和几千年前的问题,始终在人类的物质文明进程中没有消失。可能有所变化,但终究没有被解决。我们可以用先进的手术去治愈一些疾病,但对我们内心深处的浮躁、物欲、劣性,又如何去根治?

    我们如何能在欲望重重的心上动一次切割利益、权势、名誉、财富的手术刀。

    谁的欲望可以切除,谁的烦恼就可以终止。

    可面对这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

    从我们睁开眼睛的刹那,就开始寻求一切可以让自己愉悦的色彩和物体。从婴儿时我们开始追逐玩具,过年时要穿新衣服,我们吃冰激凌、糖果,愿意和喜欢的小朋友或熟悉的人玩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会因沮丧而流泪。

    我们开始满足感官的各种需求。我们与同学们比背的书包、夸耀自己住的大房子、向父母提出要名牌服装和单车的要求。

    我们渐渐地长大,我们接受了教育,而我们的长辈告诉我们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的目的就是可以住很大的房子、坐很好的车子、听很多人的夸奖,吃很多的山珍海味。

    从此我们就进入了人生的轮盘,为了给感官带来愉悦感,我们开始在短暂的镜花水月中终老一生。直到我们白发苍苍,要回到生命的终点或下一个轮回,才知道一切终是镜花水月,什么也带不走,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那些金钱、房子、儿女、田地、权势,那些爱情、友谊、感动、幸福,那些烦恼、痛苦、失意,那些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让我们欢乐和感动的记忆,失眠和酒醉的夜晚……我们都无法带走!

    那个胖胖的小酋长,在拥有了权力后,他的需求就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先是食物,后是财富,再是美女,最后还要金子和更多的仆人,但是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是健康和生命……

    而那个老谋深算的祭司,处心积虑地想要权力,而在要达到权势的顶峰时戛然而止。

    人只要一旦有了贪婪和欲求,就会有了阴谋和城府、伤害和烦恼。

    这就是罗阇,我们也可以叫它激情,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官式的认知情感。瑜伽和佛教都认为这恰恰是造成我们的生命中痛楚的原因。

    瑜伽认为这种生命中过度依赖于感官和身体的属性始终处在一种不稳定的起伏的抛物线状,断断续续,时高时低,而且很可能戛然而止。如烈火,熊熊燃起,而在释放了热量后就灰飞烟灭。

    处在这种状态的有愤怒、欲火、冲动、暴躁、鲁莽、烦恼、仇恨、嫉妒。当然也有快乐、开心、满足、浪漫等情感状态。问题是这种受时空、物质、语言、身体、感官所左右的主观情感是否能一成不变呢?

    这当中包括我们的爱情、亲情、友情。我们生命当中的爱情真的可以天长地久吗,亲情不会被财富和房产所撕裂吗,友情不会被距离和时间冲淡吗?

    感情也是一种随着时空要变化的激情,它注定要跟随身体的衰老、容颜的改变、语言的由华丽至平庸、生活的磨砺而产生变化和聚散。

    我们的感情往往同样是一种功利性的索取,我们爱是因为想得到对方的爱,我们投入的激情需要同样的激情回报,我们的情人节需要巧克力和玫瑰花的交换,我们的身体需要彼此取暖,在一个人的夜里如果没有网络和手机上的信息或许我们无法入眠。

    那么在上述激情状态下我们很可能陷入愚昧的举动中,也就是瑜伽里的答摩性,愚昧即是无知,感官过度对物质执著作出的思维判断。瑜伽经里所说的谬误,是指不正确的判断和不正确的行为,而且陷入一种执着。简单的比喻,就是俗语说的:钻牛角尖。

    我们的阿郎,跳进了爱情的陷阱无法自拔,对可爱的爱的渴望让他没能及时发现二祭司的阴谋。我们的大强,始终在愤怒和暴躁中采取冲动而鲁莽的行动,毁灭了即将获得的幸福。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或者收音机,我们一天要看到多少仇杀、伤害?而起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争执。

    我们一生中要听到多少句谎言、多少个绯闻、多少次诽谤?

    同时我们又要说出多少句谎言,做出多少违背心灵和良知的事情?

    几千年前的戈达斯城,那座欲望之城,里面曾经存在的欲望、阴谋、麻木、杀戮,在我们这个自己认为文明的世界里是否还存在?

    问题或许无法解决,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会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劫之后的阿郎找到了瑜伽。印度,一个历史悠久又苦难连绵的神圣国家,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乱和蹂躏,始终保持着灿烂的文化和宗教,正是因为有瑜伽如一根珠线,贯穿在其中。

    而瑜伽,恰恰是剖析问题本质和解决诸多问题的一种方法。

    3.静寂·空

    我说过在这里我们要理解的瑜伽大概不是现在城市里流行的那套健身方法。当然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这种叫哈他瑜伽的来源。但是本书既然用了那么多的篇幅去还原一些历史碎片,就注定它要解读一下瑜伽产生的原始密码含义。

    瑜伽到底要救赎的是身体还是心灵?

    我们在阿郎的故事里一直想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我们的思维里身体和心灵应该是一体的,至少应该是能达到协调或一致的。但事实上两者常常是矛盾甚至是对立的,我们在前文已经简单解剖了一下这种思想不统一的原因,随着我们对瑜伽概念的逐渐深入,这一命题也将反复被提及和论述。

    在距我们说过的也就是产生了瑜伽的印度河文明之后的两千多年里,瑜伽这一系统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直到另一瑜伽经典《瑜伽经》的出现将它的脉络展现得更为清楚。

    瑜伽,就是对心的变化的抑制作用。

    《瑜伽经》开篇第一句说:现在,我们要解释什么是瑜伽。

    然后它的第二句说:瑜伽,就是对心的变化的抑制作用。

    第三句是: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回归其本来的真实面目。也就是说认清了心的真实所在,也就会找到生命之真实所在。

    可是,我们的心,它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它有时候忧伤,有时候欢乐,有时候恐惧和迷茫?

    一个年轻的国王在森林里打猎的时候迷失了方向,一个隐士的女儿带他走出了那片泥沼。那个少女美丽得像天仙,清纯得如林中的精灵,国王从见到她的那一刻就爱上了她。

    国王向少女求婚:“美丽的少女,嫁给我吧,我会一辈子把你当成公主和我心中的女王。”

    少女羞涩地说:“我可以嫁给你,也会一辈子陪在你身旁,永远对你忠贞。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每天给我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个人自由安排。”

    国王答应了她。两个人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少女成为了王后,住进了华丽的宫殿。婚后双方如胶似漆,非常恩爱。国王治国有方,王后给他生了一对儿女,可爱健康。

    时光如梭,国王操劳国事,日理万机,慢慢长出了白发,脸上也出现褶皱。而王后却依然青春靓丽,面容娇美,在她的身上仿佛看不到岁月的一丝痕迹。

    后宫里传出了一些流言飞语。国王也感到有一点怀疑。王后每天独自外出的一个时辰到底在做些什么呢?这种疑虑慢慢变成了心病,天天的思索就变成了包袱。他终于无法忍受巨大的猜疑与嫉妒而作出了一项决定,跟踪并找出王后每天独自的那一个时辰在做什么。

    他戴上了假发,穿上了仆人们的粗衣,小心翼翼地跟在王后的身后。只见王后出了宫殿,进入了后花园,在一片池潭边的小山间消失了身影。国王跟了过去,见到在山丘与树木之间有一个洞口,一扇木门挡住了视线。

    国王更加坐立不安,但是一扇木门显然无法阻碍他的多种想法。他找了工匠,在门上开了一个小小的窥探口,并做好隐藏的伪饰。

    王后第二天再次进入山洞的时候,国王迅速地跑了过去,打开了那个视角口,急切地把眼睛凑了上去。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王后在山洞里点燃了一盏蜡烛,山洞里空荡荡的只有一把没有扶手与靠背的矮椅。

    王后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摘去了王冠,卸下珠饰,抖落了乌黑的长发。脱掉了身上的华衣,甩开了高跟的木屐。赤脚走到了椅子前,盘膝坐上去,双手垂放,闭上了眼睛。四周一片空旷和静寂。她的意识集中在眉心之间,渐渐地沉入到一片虚无当中。

    什么也没有,但什么都存在。

    存在于宇宙中,存在于静寂中,存在于空与远、生与死之中。

    她就这样静静地坐了一个时辰。

    曾经有一个据说是身家过亿的企业家问我:“什么是瑜伽和冥想,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我问他:“在你不睡觉的时候,你的头脑会有过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吗?”

    他摇摇头说:“没有。”

    我又问他:“你有多长时间没有看过星星了?一年、两年,或者更久?”

    他摸摸头说:“记不清了,好像有好久了吧。”

    我说:“瑜伽冥想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修习它的时候,你可以什么也不想,让心静静地在那里休息一会儿,然后有心情和时间在睁开眼睛的时候去看一看星星。”

    我们的王后没有什么秘密,她保持青春和不老容颜的法宝就是每天给自己留下一个时辰的独处时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静静地留在空旷与寂静当中冥想。

    那是每天给自己的心灵洗一个澡。

    洗去我们的欲望、烦躁、不快和压力,洗去我们的快乐、开心和欢愉。因为那些都是我们生命中难以承受的痛和爱,因为有爱就有痛,有痛就有愚昧和执著。

    放下它们,让自己的心空空荡荡,无牵无挂。

    心无居所而无住无往。不要给你的心建一座房子当作囚监,没有了束缚你才能自由地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顺其自然地生活。

    我们每天要给身体沐浴,但是给我们的心灵洗去污染了的杂念了吗?

    瑜伽冥想就是对被欲望和激情所蒙蔽的心进行的一种过滤方法。

    我们的心灵一无所有,也一无所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