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读书-《文明的诗意垂顾——汪涌豪人文讲演录》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初次见到汪涌豪兄的名字是在报纸上,有一篇报道介绍他研究司空图的成果,属本校学术新星。后来从师弟王妙发处得知,涌豪是他的好友,增添了亲切感。再在报刊上见到他游学执教东瀛期间写的短篇,觉得他对日本人与日本文化观察入微,颇具新见。近年他先后出任文史学院副院长和《复旦学报》主编,我们才在本专业以外有所交往。但就像复旦多年同人间“淡如水”的关系一样,彼此并无密切过从,甚至从未深谈过一次。因此当他将已定稿的《文明的诗意垂顾——汪涌豪人文讲演录》交我索序时,不无突兀之感。虽觉盛意难违,心里却颇感茫然。待看完目录,翻阅数篇后,我就感到应该写,乐意写,几乎立时形成腹稿。

    涌豪兄的讲演涉及广阔的时空和丰富的内容——从上古、春秋至当代以至未来,从孔子、老庄、道教文化、侠文化、传统文化、世博会、莫言、当代文学、教育,到社会和谐、幸福观、人文关怀、城市文化、乡土意识、医学伦理,演讲的场合也包括国内各地和日本、德国、俄罗斯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党校、孔子学院、商学院、国际研讨会、公共论坛、MBA课程、电信公司、出版社、医院,听众不限于学术界和大学,也包括党政官员、企业界、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我自然钦羡涌豪兄的博学多才,尽管我无缘感受他讲演的现场,却深信这些讲演的魅力,不过最感佩的还是他“经世致用”的精神和“诗意垂顾”的气度。

    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与专业人士的区别不在学术水准或专业领域,而是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是否具有公共性。作为知识分子,必须关注社会和公众,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和学术领域。但知识分子的关注不同于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评论家、媒体人或一般公众,他们的基础是自己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并尽可能运用自己的学术专长,进行学理分析。即使是传播知识,普及原理,阐述观点,也应体现批判精神,讲究实事求是,切忌颂圣谀时。

    我无意贬低纯粹的专业人士的作用,更尊重终身贡献于科学和学术的专家学者的贡献和人格。不能要求每个人在社会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历史本来就是众人合力创造的。如传播学术,普及知识,提升文明的工作也可以由另一部分专业人士利用科学和学术的成果来做,就像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材施教,不可能只教自己亲自研究出来的结果。但本来有条件,或经过努力能够具备这些条件的人能够同样发挥这两方面或多方面的作用,其效果肯定更好。对某一方面的专业学者而言,知识分子的地位庶几近矣。

    至于“诗意垂顾”,我只能心向往之,因自知力不足。而涌豪兄却能在文苑讲坛顾盼自如,游刃有余,显然是出于他的诗人气质和诗学积累,也离不开他的长期实践。正因为如此,我期待他的第二本讲演录,以体会更醇厚的诗意和更殷勤的垂顾。

    2014年4月3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