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读书-《江南十三城记》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朋等几位年轻学者编写了一本《江南十三城记》,嘱我写一点推介文字。对这本书的质量我是有把握的,毕竟都是受过历史地理专业训练的,而且都写得很认真。翻了样稿,我就更放心了——文字清新可读,插图秀美传神,地图简洁准确,内容详略适度。读者既可用于了解这些江南名城的概况,又可当作导游手册。如果一时没有机会去这些城市又心向往之,无妨翻阅一遍,权作“卧游”。

    我原来最担心的是,他们会像时下多数人和多数场合那样,将城混同于市。所幸作者也掌握得很好,他们记的,是真正的城,使读者能充分领略这些江南名城的历史和现状、景色与风韵。

    为什么我特别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城、城市与在中国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各级市或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近一二十年来却被混淆了,并且越来越混乱,看来错误的概念即将取代正确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是不同的概念,两者有严格的区别。但到了近代,“城市”成为现代学科一个标准名词,得到广泛运用。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设置称为“市”的行政区,但限于城市,至多包括近郊。到了今天,称为“市”的行政区已经包括从省级至县级,正式与非正式的(以是否见于《宪法》为界)市有:中央直辖市、省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较大的市、地级市(区)、县级市(区)。这些市的绝大部分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多数的辖区还是以农村为主。

    将行政区划的市混淆于城市,已经造成相当大的混乱,甚至闹出笑话。例如,重庆建直辖市时,某家有国际影响的通讯社就发布消息,称重庆已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而采用的却是重庆直辖市的全部人口。又如近年该市提出建“森林重庆”,有些地方却提“森林城市”或“城市森林”,实际上两者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指提高该市行政辖区内的森林覆盖率,树可以种在山区、农村和城市空地;后者则意味着要使城市的主要部分成为森林。

    如果在介绍一座城市的历史时也分不清它与今天的市的关系(不少出版物已经有意无意地在这样做),除了能够给读者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景色优美”,甚至能拥有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错误概念外,离历史真实却更远了。例如,古人讲究籍贯,明清以来一般都以县为单位,同属苏州的也会分清吴县、长洲,更不会与昆山混淆,现在却因为同属苏州市而都列为苏州的人物。又如,在没有机械交通工具的条件下,古人出游的路程不会太远,因此一座城市的景点大多在城内或城郊,最远不出县境,现在却将一个市的景点都列在这个市的名称下。加上地名的随意更改,原来颇有地理知识的人也会不知所云。

    对本书将扬州也列入“江南十三城”,我曾专门询问过编者。因为就历史自然地理而言,扬州始终处于长江以北。听了编者的解释,我倒觉得并无不可,因为从历史人文地理而言,扬州与江南城市的相似性远过于江北的城市。而且扬州南临长江,为大运河所经,自元朝以来处于南北交通冲要,受江南的影响更大,将扬州视为江南文化的延伸地亦无不可。相信这样做也会受到希望更全面地了解江南城市和江南文化的读者的欢迎。

    2012年4月1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