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中华文明传天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乙卯(7月11日),一支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书写世界航海史壮丽篇章的远航——郑和下西洋的首航。这次规模空前的远航拉开了我国航海历史上最辉煌事业的序幕,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领先地位。

    站在宝船的甲板上,望着四周依次开进的船队,看着“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的壮观场面,回想着自己正在实现着儿时的梦想,郑和的心情激动不已。在未来的航行中,他们将穿越凶险遍布的海洋,打通遥不可及的东西方航道;他们可能抵达祖先从未涉足的地方,让世界目睹一个东方王朝的文明与兴盛。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战船,但却要为沿途各国带去丰厚的礼物和平等的贸易。他们要向整个世界表达一个礼仪之邦天下同福的理想。

    面对变幻无常的海洋和吉凶难卜的旅程,除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勇敢和坚韧,郑和能依靠的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宝船所能提供的物质保障。

    据《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赉金币,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摄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占城是郑和船队访问的第一个国家,位于今天越南的中南部,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从事耕作的人很少,肉食品以山羊为主。到处生长着槟榔树和罂粟花。郑和到达占城后,将带去的耕耘工具分送给当地人民,并派人传授耕种及引水灌溉的方法。过去占城庄稼每年只有一熟,郑和传授稻秧分植法后,使之一年可有三熟。同时,郑和还带去了中国药物种子,帮助占城人民培植中国药材。郑和船队的炊事人员还教占城人民学会了制作豆腐、豆腐皮、豆腐干。占城国王见到中国明朝的铜钱后,便设立一个铸钱工场,由郑和派出专门技师雕刻钱模,传授炼铜和浇铸,后来占城民间就有了铜钱的流通。由于占城常常水涨,民居常被水淹,郑和便教他们建造有四只脚的屋。

    当时,明朝大军正发起征南战役,郑和船队在占城附近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永乐四年(1406)五月才从占城海域启航,顺风南下,永乐四年(1406)六月,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爪哇岛海岸上,巨石林立,惊涛拍岸,景色壮观。岛上村寨相连,居民能歌善舞。当时,爪哇国内并不太平,东王与西王正在厮杀,郑和船队也受到伤害。好在郑和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了爪哇事件。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东西绵延5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13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是其中较大的岛屿。当时,爪哇地处南洋要冲,人口稠密,这个只有全国际市场7%面积的岛上却生活着全国70%的人口。岛上物产丰富,商业更是十分发达。

    在明朝刚刚建立时,爪哇国内已经分成东西两部分,由东王和西王分别管辖,到洪武十年(1377)时,东王勿劳网结、西王勿劳波务,各自派遣使节到明朝朝贡。到永乐四年(1406)正月,爪哇西王都马板遣使向明朝贡献珍珠、珊瑚等贡品;随后几天,爪哇东王孛令哈达也遣使向明朝贡献宝马。爪哇东王和西王都对明朝表示臣服,愿意向明朝纳贡称臣,听从明朝政府号令。

    郑和船队来到爪哇后,却不幸卷入爪哇内部的争斗之中。当时爪哇岛上的东王和西王相互进攻,大开杀戒。东王战败身亡。但是局势并没有稳定,西王及其部队还担心东王被打散的部下前来报复。

    正在这个时候,郑和船队的一支队伍经过东王原来管辖的地方,一部分成员上岸到集市上准备做生意,却被西王占领军误认为是从海上来援助东王的敌人。结果,郑和队伍中170人被西王部队无缘无故杀害。这偶然发生的战事,令郑和十分恼怒,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要求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进行报复。

    爪哇西王都马板知道误杀明朝军队后十分惧怕,连忙派使者亚烈加恩等向明朝政府谢罪,向郑和船队谢罪,并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当时郑和手中掌握着两万多人的部队,而且这些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战胜爪哇西王的队伍易如反掌,有取胜的绝对把握。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后,他又有了新的考虑。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郑和赶紧遣使飞奏朝廷,自己则在爪哇暂时按兵不动,以缓和紧张局势。

    永乐皇帝得到郑和奏章的同时也收到了爪哇西王的谢罪奏章,当即下旨,严厉谴责爪哇西王都马板:“尔与东王均受朝廷封爵,乃逞贪忿,擅灭之而据其地,违天逆命,有大于此乎?方将兴师致讨,而遣亚烈加恩等诣阙请罪。朕以尔能悔过,姑置兵不进。但念百七十人者死于无辜,岂可已也?即输黄金六万两,偿死者之命,且赎尔罪,庶几可保尔土地人民;不然,问罪之师,终不可已,安南之事可鉴矣。”尽管损失了170个兵丁,十分痛心,但郑和从回来的使者处了解了皇帝的意思后,感到正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决定和平处理这一事件。同时,郑和考虑到下西洋刚刚开始,这时候明朝船队的行动在东南亚各国中的影响十分重要,事件处理的结果将关系到下西洋船队今后能否顺利访问更多的国家,绝对不能在西洋的国家中造成中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影响。于是,在爪哇西王表示服罪后,郑和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取消了“兴师致讨”的计划。说服了同僚之后,郑和带领船队离开了爪哇。

    然而,郑和的和平处理却让爪哇西王觉得明朝政府不过如此,并没有及时送上赔偿。永乐皇帝见西王顽固不化,命令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再到爪哇。爪哇西王见郑和船队一路威风凛凛,才彻底畏服。永乐六年(1408)末,派亚烈加恩等人来朝送上一万两黄金。明朝礼部官员认为,爪哇西王尚欠五万两黄金,应该治爪哇使者之罪。永乐皇帝则很宽宏大量,表示明朝需要宣扬大明朝的国威,不在乎这些黄金。于是,爪哇使臣才得以回国。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自此爪哇对中国感恩戴徳,心悦诚服,“自后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

    这就是郑和下西洋时著名的的“爪哇事件。”充分体现了当时郑和所担负的和平友好、发展中外关系的使命,郑和亦不辱使命。

    郑和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如果动用武力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取得。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到了现代,爪哇岛的居民谈及此事,仍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使两国发生武装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愿望,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华人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傲。这件事也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郑和船队离开瓜哇后驶往日本次下西洋的最后一站——古里,古里即今印度卡利卡特,处于印度半岛的西端,是西洋诸国中较大的国家,也是古代印度半岛西岸最大的商业港口和贸易中心。古里是个文明古国,人们生活富裕,行为也彬彬有礼,真是“行者让路,道不拾遗”。这里的人做生意时,先是讲价钱,再写合约,再握手,最后击掌为定,表示永不反悔。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航程中,对古里的访问是重中之重,因为这里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港。在古里,郑和向国王沙米宣读了永乐皇帝的敕书,并赐给其诰命银印,同时还赠予大臣们很丰厚的礼品。在船队进行贸易的时间里,郑和对古里国的民族风俗进行了考察。随船医官还对所到国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

    在古里休整了一段时间后,郑和船队从这里开始返航。在回国途中还经过甘巴里,并把船队分出去几个部分,分别访问了吕宋的林家烟湾、马尼拉、苏禄、浡泥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四年(1406),郑和船队在回航途中于旧港打击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首次用兵大获全胜,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维护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称赞。

    这是一次真正的远航,开创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新纪录。船队还登上了属于中国的南海诸岛,宣示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同时,除了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外,郑和船队每到一国,便宣示明成祖诏书,赏赐金币。船队所到之处,当地居民反映热烈,船队的庞大规模和强大的战斗力给南洋诸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航行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郑和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船队最远抵达印度半岛。经两年多的航行,郑和船队带着南洋各国国王派遣的来华朝贡的使节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顺利地回到了祖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