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跑-月色下的遇龙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如果去桂林阳朔,别忘了去遇龙河。去遇龙河最好是晚上,有一些淡淡的月色,你可以划着竹排,把身子浸泡在月色中,随水漂流。

    今年十一月我在阳朔体验生活,中旬的一天傍晚,桂林师专的宣传部长和中文系主任等老师,专程去阳朔看我,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脱口就说啤酒鱼。这是阳朔的一道名菜,我百吃不厌。身边有位当地的朋友说,你们要吃啤酒鱼,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才叫啤酒鱼。于是七八个人上了车,带着一肚子食欲奔城外去,阳朔西街的喧嚣和霓虹灯渐渐甩在身后,路边的景物已经被夜色遮掩了,车灯下的道路坑洼不平,还有一汪汪的积水。车内说笑的人都沉默了,在颠簸中把目光投向了领路的朋友,疑心眼前的路有了误差。

    大约走了四十分钟,车子驶进一个村头,不及下车,早有狗叫声从对面深巷传来。天空没有月亮,四周黑乎乎的,一排排窗户也不见多少灯光,碎石铺就的街路上散落了零星的稻草。带路的朋友说,这个村子叫遇龙村,对面就是遇龙河。但大家看不到河边的影子,有人就忍不住问了,说,哪有遇龙河?哪儿有饭店?怎么觉得破破烂烂不像吃饭的地方?带路的朋友不作答,率先走进一条小巷,几个人只好跟在他后面,深一脚浅一脚闷头走。走完了一条小巷,又拐过了几排房子,视野豁然开阔,就见三四个棚子,里面吊着灯盏,有潮湿的风迎面吹来,再仔细看,借着灯光可以辨认出周边的一丛丛凤尾竹了,影影绰绰的遇龙河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走近灯火才看出了奇妙,原来棚子是搭建在遇龙河上的,下面漂浮着竹排。棚子四周敞亮,只有上边搭了树皮和木板。踩着竹排进入棚内,竹排摇摇晃晃,便有女性长一声短一声的惊叫。这惊叫一半是因为兴奋,一半是制造气氛,全无恐惧成分。带路的朋友认识饭店老板,不费多少口舌,就点好了要吃的几种鱼,店老板忙去网兜里捕捞。网兜就沉在棚子边的河水里,虽是圈养,但也算是地道的遇龙河水滋养大的。

    等菜上桌的间隙,我瞅见棚子边横着一个竹排,就邀那位带路的朋友去划船。没有船桨,只一根七八米长的竹竿,平衡端在手中,左右点水,竹排便缓缓地朝不远处的遇龙桥划去。据说当年有位秀才赶考,途经遇龙河,适逢河水上涨,不得过河,心急火焚之时,河水中一条蛟龙腾空而起,驮载秀才顺利到达河对岸,秀才赶考中榜,返回来建造此桥,定名遇龙桥。当然遇龙河并非因为美丽的传说而闻名的,而是这里的青山与秀水让游人们感到亲近。

    遇龙桥距离我们去的饭店不过几百米,竹排刚刚接近遇龙桥,就听得远处呼喊,原来啤酒鱼已经端上桌了,我们只好掉转竹排返回去入席。果然,这里的啤酒鱼鲜美无比,筷起筷落间很快就风卷残云了,于是又添加了一大盘子,大家吃得很尽兴。

    隔了四天,我又邀请几个朋友去了遇龙村,不仅仅为了鲜美的啤酒鱼,更重要的是那个竹排。吃罢晚饭,朋友们坐在棚子里闲聊,我就独自上了竹排,手持长长的竹竿用力一撑,竹排向河心划去。这是阴历十月初十的夜晚,月亮开始圆润了,恰好天空只有淡淡的云,便有一河的月色流动着。四周很静,静得有些让人心虚。我奇怪几天前还听得见河两岸杂草中蛐蛐的合唱,而今夜却听不见一声蛐蛐的叫。此时前方的遇龙桥洞,像一个硕大的圆月,一半镶嵌在夜空,一半浸在河水中。竹排逆流而上,河边出现一盏灯火,有洗衣声传来,于是我把竹排渐渐靠岸,借着微弱的灯光,便看清两位妇女的身影。那灯光原来是一个电筒发出来的。

    “老乡,怎么摸黑洗衣服?”竹排慢慢停靠在岸边,我跟妇女搭话。

    “白天种菜养猪,没得时间。”岸上的答。听不出声音从哪位妇女嘴里发出的。

    又问:“家住哪里?”

    一位妇女回转了身子,指着岸边一排房子说:“那儿,不远。”

    我把目光放到岸边,对岸几十米有几个窗户亮着灯光,不知道哪一窗光亮属于她的。不过这些房屋看起来破败不堪,有的像临时搭建的防震棚子,与对岸青山秀水极不协调。

    我就说了:“老乡,你家真是个好地方,可以盖一栋楼房。”

    岸上的答:“没得钱。”

    回答简洁干脆。我笑着说:“咱们合伙盖吧,我出资你出地,盖三层楼怎么样?”

    “住楼房?那我们怎么喂猪种菜?比不得你们潇洒,可以到处走动。”我一时语塞。我不能说你们不用喂猪种菜了,因为这是她们的生活。青山秀水在她们眼里,只是生活的一种色彩,是自然生长在身边的景物,并没有多少稀奇。我却是一个游客,一个专门欣赏山水的闲人,而且也只是欣赏而已,不能在这里生儿育女立营扎寨。我只是一个过客。

    妇女洗完衣服,熄灭了电筒,在黑暗中消失了。我怅然地撑一把竹竿,竹排抖动了一下身子离开岸边继续前行,不时地可以听到岸边有洗衣服的声音,还有浅笑窃语。竹排渐渐接近遇龙桥了,这时候岸边出现一栋三层小楼,窗户敞开着,里面亮着橘黄色的灯光,灯光下晃动着一个女人的倩影。楼房倒映在河水里,也把橘黄色的一窗灯光和女子的倩影倒映在水里了。借着月色,竟然看到了那女子的倩影在河水中飘忽着,如同置身仙境,妙不可言。

    对着河水痴呆良久,慢慢地举起竹竿,挑碎河水中橘黄色的光,竹排便从女子的倩影上划过,进入遇龙桥洞。突然间,我被一种声音震惊了,这声音来自头顶的遇龙桥上,宛如自远处传来的沉闷的爆竹声。愣神的片刻,竹排已经穿过了桥洞,那声音也便消失了。我断定这奇怪的声音跟遇龙桥洞有关,于是掉转竹排,再次穿过桥洞。这次我听清了,是竹竿点击河水的声音,这声音被桥洞共鸣后,回响在桥顶上。我觉得有趣,便像个孩子似地往返四五次穿越桥洞,挥动竹竿用力敲击河水,畅快地听那些响在桥顶的声音。

    竹排离开遇龙桥洞逆水行走不远,便进入一排阴影中,光线暗淡下来。时间似乎凝固在这些阴影里了。这些阴影,是左岸不远处的一座座山的倒影。这些山静静地矗立在天幕上,一半着了月色,另一半隐在暗影里,看起来像一个个神秘莫测的罗汉。我于是收起竹竿,抱在怀中,半躺在竹排的坐椅上,任凭竹排慢慢地漂流。竹排左边是阴影,而右边的河面上,就铺满了月色。

    我仰起脸看天空的月亮和星星。我要感谢那些消失了的蛐蛐们,此时哪怕是一声蛐蛐的叫声都是多余的。这样的夜晚,我只需要听自己心跳的声音。记忆中,这样的夜晚有过两次,一次在童年的夏天,我躺在自家门前的草席子上,看着天空的星星,呆呆地幻想了一个晚上。那时候我渴望看到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渴望神话故事里的美丽传说变成现实。还有一次是在青岛海边的礁石上,我独自在黑暗里,看着茫茫的大海痴呆了一个晚上。那年我24岁,在部队面临复员回乡,前途一片渺茫。而今夜的遇龙河上,我已是不惑之年的人了,所想的是自己离开家乡25年走过的路,还有明天将要走的路。走过的路上是两排歪歪扭扭的脚印,将要走的路上却是一团寂寞的时光……

    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眯上了双眼,似乎还做了一个梦。竹排横在河心,竹排周边不时地有鱼儿跃出水面,发出“扑哧”的一声响。一切似乎都睡着了,静默的山,岸边的凤尾竹,皎洁的月,漫天的星……只有河水里的鱼儿醒着,快乐着。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远处朋友们的呼喊,起身看手机上的时间,我已经在月色里浸泡两个多小时了。

    我站起身来,看着铺满月色的河面,竟然有了冲动,挥动竹竿,在河水上写道:2007年11月19日晚11点15分,小说家衣向东在此一梦。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写的两行字,牢牢地镶嵌在水面上。而且我知道多年以后,还会有像我一样多情的人,在这里痴呆。

    我端起竹竿,左右轻轻地点动水面,竹排随流而下,身后留下一河的月色。

    2007年12月7日凌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