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卓越员工的十项修炼-工匠之严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传统的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追求细节完美、专注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惜花费时间精力的工作态度。随着新时期工业技术的进步,大规模机器生产时代随之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新时期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只是作业工具和工作任务发生变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并没有改变。所以作为职场人,理应严格遵循工作标准,杜绝粗心、随意和盲目,在精、细、实上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伟大。

    注重细节,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工匠精神,最讲究细节。细节是什么?是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是将99%提高到99.99%。好木匠做的柜子,背面与正面都是一样的。用手做事,那是工人;用手和脑做事,那是工程师;只有手、脑、心并用,那才是工匠。要成为工匠,就必须像一个艺术家那样,既用手,还要用脑,更要用心,去营造一件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有了细节的完美,才可能有艺术品的完美;有了对细节的关注,才可能有精致的产品。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简练的话来描述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宏大气,如果你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

    当今美国有不少大的戏剧院出自德罗之手。他在设计每个剧院时,都要精确测算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之间的距离以及因为距离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听觉、视觉感受,计算出哪些座位可以获得欣赏歌剧的最佳音响效果,哪些座位最适合欣赏交响乐,不同位置的座位需要做哪些调整方可达到欣赏芭蕾舞的最佳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剧院时要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去亲自测试和敲打,根据每个座位的位置测定其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的位置等。

    他这样细致周到考虑的结果,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

    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是最需要我们细心去做的。一个个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与态度,反映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反映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反映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拥有极强的细节意识,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对每个细节都负责到底。

    有一个不太出名的作家,为了写好一部长达1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竟然好几次推翻了写好的草稿,重新构思。有时为了一个词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会想上很久。

    有朋友对他说:“何苦如此折磨自己呢,这么长的小说,哪个读者会注意你这个词放在前面或放在后面的差别呢,这种小细节问题犯不着让你如此纠结。”可这个作家说:“即使所有读者都不在意,但是我在意!”

    是的,因为不愿敷衍自己,更不敢敷衍他人,这个作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丝的败笔,每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作家在写作时,面临生活的枯燥,但他仍然在意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并进行反复斟酌,因为认真,精益求精,终有一天,他的作品会放出异彩,引起世人的注意。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这正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也是每一个渴望事业辉煌的职场中人所应该追求的品质。

    一知名企业聘请采购主管。一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生甲,一商学院毕业生乙,一民办高校毕业生丙来应聘。

    主考官简单地看了一下学历,开始了笔试,结果三人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题目为: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过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生甲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30元吧!”答者对应如流。但总经理却未置可否。商学院毕业生乙的答案是415元。

    对此,他解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总经理对这个答案同样没有发表看法。但当他拿民办高校毕业生丙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免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那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一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

    很明显,等到录用通知书的是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丙。

    一个员工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好员工的关键,往往就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并且正是由于这些细小的事情,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高度”。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员工,那么就应该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是负担,要认真对待、注重细节,不能有半点马虎及虚假;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出色,而不是做五成、六成就可以了,应该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她常给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来往于东京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经理询问小姐其中的缘故。小姐笑答道:“车去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的车票。”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这位德国经理大为感动,促使他把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员工都能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确实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还有什么大事做不好呢?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造就完美。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工作素质的高低,总能体现在无处不在的细节中。

    我们应当记住,工作中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精神,将处理琐碎的小事当作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当作是做一图伟业的准备,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待工作,我们应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每一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具备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

    一丝不苟,凡事从细节入手

    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敬业——严谨勤奋,一丝不苟。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对艺术生活的极高追求,同时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和自我挑战,这背后展现出的追求过程就是细节。就组织工作而言,要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离不开每一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唯有把琐碎的“小事”做好,才能树好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唯有把小事做到尽善尽美,才能成就组织工作全局。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

    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伟大来自平凡,往往一个公司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细节制胜的时代。

    公司要想成就卓越,对于细节必须精益求精。微软公司之所以会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现纰漏,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对于细节的注意,使得微软的产品几近完美,从而确定了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迪斯尼公司为观众和客人提供的优质服务,使游客在离开迪斯尼乐园以后仍然可以感受得到。迪斯尼的一项调查发现,平均每天大约有2万游人将车钥匙反锁在车里。于是迪斯尼公司雇用了大量的巡游员,专门在公园的停车场帮助那些将钥匙锁在车里的游客打开车门。这一切,无须给锁匠打电话,无须等候,也不用付费。这一颇重细节的服务为迪斯尼公司带来了更多的顾客。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注重细节其实就是一种工作态度。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必然是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这样的员工永远不会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因此,优秀员工与平庸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细节,而后者则忽视细节。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成名之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时,他却奉上一小碗热茶。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释说:这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待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

    丰臣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深深打动,于是将其选在自己幕下,使得石田成为一代名将。

    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每个人所做的工作,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

    王永庆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无法完成学业,只好辍学去别人的米行里做伙计。他做伙计期间,就非常细心地琢磨消费人群的心理,一边留心观察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特别是老板怎么谈生意,一边积累一点资金。

    16岁那年,王永庆在老家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30家米店,竞争相当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地段偏僻,开得晚,规模小,没有任何优势。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王永庆就背着米袋,一家一家地上门推销,但效果就是不行。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立足米市场,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仔细思量以后,王永庆决定在米的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非常落后,做饭的时候,都要淘米,很不方便。但长期积累的习惯,买卖双方都见怪不怪。

    王永庆经过长期的观察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他带领弟弟一起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点地将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挑出来,再出售。

    这样,王永庆店里米的质量就比别人的高一个档次,深受顾客的喜爱,生意也就一天天好起来了。同时,王永庆在服务质量上也更进了一步。当时,客户都是自己来买米,自己扛回去。这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并没什么;对老年人来说,就有些不方便了。王永庆注意到了这一点,便主动送货上门。这就大大方便了顾客,尤其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这为米店树立了非常好的名声。

    王永庆送货上门并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事。他送货时,还要将米倒到米缸里。如果缸里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擦干净米缸,然后将新米倒进去,把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不至于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这一精细的服务,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心,使回头客一天天变多了。

    不光如此,王永庆每次送货上门后,还要用本子记下这家的米缸有多大,有多少人吃饭,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的饭量如何等。他根据记载的情况估计顾客会什么时候要米。等时候一到,不用顾客上门,他就将相应数量的米送上门来了。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发现,当地的居民大多数都靠打工为生,经济条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的时候,就已经没钱花了。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货到要收款,有的顾客手头紧张,一时拿不出钱来,会弄得大家都很尴尬。于是,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定时收钱”的办法,先送米上门,等他们发工资后,再约定时间上门收钱。这样极大地方便了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顾客,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了好形象。

    很快,王永庆米行的生意就引起了整个嘉义城的注意。经过一年多的资金和客户积累,王永庆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自己办了一个碾米厂,并把它设在最繁华的地段。从此,王永庆开始了向台湾首富目标迈进的征程。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的主要工作也转向了对庞大企业的管理上,在这方面,他同样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下属也深深为王永庆能够精通每一个细节折服。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学一学美国的管理,抛开细节,只要掌控大局即可。针对这些疑问和质疑,王永庆却坚定地回答:“我不仅要做大的政策,而且更要注意细枝末节、常人不太关注的细节管理,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掌握很多不为人知的特别之处,研究出特别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如果一个人能兼顾两台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四倍。”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记住,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想做小事的人,一种是做不好小事的人。大事做不好,小事不想做,是第一种人的写照,他们是认为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对一般的事弃而不做,不加理会。第二种人愿意做小事,但意识里将小事做好的要求和标准下降,敷衍应付,事不经心。这两种人到最后是一样事都不能做好。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单位情况、加强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会,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通过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你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从干小事中见精神,得认可,“以小见大”,赢得人们的信任了,你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

    有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殊不知,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无限的爱”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遍地皆是。这家企业的老板名叫格茨·维尔纳,现已经拥有1370家连锁店、两万名员工,2002年的销售额高达26亿欧元。维尔纳也是同行业中最富有的,2003年年初时他的个人财产已达到9.5亿欧元。

    30年前,格茨·维尔纳白手起家创建了DM连锁店。他有自己的一套注重细节的经营理念,有时还会因为注重细节做出一些特别“古怪”的事情。

    有一次维尔纳走进一家DM分店时,他要求分店经理拿扫帚来。这家分店的经理把扫帚递给维尔纳,非常疑惑地说:“维尔纳先生,我不明白您要它做什么?”维尔纳指着地下的灯光说:“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地上,什么作用也没有。”于是,维尔纳用扫帚柄拨了一下上面的灯,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把灯光照在正确的位置上,维尔纳先生给他的员工做出了表率。这让他的员工很受启发。也让他的员工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作中无小事这个道理。

    要做好每一件小事,首先要在理念上对小事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大事是由若干小事构成的,世上无小事,对每一件小事,都要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只有认真、踏实、勤奋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我们做事的原则。

    一个人只有在经过了“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炼狱”之后,才有可能到达“成大器”的“天堂”。一个人的成才是这样,一个企业的成功也是这样。为什么想干大事的人很多,干成大事的人却很少,原因也许正在这里。

    不少职场人士不能“成大器”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正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做小事”与“成大器”之间的关系。

    汤姆是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福特公司的一名职员。20岁时进入该公司工作,刚进入公司时他一直在基层工作,从最基层打杂开始,哪里有零活他就到哪里去。经过五年的磨炼,他几乎去过生产汽车的所有部门。在这五年时间当中,他虚心好学,从最基本、最小、最杂的事做起。经过五年他已经掌握了整个汽车的装配过程。经过奋斗,他开始崭露头角,很快就晋升为领班。在这么大的公司中成为一名领班的确不容易。他成功的法宝就是从小事做起。打杂是小事,但汤姆却能在工作中学到许多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他总是利用做每一件小事的机会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中培养了自己处事经验、技术经验,对公司的各部门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从这些小事中成长起来了,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员工。小事为他以后成大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脑子里要有两个概念:第一,“做小事”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成才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第二,企业员工要在“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做大事”的能力。

    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不大可能一开始就给每个员工一件“大事”去做。这就是说,“做小事”是“成大器”不可逾越的阶段。对每一个具体的工作而言,所谓“大事”可能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具体的小事。养成将一件一件具体事情做好的习惯,正是“成大器”的开端。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将来所要成就的大事的一个分子的时候,“大事”与“小事”将得到统一,“小事”也就成了“大事”。如果连这些具体的小事情都做不好,所谓“成大器”就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一位员工能够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做小事”,通过深入实际、刻苦钻研、寻找规律来不断丰富自己,从而“做好小事”,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就可能在不期然间叩响你的房门。还有一点,“做小事”容易出成绩,更能展现你的才干,你就更容易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断努力,重视身边小事,对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热情,才从一个平凡的清洁工成长为万人敬仰的国务卿。他刚进入职场时,唯一能做的工作就是清洁。但他并没有抱怨,相反,却把这样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而且在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他甚至还研究出一个拖地板的诀窍,可以使地板拖得又快又好,省力又省时。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老板一直关注着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板看到了鲍威尔的认真、细心,断定他是一个人才,于是破例提升了他。

    多年后鲍威尔在回忆往事时说,他工作后积累的第一个人生经验就是从小事做起,对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

    通过鲍威尔的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成功的机遇就潜藏在身边的小事中。大事情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大机遇也分散在这一件件小事当中。只有从小事做起,不放过各种锻炼的机会,才不会与机遇失之交臂,才会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

    工作中有许多细微的小事,这往往也是被大家所忽略的地方,有心的员工不会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的。俗话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做些小事,在老板看来,也许是填缺补漏,但时间长了,你考虑事情周到、能吃苦、工作扎实的作风就会深深地印在老板心中。所以说,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冯先生从事的是企业里最琐碎的一些事情。尽管他的工作小而杂,但他始终保持认真做事的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冯先生替自己编一本给总经理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冯先生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纸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电脑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交给了总经理。后来,总经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冯先生担任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不要轻视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认真地完成。要知道,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你的机会,小事情里往往蕴藏着大契机。

    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

    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工作,也许有人会感到乏味、无奈。却不知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小事可以成就大业。对工匠来说,即便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至极,这种工作态度对现代职场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所谓“一花一世界”,把细微的小事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就是大事。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其实,人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每个人的工作,也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构成的……成功者与失败者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妥善处理点滴小事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及工作态度就会被老板和同事认同,个人形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不要将处理琐碎的小事当作是一种负累,而要当作一种经验的积累过程。须知,事业上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不断积累。对琐事不屑一顾,处理问题时消极懈怠的人,鲜有成功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平时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且卓有成效的人,往往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就与唾手可得的成功失之交臂,一次失误使从前所做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因此,你要时刻警醒自己,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小丽大学毕业后幸运地被一家证券公司录用,她感到十分兴奋,每天都在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前途。然而,真正开始工作后她才发现,不知什么原因,公司给新人安排的实际工作并不多,每天让他们做的都是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发报纸、复印、传真、文件整理等。

    与小丽一同来的新人们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应该只是做杂活,总做这些事会有什么发展。而且,他们普遍都有种感觉: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很多人都不免满腹牢骚,便经常找借口推托。更有些人的心里产生了退意,心里每天都在盘算着寻找新的出路,工作起来更加心不在焉。

    小丽的心里也觉得有些委屈,在和男朋友谈起这事时,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的男朋友笑了笑,说:“小事不愿意做,怎么能做大事呢?有一句话说得好:细微处方见真品性。更何况,公司很可能就是在考察新到的员工,看一看到底哪些人是真正踏实肯干的人呢!”

    听到男朋友的话,小丽的心里豁然开朗,她不再和大家一起发牢骚,见到别人不愿意做的琐事,她便接过来做,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有时甚至要加班加点。其他的新同事都笑她傻,有些还说她爱表现。不管别人怎么说,小丽总是默默工作,从不多事。

    小丽一点一滴的工作,公司主管都看在眼里,于是开始选择一些专业的工作给她。公司的老员工也喜欢这个“傻女孩”,很乐意将工作心得传授给她,还教她公司里人际关系如何相处。逐渐地,小丽工作上越来越顺手,人际交往也把握得越来越好。

    过了两个月,在讨论新人任用的问题时,小丽被安排到了她最向往的岗位,成功地踏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在你过去的工作中,你是否也像小丽一样,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要知道,一个微小的细节也许就会改变了你人生的命运。

    只有善于做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在工作中,我们要甘于做一些小事。通过做这些小事,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日后才能干更大的事情。

    任何人踏上工作岗位后,都需要经历一个把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从一些简单的工作开始这种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学习。所以,面对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你要一丝不苟地扎扎实实做好,并不断积累经验。

    有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往往关系到一件事情的成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你必须真正了解“平凡”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平凡小事,并尽心尽力地认真做好它。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真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把细节做得更周到细致,注意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这样才能赢得老板的赏识,从而使自己走向晋升之路。

    在对“小事”的态度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尔。因为,小事在海尔人看来是“影响发展趋势的大事”。

    海尔原冰箱二厂有位干部在上班时间打瞌睡,张瑞敏竟因这件小事处罚他。这事震撼了整个集团干部。张瑞敏认为,他的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的思想倾向,觉得公司发达了,日子好过了,多少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公司发展到今天,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工作中出点毛病,也不能像过去创业时那样被惩罚了。抓毛病就要抓带倾向的毛病,干部中这样的风气滋长下去会非常危险。张瑞敏拿这件事开了刀,以威慑整个集团的干部。

    1997年,《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他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对方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文章分析道:这一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并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二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没有把教育人当作“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该记者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有人说:“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人说:“卫生纸盒加锁锁住了观念,锁住了员工素质再提高的契机。”洗衣机公司众多员工对卫生纸上锁表示很愤慨,他们说员工的素质并不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到了卫生纸非得上锁的地步。

    集团大抓此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与发言,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

    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海尔的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小事的作用,说明了工作中无小事。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包含着大事的意义。做好小事是完成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改变商场上的胜负。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成针。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