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指引着人类走向自由和光明的旗帜,是照耀着二十世纪人类进步的灯塔,人们都向往苏联,鲁迅一家也向往苏联。鲁迅曾有几次得到苏联的邀请,有机会去苏联治病疗养和参观访问,然而,他都放弃了。
1935年初秋的一个晚上,一位朋友通知鲁迅,请他全家去看电影。于是,鲁迅夫妇带着海婴坐上预备好的汽车,一同前往的还有茅盾、黎烈文两位朋友。一行人乘汽车来到一个停车处,会见了宋庆龄和史沫特莱以后,汽车在市街上转弯抹角兜了一圈,便来到了一座大厦前面停下。走进大厦,苏联大使夫妇和苏联驻沪领事前来接见,招待他们观赏苏联电影《夏伯阳》,此片当时电影院还没开始公开上演,真是先睹为快。房间宽敞结构精致,只有十几个座位,看电影清楚舒适。负责招待的人讲得一口流畅的北京话。看完电影,他们又被请到另一个房间里,各种名酒、菜肴、点心盛宴款待,席间还播放着在苏联新近获奖的《渔光曲》。宴席后,大家到面临苏州河的凉台上聊天,谈话内容是邀请鲁迅到苏联观光。看到鲁迅憔悴的面容和虚弱的身体,史沫特莱等人都在旁边极力劝说,希望他到苏联去治疗和疗养。鲁迅对苏联大使和朋友们的盛情和善意十分感激。鲁迅和许广平也曾设想到苏联去,到那里可以了解到许多新鲜事物,必定有许多交流文学创作的机会,对于旧俄文学与新俄文学的关系可以得到印证,能够亲眼看到革命对于文学的影响等等,都是他们非常渴望解决和学习的。当然,鲁迅的身体还要在那里进行治疗,以苏联的先进医学和完善设备,相信鲁迅的病能够得到很好的医治和疗养。他们想到,光是文学范围的事情就够忙的了,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再加上治病疗养,所以在苏联至少得住上一两年。甚至于,他们连孩子到那里入托儿所和上学念书的事都想到了,孩子在那里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教育,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更加健康地成长,完全不同于中国白色恐怖下所遭受的苦难。但是,鲁迅考虑到,中国正处在国难深重时刻,许多敢说敢为的人先后消沉消灭,自己不能洁身远去,还有一支笔可以战斗;他自己检讨,认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并不值得友邦如此优待;他自己耿介的脾气,旅费之类是自理最好,自己既然没有这份能力,还不如仍旧住在中国随时做些于人有益于己安心的工作。这结论,他坚持至死。几次三番,苏联邀请,朋友相劝,鲁迅终没有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