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超
一、海关与海军部海道测量局的创设
1868年海关设立船钞部,后逐渐承担起勘查航路、绘制图表等任务。1921年7月,在海军部设海界讨论会,由海军部派司长陈恩焘、咨议许继祥主持其事。1922年7月,海军部请外交部照会外交使团,中国领海嗣后未经中国政府许可,各国不得自由测绘。
1929年6月,南京政府海军部成立。海道测量局于1926年参加世界海道测量大会后,负有与世界各国测绘相统一的任务。
二、海关与扬子江技术委员会的创设
1922年,北洋政府由内务部咨商各主管部议定,由有关部、署和沿江一些省份派员筹组“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该年3月,在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的建议下,在北京正式成立了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由内政部长及税务处督办分别担任正副主委,其他代表分别由各界代表担任。
三、海关与海军部海岸巡防处的创设
海岸巡防处的创设,还以民国初年中日渔业主权之争为契机。北洋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拟设海岸巡防处,派军舰保护主权。
全国海岸巡防处与海道测量局一样,直隶于海军总长,沿海各巡防分处的职能与警察职能类似,主要以下四项为具体职能:
1.警卫海岸
2.救防灾害
3.传报风警
4.辅助航术
四、海关协助创设近代江海管理
1922至1924年,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终于设置了独立自主的海道测量局、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海岸巡防处等近代江海治理机构,这是中国海洋和领水主权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和切实行动的里程碑。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税条约》的签订
李亮、单冠初
一、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时,中国代表顾维钧提出了关税自主案,并发表了《对于中国关税问题之宣言》。但是,原本就以裁厘增税作为阻止中国关税自主的帝国主义各国仍无意满足中方的要求。
1926年11月23日,凯洛格指示美国关税会议代表团:国务院不反对召开会议以贯彻华盛顿条约所规定的附加税,但不同意就中国关税会议问题展开全面讨论,因为北京政府不能代表全中国,且广州政府会反对这么做,如果广州政府能控制大部分中国,美国可考虑达成一项协议,放弃对关税的控制。
二、
1928年7月6日,北伐宣布完成。挟北伐胜利之余威,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于7月7日发表《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另订新约之宣言》。7月11日,凯洛格一面致电马慕瑞授权其向国民政府声明:“关于中美现行的关税规定,美国政府会高兴地毫不犹豫地缔结新的条约,新条约可能会完全认可中国的关税自主原则,同时达成互惠协议。”一面致信柯立芝总统表示:“对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操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因此,美应准备就关税问题与中国代表举行谈判。翌日,柯立芝总统回复表示赞同。中美关税条约从中方正式要求到最后签字只花了半个月。
辛亥袁世凯出山问题再探讨
丁健
一、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出山问题的强势介入
当时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出山史实的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袁世凯是否应诏出山问题
武昌起义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各报刊在及时报道湖北战事的同时,对清政府起用袁世凯的具体实情及袁世凯到底是否出山问题上,并未掌握完全有把握的根据,所以形成了出与不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二)政府是如何起用袁世凯的问题
东北的《盛京时报》也对此事颇为关注:“二十三日起用袁项城之明谕发表后,廷臣如内阁总协理及洵涛朗贝勒并泽公伦贝子等均特致袁项城电一道,内容多系劝袁应诏出山,速定鄂乱,藉保大局,切勿执意辞却,以致有误事机。”
总之,在未能准确获知清廷到底是如何运作起用袁世凯一事上,报刊舆论的强势介入,导致真假参半,或以假乱真,甚或真亦假来假亦真,使局势更为扑朔迷离,人心更为淆乱。
(三)袁世凯出山是否附有苛刻政治条件问题
关于袁世凯出山条件,报纸舆论的意见并不一致,真伪难辨。而后世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因档案资料的缺乏,显然难以摆脱舆论强势介入所造成的影响。
二、后世对袁世凯出山问题的建构
(一)辛亥革命后对袁世凯出山史实的典型建构及影响
辛亥袁世凯出山问题,无论是研究辛亥革命史,还是研究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历史,都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辛亥革命之后,特别是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后,凡是涉及上述两项研究的,大都无法回避对袁世凯出山史实的建构。
李剑农先生对袁世凯出山史实的建构,影响深远,对袁世凯出山史实的梳理有如下特点:
第一,袁世凯对清廷下诏起用反应冷淡,力辞不肯出山。
第二,清廷起用袁世凯的内幕。
第三,袁世凯提出出山6个重要条件。其条件如下:
1.明年即开国会
2.组织责任内阁
3.宽容与于此次事变的人
4.解除党禁
5.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
6.须与以十分充足的军费
(二)今人对袁世凯出山史实建构的质疑与批评
李剑农、陶菊隐等前辈学人对袁世凯出山史实的建构,不仅在学界,而且在民间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当众人皆追随李、陶的时候,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对此产生怀疑,并提出商榷,遗憾的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率先对袁世凯出山史实提出质疑与挑战的是金冲及先生、胡绳武先生、郑焱先生。
三、袁世凯复出时所上节略八条的真容
现将档案原文照录如下:
谨将应行筹办各事分条胪列,呈请钧核训示:
1.武汉据长江上游,为天下枢纽,逆匪系久练之兵,与寻常土匪不同,若不以全力赶图扑灭,恐湘粤及沿江各省岌岌可危。
2.闻逆匪已据武昌、汉阳、汉口,叛兵计逾万人,技娴器利,枪炮厂、军械库、造币厂、司库均为占据。
3.近畿陆军虽由世凯创练,现距交卸练兵差使五六年之久,将士兵卒多非原练之人。
4.保定军械各局,前由世凯购备各枪炮,计可供万人之用,拟奏请饬下军部、直省拨用接济,如不敷用,再请江南协拨,或酌量购补。
5.鄂省局库均失,财政已竭,拟奏请饬度支部先筹拨三四百万两金,备作军饷及各项急需。
6.现在调委人员,增集军队,及各项公事,无关防不足昭信守,瑞前督困守江心,印信一时亦难交接,拟先刊行营木质关防,以便开用。
7.此次变乱,非同寻常,须群才佐理,如有调用人员,应请政府主持准其奏调;其逃亡之官缺,亦请暂准不拘例案,便宜择人奏请补署。
8.军咨府陆军部成立未久,试验较少,用兵之道,因时变化,未可绳以文法,遥为牵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