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制订必要的规矩,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孩子懂规矩守纪律,就是培养孩子如何来做人,进而如何进入社会。让孩子守规矩必须先要懂规矩,而且规矩应该是具体的,应该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制定规矩,让孩子在遵守规矩中学习规矩,感知规矩,最后形成知道有规矩而自觉地遵守规矩。

    按时作息,是培养孩子守纪律懂纪律的第一步,让孩子从这时就知道,人不能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社会上有无数条纪律在约束着你,要让你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做,你也必须要按照要求去做。当然,这样说孩子并不一定能明白,你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几条纪律,然后让孩子严格地遵守,同时也要经常告诉孩子这什么要制定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这样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一个纪律的概念,孩子就不会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办。现在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我觉得这与孩子不懂得纪律,不知道人要接受约束有关。也就是说,不给孩子一定的纪律教育,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按自己的愿望来做。一旦让孩子养成什么事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办,那么将来孩子不但不守纪律,也不好教育,更不接受教育。当然,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就会麻烦不断,甚至会常常惹出祸端。从小就让孩子按时作息,就是培养孩子守纪律的开始,从小就守纪律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孩子不论做什么事就会考虑允许不允许,可以不可以,会不会违反纪律。孩子有了守纪律的观念,许多时候就会自觉约束自己,这时的孩子不仅不会惹麻烦,还会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包括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的女儿一岁时,我们就让她按时作息。一岁多上幼儿园后,我们就给她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当然制定这样一个时间表,一定要讲究科学。我们首先查阅有关资料,搞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睡眠几个小时,再按我们的工作时间来分配中午睡到什么时间,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这个时间一经制定,我们就要坚决执行,到时间就让她上床睡觉,如果女儿正在干一件事情提出推迟一会儿,我们就问清需要推迟多长时间,而且要她把时间大致说准确,如果时间不长,我们会答应,但时间一到,立即要她履行承诺,她当然也无话可说。要说明的是,虽然孩子各个年龄段需要睡眠的时间不同,但差距也不是很大,变化也是一个渐变,所以,在制定睡眠时间时,要相对的固定,上幼儿园时,因女儿要听故事睡觉,我们就让她晚九点上床,大约晚九点半睡着;起床时间则定在七点,早醒来也不能起床,习惯了她就会按时醒来,偶尔早醒来也会再睡着。中午一般是睡一个小时。上小学后,我们让她晚九点半上床,因她就读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子弟学校,到学校几百米远,所以起床时间仍然不变,而中午因时间太短则不睡。升入初中时,上床睡觉时间推迟到晚十点,因为仍然在子弟学校就读,所以起床时间只提前十分钟,但我们父母要早起,要把女儿的早餐准备好,让女儿起来洗漱完就吃饭,不到半个小时女儿就可以出门去上学。到了高中,女儿进入了省重点高中,而且是唯一一所向全省招生的学校,而且上的是奥数班,女儿的学习压力陡然加大,而且到学校的路途又远,这样我们只好把晚上上床睡觉时间一下改为晚十一点,起床也变成了六点。这个时间已经是最苛刻的睡眠时间了,所以我们不能让步,有时女儿说还有题没做完,但如果超过十几分钟还做不完,我们就要她坚决停下来,然后立即上床睡觉。因为我们认为,充足的睡眠不仅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睡眠不足,孩子就不可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样按时作息,不仅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守纪律的习惯,也不会有什么睡眠紊乱一类的毛病。

    当然守纪律不仅仅是作息时间,之所以不厌其烦说作息时间,只是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定一个规矩,而且规矩一旦定下,就必须要坚决地执行,二是制定规矩时要考虑周全,要切实可行,规矩一经制定,就不要轻易改变,朝令夕改,孩子也无所适从,也不会把规矩当回事。

    让孩子守纪律还要“警钟长鸣”,比如领孩子散步,就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为什么不能采折花木,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为什么不能乱扔废弃物等等,说这些的目的,除了要孩子端正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道理,懂得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规则组成的,没有规则这个世界就不能运转,人也无法生活。比如你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的人,这么多人要想都能生活下去,要想都生活得平平安安,就要制定许多规矩,比如公共的东西你就不能私自占有,自己的行为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不能去做,如果大家都随意采折花木,花园里的花就会被采完,如果谁都乱扔废弃物,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很脏,就会生出很多的疾病等等。让孩子明白了道理,孩子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遇到事情,也会首先考虑能不能做,做了的后果如何。孩子养成守纪律的习惯,纪律对孩子来说,也就不是什么麻烦事,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守纪律就不仅仅是不惹麻烦,而会变成以自己守纪律讲文明而自豪,也会觉得自己高尚高大,从而形成一种高贵文明的气质。

    长期这样的教育,效果当然是非常明显。大概是女儿读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天我路过附中门口,看到女儿班上的几个女生在小卖部买雪糕吃,我发现没有我的女儿,我就问她们我的女儿哪去了。她们说在操场。我向操场望去,看到我女儿一个人坐在篮球架下。我明白她们在上体育课,于是就也买了一根雪糕让女儿的同学带了过去。女儿放学回来后,我问她为什么一个人坐在那里,那么热的天,为什么不和同学一起来买雪糕。结果女儿的回答让我也有点意外,女儿说老师不让乱跑,老师说只能在操场自由活动,而且也不让乱吃东西,谁乱跑就惩罚谁。我问老师哪去了,女儿说老师回办公室了。我虽然觉得女儿遵守纪律也有点过分,甚至有点刻板,但我还是表扬了女儿,因为我知道,遵守纪律就不能投机,更不能侥幸,其他孩子离开操场去买东西吃,就是觉得老师已经不在场了,离开操场老师也不知道,或者老师也不会管。其实许多成年人犯错误,就是存在侥幸心理。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死板,没有出息。其实不然,守纪律和死板是两回事,在平日的教育中,我就既教育她守纪律,也教育她要活泼,但让她明白的是,该活泼的时候你才能活泼,该守纪律的时候你就得守纪律,这个原则必须得遵守。当然我也教育她创新,要敢于大胆提意见,要和大家交朋友等,也就是说,我是想让她做到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有出息,我们的许多电视电影也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加赞扬,比如《小兵张嘎》一类风格的文艺作品,认为他们头脑活点子多敢于反潮流。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就是一个契约社会,就是一个制度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而且一切社会活动都将越来越规范,投机取巧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遵守规则掌握规则,就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必须要懂得的事情,懂得规则并按规则办事,这样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人,也是具有文明素质的人,也是没麻烦的人,也是自由的人,也会是占便宜的人。

    培养孩子守纪律,也是在培养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人,也是在培养孩子尊重他人。

    我的女儿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有天她打来电话,说她们的英语老师是个外籍教师,要求她们给自己的父母用英语写一封信寄出去,信她已经写好,明天有空就寄出去。我当时觉得信写好就可以了,没必要寄过来,因为有事一般打电话,写信也是写电子邮件,既方便又快捷,而寄信却不方便,还得跑邮局写信封,况且我和她母亲的英语都不行,寄来也看不明白。但她却说要寄,她说老师说了要寄,并且老师特别做了强调要寄出,不寄就欺骗了老师,不寄她心里也不安。于是便把这封信寄了回来。那天我收到这封信时,一下心里特别的高兴,好像这封信有着特别的意义,拿在手里,就是觉得亲切,就是觉得女儿懂事善良,也遵守纪律,也懂得尊重老师。所以,这封见证女儿守纪律的信,我至今还保留着。

    可以看出,自觉地遵守纪律,就会形成习惯,如果违反纪律,不管是多么无关紧要的纪律,都会感到心里不安,都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当然不会担心孩子会干出什么坏事,也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不放心。这么些年来,我们就没担心过女儿会干坏事,不管什么事,我们对她都是绝对的信任,丝毫不担心她会偷工减料消极怠工,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中也如此,所以熟悉的人都会说我的女儿是最让父母省心的女儿。

    守纪律也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当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我的女儿懂事守纪律不仅我们父母喜欢,她的老师也对她很好。在上学这些年来,女儿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许我的女儿喜欢读书,从小学习都很努力,也不只学课本知识,这样她的知识面比较广,也就是说她学习方面的基础很好,所以学习什么也不费劲,更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学习什么都充满了自信。可以这样说,多老师都觉得我女儿听话懂事,都愿意来帮助她。上小学中学时,我女儿获了许多的奖,考大学时,我女儿又是被学校保送去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大学毕业,又是被北大保举读研。可见,守纪律的人也不会吃亏,守纪律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

    2、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让孩子从小就成为小主人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父母常和孩子说说家里的事,有事和孩子商量一下,甚至家里的东西放在哪里,也要告诉孩子一声,这样做,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主人公精神,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也是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这些意识和观念,对孩子来说也十分重要,如果孩子没有这些意识,就没有家庭观念,就没有责任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孩子就会对家里的一切漠不关心,进而会对父母的事也不闻不问,进而会对亲人对社会也漠不关心。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孩子,就是没责任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教育起来就很麻烦,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从小培养孩子的主人公意识,是对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的家庭观念和主人意识不是一时一事能够培养起来的,而是从小就要有意识的让其参与其中,成为一个体。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分清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然后让孩子进一步知道家里柴米油盐的来龙去脉,知道过日子的基本东西,比如发了工资,要告诉孩子这个月发了多少钱,和孩子一起算算怎么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也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孩子再大一点,就要让孩子直接参与家庭事务,而且一些事情要真的和孩子商量,商量的目的当然不是要孩子拿主意,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一切都和他息息相关,有了这些观念,慢慢孩子就会主动参与。孩子主动参与了,家里的一切家务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自己的事务,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成为小主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孩子当了家,当然就知道了柴米油盐,孩子就会珍惜家里的一切,也会不乱花钱,也会早早长大,早早成熟,早早自己把自己当成大人,自己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自己担当起自己的学习任务。

    培养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把孩子当成小主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而且家里的事情,也会积极参与,而且也会自觉地认为家里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自己也要为家里的事操心,如果形成习惯,家长也就不用为孩子的学习费心了。

    前面说过,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女儿会听话时,我们就给她讲解什么是家庭,什么东西是家里的,什么东西是人家的,家里的东西要怎么对待,人家的东西要怎么对待。这样的教育,当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印记。记得有一次晚上抱女儿去校医务室打针,当时孩子大概八九个月,当时女儿只能说一个单字。打针时孩子哭了,但打完针要走时,女儿突然指着桌子说电,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才发现来时拿的手电忘了拿了。类似的还有一次。那年春节我们回我父母那里过年,半夜下火车时,妻子忘了穿大衣就下了车,当时已经下车走了一段路,女儿却突然想起她妈把大衣忘在了火车上。当时女儿只喊了一声妈妈你的大衣,然后便反身拼命往火车上跑。当时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意识到有危险:如果火车开动了怎么办,于是我也扔下东西追了过去,但我跑到车门前时,女儿已经拿着她母亲的大衣挤了下来。那一年我的女儿才八岁。这就说明在那时,什么事我的女儿都在操心,不仅操心自己的事,也操心父母的事家里的事,下车后,我们大人反而在想别的,我的女儿却在想东西拿全了没有,有没有丢掉东西,正因为这样,女儿才发现她妈没穿大衣。

    孩子懂事后,家里的事情也要有意识地听听孩子的意见,比如那年我们分到了房子去买沙发,到了卖家具的商城,里面各种各样的沙发让人一时挑花了眼,但不管看哪种沙发,我们都要问一问女儿的意见。那时我的女儿大概八九岁,一个卖沙发的见我们征求小孩子的意见,不解地问我们小孩子是什么人,她懂什么。我告诉她我们是一家三口人,女儿喜欢在沙发上玩,沙发对她很重要,她喜欢不喜欢也很重要。女儿受此鼓励,更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地要参与,于是不但更主动地参与对沙发的评价,而且还跑来跑去,寻找喜欢的沙发。后来孩子看中了一组沙发,我们觉得也可以,于是我们便鼓励说女儿的眼力不错,这个沙发就很好,于是便买了下来。

    相反的例子也有,有的孩子两三岁了,仍不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家的,什么东西是人家的,到了人家,仍然是随便就拿人家的东西,随便就要人家的东西,不管能不能要,不给就哭就闹,这不能不说是家庭观念教育的缺失。

    把孩子培养成小主人,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有了责任感,就有了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这样孩子不论什么事都会自己动脑筋考虑,也会为父母着想,也会为家庭着想。现在许多家庭为孩子的学习发愁,要陪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写作业。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父母没把孩子当成小主人,而且把孩子当成什么事都不懂的孩子。既然父母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父母来管,都得父母来操心,孩子当然不会去想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不会有责任感,连脑筋都会懒得动,自己的什么事,自己都不会去想,而要靠父母去督促,去管理。

    不少人抱怨孩子长不大,已经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什么事都不管,什么事都不考虑,什么事都得父母管,都得父母来操心。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育不当的责任。现在是独生子女,父母有充足的时间来管孩子,而且管得太多,管得太细,而且有的孩子不但父母亲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管,这么多人管着,而且都要求按大人的意愿去办,孩子当然不愿意自己考虑,也没法自己考虑,因为更多时候自己考虑了不管用,说了也不算,因此,就养成了孩子不仅不当家,也不闻不问家里的事情,孩子成了典型的公子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什么就向家里要什么,根本不考虑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这样的孩子,不仅没有责任感,也不会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父母需要他干什么。

    有天我在校园里散步,一个男生问一个女生干什么去,女生说去买西红柿。男生说你不是不爱吃酸的吗?女生说是我妈要让我去买,还要我每天生吃两个。上大学了,每天吃什么都要父母来安排,孩子又怎么能长大。

    我记得还是我的女儿很小的时候,如果家里有东西找不着,我就问女儿知道不知道放在了哪里。如果女儿知道,她就会跑去拿出来;如果不知道,她就会和我一起找。这样久了,她知道的就比我们多,感觉记得也比我们牢,什么东西找不到,我们会本能地问女儿,很多时候她还真的能找到。大一点后,家里有什么事或者要买什么东西,我们都要她知道或者让她参与,这样她就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家里的重要成员和大人,许多时候会主动参与家里的事情,也会主动为家里出谋划策。这个习惯我女儿至今还保留着。去年我们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本来我们以为女儿在北京,又要参加一个考试,再说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没打扰女儿,结果后来她母亲在电话里和女儿聊天时说了电视的事,女儿就很不高兴,也立即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说她虽然不在家,但仍然是家里的人,为什么这么大的事不和她商量,如果商量,她会在网上查哪种品牌的最合适,多大尺寸的最适合。可见女儿对家里的事还是很牵挂。

    有主人意识,就会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也会很关心父母家人。我的女儿离家到北京上学已经五年多了,但我和她母亲的生日她每年都记着,每到过生日那天就会早早地发来短信,然后叮嘱吃什么怎么过。妻子的几个侄儿侄女也在兰州,我女儿甚至会给她表哥表姐发短信,要他们到我们家来给我们过生日。有次我的生日我都忘了,那天我讲完课往回走,突然手机响了,是女儿发来的祝贺短信,回到家,妻子已经做好了饭菜。妻子告诉我,说她刚上班就接到女儿的电话,要她早点回家准备给我过生日。其实我女儿关心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三八节,她会打电话让她的表姐买花来送给她的母亲,就连二月二,女儿也会发短信提醒我要不要理发剃龙头。今年我的生日,女儿就在网上订了蛋糕,上午我还没上班,兰州的糕点店就打来了电话,先是祝贺生日,然后说女儿在北京给我订了蛋糕,问什么时候把蛋糕送来。今年端午节,女儿又在网上给我们订了粽子。对这一切,别人都很羡慕我,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都是从小教育孩子的结果,正确的教育,会培养出让你自豪一辈子的孩子。

    孩子有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学习自然也不用家长发愁,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讲到。

    3、懂得艰苦奋斗的孩子,是有志气有出息的孩子

    都说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大概是说穷养的男孩子知道奋斗,富养的女孩高贵大气,眼光也高。男孩子穷养我赞成,女孩富养我认为不一定可取,如果把女孩富养成娇小姐,如果没什么本事却自以为高贵,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反倒害了女儿。我倒相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这里说的穷,不是说明明有钱却让孩子装穷吃苦,而是即使有钱,也不让孩子奢侈浪费,更不能让孩子以为有钱便胆壮气粗为所欲为。相反,不论你多有钱,钱来的多么容易,也要告诉孩子一切都来之不易,要珍惜一粒米一件衣,甚至要常常忆苦思甜,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眼前的一切都是心血汗水换来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努力,就什么也没有,奢侈浪费,就会丧志败家。

    记得我小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千人糕》,是我大哥他们的课本,大意是说吃年糕时父亲告诉全家,年糕不容易,要经过农民工人等许多个人,许多道工序,然后才能成为年糕。到我们上学时,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了,当然,我们那时也不需要这样的文章,因为现实生活就已经很糟糕了,整天都饿着肚子,当然知道衣食的艰难。但现在的情况却大不一样,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而且许多人家已经达到了孩子要什么都能够满足的地步,而且孩子之间也互相攀比,你家的孩子有什么,我家的也要有,你家的孩子吃什么,我家的也要吃什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艰苦奋斗的教育,就显得尤为可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孩子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伸手就能得到,那么就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大小姐,他们不但不会艰苦奋斗,让他们完成一般分内的工作,恐怕也很难做好,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恐怕也不容易。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们的经济情况有点不好,虽然也是双职工,也和全国的工薪阶层一样每月几十块的工资,但那时有一段时间我们的情况有点特殊。那时我们学校从黄羊镇迁回了省城,因盖的家属房少,大家又都要到新校工作,于是学校便让两家合住一套房子,也差不多是两家人合在一起。和我合住的是我们的处长一家,而且是合住在两室一厨一小卫的小套房里,总面积也就是五十几个平米。(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不相信,认为处长怎么会和你一个无职无权的年轻人合住,但我要说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那时的领导还讲究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不像现在等级森严。)那时我们处长的丈夫也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要比我们富裕一些。因两家要在一个小伙房里做饭,处长家的饭总是比我们的好一些,这样,处长总是让我的女儿吃他们的饭,这让我们的心里总过意不去,也很不是滋味。更巧的是我们处长恰巧有个孙女,比我的女儿大几个月。处长的孙女虽然不在我们学校住,但常常来玩,两个孩子在一起一对比,我们的孩子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各个方面,都要比人家寒酸得多。这让我们父母心里总觉得是个问题,我们考虑的是,女儿总吃人家赠予的饭,会不会让女儿觉得我们家不如人家的家,我们父母不如人家的父母,她自己也不如人家的孙女,从而让女儿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女儿的心理健康。这样妻子便多次和我商量,要不要也提高一下我们的伙食标准,要不要也提高一下女儿的生活标准。那时我们虽然不富裕,但压缩一下其它方面的开支,让女儿的生活和人家孙女的差距缩小一点,我们还是能办得到的。但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穷就穷一点,因为你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比所有的人都富,永远和富人比,只能让你心理更加自卑,更加没有自信,而且打肿脸充胖子,总有充不下去的时候。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关键是我们怎么教育引导孩子,如果引导教育不正确,就会像《包氏父子》中的那个小包,盲目攀比,盲目充富,最后是害人害己。这样我便对妻子说,既然我们原来就决定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那么我们现在更需要进行这样的教育,而且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越要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于是吃饭时,我们不再同意让孩子吃人家的饭,而且也向处长讲清了道理。因为孩子毕竟才一岁多点,有时也想和人家的孙女一起吃,这时我们就给女儿讲清道理,讲清人家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讲清这些,我们也要告诉女儿,爸妈正在努力,以后我们的生活也会像人家的一样,而且会比人家的更好。这样女儿也就不再不高兴了。但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让我的孩子经常觉得不如人家的也不好,这样我们只好教育孩子不能和人家比吃穿。我对女儿说:“吃穿我们比不过人家,但我的宝贝女儿听的故事比她多,会背的儿歌也比她多,说话口齿也比她清楚,还会唱好多首歌曲,如果继续努力,你知道的东西更比她多。”我这样说,当然是让女儿开心,也让女儿不要自卑,也让女儿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让女儿明白人各有所长。事实也证明我的教育是正确有效的,我的女儿不仅没有产生自卑心理,相反,她的内心却充满了高傲和奋斗的激情。那天处长和孙女在我们的屋里看电视闲聊,孙女大概是说她们来时坐的是卧铺车厢,卧铺是三个高低床,她怎么顺着梯子从下面爬到上面。女儿虽然坐过火车,但那时一方面是经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卧铺太少,一列火车只有两三节卧铺,一般人根本买不到卧铺,所以我的女儿从没见过卧铺,因此听得聚精会神。孙女说完,我的妻子顺口夸赞说讲得真好,谁知我的女儿却一下扭过头并且昂得很高,说:“我在看电视,我才没听她说什么,我也不坐火车乱玩,我要在家里看书学习。”女儿的话当时把大家都逗笑了。这虽然是女儿随便的几句话,但可以看出我的女儿那时的心态,也可以判断出我的女儿并没有崇拜富裕的心理,更没有低人一等的自卑,而是充满了不屈的斗志。

    当然艰苦奋斗不是只靠嘴说就能起作用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就要起表率作用,要让孩子从小就能跟着父母学到艰苦奋斗,从小就能跟着父母学到正确的生活观,财富观,让孩子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奢侈的生活,追求时髦的衣着,追求生活的享受上,而是让孩子懂得知识和本领才是最可贵的,从而将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对知识和本领的追求上。

    我和妻子都不是享受生活型的人,我的妻子从来就不描眉涂口红,如果没有特殊的活动,从来都是那种素面朝天,每天洗过脸后,只抹点普通的润面油。至于穿着,也从不追求时髦华贵,更不花大量时间去刻意打扮,只穿中庸大众的那类。至于我,整天忙得缺少时间,除了看书写作,再没有什么爱好,不抽烟也不主动喝酒,衣食也很随便,有茶就喝茶,没茶就喝开水。因此,我的女儿在生活享受方面也没有什么追求,也不追求华丽的衣服,也不追求吃什么好东西,兜里有了钱,首先想到的是买书。长期如此,我的女儿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身上常有钱,但从不乱花钱。记得还是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们给她买了一双红皮鞋,但那时的商场还是国营的,服务员的售货态度很差,买回的两只鞋竟然一只比另一只大一个号码,去退换人家又不给换,只好将就着让女儿穿。穿一阵后女儿说小的那只有点顶脚,我们看后决定扔掉,但女儿却不同意,说鞋还很新,价钱又那么贵,再穿一阵再说。这样我们只好同意。还有一次女儿她们全班外出旅游,因为要在外面住一夜,走时我们给女儿带了几百块钱,但回来后,除了住宿女儿只花掉了八块多。我们问为什么,女儿说也没什么买的,饭店的饭很贵又不好,还不如在外面吃点小吃。09年我在英国的外甥女打电话来要我们去英国玩玩,说英镑贬值了,去玩也花不了多少钱。这年刚好女儿大学即将毕业而且已经保研,我们决定让女儿去看看长点见识。女儿同意后,便以探亲的名义自己跑着办护照办签证。这一切办好后,买飞机票却让女儿费了不少周折,因为那时已经暑假,飞国外的飞机也很少打折,为了节省开支,女儿查到经香港转飞伦敦的飞机比较便宜,便决定买转飞的。当时我们不同意,原因是此行只她一个人,而且是第一次出国,而且转飞时间长,飞机多一次起落就多一分危险,于是我们劝她还是买直飞伦敦的,也多不了多少钱,这点钱我们也能负担得起,但女儿还是买了转飞香港的。

    要说明的是,让孩子艰苦奋斗,并不是要让孩子过艰苦的生活,而是通过艰苦奋斗,培养孩子一种精神,告诉孩子一种价值取向,让孩子知道应该追求什么,一旦让孩子确立了追求的目标,就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爱好,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相反,如果从小让孩子铺张浪费,把孩子当少爷公主来培养,就会让孩子养成追求奢侈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的爱好和追求就会发生改变,把追求时髦的衣着打扮和奢侈浪费的生活当成人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旦确立,孩子就会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图,这样的孩子,当然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对这一点,古人就有很深刻的理解,说富不过三代,意思就是说富家子弟多教育不当,把孩子娇生惯养,让孩子过奢侈娇贵的生活,到了第三代,就会变成纨绔子弟,就会把家产挥霍一空,所以古人也有不以钱财害子孙的训示。

    对这个问题我还想多说几句,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般的父母也很难让孩子吃一点苦,甚至有不少的家长即使家庭情况不好,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奢侈豪华,更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吃一点点苦。比如我们有个亲戚,两口子都在效益很差的国有企业工作,两人的工资也只能维持一般的基本生活,但有了孩子后,却也要给孩子吃很贵的进口奶粉,晚上孩子睡觉,也不用尿布而要用尿不湿。我觉得这样不妥,这样做明显得已经超过了自己的经济能力,也会把孩子养成公子少爷,但亲戚却不以为然,说:“我就生这么一个孩子,我就是不让他吃一点苦,我就要让他从小就知道他不比别人差,他的父母也不比别人无能,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我也要有,要不然孩子长大了就会自卑,就会抬不起头来。”这样我只好告诉她我的女儿小的时候的一些情况。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有位好心的同事把她女儿穿过的一包衣服给我,说她的女儿长大了穿不成了,要我的女儿穿。当时我们的生活在学校也算中等,我也给灾区的孩子捐献衣服,而且捐献的衣服并不比那包衣服差,但我当时一是考虑同事的面子,如果不穿,同事会感到难堪,二是那些衣服确实可穿,有些样式还很不错,于是就让女儿穿了,而且女儿明确知道这是谁的衣服。但在穿这些衣服前,我告诉她这是一份爱心,是阿姨看着你可爱,就送你衣服穿,如果你不是可爱,她才不会送你衣服穿。这样女儿反而很高兴,见了那位阿姨的女儿也一口一个姐姐更加亲热。所以我要说,孩子并不会因为生活比别人差就感到自卑,而是看父母怎么引导,怎么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则思变,如果教育得当,生活艰苦反而是一种动力。有次不知我们说到了什么,我的女儿对我说:“爹妈你们不用愁,一切有我呢,到时你们看着,我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她有这样的豪气和决心,当然也会付出努力。

    4、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很重要,要让孩子懂得会则不难

    学习,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内容,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但人们发现,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有的孩子却不喜欢学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得当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觉得学习不难,学习中有快乐,学习本身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获得成功,本身就是巨大的快乐,而且还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有成就感。而不得当的方法,却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越学越觉得困难,越学越觉得没有乐趣,越学越觉得没有信心,越学越感到烦恼枯燥。

    还是用具体的例子来说。

    我的女儿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她们要演一个小鸭子的节目,这天女儿回来后很悲伤,说老师说她的动作做得不好。我和她母亲急忙让她做一下我们看,于是女儿便学小鸭子走路。我们看到女儿下蹲和两腿外摆没问题,双手侧伸像小鸭的两只翅膀也没问题,问题是向前迈步时,女儿不是摇晃着小步挪动,而是像平日走路那样向前,没有鸭子摇摇晃晃走路的感觉。问题找出来了,她的妈妈就给她示范,但教了几遍女儿就是掌握不了,而且越做不好越焦急,她妈妈也越没耐心,这样女儿一下急得哭了。我觉得这不行,得想个办法来教,因为动作并不难,女儿不仅一定能学会,而且还必须要学好,因为这是女儿第一次学习跳舞,如果第一次让她感觉到难,感觉到跳得不好,从此就会失去自信,对跳舞也会没有兴趣,因此不但必须得教成功,而且还要让女儿感觉到不难。我仔细想,她母亲虽然告诉女儿不能像平时走路那样向前跨大步,要侧步摇晃着向前,而且做了示范,但对不到两岁的女儿来说,还是有点抽象,还是让她不好理解。这样我便决定更具体一点。于是我把每一步要迈出的位置,都用粉笔在地上划成圆圈,然后让女儿每一步都踏在我画的圆圈上,结果女儿按着圆圈迈碎步,动作就又像又好,女儿也一下破涕为笑了。我第二天去接女儿,女儿看见我就高兴地跑过来,然后一下扑进我的怀里,说老师夸她了,夸她做得最好,还让她排在最前面。而且回到家,还不停地在地上学小鸭走路。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以成年人的心理来教育孩子,因为成年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不简单了。教过幼儿的人都知道,教孩子写2这个数字时,你告诉孩子2像小鸭弯弯脖,并且手把手地教,可孩子就是写不好,不是写得躺倒,就是写得反转,要反复练习几天才能基本写正确。为什么?因为此时这个数字在孩子的眼里还是倒像,反复摸索才能正过来。这就告诉我们,孩子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开始教孩子时,特别要注意方法方式,千万不能急躁,不能以大人的心理来理解孩子,更不能动不动就骂孩子笨,也不能让孩子学不会就半途而废,如果半途而废,以后孩子遇到困难就不学,或者学个半明不白就了事,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麻烦。正确的方法是不但要让孩子学会,还要让孩子学好,而且还要让孩子感觉到轻松,至少要让孩子知道只要用心学,一切都是可以学会的。只有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不畏惧困难,才能坚信自己能够学会。试想,如果我的女儿第一次跳舞就学不会,就受到打击,她就会从此失去信心,甚至害怕跳舞。我女儿从幼儿园到中学,舞一直跳得很好,倒不是她喜欢跳舞,而是每次演出排练,她很快就能学会,这是因为她一是有能学会的信心,二是懂得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要点,并且会分解开来看,比如先看脚怎么动,再看腿怎么动,再看腰怎么动,再看手怎么动,再看头怎么动。每一个点都看清楚了,一系列分解动作看明白了,做准确了,整体才能做好。正因为我的女儿懂得这些,看得认真,做得也认真,动作也就好看标准,这当然都是用心学仔细观察的结果。我女儿从幼儿园到中学,每逢演节目,她都是台柱子。大概是上初中时,女儿的班里转来了一位女生,女生从小学习舞蹈,而且有一定的基本功,因为有名气,那年文艺排练时,老师就让这位女生领舞,但经过一段时间排练,老师发现我的女儿跳得更好,最后还是换成了我的女儿领舞。女儿的这个能力,我总觉得和我当初教育她跳小鸭子舞有关。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但你告诉孩子,别人能学会,你肯定也能学会,这样孩子就会有信心。

    那年给女儿买了旱冰鞋,一开始我要扶她滑,她不让我扶,我说学会这个很难,要比转呼拉圈难。没想到我的女儿却说:“一开始难,慢慢学会就不难了”。这句话让我高兴了好几天,我觉得女儿能懂得这个道理很不简单,她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的教育就好办得多,而且这个道理也包含了一股钻研精神,也包含了一股不畏困难的精神,有了这个精神,学习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值得注意,那就是要尽力保证孩子每次学习都能成功,如果不成功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如果成功让孩子感到太艰难了,也会挫伤孩子顽强坚持的勇气,因此,不是什么事都要让孩子坚持学,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学会,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条件来定,不适当的训练只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也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可现实中往往会有父母急于求成,甚至是拔苗助长,比如孩子汉语都不怎么会说就又教英语,而现在的不少幼儿园就开设英语,而且以此来招徕学生。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拔苗助长,违反教育规律,其结果只能让孩子产生畏惧情绪,产生厌学心理。孩子一旦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反而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麻烦。这时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学,孩子当然只能去应付,但孩子没有主动性,就会马马虎虎,或者是觉得学个差不多能交差就行了。如果一旦养成应付和交差的习惯,以后学习也不会认真,觉得学个差不多能应付父母就行了,更不会追求学懂学透学好。因此我要说,学习技能,是建立在科学和合理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幼儿,教孩子学习,必须要在自愿和快乐的基础上,如果孩子觉得不快乐不愿意学,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学,强迫的结果只能是更大的厌学。但如果孩子不喜欢学,父母是可以引导孩子的,引导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坚持钻研的乐趣,更要让孩子体会到取得成功的欢喜。

    我的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告诉她,不论学什么,如果要学,就要学会学懂学好。学不会不行,学会了不懂也不行,学懂了学不好,也不算完成任务。一开始就用这个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就知道怎么去学。但这有个前提,一是不能让孩子学习他力所不能及的,二是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孩子学习任务太重,学习的量太大,孩子当然就没办法学好,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也只能偷工减料应付,这样虽然学得很多,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一般,甚至什么也没真正学会。

    我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她的学习却是一直轻松。对这一点,我的女儿现在回想起来都高兴得笑,当然也感到庆幸,然后开玩笑说我们没折磨她,然后总要感叹现在的孩子苦,现在的孩子可怜。然后我们总要谈论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俩总觉得许多情况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许多情况是苦了孩子,累了父母,又没有效果。孩子苦学没有效果,父母又更加苦恼,又更加逼迫孩子,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父母和孩子都苦,反而没学到东西。

    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很多,形象和乐趣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是教孩子学习的主要目的,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数量,繁重的学习,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效果也会更差。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有些父母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特别的聪明,因此给孩子施加一些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结果也是害处大于益处。

    我最近又到中学和几位老师谈了谈,我们共同的感觉是,真正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感到学习很轻松,而且有不少还有点业余爱好,而且绝大多数学习好的学生,都是自己爱学,家长都很少管或者不管孩子的学习,这还真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不管”才是真正的管,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才是好的教育方法。这一点我在下面的章节还要讲。

    5、教育孩子不说谎,但不要求孩子完美无缺

    说谎是一个坏毛病,但说谎又是孩子常犯的错误,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孩子会以说谎为快乐,进而形成说谎的坏习气,结果是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也误导了自己,最终成为不受人欢迎的人。

    孩子说谎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逃避处罚,比如做了坏事或者有了过失,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和处罚,便想以说谎的方式掩盖过错。另一种情况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把愿望当成现实,用说谎的形式来夸饰自己,以求得一种满足和快乐。发现孩子说谎,就要搞清原因。明白孩子为什么说谎,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才能让孩子以后不再说谎。

    为逃避处罚而说谎,这是孩子很正常也很本能的一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责任完全在于父母。如果孩子有了错误有了过失,做父母的不是责骂处罚,而是问清原因,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然后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孩子也不害怕了,以后遇到同类的事情,孩子自然不会说谎,而且不但不会说谎,如果有了错误和过失,还会首先想到父母,想到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解决,而不是首先想到用说谎来掩饰。

    因为我很喜欢我的女儿,也从来没打过她或者硬要让她去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在女儿的眼里,我不仅是她最亲的人,也是她最可信赖的朋友,所以她在我面前没必要撒谎,而且我也从小就教育她要诚实,有什么都要和父母说,父母肯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当然我的女儿从小就守纪律,我也特别的信赖她。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女儿从来就没给我惹过什么麻烦,更想不起女儿撒过什么谎,在这方面我没有太多的教育经验,但这些年我的不少熟人请教我怎么教育孩子,其中就有孩子撒谎不听话的问题。有位同事告诉我,她的儿子有次考试后涂改了试卷上的成绩,把63分涂改成了83分,当时她一眼就看出有涂改的痕迹,然后她细看每一道题,发现老师打了错号的地方孩子也自己划上了分数,而且最后加起来的总分和涂改后的总分对不上号。同事气愤地说她的孩子简直笨到家了,涂改成绩都漏洞百出,哄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哄,这么笨的儿子她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因当时办公室还有人,我们都笑了,我就用玩笑的方式告诉她,这都是你教育出的成果,大跃进时为什么浮夸,那就是人为地定下了高指标,完不成就要挨批斗,所以大家就撒谎虚报,闹出亩产万斤的笑话,你如果给孩子定下一百分的指标,他肯定会想办法给你完成一百零一分。果然,同事说是孩子的爸给定下了死任务,期末数学必须要考八十分以上,超出有奖,不够重罚。于是我耐心和她分析了这样做的坏处,因为你定这样的目标时就没有事实的依据,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且目标定下后,也不采取措施来帮助孩子落实完成,而是好像定了任务加了压力孩子就会自动完成,这样的结果不但会导致孩子撒谎,还会让孩子想办法来应对家长,养成好像学习是给家长学习,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如果养成学习是为了应对家长的习惯,那就有点像维持会长应付鬼子,你有千条计划,他有万个应对主意,让你家长防不胜防。正确的办法不是不负责地制定一个分数了事,而且最好不要制定这个分数,而是踏踏实实帮助孩子分析查找,找出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如果是学习方法不对,那就要教会孩子怎么学习;如果是孩子不愿意学,就要想办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如果孩子认真学习了,方法也没有问题,那也就不强求孩子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成绩,因为现在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努力学习,考试又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很高的成绩,老师出题考虑难易程度时,就考虑到让中等学生考多少分才合适。因此,只要孩子尽力了,也就可以了,逼迫孩子,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逼急了,就会逼出谎言,也会逼出更大的问题,比如怕去学校而逃学,比如干脆逃离家庭离家出走等等。

    听了我的话,同事若有所思,但还是信心不足,说她的孩子本质就调皮捣蛋,不像我的女儿那么听话。然后又说她的孩子不仅改成绩,还到游戏店去打游戏,他们发现后再不让去,孩子便撒谎,或者撒谎说去上晚自习,或者撒谎说去找同学学习,反正她发现只要是找借口出门,肯定是往游戏店跑,每次都能在游戏机前找到儿子。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麻烦,现在取而代之的又是网络,而且很多孩子有了网瘾,不让去网吧就在自己家里上网聊天种菜。其实不管游戏机也好网瘾也好,都是一个把兴趣投放到什么上的问题,孩子把兴趣投入到网络上,当然就会痴迷网络,解决的办法当然是转移孩子的兴趣,想办法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到学习或者别的事情上来,因为不可能有一种玩耍是孩子天生就离不开的,游戏或网络也不是孩子生理的需要,孩子之所以往游戏店跑,其实就是孩子此时的心理特别空虚,也特别无奈:学习成绩不好,去学校老师批评,作业也不会做,也完不成,同学也笑话他;回到家父母又逼迫,甚至是打骂。去学校日子不好过,回到家日子更难过,横竖没有办法,只好在街上游荡,游荡的最好去处当然是游戏厅,那里再没什么烦恼,也没什么任务,更没什么逼迫。那里有的,全是自由和快乐。由此可见,再没有什么让孩子感到比玩游戏更轻松更自在更快乐,所以才到那样的场所去发泄。有网络成瘾调查资料表明,成瘾的孩子,绝大多数是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只有逃避到网络里,才能暂时地解脱,才能借助打游戏释放积压在心头的苦闷和不满。找到了病因,我们就好对症下药,转移孩子的兴趣也就不会困难,比如孩子如果爱动,就陪孩子玩玩滑板骑骑自行车,有空时带孩子到野外去游玩一下,在家时也不要只知让孩子做作业,也可陪孩子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比如陪孩子玩玩扑克或者跳棋什么的,也可以陪孩子读读书看看电视。当孩子的兴趣分散而不再只盯在游戏上时,我们就可以陪孩子学习,慢慢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但这有一个前提,必须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感到解决一个难题的成就,如果学习仍然让孩子感到苦恼或者有压力,就应该调整方法,调整学习内容,让孩子学习更简单一点的,然后不断地鼓励孩子。比如孩子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要鼓励孩子说:“这么难的题都能解决,你真聪明,继续来,下一个肯定也能解决掉,这样下去,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当孩子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快乐,孩子的兴趣就会转移到学习上来。不逼迫孩子,孩子没有压力和不良行为,孩子当然就不会再撒谎和逃避。

    另一种说谎是孩子的虚荣心或者表现欲造成。现代心理学认为,荣誉感也是人的生理需要,为了达到荣誉,孩子有时也会说谎。

    一个朋友的女儿没考上大学只上了一个中专(那时能上大学的人很少,考中专也不容易),女儿到了学校不久,朋友有天很兴奋,对我们说她的女儿到了这所学校后特别争气,当了校团委的宣传委员,参加了团省委的代表大会,住了多高级的宾馆,见到了省里什么领导。因我的妻子当时在校团委工作,她们正在推举代表准备参加团代会,于是我便脱口说团代会不是还没开吗?怎么已经开了。当时朋友便不再往下说,而且可能很快又琢磨出有问题,反正朋友就此把话打住了。过几天朋友的情绪特别的不好,而且见了我还有点脸红,我就知道他的孩子撒谎了,因为我回去后还问了妻子,她说最近团省委正忙着筹备团代会,不大可能再开什么别的代表会。果然,有天我碰到朋友的女儿,女儿平日见了我很亲热,总要问候一下,结果那天见到我一下显得无地自容,羞愧得好像犯下了什么大错,而且本能地扭头迅速躲开了。我当然一下明白为什么了,所谓的代表会可能是他女儿撒谎编出来的。大概是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朋友外出办一件事情,中午两人在饭馆吃饭时,朋友才说女儿对他撒了很多谎,女儿很让他失望,问我怎么办才好。我当时就直接说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女儿已经十七八了,一般的道理她都懂得,一方面应该给她讲清道理,让她认识到撒谎不但不会带来荣誉,而且还会带来耻辱,而且撒一个谎,就得用无数的谎来掩盖,撒谎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她有压力,女儿撒谎,可能是你的期望值太高,女儿可能觉得她达不到,便编谎让你开心,她也得到一点满足。那天我还和朋友说,我说其实我倒觉得你的女儿已经不错了,也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你应该多鼓励她。我不知道那天朋友回去是怎么教育女儿的,过后朋友也再没提过这事,但我知道,他是想通了,心里也好受了,女儿可能也认识到错误了,因为我后来几次看到他和女儿散步,女儿很亲热地搀着他的胳膀。

    撒谎虽然一般并不妨害他人,但撒谎对撒谎者有很大的坏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不但不改正,反而用撒谎来掩盖,长此下去,可能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我小的时候有个很好的玩伴,那时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爱说谎,比如有次我俩发现,生产队种过西瓜的一片地里有烂西瓜遗留下的瓜籽,于是我俩便到处寻找捡拾,我一会儿就捡拾了一衣服口袋,我高兴地喊着问他捡到了多少,他说只捡到几颗,这样我就骂他笨蛋。谁知两人碰到一起时,他衣服口袋里满满的,捡拾的比我还要多。随便的一些事情他都不说真话,可见说谎对他来说多么随便。我的父亲平反后我离开了那里,我后来听说,他到县城上高中后,他的父母就整天抱怨上学花费太大,说儿子每周都回来拿东西,不是说面吃完了要背面,就是说学校又让交学费要拿钱。后来突然说儿子被抓进拘留所了,说儿子撒谎从家里拿的面要的钱,除了和一帮哥们儿吃喝,还结伴跑到省城玩耍,钱不够便在车站偷了人家的东西。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我一直觉得撒谎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种撒谎是出于心理压力,比如父母长期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总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也会撒谎,本来自己没被老师表扬而说老师表扬他了,本来是他自己干了坏事被老师批评了却说是别人干了坏事被老师批评了。

    经常给孩子增加压力,不仅孩子会说谎,即便是成年人,在压力面前也会说谎。我这里举一个成年人的例子。这个人和我很熟悉,他是知青返城后安排在学校工作的,他人很聪明,在一起回城被安置在学校工作的子弟中,他当时算比较有前途的。但正因为比较自负,别人上学考文凭,他无动于衷,后来有文凭的都转了干部,有的还进入了教师行列,他开始心理失衡,在失衡的心理下开始吹嘘自己。再后来转干的都当了领导,进入老师行列的也成了高级知识分子,而他终因工人的身份什么也得不到,这时他的心理就不但失衡,还有点扭曲,这时说谎就成了家常便饭,比如别人说开了个什么会,哪位领导讲了话,他立即会说那位领导是他的亲戚,哪天他们还在一起吃饭喝酒;如果别人说办了一件什么事,他就立即说当年下乡时他当过什么级别的领导,干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编得漏洞百出。这样的结果不但大家在背后都叫他牛皮大王,他老婆也整天为说谎穿帮和他争吵。可见说谎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种心理毛病必须要及时更正,待养成习惯,就会形成心理疾病。

    但我们还有必要区分的是,善意的谎言不是说谎,因为善意的谎言出发点是好的,愿望是善良的。比如有熟人让孩子吃饭时,孩子知道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东西,便说不饿,这不能算撒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里,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善意的谎言来掩饰,只要这种掩饰是无害的,对孩子也是有益的,我们就不能视为说谎。比如父母吵架后要孩子不告诉爷爷奶奶,这个谎言就是善意的,因为谎言的目的是不想让爷爷奶奶担心生气,而且对孩子不但无害,还可以让孩子懂得吵架是可耻的,是不能告诉人的,是爷爷奶奶很生气的。试想没有这样的谎言,生活也不会和谐。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让孩子说谎,是要孩子诚实,是让孩子知错能改,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老实疙瘩”,更不是不让孩子有一点心计,心计和说谎是两回事,说谎是欺骗,心计是聪明。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完美,孩子偶尔说一次谎,并不是什么大事,告诉孩子危害就行了,千万不要抓住不放,或者小题大做,让孩子下不来台,这样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从而对父母产生戒备心理。

    上面说了很多,意思就是一个,如果发现孩子说谎,就要改变教育方式,同时查清原因,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羞辱孩子,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