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皮蛋正传-张春桥坐火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春桥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突然,火车猛一刹车,停在那里,好长时间不开动。

    张春桥叫人把司机找来,声色俱厉地问:“为什么随意停车?”

    司机说:“首长,您指示‘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如今您坐在车里,我怎么敢开安全正点车呢?”

    西北风少了

    张春桥到农村视察,对生产队长说:“这几年国内形势大好,你们这里变化也很大吧?”

    队长不假思索地说;“最大的变化是西北风少了。”

    张春桥不解,问:“为什么?”

    队长答道:“你们光让长草,不让长苗,所以社员们把西北风给喝光了。”

    同类相和

    骑着毛驴下乡的阿凡提正好在路上碰见游山玩水的张春桥。张春桥一见阿凡提骑在驴背上那副自在劲儿,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推开小卧车门刚要申斥阿凡提几句,不料阿凡提的毛驴突然伸长脖颈大叫起来。张春桥更是火冒三丈,大声责问道:

    “你的毛驴为什么冲着我乱叫?”

    “尊敬的首长,”阿凡提慢条斯里地说,“请首长不要见怪,这畜牲一见同类,一向就好相互唱和的呀!”

    王洪文游长城

    王洪文陪外宾去游长城。

    汽车开到长城脚下。王洪文皱着眉头向上望了望,便命令快调直升飞机来。

    外宾说:“我们走上去好了。”

    王洪文回答道:“看着这些台阶我就讨厌!我是坐惯了直升飞机的,不耐烦一个台阶一令台阶地走!”

    王洪文下飞机

    王洪文乘飞机到新疆。飞机降落后,打开舱门,没有舷梯。

    这时阿凡提推着一架儿童滑梯来到机舱口。王洪文大怒:“阿凡提,你为什么不推舷梯来?”

    阿凡提说:“首长,我想你既然不愿一步一步地上台阶,一定也不愿一步一步地下台阶。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请您滑下来吧!”

    古训

    王洪文倒提着猎枪路过阿凡提家门口。阿凡提家的那只狗一见横冲直撞的王洪文,爬起就朝别处跑。王洪文见此,颇为得意,对阿凡提说:

    “阿凡提,连你的狗也懂得怕我呀!”

    “不,哪儿的话!尊敬的首长,它不是怕您,”阿凡提微笑着答道,“它看见您就记起了一句古训。”

    “什么古训?”

    “就是‘近君子,远小人’呀!”

    请首长点蜡烛

    王洪文到某电厂去“视察”,装模作样地对厂长说:“你们总结时,特别要强调一点,引进外国技术就是崇洋媚外;崇洋媚外的产物我们一律不要。”

    厂长回答;“好的。不过,电是富兰克林发叨的,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这样就只好请首长点蜡烛了!”

    一吨一鸡

    王洪文喜欢吃鸡。他提出要一顿一只鸡。他写一个条子给秘书去办。秘书将条子交给厨师,厨师一看难住了。秘书大发雷霆:“一顿一只鸡,有什么难的?”厨师将条子递给秘书,秘书仔细一看也傻了眼。原来王洪文把一顿的“顿”宇写成了“吨”字,“一吨一鸡”,上哪儿找这么重的鸡呢?

    坐席

    “四人帮”在一块吃饭,还没有动筷子,姚文元提议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人,怎么能不声不响地吃呢?我看这样,我们四人每人说一句诗,谁说出谁就先吃。”

    王洪文说:“这好办。我先说:二八一十六,我先吃块肉。”飞快地拿起筷子,把一只烧鸡三下五除二,眨眼工夫,吃得只剩下骨头。

    张春桥等不及了,翻着白眼说:“二九一十八,两条一齐夹。”立刻把两条稣皮鱼夹到自己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姚文元不慌不忙,站起来说:“七九六十三,不用筷子连盘端。”

    把一盘对虾端到自己面前,自顾自地吃着。

    江青一看,火了,破口大骂:“三七二十一,你们吃个屁。”一脚踢翻酒席,扬长而去。

    无“四”“十”

    “四人帮”的爪牙在某公社蹲点,抓批“走资派”的运动。可是不管他怎样挖空心思,运动总是开展不下去。他很是恼火。一天,偶尔发现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横批是“批走资派”。他一看,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可有了典型了。再往下看,上联是“一二三五”,没四;下联是“六七八九”,没十。可他仔细一琢磨,不对,这不明明是说批“走资派”缺少事(四)实(十)吗?气得他直瞪眼。

    “好马,快刀”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张三到样板戏剧团学样板戏。团长李四开导他:“到这里来不能只学唱戏,更主要是学做戏。戏做好了可以当主角、书记、部长……”

    “团长,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

    “我这辈子不想‘做戏’,也不想当什么主角、书记、部长……我给剧团打水扫地得啦!”

    “那为什么?”

    “因为我身上缺少两件宝。”

    “哪两件宝?”

    “好马,快刀。”

    “什么马?”

    “溜须拍马。”

    “什么刀?”

    “两面三刀。”

    一定要今朝来

    某外国卫生代表团来我国访问,有个在“四人帮”手下得势的人去接待。

    代表团团长说:“贵国的李时珍在医药上的贡献真是很了不起的……”

    接待的那个人马上大声问翻译:“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

    翻译吓了一跳,急忙向她摇了摇手。

    “噢,没有来,快用车子去接!”

    翻译无可奈何,只好凑到她的耳边小声说:“李时珍是明朝的……”

    那人不等翻译说完,大光其火,说:“明朝来?不行,一定要今朝来!”

    陈阿大接待外宾

    陈阿大平时脏话连篇。一次他接待外宾,一见面说出脏话:“赤那,阿乌!”

    外宾问翻译:“他说什么?”

    翻译不敢如实翻译这两句骂人的话,急中生智,说道:“这是上海话,是说:先生,您好!”

    不久,外宾离开上海到了北京,张春桥到机场迎接。外宾想起刚学到的两句上海话,立即高兴地大声对张春桥说:“赤那张春桥,阿乌!见到你很高兴!”

    周围的人听了无不掩口暗笑。

    陈阿大学外语

    陈阿大要当部长了。姚文元知道他是个大草包,就对他说:当部长就该学会讲几句外语,以便接见外宾。于是,姚文元亲自带了几位英语教授给陈阿大上课。

    教授说:“‘今天是星期一’英语读作‘Today is monday’。”

    陈阿大一听哈哈大笑,说:“这英语太简单了,我早就会了。”

    教授问:“学会了?”

    “当然,都会了。”

    “那‘今天是星期一’怎么说啊?”

    陈阿大看了一眼姚文元,答道:“秃头也是笨蛋!”

    语录的应用

    “文革”期间,有一天一位老大娘到食品门市部买鸡蛋。好蛋从后门走了,柜台上剩下的都是些不好的蛋。老大娘每拿起一个鸡蛋,总要放在耳边摇晃几下。售货员不耐烦了,高声朗诵道:“最高指标:要斗私批修!”

    老大娘又拿起一个鸡蛋,边摇边说:“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售货员发火了:“反对自由主义!”

    老大娘也不示弱,大声说道:“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对答

    “文革”中,某甲拉车上坡,看见戴“红卫兵”袖章的某乙:“劳驾,请毫不利己!”

    某乙说:“对不起,请自力更生!”

    第二天,某乙家墙倒,他被压,在墙下,看见某甲,哀求道:

    “劳驾、谚为人民服务!”

    某甲说:“对不起,请愚公移山。”

    大洋芋都是人家的了

    吴婆婆去保管室分洋芋,路过语录站,背不出语录。红卫兵当即教她一条说:“世界是你们的。”

    吴婆婆说:“世界是我们的。”

    红卫兵纠正说:“是你们的。”

    吴婆婆说:“是我们的。”

    “不对,不对。”

    红卫兵接着教:“也是我们的。”

    吴婆婆说:“也是你们的。”

    红卫兵不耐烦地吼道:“也是我们的。”

    吴婆婆说:“没有哪个和你们争啊!”

    红卫兵急了:“我咋说,你就咋说!听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吴婆婆也不耐烦了,大声说道:“管它是哪个的!今天我要是去晚了,大洋芋都是人家的了!”

    学大寨

    “文革”中,某县召开农业学大赛动员大会。有位县委书记在会上大声念他的发言稿:“同志们,农业学大寨这工作要狼狼地抓……”

    起草报告的秘书见他把“狠狠”念成了“狼狼”,赶忙小声告诉他:“不是‘狼狼’,是‘狠狠’。”

    这位书记急了,大声反驳说:“就是要‘狼狼’地抓。狼的爪子能开膛破肚,有什么能比狼的厉害!”接着,他又念道:“世上无难事,只要啃板凳,苦干,实干加巧干,就会种出大寨田!”

    这回他一连念错了好几个字,秘书也不敢多嘴了。

    当官不在乎几个错字

    “文革”中,某革委会主任在万人大会上,大声念着讲稿:“舍得一身祸,敢把皇帝拉下马!”

    旁人悄悄提醒说:“不是祸,是剐。”

    这位主任发怒道:“你们就是吹毛求屁,当官不在乎几个错字!”

    “全国种稻子”

    “文革”中,有个“四人帮”的小爪牙,刚当了公社书记没几天,便在群众大会上说:“‘走资派’和我们不共戴天,对他们要全国……”他想引用“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这两句刚学的句子,却又记不清了,一着急竟脱口道:“全国种稻子,全民种谷子。”

    下边有人高声喊道:“那麦子还种不种呀?”

    “坏人活千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某工厂几个工人坐在一起聊天。正当大家在议论“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这句俗语时,刚巧造反派的江司令走了进来。一位工人笑着说:“我看你身体这样好,一定可以活千年。”其他人听了都掩口而笑。

    不想江司令故作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不要这样说嘛,我们的林副统帅才能活千年哩!”

    造反有“你”

    “文革”期间,一位老太太提着一篮柿子正往前走,迎面来了一支游行队伍,口喊:“造反有理!”

    老太太耳有点背,听成“造反有你”,连忙上前对领队的说:“造反没有哇,我是买柿子的。”

    吃草

    “四人帮”的一个爪牙到处宣传:“我们种田为革命,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有一次,他下乡到社员家去吃饭,老大娘便给端上一碗草节儿来。这家伙生气地说:“我又不是牛,为什么让我吃草?”

    老大娘不慌不忙地说:“地里资本主义的苗都死了,只长了社会主义的草!”

    吃掉资本主义

    某主任被太阳晒得汗流浃背,又累又渴,他吃力地蹬着车子,想找个荫凉的地方,喝口水。忽然发现前面有辆马车,装满了大西瓜。

    他笑嘻嘻地上前问;“喂,社员同志,卖给我一个西瓜行吗?”

    两个社员回头一看,故作惊讶地说:“啊!是主任。不过这可是资本主义呀!你春天不是命令我们把瓜秧都拔掉吗?”

    他脸一红,但旋即咧嘴笑道:“对,我现在就是要吃掉资本主义。”

    还回监狱里去

    “文革”时期,有个造反派当上了县革委会主任。他整天喊:“造反!造反!”可地不打粮食没饭吃。

    一天,这个主任到农村去问农民:“当前形势好不好?”

    有个农民说:“好是好,就是老百姓吃不饱。”

    主任一听,怒气冲冲地说:“你是造谣惑众!下监狱,关起来!”

    这个农民劳改一个月,又被推到斗争会上问:“你再说说,当前形势怎么样?只要你不再胡说八道,就放你回家!”这个农民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走。

    主任问:“到哪里去?”

    这个农民说:“我还是回监狱里去吧。”

    自食其果

    “文革”中,某造反派用大宇报、宜传车在街头发布命令:行人靠左走,车辆靠左行,违者定要批斗。某造反派头目,更是“左”得出奇,嘱咐部下:排队向左看,操练向左转,见面握左手,头发向左梳,衣襟向左扣……

    这个头目的高见,深受造反司令赞赏。

    一日,司令带上红卫兵前来视察。这个头目受宠若惊,请司令给大家作“指示”。当司令讲到“要严防阶级敌人反扑”时,他立即振臂高呼:“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翻天!”司令抬头一看,大喝一声:“抓住他!”这个头目叫屈道:“我为你卖命造反,今天哪点得罪了你?”司令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你呼口号竟敢举右手,真是反动透顶!”

    呼口号

    “文革”中,一个名叫卫彪的造反派头头在武斗中被打死。追悼大会一切准备妥当,就缺一个嗓门高能带着呼口号的人。卫彪的秘书急了,到处物色对象,找了半天,最后找到一个身高六尺、膀宽腰圆、祖传三代在这镇上卖糊拉汤的刘四,他要喊一声“喝糊拉汤来”周围几里都能听得见。秘书喜出望外,对刘四说:“刘四呀,我们的卫司令死了,马上要开追悼会,我们把你请来,想让你带着呼口号。”刘四一听,连忙摇头道:“不不不,我只会卖糊拉汤,不会呼口号!”

    “不会,我教给你。喊得好,决不能亏待你。”

    “不,我脑子不好,记不下。”

    “简单得很,只有一句。”

    “只一句,喊啥呢?”

    “‘卫彪精神不死’记下了没有?”

    刘四点了点头,重复了几遍“卫彪精神不死”。后说:“我记下了。”

    当追悼会进行到呼口号时,刘四一慌喊道:“卫彪不死!”

    秘书一听,糟啦,把“精神”二字掉了,急忙提示刘四:“还有精神!”

    刘四接着喊道:“噢,还有精神!”

    秘书气急了,一跺脚:“他妈的,喊原来的!”

    刘四忙大声喊道:“喝糊拉汤来!”

    大阿福

    十年动乱时期,一人到了无锡工艺美术厂,说是奉“首长”指示,勒令停止生产泥人“大阿福”。

    工人们说:“‘大阿福’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为啥不能生产?”

    这人说:“阿福,阿福,这名字就是封建主义的!再看他这副笑眯眯的样子,整个是一个典型的阶级斗争熄灭论者!这样的东西,能生产吗?”

    新闻简报

    “文革”期间文艺生活十分单调,观众不满,讽刺道: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阿尔巴尼亚电影,莫明其妙;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日本电影,内部售票;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黑线电话

    主持批斗会的造反派头头要一位相声演员交代他与“走资派”的黑线关系。这位相声演员想了半天也交代不出他与“走资派”有十么黑线关系,最后只好交代说:“我给‘走资派’打过黑线电话。”

    “讲了什么黑话?”

    “没有。”

    “不许抵赖!”

    “我的确打过电话,但没有找到人。”

    “那你为什么说是黑线电话?”

    “因为电线是黑的,这不是黑线电话嘛!”

    九十度

    某干部平白无故地被揪斗以后,回到家时借酒浇愁。他爱人劝他:“这种六十五度的烈性酒你还是少喝点吧!”

    他苦笑着说:“不碍事,我经过锻炼了。”

    他爱人惊奇地问:“怎么锻炼的?”

    “这几天,我在单位里天天尝的都是‘九十度’!”

    屁罪

    “文革”中,一教师给学生上课,刚走上讲台,就“崩”地放了屁。同学们笑了起来。那个教师把教鞭一摔,说:“你们笑个啥,哪个人不放屁?”

    “有。”一个调皮的学生说,“江青就不放屁。”

    “胡说!”那个教师笑着说,“江青也放屁。”

    这下可惹了大祸。

    “啊哈,”同学们一齐嚷道,“你说江青放屁呀!?”

    于是学生们立刻罢课,把讲台变为审判台,对那教师进行批斗,接着又戴高帽游街,还把他定为现行反革命,关进监牢。

    那教师被关进监狱后,同监犯人问他犯的啥罪?他说:“我犯了个‘屁罪’!”

    买佛龛

    一个老太太买了一个祭灶用的佛龛。

    一个小伙子问她:“老太太,你这佛龛是哪里买的?”

    “嗨,小伙子,这不能说买,得说‘请’!”

    “那你多少钱‘请’的?”

    “嘿!这么个玩意儿——八毛!”

    见怪不怪

    某地公款吃喝成风,群众编顺口溜讽刺道:“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对背。”

    有人把这个和顺口溜告诉纪委某公。某公也说了一句见怪不怪的顺口溜:“该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

    习惯成自然

    “区科长,修建厂房需水泥若干吨,请批示。”

    酒足饭饱的区科长接过便条,当即批道:“同意一顿。”

    不要上茅台

    某总公司一位处长,到某分公司视察工作。在接风的宴会上,分公司经理问长处:“您要喝……”

    处长严肃地说:“不要上茅台。”

    再检讨一次

    县文化局长到某剧团检查工作,团长用公款设宴招待。局长走后,他在全团大会上检讨说:“我用公款请客是错误的,这是不正之风……”

    隔不几天,地区文化局长光临,团长再次盛宴招待。宴后,会计又接到一迭发票。团长诚恳地说:“不要紧,我再检讨一次吧!”

    于是,当地流传歌谣说:

    大吃大喝作报告,

    小吃小喝写检讨,

    不吃不喝受训导。

    现在不能换

    某县委常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在村口,看见一个小伙子在写墙报。

    常委:“小伙子,你墙报上的标题写错了。”

    小伙子:“没写错。”

    常委:“错了。应该是‘领导关心群众生活’,不是‘群众关心领导生活’。快把‘领导’与‘群众’的位置换一换!”

    小伙子:“现在不能换。”

    常委:“为什么?”

    小伙子:“因为您今天到我们队里来了解情况,我们差不多出动了半个队的社员,一个人打酒,两个人买菜,三个人摸鱼,四个人捉蟹,五个人整理房间,六个人值厨,七个人……”

    常委:“……”

    不够条件

    “你快收拾一下,跟我下去检查工作。”

    “局长,我不够条件哪!”

    “怎么了?”

    “我不会喝酒。”

    纪念日

    首长:“今天是几号了?”

    秘书:“3月5日。”

    首长:“是什么节?”

    秘书:“不是什么节,是毛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25周年纪念。”

    首长:“很好嘛!学习雷锋是件大事。通知宣传部召开座谈会,并在饭店准备两桌饭,大家庆祝庆祝。”

    吃后再评

    检介团转完厂最后一个工厂,有人催促说:

    “评评分吧!”

    “别忙,等尝了他们的酒莱,各厂之间才能有个全面的比较。”团长说。

    吃饭原则

    膳食科长:“厂长,今天公司检查团来,午饭怎么准备?”

    厂长:“按规定四莱一汤。”

    膳食科长:“能行吗?”

    厂长:“你怎么不开窍,弄几个二十寸的大盘,白斩鸡、香酥鸭、干炸对虾、烧鸽肉可以放在一个盘子里。汤可以弄一个什锦火锅,总之,总之,不能超过四盘菜,一个汤,这是原则。”

    膳食科长:“上酒吗?”

    厂长:“不行,酒不行,只能用饮料。香槟、扎啤、果汁、可乐、汽水、咖啡、椰奶什么的,花样可多一点。”

    按规定办

    秘书:“书记,今天上级来检查工作,饭怎么安排?”

    书记:“按规定办。”

    秘书:“市里规定客饭每人一莱一汤。”

    书记,“弄个火锅不就行了吗?你这死脑筋。”

    四转

    某秘书请示总经理,三天后上级来公司检查,工:作如何安排?总经理说:“还有三天呢,忙什么呢?”

    第二天,秘书又去请示,总经理回答:“还有两天,不用急!”

    又过一天,秘书见总经理还没有什么动静,心里很着急,但也没有办法。

    检查团到了,总经理递给秘书一张纸条,说了声:“按此办理!”说完就走了。

    秘书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上午车子转,中午盘子转,下午骰子转,晚上裙子转。

    不缺检查团

    某工厂每天都要接待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团,不胜其苦。一天,个大型的检查团来本厂,在座谈会上,检查团长问厂长:“你们厂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最不缺的是什么?”

    厂长回答:“一缺电,二缺钱,就是不缺检查团。”

    吃喝团

    有的地方,检查团的名声实在不好,借“检查”之机,到处揩油,连吃带拿,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吃喝团”:

    检查团,鼻子尖,

    哪儿有“油”那儿钻。

    张村走瓜地,

    刘庄穿果园,

    冯堡蜂蜜真个甜。

    走后社员开了言:

    “好个吃喝团!”

    汽油变酒

    某科长给汽油公司经理阿凡提打电话,要求再拨给些汽油。

    阿凡提说:“给你们厂的汽油指标本来足够用的,可是汽油一到你们那里就变成酒了!”

    “阿凡提,你真会开玩笑。”科长笑着说,“汽油还能变酒?”

    阿凡提说:“昨天我们附近有人结婚,我亲眼见到光你们单位就出动四辆轿车,四个司机喝醉了两双!”

    象征性的

    厂长对阿凡提说:“今天中午局里的检查团要在厂里用餐,准备一桌吧!”

    阿凡提问:“他们怎么付款?”

    “每人付一角八分,象征性地付付算啦!”

    开饭时,厂长望着满桌扣着海碗的大盘,喜笑颜开。当翻开一个碗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盘里只有一张画着大鲤鱼的纸。再翻开别的碗,看到一张张的纸片上分别画着鸡、鸭、螃蟹、火腿、丸子等等。厂长生气地拍着桌子问阿凡提:“这是怎么回事?”

    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道:“既然付款是象征性的,会餐当然也应该是象征性的了。”

    王八吃鸡

    一个穷县,新建一座大宾馆。宾馆开业,照例大宴宾客,大吃大喝。厨师为显示手艺,用王八和鸡做了一道名菜“霸王别姬”。新培训的服务小姐把莱端上,正要报菜名时,忽然忘了菜名,她脸一红说:“这叫‘王八吃鸡’!”

    “烧香”

    老奶奶拿了一大包东西出去,邻居好奇地问她干啥,老奶奶说:“去烧香。”

    “烧香?现在庙都没有了,还烧啥香?!”

    老奶奶笑笑说:“庙有啊,在局长家里。”

    敬烟

    阿凡提当上了生产队文书,队长给他交代任务时,特别叮咛:

    “上级不让请客送礼,今后就不搞了。可是烟茶招待是免不了的。今后凡是上面来的,就敬‘大熊猫’,外队来的就给一支‘羊群’(最次的烟)。”

    这一天来了一伙人检查工作,等客人坐定之后,阿凡提问队长:“今天的客人,几个‘大熊猫’,几个‘羊群’?”

    注解成语

    听说小虎在学校语文学得不错。家里人有些不信,想故意考考他。

    姐姐问:“什么叫‘千金难买’?”

    小虎:“这是价值昂贵的意思。比如,你的男朋友已给你买了一千多元的东西了,你还不答应结婚,这就叫‘千金难买’。”

    姐姐生气了:“呸!”

    哥哥问道:“什么叫‘扑朔迷离’?”

    小虎:“这是雌雄难分的意思。比如,你和女朋友都留着长发,都穿着花衫子,谁是男,谁是女,叫人分不清,这就叫‘扑朔迷离’。”

    哥哥生了气:“滚!”

    爸爸又问:“什么叫‘锦上添花’?”

    小虎:“这是好上加好的意思。比如,你们局长的儿子结婚,人家本来什么东西都有了,您还送去一台录音机,这就叫‘锦上添花’。”

    爸爸大发雷霆:“浑蛋!”

    “礼”在哪里

    上语文课时,老师提问学生:“某同学,请你用文明礼貌的‘礼’字造个句子。”

    学生思索了一会儿说:“爸爸提着包出门托人办事。”

    老师说:“没‘礼’字呀?”

    学生说:“怎么没有‘礼’呀?礼在爸爸的提包里装着哩。”

    最怕谁

    阿姨:“小宝,告诉阿姨,你爸在家里最怕谁?”

    小宝:“最怕纪伯伯。”

    妈妈:“咱家哪有纪伯伯?”

    小宝:“有呀。每次给咱家送礼的人一走,爸爸总是说‘快把东西藏起来,别让纪委知道了’。”

    怕腾不出乎

    “这星期六,我们举行婚礼,您能来参加吗?”

    “我一定来祝贺。”

    “那您来时,请用您的头按一下电铃,我就会出来接您。”

    “为什么不可以用手按铃呢?”

    “我是怕您带来的礼物太多,腾不出手来啊!”

    安电铃

    某干部乔迁新居,命电工来安装电铃。电工便照一般常规,将电铃安在了前门。

    某干部说:“你安错了,请安在后门。”

    于是电工卸下电铃,改装在后门框上侧。

    某干部又说:“你又安错了。”

    电工问:“那该安在什么地方?”

    某干部指着门框下角说:“就安到这儿!”

    电工愕然,反问道:“安到那儿怎么按呀?”

    某干部说:“用脚按。凡进我这门的人,双手都拿着东西呢。”

    礼物

    妻:“老王,你不是说初一去李书记家拜年吗?今天都初二啦,咋还不去呢?”

    王科长:“张干事、孙干事、刘干事、赵干事还没有来我家拜年呢。”

    妻:“你拜你的年,人家拜人家的年,干嘛非得等他们来?”

    王科长:“他们不来,我哪有拜年的礼物!”

    随“鸡”应变

    社员到物资局买拖拉机零件,营业员爱理不理地说:“没有。”

    可是当这位社员递给营业员一只肥母鸡时,营业员马上满脸堆笑地从柜台下拿出了拖拉机零件。社员问:“为哈刚才讲没有,现在又有了呢?”

    营业员回答道:“这是随‘鸡’应变嘛!”

    买火车票

    某剧团要去外地演出,一切准备就绪,就缺几张卧铺票。办事员一连三天起大早排队也没买着。第四天天不亮,他又赶到售票处。等排到他时,售票员板着面孔说:“卧铺票已售完,要买明日请早来!”

    办事员感慨道:“唉,真难办呀!”

    “难办?你兜里不是也有‘票’吗!”

    一句话提醒了他,于是忙向售票员说:“同志,给,这是今晚的戏票。不过坐位不太理想,是后排的。”

    “好哇,你要的卧铺票有了。不过要往后排…”

    “什么时候?”

    “三天以后。”

    “啊,这不行!”办事员只得掏出儿张前排的票塞进窗口。

    “好,你的票可以往前排了!”

    “什么时候?”

    “今天晚上。”

    研究过了

    某大队采购员找到农机公司供销科主任,提出要买两台拖拉机。

    主任说:“没有。”

    大队采购员当即送上了中华牌香烟和茅台酒。

    主任对文书说:“给他两台。”

    文书说:“你不是说没有吗?怎么又有了?”

    主任笑笑说:“最初没有研(烟)究(酒),现在研(烟)究(酒)过了。”

    无“礼”要求

    某单位开始分房子了。管分配房子的某科长天天有人送礼品给他,他的老伴高兴极了。一天,老伴突然向他说道:

    “老头子,××要求分房子,你可不能答应他。”

    某科长问道:“那为什么?”

    老伴笑了笑说:“无‘礼’要求怎么行?”

    他没说

    某人想给厂长送礼,又怕厂长批评他,于是偷偷地把礼品放在厂长的办公桌上,然后找到厂长说:“有个客人在办公室等您。”

    几天后,这人又见到了厂长,问道:“您见到客人了吗?”

    “见到了,可他什么也没说。”

    纳税人

    某镇税务所长之子新婚喜庆,纳税人纷纷登门恭贺,出手阔绰。

    见者感叹道:“谁说纳税人纳税不积极?”

    送鱼

    “科长,我给您送来几条又肥又大的鲤鱼。”

    “哎呀,现在是整党整风,这鱼我可不能收。”

    “那我送给您夫人吧!”

    “这我可管不了啦,她是群众。”

    猫眼

    甲;“我去张经理家几次,敲门没人开。”

    乙:“你带礼物没有?”

    甲:“没有。带没带礼物,关着门看不见呀!”

    乙:“怎么看不见,他家门上安有猫眼。”

    甲:“猫眼?”

    乙:“就是门上那个小孔。里头能看见外头,外头看不见里头。”

    快去追

    经理陪客吃饭,喝醉了,睡在床上。

    秘书因急事来请示工作,妻子到房里告诉他,他说:“就说我酒醉不能办事,叫他改日再来!”

    秘书憋了满肚子气走了。

    不一会儿,局长来找他,妻子拦住门说:“他酒醉不能办事,改日再来。”

    局长怒气冲冲地走了。

    妻子照直说了,他听后生气地说:“笨蛋!上级领导来找,你就说我不在家。”

    又过一会儿,一人拿着大袋小袋礼物上门,妻子说:“他不在家。”

    这个人遗憾地走了。

    妻子又如实地说了,他听后暴跳如雷。

    妻子委屈地说:“我都是照你说的话答复的呀!”

    经理吼道:“别废话,快去追!”

    礼尚往来

    甲:“前些天,我们公司到乡下收大米,六毛钱一斤,可回来送给省公司,变成两毛钱一斤。”天下竟有这样做生意的?我问经理:‘六毛买了两毛卖,那四毛谁出?’经理反问我:“你怎么不问问计划内的钢材人家给你多少呢?”

    乙:“你那大米多少还收点钱。上星期,我们办公室去海滨城市拉海味,人家分文不收,还说‘要是咱们的车子在家,就用不着你们亲自来了’。”

    丙:“我上次拉着苹果跟着场长去上供,车未停稳,人家就轰我们了。场长机灵,忙解释说:‘这是我们农场的新品种,捎给大家尝个鲜。’人家才露出笑。”

    丁:“当今之世,不送不行啊!人家批计划、拨款、给项目,就看这个。你‘意思’到了,人家才有‘表示’。”

    戊:“这不成了公开地行贿受贿了吗?”

    己:“公家对公家,怎么能叫行贿受贿呢?这叫礼尚往来!”

    痛心

    甲:“张科长被撤职了,你有什么看法?”

    乙:“非常痛心。”

    甲:“他是你的亲戚还是朋友?”

    乙:“我送他两瓶‘茅台’,还没把我的事办成呢!”

    大钞妙用

    秘书助理某小姐对刚录取的女会计恭贺说:“你真幸运,你看寄来那么多履历表,我们秘书选择并录了你。”

    女会计答道:“幸运的该是秘书,他在那么多履历表中,竟发现了我的表格里夹一张一百元的大钞。”

    安定团结

    秘书递给书记一张报纸说:“今天报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说您儿子入党,姑娘提干,侄儿招工都是走后门拉关系进来的。”

    书记一把抓过报纸,揉了揉扔进废纸篓里,愤愤地说道:“这些人真是吃饱饭没事干,硬要把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搞乱才称心!”

    任人唯“贤”

    某厂长提拔了几个车间主任,都是他的亲属,工人们意见纷纷,认为这不是任人为贤,而是任人唯亲。

    厂长辩解说:“我怎么不是任人唯‘贤’!提拔上去的不是我的‘贤侄’、‘贤弟’,就是我的‘贤妻’、‘贤媳’!”

    选拔人才

    甲:“我们厂的领导真是光明正大,选拔人才喜欢在桌面上谈。”

    乙:“你在哪里听到的?”

    甲:“在我家的酒席桌上。”

    夫妻店

    有的单位选拔干部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

    群众讽刺道:

    夫妻店,

    父子兵,

    单位上下亲套亲。

    不干事,

    光拿薪,

    燃麻古董说不清。

    分房

    工人:“为啥把底层和高层的楼房分给我们,把中层的房子留给干部?”

    厂长:“干部在群众中间嘛。”

    顶天立地

    有些单位分房搞特权,工人不满,编顺口溜讽刺:

    项天立地,工人阶级;

    二楼三楼,厂长书记;

    四楼五楼,科长马屁。

    考虑影响

    一对年轻人就要结婚了,可是房子还没有解决。

    女:“亏你爸爸还是个领导干部,怎么不动动脑筋呢?”

    男:“爸爸说要‘考虑影响’。”

    女:“哟,你爸爸真是按《准则》办事啊!那好,咱俩的事以后再说吧!”

    男:“别忙,别忙,你听我把话说完。爸爸说不能从内部解决,要从外边搞一套三室一厅。”

    女:“哼!大白天说梦话,内部都搞不到,外边还能解决?别骗人了。”

    男:“你真不开窍,去年外贸局长在我爸爸这儿搞了一套,今年该我爸爸在他那儿搞一套了。要考虑影响,讲究策略嘛。”

    三次让房

    “局长,听说您又搬新居啦,恭贺乔迁之喜!”

    “这是形势大好的表现嘛!”

    “听说你们局里还有不少人住集体宿舍呢!”

    “慢慢来吧!”

    “您能不能带头让让房子呢?”

    “这你就不知道了,我曾三次让房:第一次让给大儿子,第二次让给二女婿,第三次让给幺姑娘。”

    送伞

    下雨了,妈妈吩咐儿子给爸爸送伞去。儿子挟着伞,在爸爸单位的后门口等了好半天,也不见爸爸出来,只好懊丧地回来了。谁知这时爸爸已下班回了家。他不解地问:“爸爸,我一直在后门口等您,怎么不见您出来啊?”

    爸爸说:“我上下班都是从前门出进的。”

    儿子说:“那为什么人家都说您总爱走后门呀!”

    走后门

    某县卫生局长的父亲因“肠梗阻”在医院动了手术后,口渴得厉害,想喝水。

    局长找过护士,回来说:“爸爸,医生说不过危险期,不能喝水。”

    他父亲一听火了,说:“你他妈的还是局长呢,连口水都弄不来,不会走个后门儿!”

    后门和尚

    和尚:“会念经吗?”

    秃头:“不会。”

    和尚:“能敲木鱼吗?”

    秃头:“不能。”

    和尚:“凭什么当和尚?”

    秃头:“秃头。”

    和尚:“怎么进来的?”

    秃头:“后门!”

    讽刺走后门

    甲:“我有一篇小品文寄到报社,因没有熟人未被采用。替我在你们的报上发表吧!”

    乙:“什么内容?”

    甲:“讽刺走后门的。”

    别叫官衔

    “张科长,我爸爸请你给办件事。”

    “别叫科长,要叫同志。你爸爸是谁?”

    “李民。”

    “哪个李民?”

    “就是你们的工业局局长。”

    “嗨!你早说是李局长不就得了。”

    风格高

    甲:“听说你们单位的领导很不像话,把子女都调到自己身边来了。”

    乙:“哪里,我们领导的风格可高了。他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志在四方,把子女又从身边送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甲:“什么地方?”

    乙:“美国和日本。”

    不会走后门

    法庭上,审判员问女方:“你为什么要和他离婚呢?”

    女方眼窝里滚动着泪水:“我家一事无成,都因为他不会走后门。”

    买钉子钉后门

    一家商店到货的几箱钉子,都从“后门”卖走了。有个社员因盖房,急需买钉子,于是来到商店说:“同志,请给我称十斤钉子!”

    营业员回答道:“没有了。”

    社员说:“没有十斤,就称五斤吧!”

    “也没有。”

    最后社员苦苦央求道:“同志,请您无论如何给我称一颗。”

    营业员诧异地问道:“你这人才怪呢,称一颗钉子干什么?”

    社员说:“称一颗给我把你的后门钉住!”

    怕犯病

    “科长为什么连刮风下雨天都不愿坐公共汽车?”

    “准是怕受惊吓,犯心脏病。”

    “坐公共汽车有什么可怕的?”

    售票员经常大声喊:“关后门。”

    熟能生巧

    某莱店门口买土豆的队排得很长。但人们买到的土豆却不一样:熟人买的又大又好,生人买的又烂又小。有人提意见:

    “怎么有人买的土豆都那么好?”

    营业员说:“那是他们碰得巧。”

    “怎么他们总是碰得那么巧呢?”。

    有人调解说:

    “营业员说得也对,熟人碰得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嘛!”

    气和火

    煤气公司的前门人挤成了堆,而煤气罐却都从后门拉走了。某人在前门一边跑了几天,最后还是扛着空罐罐回到了家。

    妻子问道:“灌上气了吗?”

    “灌得满满的!”

    妻子立刻打开阀门,一连划了好几根火柴,就是点不着……

    “你灌的什么气呀?”

    “霉气!”

    “怎么点不着火呢?”

    “火在肚里憋着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