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天下:美人谋-第144章:崔浩的灭佛行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崔浩家中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上,第二天一早太子主持的朝堂上大臣们都聚集在一起小声议论着,崔浩是最后一个走进大殿的,一看到他来了,大家都停止了议论。崔浩心里明白,自己昨晚的事情应该都知道了吧。不过他不在意,他这样做也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他要大家都知道他崔浩也不是个善茬!

    太子当做不知道依旧稳坐朝堂,和大臣们一起商讨在国事。之前皇上已经同意了撰录《国书》,现在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正在考虑要将《国书》立石铭刊在什么地方才是最妥当的。

    “太子殿下,我觉得《国书》还有《五经》可以立于通衡大路旁,这样好让百姓们都看到我国的丰功伟绩。”一个大臣站出来大声倡导者,崔浩看了一眼,这个人前段时间来自己家中跟自己见过面,如今还能大胆的站出来为自己说话,自己是不是该考虑将他拉拢到自己身边呢。崔浩看着那个大臣时,那人也正好看着他,很快两人就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于是一下子整个朝堂上都沸腾起来,大臣们也都纷纷提议。朝堂上的提议很快就传到了拓跋焘耳朵里,依旧没有任何言语,好像真的不想过问似的,一切都还是太子在做主。于是这件关于《国书》的风波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夜鹰到达延安郡时,也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拓跋齐和木兰。拓跋齐的反应很正常,不过木兰的话却让夜鹰惊讶。

    “可惜了,崔浩大人这回可是陷入了无底深渊了,恐怕很难翻身了。”木兰手里捧着花望着平城方向悠悠说道。

    拓跋齐大概能了解木兰的心情,不过他还是不能准确的明白木兰话中的含义。不过这些问题现在不是最重要的,他想知道的是皇上这回突然将留在延安郡的暗影撤去,是真的对木兰死心了,还是因为其它原因,夜鹰是不会说的,难道自己还要回平城追问吗?

    夜鹰回到平城后就立即跟拓跋焘“你就不要再去考虑那么多了,平城已经开始陷入了泥潭,你就不要回去趟这趟浑水了。”

    木兰将手里的花交到拓跋齐手中,这样怪异的对话始终还是让夜鹰不明白,花将军究竟是还爱着皇上,还是爱着拓跋齐?

    回禀了一切,拓跋焘依旧摆着那张冰冷的面孔不说话。夜鹰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也没有逗留在偏殿,连日来的两地奔波,也着实太累了。夜鹰前脚刚走,太子就闯进了偏殿。

    赵倪跟在太子后面,他疾步拦在太子跟前,不想太子一把推开他。

    “走开,赵公公,我敬你是我父皇身边的老人,不过你也太放肆了吧?我这段时间每次来偏殿,你都说父皇这个有事,那个不在的。今天我就闯了进来,看你还能说什么?”太子怒视着赵倪,不过赵倪却没有害怕,只是不时的撇着还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的拓跋焘。

    拓跋焘睁开眼睛终于开口了:“晃儿,不要怪赵倪了,是我让他跟所有人这么说的,既然父皇已经让你监国,你凡事就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是吗?何必事事都要来询问我呢?将来你作为这个国家的君主,难道父皇还要时时刻刻的为你解答一切吗?”

    太子晃被拓跋焘说的脸上发红,看来自己真的是误会父皇了本来还以为他不出面来调解一切,是因为崔浩的原因,如今听他这么讲就是说,不管他做什么,父皇都不会怪罪自己的。他稳住了自己的心绪,终于开口回到拓跋焘:“多谢父皇成全,我定会处理的妥妥当当。”

    拓跋焘微微点头:“好,这才是我拓跋家族的好男儿,记住任何事情都要拿出自己的魄力来,不要顾及他人怎么说,只要自己决定好了就什么困难也不会有的不是吗?”太子受到拓跋焘的鼓舞,顿时生龙活虎,信心百倍。

    太子晃很快的就出了拓跋焘的偏殿,他要去找自己母后商量一下,该怎么来对付崔浩。他刚刚离开,崔浩也来到了拓跋焘的偏殿。本来还以为会碰一鼻子灰,没有想到终于皇上肯见自己了,这个让他十分意外。

    崔浩站在拓跋焘的偏殿中感觉到很不安,拓跋焘的样子给他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怎么?不是有事来找我的吗?怎么没有话说呢?”拓跋焘阴沉的声音让崔浩心中大感畏忌。

    “皇上,想必我和太子之间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皇上要如何抉择?”

    拓跋焘撇了他一眼:“你们之间的事情,我当然知道,不过你位高权重,不会跟一个孩子计较吧?你作为朝中元老,凡事都要看的全面些不是吗?我既然已经将责任和权力都交给你和太子了,你们就该自己看着办?难道你不信任太子?”

    崔浩被拓跋焘说的脸上发红,明明皇上的话就是推托,可是他就是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反驳。

    “好了,既然没有事情要说,你就退下吧,我乏了。”拓跋焘很不耐烦的看着崔浩说着,“那微臣就先告退了,还请皇上保重自己身体。”崔浩颤颤巍巍的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偏殿。

    “皇上,崔大人……”赵倪看到崔浩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拓跋焘没有说话闭着眼睛继续闭目养神,赵倪知道自己多话了,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出了偏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夜鹰,崔浩那边你给我盯紧点,他的任何举动我都要了解到一清二楚。”夜鹰领旨退出偏殿。

    贺皇后的寝宫中,太子正和她坐在一起吃着饭菜。

    “晃儿,最近听说崔浩跟你有了冲突?是因为佛教的事情?”太子听到贺皇后这么问,心中顿时感觉委屈。

    “母后,你不知道这个崔浩现在有多嚣张跋扈,我说什么他就反对什么,不过《国书》这件事情他一直都是赞同的,母后,你说他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父皇以前是怎么制约他的,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贺皇后认真的听着自己晃儿的诉说,心里暗自下了决心。这个崔浩是一定要除去的,虽然花木兰的事情,她和崔浩是达成了一致,可是这事就是个隐患,不除掉崔浩,以后他拿这个来威胁自己怎么办?贺皇后眼中寒光一闪。

    “晃儿,这件事情交给母后来办理,你不用管,你只管在朝堂立下威信就行,其他我来处理。”贺皇后很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告诉他,太子顿感信心百倍。

    “还是母后最疼晃儿。晃儿知道该怎么做了。”太子吃晚饭就回了自己的寝宫。

    回到崔府的崔浩谁也不理,独自进到自己的书房就再也没有出来。崔府上下都惶恐的看着自己的家主这副凄惨的模样,谁也不敢去接近他。夜鹰在暗处看着崔浩府邸如今的落魄,心中也感叹不已,崔浩错就错在要与皇家抗衡,还总是把汉化放在第一位,这个已经触犯了拓跋皇家的权威,如今又与太子作对,不知道他以后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又一年的时间走完了,终于450年来到。不知怎么了,木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崔浩的未来。拓跋齐从山下正好上到山顶,就瞧见一脸心事的木兰。

    “你怎么了?”木兰摇头回答:“想起了司徒长大人崔浩,不想瞒你,今年他必定会死。我只是有些惋惜了这么一个人才,毕竟他也为了北魏做出了不少功劳,如今却落到这种地步。”

    听到木兰这么说,拓跋齐没有感觉意外,木兰不管对谁都是这么心软,虽然崔浩还曾经不止一次对你痛下杀手。

    “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相猜忌,故浩毁之!”木兰不自觉的就说了这么一句。拓跋齐惊讶:“木兰?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李顺可是和崔大人时亲家关系啊?”

    木兰笑着给他解答:“之前,我也没有想通,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如果不是崔大人执意要对付我,也想不到那件事情上面去。记得焘当初很欣赏李顺大人的经略大谋,还打算派李顺率领先锋部队攻打夏国,不久之后便跟崔浩提议。崔浩却说。”诚有筹略,然臣与之婚姻,深知其为人果于去就,不可专委。”那时我还以为崔浩是真的那么想的。可是……”

    拓跋齐听木兰这么说,自己不由也想起来:“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在攻打大夏统万期间,崔浩与李顺一同随军前往,那是的李顺因为。”督勒士众,破其左军”,及克统万,皇上就加奖了有功将帅,赐以珍宝杂物,李顺却说出了“固辞,唯取书数千卷的话语出来,深得皇上欣赏。”

    木兰点头:“我记得李顺出使北凉的外交使臣时,崔浩立马上推出了李顺。李顺的事业正如日中天,拓拔焘离不了他的谋略与神勇。拓拔焘犹豫再三,终经不住崔浩的鼓动,以顺为太常,慰抚北凉。崔浩真是用心良苦,支走竞争对手,扫除了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

    拓跋齐和木兰两人不断的分析着一切,很快彼此就都能了解到当时的那是个什么状态了。

    的确,李顺因为北凉事件多次有功而反,就被皇上褒奖厚赐,也因此引起了崔浩不满。几次的事件发生让崔浩十分嫉妒。等他在私下里收集到李顺材料被接着武威公主的事情揭发了出来。还把凉王蒙逊曾对北魏使臣说些傲慢无礼的话,用重金贿赂李顺的事情,崔浩都统统告诉了皇上。

    可一开始皇上还不相信。等拓拔焘认为攻打凉州时机以到,决定发兵。李顺的借口和崔浩在朝堂上的争执,让拓拔焘很恼火,于是拓跋焘便听从了崔浩的建议征讨凉州。李顺在北凉事情上的阻扰让崔浩有乘机又向皇上进谗言,说李顺接受重赂,欺瞒国主,几误国事,又唆使人闹事。拓拔焘终于被激怒了。李顺德下场也就可想而知。

    拓跋齐感叹的说:“李顺大人虽有筹略之谋,十多次出入敌国,威震北凉,功高勋厚,是名出色的外交家。但因没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授人以柄,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崔大人和李大人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崔浩脆弱的心理,他嫉妒李顺的升迁,是害怕自己失宠,更害怕失去已取得的政治地位。他对木兰你也是同样做的,只不过,这回却反而让皇上记恨上了。”

    木兰没有出声,心中也在揣摩,拓跋焘真的是为了自己还是因为崔浩本人的原因?明明自己看到的历史书上,写着的是崔浩因为坚持自己的汉化举止,才得罪了皇上还有鲜卑一族。他的死因也是因为《国书》的公开才最终让他走向了死亡。

    “皇上,《国书》和《五经》已经都襈书好了,我们是不是照着原来定好的地方,开始着手去立碑?”崔浩现在一心就想把《国书》这件大事办好,自己也打定了主意了,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今后的北魏应该用不上自己了。

    拓跋焘看着崔浩,许久才点头:“这件事情本来早就交给你了,你认为怎么做就去做吧,你和太子一直是负责这个的,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的很好的,今天距不谈这个了,还有什么要呈报上来的没有?没有就退朝吧,凡事都与太子多商量吧。”拓跋焘丢下这句话就离开了大殿。

    大臣们纷纷走到崔浩身边跟他道喜,崔浩没有多言语,这时的他已经感觉不出一丝喜悦。跟大臣们打过招呼就独自一人离开了皇宫,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监督《国书》的立碑。他赶到通衡大道时,那个之前在朝堂上复议他的那个大臣也赶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