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六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烦心事。
一开学,学校就“建议”每位家长的手机开通中国移动的“校信通”功能。当然,每位家长都接受了“建议”——入学报名时就已登记了手机号,跑得了吗!谁知短信一开通,手机爆满!全是家长发来的问候语。——唔?这条有点意思,看看:“您好!我是你班学生敬仰真的爸爸,日报社记者,喜欢文学,有作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您是语文老师,希望与您结为朋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真让人心花怒放,平生第一次,有作家要与我交朋友。二话没说,当即给他发回去:“很高兴认识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作为长期的朋友一同关注孩子成长!”词儿还行吧?怎么说咱也是教语文的呀。
谁能想到,从此就惹火上身了呢?
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多媒体教学器材,三年前才开始配用的,当时所需费用让那茬儿的学生平摊了,每生700元。此后每一年,学校都要求新生缴纳同样的费用,作为器材使用费。
不想几天后,日报的“周末评论”上,赫然有一篇题为《逐年升值的多媒体》的文章,大意是说,有所学校在一次性收取了学生多媒体费用后,每年仍在加收新生这部分费用,致使这套多媒体逐年升值,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其价值将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校长看了龙颜大怒,扬言要查出是谁捅出去的!我吓得大气不敢出。还用说吗?除了记者谁有这能耐。
还有一次,学校发了张“缴费通知单”,上面列出了一些辅导教材用书,共计40元,注明此费用不含在“一费制”内,要求补缴。单子让学生带回家后,除了敬仰真,其他学生都把钱带来了。问原因,这小子抖抖索索上前,嗫嚅着说:“老师,你看手机。”我掏出来一看,嗬!四五条短信。打开一看,上写道:“刘老师,上次开家长会时,您开列了一个‘学费说明’,上面有一项‘书费’65元,难道不含辅导教材费?如果不含,我算了一下,剩下的书应收25元。也就是说,不是上次多收了,就是这次不应该收。”嘿!算得怪清楚!你以为我不知道哇?这是学校使的“障眼法”,多少人都给蒙过去了,就你这里过不去?我给他回了条:“这是学校规定的,我也不太清楚!”
结果,第三天报纸上登出了题为《如此“一费制”》的文章,第四天教委就派人来了解此事,最后确定属于多收费,多余部分如数退还学生家长。
记者又胜利了!我恨得直咬牙:你给我捅多少娄子了?这次如果校长知道是我班学生家长干的,我这班主任还干得下去吗?!
“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那次放学后,我回到家,刚端起碗,“滴滴”来短信了,一看,又是记者的——
“刘老师您好!请您写出两个带‘竖弯’笔画的字。”
我轻蔑地笑了:原来也有你不知道的啊!随即发回去两个字“四”、“西”。这是那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内容:写出含有下列笔画的字。
过了一会儿,又有短信来:“刘老师您好!请分别写出带有‘弯钩’和‘竖钩’笔画的字。”
嘿嘿!我早料到这个他必然要问!除非文字研究专家,一般人很难分清这两个笔画的区别。我得意地发回去:“弯钩有‘手’‘了’,竖钩有‘削’‘到’。”
他不死心,又追回来:“斜钩?”
“戈!”
“卧钩?”
“心!”
哈哈!他彻底缴械了,一败涂地!我心中无限快感。看你还敢逞能不?不杀杀你的威风你不知地厚天高!我心情舒畅得几乎要哼出歌儿来。
第二天,去教务处取“优秀教师申报表”,看到桌子上有份报纸,一篇文章题目吸引了我,拿起一看,写的是:《从“竖弯”、“弯钩”、“竖钩”、“斜钩”、“卧钩”看当今的应试教育》。
我差点没晕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