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转换思路,四两就能拨千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转换思路,四两就能拨千斤

    当一条路已经走不通时,如果你还继续坚持走下去,那么你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此时,你能积极思考、大胆开拓新的道路,你便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日本有一个家庭妇女,只不过在废弃的旧罐头瓶里放些土,并撒下花籽,拌上复合肥料后出售。那些爱花而又较懒的人买了它,只要每天在上面浇点儿水,便可尝到摆弄花草的乐趣。这个家庭妇女在这个项目上,当年就获利2000万日元。

    英国一位70岁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摊开地图介绍地球,他觉得这样很不方便,且不直观。于是,他便着手发明地球仪。有些眉目时他就打广告,不久订单便像雪片似的从世界各地飞来,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400万英镑。

    西铁城手表的质量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它早期的销量却并不尽如人意。后来有位年轻的销售人员给公司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从飞机上往下扔手表,由此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拾表和观看。这个新颖而又独特的广告创意使该产品誉满天下,畅销全球。

    在中国,有家橘子罐头厂的技术人员在逛市场时,发现鱼头比鱼身贵,鸡爪比鸡肉贵。他由此想到厂里每年都要遗弃大量的橘子皮,是不是可以“废物”再利用,创造新的价值呢?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到橘子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橘络中含有大量食物纤维,有理气消滞、增进食欲等功效。经过几个月的技术攻关,他研制出了珍珠陈皮罐头,每瓶卖到三十多元,是橘子罐头价格的十多倍。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有很多人每时每刻都在为寻找成功的捷径而苦苦思索着。事实上,很多机会就在你的身边,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能够转换思路,那么便可四两拨千斤。

    下面这个成功讨账的故事,便是一个成功运用“四两拨千斤”思路的典型。

    小王在一家电气公司当业务员。公司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回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他们公司20万元的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小王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2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19990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能及时拿到钱,这张支票便作废。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小王突然灵机一动,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2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小王带着这20万元款项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中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固然是好品质,但遇到问题只会以硬碰硬,只会蛮干而不知变换思路,最终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懂得转换思路,灵活做事,就能“四两拨千斤”地让问题迎刃而解。

    智慧文摘

    蛮干只会白流汗水,自认为付出了许多,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学会转换思路,可以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第二节 三分苦干,七分巧干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是行事时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巧妙灵活的思路解决难题,胜于一味蛮干。也就是说,“苦”的坚忍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干加上七分巧干,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任电报操作员时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工作时打盹的装置。

    当亨利·福特还是少年时,就发明了一种不必下车就能关上车门的装置。当他成为闻名于世的汽车制造商时。他仍在继续巧干。他安装了一条运输带,从而减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烦。在此问题解决后,他又发现装配线位置有些低,工人不得不弯腰去工作,这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他坚持把生产线提高了8英寸。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改进,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提高了生产力。

    历史上,无数新发明、新创造便是如此诞生的。人们眼中的“懒汉”,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

    汉斯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被加薪。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杰克,杰克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仍然没有给汉斯加薪,这使汉斯感到愤怒。他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给你加薪。”

    汉斯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老板听。

    老板让汉斯去跟杰克谈谈:“可能他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汉斯就去问杰克:“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杰克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

    汉斯红了脸,一言未发。

    工作中,许多人如同汉斯一般,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却忘了多磨一次斧头,找寻巧干之路。

    杰瑞是一个新来的证券经纪人。和所有新手一样,主管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簿和一部电话。杰瑞拥有超人的毅力,他每天会打上几百个电话。在前几个月里其他经纪人被他甩在了后面,杰瑞开始受到上级的重视,最后成了管理层中的一员。但是他还要在这种“广种薄收”的销售环境中顽强苦干,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妨来为杰瑞设计一个小型的经营模式:通过廉价的报纸广告和推销信向客户发送信息,这样杰瑞就不用再盲目拨打电话了。他只需要与那些看到他发布的信息后,给他打电话的人谈生意即可。这样,杰瑞不但交易量提高了,还不用像从前那样忙得不可开交。杰瑞的“巧干”让他有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但不会因为“偷懒”而被否定,反而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思路,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海尔员工魏小娥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毛边”问题,使过去脏乱不堪的卫浴生产车间现场变得十分整洁,将产品合格率提升到了100%,这一成就使魏小娥的“老师”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也赞叹不已。

    海尔空调事业部的质检员戴戈,积极想办法,成功解决了空调检验过程中用水浪费的问题。

    联想集团的陈绍鹏顶着重重阻力,为联想打开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市场,为联想公司开辟了一个拥有巨大前景的市场,同事也都夸他具有“把冰激凌卖给北极熊的本领”。

    海信集团的李砚泉,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对日本三洋机芯进行了改造,使之适应了中国的市场需求;之后又自己设计电视主板,彻底替代了三洋的产品,为海信创造了很高的效益。

    还有许许多多的员工,他们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为企业化解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利润。

    工作不能只靠苦干,善于寻找“出路”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永远都保持着高涨的创造热情,并极力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企业创富的先锋者。

    世上绝大多数的科技发明都是发明者为了摆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而发明的,这些发明者坚信总会有更轻松、更快捷、更简单和更安全的路子来解放人力。事实确实如此,那些发明家发明了一个又一个有益于企业、有益于人类的科技发明,他们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可见,只有懂得“苦干”加“巧干”的人才能更容易、更快捷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智慧文摘

    一个人,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其关键之道,不在于苦干,而在于巧干。

    §§§第三节 不止一条路通往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能获得成功。当一条路已经走不通时,如果还继续坚持,那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此时,积极思考、大胆开拓新的道路,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与收获。人的物质贫穷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贫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如果你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寻找多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实中,有许多问题、情况是我们过去遇到过或是别人遇到过的,所以我们习惯按照常规的思路去解决。不错,经验的确能帮助我们省去许多麻烦,但是同样也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让我们忘记,其实有许多方法都能解决问题,甚至有的方法更快更好,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没有采用过,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用某种固定思路去解决困难,所以我们固执地认为除了这种方法,我们根本无路可走。

    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情况下,通往成功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就如同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一样。我们没有找到另一条路,是因为我们尚未发现它,而并非它不存在。

    通往成功的路不是唯一的。当我们沮丧于又一次走入死胡同的时候,不妨转换一下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或许能找到一条捷径,找到另一种更合适、更有效的方法。

    物理学家甲、工程学家乙和画家丙三个人在比谁的智商高。他们互不服气,最后决定通过一场比赛来评判三人的智力水平。

    主考人把他们领到一座古塔下,并给他们每人一只气压表,让他们依靠气压表得到这座古塔的高度。规则是:只要达到目的,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最简单、创造性最强的为胜。

    这三个人,职业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每个人用的方法自然也各不相同。

    乙尤其高兴,他觉得这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于是他很快站出来,在塔底测量了大气气压,登上塔顶又测量了一次气压,得到塔底和塔顶气压的差值,再根据每升高12米气压下降1毫米汞柱的公式,计算出塔的高度。乙觉得,这应该是一份最准确的答卷。

    甲不慌不忙地登上塔顶,探出身来,看着手表的秒针,松开手让气压表自由落下,并准确记录了气压表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再根据自由落体公式,算出塔的高度。他很得意,这个方法很不错,所得结论与塔的实际高度不会相差太远。

    最后轮到丙,这可难为他了。他没有甲和乙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科学办法他拿不出来,眼前几乎是一个“绝境”。不过,他很镇定。没有科学知识是劣势,但没有思维定式则是优势,这就为他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丙想,没有“正路”就走走“偏路”,反正能达到目的就是胜利。他发挥想象力,在对各种可能的方法搜寻了一番后,禁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他发现他的办法太简单了:他将气压表送给看守古塔的人,作为交换条件,他让守塔人把塔的高度告诉他。就这样,丙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塔的精确高度。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画家丙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画家虽然没有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但他却能在看似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打开思维的枷锁,将目光投向守塔人,这是一种发现,一种创新思维,他得到了塔的精确高度。

    当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并非易事,它需要人不断动脑筋,不断创新,同时也可以借鉴和模仿成功者的经验。下面一些寻求最优思路的途径可供借鉴:

    1.换成简单的语言

    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分解成简单的问题或语言。

    例如,总销售量是25873892美元,成本是14263128美元。

    如果科长问成本占销售量的百分之几,就可以用简单方式表示,即把销售量看成是25,把成本看成是14,14:25,这样就可推测出成本约占销售量的55%。无论什么问题,只要把它简单化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思路。

    2.把别人的终点当作自己的起点

    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的里欧纳尔德·文奇说:“不能青出于蓝的弟子,不算是好弟子。”

    科学家皮耶·艾维迪也说过:“比起史坦因莱兹等科学界的巨人,我们只能算是小人物。但踏在巨人肩上的小人物,却能比巨人看得更远。”皮耶在钻研新课题时,常应用这句话,他把与研究题目有关的资料收集到手,然后加以阅读和研讨。

    3.学习别人的做法

    比如要推出新式录音机该怎么做?假如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若完全靠自己的构思,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会出错。经营录音机的公司总有好几家,是消息的最好来源。但不能依样画葫芦,而是要利用先进的既有经验来发挥自己的构思。不论面临什么问题,都要看看别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然后自己再加以改善。

    4.使用淘汰法

    有时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过多,反而不知如何取舍,这时可以采取淘汰法,把不好的逐一去掉。

    例如,跳舞比赛,一次想从舞者中选出优胜者是很困难的,因此便可以采取淘汰法。每次评审一组,有缺点就退场,这样陆续淘汰直至最后剩下获胜的一组。当你要从几个东西中选出最喜欢的那个的时候,把不喜欢的逐一淘汰,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5.向别人说明

    能否提出更新、更好的解决思路,这与了解问题的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将计划向第三者提出。

    纽约某石油公司的老板常常把太太当作练习讲演的对象。这位太太对石油所知不多,却能耐着性子聆听,结果她对丈夫帮助非常大。这位经营者通过把想法用语言表现出来后,可以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缺陷。

    那些胸怀远大抱负、渴望成功的职场人士,都会为他们的人生做一番计划。他们会制订严谨的计划,坚持按照自己的计划努力,并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功。当他们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无可避免的变化时,就会像很多书籍中所鼓励的那样:坚持,再坚持。却忽略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当他们一再遭受挫折与失败后,不禁心灰意冷,沮丧失望,哀叹时运的不济、命运的不公。他们不知道:不止一条路通向成功。

    智慧文摘

    当一条路已经走不通时,如果还继续坚持,那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此时,积极思考,大胆开拓新的道路,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与收获。

    §§§第四节 小聪明也能变大智慧

    人的一生离不开思考。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同,你的“自然资源”——思考,只有当你不用时才会被浪费和耗尽。

    有时小聪明也能变大智慧。你应该尽力使自己的天赋派上用场,使你和别人都能享受因此而带来的好处,千万别怀疑你的能力,它似在弦之箭,只待发射。用好了你的才能,你就不再是一个虽聪明却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既聪明又富有的一个人。

    越战期间,美国好莱坞举行过一次募捐晚会,由于当时的反战情绪比较强烈,募捐晚会只筹到了1美元,创下好莱坞的一个纪录。不过,在这次晚会上,一个叫卡塞尔的小伙子却一举成名,他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师,那1美元是他用智慧募集到的。

    当时他让大家在晚会上选一位最漂亮的姑娘,然后由他来拍卖这位姑娘的1个吻,最后他募到了难得的1美元。当好莱坞把这1美元寄往越南前线的时候,美国的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人们看到这一消息时,大都惊叹于卡塞尔对战争的嘲讽之妙。然而德国的某一猎头公司却发现了这位天才,他们认为卡塞尔是棵摇钱树,谁能运用他的头脑,必将财源滚滚。于是,这家公司建议日渐衰落的奥格斯堡啤酒厂重金聘他为顾问。

    1972年,卡塞尔移居德国,受聘于奥格斯堡啤酒厂。他果然不负众望,在那里“异想天开”地开发了美容啤酒和浴用啤酒,从而使奥格斯堡啤酒厂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1990年,卡塞尔以德国政府顾问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墙,这一次,他使柏林墙的每一块砖都以收藏品的形式进入了世界上200多万个家庭和公司,创造了城墙砖售价的世界之最。

    1998年,卡塞尔返回美国,他下飞机时,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正在上演一出拳击闹剧——泰森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欧洲和美国的许多超市竟然出现了“霍氏耳朵”巧克力,其生产厂家是卡塞尔所属的特尔尼公司。这一次,卡塞尔虽因霍利菲尔德的起诉损失了利润的80%,然而,他天才般的商业洞察力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0年,卡塞尔应休斯敦大学校长曼海姆的邀请在学校中做了一次有关创业方面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会上,一个学生当众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卡塞尔先生,您能在我单腿站立的时间里,把您创业的精髓告诉我吗?”那位学生正准备抬起一只脚,卡塞尔就已答复完毕:“生意场上,无论买卖大小,卖的都是智慧。”

    这次,他赢得的不仅是掌声,还有一个荣誉博士的头衔。

    无论在生意场上还是在职场上,成功的关键在于你的智慧,智慧才是常胜之本,有好想法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是赢家。

    1973年,来自英国利物浦市的青年科莱特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打算劝说科莱特和他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十分惊讶,因为他是来美国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系统,墨尔斯博士才教了点儿皮毛,要开发财务软件,在他看来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方面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在这一年,那位退学的小伙子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

    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读到了博士后,那位退学的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

    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超越了系统,开发出了新的财务软件——Eip——比快1500倍,在两周内就占领了全球市场。

    这一年这个小伙子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工作中,有种种机遇,但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是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成功是“想”出来的。只有敢“想”、敢创造,才有可能成为成功者的候选人。杰出的企业员工应该善于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不仅要把别人难以做成的事做成,还要把自己本来做不成的事做成。

    智慧文摘

    有时小聪明也能变成大智慧。你应该尽力使自己的天赋派上用场,千万别怀疑你的能力,它似在弦之箭,只待发射。

    §§§第五节 成功就在拐弯处

    一次,松下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女职员,一时应聘者如云。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山川秀子、原亚纪子、宫崎慧子3人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3个人既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又在各自的专业上各有千秋,条件不相上下。竞争到了白热化状态,她们3人都在小心翼翼地做着准备,力争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这天早上8点,3人准时来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长给她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色制服和一个精致的黑色公文包,说:“3位小姐,请你们换上公司的制服,带上公文包,到总经理室参加面试。这是你们最后一轮考试,考试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你们的去留。”3位美女脱下事先精心搭配的外衣,穿上了那套白色的制服。人事部长又说:“我要提醒你们的是,第一,总经理是个非常注重仪表的先生,而你们所穿的制服上都有一小块黑色的污点。毫无疑问,当你们出现在总经理面前时,必须是一个着装整洁的人,怎样对付那个小污点,就是你们的考题。第二,总经理接见你们的时间是8点15分,也就是说,10分钟以后,你们必须准时赶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是不会聘用一个不守时的职员的。”

    3个人立即行动起来。山川秀子用手反复去揩那块污点,不但没把污点擦掉,反而把污点越弄越大,白色制服最终被弄得惨不忍睹。山川秀子紧张起来,红着脸央求人事部长能否给她再换一套制服,没想到,人事部长生硬地说:“绝对不可以,而且,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到总经理室去面试了。”山川秀子一下子愣住了,当她知道自己已经被取消了面试资格后,眼泪汪汪地离开了人事部。

    与此同时,原亚纪子已经飞奔到洗手间了,她拧开水龙头,撩起自来水开始清洗那块污点。很快,污点没有了,可新的麻烦也来了,制服的前襟处被浸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于是,原亚纪子快步移到烘干器前,打开烘干器,对着那块浸湿处烘烤着。烤了一会儿,约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于是,原亚纪子顾不得把衣服彻底烘干,赶紧往总经理室跑。

    赶到总经理室门前,原亚纪子一看表——8点15分——还没迟到。原亚纪子正准备敲门进屋,门却开了,宫崎慧子大步走了出来。原亚纪子看见宫崎慧子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迹仍然醒目地躺在那里。原亚纪子的心里踏实了,她自信地走进办公室,得体地说:“总经理好。”总经理坐在大办公桌后面,微笑地看着原亚纪子白色制服上被浸湿的那个部位,好像在“分辩”着什么。原亚纪子有点儿不自在了。

    这时,总经理说话了:“原亚纪子小姐,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的白色制服上有块地方被水浸湿了。”原亚纪子点了点头。“是清洗那块污渍所致的吗?”总经理问。原亚纪子疑惑地看着总经理,点了点头。总经理看出原亚纪子的疑惑,浅声一笑,说道:“污点是我抹上去的,也是我出的考题。在这轮考试中,宫崎慧子是胜者,也就是说,公司最终决定录用宫崎慧子。”

    原亚纪子感到愕然:“总经理先生,这不公平。据我所知,您是一位见不得污点的先生。但我看见宫崎慧子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点仍然清晰可见。”

    “问题的关键是,宫崎慧子小姐没有让我发现她制服上的污点。从她走进我的办公室,那只黑色公文包就一直优雅地横在她的前襟上,她没有让我看见那块污迹。”总经理说。

    原亚纪子说:“总经理先生,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选择了宫崎慧子而淘汰了我呢?我准时到达您的办公室,也清除了制服上的污点,而宫崎慧子只不过耍了个小聪明,用皮包遮住了污点。退一步说,我和宫崎慧子也是打了个平手的。”

    “不。”总经理果断地说,“胜者确实是宫崎慧子,因为她在处理事情时善于利用手中现有的条件,她把问题解决得从容而漂亮。而你虽然也解决了问题,却是在手忙脚乱中完成的,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现有的条件。其实,那只公文包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杠杆,而你却将它弃之一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的‘杠杆’被落在洗手间里了吧?”

    原亚纪子终于信服地点了点头。

    关于如何处理那块污迹,山川秀子完全不知所措,当然被淘汰;原亚纪子使用了人们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虽然也解决了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只有宫崎慧子拐了个弯,知道并非要除去污迹,其目的在于不让别人看到那块污迹。在这场竞争中,思维灵活的宫崎慧子是理所当然的胜利者。

    在工作中,很多人就像在磨房里拉磨的驴一样,埋着头在这个环形道上走着,走完一圈再走下一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想而知,这样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不懂得将自己的思路转个弯。

    智慧文摘

    成功其实就在拐弯处。只要懂得将自己的思路转个弯,前方的路就会大不相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