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合理的是锻炼,不合理的是磨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抱怨越多的人离成功越远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次的失败和各种挫折,这时候你的抉择、你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将决定你未来的命运。

    在职场中,抱怨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总能听到这样和那样的抱怨。抱怨者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到公司和老板身上,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甚至抱怨命运不公,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味地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只会让成功离你越来越远。职场中,没有人会喜欢抱怨者。习惯抱怨的人,只会使自己更加孤立。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办法怎么救出驴子。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邻居们开始将泥土扔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便凄惨地叫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不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原来,当扔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是将泥土抖落,然后站在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扔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到井底,然后再站上去。慢慢地,这头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如果驴子面临当时的困境不是积极争取而只是在井底抱怨的话,它就会永远被埋在井里了。其实,人也是如此,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恰恰是滋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只知道抱怨的人永远不能获得成功。

    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他的年收入达百万美元。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一帆风顺的,他也曾遇到过许多棘手的问题。开始时,他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甚至想放弃。后来,他不再抱怨,而是试着找出自己失败的根源所在。

    他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他访问过那么多的人,但业绩并不理想。他似乎跟那些潜在的客户都谈得很好,可是到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他们会说:“啊!我要再考虑考虑。”于是,他浪费掉不少的时间。

    “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他拿出过去的记录,仔细研究上面的数字。结果,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即在所卖的保险中,有70%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成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见面时成交的,还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见面后才成交的。换句话说,他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实际上只有7%的业务上。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很明显,他立刻停止了对第二次见面以后仍未成交的客户的所有访问,把空出来的时间拿来寻找新的客户。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他的业绩迅速提高了。

    遇到困难不抱怨,而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只知道抱怨自己所遭遇的苦难而丧失斗志就会像下面的故事中说的“与墓地里的死人没有什么区别”。

    有一天,乔治向朋友抱怨他不如意的近况,他的朋友问他:

    “为什么受了那些打击,你就消沉下去了呢?”

    “苦难太多了,倒霉的事接二连三,真是够晦气的了!我再也受不了了。”

    乔治愤愤地述说自己遭遇的苦难。他的朋友听完后说道:

    “乔治,我很希望能帮助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乔治说:“真的吗?那就帮我赶走苦难吧!如果能做到,我们将会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他的朋友对乔治所处的境遇仔细思考后,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朋友问他:“请你诚实回答。你刚才说希望赶走大部分的苦难,事实上,你是想最好就在这里把全部的苦难都赶走吧?”

    “不错,我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了。”乔治郁闷地回答道。

    “我相信可以帮得上忙。前几天我到一个地方去办事,那里的负责人说他们那里有十万人,但没有一个人有苦恼。”

    乔治的眼睛亮了起来:

    “那正是我希望的地方,请带我去那里吧!”

    朋友回答说:“不过,那里是墓地。”

    的确,凡是睡在墓地的人都没有苦恼。在职场中你将会面对许多困难,抱怨是懦夫的行为,只会抱怨你将无法在职场中生存。

    邓亚萍这个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自她1986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开始,到1997年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在短短的11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个冠军,但是邓亚萍这一路走来却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磨难。

    她的父亲当时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他认为女儿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精心地培养自己的女儿。5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教导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上等水平。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她却被以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为由退了回来。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犟的邓亚萍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了。

    1986年是邓亚萍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儿姑娘爆出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她接连击败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

    赛后,这位曾被判为“无发展前途”的小姑娘,成了当时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一名女弟子。邓亚萍在经过多次大赛的洗礼后,最终登上了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

    邓亚萍有一段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话,她说:“我并不信命,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人说我命好,为世界乒坛创造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奇迹。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会将冠军的桂冠戴在一个未真诚付出汗水、泪水、心血和智慧的运动员身上,我自己满身的伤病就是证明。”

    从邓亚萍的成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当受到打击或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抱怨不能让你成功,只有坚忍不拔地走自己的路,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尼采曾说:“失败者没有悲观的权利。”

    不断抱怨的人只会诅咒过去的失败,而不会积极地向前寻求解决的方法,所以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智慧文摘

    不断抱怨的人,只会诅咒过去的失败,而不会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所以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第二节 成功,只需你再坚持一下

    柏拉图曾说:“成功唯一的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秒钟。”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困难,轻易言退是做事的大忌。成功,往往产生在放弃前的最后一步。

    古印度莫卧尔皇帝勇猛善战。有一次,因战争失利,他不得不在一个马厩里躲避敌军的搜捕。作为一国统帅竟然不得不躲在马厩里,他越想越丧气,简直忍不住要冲出去拼杀一番。就在这时,他看到马厩里有一只蚂蚁在艰难地拖着一颗玉米粒,试图爬过一道似乎看来它不可能过去的坎儿。已经是第30次了,蚂蚁从坎儿上翻滚下来,但小小的蚂蚁似乎没有意识到困难的巨大,它又一次衔起玉米粒爬了上去,最后它终于成功地翻了过去。

    莫卧尔从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脱险后他再一次召集军队,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最后他建立了中世纪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故事告诉我们:抱着绝不放弃的信念,是赢得最后胜利的保障。

    有个青年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青年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青年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面试吧。”

    一周后,青年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由此可见,人生中,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要轻言“不”字。因为说“不”意味着关上了人生追求的大门,“不”这个字意味着失败、垮台、延误。

    职场中,许多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快就放弃了进一步的尝试和努力。

    工作中有许多障碍,不会因为你采取了坚定、明智且积极的行动,就从你的眼前消失。当你因为某件事而遭受挫折时,不妨想想爱迪生在找到合适的灯丝之前,那一万次的失败。

    有人问一个正在溜旱冰的男孩:“你是怎样学会溜旱冰的呢?”

    那孩子回答道:“哦,这很简单,跌倒了爬起来,反复多次就学会了。”

    著名成功学家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向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员工之所以获得成功,备受上司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的屡败屡战。没有经受过大的失败的人,也不会获得大胜利。

    成功与失败如同人生中的两个轮子。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自信主动、心态积极、坚持开发自己潜能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义。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二是某种故障作怪,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还差一两步,需要你进行更多的探索。这三种可能都会引导你走向成功。失败有什么可怕呢?成功与失败,相隔只有一线。即使你认为失败了,只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如果你不是怕丢面子,怕别人说三道四,那么失败传递给你的信息只是需要再探索、再努力,而不是你不行。

    放弃是导致人生失败的致命因素。成功是靠坚持而来的,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

    智慧文摘

    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要给自己任何停下来的借口,因为成功之门往往会在放弃前的最后一步时打开。

    §§§第三节 美丽的奇迹,来自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职场中,我们只有具备抵抗风雨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站稳脚跟。

    一个人若不敢向命运挑战,不敢在生活中开创自己的蓝天,命运给予他的也许仅是一个枯井的地盘,举目所见将只是蛛网和尘埃,充耳所闻的也只是唧唧虫鸣。

    所以,成功需要付出来打造,希望需要汗水来浇灌,辉煌需要勤奋来铸就。

    在美国,有无数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故事,主人公胸怀大志,尽管他们出身卑微,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勤奋的精神努力奋斗,锲而不舍,最终获得了成功。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

    幼年时的林肯住在一间极其简陋的茅草屋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当代人的居住标准来看,他简直就像生活在荒郊野外。但是他并没放弃希望,为了一点点儿希望他流再多的汗水也不会后悔。当时他的住所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相当缺乏,更谈不上可供阅读的报纸和书籍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还持之以恒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晚上,他只能靠着木柴燃烧发出的微弱火光来阅读。

    众所周知,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但他努力奋斗、自强不息,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可能有所收获。世界上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唯有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才能收获奇迹。

    亨利·福特从一所普通的大学毕业之后,便开始四处奔波求职,但均以失败告终。福特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依旧信心十足,自强不息。

    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这一点点儿希望,他仍然四处奔走。为了拥有一间安静、宽敞的实验室,他和妻子经常搬家。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夫妻俩到底搬过几次家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了,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次搬迁,夫妇俩都有新的收获。贫困和挫折不仅磨炼了福特夫妇坚韧的性格,也锻炼了他们的耐力和恒心,更使他们有机会熟悉社会、了解人生,为未来新的冲刺做好思想和技术上的准备。

    尽管贫困和挫折给他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为了理想,福特依然努力着,依然奋力拼搏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福特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奋不顾身的打拼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应聘到爱迪生照明公司,负责修理蒸汽引擎,终于实现了他的心愿。不久,他又因为工作出色,被提升为主管工程师。

    让自强不息的信念深深地根植于你的心中,它就会激发你各方面的潜能,使你勇敢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障碍。

    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就是一种创造。厨师把菜做得更美味可口,裁缝把衣服做得更美观耐穿,建筑师盖出更舒适的房屋,司机开车更安全,作家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都会为自己带来幸运,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幸福。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脚踏实地,时时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到达自己的目标。

    智慧文摘

    哲人说:“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勤奋不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也就是说,只有付出汗水,才会赢得真正的幸福人生。

    §§§第四节 有准备,才有成功的机会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准备的人,是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其有超然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长久的成功。没有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当你的能力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时候,天赋几分,机会几何,你要清醒地回答自己。对有些人来说,神奇的背后完全是冷静运筹的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所有想获得成功的人,几乎就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在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拳坛世纪之战中,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泰森根本没有把已年近四十的霍利菲尔德放在眼里,他自负地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地击败对手。同时,几乎所有的媒体也都认为泰森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已经稳操胜券的泰森对赛前的准备工作——观看对手的录像,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方面都敷衍了事。

    但是,比赛开始后,泰森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手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突破自己的防线。于是,气急败坏的泰森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的举动——一口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

    世纪大战的最后结局当然是:泰森成了一位可耻的输家,还被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罚款600万美元。

    泰森正是输在准备不足上。当霍利菲尔德认真研究比赛录像,分析泰森的技术特点和漏洞时,泰森却将教练准备的资料扔在一边;当霍利菲尔德在比赛前拼命热身,提前进入搏击状态时,泰森却和朋友在一起狂欢。虽然泰森的实力确实比对手高出一筹,在年龄上也占尽了优势,但他最后却输得一败涂地。

    霍利菲尔德的成功和泰森的失败皆因准备而起,前者准备充分,后者准备不足。

    当然,在这种一战定胜负的比赛中,偶然性确实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时候,比的并不是谁的实力最强,而是谁犯的错误最少。只有真正地重视准备,扎实地把准备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犯或少犯错误。

    被称为“上帝第二”的前葡萄牙波尔图足球队的主教练穆里尼奥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当准备的习惯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时,它就会永远在那里,并帮助你取得令人惊讶的胜利。”英格兰国脚莱斯·费南德这样评价他:“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这样的人,对工作、对胜利是如此的痴迷。”没错,准备使他成为“魔鬼”,也正是准备使他成为“上帝第二”,当然,也正是准备使他成了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足球教练。

    提起准备,也许有人会说:“准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准备”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阿尔伯特·哈伯德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但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所有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会带上一本书。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阿尔伯特·哈伯德对欧洲市场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考察,随后,他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从事出版行业的普兰特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

    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阿尔伯特·哈伯德不断将自己的体验和见闻整理成书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

    阿尔伯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非常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阿尔伯特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周围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入住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装潢。

    在旅馆装修时,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接触了许多游客。他了解到游客们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更注意到这些游客是由于厌倦繁忙的工作,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因此,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这个创意一经推出,很快受到人们的关注,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个家具制造厂诞生了。他的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阿尔伯特深深地体会到,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执行力的基础。因此,他不但自己在做任何决策前都认真准备,还把这种好习惯灌输给他的员工。不久之后,“你准备好了吗”已经成为他们公司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成功地形成了“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自然显而易见。

    同样,如果我们想获得成功,那么我们也应当像阿尔伯特·哈伯德一样,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保证工作得以完成。

    智慧文摘

    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容易走向成功。

    §§§第五节 像狼一样拥有绝对消化的能力

    要在欧亚大草原上找到狼的粪便并不容易。长久以来,由于牧民们对狼进行追杀,狼群已经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们从不随处排泄,只有在它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我们才可能在那里发现狼的粪便,然而这种地方一定十分隐蔽,很难被发现。我从开始对狼粪产生兴趣到后来亲自找到新鲜的狼粪,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牧民的指点,我独自一人走向草原最深处。据说,那里是狼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当时我完全忘记了危险。

    终于,在一个山坡后面,我找到了几段新鲜的和干枯的狼粪。狼粪一般呈灰白色,形状和狗的粪便差不多。我曾经多次观察过狼进食的情景,至今对那些情景记忆犹新。狼在吃猎物时,充分表现了它们强大的生存本能和对食物的珍惜。它们吃光了动物身体的全部,只有那些咬不动的骨头才被它们抛弃,而那些抛弃的骨头上面没有一点肉,连苍蝇都很少光顾。

    我把狼粪用容器装了回去。在实验室里,我惊奇地发现,狼粪里面最主要的成分居然是各种动物的毛纤维和一些牙齿,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像石灰粉似的动物骨钙。狼把猎物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实在没有营养的物质。据我所知,其他动物都不具有像狼一样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

    以上是著名的狼学专家古姆·吉德温教授在著述《狼踪》中写下的一段文字。他曾经在欧亚大草原上生活多年,多次近距离地对狼进行观察和研究。他的这一发现让世人惊奇。狼在进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顽强着实让人感慨万千。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它们必须拥有绝对消化捕获的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的能力,这样它们才不会在困境中饿死。长时间以来的磨炼,让狼拥有了一个强大的胃。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失败和各种挫折,这时候,你的抉择、你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将决定你未来的命运。只有像狼那样对失败和挫折拥有绝对的消化能力,才能让自己拥有成功与辉煌。

    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碰到了恶劣的天气,一个年轻人担心地说:“你瞧,机翼快要裂开了!”这时站在旁边的空中小姐冷静地告诉那个人:“机翼是有很大的弹性的,可以抗衡恶劣的天气。工程师们把这种特性称为‘容忍度’。如果机翼太僵硬,它们就无法承受气流迅速变化形成的压力,那样它们在恶劣的天气下就会像干硬的树枝一样折裂。”空中小姐的话让我们彻底明白了“容忍度”的概念。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碰上恶劣条件和不利因素,这时我们也需要增强容忍度,增加弹性。

    钱学森指出:“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并不是因他们掌握了什么走向成功的秘诀,而恰恰在于他们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不唉声叹气、不悲观失望。成功与失败并没有绝对不可跨越的界限,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大。成功往往是在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失败与挫折也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满;清醒的人,在失败与挫折面前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在逆境中的表现是我们成熟与否的最好检验。真理在燧石的敲打下闪闪发光,失败与挫折就是锤炼人意志的燧石。那些献身于人类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在接连不断的挫伤和失败面前,不但没有被压倒,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表现出了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英勇气概。

    不可否认,对成功者来说,处境的艰险、失败的打击和对于新事物没有经验,也会相应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苦恼和烦躁不安的情绪,但成功者不会被艰难困苦压垮。成功者最可贵的品质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辟新的成功之路。

    智慧文摘

    成功者不一定具有超常的智能,也大都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越的条件,更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艰难与失败的人。相反,成功者大都历经坎坷,他们是能在不幸的境遇中奋起前行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