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6日,美国高盛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全美二十多家报纸在同一时间也收到了这封匿名信。信里用鲜红的墨水写着这么几个字:数百人将会死去,我们在内部,你们无法阻止我们!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了调查,结果没什么事情发生,一切都不了了之。
毛泽东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无风不起浪,任何事情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没有来由的。
无论对或错,一家公司有时候会被命运选中,扮演“资本主义不可接受的面孔”──这一词汇来自于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对很多人来说,高盛现在就担任了这一角色。《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社一位撰稿人曾直言不讳地将高盛比做是“披着仁慈面孔的一只乌贼般的巨大吸血鬼,无情地将其吸血触角伸向任何带有金钱气息的角落”。
在2008年以来的这场金融危机之中,美国股市跌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水平;华尔街的墓地上又增添了许多新坟: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公司、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一个个都倒下去了;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在一只脚踏进坟墓时,被美国政府拉了回来。
在全世界大多数角落都遭受到波及的时候,在金融风暴最为强烈的华尔街,高盛岿然不动地笑看“朋辈成新鬼”。为什么高盛能这么牛,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站在了世界的金字塔尖上?上百年来,美国华尔街引领着美国和全球经济地发展方向,而高盛正是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他们是奥巴马竞选总统中最大的捐助者,多年以来美国的政界基本上已经布满了他们的人。所以美国的媒体说,高盛说话,你可以不信,但你不可以不听。因为它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死。从高盛出来的美国前财政部长一句话就让雷曼兄弟破产了。同样,他的另一句话也让贝尔斯登、美国国际集团死里逃生。这种神通广大的通天本领不禁让美国人忍不住将“高盛集团”称做了“高盛政府”。
如果你认为,高盛仅仅操纵着华尔街和西方世界的话,那你未免就太小农思维了。近些年来,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在其中吃的大亏也许只有陷入其中的企业才会有那种最真实的切肤之痛!以高盛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对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高能源价格,而中国企业大都误认为这是因为供小于求而产生的正常波动。为了保证原料的来源,避免遭受更大的打击和损失,大家进行很多的国际收购以及签订各种形态的套期保值合同。最后,能源价格大跌,中国一下子就被算计了几千亿美元。
是谁影响着石油的价格?是谁让中国企业有苦难言?很多中国企业损失惨重的交易中都有高盛的身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家企业失手于高盛? 高盛又是用什么手法从全世界席卷大量资本的呢?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如果说百年之前帝国主义是以鸦片为麻醉,用大炮攻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现在西方对中国的能源战争、粮食战争、金融战争就属于无形无色的化骨绵掌。也许我们某天死了,都还不知道死因究竟是在何处。我们现在就实际上也是处于百年前的那种懵懂状态,对未知的危险没有知觉,甚至连别人的坚船利炮长啥样都不知道,这样不被动挨打才怪。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高盛在世界以及中国的策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里安插进自己的“孩子”
郎咸平教授在1986年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的第一志愿就包括高盛。因为这个公司实在是太完美了,入职第一年的年薪就是几十万美元。工作几年后,如果没有被炒鱿鱼,年薪就能达到上百万美元。如果再做10年,升为公司的合伙人或者董事总经理,说不一定能拿上千万美元的年薪。
后来,郎咸平教授在沃尔顿商学院的老师李森伯格去了高盛工作,一直升到最高的位置,成为合伙人。老师退休之后打电话让郎咸平去家里玩。老师家在新泽西州,美国很富裕的一个州,房价也非常高,但是他家的院子就有1400亩,相当于我国一个地级市的面积。除了院子之外,他们家还有7栋别墅,一座山,可以随时上山去滑雪……
据说,1990年克林顿的母校耶鲁大学有超过一半的应届毕业生向高盛投了求职简历。因为高盛员工的薪酬总额很多年来连续创下了华尔街的最高薪酬纪录。比如在2006年,高盛发给其全球3万雇员的薪酬总额为165亿美元。 2007年更高,202亿美元。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雷曼兄弟公司、美林、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这些昔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相继沦陷,被视为美国心脏的华尔街陷入一片翻天覆地的动荡之中。但是高盛仍然准备了总额约110亿美元的资金为公司员工发放2008年的奖金与工资,平均每人可以获得34万美元。它在全球的443个合伙人主管每人至少可以获得450万美元的奖金。摩根士丹利2008年薪酬总额只有大约64亿美元。
高盛的员工凭什么拿这么多的钱?一个普通人凭什么可以拿上千万美元的年薪?就连刚毕业的企业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年薪起码也能达到二三十万美元,这还是入职的第一年。他们凭什么拿这么多?哪来的这么多钱?就像郎咸平教授所分析的,可能很多人会说,因为效益好。可他们能拿这么多钱并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无比巨大的财富,而是把子子孙孙的钱全部拿到今天来花了。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金融市场,包括住房贷款、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甚至包括股票市场本身最本质的意义就是把今天的财富无限制地扩大。而扩大的方式就是把未来的财富全部全部拿到今天来用。正是这种无比的贪婪,创造了这次前所未有的次级债市场。
可是闯祸的高盛并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惩罚,它也不可能遭受到惩罚。为什么呢?因为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兄弟们都一拥而上大把捞钱,等大难来临的时候就看谁的后台比较硬了,后台不硬的雷曼兄弟等一大批类似的金融集团就成了替死鬼。高盛的后台到底有多硬?如果我们看看现在把持美国政权的政界要员就可以窥见其中的秘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高盛的温伯格就开创了向政府输送高官的先例。作为高盛的董事长,温伯格“以身作则”地从华尔街一步跨进了白宫,先后成为罗斯福和杜鲁门总统的高级经济政策顾问。之后,高盛的多位高管先后进入白宫执掌经济大权,如里根总统的副国务卿怀特黑德曾是高盛的联合董事长,助理国务卿霍尔迈茨曾是高盛的副总裁;克林顿的财政部长鲁宾曾是高盛的联合董事长;美国现任白宫外国情报咨询委员会主席弗里德曼曾是高盛的联合董事长;小布什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曾是高盛的CEO……还有不少高盛“毕业生”走入国会山,成为举足轻重的国会议员。包括现在奥巴马的财政部长盖纳也多年得到高盛羽翼的呵护。
一位研究员史蒂芬·赫斯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记者采访时就不无感慨地说:“在美国,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公司能向政府输送这么多高官。”这种将自己人打入政府内部的策划简直就可以跟我国千年之前的吕不韦相提并论!吕不韦为了取得大秦帝国的天下,将自己怀孕不久的妻子赵姬献给了秦王子异人,等孩子(嬴政)出生后就成为了大秦帝国的皇子,之后一统天下,将皇族“嬴”这个皇室血统在不知不觉中改为了“吕”。高盛更强的是,它并不是只将一个“孩子”潜入美国决策层,包括美国的各个政府部门都潜伏了它的许多“孩子”。
而这些“孩子”,都是高盛一手挑选、培养、提拔出来的最聪明绝顶的“孩子”,他们早已经在华尔街的优胜劣汰中被训练成了顶尖级的高手,进入白宫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了。更绝的是,虽然美国大多数人都在猜测高盛操纵着国家的领导者,通过不择手段的运作把持了股票交易所。但是却怎么也抓不到证据。这是高盛的聪明之处。也让很多美国人既抓狂又束手无策。事实上,高盛的事情之所以让人沮丧,刚好就是在于人们根本无法拿出什么像样的证据来证明发生了什么。高盛的策划如同一场抢钱的战争,但是没有枪声,也没有硝烟。
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高盛工作长达32年之久,在进入白宫之前曾是高盛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在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提出了拯救华尔街的计划,要用7000亿美元来购买那些银行账簿上不值钱的结构化债券产品,并告诉议员们必须得接受,否则整个金融系统会崩溃!保尔森迫使美国政府为华尔街埋单,是因为如果政府不介入金融市场,他和他的老巢高盛将会遭受灭顶之灾——保尔森个人在一个信托基金里就持有价值7亿美元的高盛股票,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高盛的市值也像雷曼兄弟一样变成零。因为有钱和权力作为后盾,保尔森可以大胆地在一眨眼之间重写规则。
雷曼一倒,高盛就少了一个和它争抢业务的竞争对手,所以保尔森不救雷曼的时候一口咬定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救与高盛有密切联系的保险巨头AIG(美国国际集团)的时候,保尔森就有权了,毫不犹豫,出手果断。在雷曼倒闭的第二天保尔森就对一项850亿美元的救援AIG的政府行动开绿灯,其中的130亿给了高盛。多亏了这次救援行动,高盛才没有在坏账的陷阱里越陷越深。据《纽约时报》报道,就在那一周,保尔森与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曾有过至少24次的电话联系。
在AIG救援行动之后,保尔森又宣布了一项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并且任命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高盛银行家卡斯哈里负责掌管这笔救援基金。为了达到分享这笔救援大单的资格,高盛宣布由纯粹的投行转型为储蓄银行,这个漂亮的转身为高盛从这笔救援基金里捞取了1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较少受怀疑的公共救援基金,最明显的是可以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圈钱。
AIG救援行动,向储蓄银行转型决策的快速通过,TARP基金,所有这些消息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当这些好处都惠及高盛的时候,政府或许会让市场上其他的玩家都死掉,但是绝对会力保高盛不失。
危机的制造者成为政府的救助对象,从高盛的一系列捞钱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政治权力在经济获利方面的巨大作用。
著名学者白益民认为,在中国,经济政策的声音主要来自大学校园里的经济学教授们,所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或者财团的公关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和一些名牌大学。我们天真的双眼不能真的以为他们的行为都是无辜的无意识行为,因为无辜的背后将是“高盛式”的阴谋策划。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因为无数的严酷事实告诉我们,在交易中与高盛互为对手时必须提高警惕。与高盛在同一条战壕里时,更需要提高警惕。中国企业也曾在资本市场试水,与高盛对赌,小试牛刀。试问,中国企业可曾赢过高盛?没有,经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高盛这样的公司,我们看不透它就敬而远之吧。
改写经济规律,让“炒”为价格做主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暴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突破了147美元一桶的大关。按照我们在教科书上所学的供需理论,只有当供小于求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于是很多人产生了更加巨大的能源恐慌,误以为能源真的紧张到了极限,国际石油马上就要耗尽。但是,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国际石油每天的需求是8600万桶,而供应是每天8700万桶,很明显是供过于求!按正常的供求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按照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学到的供给和需求理论:对于任何商品来说如果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跌;
更神奇的是,高盛集团从2004年起对油价的预测几乎完全精准!2005年3月,当国际原油价格还在42美元一桶的时候,高盛就传出了石油将在2007年上涨到105美元一桶的“预言”。他声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石油需求的高涨,世界将进入“超高油价”阶段。对他的预测,吃惊的人不少,相信的人并不多。因为当时的油价仅为42美元,即使将通货膨胀考虑在里面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价格。三年后的2008年,油价果然遂了高盛的意愿突破了100美元。
从那以后,高盛的预测似乎是变本加厉的大胆!准确!他们预测在未来的6个月至24个月以内,油价将上升至每桶150至200美元。可是当人们终于相信高盛那出神入化的预测能力的时候,油价却在到了每桶147美元之后一路狂泻,到2008年12月跌到32美元。
这种出其不意的巅峰,以及从巅峰跌到低谷的巨大变化,让高盛在价格落差中赚得盆满钵满,可依然还有很多人迷糊不已,这刚好就是高盛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撰写各类“分析”报告,抛出各种惊天大雷来迷惑世界,以实现自己的赢利意图,是高盛的拿手好戏。看似很难懂,但是当我们看透了其中的内幕之后我们就会大呼上当了!
其实类似高盛这样的策划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记忆犹新地出现过了,只是高盛玩了新瓶装旧酒的一个小招数就蒙骗了全世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林等华尔街银行的分析部门与证券承销部门就相互勾结着玩过类似的二人转。故意吹捧本公司承销的股票,以引诱投资者购买。曾被评为最有影响力的美林公司分析师布洛杰特在外面竭力劝股东投资者们购买高科技股,抬高股价,但在私下里却悄悄地给同事发电子邮件说:高科技股都是垃圾股。
虽然当时已经有人开始反应过来了,觉察出高油价中有50%是被认为炒起来的,石油暴涨是国度投机的结果。但是由于高盛的宣传工具太过于强大,这些声音都被淹没了,连个泡都没冒出来。正是因为处于这种无知无畏的懵懂状态,所以中国企业才在由高盛等集团策划的石油战争中输得惨不忍睹。
从唱多149美元并将油价拉到147美元,到反手唱空到50美元的冰点,高盛在全球设下了赌局。可是由于中国从1993年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严重缺血又毫无任何保障的抓狂状态让很多国内企业被迫在实力差距过大的情况下进行豪赌。可惜,抱着扔硬币的态度来撞大运,怎么可能撞得过老谋深算的高盛集团呢?
2008年3月,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杰润私营公司找上了深南电,与他们签订合约,为他们做480万桶头寸“套期保值”。如果未来国际油价大涨,深南电就可以通过卖出“套期保值”合约创造的赢利来弥补石油涨价带来的购买成本。深南电想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但在国际投行的手里,却是令人兴奋的刺激对赌。
协议规定,如果油价高于63.5美元的话,深南电可以获得不超过3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油价跌到62美元以下的话,每跌1美元,深南电就亏40万美元。据此计算,理论上的最高赢利为300万美元,但是最高亏损额将达到2.48亿美元。这是一种高风险的对赌就如同裸奔,没有一丝的安全保障。
双方签约的当天,国际油价是100美元,并且高盛还抛出原油均价将涨至141美元一桶的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深南电认为在一年内油价急速跌到62美元一桶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此次签约应当可以稳赚不赔。
签约后油价也在不停地攀升。但是到了2008年11月上旬,油价马上跌破了62美元一桶。这个时候,合约的第三款马上发挥威力。按照合约,如果油价跌至每桶50美元,深南电每月必须向高盛支付480万美元;当跌至每桶40美元的时候,每个月就必须支付880万美元,而深南电前三个季度的利润总共才800多万美元。这个时候,深南电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对方的俎上之肉。
对此,联合证券分析师刘湘宁感叹道:“国内企业界在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大胆,实在是令我们这些做金融工程的自愧不如!”如果不是证监会及时出面,深南电肯定早已经被高盛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但是,国航、东航、中远等国企则没有深南那么幸运,他们与高盛、瑞信、德意志银行等签署了多份期权和约,以对冲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但是他们在与西方狼的博弈中无一幸免地被捞空。仅2008年一年,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远洋等央企的投资亏损就超过了百亿元。其中东航衍生品亏损了62亿元,几乎是它2008年的全部利润。
开满鲜花的地方往往就是陷阱最多的地方,繁花似锦的背后往往就是高盛精心策划的圈套,让根本不懂产品的国内投资人乖乖入彀,然后再以所谓市场规则堂堂正正地对他们进行掠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高盛等国际炒家之所以能在中国的石油市场翻云覆雨,一则是因为中国对石油实在是太过于渴求,其次是我们国内对这些国际炒家的策划实在是太不懂了,所以他们一忽悠我们就上当了。对于这个,郎咸平教授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我发现当油价从七八十美元开始上涨的时候,一些国际投行就会问这些大型企业要不要购买矿产,要不要签订远期石油合同,因为油价会上涨。这些企业开始不信,结果过了一个月原油价格从70多美元涨到90美元,然后又拉高到120美元每桶,就觉得很懊恼,再也控制不住了,于是就在这个时候签了,下个月油价涨到140块了,觉得赚死了。这个时候签协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金融炒家的马前卒,包括投资家罗杰斯等人就会在那个时间在媒体上宣布,油价会到200美元一桶。所以中国企业认为即使在130、140美元/桶的时候签协议,还可以赚60~70美元。”
回头看看,高盛的石油报告实在是耐人寻味。此前其一贯唱多,认为年底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每桶149美元。市场受此影响,也一度几乎触及这一高点,但随后油价开始急速下跌。下跌之后,高盛马上抛弃以往看多原油的态度,下调美国原油期货年末价格至70美元,并警告称亦有可能跌至50美元。
从149美元到50美元,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盛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强烈的变化。私募人士认为,石油市场是有人坐庄的。他们炒作石油价格,为的就是在做多、做空油价的过程中大把捞钱。可是全世界特别是对石油需求巨大的中国却因为被他们炒高的油价失去了理智,做出了疯狂的举动。
由于当初147美元一桶的高油价根本就没有实际的需求支撑,所以当华尔街上以高盛为首的这些阴谋策划者们继续抛出石油期货的单子,石油泡沫一下子破灭,我国在其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形象一点来说,国际油价的飙升相当于给中国的石油生产、销售变相征了一次“税”。而中国的石油企业成了两头挨宰的羔羊——在国际油价被炒得越来越高的时候,中国石油企业被迫支付天价来买油,国际炒家大赚;而当中国企业刚以为有了点安全感的时候,国际油价突然暴跌到了冰谷,中国企业巨亏,国家炒家雁过拔毛,再次大赚特赚。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石油定价权上的被动局面,是直接导致我国石油企业屡次被耍的最根本原因。然而,商人和投机者都是市场中的一部分,他们会一直存在着。即使没有高盛,也会有其他国际大炒家来操纵石油市场。他们会一直存在着,没有任何规则可以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为先前的裸奔穿上一件保护外衣,与石油资源国在国内合资建立炼油厂,同时与之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因为是合资,有对方的股份,才能共生共荣,这样才不至于被轻易掐断供油,甚至坐地起价。
轻轻的我来了,悄悄的我席卷了中国的金融
2008年10月2日,美国家庭主妇玛利亚终于可以伸伸懒腰与那些可恶的家务活甜蜜地说拜拜了,因为她中了一亿美元的大奖。可是她高兴得太早了,因为甜蜜的负担马上就从火星上掉下来,不小心击中了她:正值金融最为动荡的时期,如果她不小心把钱存在了IndyMac银行(已倒闭),这一亿美元可能在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十万美元。这就是银行私有给公民带来的巨大不安,也许很多钱在眨眼间就随着银行的倒闭化为了泡沫。
这种场景不禁又让人想起了美国前总统杰斐逊在两百多年前说的话:“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有银行控制了国家货币的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会利用先通货膨胀,再通货紧缩的方式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父辈们曾经开拓过的土地。”
然而,高盛等集团并不满足于掌握美国以及西方的金融市场,因为中国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新大陆。1994年,一向以协助各国政府进行私有化出名的高盛来到了中国,“帮助”中国公司在海外进行股份化改造。他们进来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中国正在搞银行改革。在国外,银行改革的议题不知道讨论多少年了。根据郎咸平的研究,在全世界发生过的250次银行危机中,有92次找不到资料,141次各国政府束手无策(包括美国在内),3次加强监管,14次放松监管。全世界的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全世界的跨国银行、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都不知道该如何改革银行,我国却按照高盛、摩根等机构的“指导”进行上市改制。
高盛等国际金融炒家,不停地发表文章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说坏账太高,不值钱,你们都别要。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的确是政府的心头隐痛。结果谁要了,高盛自己买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占有的美国银行以一块多的价格收购了建行上市的股权。结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商业银行对外宣布,由于次贷危机,他们遭到重大损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们赚到了1300亿。100块乘以13亿人口就等于1300亿,就被这些大行席卷一空,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每人出了100元。
中国公司在海外进行的重大股份化中,几乎都是在高盛的“帮助”下进行的,包括1997年中移动IPO、2000年中石油IPO以及此后的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交通银行等。在高盛的“帮助”下,中国将中国石油业股份化。按照高盛提出的建议,我国在1998年对高达8500亿元的石油业资产进行重组,创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高盛员工的“帮助”下,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石油让“股神”巴菲特净赚30亿美元,而反观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中石油的股票拖累至今。
在高盛的参与“帮助”下,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对外开开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以说是空前的,而这一规模空前的对外开放也已经成为包括高盛在内的外资席卷我国金融业的良机。在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银行遭受巨额亏损,但CEO肯·刘易斯说,美国银行并不担心,因为美国银行在中国建设银行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它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的亏损。
2006年1月,高盛以25.8亿美元、每股价格不到2元人民币的投资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战略投资,获得工商银行5.75%的股份。这一投资在短短的一年中获得了40亿美元的利润,这是高盛自1869年创建以来的130多年历史上,在单项投资上获得的最高利润。工行以最优惠的代价引进高盛,希望从其身上获得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改善公司治理。可是有不少人质疑工行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
2009年6月, 高盛将其持有的工商银行H股中的20%抛售,大约套现近20亿美元。配股价介于每股4.8至4.9港元之间。高盛这次套现最多可达148.6亿港元,按照高盛入股的成本价1.22港元计算,持仓3年净赚110亿港元,赚了超过3倍。
除了“帮助”中国银行进行改革,高盛的媒体鼓手们还不停地鼓噪人民币升值,而且应该大幅度地升值。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一再表示:人民币汇率至少被低估20%。人民币升值12%,可以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在高盛发表《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需》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6个月中人民币随时可能升值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2%。2006年人民币汇率升值3.25%,2007年升值6.98%,2008年升值12%。如果不是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人民币可能升值15%。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高达21%。
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公开而明确的表态等于向全球热钱资本发出了 “快快向中国搬钱”的邀请函和动员令:只要在2008年1月将1美元存入中国境内的银行,换成7.3元人民币后躺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上。到了2008年年底,这1美元就变成了1.073美元,无形中就多了7.3%的年收益。再加上存款年5%的存款利息,回报高达12%,而且几乎毫无风险。他们就像是无形中的吸血鬼,悄悄地吸食我们的血液就饱了,而我国的大量出口企业却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大量倒闭。就比如以前卖1美元的货物可以赚8元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后却只能赚7元人民币,在我国出口企业普遍微利的情况下不亏不倒闭才怪呢。
更可怕的是,日本当年就是被这些金融炒家用日元升值的方式给整衰退的。当时的国际炒家们说美国低估了日币,要日元升值。在“广场协议”签订了之后,日币开始升值,国际热钱一下子大量涌入日本,结果没几年就摧毁了日本经济。
高盛国际金融炒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每一次的战略都不一样,他们操作市场的手法之复杂,和各国政府之间关系之暧昧,以及他们动用资金的能力之大,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他们的捞钱策划之所以能频频在中国取得令人激动的战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国内实在是太欠缺金融方面的高手,看不懂也看不太清楚他们的伎俩,被蒙在鼓里吃闷亏。很多东西,看懂了,也不就那么一回事了。比如只要我们稍稍看过金融史,就会发现,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幸免于难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而是因为我国的银行是纯国有的,很难受到国外私有金融体系的攻击。
高盛到中国养猪?
大学生养猪、研究生养猪、中国首富丁磊养猪……当我们用异样且惊诧的眼光看着他们的时候,突然又传来了高盛养猪的这个令人跌破眼镜的消息。据说,大名鼎鼎的高盛在2008年斥资2~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
《中国经营报》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但是还是派记者去看到底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最后的结论还是真的,高盛真的在养猪。
跌破眼镜之后,我们还是得重新配个眼镜仔细看看高盛为什么要去养猪?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我们中国人都不愿意养猪,身为山姆大叔的美国人却乐呵呵的一幅憨厚模样,脱下了华丽的西服,干起了农民都不愿意干的活来。从几年前开始,养猪业的环境就开始急剧恶化,饲料价格上涨,还不停爆发猪瘟,猪肉价格一下子蹿出了火箭的速度,涨幅达76%~100%以上的历史最高点。
为了增加猪肉的供应,政府对养猪户进行了补贴,比如养一头猪就给两三百元的补贴,甚至你把猪给养死了还给你500元的丧葬费。但是农民还是不愿意养猪,因为补贴的金额弥补不了投资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损失。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盛明知山中有老虎,还偏向虎山行。弄出这么一个养猪的策划,难道真的是他们傻吗?可如果我们觉得他们傻的话,最傻的还是我们自己。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回放一下高盛等国际金融炒家如何操纵世界粮食价格的“好莱坞”精彩电影:
镜头一:吃大米的国家相对于吃小麦的国家通常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国际金融炒家就利用这一点开始违反供需关系原理在期货市场拉抬大米的价格。
镜头二:大米价格上涨,很多贫穷落后的大米进口国买不起大米,买不起大米的结果就是有人要饿死。百姓饿死必然会有社会动荡,政府就容易被百姓推翻。执政者开始慌了。
镜头三:大米价格飞涨,大米出口国为了满足自己百姓长期有大米吃,立刻不敢出口了。
镜头四:大米出口国禁止大米出口,那些大米进口国更买不到大米了,于是国际大米价格越飙越高。随着粮价高涨,那些贫穷落后的大米进口国更加买不起了,那就将有更多的人饿死,政府的垮台危机越来越如擂鼓一般催得人心惶惶。于是这些大米进口国就不得不砸锅卖铁求爹爹告奶奶借来那么一点可怜的钱,进入国际市场区买天价大米,然后他们就像炒股一样被套牢。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以最高价买大米的时候,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这个市场价一旦定下来,就再也与供求、需求无关了。因为价格是由国际金融炒家决定的。那么这个与高盛养猪有什么关系呢?肯定是有关系的,因为这些国际炒家太过于聪明,他们下棋的方式是走一步看很多步的,想通过一步棋就看清楚是不可能的。
高盛与华尔街其他巨头的贪婪不同的是,他的贪婪是“长远的贪婪”,一步步地放长线钓大鱼。那么高盛养猪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策划背后的大鱼到底是什么呢?中国有13亿以上人口这么一个庞大市场,中国每年消耗的猪肉类食品将近万亿元人民币。高盛是想从中国猪肉高涨背后赚取卖猪的高额利润吗?也许有这个因素在内,但这只是一只小虾。真正的大鱼是穿透中国农业的这条巨大的产业链,掌握中国猪肉的定价权!
定价权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太重要了。中国的出口为什么这么艰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出口产品的定价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上。比如中国企业生产芭比娃娃的成本是一块二,而他就只给你一块钱,你爱做不做,因为我们没有定价权。
现在高盛养猪,并不是仅仅像农民那样单纯地养猪,而是想整合一个行业。因为中国的养猪产业甚至整个农业产业都是非常零散的,高盛只要控制养猪业的5%,就可以在市场上取得定价权。高盛取得定价权的最大好处就是,如果过去的猪肉只是20元一斤,高盛将价格提高到25元,那所有的小养猪场都会跟着它提到25元,中国猪肉市场的价格就被他给控制了。
按照高盛一贯追求长远贪婪的作风来看,养猪赚不赚钱这个小问题完全可以放到一边稍息着去。因为养猪的前景好不好,风险大不大都不重要 ,取得定价权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可以透过定价权把不好的市场变成好的市场,也可以好的市场变成坏的市场。据悉,目前高盛在湖南和福建等地全资并购过来的养猪场并未自己进行经营,一般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自己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
当然,如果只是收购养猪场,是没有垄断地位的,一定要收购养猪的整条产业链,才会有定价权。所以高盛的手段是收购整条产业链。高盛的策划是很有步骤性的,早在2004年,高盛就已经入股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并在2006年以20.1亿元夺得中国最大食品企业双汇集团的控制权。养猪,为肉食加工提供了一个前台;肉食加工,为养猪提供了一个后台。在有了雨润和双汇的肉类加工企业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后,向上游收购养殖场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再加上对原材料期货市场一定的把控力度,这似乎是个完美的产业链。而且,这两年全球粮价飞涨,大豆、玉米、豆粕等是农业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直接决定着生猪养殖的成本及猪肉的价格。在养猪的原材料上面,有观点认为那些国际资本可以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价格,又可以一手控制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并且从中直接获取利润。这个产业链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郎咸平认为,高盛绝不可能真的去养猪,而是要收购整条“6+1”的产业链。养猪本身不赚钱,但这个产业链上的批发零售等六个环节是很赚钱的。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下,高盛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控制中国的农业产业链。
正如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粮价在中国属于管制价格,跟石油一样,高盛在PK管制价格方面非常有心得,油价已经成为它过去的辉煌了,而现在,它把目标对准了粮价。中国的粮价与国外的倒挂情况已经非常严重,粮食出口走私冲动也愈加强烈。如果回顾一下我国的大豆市场,我们就会发现,它如今已经被外资攻下,大豆的进口被外资控制,石油加工业占了半壁江山,结果是什么呢?食品涨势如潮。这就是高盛未来的方向。
记得邓小平曾说过:“将来中国要出问题的话,肯定出在农业上。”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是肯定要出大事的。高盛等外资以“养猪”为切口,悄悄进入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建立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投资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代理出口市场,这种行为必将提高我国农业对国际资本的依赖程度。可以想象,从品种的引进、农产品的加工,到设备的开发和出口渠道的建立,一旦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国际资本,我国农业的发展必将受制于人。
结合最近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以及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跟风涨价的特色”,不能不让人想起一句话——“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而国外,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危机。从2008年3月开始,全球粮食价格暴涨,30多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埃及、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国相继禁止本国大米出口,而海地政府总理更因粮荒引发骚乱而辞职。而且,国际资本的逐利性表明,一旦这个领域变得无利可图,它就会在这个产业崩溃的前夜立刻撤离,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高盛混迹江湖不挨刀的三招武林秘籍
第一招:情意绵绵拳 将集团内部武功高强的“孩子”源源不断地送入政府内部,与各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形成一张千丝万缕的网,很自然地就练成了传说中的“情意绵绵拳”,在政策方面的“偏心”也就没有任何情感障碍了。
第二招:降龙十八掌 降龙十八掌是武林的至高境界,很多年来高盛在华尔街中“一哥”地位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掌握了最厉害的这招——操纵世界物价。世界诸如石油等物品的定价权都被它操纵掌控了,那还有什么它做不到的事情呢?
第三招:还我漂漂拳 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用还我漂漂拳将中毒胖脸的秋香打回了漂亮的原形。而高盛是用还我漂漂拳将原本风平浪静的金融市场打得天翻地覆,将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金融衍生品弄成如花似玉的“天仙美女”,诱惑“无数英雄尽折腰”,然后赚得盆满钵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