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急中生智,处理好突发事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93.顾客指定要买的商品却临时缺货了

    作为店铺的销售人员,当顾客走进你的店里,指定买某种商品,但该产品正好缺货时,你就该怎么办呢?

    如果只是说:“对不起,这种东西卖完了。”难免使顾客觉得不够亲切。但如果你说:很抱歉,刚好卖完,我立刻向批发商进货,明天一定会有。”那么,顾客会比较满意,心里

    也舒服多了。

    或许,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说:“我们这里没有了,但某家商店或许有。”面介绍顾客前往附近的商店,或为顾客打电话查询,那么顾客一定会觉得:“这家商店真亲切。”这样,不但不会由于缺货而惹恼顾客,反而提高了自己商店的信誉。

    但是,如果与别家商店的关系不好,怎能做到这点?因此,必须平时就跟附近的同业联络感情,建立良好关系。

    最近,由于竞争激烈,同业之间往往有敌对感。当然做买卖要有竞争意识,但如果仔细地想—想,大家并不是为了竞争而做买卖。所以,在适当竞争下,绝不应忽略了跟同业之间建立友谊。

    千万不能因为附近有新的同业而眼红,应该大方地应付。另一方面,新开业的商店,也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对前辈尽所谓的“道义”。这样相互尊重,必能使顾客增加对商店的信心,即便是在缺货的时候也会让顾客满意而归。

    294.顾客来买东西被当成“商业间谍”

    “商业间谍”是可怕而可恨的,但是销售人员一定要仔细区分顾客和“商业间谍”,要有礼貌地巧妙解决问题和误会,不可意气行事。

    这天上午,服装店店刚一开门,就看到有位女顾客正在低头抄门口衣服的价格。销售人员甜甜二话不说,立即冲上去撕掉了顾客手中的纸条。

    那名女顾客吓了一跳,对这位销售人员的粗暴行为非常愤怒,大声嚷道:“你是谁啊?神经病啊。”

    甜甜看了那名女顾客一眼,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妥,仍理所当然地大声说:“没看到我们店不允许随便抄衣服的价格吗?我看到你在抄,当然要撕掉。”

    这位女顾客生气地说:“原来你把我当商业间谍了啊。你不看看,我都五十多岁了,会做那样的事吗?因为我买的衣服很多,现在记忆力也不好了。我记下为去别家比较一下两家店衣服的价格,所以……”还没等这名女顾客说完,甜甜就懒得理她了。

    这可把这名女顾客气坏了,发誓以后再也不来这家“暴力服装店”买衣服了。

    场景中,销售人员甜甜作为一名打击“价格间谍”的员工,是非常称职的。但是作为一名员工,却是不称职的。因为,销售人员甜甜只是一味地怀疑一切抄价格的人,不去注意观察抄价格的人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导致把一位记忆力不好记下价格方便对比的顾客当成了“价格间谍”。而且,在这名顾客说明实情后,甜甜没有及时赔礼道歉,这让顾客更加气愤。

    店里遇到“价格间谍”,就会导致商业机密外漏。所以,从老板到员工都会对“价格间谍”非常上心。但是看到有人抄价,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其就是“价格间谍”。要通过观察、委婉地询问等了解对方抄价格的原因,在进一步沟通中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顾客交谈的语气。要有礼貌,并且一定要尊敬顾客。

    销售人员处处维护店铺的利益,这不容置疑,但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像甜甜一样不分青红皂白、贸然采取粗暴的行为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对方是真正的顾客,如案例中女顾客是为了方便自己比较价格,销售人员应向其说明店内不允许抄价的规定,并告诉顾客,本店哪些衣服是在进行特价促销,肯定是同类店中价格最低的,从而得到顾客的谅解;如果通过了解,发现对方确实是“价格间谍”,也不能太冲动,首先要向其讲明店内规定,劝止对方不要再继续抄价,为维护店铺的利益,所抄价格也必须毁掉,希望对方和本店公平竞争。如果对方仍不听劝告,则应报告店长进行处理。

    销售人员可以按照如下两个模板灵活应对顾客:

    模板一:顾客无意抄价

    销售人员A看到一名顾客在店面里侧抄写价格。于是,微笑着走过去,客气地说:“请问您是在抄写什么?”

    顾客:“我记不住价格,想抄下来。”

    销售人员A有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我们店的入口处就有规定,顾客在店内是不允许抄写价格的。如果您记不住,我可以随时告诉您价格。请您原谅!”

    模板二:“价格间谍”抄价

    销售人员B发现一名男子在店内很多货架处抄价,以他的经验,断定这是名“价格间谍”,走过去冷静地对那名男子说:“您好。我们店内是有规定的,任何人不得在店内抄写价格。您所抄写的价格要上交处理。希望贵方卖场与我们公平竞争。”

    295.顾客试衣服时,鞋子竟“不翼而飞”

    某日,小晴开开心心的去某大型商场挑选夏日短裙。由于她穿着的是刚买的阿迪达斯运动鞋,为了显示出试衣效果,她把运动鞋脱了放在试衣间里,换上了里面为顾客特备的高跟凉鞋。当小晴脱下裙子准备换上自己的运动鞋买单时,却发现自己的阿迪达斯运动鞋被人偷走了。小晴对此表示极为不满。事后,经销售人员协商,给小晴补偿了一件赠品,才化解了此事。

    顾客试裙子时,自己的鞋子竟“不翼而飞”, 这种事情发生在大型商场中,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不能不和我们日常工作的疏忽大意有关。试想,如果当时销售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稍微多留意一下,顾客的这双鞋也不至于不翼而飞。

    许多大型商场,广播里经常不间断地提醒购物的顾客小心看护好自己的东西。(一则提醒顾客小心,二则引起全员警觉,同时也会让一些“想入非非”者有所收敛)。其实良好的防损意识是每位销售人员都需要强化的 ,因为只有“防患于未然”,我们才能给顾客提供更优质满意的服务,让我们的消费者得到更轻松愉快的购物享受。

    一个周末,小刘和朋友逛商场,看见某品牌打折,二人高兴之余试穿了很多衣服。

    可由于卖场里的顾客很多,小刘只好与别人轮流使用试衣间。虽然售货员多次提醒顾客,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可小刘与朋友一起研究起新衣服来,完全忘了试衣间里自己衣服口袋里的钱。等小刘再次走回试衣间后,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

    小刘找到售货员理论,表明是卖场管理不善,应该赔偿她的损失。售货员表示,卖场已经尽到提醒义务,没有过错。

    小刘咨询有关律师,律师答复卖场拒绝赔偿的理由可以成立,责任应由小刘自行承担。

    律师分析说,从事件本身的情况来看,可以确认事件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判定双方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售货员多次提醒小刘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能放在试衣间里以后,作为经营者的卖场,就已经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到了自己的安全保障等附随义务,因此对小刘财物的丢失并不存在过错。

    而小刘因为疏忽大意,忘记商场的安全提醒,致使其钱财在试衣间内丢失,这属于小刘自身保管不力,其自身存在一定过错,因此卖场不应承担责任,丢钱的后果应由小刘自行承担。

    所以,作为销售人员,应随时不忘给顾客提供贴心的服务。由于卖场中人员流动较大,是偷盗事件的高发场所,所以卖场除积极协助顾客做好防盗工作外,还应提醒顾客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盗工作。

    296.热闹的卖场突然“一团黑”

    一天晚上,阎女士在一家大型超市时遭遇突然停电。

    “霎时间漆黑一片,啥都看不见,我赶紧拉着女儿往出口走”,阎女士说。

    “那一幕简直把人们吓坏了,伴随着照明灯的突然熄灭,整个超市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尖叫声。由于停电时正好是人们周末购物高峰,据他估计超市里滞留了将近100多位顾客。”

    面对突如其来的停电,以及超市内的漆黑,许多顾客只得待在原地不动。阎女士和女儿到了出口处,看到许多顾客放弃了停留和买东西,摸黑走到了出口处。借助着出口微弱的几盏消防灯,阎女士打算带着女儿赶紧离开此地。

    但当她走到出口时,却被销售人员人员加以阻拦,并告诉她:“马上就来电了,现在不能出去。”由于女儿晚上还要上课,况且前不久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让人心有余悸。超市里黑糊糊的,阎女士要销售人员人员检查随身携带的包,然后放她出去,他们怎么都不放她出去,销售人员人员还把阎女士的衣服抓破了。

    停电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让顾客暂时等一等是应该的。但是无故长时间扣留顾客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店里停电,其风险由店铺承担,若以此为由扣留顾客则是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相比而言,下面这家店的做法相对比较成熟一些。

    一天晚上,西安市西郊突然停电,整个西二环南端路两边一片漆黑。在这非常时刻,商场紧急疏导,顾客在短暂的慌乱后,井然有序地离开,前后不到十五分钟,商场方面没有丢任何物品。

    商场正门外面,一辆货车打开车前大灯作为光源照着大门。几名刚出来的老太太说商场停电时大家有点慌,但很快店里就通过广播通知了停电原因,并组织大家离开,人们就放心了,很有秩序。问她们有没有人拿商场里的东西,出店时店方有没有检查。回答说没有看见,大家都很自觉。

    在商场里面,昏暗的应急灯照着广阔的空间。店方留出的两个购物通道、一个出口旁站着两位员工疏导顾客,店里店外也有多名员工在维持秩序,遇到有老人他们会搀扶着离开;遇到有提袋子的顾客,他们会礼貌地让打开看一下,而顾客们也总是很配合,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商场的销售人员说停电虽然是第一次,但他们开业前曾演练过,所以刚一停电就通过广播让顾客不要惊慌,并从供电局了解停电原因,稳定了顾客的情绪后,封闭了其他通道出口,只留出正门口的两个购物通道和一个出口,组织顾客离开。

    为以防意外,稳妥、安全的处理停电事故。店铺应该制定停电处理紧急预案。下面的预案值得经营者和销售人员参考。

    1.平时应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店内应备有紧急照明灯、手电筒等应急照明工具,有条件的店铺可装置自动发电机;

    2.停电时,应迅速查明停电的原因,以便做出对策:

    A.若长时间停电,应启用自动发电机,并立即与上级主管单位联系;

    B.若停电是在晚上,且时间较长,可考虑停止营业;

    C.停电时收银机无法打出购物小票,只对正在排队结款的顾客服务。可利用空白纸张填上购买金额,并盖发票章,请顾客下次来店时凭证兑换;

    D.收银员应迅速将收银机抽屉锁好;

    E.销售人员应立即将金库及店长室锁好;

    F.销售人员应迅速将人员分配至收银台附近及卖场内,以保证现金及商品的安全;

    G.以客气的语气安抚顾客,并请顾客谅解因停电所带来的不便;

    297.销售人员怀疑顾客就是一个窃贼

    周末,店里的顾客非常多。这时,站在一旁的销售人员小刘发现躲在角落里的一位客人鬼鬼祟祟,东瞅瞅,西望望,小刘凭借自己多年的销售人员经验,知道这位顾客肯定是想做什么坏事了。于是,小刘盯紧了他。

    这位顾客看周围的销售人员都忙着招待客人,没有注意到他,便随手把面前的一瓶洗发水塞到了自己包里。这一切都被小刘看在了眼里,她迅速走过去,大声说:“拿出来!”

    “什么?”那名顾客一脸茫然。

    小刘坚定地说:“拿出什么你知道,别让我说出来。”

    顾客也急了:“你这销售人员怎么这么说话啊?我做什么了,你就这样!”

    这时,周围的顾客都望了过来。

    这时,这名顾客一看周围的顾客都看着他们,不好意思地把洗发水拿了出来放到前台上,然后灰溜溜地走了,走时还说了一句:“什么玩意儿!以后再也不来了!”

    在这个场景中,销售人员小刘的做法对吗?虽然他们成功的看管好了店里的商品,可恶劣的态度却给周围顾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无疑会影响店内的顾客流。那么就没有办法,眼睁睁地看着顾客把东西拿走吗,当然不是,请看下面这种处理方式:

    覃女士到家附近的服装店。当时,她购买了一条裙子、一件上衣。之后,她又想买件T恤,但没看到中意的,只好作罢。

    “走、走,跟我走。”就在她付完裙子和上衣的钱后,走出安检门准备回家时,被店内一名孙姓销售人员强行拦住。

    覃女士被销售人员拉到了服装店的一间办公室。销售人员称,店内一件80元的T恤不见了,怀疑是覃女士随身带走,遂要求覃女士将T恤交出来。

    覃女士申辩,她没有偷T恤,可能弄错了。为了判断失踪的T恤是否为覃女士所偷,销售人员找来了另外两名销售人员。一名销售人员说,她当时看见覃女士正弯着腰,从怀里拿东西出来,可后来什么也不知道。而另一名销售人员则说,她只看见覃女士在T恤,其他什么都没看见。

    为进一步证明覃女士有偷T恤的嫌疑,孙姓销售人员欲调出监控录像,后因负责监控的工作人员不在,最后销售人员只好将覃女士交由办公室胡经理处理,然后退出办公室。胡经理对覃女士说:“是你自己拿出来,还是让我们搜。”覃女士当时就回应对方一句:我不要你搜,我自己可以脱衣服,但是如果没有搜出任何东西,你们怎么解决?

    覃女士感到特别气愤。没有等胡经理来搜,她就在敞开的办公室内把衣服、裤子连胸罩全脱了。就在这时,店主及时赶到。让胡经理、孙姓销售人员当面给覃女士致歉,并给了覃女士一张500元的购物卡。

    销售人员想正确处理偷窃事件,应遵循这样几个法则

    1.在认定偷窃之前暗示顾客要进行购买。具体方法是对隐藏商品的顾客说“您要吗”,“让我替您包装”等。若在收银台时则说“您是否忘了付款”等,再一次提醒顾客“购买”。

    2.如果在暗示之后顾客仍没有购买的意思,则要以平静的声音说“对不起,有些事情想请教您,请给我一点时间”,将其带入办公室,并作适当的处理。

    3.在处理偷窃事件时,不要把顾客当作“窃贼”,讲话要冷静、自然、尽可能把顾客往“弄错了”上面引导,既避免尴尬又能保障店铺不受损失。

    298.打闹的小朋友被啤酒瓶扎破了脚

    又到了酷熟的盛夏,饮料和啤酒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主力商品,百货店的员工们忙着为饮品区的货架补货。一排排货架被摆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过道拐角处的堆头了堆满了啤酒和饮料。

    这时突然听到“哗啦”一声脆响,人们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六、七岁样子的小男孩号啕大哭起来。旁边站着一个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用手拽着衣角,表现出一脸茫然做错事的样子。

    原来,这两名小男孩的家长在购物,他们就在卖场里打闹。而孩子的父母只顾挑选商品,没有注意到孩子们跑远了。后来,两个孩子跑到啤酒推头,其中一名男孩不小心碰倒了堆头角的一瓶啤酒,酒瓶摔下来时正好砸在另外一名男孩的脚上,所以,男孩的脚被碎瓶口割开了一条大口子,血流不止。

    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一切,一边心疼孩子,忙着孩子送医院。另一方面也怨恨百货店布局太不安全,销售人员不太注意,没有及时提醒孩子和家长。

    场景中,导致小顾客受伤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小顾客太淘气,在拥挤的卖场里打闹。而他们的家长又没有注意这一安全隐患。所以,如此看来,店铺一点责任没有。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一切发生在店里,店里的销售人员就对这件事负有很大的责任。

    家长经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街,而家长在购物的时候,经常一心选购商品,不太注意孩子的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销售人员格外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与小顾客们和谐相处。有时,小顾客们和家长进店,因为厌倦有时会又哭又闹,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去安抚他们。这样,小顾客们的家长——店铺的真正顾客就会感觉在这样的地方购物非常轻松。

    店铺的顾客中少不了“小顾客”。虽然“小顾客”实际的购物需求并不多。但他们却影响到其他顾客的购物环境。当超市中有“小顾客”时,一定要对他们倍加关爱,这样才会让孩子的家长放心购物,销售人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小顾客”的照料:

    1.当小孩碰到商品和设施时,首先提醒孩子注意.同时让大人听到,使用小孩能听懂的语言。如提醒无效时应提醒大人(注意使用关心的语气)

    2.当顾客让销售人员帮助照看小孩时,首先告诉顾客服务台的专项照看服务;如果顾客仍坚持让卖场销售人员帮忙照看,要欣然接受,并最好保证顾客可随时找到孩子。

    3.当孩子在卖场摔倒或碰坏玻璃时,要用很关切的语言询问孩子是否受伤,是否很疼,不可责怪孩子,如孩子哭闹,或者已经受伤,应该让家长先安抚孩子,并及时为孩子包扎伤口,而后再追究责任。

    4.如小孩乱跑远离家长。销售人员应立即将小孩送至家长身边,并主动提醒家长挑选商品同时照看小孩,以免孩子发生危险。

    5.如小孩将卖场中的商品弄脏,销售人员有责任及时进行清理、无论小孩故意与否,都不要责怪;若商品出现破损,应及时找孩子的家长协商解决。

    299.顾客回家发现购物袋里少一块香皂

    一天,孙小姐去购物。她买了一周要用的东西,满满一购物筐。来到收银台,她结完账,又要了一个购物袋,销售人员把孙小姐购买的东西一股脑都放到了购物袋里。然后说:“来,后面的,还有没结账的吗?”

    孙小姐回到家中,把购买的东西都拿出来。最后却发现少了一块香皂。孙小姐仔细想来想去,然后又看了一下购物小票,她的确是买了一块香皂。但为什么购物袋里却没有呢?想来想去,孙小姐确定是在销售人员在往购物袋里放购物的商品时把那块香皂漏掉了。

    孙小姐找到那名销售人员,气愤地说:“我明明买了香皂,为什么我的购物袋里没有?”

    销售人员一脸茫然,说:“您找找是不是你自己不小心掉了啊。”

    孙小姐一听这话,更生气了,说道:“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我的袋子又没有漏,我去哪里掉啊?”

    这时,负责人黄经理听到这边的争吵,忙走了过来。问明情况,一边安抚孙小姐,一边让销售人员仔细查找。但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孙小姐的那块香皂。于是,黄经理说:“这位小姐,您看您是不是再回家仔细找下。可能是您忘记了,或者拿别的商品把它一起拿出来也说不定。”

    孙小姐听了,气愤地说:“算了。明明是你们销售人员给我漏装了。现在还怪我。只能认倒霉了!”说完,便离开了店铺,下决心以后再也不来这购物了。

    场景中,孙小姐的购物袋里少了一块香皂,而购物小票上却有香皂。而孙小姐又确信是销售人员给自己漏装了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回去找店铺解决问题。而负责人和销售人员坚持认为不是自己的错,是顾客无理取闹,让顾客仔细想想。这样一来,顾客本来的怨气没处发泄,却变本加厉。

    遇到这种情况,销售人员应该仔细回想,是不是误把顾客遗漏的商品错装入了其他顾客的袋中。负责人当遇到这种情况下,也不要一味地推卸责任。一块小商品对于店铺来说不是什么大成本,而却可以换回店铺的名誉。正确的处理办法,应该是在详细听完顾客的叙述之后,赔偿顾客所遗漏的商品。这样,对于顾客来说,就没有白来一趟,对于店铺来说,也及时地为自己挽回了声誉。

    包括错误、漏装商品等等疏忽,都代表销售人员不够重视工作的神圣性质、缺乏对工作以及顾客的责任感。由此,让很多顾客产生不满而许多销售人员在事情发生后又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进一步加深了顾客对店铺的不满。对于这些基本问题,销售人员应该特别重视,因为这虽然是小事情,却关系到店铺在顾客眼中的形象,每位销售人员在工作时,都要全心全意,将工作视为“天职”。只要有了这种工作态度,就不会出现因疏忽大意而发现“漏装”类似的事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店铺的损失,而会为店铺塑造良好的形象。

    300.“赠品”标签不翼而飞引起结账闹剧

    一个中秋节的晚上,食品店里人山人海,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一对夫妇排队等了好长时间,最后总算轮到他们了,便推着满满一购物车的商品来买单。

    收银员为这对夫妇的商品消磁,这对夫妇同时从购物车中向外拿购买的东西。这时,收银员看到还有一瓶饮料留在了购物车里没有被拿出来,微笑着说:“您好,还有一瓶饮料。”

    那名妇女看了收银员一眼,说“这是赠品。”

    收银员看了一下,微笑着:“不好意思。这瓶不是赠品,赠品我们都贴上标签了。”

    那对夫妇急了,说道:“这是你们销售人员给我们的赠品,怎么可能不是赠品呢?你们把她叫来。”

    于是,收银员没办法,只能让同事去卖场中找销售人员员。但是这样一来,这个收银台就没法结账了。由于排队的人很多,这两位顾客又一直堵在那里不让买单,后面的顾客开始不耐烦了,收银员请大家去邻台买单,大家都不愿意去。

    这时,在后边等候的顾客已经十分不耐烦了,纷纷议论起来,这时这位女顾客觉很不好意思,便突然冲着收银员喊到:“你们这儿的人工作效率怎么这么慢啊?让你们去喊一下销售人员,查一下到底是不是赠品,花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搞清楚,让人等这么长时间,不是赠品我们买单不就完了吗?真是慢!”

    这时,那名销售人员来了,看了一下这对夫妇,又看了一上那瓶饮料,说:“这瓶饮料是赠品,只不过赠品的标识不见了,所以耽误了您的时间,请您原谅。”那对夫妇就势马上买了单,妇女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店嘛,让我们被人骂。以后再也不来了。”

    饮料瓶上的“赠品”标签不翼而飞,由它引发了长达数十分钟的“买单持久战”,如果排除“赠品”标签是顾客不小心蹭掉的可能,那么贴“赠品”标签的销售人员的确在这个问题上应负主要责任。

    节假日是店里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销售人员由于工作量大,往往放松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因此,在节假日也是最易引发矛盾争执的时候。鉴于此,每个销售人员在节假日都应该对工作更加认真对待。每个人都细心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有序进行,那样就可以提高整个超市的工作效率。

    销售人员对商品一定要认真检查,保证顾客放到购物篮里的商品都是完好无损的,并贴好价格签或者赠品签。不要等到顾客到了收银台,才发现商品是残损的,标签没有。这样不仅仅为给卖场中的工作带来不便,对收银工作也对造成很大的影响。

    301.在店铺门口遇到顾客挡道

    某店铺新近开业,某日,某顾客在买完东西走出店门时,有两位销售人员正推着购物车过来。顾客因没注意到没有及时让开,其实这时销售人员只要礼貌地说一声“请让让”就可以了。但“让啊”粗喉咙大嗓门的地方话却代替了我们倡导的文明礼貌用语。由于顾客听不懂他们喊的地方话就没有动,这时该销售人员又语气很不友善地来了一句:“有点宝吧!”(意思即:有些蠢吧!)。顾客虽然没有听懂他的话,但感受到销售人员的态度很不友好,于是大声质问他说了什么脏话,这位销售人员又大声喊道:“老子是在上班,再吵老子揍你”。这回顾客可听明白了,抓住这名销售人员的衣裳,定要去找负责人。一时间,门内门外的人聚成了一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销售秩序。最后在有关负责人的调节下,顾客才气愤地离开了超市。

    卖场里的任何一个工作环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销售,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销售人员在做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都应本着这个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

    销售人员在整个卖场里都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需要非常严谨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但我们往往由于追求片面的工作目的而忽略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该场景中,销售人员还未养成使用规范服务用语的良好习惯,这一点暂且不论,但他们连基本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都不能做到位:语言粗俗,态度也极为恶劣,实在让人不堪忍受。

    店铺的经营理念就是:“顾客是我们的贵宾!”销售人员应视顾客为贵宾,和蔼、友善的态度应贯彻始终;部分销售人员因不考虑工作方法,在执行工作中不注重顾客内心感受,从而导致顾客的不满甚至会产生纠纷。

    服务行业现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其中竞争的焦点之一便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对于销售人员而言,必须用真诚与爱心才能带给消费者以欢乐,而自己的行为又在塑造和推广着良好的店铺文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