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决定成功-高贵的品格源自苦难中的磨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伟人们一样茁壮成长,不独只增长力量和知识,而且还要日渐变得宽容,越来越懂得尊敬他人。

    ——丁尼生一个人要是没有经历不幸,那么,他便是真正的不幸。那些历经磨难的人,并不感到害怕和痛苦,因为逆境最能使人谨小慎微,而且人们也能‘吃一堑,长一智’。然而,那些在顺境中成长的人,往往不能正视一切事情。

    ——丹尼尔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虽然很少有人能明白不幸孕育着幸福,但我却认为,痛苦和不幸乃是幸福与快乐的大熔炉和加工厂。

    ——厄斯金《福音十四行诗》苦难使人坚毅,苦难磨炼人才。若是一个人能忍受得了苦难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终成大器。

    ——多纳尽管白天疲倦、漫长,但是白天终将会过去,美丽的黄昏也终将到来!

    ——古代两行诗人们只有经过了苦难的教育,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人生智慧。人们能从箴言和教导中得到教益,但是如果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炼,这些教益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上。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面临一些严酷的现实,而这些严酷的现实却又不能从一些书本或者学校教育中获得,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残酷竞争和坎坷,能让人们从中得到真知灼见和生活经验。

    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他就必须得经受住日常工作中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在这些考验中,人们也必须行得正、走得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每一个社会人,都得有足够的能力经受得住实际生活的折磨和考验。否则,人们的那些藏而不露的美德,就会显得毫无价值,人们的隐居生活,也只能孤芳自赏。隐居的人,或者出世的人,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地对社会存有偏见、对他人存有蔑视,他们也往往就是那些慵懒、怯弱和自我放纵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勇敢地分担作为人的义务,也都应该奉献自己的辛劳、热血和汗水。作为一个人的义务,不仅对于其自身,而且对于社会,都不应该受到忽视,而是富有责任、富有道德。惟有那些将自己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人,也惟有那些能积极参与日常事务的人,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也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智慧。作为一个人而言,我们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日常事务中,才真正地了解了我们的职责范围,才真正懂得了遵守工作纪律的必要性,才真正学会了容忍、谦让和勤勉的品德。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务中,才会遭遇困难和痛苦,才会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当我们对这些诱惑适当地处理,就能使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能游刃有余、坚强有力。人们正是在这些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务中,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同时,这些从苦难中训练出来的实际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要比我们平安避世或在隐居生活中学到的知识要丰富和精彩得多。

    每一个社会人,都要与人交流和接触,这些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分量。因此,一个人要想更好地了解自己,要想更好地同他人交往,就必须让自己融入社会生活中,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和他人的友谊。一个人若是没有这种社会生活的经历,他就会养成目空一切、夜郎自大的恶习,同时,也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更不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斯威夫特曾经说过:“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的人变成了坏人,也没有任何一个错误估计了自己才能的人变成了好人,这是万古不易、千真万确、不容置疑的真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更加倾向于衡量他人的能力,而非自己的能力。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的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对于卢梭的评价,日内瓦的特伦琴博士,在谈到卢梭时说:“你们把卢梭带到我这儿来,让我看看他是否真正地了解他自己!”在这里,我们也从这个侧面了解了卢梭对自己的评价,要比特伦琴对卢梭的评价,要高出很多。因此,对于那些想有所成就或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知之明的品质,同时,自知之明的品质,对于形成明确的个人信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弗雷德里克·伯瑟斯曾对一位年轻朋友说:“你仅仅只是了解你自己能做什么,但是,惟有你能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干成最重要的事情。”

    那些自以为很明智、很明达的人,绝不肯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因而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也绝不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然而,那些善于学习他人经验的人,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的人,从不会羞于向别人请教,同时,在这个社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功地干成一件事。因此,我们应该集思广益,我们应该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虚心向比我们自己更明智更有经验的人学习、请教。

    那些经验丰富且极富睿智的人,总是能正确地判断耳闻目睹的事物,也总是能确立日常生活的主题。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的常识,都是人们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才积累的社会“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常识,也只不过是一般经验的积累和升华而已。

    人们获得常识,往往不需要极强的能力、耐心和谨慎,只要用心体会和铭记,便能很轻松地拥有。因此,黑兹利特就曾说道:“我所遇见的那些最为明智的人,便是那些聪明的生意人和老于世故的人,而这些明智的人在看待问题时,都能从亲眼目睹的实际生活着眼,而并非着眼于那些杜撰得令人眩晕的想当然。”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女人的直观感觉往往比男人要精准得多,因为男人常常只根据想当然的印象来判断事物的特性,而女人的直觉却更迅速、更敏锐,而且她们的态度总是能根据特定的目标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女人的这种圆滑的能力,在驾驭他人方面总是能有具体的体现,因此,有些缺乏理性但感情丰富的女人,常常能驾驭那些最为桀骜不驯的人。教皇曾对威廉三世的皇后玛丽的圆滑和良好的感觉倍加赞赏,教皇说道:“她极为谨慎,而且极富深谋远虑,我从未见过她对一件事情过于较真和过于死板。”

    如果我们将人的一生看做是一所磨炼的大学校的话,那么,男人和女人便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与其他任何学校一样,学生们总是信服于学校的训练和教导,同时,他们在这所学校中得到的许多教训,势必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影响他们的一生。然而,在这所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关于经验方面的教训和教导。当然,有许多学生并不认为学习这些经验教训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尤其在这些经验教训让他们感到最为痛苦、茫然、悲伤和诱惑时,他们的这种感觉往往会更加坚定,但是,若想真正能从这所学校里获得社会经验,我们就必须接受这些磨炼,也应该将这些通过磨炼得出的教训视为神圣的“律令”。

    那么,在生活这所学校里,学生们到底得到了多少终生受益的经验呢?他们从这些学习机会中到底获得了多少好处呢?他们在这种心理训练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他们的智慧、勇敢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到底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呢?他们是否能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依然保持诚实、正直的品格?他们是否能依然过着那种节制或节俭的生活?他们是否依然我行我素地过着那种自私自利、从不关心、从不考虑别人的生活?他们从痛苦和不幸中,到底又学到了什么呢?他们是否学会了容忍、顺从和谦让?他们是否还是那样急躁、抱怨和不满呢?

    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总结。当然,苦难磨炼的成果,惟有通过亲自感受、接触丰富的社会生活才能真正获得。生活是一个时间问题,真正能从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经验的人,他们自然也懂得时间的奥妙。马沙林的枢机主教有一句人生信条:“时间和人密不可分!”人们常说,时间是美的使者和安慰者;时间是生活的教师;时间是经验的养料;时间是智慧的土壤;时间是青年的朋友,同时也是青年的敌人;时间宛如守候在老者身边的安慰者。因此,一个人的人生是好是坏,是否过得有意义,就在于他是否真正充分利用了时间,也在于他是否真正地将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

    乔治·赫伯特说:“时间是一位碾碎青年人梦想的骑车人。”对年轻人来说,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新世界,往往是光辉灿烂的,在这个新世界里,到处充满着新奇,到处弥漫着欢乐!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终于发现生活是悲伤与快乐共存的世界,在生活的世界里,不仅有快乐,还有悲伤。同时,随着生命车轮继续滚滚向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充满不幸和失败的黑暗,那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心灵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的人们,是多么的快乐啊!即使在他们承担生活的沉重负担时,他们也凭借坚强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呈现出巍然屹立的魄力和勇气!

    青春激情宛如人生不竭的动力,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老的人,心里时常多一点青春的激情,将更加有益于他们的人生。不管青春的激情曾经是多么的光辉灿烂,流逝的岁月总是不断冷却人们心中涌动的青春激情,而且,人生的阅历也不停地在有意或无意地训练着青春的激情,使之变得平和、能被克制。对于青春激情,一个人如果不是置之不理或强行抑制,而是引导得当,那么,这种青春激情便能成为其健康性格的重要动力之源。正如自私自利和自高自大,是一个人褊狭和自私性格的标志一样,青春激情则是一个人充满活力和无私性格的重要标志。一个人若是养成了自私自利和自高自大的性格,他便会窒息一切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品质,窒息一切活力四射的精神,而且这种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的生活,也就如同四季之中缺少春天一样。众所周知,没有辛勤耕耘、辛勤播种的春天,也就没有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夏天,更没有硕果累累的秋收季节。青年时代是生命的春季,在这生命的季节里,一个人如果没有火热的青春激情,也就不会设法去尝试一些事情,更别说成功地干成一些事情了。火热的青春激情,对提高工作质量,对激励信心和希望,对指导人们走过枯燥乏味的琐屑事务,对引导人们愉快地承担义务、恪尽职守,都是不可或缺,而且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亨利·劳伦斯先生说:“如果青春激情和现实能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那么,它们便能使得人们度过充满苦难和挫折的人生。一个人的浪漫气质或青春激情,常常能促使自己坚持不懈地奋斗。”亨利先生本人也总在督促青年,从不强行抑制他们火热的激情,而是勤勉地培养和引导这种情感,指导他们渴求智慧,指引他们辛勤耕耘,从而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崇高目标。劳伦斯在《加尔各答瞭望》上发表的《印度生活中的浪漫和现实》中,曾精辟地指出:“浪漫气质和现实气质,一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后,现实气质就会极力寻找并实现那些称心如意、切实可行的目标的直接途径,而浪漫气质则会引导人们走上另一条新路,并指出人们走向光辉灿烂的前景。同时,浪漫气质还使人深信,即使在生命的暗夜,自己也仍然能够找到乐观的理由,因此,即便那些在生命暗夜里的人,也能看到蕴藏在这里的乐观智慧,从而发觉到昭示成功的那一缕曙光。”

    在约瑟夫·兰开斯特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当他阅读了《奴隶贸易中的克拉克森》一文,他便决心离家前往西印度群岛,去教那些贫困的黑人们阅读《圣经》。后来,他真的背上了一个装有《圣经》和《天路历程》的包裹出发了,而且,出发的时候,他的兜里只有几先令。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他奇迹般地出现在西印度群岛,但是,他却对如何着手进行自己早已既定的计划,感到茫然无措。同时,他那忧心如焚的父母,得知他的行踪后,便想方设法地将他强行带回家。即便如此,他的这种火热的激情,丝毫没有减弱。从他被带回家的那一天起,他便坚持不懈地教育那些赤贫的人们,投身于真正的慈善工作。

    1798年,年仅20岁的兰开斯特,在父亲住宅的一间空闲的屋子里,开办了他的第一所学校。此后不久,他的学校便挤满了附近贫困人家的孩子。后来,前来求学的孩子络绎不绝,这间屋子俨然已经容纳不下,于是,兰开斯特便不得不一处又一处地租用了许多房子。最后,兰开斯特建成了一座能容纳1 000名学生的特殊建筑,在这栋建筑建成之后,他特意张贴了如下标语:“所有愿意送孩子到这里的家长们,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这儿免费接受教育,同时,愿意在这里付费的家长们,当然也可以付费。”可以这样说,我们国家的国民教育体制的先驱,当属约瑟夫·兰开斯特不可。

    人们成就大业所需要的力量,必须从热情这一品质那里获得。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就可能在所面临、遭遇的挫折和困难面前低头、屈服。一个人具有非凡的勇气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再加上热情的激励和推动,他就会坚强地面对任何危险,也就能坚强地应付任何困难。哥伦布便是一位激情满怀、神勇过人的人。他坚信世界的另一隅存在新大陆,也敢于到那些陌生海域去冒险,因而他才敢于在陌生的海域里扬帆远航,探索新大陆。当他周围那些人陷入绝望、起来反对并威胁要将他扔进大海时,他依然充满希望和勇气,并也最终发现了新大陆。当新大陆出现在地平线上时,那些反对他的人无不对他心怀愧疚和敬仰。

    真正的勇士总会百折不回,而且不可阻挡,直到他们抵达胜利的彼岸。一锯锯不倒大树,惟有经过多次反复地锯割,才能将大树锯倒。我们时常羡慕人们成功时的情景,却忽视了他们在成功路上的艰辛、痛苦和危险。当勒菲弗元帅的一位朋友称赞他的财产和好运时,元帅回答说:“你是嫉妒我吗?你完全可以以一个比我便宜的代价,得到我的这些财富。现在请你到院子里去,然后我拿一支手枪,在30步开外,向你打20枪,如果我不能打死你,那么,我所有的财产都将归到你的名下。怎么样?你不愿意?很好,那么,请你记住,我是在枪林弹雨中,在出生入死中,才达到了你现在所看见的成功状态。在获得成功之前,我起码冒过在更近的距离内被敌人射杀1 000次以上的危险。”

    那些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苦难的学徒,也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成就了辉煌。苦难往往能锤炼和磨砺人的性格,也往往能激起人们行动的勇气。若没有苦难,人们也许疏于行动,正如有时日食能衬托出彗星一样,英雄也因突然降临的灾难而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说,如同生铁需要燧石敲打一样,天才也需要经过意外而激烈的苦难的磨砺,才能使得自己的一些性格成长起来,趋向成熟。然而,在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环境中,即便是那些拥有天才能力的人,他们的能力和品德也易于枯萎和凋谢。

    苦难是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苦难能激励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且苦难对于一个人有着百利而无一害的功效,一个人历经苦难远比漠然、散漫、慵懒地打发时间要强得多。有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评价一位极富前途,然而却缺乏激情的女歌手时说:“她唱得很棒,但她缺乏某种重要的东西,这是干每件事情都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必须要经历的苦难。如果我现在仍然独身一人,我肯定会向她求爱,也肯定愿意娶她;我将粗暴地对待她,也将伤害她的心灵。那么,在6个月内,她必定能成为全欧洲最伟大的歌唱家!”在现实生活中,惟有遭受了苦难而艰苦奋斗的人,才能成功到达胜利的彼岸。没有困难,也就没有努力奋斗的需要;没有诱惑,也就没有自我控制的训练;没有痛苦和不幸,也就不会受到忍耐和顺从的熏陶。因而,艰难、困苦和不幸一点也不邪恶,相反,它们往往是获得力量、纪律和美德的最好源泉。

    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一个人能与贫困作斗争并战胜它,就能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后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去战胜困难。卡莱尔说:“那些与贫困和艰辛作斗争的人,与那些躲在家里逃避斗争的人相比,与那些沉溺于养尊处优的人相比,与那些在闷热、窒息的房间中仍酣然入梦的人相比,他们往往更显得意志坚强、充满活力,而且也十分能干。”

    与可以忍受的贫困和精神食粮的匮乏相比,富裕往往使得人们的心情更加沉重。里克特说:“我热烈地欢迎贫困,而且希望它们不要姗姗来迟。”因为贫困,贺拉斯更加卖力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因为贫困他才结识了瓦纳斯、维吉尔和马西隆。麦克雷说道:“挫折,乃是人生巨大的动力。我像维吉尔那样生活了数年,虽然一贫如洗,但是我却感到自己非常富裕。因为贫困,我才到码头货摊上买了一册零散的拉辛诗集,也才造就了我自己的人生。”

    西班牙人甚至十分高兴地提到塞万提斯所遭遇的贫困,他们认为要是塞万提斯没有遭遇到贫困,他的伟大作品也就不可能创作出来。当托莱多地区的大主教前去拜访马德里的法国大使时,法国使馆的绅士们说他们非常钦佩《堂吉诃德》作者的作品,并渴望结识给他们如此多快乐的作者。后来,这些绅士们从大使口中得知塞万提斯一直辛勤地为西班牙服务,加上年事已高,生活极度贫苦。一位法国绅士惊奇地喊道:“什么?塞万提斯先生现在的处境不佳?那他为什么不依靠《堂吉诃德》这一公共财富而发家致富呢?”“老天爷不允许!”大主教回答道,“正是因为他贫困,才更加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也正是因为他贫困,他才竭力创作出精神文化使得世界更加富裕。所以,老天爷是绝对不会允许他摆脱贫困的。”

    铸就人类拥有坚强毅力和健康性格的途径,与其说是顺境,不如说是逆境;与其说是富裕,不如说是贫困。正是因为遭遇逆境,才唤醒了人们的活力,并健全了人们的品格。伯克这样评价自己道:“困难和挫折,根本就动摇不了我,束缚不了我。然而,顺境和富裕,也不可能使我变成纨绔子弟。”因此,人们只有在极其困难的关头,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品格和天才的力量,同时,征服困难往往是人们取得更大进步的直接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假如人们只经历胜利的话,那是不合乎实际的,人们往往是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才取得了成功。因此,人们正是在应对各种事务、各种不可忘却的、刻骨铭心的失败,才获得了最为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失败,能促使聪明睿智的人更好地自控,变得机智、老练,以免将来遭到失败时,变得措手不及。如果你向外交家讨教经验,他定会说,他是在屡遭挫折、失败、阻挠和围攻后,才逐渐掌握了外交艺术,而这些经验远比从成功中掌握的外交艺术要多出数倍。要真正体会生活,驾驭生活,就不能仅仅只从格言、学习建议和榜样那里得到启发,只有经历了苦难的磨砺,失败的考验,人们才能真正深刻地体悟到生活的奥秘。在社会生活中,失败常常能教给人们许多成功的经验,教给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教会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凡欲有所成就的人,必须有勇气面对成功之前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如果他们有勇气,那么,失败就会激发他们的勇气,鼓励他们重新努力奋斗。塔尔马是最伟大的演员之一,在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时,却被观众的嘘声轰下台。现代最伟大的演讲家之一拉科达尔,也是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才获得了自己杰出的名声。蒙塔雷伯曾谈到拉科达尔第一次在圣·罗奇教堂做公开演说时的情景,他说:“他的这次演说完全失败了,人们纷纷议论他,戳他的脊梁骨,甚至有人认为:虽然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人物,但他绝对成不了一个真正的演说家。”拉科达尔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功成名就。在他首次公开露面演讲遭到失败后的第二年,拉科达尔便开始在巴黎圣母院向听众演说,要知道自从波苏哀和马西隆时代以来,便鲜有法国著名的演说家在巴黎圣母院作过演说。

    科布登先生第一次以演说者的身份,出现在曼彻斯特的公共集会上时,他的演说完全失败了,以致会议主席不得不为他糟透了的演讲向听众道歉。詹姆斯·格雷汉姆先生和迪士累利先生开始演讲时也遭到了失败,并被人嘲笑,后来,他们经过了极为刻苦的演说训练,并在经过许多次失败后,才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有一次,陷入绝望中的詹姆斯·格雷汉姆,甚至打算放弃公开演说,于是,他便对好友弗朗西斯·巴林说:“我尝试过每一种方法,以提高我的即兴演讲水平,并把这些方法牢记在心。但是,我仍然不能很从容自如地演讲。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只怕我永远也不能成功地演说,我也将永远成不了一位成功的演说家。”但是,由于长期不懈的努力,格雷汉姆也像迪士累利一样,成为了最有影响的议会演说家。

    某一方面的失败,有时可以使得那些富有远见的人另辟蹊径。普里多竞选德文郡马格伯罗教区执事失败后,便转而潜心学习,最终成功地晋升为伍斯特地区的主教。受过法律教育的布瓦洛律师,为他的第一宗案件进行辩护时,便遭遇失败,而且遭到人们的嘲笑。接着,他尝试过教士职务,也遭到了失败。最后,他尝试当一名诗人,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冯特烈尔和伏尔泰在律师界,都曾遭到过失败。考珀因为胆怯和腼腆,在他为第一宗案件辩护时,也遭到了致命的失败。但是,他却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奠定了英格兰的诗歌艺术。孟德斯鸠和边沁,都不是成功的律师,因而都离开了律师岗位,转而开始对相同事业的追求,并且边沁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立法程序的著作。戈德史密斯报考外科医生失败后,却写出了《无人居住的村庄》和《韦克菲尔德教区的牧师》。艾迪生发现自己屡次演说不成功后,便另辟蹊径地成功写出了《罗·德·科弗利先生》,并且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著名的论文。

    有些人重要感觉器官存在缺陷,却也无法阻挡这些勇士奋勇地搏击人生。弥尔顿在双目失明后,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和绝望,反而更加奋勇向前,与命运作着殊死搏斗。弥尔顿在最为痛苦的“黑暗时期”,加上贫病交加和年老力衰,而且还横遭诽谤和迫害,最后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成为英国著名的诗人和政论家。

    一些伟人的人生就是在坚持不懈地与困难、与各种明显的失败,作着顽强而艰苦卓绝的斗争。但丁在赤贫和遭到放逐时期,创作出了他最为伟大的作品。当时,但丁遭到了地方集团的放逐,在他被驱逐出他所生活的城市后,他的住宅也遭到了洗劫,并且因为他的缺席,他被判处火刑。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如果他同意请求宽恕和赦免,他便可以自由地返回佛罗伦萨。但丁却严词拒绝道:“不!我绝不会请求反对势力的宽恕和赦免。相反,我认为这并非一条能导致我返回故乡的途径。如果你或任何其他人能帮我开辟一条不败坏和不玷污名誉的途径,我很乐意返回自己的故乡。但是,如果没有这样一条可以进入佛罗伦萨的途径,那我将绝不会返回佛罗伦萨。”终究,因为敌人不肯饶恕但丁,在遭受了20年的流放之后,但丁客死他乡。但丁死后,他的敌人们仍不肯放过他,于是,罗马教皇拉盖特下令将他的著作《论君主政体》在波伦亚当众焚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米开朗琪罗,在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经常受到粗俗的贵族、教士以及各个阶层卑鄙小人的迫害和打击,这些嫉妒者既不同情他,也不理解他的天才。当保罗四世指责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最后的审判》时,这位艺术家说道:“教皇若是能专心纠正那些给世界丢脸的粗鄙言语和下流行为,要比他对艺术信口开河、吹毛求疵好上一千倍。”

    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运动晚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塔索,也是个不断遭受迫害和诽谤的受害者。在疯人院里呆了7年以后,塔索成了意大利的流浪汉。在塔索临死时,他说:“我不会抱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同时,对于那些将我拖入乞丐坟墓的忘恩负义的人,我也没有丝毫的怨恨。相反,我还要感激他们,因为正是他们的打击和迫害,才使我在诗歌领域能一展身手。”

    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也能澄清一切冤屈,同时,时间也能改变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迫害者和被迫害者往往互换角色,在这中间,那些被迫害者就变得伟大和高尚,而那些迫害者则变得声名狼藉、臭名昭著。有些迫害者,如果不是与被迫害者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们的名字早已被历史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如果不是因为关押了塔索,谁还能记得阿尔方索的费拉拉公爵?如果不是因为迫害了席勒,谁还会记得气量狭小的伍腾堡大公?

    科学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殉道者,正因为这些殉道者经受了无数的困难、迫害和痛苦,他们才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第五章里,我们就详细地谈到了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因他们的观点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遭致迫害的事情,在此不再赘述。在无数的科学家当中,除了他们,还有其他一些不幸者,他们的天才总是引得敌对者和嫉妒者暴跳如雷,同时对他们大肆迫害。曾担任过巴黎市长的著名法国天文学家贝利和法国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在第一次法国大革命中就被双双送上了断头台。特别是拉瓦锡,当他被国民议会判处死刑后,他唯一的要求便是请求法庭能再宽限几天,好让他验证一下自己在监禁期间所做的一些试验的结果,结果法庭对他的请求置若罔闻,当即将他押送到断头台。在拉瓦锡被押走的时候,这位法官咆哮道:“法兰西共和国不需要所谓的学者!”在拉瓦锡被执行死刑时,在英国的现代化学之父普里斯特利博士,他的房屋被敌对者烧毁,所在的图书馆也被砸了个稀巴烂。最后,在敌对者“不要学者”的叫嚣声中,他逃离了自己的祖国,最终客死异国他乡。

    许多伟大的发现,总是在它们的主人遭受迫害、困境和苦难时,随之“应运而生”。当哥伦布把新大陆作为遗产交给旧世界时,他的一生便在被迫害、被诽谤、被掠夺中度过。马戈·帕克在发现非洲河之后,还没来得及描述它,就被迫葬身在这条河中。克拉普顿发现非洲大陆中心的一条大河,自己却不幸死于“猩红热”,后来这条大河被其他的冒险家重新发现,并加以描述。富兰克林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西北通道问题之后,同时自己也葬身于冰海。诸如此类的科学家遭受磨难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但是这一切,无不显示了在所有创业史上,伟大人物都有着令人伤感的辛酸史这一事实。

    海洋探险家弗兰德斯,在法国的一个小岛上被监禁了6年,饱受苦难的折磨。1801年,弗兰德斯乘坐“探索号”轮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一次以发现和考察为目的的航行。尽管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正处于战争时期,然而,英国政府给他提供了一本法国护照,要求所有法国管理人员以神圣的科学名义,保护弗兰德斯并给予他帮助。在航海过程中,弗兰德斯考察了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万迪蒙斯岛及其附近的岛屿。这时,人们发现“探索号”轮船漏水并且朽坏,已经不堪使用。于是,弗兰德斯只好作为一名旅客搭乘“海豚号”轮船,然而在回国途中,“海豚号”在南部海域触礁失事,弗兰德斯和部分海员只得换乘一只小木船,划向了距离失事地点约莫1 200千米的杰克逊港口。成功抵达杰克逊港口之后,他们便找到了“坎伯兰”小双桅纵帆船,接着便返回到出事地点,去营救那些还困在礁石上的船员。此后,他们便继续扬帆驶向英国,但是在航行中,“坎伯兰”小帆船的一块木板被暗礁撞坏,小船也即将沉没,于是,他们不得不向法国的一个小岛靠拢。等到他们登岸后,便成了囚徒,被送进了阴森森的监狱。弗兰德斯见到监狱长后,拿出法国护照解释,但是监狱当局根本不买账,反而变相地对他实施各种残忍粗暴的重刑。弗兰德斯百般周旋,仍旧不得救后,他便想到了在这个岛上的法国海洋探险家布丰,他们曾经在澳大利亚海岸考察时有过一面之缘。然而,布丰却将弗兰德斯的成果据为己有,并启程前往欧洲大陆,向世人公布弗兰德斯所发现的价值。劳动成果被窃取后,正如弗兰德斯所料,他仍被监禁在法国这个孤岛上,而且布丰利用他的新发现,成功出版了地图集,并将弗兰德斯和前辈们命名的地点全部抹掉,继而重新命名。经过了长达六年的监狱生活之后,弗兰德斯终于被释放了,他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英国,并将自己经过三年辛勤探险发现的成果,交给了英国海军部。回到国内后,弗兰德斯的健康状况已经完全恶化,但是他仍然继续对地图进行修订,并且最终写出了这些地图的详细说明文字。同时,就在他的著作出版的当天,他便溘然长逝了。

    那些有勇气的人,总是利用强制性的孤立办法来迫使自己完成非常重要的工作。正是在孤立的状况中,人们追求精神完美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往往只有当一个人处于精力极为集中的孤立状态时,他们的心灵才会与自我进行对话。但是,一个人能否在孤立状态中有所收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性情、所接受的训练和品格。对于一个气度恢弘的人来说,孤立状况会使他纯洁的心灵更为纯洁,而对于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来说,孤立状况只会使他冷酷的心灵更加冷酷无情。因为,孤立状态不但能成为崇高精神的守护神,而且也能给那些气量狭小的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

    在监狱里,波伊休写出了《哲学的安慰》,同样是在监狱里,格劳秀斯写成了《评圣徒马太》。布坎南被关在一所葡萄牙修道院的单人牢房时,创造出了悦耳动听的《赞美诗片断》。康帕内拉是一位具有爱国心的意大利修道士,由于他被怀疑犯有叛逆罪,被监禁在那不勒斯的地牢里,长达27年。在这期间,他被剥夺了享受阳光的权利,但是他却寻求了更高层次的光明,他利用在地牢里长足的“休闲时间”创作了《太阳城》,后来,这本书一再重印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罗利在塔楼上被关押了13年,在此期间,他写成了《世界历史》。路德被关押在瓦特堡城堡时,他坚持翻译《圣经》,并写出了在德国广为流传的战略策略。

    班扬之所以写出了被麦考莱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寓言”的作品,或许要归因于他漫长的监狱生活。约翰·班扬被关押在贝德福德监狱长达12年,在身陷囹圄期间,他被逼无奈地只能通过冥思苦想来发泄自己的激情,于是他写成了《天路历程》、《天恩无处不在》和《圣战》。然而事实上,在班扬获得了行动自由之后,他的写作生涯也就最终结束了。

    有一次,一位贵格会教徒来拜访班扬,并且给他带来了“上帝的口信”。当班扬得知这位教徒为了找到自己,遍访了英国半数的监狱,于是,班扬回答道:“上帝知道我已经在贝德福德监狱度过了整整7个春秋,因此,如果你真是上帝派来的,那么你找我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在班扬生活的那个时代,任何一个政党都有权利将异己分子送进监狱。班扬是在查尔斯二世统治时期,被关进监狱的,但是,在查尔斯一世统治时期,像班扬这样杰出的囚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这其中,便有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约翰·艾略特勋爵、汉普登、普林。普林不仅被戴上颈手枷示众,而且被割掉了耳朵。普林先后被关押于伦敦塔、蒙特奥格尔、邓斯特尔城堡、唐顿城堡和佩顿尼斯城堡。后来,普林因满怀激情地为复辟王朝辩护,而被查尔斯二世任命为档案记录员。有人统计,普林从成年到去世这段时期,他每天创作、汇编和出版的著作不计其数,可谓是当时最为多产的“狱中作家”。而且,普林的著作非常有价值,他的著作总是被人盗用,然后获取丰厚的暴利。埃利奥特在伦敦塔受到了严格的监控,但是他却创作出了《人类的君主政体》的巨著。诗人乔治·威瑟尔,是查尔斯一世时期的囚犯,在他被关押在马夏尔西监狱时期,写出了著名的《对国王的讽刺》。并且在复辟时期,他再一次被关入新兴门监狱,尔后又被转入伦敦塔,他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

    共和政体时期,也关押了一些著作颇丰的作家。威廉·达文兰德勋爵因其对君主的忠诚,曾一度被关押在考斯城堡,然而,他却在狱中写成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龚迪伯特》。后来,在弥尔顿的周旋下,达文兰德才得以保全性命。达文兰德在有生之年,便还清了弥尔顿的人情债,即在查尔斯得以再次掌权时,他也拼死救出了弥尔顿。保王党成员、诗人洛夫莱斯,被光头党人关进了监狱,在交纳了数目巨大的保释金后,他才得以从牢房中释放出来。尽管洛夫莱斯为了斯图亚特王朝历尽了苦难和丧失了一切,但是在王朝复辟时期,他却完全被人遗忘了,最后在极度的贫困中死去。

    除了威瑟尔和班扬以外,查尔斯二世还关押了巴克斯特、哈灵顿、潘恩等人。这些被关在狱中的人,无一例外地都以写作来聊以自慰。在高等法院的监狱里,巴克斯特完成了他的名作《生活与时代》的部分手稿。潘恩在被关押在伦敦塔时期,创作了《没有荆棘就没有王冠》。在女王安娜统治时期,马修·普赖尔因被人捏造叛逆罪而被监禁了两年,在这期间,他写出了《阿尔玛和灵魂的进步》。

    笛福曾经三次被戴上颈手枷示众,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狱中度过的。在狱中,他创作了《鲁滨孙漂流记》和其他许多有名的政治性小册子。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被颈手枷者的赞美诗》,修改并出版了许多大部头著作。与此同时,他还推出了《观察》杂志,为杂志领域的开辟作出了先驱性的贡献。此后,在《观察》的引领下,先后涌现了《闲谈》、《向导》和《探索》等等杂志。笛福在从事其他各种著述的同时,一个人写成了102期的《观察》杂志,总共有四开本九大卷。斯莫利特因诽谤罪被捕入狱后,在狱中他创作了《兰斯洛特·格列威斯勋爵》。詹姆斯·蒙哥马利被关押在约克城堡时,创作了第一本诗集。立宪主义者托马斯·库珀,在被关押在斯达福德监狱时,创作了《自杀者的炼狱》。

    我们在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曾遭到了法律的惩罚,在平常人看来,他们似乎是生活中的失败者,至少也是一时的失败者,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失败者,而是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许多表面看来在生活中已经完全失败的人,却往往比那些从未受到过任何困难的人,在人类史上留下了更为强有力的更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品格,并不取决于他的努力在当时是获得了成功还是招致了失败。一个殉道者为坚持真理而遭受了苦难,如果通过他的牺牲获得了光彩,那么,他就绝不是一个失败者。

    在《罗伯逊的生平与书信》中,记载道:“几年前,我从报纸上读到了一句这样的话,即天堂是为那些在尘世中遭到失败的人创造的。当时,这句思想意境极为丰富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以基督教教义说明了,那些表面上失败的人其实并非真正的失败者。同时,这种意境也是我长期苦苦寻求而不得的人生取向。因此,那些为了自己的事业倒在血泊中的爱国者,也许能够因此而加快胜利的到来。那些伟大运动的先驱们,往往为后来者杀开了一条血路,同时,后来者会跨过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正义事业的胜利或许姗姗来迟,但是,一旦它们真的来临,不仅要归功于那些取得最终胜利的后来者,而且还要归功于那些率先作出了努力而招致了失败的人。”

    正如优秀人物的生活能给人们树立榜样一样,那些作出伟大牺牲的人也给人们作出了榜样。一个伟大的举动,不会因为实施者生命的终结而消失,它将在后继者们接下来的行动中继续生存和成长,也将永远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中。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就是对于一些伟人,只有当他们的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才开始真正诞生。

    那些为了宗教事业、科学事业和追求真理而饱经苦难的人们,会受到人类的极度尊敬和崇拜,虽然他们的生命已经死亡,但是他们追求的真理将永垂千古、永葆青春。他们似乎已经失败,但是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或许被关进了监狱,但是监狱的城墙禁闭不了他们的思想,并且他们已经使得迫害者的权力落空。洛夫莱斯曾在狱中写道:“石墙构不成监狱,铁栅围不成牢笼。无罪的心自在安宁,此处僻静正好修行。”在1848年,有位作家在《大众政治学》写道:“并不是所有那些似乎失败的人都已真正失败,也并不是所有那些失败者的工作都白做了,因为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会产生多种结果,只要我们的动机纯正而又平凡,那么,随着历史的沉淀,最后都将水落石出,也终将得到‘昭雪’,重获胜利。善良和智慧的人,从来不言失败,他们总是播下心中的种子,有时虽也撒到路边,这个时候鸟儿也会来掠夺,然而鸟儿得到喂养后,它们却可能将种子带到遥远的地方,等到有一天,他们终将获得丰收。

    弥尔顿说:“谁最能忍受苦难,谁的能力也就最强。”基于责任的感召,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在苦难考验和困境中,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他们总是乘风破浪、顽强拼搏,有时到达岸边时已筋疲力尽,甚至没来得及爬到沙滩便已断气。但是,他们矢志不渝地向着自己的职责,虽然冒着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们时常感到职责所在、死而无憾。对于这样的人,死亡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世长存,并永远安慰、净化和祝福人类。歌德曾说道:“生活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是苦难。除了命运以外,谁还有权利找我们算账呢?我们不要谴责那些已经去世了的人们,因此,活着的人们应该计较的不是他们在哪些方面招致了失败,不是他们经受了哪些苦难,而是他们做了哪些事情。”

    逆境是品格的试金石。因此,使人经受考验并从中受益的不是舒适和安逸,而是磨难和困境。正如一些香草需要被捣碎后,才能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有些人也需要通过苦难的磨炼,才能唤醒他们的优秀品格。因此,磨难往往会扯下一个人品行的假面具,揭示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美德。即便那些貌似无用和胸无大志的人,一旦置身于困境和需要担负责任时,他们也会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品格力量,以前我们见到的只是这些人的柔顺和自我放纵,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身上奔涌而出的力量、生机和自我克制。

    正如没有哪一种幸运不能转化为不幸一样,同样,也没有哪一件苦难不能转化为幸福。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总是形影不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完美的幸福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能够得到,那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在所有祝福中,最为虚伪的便是舒适和安逸,然而,那些困境甚至是失败,往往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汉弗莱·戴维爵士曾经说道:“即使在个人生活中,过于幸福要么会损坏人的道德品质,使人行为堕落,陷入苦难的结局;要么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诽谤和恶意。”

    失败,往往能改善人的性情和强化人的意志。拥有勇气和敢于挑战苦难的人,即使遇到悲伤,他们也能以一种快乐的意境同温和的性情联系在一起。约翰·班扬曾说过:“如果失败是合法的,人们会祈祷更大的苦难,因为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一位穷困潦倒的阿拉伯妇女,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毅力实在令人惊讶,她说:“当我们观看神的脸时,我们感觉不到他的手。因此,在我们过于在乎逆境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幸福。”

    苦难能磨炼和美化人的个性,教人以耐心和服从,从而提升出最深邃和最高尚的思想。因此,一个人在苦难中磨炼出来的品格,要比在快乐中获得的品格超出许多。赫尔普斯先生说过:“人类最深邃和最高尚的思想是什么锤炼出来的呢?它不是人类的学识,也不是商业行为,更不是感情的冲动,而是苦难。或许,这也就是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苦难的原因。那些降临人间转而掀起汹涌波涛后又恢复平静的天使,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远不如那些善意地使人们遭受苦难的天使给人类带来的恩惠多。”

    德克怀着勇敢和虔诚的精神写下了这几行诗——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优秀的人,必定是曾经遭受过苦难的人。

    他们温顺、柔和、耐心、谦逊而又精神平静。

    这种人,才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第一个真正的绅士。黑兹利特在谈到这几行诗时,说道:“这几行诗,应该被每一个有良心、有人性、达观或真正有天才的人牢记在心。”

    苦难可以磨炼和产生出品德高尚的人,假如幸福是人生的目标,那么悲伤就是达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使徒保罗提出的几对矛盾描述了基督的生活:“虽然经受了磨炼,但并没有死亡;虽然充满哀伤,但时常欢喜;虽然贫穷,却使许多人富有;虽然一无所有,但却无所不有。”

    痛苦,在生活中并不真正让人感到一无是处。一方面,痛苦与苦难相亲相爱;另一方面,痛苦又与幸福毗邻。因此,痛苦和悲伤一样,都是手段。苦难其实从一方面看,它是一种不幸;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一种磨炼。如果没有苦难,那么人性中的那些最好的品质就会酣睡不醒。实际上,痛苦和悲伤是一些人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刺激他们的才能发育成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雪莱曾经深刻指出:“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转而用诗歌教给了别人。”如果彭斯真的成了富人,受人尊敬并且拥有轻便的二轮马车,那么,他还会吟诗吗?假使拜伦拥有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婚姻,成了掌玺大臣或邮政总长,那么,他还会自由自在地去歌唱吗?

    有时,那些悲伤的人往往也能冷静地对待生活。有位哲人说道:“悲伤的人深深地知道,任何有所成就的人都曾经受过苦难。”当大仲马问曾是尼斯米斯的面包师的拉布尔:“是什么使你成为一位诗人?”拉布尔回答道:“苦难!”拉布尔先后遭遇妻子的去世、孩子的夭折,他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孤寂之中,最后不得不从诗歌中去寻求解脱。此后,拉布尔将悲伤化作一股创作的力量,先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天使与孩子》,更是以其犀利的眼光诠释了人类生活的奥秘。加斯克尔夫人的优秀作品,也是在巨大的家庭苦难中创作出来的。有位作家在《科恩赫尔杂志》上谈及加斯克尔夫人时,说道:“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加斯克尔夫人的娱乐消遣,是在亲人去世之后,从生活的极度空虚和寂寞中解脱出来的。她通过创作一系列的作品,获得了许多朋友,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交往圈子。”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许多最为辉煌、最有意义的事业都是在苦难中得以破茧成蝶。为了抑制自己的悲伤,他们有时是为了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而有时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达尔文博士对朋友说道:“倘若我的身体不是像现在这样虚弱,那么,我就不可能作出今天的成绩。”在谈到自己的疾病时,多纳博士说:“我经常发烧,因而我时时站在通往天堂的大门口,而且疾病使我处于孤寂和近乎禁闭的状态中,但是我时时祈祷,也时时在与疾病作着殊死搏斗。”

    席勒在经受了无数次拷打和其他肉体折磨之后,才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亨德尔最为伟大的时候,却是在他中风瘫痪、接近死亡的那些日子。席勒和亨德尔都曾与病魔和痛苦,作了顽强的搏斗,也在此期间创作出了一些伟大的作品,正是这些作品使得他们的名字在音乐史上永垂不朽。莫扎特困于债务的逼迫,在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伟大的歌剧《安魂曲》。贝多芬在几乎完全耳聋、处于极度悲伤之中的时候,创作了最杰出的乐章。可怜的舒伯特,在32岁时便撒手人寰,他留下的全部财富就是几本手稿、一身衣服和63个银币,即便如此,他却度过了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兰姆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创作了一些最优秀的作品。胡德的那些貌似快乐的作品,都是从痛苦的心灵中喷发出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一根可以调得和欢乐一致的琴弦,只有那些令人感伤的旋律。”

    沃拉斯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他面见上帝前的几个小时里,通过口述,硬是将自己的一些发现和改进记录了下来,从而使他已经获得的、对人类有益的知识得以流传下来。

    苦难往往是经过化装了的幸福。一位波斯圣哲说道:“黑暗并不可怕,因为他可能隐藏着生命之水的源头。”苦难不仅仅令人心酸,而且只要能良好地引导它,它便会使我们学会承受、变得坚强。那些最为高尚的品格,往往是通过苦难这本社会大百科全书一步步磨炼出来的。一个富有耐心而又善于思考的人,哪怕是从极度的悲伤中也能获得极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智慧。因此,有歌谣吟唱道:“灵魂居住的茅舍,时常暗淡无光,而且经受过风雨摧残后,更是破烂不堪。然而,时间从茅舍里的缝隙中钻出来,射进了明亮的光线。”

    人们自身的顺心如意和成绩不能称之为幸福。实际上,那些在生活中取得小小的成绩便沾沾自喜的人大有人在。歌德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以及荣誉、权力和世俗的财富,然而,歌德自己却说:“在我一生当中,真正快乐的日子不过短短的5个星期。”在《罗马帝国的衰亡》一书中,记载了阿伯德拉罕在回顾自己成功统治的50年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道:“在我统治的这段时间,我只度过了14天无忧无虑、真正幸福的日子。”如此看来,完美的幸福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立足,因此,那些追求完美幸福的人,只是心里存在着一丝幻想。

    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生活根本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所有的幸福就像一团缠结不清的纱线,它是由悲伤和喜悦构成的,而喜悦正是因为有了悲伤的衬托,才显得尤为可爱。生活的舞台上,不幸和幸运前后相随、鱼贯而出,总是让我们体验到悲伤之后,就会有一番甜蜜最终涌上心头。即便是死亡本身,也会使得生活充满了现实,也更能让我们真切地领悟到生活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托马斯·布朗博士做了许多雄辩有力的论证,认为死亡是人类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当死神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做到真正的达观,我们往往泪眼模糊、不能视物,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却比那些不知悲伤为何物的人,看得更为清楚和明白。

    一个理智、达观的人,会渐渐地懂得对生活不能期望过高。当他运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时候,他同时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他时时渴望幸福的降临,但他总是耐心地忍受着各种苦难。因此,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号哀鸣是毫无用处的,惟有愉快而不懈地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同时,一个理智、达观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也不会期许太多。只要能与别人和平相处,他就会容忍和克制。即使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他也会有性格上的弱点,需要人们容忍、同情甚至怜悯。因此,有谁敢说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呢?谁没有令人苦恼的事情呢?谁不需要别人的宽大、容忍和谅解呢?丹麦女王卡罗兰·马蒂尔达在被投进监狱时,在教堂的窗户上写下了一句话:“主啊,让我清白无罪,让敌对我的人摒除自私、褊狭,从而变得伟大吧!”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人的素质取决于他们内在的体质和幼年时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把他们培养成人的家庭是否幸福,取决于他们天生的性格和品质,同时也与他们生活中所见到的榜样好坏有关。因此,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就应该学会对任何人都要仁慈和宽容。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往往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每一个心灵都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小天地,同时,那些喜悦的心灵会使这个小世界充满快乐,忧愁的心灵会使这个小天地充满哀愁。有句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话:“我的心灵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王国。”这句话除了适用于一个君王外,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农夫。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国王,另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奴仆。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只不过是个体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灵在任何情境、任何财富的状况下,都会反映出自己真实的个性。对于好人来说,世界是美好的;对于坏人来说,世界是腐败的。如果我们的生活观念得到升华,拥有不懈的努力、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思想,做到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也为别人谋些利益,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将充满欢乐、希望和幸福。相反,如果我们把生活看做是自我表现、追求感官快乐和扩大权势的机会,那么,生活就将充满阴谋、焦虑和沮丧。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事实上,存在不解之谜的事情,就像是一些被装在一只黑色的杯子里的东西。饱经苦难的折磨,却能乐观向上,将苦难看成一笔财富,这些优秀人物真正的成功奥秘,在常人看来,或许认为他们偏激或者让人费解,但是,我们必须完全相信,从苦难到幸福的人生设计,是我们个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只有职责才是真实的,除了完成生活的职责,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行动。职责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在一切快乐中,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活职责业已完成的意识。而且,这种履行职责的快乐,最容易让人获得满足,也最不可能让人后悔和失望。乔治·赫伯特曾说:“履行了职责这种意识,犹如听到夜半歌声一样,总能给人以享受和快乐。”

    当我们完成了那些必不可少的、劳动方面的、爱情方面的或职责方面的工作,就像丝蚕“作茧自缚”后,便会很快地死去。但是,虽然我们的生命极其短暂,但是,每一个人必须不遗余力地完成这些伟大的目标。当这些工作都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虽然我们会感到肉体的不幸,但是,最终我们“破茧成蝶”,也走向了精神的不朽。

    死亡不过是身体在酣睡而已,我们早已将自己的墓志铭托付给了客观、公正的墓碑,而我们的枕头,不是山冈,就是坟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