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官场,一些领导干部不患德之不崇,唯恐位之不尊;不患政之不廉,唯恐财之不夥。他们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其行为严重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败坏了社会风气。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可见,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格能否确立,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所以,树立怎样的荣辱观应该引起每位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视,不可以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
不知荣辱,何以知进退
十字路口,红灯如炬,若无川流的车辆阻碍,不少人都会若无其事地横穿马路。假如谁“规矩”地等绿灯亮起再通过,没准儿会被没好气地撞一下,骂一声“碍手碍脚”。这个情景,在人们身边不乏出现。在那些不遵守交通法的人看来,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耻”,倒是那些守“规矩”的老实人,简直就是“傻帽”。
可见,要守道德、讲规范,首先要知荣辱。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衣食足,当知荣辱廉耻。知廉耻,方能知进退”等知荣晓辱的道德格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人缺乏正确的荣辱观,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因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个别“恬不知耻”者,正因为其不知耻,才做出了严重的不道德的行为,因而也才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
现在,如果说荣辱不分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存在,也许并不为过。比如,在一些人心目中,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已统统成了“早已过时的旧观念”。相反,投机钻营、弄虚作假却成了“灵活”、“变通”的代名词,而好大喜功、见利忘义,不惜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行为,则被尊奉为“有个人追求”;一些人把守公序看作“不开窍”,把遵良俗当作“老古董”,有的人把节俭当“抠门”,以铺张为大方,以说真话为不识时务,以说假话为人情练达,以见义勇为为多管闲事,视见危不救、见困不扶为人之常情……
种种黑白混淆的错误认识,扰乱了人们的思想;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美丑不清、荣辱不明,败坏着社会的风气。试想,面对各种缺德、无德,甚至无耻的言行,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节”,尤其是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小事”,我们是亦步亦趋、随波逐流,不分黑白、不辨香臭,以耻为荣,还是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这就是一道道选择题,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却每年、每月、每天都被每个人反复选择着。头一次走向反面,也许会有一些负罪感,久而久之,就会处之泰然,形成了习惯。无论荣或辱的选择,日久天长,渐渐地都将成为我们常说的“自觉行动”。
无论过去我们是否知荣辱、选择了荣或辱,今天,“八荣八耻”让我们警醒。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按“八荣八耻”的要求反思一下自己,找一找不足,并直面不足,以耻为耻,从此不做耻事。
有道是,“知耻而后勇”。只要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处做起,绝不得过且过,或放纵自己,真正将“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就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就能引领社会风尚的转变。
只有清洁做事,才能明白为人
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权势所屈服,这是令人尊重的高洁品性。为人在世就要成为这样一个有高洁品性的人。
庄子主张做人要达到一种超脱了事物和规范的“定”的心理境界,也就是说要清心寡欲,修成一种视富贵荣辱、金钱名利、美酒美色为身外之物的心理。当深处这些身外之物的环境之中的时候,能够坦然处之,不动心,不动情,不动身,不为这些事物所累、所染、所迷,特别是面对非正当的、与社会认可的道德水准相背离的名利色的时候,能够去掉贪欲,像水那样洁身自好。唯有达到这样的心境和修养,才能真正过上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少年时家道中落,考上北大后,他取《楚辞小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改名为自清,表明自己清贫自守的决心。朱自清性格平和中正,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也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然而,晚年的朱自清先生变得爱憎分明,嫉恶如仇。面对众人崇尚浮华、追求享乐、过一天算一天,而又人人自危的社会环境,他洁身自好、坚守自己的节操,决不与社会同流合污。闻一多先生被刺,他义愤填膺,冒险去参加追悼会、作演说、写挽诗,又带头签字抗议北平当局任意逮捕爱国学生,签名呼吁和平宣言,宁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始终保持了自己当年改名的初衷。
朱自清是中国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杰出代表。其实,也并不是知识分子才需要洁身自好,今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金钱、名誉、美色等各种能够给人带来或物质或精神享受的诱惑,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洁身自好,随时都会陷入低俗腐败之中,届时自己的声誉也会一落千丈,为人所不齿。
有一位做生意的先生,外出采购,下火车刚走出站台,就有女人含笑迎面而来,热心地向其介绍住宿场所,言称有漂亮的南国美女,且免费提供按摩等保健服务。此时,此君已心痒难耐,随同女人而去。左拐右拐,来到了女人介绍的小旅店。还未等办理入住手续,已有两位年轻女郎左拥右拽地将其引入一个隐蔽的房间。正当此君与两位女郎欲行苟且之时,一伙凶神恶煞般的男人踹门而入,以保护两位女郎为名,将此君打得跪地求饶,而两位女郎早已没了踪影。之后,这伙凶恶之徒七上八下地搜光了此君携带的所有钱财,并威逼其说出信用卡密码,除了劫走了全部现金外,又从此君的信用卡中取出数千元,才告罢手。此君简直悔青了肠子,可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可买啊?不洁身自好,只因一念之差,就让自己惹来天大的麻烦,实在可悲。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时时洁身自好,时时坚守自己的情操。唯有如此,纵然是诱惑如洪水猛兽,也不会奈你之何。
泰戈尔说:“洁身自好只会使人心智坚强,就像勤于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壮一样。但是,如果面对诱惑不能自控而打开了欲望的闸门,恶魔就会悄悄地侵入你的灵魂,直至夺走你的生命。”当一个因为好奇而染上了毒品的青年询问健康专家洪昭光怎样才能拥有好的体魄时,洪昭光说:“保持强健体魄的一个前提是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则百毒难侵。而不懂得洁身自好者,即使久练不辍,也难免因为一次放纵而前功尽弃。”洪昭光的话虽然针对的是吸毒者,但对于我们每个人同样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当年,陶渊明因为不堪忍受官场上的污浊之风,不为五斗米折腰,洁身自好而遁入山林,过上了世外桃源的隐士生活。同样,朱自清先生洁身自好,宁死不肯降低自己的人格,不为外利所惑,成就了一世英名。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非昔日可比。但我们所面对的诱惑却更多了。当此之时,一个人将富贵功名看得淡些,就能使自己活得心地坦然;将金钱利益看得轻些,就能使自己不为钱利所累;把美酒美色看得透些,就能使自己免于酒色之灾祸。当然,我们提倡做人要洁身自好,并非要求我们甘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神仙,而是要像水那样,于清洁中保持清洁,于污浊中不污自身,处处为自己着想,也处处为别人着想,非义之财不贪,非礼之色不染,非清明之品不食。这样就能固守节操,成为一个“我不招惹是非,是非又奈我何”的平安之人。
无自尊无以立世
在古代的春秋时期,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因为有别的事务缠身,晋文公没有接见郑简公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听说了,大吃一惊,责备子产说:“敝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舍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的。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呢?我们国君派我来问你们拆墙的理由。”其实这是一套客气的外交辞令,用现在的话说很简单,就是“你为什么把我们的墙给拆了?”
大智大慧的子产回答说:“敝国国土不仅狭小,而且还处在大国的中间,大国责求我们交纳贡物没有一定时候,所以我们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碰上您没有空,没能见到,又没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我们不敢进献财物,又不敢把它们存放在露天。要是进献,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可是不经过进献的仪式,是不敢进献的。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虫,加重敝国的罪过。”这段客气话意思是说,没有地方放我们进献的礼物,而放在外面我们又不放心,所以把墙拆了,放到里面来。
接着子产又搬出晋文公的光辉事迹讽刺他们:“我听说文公从前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门网和台栅,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十分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一样。仓库和斗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时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时粉刷馆舍房间。诸侯的宾客来到,命人点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视客舍,存放车马有地方,宾客的随从有代劳的人员,打扫房间的、饲养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分内的事,各部门的属官要检查招待宾客的物品。文公从不让宾客们多等,也没有被延误了的事,与宾客同忧共乐,出了事随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教,有需要的就加以接济。宾客到来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哪里会有灾患啊?不怕有人抢劫偷盗,也不用担心干燥潮湿。可是现在呢?现在晋侯的别宫方圆数里,却让诸侯宾客住在像奴仆住的房子里,车辆进不了大门,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然横行,天灾难防。接见宾客没有定时,召见命令也不知何时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就没有地方存放礼品,我们的罪过就要加重。斗胆请教您,您对我们有什么指示?虽然贵君遇上鲁国丧事,可这也是敝国的忧伤啊。如果能让我们早献上礼物,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贵君的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士文伯回去报告了。赵文子说:“的确是这样。我们实在不注重培养德行,用像奴仆住的房舍来招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于是,他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认自己不明事理。晋文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简公,宴会和礼品也格外优厚。
春秋时期晋国是个大国,一方霸主。国君不出来接见客人,是在摆谱儿,来显示大国威仪,那藏而不露的意思是要让人下跪乞求。郑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当中受气,此行是去进献贡物,是去“朝圣”,表示对盟主的恭敬和孝顺。明白了这个背景,我们就不得不对子产的所作所为另眼相看,肃然起敬,佩服他的勇气和智慧了。他的举动真有点儿“犯上作乱”的味道:你休想拿架子摆谱来捉弄我,我根本就不吃你这一套。于是,就理直气壮把围墙给拆了,还批驳得对方理屈词穷,态度陡然一转。
国不分大小,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贫富,财不分多寡,大家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以诚相待,这应当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
咱们现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也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吗?这个原则也可以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人不分男女老幼,黑白胖瘦,身份地位,权力大小,名气高低,大伙一律平等,人人享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相待以诚,相待以礼,相互尊重,是起码的做人准则。
荣誉感会让自己活得更像一个人
人之所以会有羞色是因为人对尊严的珍惜和维护,知道羞色才更在意尊严与荣辱。
罗尔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名满士林的哲学大师,集“红烛”、“园丁”、“扶手”、“人梯”精神于一身,更是一位“擦去的是功利,写下的是奉献”的师长。他为本科生讲课时,只要一挂牌,几百人的梯形大教室立马济济一堂。每次都需要提前去“霸位”。
因为童年经历的刺激,罗尔斯有点口吃,有一个同学听他将“文明”一词说得断断续续,差点笑了出来,但马上遭到了前座同学的一个白眼,似乎犯了大不敬之罪。最后一次课毕,罗尔斯谦逊地说: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独立思考。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雷鸣般鼓掌。大师见状,像小孩子一样含羞地夹起讲义,快步离开教室。同学们依然毕恭毕敬,掌声不衰。冬天拍手是项苦差,同学的手拍得又红又痛,他悄悄地问一旁的同学:“到底还要鼓掌多久?”同学答曰:“一直拍到罗尔斯先生听不见为止。”
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羞色啊!一个男人的羞色最是可贵,一位大师的羞色尤其珍贵!它不是故作姿态,如山泉击涧,似清风明月,是自然不过的流露。我们不由得为这羞色叫一声“美哉”。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美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而羞色这一种美,胜过红梅翠柳,它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迷人的风韵,却需要用心灵去发现。有多少现代人已经不会脸红了——仔细想想,可不是么?害羞是人类纯真的感情现象,是待人处世的自然流露。它是一种感到难为情、不好意思的心理活动,它往往伴随着谦逊的态度。
害羞也是一种感情信号,一种动情的外部表现,是被拨动了心弦的感应。
羞色泛起,有时还因为人听了什么不雅的话,做了什么不对的事。这种脸红,说明人的心中还有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这就是“羞耻感”。“厚脸皮”是不会有羞色的。官气十足,俗气满身,痞气相伴的人,也是不会难为情的。而把自己的一时快意建筑在别人永久痛苦上的人,也不会脸红。为煮熟自己一个鸡蛋,不惜烧毁公家一幢房子的人,更不配有这份颜色。
而今有人呼唤“学会脸红”,我们想那正是在呼唤人的本色,呼唤一种正常的精神操守。
知耻而后勇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这句话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毫不气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耻辱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种锻炼。人似乎在知耻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故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
从一些名人的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历史上,因感受羞辱或被歧视而愤而成功的人不少。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二战期间,出生在日本一个贫苦的移民家庭里。他的父母都是韩国人。二战结束后,他们一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饱受战争蹂躏的祖国支离破碎、百废待兴,经济非常萧条。
那时,他兄妹几个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每天都吃不饱肚子,个个面黄肌瘦。尽管他的父亲在一家牧场找到了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母亲也在街上摆了一个小小的水果摊,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为了帮助像他这样的家庭,政府采取了一些救济政策。可是,当社会工作人员来到他家办救助手续的时候,性格倔强的母亲却拒绝在救济申请表上签字。年纪幼小的他对于母亲的这种做法非常的不理解,甚至憎恨起了母亲。工作人员走后,母亲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说:“我们虽然贫穷,但要活得有尊严。好的生活要凭自己的双手创造,仅靠别人给的一点点施舍,是不能彻底改变困境的。”
从此,母亲除了每天起早贪黑出摊儿之外,晚上回到家还要忙很多的家务,等到孩子们都睡下以后,她便开始坐在灯下进行新的工作——做鞋垫。有时深夜他从梦中醒来,总会看到煤油灯下母亲那疲惫的身影。其实,母亲熬大半夜做出来的鞋垫根本换不回几个钱,但母亲却高兴地说:“钱虽少,但都是我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它在证明着我们的尊严!”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渐渐对“尊严”这个词有了认识。在学校,他不会像别的穷孩子一样为了讨取一些零食和好处,去巴结富人家的孩子。相反,他却经常帮助那些比他更需要帮助的穷孩子。
课余时间写完作业,他便哼着歌谣到街上去捡垃圾。面对路人蔑视的目光,他总是高昂起头,自豪地微笑着……
16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商业高中。在读高中的3年里,他做过建筑工、餐厅服务员、搬运工等最辛苦的工作,靠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从没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同样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挣得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尽管打工占去了他不少的时间,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大三的时候,他当选为学生会会长。
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韩国知名的现代集团所聘用。
勤奋和坚毅的性格,使得他在公司的发展一帆风顺。35岁时,他成为了现代集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社长。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现代集团深受冲击,几乎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当时,美国一家公司乘人之危,想要廉价收购现代集团,但被身为社长的他断然拒绝了。他对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们说:“美国人想要收购我们的公司,这我们可以接受,但我们却接受不了他们提出的那些足以让我们失去尊严的收购条件。请问,我们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呢?”
在他的带领下,现代集团很快便走出了困境。
就是这个李明博,在2007年年底的韩国总统大选中,他以绝对优势获胜,成为韩国新一届总统。
尊严是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人生在世,就要活出个尊严,活出个自信。守住尊严就是守住了成功。尤其在你身处逆境的时候,更得要坚定信念、挺起胸膛,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进取,实现自身新的价值,寻找事业新的生机。
无荣辱观即无人格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所以,一个没有荣辱观的人必难以融入文明社会,最终会被文明社会所抛弃。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巨轮在它的首航中撞上了冰山,正如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巨轮沉没前船长决定将有限的求生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男人们都绅士般地等待死神的到来。而在那绝望的时刻,一个名叫细野正文的日本籍男乘客,冒着被水手们打死的危险,想方设法爬上载满妇女、儿童的救生船,混迹在群妇孺弱者之中,捡回了一条命。然而,上岸后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性别和身份,其行为也未逃脱记者关注的眼睛。他的形象和大名一夜之间出现在世界各地媒体上,这事自然也传到了日本。当他踏上自己熟悉的国土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整个民族的“败类”,先是充满责备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接着他收到了他为之尽职尽责的运输厅的解雇信,然后是象征着男人身份地位的武士身份被取消,最悲惨的是他逃生的事件被编入了日本教科书,作为反面典型教育下一代!细野正文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巨大的羞辱中熬过了后半生。
求生是人的本能,然而,细野正文九死一生未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引起了群情激愤,是不是人们对细野正文太无情、太苛刻了呢?不是,因为细野正文违背了特定环境下人们约定俗成了的道德准则。可以想像,如果当初泰坦尼克号遇险时,人们不把有限的求生机会留给妇女、儿童而是争相逃生,那还会有一人活着回来吗?
细野正文的生还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耻辱,因而人们理所应当地对他表示了义愤和鞭挞。莎士比亚说过:“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洁的珍宝,失却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细野正文不知羞耻,没有守护自己“最纯洁的珍宝”,失却了名誉,自然被人们视为垃圾。
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人与禽兽有本质的区别。人不只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这是人的本质所在。人类从来都是讲道德的,道德以其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引导人们崇善弃恶、爱美厌丑、明辨是非,维系社会这个有机体正常运转。生死是对人生的最大考验,如何对待生死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是奇耻大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最大的光荣。那些遇事为别人着想,勇于自我牺牲的人,永远为人们所景仰、所歌颂、所崇敬;而那些自私自利,遇事只为个人打算,见义不为、见死不救、贪生怕死的人,则永远为人们所鄙视、所谴责、所鞭挞。细野正文所遭受的“生不如死”的痛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使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羞耻,应该如何对待生与死。
细野正文虽然无耻地活了下来,但在人们心里,他已经死了,因为他的灵魂已发出了让人们掩鼻的臭味。
越是恪守尊严越会赢得尊重
中国有句俗话:“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就要首先自己尊重自己。”影视歌三栖明星刘德华17岁出道,在娱乐圈打拼了二十几年,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亿万青年的偶像,被誉为四大天王之一。他的勤奋、执著和谦虚,令人赞赏,然而他还有一种更令人赞赏的品格:爱国。
作为香港的一线明星,他从未觉得自己是游离于中国之外的,早在香港回归之前,他就经常在演出时这样向观众宣告:“我是一个中国人,身上流着炎黄祖先的血”。因当时港英当局正在和中国政府闹摩擦,有人劝他不要意气用事,以免被港英当局找麻烦。他愤然地说:“作为一个艺人,我就是要公开内心期盼回归祖国的愿望,绝不是什么意气用事!”香港回归后,他热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为回到祖国的怀抱放声歌唱。而几乎每次演出,他都要演唱他最喜欢的那首歌——《中国人》:“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何处……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都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2006年6月5日,刘德华应日本一家娱乐公司的邀请来到了日本,举办一场小型歌友会。歌友会一开始,歌迷们就以热烈的欢呼声来欢迎他们的偶像,但有些别有用心的记者却在提问时,夹杂一些中伤中国的话。这使刘德华气愤了,他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原来安排的日语歌曲,原定的粤语歌曲也全部取消,只用普通话演唱。
刘德华用普通话一字一句地说道:“本来我是不想来日本的,不得不来,但是你们(指记者)不要以为是一纸合约把我牵住的,如果我不来,没有人可以把我怎么样。我只是觉得如果这样做,对我的歌迷不公平,因为歌迷是无辜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无法逼我做,而且,你逼我,我也不会做。”刘德华接着说:“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籍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籍的。”他对主持人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国歌手!”他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中国人》。
第三天,日本东芝公司派人来找刘德华的经纪人,出3000万美元的丰厚报价,让刘德华做东芝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3000万美元,两亿多人民币啊!东芝公司的决策者们以为,刘德华一定会高兴万分地接受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但是,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刘德华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回答就是两个字:
不行!
这个意外的结果使他们目瞪口呆。
从日本回来后,在回答拒绝的原因时,刘德华说:“我觉得,在现在的气氛下,我去做他们的代言人是不合适的,就是给再多的钱,也不能失掉一个作为中国人的骨气。作为一个艺人,维护祖国的尊严责无旁贷。”
这就是刘德华,他占据舞台二十几年长盛不衰,俨如一棵常青树。这个中原因,除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外,强烈的爱国之心、自尊自爱的人格就是他屹立舞台的脊梁。还有什么比有尊严更令人敬仰呢!
宁可失去生命也不可失去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人格光芒的显影。“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中国古人对于尊严的终极诠释。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捍卫自身的尊严,抑或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尊严的建立并非一夕之功,它需要人长年累月地为了某种信念和价值观而苦苦坚守。一个越有尊严的人,往往是在生活中舍弃和付出越多的人,他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的牺牲奉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这些人往往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良心。
某些意志薄弱者的尊严,会随着他们的随波逐流、自暴自弃慢慢地丧失掉,最后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这是一种可怜而又可悲的人。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这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一条古训。很难想像,一个毫无尊严可言的人能活得堂堂正正。“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的乌江自刎,其捍卫尊严的气节,千古令人回肠荡气。
尊严与“面子”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自灵魂深处放射出的人格光芒,后者则是为取悦世俗而强撑的“门面”,“打肿脸皮”终究充不了胖子,到头来痛苦不堪的只能是自己。
在捍卫人的尊严上,一位法国母亲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2000年2月,法国各大报纸、资深媒体都用较大篇幅报道对法国臭名昭著的强奸杀人犯乔治的审判。黑人乔治,在1997年至1999年间,强奸并残忍地杀死了7位少女。此案证据确凿,连罪犯的律师都放弃了替罪犯做无罪辩护的努力。
法国没有死刑,罪犯当判无期徒刑已成定案。而7位被害少女的家人自始至终坐在法庭,还等待着什么呢?记者采访一位受害者的母亲,问她究竟要等待什么,这位伤心得一夜之间两鬓斑白的母亲在电视镜头前一字一泪地说:我要他承认,我要他对我女儿说一声对不起,给我女儿一个尊严!
逝者已去,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的一声“对不起”就那么重要吗?这不禁让人有些迷惑,但又明白为的就是要回死者的尊严。
庭审最后一天,罪犯终于全部承认所有罪行,并当庭向所有被害人家属说:对不起!
一时间,媒体、大众、政府和司法部门都舒了一口气。
镜头转向听众,又是那位母亲,仍一字一泪地对罪犯说:
谢谢!
谢谢?对这样一个杀亲仇人?不!她是在为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的尊严道谢。
尊严是神圣的,这也是人的高贵所在。有尊严的活着,才真正是人的生活,而非禽兽的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